2011年高考语文复习备考研讨.ppt

上传人:max****ui 文档编号:3353958 上传时间:2019-12-12 格式:PPT 页数:72 大小:650.8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1年高考语文复习备考研讨.ppt_第1页
第1页 / 共72页
2011年高考语文复习备考研讨.ppt_第2页
第2页 / 共72页
2011年高考语文复习备考研讨.ppt_第3页
第3页 / 共7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1年高考语文复习备考研讨,大连教育学院高中教师教育中心钱国利,2011年的高考语文复习备考是以新的考纲、说明为依据,以新教材和相关教辅资料(以相关高考试卷为核心)为依托,以新的复习思路和复习方式为指导的复习备考。第一部分:对“考纲”“说明”的总体了解2010年高考语文考试说明(辽宁卷)在复习各部分时,可以把考纲的内容呈现给学生,许多复习资料中都有,让学生明确考纲要求,不能让学生记忆考纲。,第二部分:对考纲、考情的理解,复习的建议一、现代文阅读(一)考纲要求现代文阅读阅读一般论述类文章。1理解B(1)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义(2)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2分析综合C(1)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2)分析文章结构,把握文章思路(3)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4)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二)考情分析1把握文体特点,了解选文内容现代文阅读选文内容,2.了解试题的特点,把握考情。在现代文阅读考查中,海宁卷与辽宁卷命题思路一致,在2010年的考题中,全国卷、安徽卷、山东卷与之最为接近,其他或文体不同(全国卷、天津卷、重庆、四川等是科技文类说明性文章),或命题方式不同(北京、广州、江苏、浙江、福建、湖北、湖南、广东是选择题与简答题结合)。在辽宁卷和海宁卷中,试题要求的能力层次一般比较分明。第一题一般是概念或重要语句理解(包括对某一结果成因的理解等),答题范围往往有较为明显的区间限制。第二题一般是对文章基本观点、重要语句的理解;第三题一般是概括、分析。由于辽宁卷和海宁卷都是以选择题的形式考查,理解、概括、分析,实际上就成了对命题者设立的选项正误的判定。所以,对重点考什么了解之后,怎么答题实际上就是如何认识选项的设置和如何去判断选项的对错的问题。,试题分析:(2010年辽宁卷)1下列表述的内容,不属于“文化影响衰减”现象的一项是A.诗经、楚辞虽然被人们称为不朽的作品,但在事实上它们只是比其他古代文学作品存世的时间更加长久一些罢了。B.屈原的作品可以使汉初的贾谊感动的痛哭流涕,但是无法使今天的青年有同样深切的感受,尽管这个青年可能也有痛苦的遭遇。C.“五四”时期,红楼梦在青年男女知识分子当中曾经产生过广泛的影响,但是现在,红楼梦在青年中的影响则要小得多。D.古人的处境跟今人有所不同,所以古人的思想感受也就可能跟今人有所不同,时代距离越远,古人和今人思想感受的差别就越大。(错误。阐述“文化影响衰减”的原因,谈的不是“文化影响衰减”现象。答非所问),选项设置分析(以A、B两项为例):选项:A.诗经、楚辞虽然被人们称为不朽的作品,但在事实上它们只是比其他古代文学作品存世的时间更加长久一些罢了。原文:诗经、楚辞都是不朽的作品,说它们不朽,无非是说他们比一般文学作品享有更长的寿命。选项:B.屈原的作品可以使汉初的贾谊感动的痛哭流涕,但是无法使今天的青年有同样深切的感受,尽管这个青年可能也有痛苦的遭遇。原文:拿屈原的作品来说,汉朝初年的贾谊被感动的痛哭流涕,今天,试找一位大学中文系的青年来读一下,他们的感受总难达到贾谊的程度,即使这位青年也有深沉的苦闷,满腹牢骚。,(2010年辽宁卷)2下列关于孔子思想和儒家学说的理解,不符合原文内容的一项是A虽然孔子的思想在当时和后代都有影响,但是实际上按“文化影响衰减”的说法来看,单凭孔子思想自身,影响的力量只会越来越小。B孔子的思想在秦汉之际出现了衰减,西汉董仲舒把当时流行的天人感应、阴阳五行学说加进孔子思想中,是儒家学说在全国形成了一个高潮。C魏晋隋唐是期孔子思想出现了第二次衰减,宋朝的朱熹把儒家学说变成了儒教,并吸取了佛教、道教的心性修养内容,大大丰富了儒家经学。D孔子的思想主要表现在论语一书中,由于这部书只有一万多字,不可能造成深远的影响,造成深远影响的主要是后代各家的解释和阐发。,D孔子的思想主要表现在论语一书中,由于这部书只有一万多字,不可能造成深远的影响,造成深远影响的主要是后代各家的解释和阐发。原文:记载孔子言行的可靠经典是论语,这部书不过一万多字,他对后世的影响主要来自各家的解释、阐发。(最后一段前)分析:D项中的“由于这部书只有一万多字,不可能造成深远的影响”,是错误地理解原文“这部书不过一万多字,他对后世的影响主要来自各家的解释、阐发”这句话的意思,属于妄下判断。,(2010年辽宁卷)3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内容的一项是A当我们说孔子思想影响了中国两千多年的时候,是董仲舒、朱熹等人的思想影响也一起考虑在内而这样说的。(重在理解,筛选整合了相关信息,三四段)B有人说,今天中国有些保守思想是孔子哲学造成的,其实这种保守思想应该是后人加入的,并不是当初鲁国孔丘原来的思想。(筛选整合了原文信息,分析错误)C以述为作,就是通过注解古代经典的形式来阐发自己的思想,为了获得权威性的理论根据,朱熹四书集注一书就采用了这种办法。(理解、分析)D中国哲学有着丰富的文化遗产,老子的道家思想和孔子的儒家思想同样长寿,当然道家思想中也同样存在着后人的接力作用。(重在分析),(2010年海宁卷)1.下列关于“书”的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A.在汉语中,“书”既可以指文字符号,也可以是文字学的“六书”之“书”,本文则是从书法艺术上来讲,所谓“书”就是书法。B.在历史上,“书”与“金”、“石”与“画”并称,它们同样因为影响深远,而在中国文化中占很重要的位置。C.在甲骨文中,不论是单个的字还是全篇的字,结构章法都已经很好看了,可见汉字刚一出现,就有了“书”这一方面的要求。D.真书书写方便,千姿百态的作品不断出现,形成颜体、柳体等不同的字体,这些字体是依据“书”的艺术风格划分出来的。,错误项是B,请看这一选项与原文的差别:选项:B.在历史上,“书”与“金”、“石”、“画”并称,它们同样因为影响深远,而在中国文化中占很重要的位置。原文:书法对中华民族有很深远的影响,“书”与“金”、“石”、“画”并称,在中国文化中占很重要的位置。分析:一般的分析者认为,B项的叙述是因果关系不当。原文是先果后因,选项设置是因果倒置。这是对句子的理解,要通过理解分句之间的关系来判定。,(2010年海宁卷)2.下列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A.秦隶和汉隶都是从篆书演变过来的,写起来单调而且费事。于是到了晋朝后,真书应运而生,并且一直使用到今天。B.真书写得萦连便是行书,行书再快一点就是草书,这是草书的一个来源。草书的另一个来源是章草,是用汉隶笔法写章草而形成的。C.在古代,起初没有专门写字并且因为书法而出名的人,直到唐朝文人写碑成为风气,欧阳询、颜真卿、柳公权等人由此成为书法家。D.在古代“书法”是指书写的方法,“法书”是指好的书法作品,到现在则把这两者合而为一,都称为“书法”。,错误项分析:B.真书写得萦连便是行书,行书再快一点就是草书,这是草书的一个来源。草书的另一个来源是章草,是用汉隶笔法写章草而形成的。原文:真书写得萦连便是行书,再写得快一点就是草书。草书另一个来源是从汉朝的章草,就是用真书的笔法写草书,与用汉隶的笔法写章草不同,到东晋以后与真书变来的草书合流。分析:对原文“真书写得萦连便是行书,再写得快一点就是草书”一句理解得不对。(真书萦连行书;真书快写草书;汉隶章草),(2010年海宁卷)3.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内容的一项是A.在字形的繁难复杂方面,秦隶和汉隶要超过真书,甲骨文又要超过秦隶和汉隶,可以说这是真书使用时间特别长久的根本原因。B.古时候书法流派不多,当时甚至没有“书法家”这一称呼,而到唐代书法大盛,流派逐渐增多,看来书法的发展跟社会的崇尚有很大的关系。C.在唐代有些无名书法家的水平也很高,唐人碑版的书法其实并不代表当时的最高水平,只是因为它们是皇帝、大官所写,才为世人所推崇。(错误项,见分析)D.中国人自古就把书法作为人的品格和形象的代表,所以北朝人所谓“尺牍素书,千里面目”,也就是今人所谓“见字如见其人”的意思。,错误项分析:C.在唐代有些无名书法家的水平也很高,唐人碑版的书法其实并不代表当时的最高水平,只是因为它们是皇帝、大官所写,才为世人所推崇。原文:“当时的文人和名臣如虞世南、欧阳询、褚遂良以及后来的颜真卿、柳公权等都写碑”,“唐太宗爱写字,写了晋词铭温泉铭两个碑”,“唐朝一般人的文书里,也有书法比晋词铭、温泉铭好的,但是那些皇帝、大官写出来的就被人重视,许多无名书法家的作品就不为人所知了”。分析:这里是分析出现了错误,“唐人碑版的书法”,范围扩大了,原文只是指唐太宗,不能包括虞世南、欧阳询、褚遂良以及后来的颜真卿、柳公权等。,(三)复习策略第一,选择合适的文本进行训练。文本的选择社会科学类的文章,尤其是选择一些与文学、艺术、历史文化相关的文章进行训练。第二,确定好阅读能力点(考点)作为训练的重点。“理解”中的(1)(2)两点,分析综合中的(1)(3)(4)三点。(2)只作为阅读理解文章时的一种能力,在选择性试题中不会考查分析文章的结构和把握文章的思路(在理解文章时是需要的)。考的是对“重要概念”、“重要句子”的理解是否对,对“内容要点”“中心意思”的概括、对“观点态度”的分析是否准确。第三,采用恰当的阅读方式进行训练。先要进行阅读训练,然后才是做题。,二、古代诗文阅读(一)考纲要求古代诗文阅读阅读浅易的古代诗文。1识记A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指定篇目见附录一)2理解B(1)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2)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常见文言虚词(18个):而、何、乎、乃、其、且、若、所、为、焉、也、以、因、于、与、则、者、之。(3)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不同的句式和用法:判断句、被动句、宾语前置、成分省略和词类活用。(4)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3分析综合C(1)筛选文中的信息(2)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3)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4鉴赏评价D(1)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2)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二)文言文阅读考情分析1.试题材料文言文选文情况选材的特点:全部出自于正史中的人物传记;时代上有后移倾向;字数在650750之间;在人物的选取上注重形象的教育引导意义,即选那些正史中的“良吏”,他们或以突出才干进行人性化管理,或廉洁仁爱,或忠贞以死报国,或坚持职守敢于直谏等,这些人物的事迹有利于引导考生构建刚健、进取的人生观。,2.文言实词的考查考纲的要求是:“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虽然现在对哪些词在“常见”之列还没有明确的规定,但是1990年人教版的教材划定了340个,2000的语文教学大纲规定了150个,2002年的大纲减少到120个,应该是常用实词中的重点。从2004到2010年各省市高考试卷共考查了近300字,在以上三项规定内的常用词不足40%,即使用王力先生主编的古代汉语中的1086个常用词来衡量,也有“遄”“堵”“麾”“胶”“跻”“霁”“匿”“挠”“忝”“踵”“饵”“诎”“颐”等70余字(约占考查总字数的22%)不在其中。2010年辽宁卷的四个字都不在120个常用词之内,海宁卷的“翼”“趣”“杖”都不在1086个之内。,从被考查词语的解释方式上看,正确项的解释有两种情况:(1)搭配上意思通畅的,例如:(2010辽宁卷)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而未尝干人荐举干:请求B初以荫为泰宁主簿荫:功绩C分宁,江西剧邑,俗尚哗讦尚:盛行D取民之敦孝者,身亲尊礼之身:自己。(2010海宁卷)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杖剑谒太祖于临濠杖:拿着B猝遇贼数千,云翼太祖翼:保护C徇镇江、丹阳、丹徒、金坛徇:掠取D贼非吾主敌,盍趣降趣:归顺,(2)词语因搭配关系,直接理解欠通畅的,例如:昭率老幼婴城,敌攻之力婴:环绕(2009海宁卷)常募设槛阱而犹多伤害募:招求。(2007全国卷)例的“婴”是环绕的意思,但是直接译为环绕城,就不好理解。在文言中“婴城”是一个词,是围绕着城墙防守的意思,也有用什么做城墙围绕起来防守的意思。所以简单地直接对接就不好理解。例的“募设槛阱”,可译为“招募猎人设立捕捉野兽的机具和陷坑”,“募”后面省去了“猎人”,如果直接译为“招求设立”就很生硬,同时“招求”是招募寻求,还是个文言词语。,错误项的设置有以下几种情况:义项错置及再遇阵没及:趁着。(2010全国卷)至郡,布恩惠之化布:宣告。(2009辽宁卷)(这一类可以看作义项错置。“及”古代有“到了,等到”义,也有“趁着”义;“布”古代有“实施,施行”义,也有“宣布”义。这里是以一个容易混淆的用在此处是错误的义项来替代正确的义项。),望文生义贼非吾主敌,盍趣降趣:归顺。(2010海宁卷)初以荫为泰宁主簿荫:功绩。(2010辽宁卷)多惠政,赐金带宠之宠:重用。(2010全国卷)(这两项可以看作望文生义。在词典中,“趣”没有“归顺”义;“荫”没有“功绩”义,“荫”与功绩有些关系的意义是“庇荫”,子孙因先代官爵而受到封赏;“宠”没有“重用”义,这里是“宠爱”的意思,“赐金带宠之”,意思是“(太祖)赐给金带以示宠爱”。以上都是望文生义地生造词义来设置错误项的。),以今解古乐正夔一足,信乎信:相信(2007天津卷)可以喻大喻:比喻(2005辽宁卷)(这两项的设置可以看作是以今解古。但这并不是说这两个解释语的词义古代没有,而是说现代常用,学生在理解文句时,如果没有真正理解句意时容易被这种似是而非的解释所迷惑。)搭配错误如是三年,国衰,诸侯谋之。谋:为谋划。(2005天津卷)法弗能正也正:正确(2007北京卷)(这两项可以看作搭配错误。“谋之”是图谋侵犯它,而不是为它谋;“正”后应该有“之”,用作使动,它不是用来形容“法”的一般形容词。,3文言虚词的考查这一知识点一般通过理解文意、翻译句子等来体现。要正确对待18个常用文言虚词,既不能像原来单独设题那样一个词若干义项一个一个地过关,也不能放弃不管。要抓主要虚词的关键义项,即影响句子理解的义项。4.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不同的句式和用法:判断句、被动句、宾语前置、成分省略和词类活用。这一知识点一般通过理解文意、翻译句子等来体现。复习时要逐项过关。,5.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2010辽宁卷)7.把文中画横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1)良淳见国定慷慨大言,意其可用也,请于朝,留戍安吉。答案:赵良淳见吴国定情绪激昂地高谈阔论,料想他可以任用,向朝廷请示后,留下他来防守安吉。译出大意给2分:“大言”、“意”、“戍”三处。每译对一处给1分。(“大言”要靠语境理解;“请于朝”语序;“留”后的省略。)(2)众犹环守不去,良淳大呼曰:“尔辈欲为乱邪?”众涕泣出,复投缳而死。答案:众人仍守在四周不走,赵良淳太声呼喊说:“你们想作乱吗?”众人流着泪出去,他再次上吊而死。译出大意给2分;“环守”、“尔辈”、“投缳”三处,每译对一处给1分。(最后一句的主语省略),6分析综合(1)筛选文中的信息(2)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3)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这三个考点在文言文考查中体现在两个题上,“筛选文中的信息”单独设题,后两个点综合体现在试卷的第六题(文言文的第三题上)上,以考查归纳概括的是否准确为主。这道题的选项表达上往往是采用叙述与评论结合的方式,边叙述边评价人物行事。,(2010辽宁卷)5.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表明赵良淳关心百姓疾苦的一组是(3分)民岂乐为盗哉时艰岁旱,故相率剽掠苟活耳良淳劝富人出粟振之使太守身可以济民,亦所不惜也其言恳恳,足以动人人皆倒囷以应之ABCD审题时要注意“全都表明赵良淳关心百姓疾苦”这一要求,再推敲各选项文句所表达的内容是否与题干要求相符,一看句子讲述的是否为赵良淳的行为,二看是否属于“关心百姓疾苦”这一内容。是赵良淳对百姓为盗的态度,是赵良淳对百姓为盗原因的分析,是富人们的做法。、是表明赵良淳关心百姓疾苦的。有三个错误项,选择难度相对减小。,(2010辽宁卷)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赵良淳具有良好的素养和才干。他身为丞相赵汝愚的曾孙,自小师从同乡饶鲁,养成立身处事的操守,出仕后,他在所到之处都以干练而有治理才能著称。B赵良淳主管分宁县时多方改变当地不良习俗。他一方面礼尊敦厚孝顺的人,力求为百姓树立榜样;一方面对极为桀骜不驯者绳之以法,习俗因此稍有变化。C赵良淳主管安吉州时善于解决聚众哄抢事件。当时正值粮荒,抢劫之事频繁发生,他不同意以武力镇压,命令僚属晓以大义,以致有人交还了抢掠去的财物。D赵良淳面临危难时能够舍生取义。在安吉防守战中,吴国定打开南门让敌兵涌入,良淳见大势已去,让兵士逃生,令家人出避,自己却不愿逃命,自杀而死。,分析:试题的各选项采取简要评价加概括性叙述的方法构成,即先对传主的行事做简要评价(一个短句子),然后再针对这一评价用概括性叙述加以说明。这种设置选项的思路是从2009年海宁卷和辽宁卷体现出来的,但2010年的评价句更为简短直接。这样就可能形成更多的错误类型,如评价是否得当,概括叙述是否得当,概括叙述与评价是否一致。(现在还仅限于概括叙述的是否恰当上)因为是概括性叙述,所以在对照原文理解时,要注意分析选项中的说法在原文中是否存在或者理解的是否一致。D选项中的“良淳见大势已去,让士兵逃生”对原文理解错误。从原文“众散,元帅不杀汝。”和“于是众号泣散去”来看,让士兵逃散的是进城的敌兵,不是赵良淳。这种概括上的错误,不是就某些词语或短语的理解设置,往往是就句子、语境来设置,难度要大一些。,(三)复习建议1.以本为本,先要把必修教材中的文言文(主要为史传文章)细致地复习一遍,要求背诵默写的五篇要背熟会写,其他文言文要针对实词、虚词、句式进行归纳整理,让学生切切实实打好文言基础。例如选修本的狱中杂记,就涉及许多狱讼、刑罚、官职等词语,要认真归纳总结。必修的除了背诵的四篇之外,最好将必修(1)烛荆鸿,必修(3)寡过,必修(4)廉苏张李和选修的项羽之死阿房宫赋(背诵)西门豹治邺伶官传序祭十二郎文狱中杂记等篇目,用8至10课时的时间复习一遍。,2.复习时要善于利用文言资料(高考题、模拟卷等),分析资料的取材特点,结合材料中的实词进行横向拓展。3.由于文言文的复习主要是语言层面理解能力的培养,所以要调动学生复习时归纳整理的积极性,不要什么都教师代劳,学生只是记笔记,记完后再去整理消化。要让学生在整理中记忆,在整理中消化,要发挥学生之间的合作精神,使复习课变成真正的回顾、整理、拓展、把握这样一个有教师引导、主要为学生活动的学习过程。学生手头要有必要的工具书,如古汉语常用字字典等。4.了解传记文体的特点,文体上的规范性、语言上的叙事性、人物上的类型化。,三、古典诗歌阅读(一)考情分析1.考题选材古代诗歌考题选材情况表,2.考法分析从考纲上看,诗歌的鉴赏可以分为语言、形象、表达技巧和思想内容等四个方面,在实际的考查中,也涉及理解能力。(2010年辽宁卷)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89题。雨陈与义潇潇十日雨,稳送祝融归。燕子经年梦,梧桐昨暮非。一凉恩到骨,四壁事多违。衮衮繁华地,西风吹客衣。注:陈与义(10901138):字去非,号简斋,洛阳人。这首诗作于政和八年(1118),当时作者正闲居京城等候授职。祝融:火神,这里指夏季。四壁:家徒四壁,指穷困。衮衮:众多,这里指众多居高位而无所作为的官吏。繁华地:指京城。,8第二联两句诗是什么意思?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感情?(5分)答案:秋已来临,燕子将要南归,一年恍若一梦。梧桐经一场雨打,已与昨晚的不同了。作者借燕子、梧桐在雨中的感受,表达了自己怀旧、失落的感情。(第一句如理解为“燕子将要南飞,想到一别就是一年,以后对旧巢只能在梦中见到”,也可给分。)分析:本题考查理解诗歌的内容(理解能力),体味诗中表达的作者情感的能力。这道题有两问。回答第一问,要从诗的整体上来理解。诗题为“雨”,作者是要借雨来表达情感。前两句直接写雨,十日潇潇之雨,将炎热的夏季送走了。第二联则不是直接写雨了,是通过燕子和梧桐来写雨,不是写燕子和梧桐在雨中的景象,而是写它们在雨中的感觉。秋燕将南归,思念从前,恍如一梦;梧桐经雨凋落,已与昨暮不同。诗人就是借燕子和梧桐的这种感觉来表达自己的怀旧之思、失落之感的。此题贯彻了“赏析古诗词首先是读懂,再是赏析”的原则,切实考查学生对古诗词的基本理解能力。,9前人认为这首诗写雨是妙在“若即若离”,你同意这种说法吗?请简述理由。(6分)答案:同意。虽然诗题是“雨”,但作者却不是正面描写雨势、雨景,而是通过写动植物和人在雨中的感受来写雨,这就给人一种若即若离的感觉。(若答不同意,只要言之成理,也可酌情给分。)分析: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的能力。这道题借前人的评语来设问,可以谈同意,也可以谈不同意。回答这道题首先要理解题干中的“写雨时妙在若即若离”,“雨”是诗中用来表达情感的“景物”,作者要借“雨”这一景物来抒怀,就要描写雨景,而“若即若离”就是有时直接写雨有时不直接写雨,不直接写雨,是通过写燕子与梧桐的感受来写雨,前一题已经涉及到。如果能做出这样的理解分析,这个题就不难回答了。,(三)复习建议:1.把握诗歌题的测试内容2010年古代诗歌鉴赏试题的测试内容一览表2.以本为本,打好基础,全面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对于古代诗歌鉴赏能力的培养,与其他文体的阅读能力的培养一样,应该先注重基本的阅读能力的培养,不能一下子就用高考题、模拟题,通过让学生做题的方式来提高阅读能力。这些基本能力应该包括以下这样一些方面:,(1)对理解诗歌字面意思与整体感受诗歌能力的培养例如有这样一段描写:十日潇潇的风雨,将炎热的夏季送走了。在这金秋将至的时节,燕子将要南归,这些应时迁徙的精灵,面对着眼前的雨景,思念来到北方这一春一夏的光阴,恍如一梦;茂密的梧桐,在秋天将至的时候,叶子经过十来天的风吹雨打,也渐显凋残,与先前大不相同。诗人陈与义以诗的语言表达为:潇潇十日雨,稳送祝融归。燕子经年梦,梧桐昨暮非。,对诗歌的整体感受,来自于整体阅读与相关背景的了解。整体阅读是指对题目、作者、诗句、注释等的阅读理解,相关背景是指注释、作者和诗句等透露出来的背景信息。整体感受就是在综合考虑这些因素的基础上,整体理解诗歌的内容,感受诗歌中表达的诗人的情感。有的诗歌感情基调明显,如柳宗元的登柳州城楼寄漳汀封连四州,第二句中的“愁思”就明确了全篇感情基调。有的诗歌感情基调不明显,如辽宁卷陈与义的雨,就不那么明显,诗人罢任留京,等待官职,心情凄凉郁闷,借写“雨”抒发出来。,(2)对分析诗歌结构能力的培养对诗歌的结构作大体理解,有助于理解诗意。以秋兴(其一)为例,此诗前两联,一起、一承,写出了作者站在夔州的山上所见到的深秋萧瑟、凄清、肃杀的景象,显出一种壮阔的悲凉。第三联是转,尾联是合。转到个人情感的直接抒发。在绝句中,往往是四句之间呈现起承转合的关系。词与诗不同,词多数分为上下两片,以片(阕)为大的结构单位。唐圭璋先生在论词之作法一文中提到了上下片之间若干种转换方式,“有上景下情者,有上情下景者;有上今下昔者,有上昔下今者”。这也提示我们在读词时要注意词的上下片内容上的不同。,(3)对体悟诗歌题材与诗人情感能力的培养诗歌的类别如何划分,说法很多,多数人根据诗歌的题材将诗歌分为送别诗、咏物诗、咏史诗、边塞诗、山水田园诗、闺怨诗等。无论怎么划分,我们觉得,从诗歌题材,即诗人抒情所依托的凭借来看,无非是景、物、人、事四端。而对于中学生来讲,如果能认识到一首诗是凭借什么抒情的,对进一步把握诗歌的特征,感受诗人表达的情感,是大有好处的。(4)对诗歌细读能力的培养诗歌只有细读,才能读出其中的韵味,许多高考卷也是从细读的角度命题的。细读可以从方方面面入手,对于复习教材来讲,我们觉得首先应该抓住意象领悟、意境体味、“炼字”之妙、诗句细品等几个点。,四、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新课改之后的考纲删去了原考纲中的识记中外重要作家及其时代、国别和代表作;识记文学体裁常识两条。2007年开始的课改实验区卷都是只考名句,不考文学常识。从2009年起,海宁卷、辽宁卷都只有三个小题,六个空,没有选择的余地。辽宁是两个高中的,一个初中的;宁夏是一个高中的两个初中的。2010年辽宁卷、宁海卷都是两个初中的一个高中的。,五、文学类文本阅读(选考内容之一)(一)考纲要求文学类文本阅读阅读鉴赏中外文学作品。了解小说、散文、诗歌、戏剧等文学体裁的基本特征及重要表现手法。文学作品的阅读鉴赏,注重审美体验。感受形象,品味语言,领悟内涵,分析艺术表现力;理解作品反映的社会生活和情感世界,探索作品蕴含的民族心理和人文精神。1分析综合C(1)分析作品结构,概括作品主题(2)分析作品体裁的基本特征和主要表现手法,2鉴赏评价D(1)体会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品味精彩的语言表达艺术(2)欣赏作品的形象,赏析作品的内涵,领悟作品的艺术魅力(3)对作品表现出来的价值判断和审美取向作出评价3探究F(1)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发掘作品的意蕴、民族心理和人文精神(2)探讨作者的创作背景和创作意图(3)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二)考情分析,2.试题分析(2010辽宁卷)(1)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A骑黄鱼车的小伙子虽然早已发现了生意,但他骑车迎上前时,却又后退了半步,表明他较有礼貌,也有些害羞。考查对小说中的人物行为或细节描写的理解分析能力。B文中使用的“黄鱼车”、“弄堂”等字眼所体现出来的地域色彩,有助于读者理解小说中的人物形象和主题思想。考查对小说中的社会环境(人物的特定生活环境)的理解分析能力。C如果“女人”没说过浴缸文明的那些道理,小说的主人公“他”就不会为是否让那小伙子洗澡问题如此犹豫。考查对小说中的某一情节(心理变化)的理解分析能力。,D通过大量的人物对话和细致的心理描写,呈现出主人公曲折微妙、复杂多变的内心活动,这是本文最突出的手法。考查对小说写作手法的赏析能力。这篇小说以对话构成故事,通过对话和心理描写推动情节发展,表现人物性格,从小说的整体创作手法上看,人物对话和细致的心理描写非常重要,所以给3分,体现了重点内容重点给分的原则。E本文以写实的笔法,在貌似琐碎的叙述中,塑造了两个人不同身份的人物形象,传达了作者褒贬分明的思想感情。考查对小说的写法、人物性格的理解分析能力。,(2010辽宁卷)(2)小说主人公“他”是一个什么样的形象?请简要分析。(6分)(2009辽宁卷)(2)小说两次提到小孩的凉鞋,各有什么作用?(2010辽宁卷)(3)小说多次写到“太阳”、“树”和“知了”等,这样写有哪些作用?请概括说明。(6分)(2009辽宁卷)(3)从小说看,遗璞村人有哪些性格特点?请作简要概括分析。(6分)(2010辽宁卷)(4)“洗澡”作为这篇小说构思的关键,有主题思想,结构艺术、象征意蕴等多方面的考虑。请选择一个方面,结合全文,陈述你的观点并作分析。(8分)(2009辽宁卷)(4)小说最后描写了蛮儿一帮年轻人炸掉了遗璞,并用它去修水渠。作者在结局上的这种处理是否合理?请结合小说具体内容,谈谈你的看法和理由。(8分),分析:从两年的四道简答题(2)(3)题上看,都考查了小说人物形象的分析,可见对小说中主人公的性格特征的理解分析,是阅读鉴赏小说的主要内容之一。从人物在表达小说的主旨或作者的创作意图中的重要性来看,分析人物性格往往是针对主人公进行,而次要人物往往是分析其作用。同时,情节、环境、主题等都是小说鉴赏的主要内容。当然小说的写作手法千差万别,表现方式千姿百态,我们只有抓住小说阅读中最基本的、最主要的东西,使学生真正形成阅读鉴赏能力,才能以不变不应万变。,再如论述题的解答:虽然从考纲上看,这道题要考查“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的能力,但并不是没有边际,而恰恰就是我们平时在小说阅读鉴赏中训练的最基本的东西。2010年辽宁卷(4)是一道针对小说的文题命制的探究题(论述题)。试题给出了探究的几个方面:主题思想、结构艺术、象征意蕴。要求选择一个方面,结合全文陈述观点并作分析。作者将“洗澡”作为文题,赋予了它多种含意和作用,是值得分析的。从主题思想的角度去分析,就是要看小说的取材反映的是哪一类人的生活,揭示了人物怎样的心理,具有怎样的典型性等等。从艺术结构的角度去分析,就是看作者怎样巧妙地运用洗澡这样一个话题组织文章、关联人物,在表现人物上起到怎样的作用。,从小说的象征意蕴的角度去分析,就要把“洗澡”这样一件生活小事看作是具有象征意义的生活事件,这件事发生在这样两个不同角色人物的身上,这些不同角色的人物像一面面镜子一样照出了那个时代和社会。小伙子问“你家有浴缸吗?”是把“天天有澡洗”当做一种美好生活来看待的,这反映了一定地域一定阶层的人们的生活愿望;而主人公“他”却“警觉起来”,以为小伙子要在他家洗澡,于是引起了一系列的心理活动,这也是一定阶层一定性格人物具有代表性的心理表现,使人们通过这件事看到了一些属于某一类人的某些本质的东西。在作品中,某个人具有了某种典型性,某件事具有了某种典型性,我们都可以把它看作是具有了隐喻、象征的性质,小说中的“洗澡”也就具有了这一性质。,(三)备考建议1.对小说的阅读知识要做较为全面的复习主要包括:(1)故事层面:这是小说的基本层面,“没有故事就不成为小说”(福斯特)。叙事的顺序故事的时间顺序故事发生的原本时间顺序是怎样的;叙事的时间顺序在小说中是怎样写的,由于作者的因素形成不同的叙述方式,容易形成时间的倒错。时间倒错的形式倒叙、插叙、预叙时间倒错的作用使故事变成了小说(具体情况具体分析),叙事的技巧包括:叙事的详略方式详细叙述;概述;场景描述;省略;重复。叙述者的讲述方法人称;叙事视角的转换(2)人物层面从环境中看人物从故事中看人物从人物自身的言行中看人物从其他人物的对比烘托中看人物(3)主题思想、创作意图层面,2.要小说、散文兼顾,以小说为主。3.复习不要一刀切,对于文学作品阅读能力差的学生,可以劝说他们以实用类文本阅读为主,但不要不复习小说。4.复习时也要采取每次突破一两个点的方法,打歼灭战。,六、实用类文本阅读(选考)(一)考纲要求实用类文本阅读阅读评价中外实用类文本。了解传记、新闻、报告、科普文章等实用类的文体基本特征和主要表现手法。准确解读文本,筛选、整合信息。分析思想内容、构成要素和语言特色,评价文本产生的社会功用,探讨文本反映的人生价值和时代精神。1分析综合C(1)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2)分析语言特色,把握文章结构,概括中心意思(3)分析文本的文体基本特征和主要表现手法,2鉴赏评价D(1)评价文本的主要观点和基本倾向(2)评价文本产生的社会价值和影响(3)对文本的某种特色作深度的思考和判断3探究F(1)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发掘文本所反映的人生价值和时代精神(2)探讨作者的写作背景和写作意图(3)探究文本中的某些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二)考情分析从海宁卷、辽宁卷、山东、广东卷的选材中,我们可以看到实用类文本在选材上的一些倾向性问题。1.文本体裁,2.试题分析(2010辽宁卷)(1)下列对传记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A为了纠正封建士大夫对日本的错误观念,实现他“识时贵知今,通情贵阅世”的主张,黄遵宪一到日本,就开始了日本国志的编撰。对原文的叙事概括不当。B黄遵宪从新加坡卸任回国时,他的学生潘百禄在送黄观察公渡夫子返国一诗中,把他比作唐代曾在岭南荒蛮之地传播文明的韩愈。对人物评价的理解,正确。C在中日两国关于苏州、杭州作为通商口岸的谈判中,珍田舍己要求专界专管、按约指地,以挽回自主的权利,而且态度蛮横,盛气凌人。对人物行为“以挽回自主的权利”的认定错。是黄遵宪“只要是有利于挽回中国权利的,无孔不钻,无微不至”。,D黄遵宪根据他几十年间处理外交事务的心得,归纳出“挪展之法”、“渐展之法”、“抵制执法”,从而把他的实践经验上升为外交谈判策略。选文的题目是“黄遵宪的外交活动”,这一项是对黄遵宪的外交活动进行的整体上的概括分析,是正确的,给分也是最高的。E本文通过对黄遵宪外交活动及其思想的记述,反映了他外交思想中的爱国主义精神,也刻画了他阅历丰富、见识广博且勤于著述的外交官形象。对人物的评价不确切。“勤于著述”在本文中没有体现出来。,简答题与论述题:(2009辽宁卷)(2)在作者看来,达尔文21年后才发表他的进化理论,原因是什么?请简要分析。(6分)(2010辽宁卷)(2)黄遵宪所撰日本国志一书具有哪些特点?请简要概括。(6分)(2009辽宁卷)(3)作者说:“达尔文确实进行了一场温和的革命。”他的“温和”具体表现在哪些方面?请简要分析。(6分)(2010辽宁卷)(3)从文中看,作为清政府驻新加坡总领事,黄遵宪的主要功绩是什么?请简要论述。(6分)(2009辽宁卷)(4)文中说:“疑惑和知识都应该坚持。”这里的“疑惑”和“知识”有哪些含义?为什么说“都应该坚持”?请联系全文,谈谈你的理解和看法。(8分)(2010辽宁卷)(4)黄遵宪认为,在当时的形势下,外交谈判应该坚持“诚恳”、“坚贞”、“含忍”三项原则,请选择其中一项,并结合全文,谈谈你的看法。(8分),从两年的人物传记考查来看,主要围绕以下几个方面命题:第一,传主的思想(包括心理活动,心路历程)、业绩,例如2010年辽宁卷的(3)题,黄遵宪的主要功绩是什么,(2)题,黄遵宪所撰日本国志一书具有哪些特点,2010年海宁卷的(2)题。第二,传主的处事风格、特征,2010年海宁卷(3)题,2010年辽宁卷(4)题,2009年(3)题,作者说:“达尔文确实进行了一场温和的革命。”他的“温和”具体表现在哪些方面。第三,对某些问题的拓展思考,2010年海宁卷(4)题。,(三)备考建议1.实用类文本阅读应该以传记为主,兼及新闻(通讯、访谈)和科普。2.实用类文本阅读考查的主要能力点是筛选信息的能力、概括信息的能力、分析评价的能力。与小说阅读相比,要求学生把握的文体知识较少,答案的得分点都在文本之内,适合阅读能力弱一些的学生选择。3.要充分考虑学生的选择性,不能强制。在综合训练阶段,尤其是各类模拟考试时,要提倡学生先选择后答题,要训练快速浏览的能力。4.注意传记的多种形式,有一般的传记、自传、评传、人物小传、人物特写、回忆录等。,七、语言文字运用(一)考纲要求语言文字运用正确、熟练、有效地运用语言文字。1识记A(1)识记现代汉语普通话常用字的字音(2)识记并正确书写现代常用规范汉字2表达应用E(1)正确使用标点符号(2)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3)辨析并修改病句病句类型:语序不当、搭配不当、成分残缺或赘余、结构混乱;表意不明、不合逻辑。(4)扩展语句,压缩语段(5)选用、仿用、变换句式(6)正确运用常见的修辞手法常见修辞方法:比喻、比拟、借代、夸张、对偶、排比、反复、设问、反问。(7)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二)考情分析语言文字运用题考查内容(三)复习建议1.第一轮要从考纲中的考点出发,全面复习;2.重点内容重点复习,如成语、病句辨析、仿写(包括修辞);3.要根据复习内容,调整复习方法,或化整为零,或归纳总结;4.要废除老师一讲到底的传统做法,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充分调动学生的合作学习意识。,八、写作(一)考纲要求(略)(二)考情分析2010年的三种命题形式:话题作文、命题作文、材料作文。(1)话题作文天津卷。(2)命题作文北京卷;江苏卷;重庆卷;湖南卷;广东卷;江西卷;浙江卷。(3)材料作文全国卷;全国卷;海宁卷;辽宁卷;上海卷;福建卷;安徽卷;山东卷;湖北卷;四川卷。,(三)备考建议1.在话题作文、命题作文和材料作文几种命题形式中,要以材料作文为主。2.在搞写作训练时要专项训练与完整篇章的写作相结合。专项一般从审题立意、结构方式、内容充实、语言表达等几个方面考虑。3.要多方面训练学生的认识能力、思维能力和组织语言的能力。如一事一议的时事短评、辩论,一题多角度、多材料的评析,等等。4.要认真研究2010年辽宁高考高分作文的写法。5.要注意书写训练。,第三部分:高三复习整体安排的建议一、复习内容及复习资料安排根据考纲、说明的要求和2010年海宁卷、辽宁卷的命题思路,应该将复习内容分为阅读、表达两大部分。阅读分现代文阅读、文言文阅读、古代诗歌阅读、名篇名句默写、文学类文本阅读、实用类文本阅读六部分,表达分语言文字运用、写作两部分。复习资料为教材和各自订购的材料,订购复习资料一定要适合于辽宁卷考试要求。,二、复习过程及时间安排的建议将复习分为三个阶段:第一轮复习,9月初2月底;第二轮复习,3月初4月中旬;第三轮复习,4月中旬5月底。第一轮复习,有效时间约五个月(一个月为春节放假、“双基”考试及其他用时)。这期间大约22个周,每周6课时,约130课时。时间分配:现代文阅读(8课时)、文言文阅读(20课时)、古代诗歌阅读(12课时)、名篇名句默写(不占课时)、文学类文本阅读(20课时)、实用类文本阅读(20课时);语言文字运用(20课时)、写作(30课时)。小说部分根据选择情况可灵活处理。,顺序上可按照语言文字运用、文言文阅读、古代诗歌阅读、现代文阅读、文学类文本阅读、实用类文本阅读的次序进行,名篇名句默写安排的课余时间进行,写作穿插其中。有些学校在九月份和十月份安排了实用类文本阅读的选修课,就适当减少第一轮复习时相关内容的课时。三、复习方法的建议一要转变教师的教学理念;二要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三要激活课堂教学。,谢谢各位老师联系电话:13591115598邮箱:qianguoli,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课件教案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