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23孟子二则教案语文版.doc

上传人:max****ui 文档编号:3353947 上传时间:2019-12-12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2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九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23孟子二则教案语文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九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23孟子二则教案语文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九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23孟子二则教案语文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23孟子二则1知识与技能目标:积累文言文常用的实词、虚词,疏通文意。2过程与方法目标:掌握古人运用具体事例、正反对比或比喻说理的方法,理解作者的观点。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引导同学做正确选择,将正义、道义放在首位,明辨是非。目标1、2、3。指导法、分析法、积累法、质疑法、鉴赏法。投影仪、多媒体相关课件。一、情景导入生成问题孟子一书中语言气势充沛,感情强烈,富于鼓动性;善于运用比喻来说理、辨是非,既能引起人们的注意,又增强了说服力。孟子二则一文就较好地体现了这些特点。二、自学互研生成新知步骤一知识梳理 夯实基础1文学常识作者简介孟子(前372前289),名轲,字子舆,战国时期邹国(今山东邹县)人。中国古代著名思想家、教育家,战国时期儒家学派代表人物,有“亚圣”之称。与孔子合称为“孔孟”。政治主张:“施仁政”“民贵君轻”“行王道”“性本善”。孟子还主张和平,反对战争。2生难字词(1)字音死亦我所恶(w)不辟(b)乡(xing)妻妾(qi)一豆羹(gng) 弗得则死(f) 蹴尔(c) 不屑(xi)(2)词义【苟得】苟且取得。这里是“苟且偷生”的意思;指为了生而不择手段。【所恶】讨厌的(事物)。恶,憎恨,讨厌。【由是】由于这个原因。是,指代上文反问的结果。【如使】如果,假使。下文“使”同义。【生】可以获得生存的手段。【蹴尔】踩踏(食物)的样子。【本心】天性,天良。 【正位】中正之位。【淫】使昏乱。 【得志】实现其志愿。步骤二整体感知 走进文本1朗读指导。先听录音正音、划节奏;接着默读理解文意;再大声读,读准字音,读出节奏,读出语气,读出感情。2.熟读课文,归纳论证过程。(1)鱼与熊掌舍鱼取熊掌(设喻引出中心论点:舍生取义)生与义舍生而取义所欲有甚于生则不苟得生(假设逻辑推理)所恶有甚于死则不辟患(正面论述)(2)“一箪食,一豆羹”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得之则生,弗得则死”)(即“义”)(举例论证)(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而受之见利忘义(即“不义”)(反面论述)(对比论证)“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是丧失人的本心 三、合作探究生成能力步骤三精读课文 深入了解学习鱼我所欲也1鱼我所欲也的论点是什么?作者是怎样提出来的?交流展示:论点是“舍生而取义者也”。这个论点是由“鱼”和“熊掌”的比喻引出来的。2在论证的过程中,作者运用了哪些论证方法?交流展示:对比论证。把“不食嗟来之食”和“不辩礼义而受万钟之禄”对比,论证了舍生取义的可贵,见利忘义的可耻。事实论证。举例论证。用贫贱不受嗟来之食和受厚禄也要讲礼义的事例说明了人们把义看得比生更为珍贵,在二者不可得兼时就会舍生取义。比喻论证。运用“鱼”和“熊掌”的比喻来论证应该“舍生取义”。3概括文章主旨。交流展示:本文以“鱼”和“熊掌”为喻,运用举例论证、比喻论证、对比论证等方法论证了文章的中心论点“舍生取义”,赞扬了那些重义轻生、舍生取义的人,斥责了那些苟且偷生,见利忘义的人,告诫人们应该以“义”为重,不要失去“本心”。学习富贵不能淫4本文表达了什么主旨?交流展示:“大丈夫”不在于性别,而在于他的高尚的道德品质。不论什么时候,我们都要做正确的事,起到引领别人的作用。5孟子认为,大丈夫怎样才能做到“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交流展示:居住在天下最宽广的住宅“仁”里,站立在天下最正确的位置“礼”上,行走在天下最宽广的道路“义”上;能实现理想时,就同人民一起走这条正道;不能实现理想时,就独自行走在这条正道上。6说说“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现实意义。交流展示:这句话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我们每个中国人的行为准则。在现实生活中,面对金钱利益的诱惑,不乱己心;在危及国家民族利益的时刻,我们要敢于挺身而出,不怕牺牲,做一个真正的大丈夫。步骤四深层探究 局部突破1在说理的过程中,鱼我所欲也主要运用了哪些修辞方法?交流展示:比喻。舍鱼而取熊掌的比喻,恰当地说明了人们在所喜爱的两件事物不能同时兼得的情况下,就必须择优而取。排比。通篇皆是。既有助于逐层深入分析,又能增强文章的气势和论辩力量。2富贵不能淫中孟子在论述过程中用了哪些论证方法?交流展示:比喻论证、对比论证。四、当堂演练达成目标步骤五总结课文 拓展延伸1课堂小结学习文言文,要注意联系现实,古为今用,赋予经典作品以时代意义;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要正确对待“富贵”与“贫贱”。“鱼”“熊掌”不可兼得,别抵制不了“鱼”的诱惑,在生活中迷失了自己。2拓展延伸每个人的心目中都有自己大丈夫的标准,肯定珍藏着许多大丈夫的名字。谈谈你所了解的大丈夫形象。请举例说明。交流展示:富贵不能淫关羽、文天祥、方志敏。贫贱不能移陶渊明、杜甫、朱自清。威武不能屈颜真卿、闻一多、刘胡兰。3布置作业完成课后练习。4完成名师测控本课内容。五、课后反思查漏补缺通过孟子二则的教学,我觉得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来增进理解,在理解中推动朗读,二者就会形成解读的合力。在读中进行朗读指导,养成学生自主学习的习惯,做批注的习惯,质疑探究、学会思辨的习惯。由“学会”走向“会学”,由“要我学”走向“我要学”。整节课以各种形式的读贯穿课堂,课堂效果显著。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中学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