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2019年中考历史总复习模块一主题三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课件.ppt

上传人:tia****nde 文档编号:3353337 上传时间:2019-12-12 格式:PPT 页数:17 大小:89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江西省2019年中考历史总复习模块一主题三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课件.ppt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江西省2019年中考历史总复习模块一主题三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课件.ppt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江西省2019年中考历史总复习模块一主题三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课件.ppt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主题三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命题点一对比商鞅变法与北魏孝文帝改革,北魏孝文帝喜好读书,遍览经史,深受儒学影响,并通过改革,有力地促进了鲜卑族与汉族的交融。下列措施与孝文帝改革无关的是()A迁都洛阳,采用汉族官制B重农抑商,推行县制C说汉话、穿汉服、改汉姓D鼓励鲜卑族与汉族通婚,B,命题点二中国古代历史上以少胜多的著名战役,“烈火西焚魏帝旗,周郎开国虎争时。交兵不假挥长剑,已挫英雄百万师。”这首诗描述的战役()A为推翻秦朝奠定了基础B为统一北方奠定了基础C为江南开发提供了条件D为三国鼎立奠定了基础,D,题组一江南地区的开发史料一江南地广,或火耕水耨。民食鱼稻,以渔猎山伐为业。饮食还给,不忧冻饿,亦亡(无)千金之家。汉书,史料二江南之为国盛矣。地广野丰,民勤本业,一岁或稔(丰收),则数郡忘饥。丝绵布帛之饶,覆衣天下。宋书,史料三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北方的许多少数民族内迁到黄河流域以匈奴人灭西晋为序幕,各民族纷纷建立自己的政权,他们彼此征战,人民被屠杀,牛马被掠夺,城市化为废墟,田地大量荒芜。为躲避战乱,大批北方民众纷纷渡江南下,形成第三次南迁的浪潮。,【常考角度】江南地区经济发展的表现、原因。【考点链接】经济重心的南移(P22)。【知识运用】(1)史料一反映了江南地区经济发展的什么状况?【答案】江南地区还未得到开发。,(2)史料二反映了江南地区经济状况发生了怎样的变化?【答案】南朝时江南经济有了巨大发展,纺织业甚至超过了北方(或经济重心开始南移)。,(3)史料三中“大批北方民众纷纷渡江南下,形成了第三次南迁的浪潮”的主要原因是什么?北方民众的南下对江南经济发展产生了什么影响?【答案】北方战乱频繁。北方人口南迁,给江南地区带来了大量的劳动力和先进的生产技术,使江南地区得到开发。,题组二北魏孝文帝改革史料一太和十八年(公元494年)十二月,“革衣服之制”。十九年下诏“不得以北俗之语言于朝廷,若有违者,免所居官”“九月庚午,六宫及文武尽迁洛阳”十二月,引见群臣“班赐冠服(按官位不同赐给服装)”。魏书,史料二政治上,平城是鲜卑贵族元老集中的地方,保守势力强大所以在旧都平城,改革的进一步发展必然会遇到重重阻力;其次,在经济上,平城偏北地寒,六月风雪,风沙常起恶劣的气候环境,难以适应经济的发展还有从地理位置看,平城偏北的位置更不利于北魏对整个中原地区的统治。,【常考角度】北魏孝文帝改革的目的、措施、影响。【考点链接】商鞅变法(P3)、洋务运动(P39)、戊戌变法(P40)、俄国1861年改革(P115)、日本明治维新(P116)。,【知识运用】(1)以上两则史料反映的是我国历史上的哪一次改革?根据史料一概括这次改革的主要措施。【答案】北魏孝文帝改革。穿汉服;说汉语;迁都洛阳。,(2)根据史料二说明这次改革为什么要迁都。通过以上回答,这次改革给我们什么启示?【答案】平城保守势力强大,改革阻力大;平城气候环境恶劣,不利于经济发展;平城地理位置偏北,不利于对中原地区的统治。改革是发展的动力;不同民族间的文化应该相互借鉴、吸收;要敢于打破常规,勇于创新等。(言之有理即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中学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