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物理 基础知识手册 第十三章 内能.doc

上传人:tian****1990 文档编号:3351106 上传时间:2019-12-12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4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考物理 基础知识手册 第十三章 内能.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中考物理 基础知识手册 第十三章 内能.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中考物理 基础知识手册 第十三章 内能.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十三章 内能知识网络构建高频考点透析序号考点考频1分子动理论的内容2内能和改变内能的两种方式3探究物质的吸热能力及比热容4热量及其计算第一讲 分子热运动 内能知识能力解读知能解读:(一)物质的组成1物质:物质是由分子、原子组成的,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分子由原子构成。由单个原子组成的是单原子分子,绝大多数分子是多原子分子。原子又是由原子核和绕核运动的带负电的电子组成的,其中原子核包括质子和中子两种粒子,后来科学家发现质子和中子都是由称为夸克的更小的粒子组成的。随着人类对微观世界的探索的不断深入,科学工作者相继发现了几百种粒子,它们是比原子核更深一个层次的物质存在形式。人类对微观世界的探索还在继续,这种探索是永无止境的。2分子非常小,人们通常以10-10 m为单位量度分子。3物体:物体是指具有一定形状,占据一定空间,有体积和质量的实物。如桌子、铝锅、铁钉、塑料尺等是物体,而构成物体的材料如木材、铝、铁、塑料等是物质。在辨析物体和物质时不可将二者混为一谈。知能解读:(二)分子热运动1分子动理论内容扩展实例常见的物质是由大量的分子、原子构成的分子间存在着空隙食盐能溶于水中酒精与水混合总体积变小气体极易被压缩物质内的分子在不停地做热运动温度越高,分子无规则运动越剧烈,扩散现象就是由分子的无规则运动引起的墙内开花墙外香把硫酸铜水溶液注入水底,过一段时间全部水都变蓝把铅块与金块紧压在一起,5年后它们相互渗入约1mm分子之间存在引力和斥力引力和斥力同时存在,不过有时以引力为主,有时以斥力为主固体和液体很难被压缩,固体不易被拉断把丙个铅块的底部削干净,紧压一下,两个铅块就会连在一块,下面再吊一个重物,两铅块也不分开2分子的热运动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的运动,这种无规则运动叫做分子的热运动。分子的运动用肉眼是看不见的,扩散现象是分子热运动的宏观表现。知能解读:(三)对扩散现象的认识和理解1不同的物质在相互接触时,彼此进入对方的现象,叫做扩散。2扩散现象只能发生在不同的物质之间,同种物质之间是不能发生扩散现象的。3不同物质只有相互接触时,才能发生扩散现象,没有相互接触的物质是不会发生扩散现象的。4气体、液体和固体之间都可以发生扩散现象,而且不同状态的物质之间也可以发生扩散现象。5扩散的快慢与物体的温度有关。温度越高,扩散进行得越快,反之越慢。6扩散现象表明: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的运动;分子之间存在着间隙。知能解读:(四)固、液、气三态物质的宏观特性和微观特性物态微观特性宏观特性分子间距离分子间作用力有无固定形状有无固定体积有无流动性固态很小很大有固定形状有固定体积无流动性液态较大较大无固定形状有固定体积有流动性气态很大很小无固定形状无固定体积有流动性知能解读:(五)分子动能分子由于热运动所具有的动能叫做分子动能。物体温度越高,大量分子的热运动越剧烈,则分子的平均动能越大。知能解读:(六)分子势能分子间存在着引力和斥力,因此由分子间的相对位置决定的势能叫做分子势能。知能解读:(七)内能1内能的概念及影响因素:构成物体的所有分子,其热运动的动能与分子势能的总和,叫做物体的内能。物体内能的大小跟它的质量有关,质量越大,即分子数量越多,它的内能就越大。内能还跟物体的温度和物体的状态(固态、液态或气态)有关。2一切物体都具有内能。知能解读:(八)内能的改变改变内能的方式有两种:做功和热传递。两者的对比如下热传递做功实质内能的转移内能与其他形式的能之间的相互转化条件及结果不同的物体或物体的不同部分之间存在温度差,最后物体之间温度相同外界对物体做功,物体的内能增加物体对外界做功,物体的内能减少方式热传导、对流、热辐射压缩体积、摩擦生热、锻打物体、拧弯物体等气体膨胀等实例生活中的烧、烤、烙、炒等;生产中的“淬火”等打气筒打气、钻木取火等开水瓶中的水蒸气将瓶塞推开,水蒸气的内能减少联系热传递和做功对改变物体的内能是等效的。某物体的内能发生改变,可能是通过热传递改变的,也可能是通过做功改变的,若不知道具体过程,则无法确定具体的方式知能解读:(九)热量1热量的概念:热量是指在热传递过程中传递能量的多少。它是为了描述热传递过程中物体吸收或放出能量的多少而引入的物理量。2热量与内能的关系:物体吸收热量时内能增加,放出热量时内能减少,因此热量是物体内能变化的量度。热量的单位和内能的单位一样,也是焦耳。注意:因为热量是伴随着热传递发生的,所以热量是一个与热传递过程对应的过程量,而不是对某一状态而言的状态量。因此我们不能说某物体“含有”或“具有”多少热量,只能说某物体在热传递过程中吸收或放出多少热量。解题方法技巧方法技巧:(一)利用分子动理论解释现象判断是不是分子运动的方法:一是要将分子与宏观物体区分开,分子很小,用肉眼根本观察不到;二是注意分析题目中的主体是不是运动的分子;三是明确分子的运动是不受任何外力影响而进行的,而宏观物体的运动是受外力影响的结果。方法技巧:(二)正确理解温度、内能、热量之间的区别和联系温度热量内能定义不同宏观上:表示物体的冷热程度微观上:反映物体中大量分子无规则运动的剧烈程度在热传递过程中,传递内能的多少构成物体的所有分子,其热运动的动能与分子势能的总和量的性质状态量过程量状态量表述用“降低”或“升高”等表述用“放出”或“吸收”等表述用“有”“具有”“改变”“增加”“减小”等表述单位摄氏度()焦耳(J)焦耳(J)关系热传递可以改变物体的内能,使内能增加或减少,但温度不一定改变(如晶体的熔化、凝固过程),即物体吸热,内能会增加,物体放热,内能会减少,但物体的温度不一定发生改变方法技巧:(三)区分两种改变物体内能的方法做功改变物体的内能的实质是能量的转化,即内能的变化是由于内能与机械能之间的相互转化引起的,对物体做功时机械能转化为内能,则物体内能增加,物体对外做功时内能转化为机械能,则物体内能减少;而热传递改变物体的内能的实质是能量的转移,即内能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或者从同一个物体的高温部分转移到低温部分,无其他能量参与,能量的种类没有变化。跨越思维误区思维误区:(一)对内能和温度的关系理解不透一切物体都具有内能,一个物体温度越高,内能越大,我们易误认为“0”的物体没有内能。思维误区:(二)对温度、热量和内能的理解温度、热量和内能是热学中的三个基本物理量,在日常生活中都用“热”来表示,但三者的实质又有不同,很容易混淆。温度描述了物体的冷热程度;热量描述了物体内能的变化量;内能表示了物体内所有分子所具有分子动能和分子势能总和。物理思想方法思想方法:(一)分析推理法和模型法认识和想象微观世界我们用肉眼无法观察微观世界的分子及分子运动,可通过观察扩散实验,分析宏观现象,通过推理认识微观世界的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运用乒乓球、弹簧和橡皮筋建立的物理模型,可帮助我们认识分子之间既有斥力,又有引力,引力和斥力是同时存在的。思想方法:(二)等效替代法在改变物体内能上的应用等效替代法是科学研究常用的一种方法,物体的内能可以通过做功和热传递两种方式来改变,由于两种方式在改变物体内能上产生的效果相同,所以我们说做功和热传递在改变物体的内能上是等效的,要改变一个物体的内能,有时这两种方式是可以相互替代的。中考考点链接考点连接:(一)中考考点解读本讲知识的特点是名词多、术语多,有扩散、分子热运动、分子动能、分子势能、内能、做功、热传递等,要求我们在学习时,能够分清它们的准确含义。纵观近几年全国各地的中考物理试题,本讲内容主要考查分子动理论的内容和内能概念,内能与温度的关系及做功和热传递的方式改变物体的内能,考题与日常生活现象联系紧密,一般采用填空题、选择题、问答题等题型,难度不会太大。考点连接:(二)中考典题剖析1扩散现象的理解2利用分子动理论解释现象3改变物体内能的方式的判断第二讲 比热容知识能力解读知能解读:(一)比热容1比热容的定义一定质量的某种物质,在温度升高时吸收的热量与它的质量和升高的温度乘积之比,叫做这种物质的比热容。用符号c表示。2比热容的单位在国际单位制中,比热容的单位是,读作“焦每千克摄氏度”。3正确理解比热容应注意的两个方面(1)比热容是物质本身的一种性质,每种物质都有自己的比热容;(2)比热容的大小只决定于物质本身,与物体质量的大小、温度改变的多少、物体吸收或放出热量的多少无关,但是同种物质在不同物态时的比热容一般不同,例如冰和水的比热容就不同。4水的比热容及物理意义水的比热容是,其物理意义是:1 kg的水温度升高(或降低)l吸收(或放出)的热量是4.2103 J。5水的比热容大的应用水的比热容大在日常生活和生产中具有重要意义,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冷却或取暖。由于水的比热容较大,在一般情况下,一定质量的水升高(或降低)一定的温度而吸收(或放出)的热量比相同质量的其他物质升高(或降低)相同的温度吸收(或放出)的热量多,所以我们利用水作冷却剂成取暖。作冷却剂时,让水吸收更多的热量;用来取暖时,让水放出更多的热量。另一方面,由于水的比热容较大,一定质量的水吸收(或放出)较多的热量而自身的温度却改变不多,这一点有利于调节气候。夏天,太阳照在海面上,海水在温度升高过程中吸收大量的热量,所以住在海边的人们并不觉得特别热;冬天,气温降低了,海水由于温度降低而放出大量的热量,使沿海气温不致降得太低,所以住在海边的人们又不觉得特别冷。知能解读:(二)热量的计算物体在热传递过程中吸收或放出热量的多少与物体的质量、比热容及温度变化的多少有关,可以用公式来表示。用Q表示吸收或放出的热量,c表示物质的比热容,m表示物体的质量,t0表示物体的初温,t表示物体的末温,则物体吸收的热量为,物体放出的热量为。注意:(1)吸、放热公式只适用于物体温度升高或降低时,物体吸收或放出热量的计算,不适用于有物态变化的过程。(2)吸收或放出的热量与c、m、三个因素有关,必须全面分析。(3)注意题目中的条件,尤其是“升高到”和“升高了”(或“升高”)的区别。知能解读:(三)热平衡方程热平衡方程的公式是。公式的实质表明了在热传递过程中,高温物体的内能转移到低温物体的多少,反映了在这种转移中能量守恒的关系。根据热平衡方程就可以计算出某种物质的比热容、质量、初温或末温。解题方法技巧方法技巧:(一)热量的计算应注意的问题(1)正确理解公式中各量的物理意义。(2)注意物体吸收或放出热量的多少与物质的比热容、质量和温度的变化量三个因素都有关系,而与物体的温度没有关系。(3)同一公式中的各物理量的单位必须要统一。(4)公式只适用于无状态变化时升温(或降温)过程中吸收(或放出)的热量。(5)注意温度“升高了”“升高到”“降低了”“降低到”等不同的说法,要正确辨别。(6)正确理解公式的意义,应注意:表示物质的比热容可以用吸收(或放出)的热量与质量、变化的温度的乘积的比值表示,同种物质在同种物态下这个比值是一定的,不同物质的比值不同。(7)涉及比热容的问答说明题的表述,通常借助公式来说理更严密。方法技巧:(二)公式法与比例法的综合运用运用公式法解热量的计算题时,注意首先要判断是吸热过程还是放热过程,并找出所求物理量,然后再列出相应的公式,代入已知物理量的数值,最后进行数学计算并求出结果,例如用铝壶烧水时,应求铝壶、水两个物体吸收热量的总和。由此可见,在解答物理习题时,要认真仔细地审题,考虑问题应从实际出发,做到全面周密。本讲知识运用比例法解题时,一般遵循以下步骤:(1)列出各物体吸(放)热的方程式,涉及求比热容之比、质量之比、温度差之比的还要进行公式变形;(2)针对所求量之比列出比例式;(3)代入已知数据,计算得出结果;(4)对题目中的要求加以分析。跨越思维误区思维误区:(一)不能正确理解比热容是物质的一种属性比热容是物质的一种属性,每种物质都有确定的比热容,其大小与物质的质量多少、温度高低、运动状态等无关,只与物质的种类及物态有关。例如:一杯水、静止的水、流动的水、热水、冷水的比热容都相同,而水结冰后比热容则改变。思维误区:(二)不能正确分析吸收热量的多少物体吸收或放出的热量与物体的质量、物质的种类及温度的改变有关,分析热量的变化时应兼顾三者注意温度的改变不是初温,也不是末温,而是两者的差比较不同物质的吸热能力时,通过相同加热器加热时问的长短表示物质吸收热量的多少。若加热时间相同,则表示物质吸收的热量相等。物理思想方法思想方法:控制变量法和转换法在探究物质的吸热能力中的应用在探究不同物质的吸热情况实验中,应用控制变量法。实验中,应控制水和食用油(或其他物质)的质量、初温相同,通过升高相同的温度比较加热时间,或加热相同的时间比较升高温度的大小。在探究不同物质的吸热情况实验中,将不同物质的吸热能力的比较转换成升高温度的大小进行比较。将吸收热量的多少转换成相同的电加热器加热时间的长短(或温度计示数的高低),都运用转换法。中考考点链接考点链接:(一)中考考点解读本讲重点考查对比热容概念的理解,利用比热容的意义分析出物体吸收或放出热量的计算公式,并用公式进行简单的热量计算,突出考查水的比热容大这一物质性质,考题与日常生活现象联系紧密。以填空题、选择题、实验题、探究题、问答题和计算题等形式出现。考点链接:(二)中考典题剖析1比热容大小的判断2实验探究物质的吸热能力3水比热容大的理解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中学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