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年九年级科学上册 2.5 物质的转化练习 (新版)浙教版.doc

上传人:xt****7 文档编号:3349156 上传时间:2019-12-12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1.38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2020年九年级科学上册 2.5 物质的转化练习 (新版)浙教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2019-2020年九年级科学上册 2.5 物质的转化练习 (新版)浙教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2019-2020年九年级科学上册 2.5 物质的转化练习 (新版)浙教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9-2020年九年级科学上册 2.5 物质的转化练习 (新版)浙教版1区别氢气、一氧化碳、甲烷三种气体,可靠的方法是根据它们的()A燃烧现象不同B燃烧产物不同 C颜色和气味不同 D溶解性不同2xx德州汽车尾气中的CO在四氧化三钴(Co3O4)纳米棒的催化作用下,低温即与O2反应生成CO2。下列关于该反应的说法中错误的是()A该反应可降低汽车尾气对大气的污染 B反应后碳元素的化合价降低C该反应中Co3O4反应前后质量不变 D该反应类型为化合反应3如图251所示,将气体X和气体Y同时通入液体Z,最终一定能看到液体变浑浊的是()序号气体X气体Y液体ZAH2N2水BHClCO2石灰水CCO2O2氯化钙溶液DCO2CO足量石灰水4xx百色石墨烯(C60)是首个发现的二维空间材料,从石墨材料中剥离制得。金刚石、石墨和C60都是由碳元素组成的单质,下列关于三种碳单质的叙述错误的是()A都是黑色固体 B碳原子的排列方式不同C在氧气中充分燃烧都能生成二氧化碳 D将石墨剥离制成石墨烯发生了化学变化5归纳与反思是学习过程中的重要环节之一。如图252所示是教科书的一幅插图,“点燃”两字是某同学做的听课笔记。下列几位同学复习时对图中蕴含知识的归纳错误的是()图252A此反应为H2Cl22HCl,属于化合反应 B反应物和生成物之间的质量比为112C生成物易溶于水,所得溶液pH7 D燃烧不一定要有氧气,但必须有助燃物质,如Cl26xx包头潜水艇里要配备氧气的再生装置,以保证长时间潜航。有以下几种制氧气的方法:加热高锰酸钾 电解水 在常温下,过氧化钠固体(Na2O2)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氧气。(1)写出方法的化学方程式_ _。(2)你认为最适合潜水艇里制氧气的方法是_ _(填序号)与其他方法相比,写出这种方法的两条优点_ _ _、_ _。7对知识的归纳与整理是学习化学的一种重要方法。现有三个化学反应如下:SO2SO2 2COO22CO2 3Fe2O2Fe3O4(1)通过比较我发现:它们有许多相似之处,其一都与氧气反应,其二生成物都只有一种。我能另写一个符合这两点的化学方程式_ _;它们之间也存在相异之处,其中一个反应与众不同,这个反应和它的不同之处是_ _。(2)课外学习Cu2(OH)2CO32CuOH2OCO2后,我发现它也和上述三个反应有相似之处,其相似之处是_ _。8煤炉是农村冬季烧水、取暖的必备用品,其燃料就是我们非常熟悉的蜂窝煤。在制作蜂窝煤的过程中,经常加入生石灰。在煤炉中,发生的化学方程式有:SO2CaOCaSO3 2CaSO3O22CaSO42SO2O22SO3 SO3CaOCaSO4根据以上条件回答:(1)以上反应属于_ _反应;(2)简要回答为什么在制作蜂窝煤时要加入生石灰?_ _。10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氯元素(Cl)是一种重要的非金属元素,氯气(Cl2)是双原子分子,在通常情况下为黄绿色有毒气体。材料Cl2化学性质很活泼,具有较强的氧化性,能与多种金属和非金属直接化合。氢气和氯气的混合气在点燃或强光照射时发生爆炸。材料Cl2可用于制备多种消毒剂,含氯元素的消毒剂有ClO2、NaClO、Ca(ClO)2等。(1)实验室里闻氯气的正确操作是_ _。(2)氢气和氯气生成氯化氢气体的反应从能量变化(“吸热反应”或“放热反应”)和基本反应类型角度分类,分别属于_ _、_ _。(3)下列说法错误的是_(选填字母序号)。A燃烧一定包含着化学变化 B燃烧不一定要有氧气参加C物质与氧气发生的反应都属于氧化反应D爆炸一定是可燃物与氧气发生的发光、放热的剧烈的氧化反应(4)ClO2、NaClO和Ca(ClO)2三种物质中氯元素质量分数由小到大排列的顺序是_ _。11xx日照大气是大自然对人类的恩赐,与人类的生存休戚相关。(1)大量化石燃料的燃烧会造成较多污染物的排放,这不仅污染大气,还是形成_ _的主要原因。(2)“节能减排”是我国的重要国策,过多的CO2排放会造成_效应,为了减缓大气中CO2含量的增加,目前以下建议可行的是_ _(填字母序号)。A开发太阳能、水能、风能、地热能等新能源 B电解水生产清洁燃料氢气C禁止使用煤、石油、天然气等矿物燃料 D开发燃煤新技术使其充分燃烧(3)图253是有关CO2等物质的转化关系,其中A和F均为碳酸盐,C是最常用的溶剂,则下列转化涉及的基本反应类型有_ _。图253第2课时金属及其化合物之间的转化1xx上海在隔绝空气下,用木炭还原氧化铜,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反应前后固体中氧原子的物质的量保持不变B反应前后固体减轻的质量等于氧化铜中氧元素的质量C反应中消耗的氧化铜与碳的物质的量一定相等D反应中铜元素在固体中的质量分数逐渐变大2某气体可能含有水蒸气、CO、H2中的一种或几种。为了确定其成分,最佳的实验方案是将气体依次通过装置()A甲、乙、丙 B丙、乙、甲 C丙、甲、乙、丙 D丙、甲、丙、乙3xx沈阳如图256是“一氧化碳与氧化铁反应”的部分实验装置,关于该实验说法正确的是()A充分反应后,向固体中加稀盐酸会产生气泡 B在实验过程中,黑色的粉末会逐渐变成红色C该实验的反应原理为FeOCOFeCO2 D在实验过程中,产生的尾气可以直接排放到空气中5如图257所示为氢气和氧化铜反应的实验装置图。请分析回答:(1)实验开始时,合理的操作顺序是_ _(选填“A”或“B”);A先加热,再通氢气 B先通氢气,再加热(2)在实验过程中看到的现象是黑色氧化铜变成红色的物质,同时试管口有水珠出现,说明氢气具有_ _性。6xx徐州我国铁矿石资源比较丰富,某钢铁厂用1000 t含氧化铁80%的赤铁矿石炼铁,理论上可以炼出含杂质4%的生铁多少吨?8xx武汉某化学小组的同学利用混有少量CO2的CO气体还原氧化铁,并验证反应后的气体产物。实验室现有下图258所示实验装置(可重复使用)。按气体从左到右的方向,装置连接顺序正确的是()A甲乙丙丁B甲丙乙丁C乙甲丙甲丁D乙甲丙乙丁第3课时化合物之间的相互转化1xx鄂州对某无色溶液所含溶质的记录,合理的是()ANaOH、Na2CO3、NaCl BKNO3、NaCl、FeCl2CHCl、NaOH、NaCl DNa2CO3、Ca(OH)2、NaCl2xx乐山下列物质间的每一转化不能都通过一步反应实现的是()ACuOCuCuOBNaOHH2ONaOH CO2FeOO2 DFeFeCl2Fe3xx上海用锌从含有硝酸银的废液中回收银,正确的化学方程式是()AZnAg(NO3)2=AgZn(NO3)2 BZnAgNO3=AgZnNO3CZn2AgNO3=2AgZn(NO3)2 DZnAgNO3=AgZn(NO3)24xx乐山下列各组物质的溶液不用其他试剂就可鉴别的是()AHClCuSO4KNO3Na2SO4 BFeCl3HClNaClNaOHCCaCl2K2CO3HCl(NH4)2CO3 DNaNO3Na2SO4HClH2SO45xx宁波现有铁、氧化铁、稀硫酸、氢氧化钙、碳酸钠溶液等五种物质,存在着如图2513所示的相互反应或转化关系(图中“”表示物质间可以发生化学反应,“”表示物质间存在相应的转化关系)。下列判断合理的是()A丙可能是碳酸钠溶液B丁可能是氢氧化钙溶液C乙必须通过置换反应转化为铁D甲和丁的反应一定是中和反应6xx福建用如图2514所示装置(图中夹持仪器已略去)测定某牙膏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实验中,通过测定丙装置质量的改变值,就能达到目的(样品中其他成分遇盐酸不产生气体)。下列措施能提高测定准确度的是()A省去装置甲和丁B将丙中的NaOH溶液换成Ca(OH)2溶液C装置乙不再产生气泡时,立即停止抽气D滴加稀盐酸之前,先抽气一段时间,除去装置内原有的CO29实验小组研究盐酸、氢氧化钙两种物质的化学性质,做了如图2516所示的8个实验。图2516已知:Na2CO3CaCl2=CaCO32NaCl(1)实验后某试管中为黄色溶液,该试管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 _。(2)实验后某试管中为红色溶液,向其中加入足量的_ _,溶液变为无色。由此推断,该试管中最初盛有的物质是_ _。(3)实验后某试管的底部有白色固体,过滤后向滤液中滴加稀盐酸,一段时间后有气泡出现。由此推断,该试管中最初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 _。甲乙丙加入氢氧化钠溶液质量(g)35.040.045.0反应得到沉淀的质量(g)2.52.92.910甲、乙、丙三位同学对氯化镁样品(仅含氯化钠杂质)进行如下检测:各取5.0 g样品溶于一定量的水中得到25.0 g溶液,再分别加入不同质量、溶质质量分数为10%的氢氧化钠溶液,反应得到沉淀的实验数据如下表:试回答下列问题:(1)上述实验中,_ _同学所用的氢氧化钠溶液一定过量。(2)求样品中氯化镁的质量分数(写出计算过程,结果精确到0.1%,下同)。(3)计算乙同学实验后所得溶液中的氯化钠的质量分数。第4课时物质的鉴别1xx杭州实验室发现一瓶标签脱落的固体试剂,小王分别取少量的该固体进行了下列实验。根据实验现象,该固体最可能是()实验步骤实验现象检测水中加入固体前后液体的pH固体不溶解,液体的pH几乎没变化检测盐酸中加入固体前后溶液的pH固体溶解,无气体放出,溶液pH增大固体灼热状态下,通入纯净CO固体质量减轻,尾气中只检测到CO与CO2A.金属单质B碱 C盐 D金属氧化物2xx金华为区别稀盐酸和稀硫酸,小强同学设计如图2519所示的实验方案:在每组的两支试管中分别盛放稀盐酸和稀硫酸;向同组的两支试管各滴加同种试剂。其中能达到实验目的是()图25194xx广东下列实验方法错误的是()A用稀硝酸除去NaCl中混有的Na2CO3 B用带火星的木条区别空气和氧气C用水区分NH4NO3和NaOH D用湿润的石蕊试纸区别CO和CO25xx佛山在AlCl3溶液中逐渐加入NaOH溶液,现象是先产生沉淀,后沉淀逐渐消失。反应过程为AlCl33NaOH=Al(OH)33NaCl,Al(OH)3NaOH=NaAlO22H2O。现取13.35%的AlCl3溶液100 g,在其中加入12%的NaOH溶液100 g,反应后溶液的溶质为()AAlCl3 BNaCl CNaAlO2 DNaOH6xx青岛下列图像能正确反映其对应关系的是()A向氢氧化钠溶液中不断加水,溶液pH与加入水的质量的关系B向盛有氧化铜的烧杯中加入稀盐酸至过量,生成氯化铜质量与加入稀盐酸质量的关系C一定量的稀硫酸与锌粒反应,溶液的质量与反应时间的关系D向氯化铜和硝酸铜的混合溶液中滴加氢氧化钠溶液,生成沉淀与加入氢氧化钠溶液的质量关系7xx台州下列关于科学实验的“操作现象结论”的描述正确的是()A在某固体物质中加入稀盐酸,产生大量气泡,该物质一定是碳酸盐B在某溶液中加入氯化钡溶液和稀硝酸,产生白色沉淀,该溶液中一定含有硫酸根离子C某溶液用pH试纸测试,试纸变蓝色(pH约为10),该溶液一定是碱性溶液D在稀盐酸与氢氧化钠反应后的溶液中滴加无色酚酞试液不变色,可以断定两者恰好完全反应8xx嘉兴根据已知物质和未知物质的特性,运用实验的方法,可以鉴别某些物质。有3包白色粉末,它们分别是碳酸钠、氯化钠、氧化钙中的一种,先用实验的方法将它们一一区分。(1)取少量3种粉末,分别装入编号为甲、乙、丙的三支试管中,加水后都能溶解,其中甲试管壁明显变热,由此可知甲试管中加的粉末是_ _。(2)取甲试管中的溶液分别滴入另两支试管中,乙试管中出现白色沉淀,丙试管中无明显现象。请写出乙试管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 _。10一包白色粉末,由CuSO4、CaCO3、BaCl2、Na2SO4、NaOH中的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混合而成。为探究其组成,进行如下实验:(1)取少量白色粉末,向其中加入足量的水,充分搅拌后过滤,得到白色沉淀和无色滤液。则原白色粉末中一定不含有_ _。(2)取实验(1)滤出的白色沉淀,向其中加入足量的盐酸,沉淀全部溶解,并产生无色气体。则原白色粉末中一定含有_ _。_答案第1课时非金属及其化合物之间的转化 1 (B)2 (B)3 (D)4 (A)5 (B)6 (1) _2Na2O22CO2=2Na2CO3O2_。(2) _ _节约能源_、_消除呼吸产生的二氧化碳_。7(1) _CO2CO2_;_其中一种反应物为化合物_。(2)处是_生成物都是氧化物(其他答案合理_。8(1) _化合_反应;(2) _吸收煤燃烧时产生的SO2,以减少对大气的污染_。9(1)实验2的目的是:_说明水不能使紫色石蕊变红_;(2)补充实验3:_将干燥纸放入CO2中,干燥纸不变色_;(3)写出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CO2H2O=H2CO3_。10(1) _用手在瓶口轻轻扇动,仅使极少量的气体飘进鼻孔_。(2) _放热反应_、_化合反应_。(3) _D_(4) _NaClOCa(ClO)2ClO2_。11 (1) _酸雨_(2) _温室_效应, _A_( (3) _分解反应、化合反应、复分解反应_。第2课时金属及其化合物之间的转化1 (D)2 (D)3 (A)5 (1) _B_(选填“A”或“B”);(2) _还原_性。6【答案】 583.3 t8 (C)第3课时化合物之间的相互转化1 (A)2 (C)3(C)4 (B)5 (A)6 (D)9 (1) _Fe2O36HCl=2FeCl33H2O_。(2) _稀盐酸_, _无色酚酞试液_。(3) _Ca(OH)2Na2CO3=CaCO32NaOH_。10(1)上述实验中,_丙_同学所用的氢氧化钠溶液一定过量。(2)求样品中氯化镁的质量分数(写出计算过程,结果精确到0.1%,下同)。(3)计算乙同学实验后所得溶液中的氯化钠的质量分数。【答案】 (1)丙(2)95%(3)9.8%第4课时物质的鉴别1 (D)2 (D)3 (D)4 (A)5 (B)6 (C)7 (C)8 (1) _氧化钙_。(2) _Ca(OH)2Na2CO3=CaCO32NaOH_。10 (1) _CuSO4_。(2) _CaCO3_。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中学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