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年九年级物理全册15.1两种电荷教案1(新版)新人教版.doc

上传人:xt****7 文档编号:3348445 上传时间:2019-12-12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10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2020年九年级物理全册15.1两种电荷教案1(新版)新人教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2019-2020年九年级物理全册15.1两种电荷教案1(新版)新人教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2019-2020年九年级物理全册15.1两种电荷教案1(新版)新人教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9-2020年九年级物理全册15.1两种电荷教案1(新版)新人教版课标依据132知道原子是由原子核和电子构成的,了解原子的核式模型。了解人类探索微观世界的历程,关注人类探索微观世界的新进展。141通过收集信息,了解一些新材料的特点及其应用。了解新材料的发展给人类生活和社会发展带来的影响。(了解半导体、超导体)241观察摩擦起电现象,探究并了解同种电荷相互排斥,异种电荷相互吸引。(举例生活中静电现象)一、教材分析摩擦起电是学生熟悉的电现象之一,两种电荷及其相互作用规律是进一步深入学习电学、理解许多电现象的基础,因此本节课作为初中物理电学起始课,具有很重要的地位。本节内容主要由“两种电荷”、“原子及其结构”、“导体和绝缘体”三个部分组成。本节在整个电学部分起到基础支撑作用,是整个电学的基石与开始。教材首先通过图片展示了熟悉的生活现象“与头发摩擦过的梳子会吸引碎纸屑”“摩擦过的气球会使细水流弯曲”等现象,引起学生的关注,有效地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拉近物理与学生生活的距离。课标的第二个要求是探究并了解同种电荷相互排斥,异种电荷相互吸引。教材编排了“电荷间的相互作用”这个重要的实验,以促进学生实验能力的发展。二、学情分析学生的生活经验:学生在日常生活经验的积累中,对摩擦起电现象以及导体和绝缘体已经有一些印象,但是从微观结构上认识此现象并且涉及电荷的移动,有一定的难度。学生已有的学习方式、习惯、能力:九年级的学生思维活跃,具有强烈的求知欲和集体荣誉感,而且通过一年多的物理学习,学生的自主学习,小组合作交流,组内成员间相互帮助的学习方式已经形成,而且学生还具有一定的观察、实验、分析、归纳、推理能力。但学生对问题的深入思考及理性化的思维能力还比较欠缺。三、教学目标1、通过实验认识摩擦起电现象,会运用摩擦起电现象的知识解释一些简单的相关现象。通过实验探究两种电荷及电荷间的相互作用规律。2、通过观察验电器的构造,知道其作用及工作原理,知道电荷量及其单位。3、知道原子及其结构、摩擦起电的原因。4、结合身边的常见物体认识导体和绝缘体,物理就在我们身边。四、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通过摩擦起电现象认识自然界存在两种电荷,知道电荷间的相互作用。教学难点认识电荷五、教法学法讲授法、实验演示法师生活动设计意图引入观看动画图片,思考问题。思考:当空气干燥时用塑料梳子梳头发,为什么头发会随梳子“飘”起来;如果我们身 上穿了化纤衣服,衣服会粘在皮肤上,在晚上脱衣时,有时会发出响声,甚至出现火花。这 些现象发生的原因是什么?激发兴趣培养学生自己动手做实验及合作意识新课一、摩擦起电带电体摩擦起电学生实验:用毛皮摩擦橡胶棒,用丝绸摩擦玻璃棒,分别把棒靠近纸屑,乒乓球等轻小物体,观察现象:_。说明摩擦过的物体能够_。小 结:物体具有了吸引轻小物体的性质,我们就说物体带了电,或说物体带了电荷。习惯上把带了电的物体叫做带电体。用摩擦的方法使物体带电叫摩擦起电。 在空气干燥的时候,用塑料梳子梳头发,头发会随着梳子飘起来,衣服会粘在皮肤上,是因为梳子、衣服在摩擦过程中带了电的缘故。 介绍防止衣服产生静电的方法。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及观察和总结知识的能力二、两种电荷三、检验物体是否带电的方法两种电荷问题:我们已经知道了什么叫带电现象,知道了被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和被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都带上了电荷,那么它们带的电荷是否相同呢?演示实验(及动画):将被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放在支架上,用另一根被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去靠近它,看到的现象:_。将被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放在支架上,用另一根被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去靠近它,看到的现象:_。将被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放在支架上,用被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去靠近它,看到的现象:_。归纳:这些事实使人们认识到自然界中只有两种电荷。(1)正电荷和负电荷正电荷:指被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所带的电荷,可用“+”表示。负电荷:指被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所带的电荷,可用“-”表示。(2)电荷间的相互作用同种电荷互相排斥,异种电荷互相吸引。4检验物体是否带电的方法(1)利用带电体的性质来判断。例1:如果一个带电体吸引一个轻小物体,能否判断这个轻小物体也带电?例2:如果一个带电体排斥一个轻小物体,能否判断这个轻小物体也带电?2)用验电器来检验。观察实物知道验电器的主要构造,通过实验了解验电器的原理和作用。小结:验电器是实验室里常用的一种检验物体是否带电的仪器。它是由金属球、金属杆、金属箔等几部分组成的。它利用同种电荷互相排斥的原理,当用带电体接触验电器的金属球时,就有一部分电荷转移到验电器的金属箔片上,这两片金属箔由于带同种电荷互相排斥而张开。验电器金属箔片张开的角度不同,反映了带电体传给验电器的电荷的多少不同。5电荷的多少叫电量电量的单位是库仑,简称库,符号是C。库仑是一个比较大的单位。一根摩擦过的玻璃棒或橡胶棒上所带的电量,大约只有107库仑,一片带电的云上所带的电量,大约有几十库仑。元电荷:最小的电荷。电子:带有负电的最小的电荷。6电荷在导体中定向移动演示实验:取两个验电器A和B。用金属杆把A和B连接起来,用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接触验电器A,可以看到A和B的金属箔都张开了。改用橡胶棒把A和B连接起来,重做上面实验,可以看到只有验电器A的金属箔张开,而B仍然闭合。实验现象说明:电荷在金属杆中定向移动。导体:善于导电的物体。绝缘体:不善于导电的物体。理论联系实际实验与动画相结合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指导学生阅读课文了解物质的组成、元电荷的概念。小结1. 用摩擦的方法使物体带电摩擦起电。带电体具有吸引轻小物体的性质。2. 自然界中只有两种电荷:正电荷“+”、负电荷“-”。同种电荷互相排斥,异种电荷互相吸引。3. 电荷量的多少叫电量,单位是库仑(库),符号是C。元电荷:最小的电荷 电子:带有负电的最小的电荷4. 电荷在导体中定向移动。导体:善于导电的物体。绝缘体:不善于导电的物体。金属靠_ _导电。归纳、总结、加升本节知识的理解作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中学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