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师)儿童发展与教育心理学学生版.ppt

上传人:max****ui 文档编号:3347462 上传时间:2019-12-12 格式:PPT 页数:65 大小:34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非师)儿童发展与教育心理学学生版.ppt_第1页
第1页 / 共65页
(非师)儿童发展与教育心理学学生版.ppt_第2页
第2页 / 共65页
(非师)儿童发展与教育心理学学生版.ppt_第3页
第3页 / 共6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儿童发展与教育心理学,伍新春教材2012.3*,第一章儿童心理与教育心理学概述,儿童发展与教育心理学的历史与现状儿童发展与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与任务,第一节,儿童发展与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与任务一.概念p11研究儿童心理发展特点与学习规律及其教学应用的科学.兼跨发展心理学与教育心理学两大领域的一门交叉学科.,二.研究对象,1.儿童的发展阐述儿童心理发展的特点与规律-基础2.儿童的教育(1)揭示学习与教学的理论(规律)-重点(2)将发展特点与学习规律应用于教学实践-目的,三.研究的任务12,1.研究儿童发展与教育过程中各种心理现象与规律为科学的教与学提供依据2.运用心理学原理来揭示教与学的科学方法.3.提高教师的专业素养.,三。学习与教学的要素,1。学生-学习的主体,有能动性有个体差异与群体差异2。教师-居指导地位,起主导作用3。教学内容-主要信息。表现为教学大纲、教材、课程。4。教学媒体-教学内容的载体与工具。5。教学环境-物质与社会环境。,学与教的交互模式,学生*教师*内容*媒体*环境,学习过程,教学过程,评价/反思过程,四.内容体系,(一)儿童发展与教育心理学概述(二)心理发展与教育心理发展的主要理论小学儿童认知发展小学儿童个性与社会性发展心理发展的差异与教育(三)学习心理与教学学习理论与教学学习动机的激发知识的建构技能的形成学习策略与教学问题解决能力与创造性的培养社会规范学习与品德发展(四)教学设计与测评教学活动的设计,第二章心理发展的主要理论,华生-环境决定论弗洛伊德本能论埃里克森自我统一论皮亚杰认知建构论维果斯基社会文化论心理发展的辩证观,第六节心理发展的辨证观,一。基本概念(一)心理发展1广义的:29从出生成熟死亡个体-心理所发生的有次序变化.2.狭义的(儿童)人从出生心理成熟心理积极变化.,3。人的心理的组成,认识心理过程情感意志过程心理注意个性心理个性倾向性个性心理特征,二。影响心理发展的主要因素,遗传人的心理发展在环境与教育个体主观能动性共同作用下发展起来的,(一)遗传素质-物质基础,1、遗传与成熟-提供可能性,2.环境与教育可能性现实性。个体主观能动性3.遗传不能决定儿童的发展,(二)环境与教育决定性作用,1.环境家庭环境家庭的自然结构家庭的经济条件家庭教育观念与方式社会文化因素文化传统信息传播,2.学校教育-主导作用,教育内容-教育中介.校风-潜移默化的作用教师-领导者组织者主导作用同伴交往-社会性发展教育的作用是有条件的顺应儿童心理发展,(三)个体的主观能动性-动力39,1。内部矛盾与动力新需要旧水平个体主观能动性2。产生、体现在活动中。3.儿童心理发展的过程就是在各要素的影响下,矛盾不断产生转化不断发展的过程.,三。儿童心理发展的特点,整体性顺序性连续性与阶段性差异性不平衡性,(一)发展的整体性-心理各方面的发展是协调统一.表现:1.生理成熟与心理发展的协调统一.2.心理发展是多种心理因素共同发展的结果.具有整体的特点.*教育措施-实施全面发展教育.五育并举.,(二)发展的顺序性-由遗传决定,过程:从低-高.从简单-复杂.从现象本质.*教育措施-循序渐进.,(三)发展的连续性与阶段性,、连续性表现在:心理发展的前后具有内在的必然联系.基础先前发展-后来发展主体已有图式顺应改变,个体认识的发展就是人不断通过同化和顺应,积极主动地重组信息,构建自身新的认知结构,达到认识平衡过程。这种平衡是动态的、循环往复,使心理结构不断从量变到质变逐步提高。,4.影响儿童心理发展的因素有四,(1)成熟-神经系统(2)物理环境经验。重要因素。(3)社会环境社会生活。文化教育。语言(4)动态平衡内部组织与外部环境的相互作用(决定因素),(二)儿童认知发展的阶段,1。皮认为儿童心理发展是连续的,并有阶段性,包括:感知运动、前运算、具体运算和形式运算阶段。2。各阶段的发展顺序是不可改变,不可跳跃发展;前阶段的认知结构是后阶段的基础;3.由于环境、文化、教育等差异,阶段出现时间可能提前或推后。,4.儿童智力(认知)发展阶段:p43以感知和运动反射为主,依赖于眼前的人和事物。末期:已初步具备了表象思维出现表象思维、单向思维具体形象性、不可逆性、不守恒性自我中心性出现了初步的逻辑思维,多向思维但仍需具体事物支持守恒性和可逆性。抽象的逻辑思维,接近成人水平。可以摆脱具体事物的内容,依据假设进行推理和命题运算。,感知运动,前运算,具体运算,形式运算,二、对皮亚杰心理发展理论的评价,(一)优点1、皮的研究对个体认识的发生、发展的机制给予了科学的阐明,具有突破性的意义。2、皮亚杰的主客体相互作用论,揭示了认知形成的辨证运动规律,深化了认识论的研究。,(二)局限:,1、低估了儿童的认知能力。2、忽视了社会文化(特别是语言和教育的作用)(皮认为社会环境对儿童认知发展并不起决定作用,它只能促进或延缓儿童的认知发展。42),三。对小学教育的启示,1。重视小学生思维发展能力的培养。针对小学生思维的具体形象性,教学要遵循直观性原则;对不同年级学生采用不同的直观手段。2。重视活动的作用。多提供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机会,让学生自己发现问题,独立解决问题,通过内外部的相互作用,不断提升认知结构。4。培养学习兴趣激发学习动机,提高学生的学习自发性、自主性。,第五节维果茨基的心理发展理论,(1896-1934),前苏联被誉为“心理学的莫扎特”主要作品:思维和语言1934高级心理机能的发展历史儿童发展中的工具和符号缺陷学原理1983教育心理学1926艺术心理学1965,一、心理发展的社会文化论,1、人的心理低级心理机能生来就有高级心理机能借助于语言符号2、心理发展的实质:是在环境和教育的影响下,在低级心理机能基础上,逐渐向高级心理机能转化的过程,发展的标志:随意性增强抽象概括性提高以抽象符号位中介的心理结构形成心理活动的个性化,3、语言在认知发展中具有重要的作用交流工具思维工具4.关于教学与发展*重视社会因素对儿童认知发展的作用(教师的指导、双方交流与合作)*提出“最近发展区”,*强调教育走在发展的前面*提出学习关键期(每种技能),最近发展区图式,潜在发展水平最近发展区现有发展水平,二。对维果茨基的社会文化理论的评价,(一)优点1.强调社会文化对儿童认知发展的作用。2.提出“最近发展区”“教育走在发展前面”等观点,对当今教育有指导作用。(二)不足:1.只强调社会文化中的语言符号的作用,有一定的局限性。,三、对小学教育的启示,1.教学内容与方法的选择要符合儿童的最近发展区;有效促进儿童心理潜能的最大发展。2.重视语言符号的作用,与学生充分交流。3.重视教师在学习中的角色扮演,适时给学生必要的帮助。,第三章小学儿童认知发展,小学儿童的心理发展概况小学儿童注意发展小学儿童的感知与观察小学儿童的记忆小学儿童的思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课件教案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