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中考语文复习 第三部分 古诗文阅读 专题一 古诗词阅读考点特训.doc

上传人:sh****n 文档编号:3347098 上传时间:2019-12-12 格式:DOC 页数:25 大小:6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年中考语文复习 第三部分 古诗文阅读 专题一 古诗词阅读考点特训.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5页
2019年中考语文复习 第三部分 古诗文阅读 专题一 古诗词阅读考点特训.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5页
2019年中考语文复习 第三部分 古诗文阅读 专题一 古诗词阅读考点特训.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课外古诗词阅读(一)山水田园内容特色:山水田园是以山水景观、田园美景和田家生活为主要描写对象的诗歌。这类诗多长于写景,诗境优美,风格恬淡,语言清丽。常用意象:【田园类】炊烟、桑麻、桑竹、桃李、麦苗、豆苗、菊花、藕花、小桥、流水、渔船、浣女、采莲、鸡、犬、牛、羊、猪、禽雀、蚕等。【山水类】野径、古木、柴门、空林、空山、白鹤、白云、古寺、樵夫等。常见情感:钟爱自然,对闲适恬淡的田园生活的喜爱和向往;对官场和俗世的厌倦,对自由的追求和对隐逸生活的向往;表现宁静淡泊、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高洁品质;表达对祖国壮美河山的喜爱和赞美之情。1.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习题。新晴野望王维新晴原野旷,极目无氛垢。郭门临渡头,村树连溪口。白水明田外,碧峰出山后。农月无闲人,倾家事南亩。【注释】王维,字摩诘。原籍祁(今属山西),其父迁居蒲州(今山西永济西)。后官至尚书右丞,晚年居蓝田辋川,过着亦官亦隐的生活。前期写过一些边塞题材的诗篇,但其作品最主要的则为山水诗,通过田园山水的描绘,宣扬隐士生活和佛教禅理;体物精细,有独特成就。诗经有“今适南亩,或耘或籽”句,指到南边的田地里耕耘播种,后来南亩便成为农田的代称。有人说诗歌的尾联表现了对农村劳动人民的同情,有人说表现了农忙的景象,给农村原野增添了无垠生机,表达了诗人热爱自然、眷恋田园的情怀。你同意哪一种说法?结合诗歌和注释说明你的理由。我同意第二种说法。首先,王维是山水田园诗的代表人物,他的山水诗往往通过对自然和山村生活的描绘,表达对自然的热爱和对隐居生活的倾慕。其次,本诗前面的三联是插写作者在天气初晴的日子里极目远眺,展现乡野自然清新,风景明丽秀美,处处透露着作者的喜爱与赞美之情,尾联描写农民抓紧了雨过天晴的有利时机而突击耕种的情形,使新晴景象与农民劳作融为一体,构成一幅景色优美且又充满生活气息的画卷。如果来反映对劳动人民的同情,则是不合情理的。【译文】雨后新晴的原野格外开阔空旷,极目远望看不见半点雾气尘埃。外城的门楼紧靠着摆渡的码头,村边的绿树连着溪流的入河口。埂外流水波光粼粼显得特别明亮,青翠的山峰突兀出现在山脊背后。正是农忙时节没有悠闲的人,农民们一家一家全都在田亩间忙碌着呢。2. (xx盐城)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1)(2)题。宿牛群头胡助荞麦花开草木枯,沙头雨过茁蘑菇。牧童拾得满筐子,卖与行人供晚厨。(选自元明清诗歌鉴赏辞典)【注释】牛群头:地名。行人:行旅之人,指作者自己。(1)诗中“茁”“满”二字用得好,请作简要分析。“茁”是旺盛的意思,“满”是装满的意思,形象地写出了雨过之后,蘑菇长得十分旺盛,数量很多,表现了大自然的生机勃勃,表达了作者对自然美景的喜爱之情。(2)这首诗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情感?表达了作者旅途中的安逸闲适。【译文】乔木花开的时候其他草木都枯萎了,一场雨后,蘑菇长得非常茂盛。牧童捡了满满一筐,卖给我做晚饭。3. (xx攀枝花)阅读下面的宋诗,完成题目。乙卯重五陆游重五山村好,榴花忽已繁。粽包分两髻,艾束著危冠。旧俗方储药,羸躯亦点丹。日斜吾事毕,一笑向杯盘。【注释】乙卯:指1195年,这年作者71岁,在家乡绍兴隐居。重五:农历五月五日,端午节。粽包分两髻:粽子有两个尖尖的角,古时又称“角黍”。艾束著危冠:高高的帽子上插上艾枝。(1)诗句“粽包分两髻,艾束著危冠”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写了端午节的什么习俗?比喻(或对偶);吃粽子、插艾枝。(2)请结合全诗内容,概括诗人“笑”的原因。山村景色美好;节日气氛浓厚;较早做完一天的事情;能轻松享用晚餐。(意思对即可)【译文】端午节到了,火红的石榴花开满山村。吃了两只角的粽子,高冠上插着艾蒿。又忙着储药、配药方,为的是这一年能平安无病。忙完了这些,已是太阳西斜时分,家人早把酒菜备好,他便高兴地喝起酒来。4.(xx滨州)阅读下面宋词,完成(1)(2)题。清平乐检校山园书所见辛弃疾连云松竹,万事从今足。拄杖东家分社肉,白酒床头初熟。西风梨枣山园,儿童偷把长竿。莫遣旁人惊去,老夫静处闲看。(1)赏析“儿童偷把长竿”中“偷”字的妙处。“偷”字极有趣味,使人仿佛看到了一群馋嘴的儿童,正手握长长的竹竿,一边扑打着梨枣一边东张西望随时准备拔腿逃跑,形象地写出了孩子们的顽皮、天真、可爱,也表达了词人对孩子们的喜爱之情。(2)这首词抒发了作者哪些情感?对松竹的赞赏之情;对生活的满足之情;与邻里相处融洽的愉悦之情;对丰收的喜悦之情;对儿童的喜爱之情;闲适之情。【译文】山园里一望无际的松林竹树,和天上的白云相连接。隐居在这里,与世无争,也该知足了。遇上了秋社的日子,拄上手杖到主持社日祭神的人家分回了一份祭肉,又恰逢床头的那瓮白酒刚刚酿成,正好痛快淋漓地喝一场。西风起了,山园里的梨、枣等果实都成熟了。一群嘴馋贪吃的小孩子,手握着长长的竹竿,偷偷地扑打着树上的梨和枣。别叫家人去惊动了小孩子们,让我在这儿静静地观察他们天真无邪的举动,也是一种乐趣呢。5. (xx扬州)阅读诗歌,完成(1)(2)题。潭上作唐张乔竹岛残阳映翠微,雪翎禽过碧潭飞。人间未有关身事,每到渔家不欲归。【注释】翠微:青山。(1)联系全诗,说说前两句的作用。刻画出了一幅绿水青山中野鸟遨游的优美闲逸的场景,为下文的抒情作了铺垫。(2)后两句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后两句诗通过对渔家生活的简述,抒发了诗人向往自由自在的隐居生活的情感。【译文】长满竹子的岛屿上,残阳映照着微微的翠绿,雪白色的鸟从碧绿色的潭水上面飞过。在俗世没有关切自身的事情,每次到渔家就不想回来。6.(xx东营)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问题。渔翁柳宗元渔翁夜傍西岩宿,晓汲清湘燃楚竹。烟销日出不见人,欸乃一声山水绿。回看天际下中流,岩上无心云相逐。【注释】本诗写于谪居永州期间。西岩:湖南永州西山。欸乃:摇橹声。(1)“渔翁”形象在诗中有何作用?贯穿诗歌内容。渔翁作为核心形象,既贯穿起对山水的描写,又与山水结成不可分割的整体。渔翁因这样的山水显出品行的高洁,山水因渔翁的活动赋予了奇趣和魅力。以之自况。渔翁是追慕高洁志趣和超然物外、独得其乐生活的诗人的化身。寄寓心志,表达心境。渔翁是表情达意的凭借和载体,借渔翁形象寄托诗人对自由安适生活的热切向往,表现悲怆无奈、清冷凄苦的心境。(2)前人评价本诗“有奇趣”“内蕴活脱,曲尽其妙”,对此任选角度谈谈你的理解。构思一,直中见曲,平静中见波澜。以时间为序,完整呈现渔翁从夜宿到白天行舟江上的过程,行文流畅而又曲折跌宕,引人入胜。构思二,发现独到,匠心独运。截取渔翁生活的一个片断,将渔翁活动与自然景色的变幻和谐统一起来,突出表现渔翁于山水间的独得自乐、无忧无虑,寄寓诗人的情怀。构思三,以诗人感受建立起渔人与自然的关系,创造出神秘新奇的境界。“烟销日出”,渔翁该与诗人见面了,却“不见人”,反常创造出了奇趣。耳闻“欸乃一声”与目见“山水绿”之间本不相干,但诗人却使之建立起依存关系,仿佛“山水绿”为“欸乃一声”所致,让日光下山水顷刻变得青翠碧绿、赏心悦目。可谓曲尽其妙。写法一,以虚写实。“欸乃一声山水绿”一句,渔翁不以形现,而以声出,以虚写实,给读者留下无限的想象空间,为渔翁的形象笼上一层神秘的色彩。写法二,寄情于景。诗人热切向往自由安适的生活,渴望摆脱内心的苦闷和抑郁,于是在自然山水中找到了寄托,平静淡雅的自然山水在诗人眼里骤然变得充满奇异色彩和神妙趣味,进而创造出物我合一、情景交融的意境。写法三,借写渔翁写自己。诗人通过描写渔翁置身于山水天地之间,创设人与自然和谐统一的境界,巧妙传达出诗人寄情山水、追慕隐者的心态。语言一,避俗出新。“汲清湘燃楚竹”造语新奇,诗人不说汲“水”燃“薪”,而用“清湘”“楚竹”来借代,写出诗人超凡脱俗、孤高孑立的品性。语言二,平中见奇。“绿”字既化静为动,写出山水变幻的疾速,又创造出旷远清新、怡人心神的境界。语言三,形象活脱。“岩上无心云相逐”,运用拟人的手法,写出了景物的自由自在、无拘无束,反衬出诗人内心的孤寂与怅惘。【译文】渔翁晚上靠着西山歇宿,早上汲取清澈的湘水,以楚竹为柴做饭。太阳出来云雾散尽不见人影,摇橹的声音从碧绿的山水中传出。回头望去渔舟已在天边向下漂流,山上的白云正在随意飘浮,相互追逐。(二)借景抒情内容特色:借歌咏自然景物,来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诗中看似写景,实则处处含情。或借景抒情或融情于景。常用意象:草、涧水、树、落花、山、鸟等。常见情感:年华易逝、美景难留、物是人非、世事沧桑、惆怅伤感、焦灼痛苦、闲适愉悦、向往自然等。7.古诗阅读。湖上徐元杰花开红树乱莺啼,草长平湖白鹭飞。风日晴和人意好,夕阳箫鼓几船归。(1)说说首句“花开红树乱莺啼”中“乱”字的妙处。“乱”字不仅形象地描绘出红林深处传出的此起彼伏的鸟鸣声,还表现出黄莺上下飞舞、穿梭于林间枝头的动感。(2)细读诗歌,说说最后一句游人“归”时的情景。夕阳西下,游客聆听着悠扬的箫声和富有节奏的鼓声,互相唱和,乘兴而归。【译文】在那开满了红花的树上,欢跃的群莺在不停地鸣叫,西湖岸边已长满了青草,成群白鹭在平静的湖面上翻飞。暖风晴和的天气,人的心情也很好,趁着夕阳余晖,伴着阵阵的鼓声箫韵,人们划着一只只船儿尽兴而归。8.(xx黔东南)阅读下面这首古诗,完成(1)(2)题。山行留客张旭山光物态弄春晖,莫为轻阴便拟归。纵使晴明无雨色,入云深处亦沾衣。【注释】物态:景物的样子,这里指(山中的)景色。便拟归:就打算回去。(1)这首古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表达了作者对自然景色的喜爱和希望友人留下共赏美景的真情。(2)请品味首句中“弄”字的妙处。“弄”字用拟人手法,化静为动,将万物沐浴在春光中的静景写活了,给景物注入了无限的生机与活力。【译文】春天的阳光沐浴着山,山中的景色十分美丽,不要因为阴天就打算回家。即使天气晴朗没有下雨的样子,走到山中云雾深处也会打湿你的衣裳。9.阅读下面的宋词,完成后面两个小题。酒泉子宋潘阆长忆西湖。尽日凭阑楼上望:三三两两钓鱼舟,岛屿正清秋。笛声依约芦花里,白鸟成行忽惊起。别来闲整钓鱼竿,思入水云寒。(选自宋词鉴赏大典)(1)本词为词人回忆杭州西湖旖旎风光之作,词人采用了多种艺术手法写景抒情,请你任选一种作具体分析。白描,词下片芦花丛中传来依约的笛声,惊动了白鸟从水里飞起,用“忽惊起”状白鸟(即白鹭)翩然而逝、倏然而惊的形态,色彩明快,颇具情味,朴实的白描中透出空灵。(2)你从词中读出了词人哪些情感?表达了诗人对西湖的热爱,流露出要归隐湖上的情感。【译文】我经常想起漫游西湖,整天站在楼台上,扶栏远眺那湖光山色的情景:湖面上三三两两的钓鱼小船,小岛上天高淡远的秋色。最难忘的是,一阵悠扬的笛声隐隐约约地从芦花荡里传出时,惊动了栖息在那里的白鹭,它们倏地成群飞起,排列成行。西湖的景色使我艳羡神往,因此一旦离开它,闲暇时,又撩起我垂钓的情趣,开始整修钓鱼工具,此刻仿佛又置身于清凉爽阔的西湖秋色之中了。10.古诗阅读。移家别湖上亭戎昱好是春风湖上亭,柳条藤蔓系离情。黄莺久住浑相识,欲别频啼四五声。(1)作者是运用什么样的艺术手法来表达他对湖上亭依恋难舍之情的?请结合诗句具体分析。采用拟人化的手法,赋予柳条、藤蔓、黄莺以人的情感,巧妙而含蓄地表达了诗人对湖上亭的依恋之情。(2)古人写诗很讲究炼字,诗中的“系”和“啼”两个动词就用得准确传神,请分别予以简要分析。“系”字切合柳条藤蔓修长柔软的特点,又写出了柳条藤蔓牵衣拉裾的动作,表现了它们依恋主人不忍离去的深情;“啼”字写出了黄莺鸣叫的特点,似殷殷挽留、凄凄惜别,表现了它对老朋友离去的伤感。【译文】最好是春风轻拂景色宜人的湖上亭,亭边柳条摇荡藤蔓攀牵撩惹着离情。枝头黄莺在这里久住我们几乎相识,将要分别它向我频频啼叫了四五声。11.阅读下面古诗,完成(1)(2)题。送春宋王令三月残花落更开,小檐日日燕飞来。子规夜半犹啼血,不信东风唤不回。暮春送客唐韩琮绿暗红稀出凤城,暮云楼阁古今情。行人莫听宫前水,流尽年光是此声。【注释】凤城:即国都长安。(1)两首诗点明暮春时节的意象分别是残花(子规啼),绿暗红稀。(2)同样面对春之将去,诗人的情感却不相同,请结合诗意说一说。送春中诗人用子规啼血唤东风来表达竭力留住美好时光的意思。既显示了自信和努力的态度,又表达了自己执着追求美好未来的坚定信念和乐观精神。暮春送客中诗人通过劝友人莫听时光流逝的声音,来表达送别的惆怅与忧愁。【译文】送春:暮春三月花败又花开,矮矮屋檐下燕子飞走又回来。只那眷恋春光的杜鹃鸟仍在夜半悲啼,不相信春风唤不回。暮春送客:绿叶繁密春花稀少的时节离开京城,暮云低垂楼阁高耸蕴涵着古今幽情。远行之人千万不要听那宫前的流水,送走人世间悠悠岁月的正是这水声。12.古诗阅读。(一)睦州四韵唐杜牧州在钓台边,溪山实可怜。有家皆掩映,无处不潺湲。好树鸣幽鸟,晴楼入野烟。残春杜陵客,中酒落花前。(二)滁州西涧唐韦应物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春湖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注释】这首诗是作者在睦州刺史任上所作,时已迁官外放多年,睦州,在今浙江省建德县。钓台:东汉名儒严子陵垂钓处,位于富春江畔。杜陵客:杜牧家在长安万年县杜陵原。中酒:醉酒。同样是茂密幽深树木上的鸟鸣,分别触发了两位诗人怎样的情感?请结合两首诗歌加以分析。睦州四韵中,适逢残春时节,树木茂盛,落花飘零,好鸟鸣叫,越发显得环境凄清,触发了诗人惜春之情;又因远离故乡,勾起了思乡之情与羁旅之愁;诗人长期迁官外放,仕途不顺,他只有醉酒消愁,又不免有落寞失意之感。滁州西涧中,涧边青草悠悠,树上黄鹂声声啼鸣,小舟自横于渡口,一切显得如此宁静清幽,传达出了诗人悠闲自在的心情。【译文】睦州四韵:睦州郡坐落在距离严子陵钓台不远的地方,这儿的山水着实惹人怜爱。远处的人家掩映在绿树中若隐若现,溪水遍布山石之间潺潺流淌。小鸟在茂林中时而啼叫,晴光中的小楼上萦绕着缕缕野烟。暮春时节的我客居于此,真被这美景陶醉了,就好像喝醉了酒,倒在了落花前。滁州西涧:最是喜爱涧边生长的幽幽野草,还有那树丛深处婉转啼唱的黄鹂。春潮不断上涨,还夹带着密密细雨。荒野渡口无人,只有一只小船悠闲地横在水面。(三)思乡怀人内容特色:漂泊在外的游子、长年征战的将士、独守闺中的思妇。常用意象:客、秋、大雁、望月、客居、佳节、羌笛、关山、故园、鸿雁、书、鱼、月、梦等。常见情感:羁旅愁思、思亲念友、边关思乡、闺中怀人。13.古诗阅读。忆江南王安石城南城北万株花,池面冰消水见沙。回首江南春更好,梦为蝴蝶亦还家。试比较本诗与泊船瓜洲在情感内容表达与意象选择上的异同。王安石泊船瓜洲: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泊船瓜洲一诗以“明月何时照我还”,忆江南以“梦为蝴蝶亦还家”,表达浓郁的思乡归家情感;前者借助“明月”意象,望月思乡,对明月似有怨言,怀着责备,表达公务在身无法自由归家的惆怅,后者借梦蝴蝶意象,梦回家园,回家成为梦绕魂牵的思绪。【译文】城南城北千万株花儿盛开,池塘冰雪消融,水清澈见底。回首江南,春光无限美好,睡觉也梦见自己变成了蝴蝶飞回了家乡。14. (xx成都)阅读下面的一首词,回答问题。南乡子李珣烟漠漠,雨凄凄,岸花零落鹧鸪啼。远客扁舟临野渡,思乡处,潮退水平春色暮。(1)烟、雨、落花、鹧鸪组合在一起,除了点明暮春时节之外,还有哪些作用?请简要作答。营造一种凄清冷落的氛围,烘托了词人内心的孤寂、伤感。(2)下面哪一个选项的诗句最能表达词中“远客”的心境?请作出判断并简要分析。A.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B.迷津欲有问,平海夕漫漫。C.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D.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B南乡子中,作者因“远客扁舟临野渡”,内心孤独凄凉而生思乡之情,且此情无处排解,只能在“潮退水平春色暮”中遥以寄托。B.诗句出自孟浩然的早寒江上有怀,这两句诗蕴含因前路茫茫的客旅生活而生发出思乡之情,思乡之情中饱含着对前途渺茫的惘然与无奈。【解析】A.诗句出自韦应物的滁州西涧,写出了一个幽静之处,一份难得的悠闲情怀。C.诗句出自范仲淹的渔家傲。“浊酒一杯家万里”写出了将士们渴望建功立业的心情。这两句诗表达了内心的孤寂,但更表达了对建功立业的渴望。D.诗句出自李白的渡荆门送别,这两句诗不说自己思念故乡,而说故乡水恋恋不舍地一路送自己远行,体现出诗人对未来的憧憬和对故土的依恋。【译文】烟雾苍茫,风雨凄迷。岸边的花儿已凋谢,只听得鹧鸪声声啼。远方的来客乘着一叶扁舟靠近荒野渡口。这种地方最容易引发阵阵乡愁。看江上潮水已退水面平静,时间已到暮春时候。15.(xx长沙)古诗文阅读。天末怀李白杜甫凉风起天末,君子意如何?鸿雁几时到?江湖秋水多。文章憎命达,魑魅喜人过。应共冤魂语,投诗赠汨罗。【注释】这首诗为诗人客居秦州(今甘肃天水)时所作。当时李白因受牵连而被流放夜郎,途中遇赦还至湖南。天末:天边。君子:指李白。文章憎命达:意谓文才出众者总是命运多舛。魑魅:比喻各种各样的坏人。汨罗:屈原在汨罗江含冤投水自尽。(1)下列的理解或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DE )A.古代一些物象常常被寄予特定的含义,例如“鸿雁几时到”中的“鸿雁”就因为有借雁足传信的说法,常常被用来借指书信。B.意象与意境是诗歌鉴赏的重要元素,本诗在“风”“水”物象前分别添加“凉”和“秋”两字,形成意象,构建了共同的意境。C.“知人”是一种诗歌鉴赏的方法。作者视李白为知己,首联在看似不经意的寒暄中表现出作者对李白的关切。D.“论世”也是一种重要的鉴赏方法。作者在动乱年代与李白一起被流放,所以才由李白的遭遇联想到自己的遭遇,感慨万千。E.诗歌采用了对比的表现手法,通过一“憎”一“喜”的对比,主要写出了诗人对自己命运坎坷的无尽感叹。【解析】D项有误,诗人由李白流寓江湘,很自然地想到被谗放逐、自沉汨罗的爱国诗人屈原。李白的遭遇和这位千载冤魂,在身世遭遇上有某些相同点,所以诗人飞驰想象,遥想李白会向屈原的冤魂倾诉内心的愤懑:“应共冤魂语,投诗赠汨罗。”E有误,“文章憎命达,魑魅喜人过。”这二句诗道出了自古以来才智之士的共同命运,是对无数历史事实的高度总结。(2)诗人为什么说“应共冤魂语”?诗歌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这一句是诗人想象之词,李白是亟思平定安史叛乱,一清中原,结果获罪远谪,虽遇赦而还,但满腔的忍愤,会与投身汨罗的前贤屈原有相似的心境,这是对李白内心的揣摩。全诗抒发了对李白的牵挂与思念。【译文】凉风飕飕地从天边刮起,你的心境怎样呢?令我惦念不已。我的书信不知何时你能收到?只恐江湖险恶,秋水多风浪。文才出众的人总是命运多舛。奸佞小人最希望好人犯错误。你与沉冤的屈子同命运,应投诗于汨罗江诉说冤屈与不平。16.(xx无锡)阅读下面的一首诗,回答问题。秋兴八首(其一)杜甫玉露凋伤枫树林,巫山巫峡气萧森。江间波浪兼天涌,塞上风云接地阴。丛菊两开他日泪,孤舟一系故园心。寒衣处处催刀尺,白帝城高急暮砧。【注释】此诗是诗人55岁时,于安史之乱后大历元年(766)旅居夔州时的作品。(1)请简要分析首联在全诗中的作用。首联描写了阴沉萧瑟的秋景,烘托了诗人伤感抑郁的心情,奠定了全诗忧愁凄凉的感情基调。(2)全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情感?表达了诗人暮年飘零的孤独愁苦之情,对故园的思念之情,对国家动荡时局的担忧之情。【译文】枫树在深秋露水的侵蚀下逐渐凋零、残伤,巫山和巫峡也笼罩在萧瑟阴森的迷雾中。巫峡里面波浪滔天,上空的乌云则像是要压到地面上来似的,天地一片阴沉。花开花落已两载,看着盛开的花,想到两年未曾回家,就不免伤心落泪。小船还系在岸边,虽然我不能东归,飘零在外的我,心却长系故园。又在赶制冬天御寒的衣服了,白帝城上捣制寒衣的砧声一阵紧似一阵。看来又一年过去了,我对故乡的思念也愈加凝重,愈加深沉。17.(xx泰州)阅读苏轼的词,回答问题。木兰花令梧桐叶上三更雨梧桐叶上三更雨,惊破梦魂无觅处。夜凉枕簟已知秋,更听寒蛩促机杼。梦中历历来时路,犹在江亭醉歌舞。尊前必有问君人,为道别来心与绪。【注释】簟(din):竹席。蛩(qin):蟋蟀。江亭:江边的亭子。君:指其弟子由。此时,兄弟二人天各一方。(1)上阕通过夜凉和寒蛩两个细节点明“秋”之时令。 (2)赏析画线句。这首词的下片,写路途上的美好回忆。“梦中历历来时路”,在上半夜入睡时,梦见走这条遥远而漫长的路,要历经河北、河南、江苏,然后进入江西。一路风尘,历历在目,记忆犹新。“犹在江亭醉歌舞”,到达虔州,还在清江畔的歌舞亭里接受好友的宴饮享受。这两句通过写梦,写出了作者内心的凄凉、愁苦和对弟弟的深切思念。【译文】三更时分,雨打梧桐。那淅淅沥沥的雨声将我从好梦中惊醒,我怀着无限惆怅想再找梦境,在梦中与亲人重逢,只可惜再也找不到了。睡在竹席上,感受到夜的微凉知道秋天已经来到,更是听到寒蛩不停地叫着,似乎在催促妇人快纺布。还记得梦中来时的路是那么清晰地出现在眼前,我似乎还沉醉在江亭的歌舞之中。长辈面前一定有询问你的人,是为了诉说离别之后的心绪。18.古诗词赏析。天净沙秋思和天净沙秋运用了许多类似的手法。请借鉴天净沙秋思的阅读方法,自读天净沙秋,完成赏析。天净沙秋思元马致远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名词之美】“枯藤”“老树”“昏鸦”等名词的组合,给人秋风萧瑟的凄寒之感。【色彩之妙】“夕阳”让人联想淡黄色的微光笼罩大地,晦暗的色彩更衬托出游子漂泊的孤独和哀愁。天净沙秋元白朴孤村落日残霞,轻烟老树寒鸦,一点飞鸿影下。青山绿水,白草红叶黄花。【名词之美】示例:“孤村”“残霞”等名词组合,给人秋天的凄寒衰败之感。【色彩之妙】示例:“青”“绿”“白”“红”“黄”五种颜色组合成一幅多彩多姿的亮丽秋景,给诗人的惆怅失落以安慰。【译文】天净沙秋太阳渐渐西沉,已衔着西山了,天边的晚霞也逐渐开始消散,只残留有几分黯淡的色彩,映照着远处安静的村庄是多么的孤寂,拖出那长长的影子。雾淡淡飘起,几只乌黑的乌鸦栖息在佝偻的老树上,远处的一只大雁飞掠而下,划过天际。山清水秀,霜白的小草、火红的枫叶、金黄的花朵,在风中一齐摇曳着,颜色几近妖艳。(四)赠友送别内容特色:送别诗是送别他人或自己要离开某地时所作的诗歌。常用意象:杨柳、杨花、柳絮、春草、水、春色、傍晚、月夜、长亭、渡口、南浦、雨、酒、秋、寒蝉、古道、西风等。常见情感:表达对送别之人的不舍以及对未来生活的期望;表达对即将离开的地方的留恋之情;别后情景的想象、担忧、思念、鼓励等。19.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列各题。折杨柳杨巨源水边杨柳曲尘丝,立马烦君折一枝。惟有春风最相惜,殷勤更向手中吹。【注释】选自全唐诗,“折杨柳”,乐府歌曲名。杨巨源,唐代诗人,字景山。曲尘丝:指颜色如酒曲般细嫩的柳叶。(1)全诗写了哪些景象?主要表达了一种怎样的情感?本诗用了“水”“杨柳”“马”“春风”等意象,主要表达了诗人离别时依依不舍的情感。(2)诗歌的最后两句用了拟人和比喻的修辞手法,请分别作简要赏析。拟人:作者将“春风”当做人来写,使得本是无情的春风,看上去也变得有情了,更好地表达了情感。比喻:诗人巧妙地以春风和柳枝的关系来比喻送者和行者的关系,更生动形象、新颖别致地表达了情感。【译文】沿着河岸依依行走,河边的杨柳低垂着像酒曲那样细嫩的长条,这不禁勾起了我这个将行之人的依依不舍之意,于是我停下马来,请送行的您帮我折一枝杨柳吧。只有春风最懂得珍惜,仍然多情地向我手中已经离开树干的杨柳枝吹拂。20.阅读下面的古诗,回答问题。湖口送友人唐李频中流欲暮见湘烟,岸苇无穷接楚田。去雁远冲云梦雪,离人独上洞庭船。风波尽日依山转,星汉通霄向水悬。零落梅花过残腊,故园归去又新年。【注释】湖:指洞庭湖。中流:指江心。湘烟:指雾霭。楚田:指田野。云梦雪:指洞庭湖以北地区下起了茫茫飞雪。风波尽日依山转:写出了洞庭湖波浪翻涌、奔腾不息的样子。星汉通宵向水悬:写出了星河璀璨、天色湖水连成一片的景象。【写作背景】诗人在湘江流入洞庭湖的渡口送别友人,写下了这一首送别诗。(1)首联中通过雾霭、芦苇、田野等景物写出湖口所见之景。(2)“离人独上洞庭船”一句中的“独”字用得好,请作简要赏析。“独”是独自的意思,这里是友人独自一人登上洞庭湖的船,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友人旅途的寂寞和艰辛,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依依不舍之情。【解析】“独上洞庭船”的意思是友人独自一个人登上洞庭湖的船远走他乡,“独”是独自的意思,点出了友人的孤独与寂寞:一个人远走他乡,没有朋友的帮助,路途中不管遇到什么事都得一个人承担,所以路途一定非常寂寞、艰辛;同时一个“独”字又突出了诗人对友人离去的不舍。【译文】湘江中流,云烟缭绕,暮色将临,岸边的芦苇一望无际,与辽阔楚地的田野连成一片。北归的雁儿,远飞云梦,那里已经白雪皑皑,离别的人啊,独自踏上了洞庭湖边的行船。尽日里,湖水波涛翻滚,依山奔腾不息,整夜间,星河灿烂,倒悬在湖面之上。腊月将尽,梅花零落堪怜惜,友人回故园,应该又是新年了。21. 阅读下面李白的两首诗,完成下列各题。【甲】渡荆门送别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乙】鲁郡东石门送杜二甫醉别复几日,登临遍池台。何时石门路,重有金樽开。秋波落泗水,海色明徂徕。飞蓬各自远,且尽手中杯。【注释】杜二甫:即诗人杜甫。徂徕:山名。(1)下列对两首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D )A.【甲】颔联写景,其中一“随”一“入”以游动的视角写出了渡过荆门进入楚地的壮阔景象。B.【甲】颈联描绘了“水中映月”和“天边云霞”两幅图画,巧妙地融进了作者初次见到平原时新鲜、欣喜的感受和体验。C.【乙】尾联以“且尽手中杯”结束全诗,干脆有力,充满豪放不羁和乐观开朗的情调。D.【乙】诗用语绚丽飘逸,融叙事、绘景、抒情为一体,诗情画意与深情厚谊跃然纸上。(2)【甲】诗中一个“怜”字,记下了作者初次离开故乡时的观感和情思;【乙】诗中的两位诗人临别把酒,一个“重”字,抒写了诗人豪迈、洒脱、豁达的情感。这两个字都表达了对故乡、对友人充满了依依不舍之情。(3)同是送别诗,都运用了借景抒情的手法,但该手法的运用却有差别,试结合具体诗句比较其不同之处。【甲】“送”字直接点题(扣题),“送”的主体是故乡的山水,用拟人的修辞手法,生动而含蓄地表达了作者对故乡的依恋之情。【乙】诗人借此明媚之景表达了诗人与朋友即将分别时豁达的情感。【译文】鲁郡东石门送杜二甫:离痛饮后大醉而别还有几日,我们登临遍附近的山池楼台。什么时候在石门山前的路上,重新有我们在那里畅饮开怀?漾漾的秋波摇荡在眼前泗水,熠熠的海色映亮了远山徂徕。我们就如飞蓬一样各自飘远,且来个淋漓痛快饮尽手中杯!22.阅读下面两首古诗,完成(1)(2)两小题。淮上与友人别唐郑谷 扬子江头杨柳春,杨花愁杀渡江人。 数声风笛离亭晚,君向潇湘我向秦。赠李白唐杜甫秋来相顾尚飘蓬,未就丹砂愧葛洪。痛饮狂歌空度日,飞扬跋扈为谁雄。【注释】丹砂:道教认为炼砂成药,服之可以延年益寿。葛洪:东晋道士,自号抱朴子,入罗浮山炼丹。(1)两首诗同为送别友人,情感却不相同。郑诗通过“君向潇湘我向秦”表现各向天涯的无限愁绪;杜诗则借助“飞扬跋扈为谁雄”表达雄心万丈却无法称雄的愤愤不平。(2)两首诗描写了不同季节的景物,请结合诗歌内容分析诗人的用意。郑诗选择的是春天的杨柳和杨花,一是由这些春天的美景而自然产生美好的祝愿,二是巧妙利用同音谐义,“柳”谐“留”音,一为不忍分别,二为永不忘怀。杜诗选择的是秋天的飞蓬,因为飞蓬到处飘荡与李白的豪放不拘和不被赏识相似,这样可以更好地借物之特点凸显李白的“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的气节。【译文】淮上与友人别:扬子江头杨柳青青春色惹人心,杨花似雪漫天飞舞愁杀渡江人。微风轻拂笛声幽咽离亭染暮色,你就要南下潇湘我却奔向西秦。赠李白:秋天离别时两相顾盼,像飞蓬一样到处飘荡。没有去求仙,真愧对西晋那位炼丹的葛洪。每天痛快地饮酒狂歌白白消磨日子。像您这样意气豪迈的人,如此逞雄究竟是为了谁?(五)爱国诗内容特色:把自己对祖国人民的热爱,以诗歌的形式表现出来,常用直抒胸臆、托物言志、借景抒情、用典、以梦述怀的表现形式来抒发情感。常用意象:黄金台、燕赵悲歌、破壁、射天狼、沙场、胡马等。常见情感:揭露统治者的昏庸腐朽、反映离乱的痛苦、对民生疾苦的同情、对国家命运的担忧、杀敌卫国的决心、建功立业的渴望、山河沦丧的痛苦等。23.(xx乐山)古代诗歌鉴赏。塞下曲唐李白五月天山雪,无花只有寒。笛中闻折柳,春色未曾看。晓战随金鼓,宵眠抱玉鞍。愿将腰下剑,直为斩楼兰。(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C )A.诗歌的首联和颈联渲染了边塞寒冷凄凉的氛围,描述了边塞生活的单调乏味。B.“笛中闻折柳”和“此夜曲中闻折柳”有异曲同工之妙,蕴含着戍边将士对家乡、亲人的思念之情。C.该诗意象雄奇壮美,意境开阔。既言边塞生活的艰苦、思乡怀人的惆怅,又表壮志难酬的抑郁。D.李白不仅擅长古体诗行,他的塞下曲望天门山等近体诗也有极高艺术成就。唐文宗曾下诏:“以(李)白歌诗,裴旻剑舞、张旭草书为三绝”。可见,李白在盛唐诗坛的地位是多么崇高。(2)“晓战随金鼓,宵眠抱玉鞍”一句中,把“抱”换为“枕”好不好?说说理由。不好。“抱”字是相拥、怀抱的意思,它生动地写出了将士们无心睡眠怀抱马鞍随时应战的情形,体现将士戍边生活的艰辛,更能表现将士们心系战场、渴望建功立业的心情,而“枕”字有安逸舒适之嫌,用“枕”则不能达到这个效果。【译文】五月的天山雪花仍在飘洒,看不见花朵开放只有刺骨的严寒。笛子吹着折杨柳的曲调,又何处寻觅杨柳青青的春天。白天随金鼓之声作战,晚上枕着马鞍入眠,只愿挥起腰下的宝剑,过关斩将,打败敌人。24.(xx黄冈)阅读下面两首唐诗,回答下列各题。【甲】使至塞上王维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乙】战城南杨炯塞北途辽远,城南战苦辛。幡旗如鸟翼,甲胄似鱼鳞。冻水寒伤马,悲风愁杀人。寸心明白日,千里暗黄尘。【注释】白日:喻指君主。典出宋玉九辩:“去白日之昭昭兮,袭长夜之悠悠”。(1)下列对诗歌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C )A.甲诗通过描写出使塞上的所见所闻,表达了诗人的爱国之情。同时“单车”“征蓬”“归雁”等也传达了内心的忧郁和激愤。B.甲诗尾联既是实写,又暗示了边塞将士紧张的战斗生活,表达了作者对将士们戍守边关、奋勇杀敌的敬意。C.乙诗以征战者的口吻记述戍边生活,将战场的血腥与残酷场面写得淋漓尽致,读者从诗句里可以感受到将士内心的低落与哀怨。D.乙诗颔联通过典型景物“幡旗”“甲胄”来描绘战场景象。战旗猎猎,盔甲似鱼鳞,不但写出了军队威武,而且写出了士兵斗志。【解析】C.“将战场的血腥与残酷场面写得淋漓尽致”“将士内心的低落与哀怨”不合诗意。(2)乙诗尾联表达了征战者怎样的思想感情?尾联揭示了征战者光明的内心世界。尽管征尘千里,遮天蔽日,但征战者心中始终充满明亮的阳光,心系祖国,怀着必胜的信心,视死如归,报效君王(国家)。(3)两首诗颈联都描写了边塞景色,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景色的特点。甲诗:“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放眼望去,广阔无垠的大漠上,远处烽火台缕孤烟直上云霄;杳无尽头的黄河横贯其间,天空中挂着一轮圆圆的落日。此句选取了塞外特有的景物“大漠”“长河”“孤烟”“落日”,描绘了雄浑寥廓、奇特壮丽的塞外风光。乙诗:“冻水寒伤马,悲风愁杀人。”冰冻的水寒冷得使马受了伤,悲凉的北风倍添征人思乡怀归的愁绪,此句抓住冬天的景物“冻水”“悲风”,极言天气之寒,突出了寒冷、萧瑟凄清的边塞景色。【译文】使至塞上:乘单车想去慰问边关,路经的属国已过居延。千里飞蓬也飘出汉塞,北归大雁正翱翔云天。浩瀚沙漠中孤烟直上,无尽黄河上落日浑圆。到萧关遇到侦候骑士,告诉我都护已在燕然。战城南:长城以北路途遥远,地域广阔无际,城南的战事悲苦艰辛。战旗猎猎,像鸟的翅膀一样;盔明甲亮,像鱼的鳞片一样。冻水十分寒冷,冻伤了马匹,凄凉的秋风带起了征人心中的愁闷与乡思。千里黄沙中,万人混战,飞扬的尘土遮蔽了视线,却遮不住战士们为主效力的忠心。25.(xx德州)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列各题。陇西行唐陈陶誓扫匈奴不顾身,五千貂锦丧胡尘。可怜无定河边骨,犹是春闺梦里人。(1)“貂锦”在句中指战士,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前两句表现了他们怎样的精神风貌?借代;英勇无畏,视死如归。(2)末两句采用虚实结合的手法,请简要分析。“河边骨”是实写,“梦里人”是虚写,强烈的对比,表达了诗人对人民的同情,对和平的渴望。借助想象,扩大意境,深化主题。【译文】唐军将士誓死横扫匈奴奋不顾身,五千身穿锦袍的精兵战死在胡尘。真可怜呵,那无定河边成堆的白骨,还是少妇们梦中相依相伴的丈夫。26.(xx黄冈)阅读下面两首陆游的诗,然后回答下面各题。【甲】春望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乙】闻官军收河南河北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注释】剑外:剑门之外,泛指蜀中地区。蓟北:河北北部地区,安史之乱时叛军的根据地范阳一带。(1)下列赏析不准确的一项是( B )A.【甲】诗开篇即写眼前之景:虽山河仍在,可城破国陷,一片荒凉衰朽景象。一个“破”字,令人触目惊心;一个“深”字,让人满目凄然。B.【甲】诗尾联写诗人忧愁渐深,头发愈少,简直连簪子也别不上。这种愁情是诗人与亲人书信中断,思念亲人所致。C.【甲】诗全诗由景及情,情景交融,感情深沉,含蓄凝练,充分体现了诗人“沉郁顿挫”的艺术风格。D.【乙】诗抒写诗人情感时运用了神态描写和动作描写的手法。(2)【乙】诗尾联中连用了“巴峡”“巫峡”“襄阳”“洛阳”四个地名,请分析“即从”“穿”“便下”“向”这几个连接词的妙处。用四个连接词将四个本来相距很远的地方贯穿在一起,写出了诗人听闻喜讯后的喜悦心情以及迫切渴望回到故乡(归心似箭)的思想感情。(3)【甲】诗写于安史之乱开始时,【乙】诗写于安史之乱结束时,两诗都写到了“泪”,请分析它们各自蕴含的情感。【甲】诗中的眼泪是因为诗人看到国家沦丧、城池破败、百姓离散、到处一片衰朽景象,内心无比伤痛悲愤而伤心垂泪,这泪是伤心之泪。【乙】诗中的眼泪是因为诗人听到官军取得战争胜利消息后,内心无比激动和喜悦而落泪,这泪是欣喜之泪。【译文】闻官军收河南河北:剑门关外,喜讯忽传,官军收复冀北一带。高兴之余,泪满衣裳。回望妻子儿女,也已一扫愁云,随手卷起诗书,全家欣喜若狂。老夫想要纵酒高歌,结伴春光同回故乡。我的心魂早已高飞,就从巴峡穿过巫峡,再到襄阳直奔洛阳。(六)即事感怀内容特色:即事诗多是诗人兴之所至,妙手偶得,就某件事发表自己的议论,抒发自己的感慨。常用意象:风雨、夕阳、闲居、衰鬓等。常见情感:抒写心中的感慨,如人生多艰、命途多舛的悲叹,怀才不遇、壮志未酬的伤感,豁达大度、从容开阔的胸襟等。27.阅读下列古诗,回答问题。山窗新糊有故朝封事稿阅之有感林景熙偶伴孤云宿岭东,四山欲雪地炉红。何人一纸防秋疏?却与山窗障北风。【注释】故朝:宋朝。封事:臣下呈皇帝的奏章。林景熙(12421310):宋末诗人,宋亡不仕,流落江湖。防秋疏:指有关军事的机密奏章。(1)“孤云”“岭东”“欲雪”“炉红”描写了怎样的情景,有什么作用?作者四处漂泊,远离人烟,大雪将至,宿于山村,室内地炉火红。为后文发现山窗新糊故朝封纸、抒发情感,做了很好的铺垫。(2)“何人一纸防秋疏?却与山窗障北风。”这两句诗对比鲜明、意蕴深刻,试分析诗歌的情感。朝廷的机密奏疏居然落到糊窗纸挡北风的地步,朝廷如此举措,国家焉能不亡?在鲜明的对比中,表现了诗人对国事的愤慨、担忧。【译文】我偶然入山,与闲云为伴,投宿在岭东。四面的山色阴沉,乌云滚滚,将要下雪,我把房里的火炉烧得通红。不知是谁写的一封抵御异族入侵的奏稿,如今却被山民糊在窗上,用来遮挡北风。28.(xx潍坊)阅读下面的词,回答问题。浣溪沙欧阳修堤上游人逐画船,拍堤春水四垂天。绿杨楼外出秋千。白发戴花君莫笑,六幺催拍盏频传。人生何处似尊前!【注释】此词大约作于作者知颍州时。六幺:绿腰,曲调名。(1)上片中“逐”“出”两字极为精妙。请任选一字,赏析其表达效果。“逐”字有追逐的意思,突出了游人之多、兴致之高,表现了众人游春的热闹情景。“出”字有飞出、荡出的意思,突出了打秋千人的情态,使画面富有盎然生机。(2)词的下片写出了作者怎样的情态?其中蕴含着怎样的情感?写出了作者旷达不羁、乐而忘形的情态。蕴含着作者追求欢乐、排遣苦闷的情感。【译文】堤上踏青赏春的游人如织,踊跃追逐着湖里的画船,春水荡漾,四周水天相接,波涛击打着堤岸。湖畔绿杨掩映的小楼之外,传出秋千少女的欢愉之声。莫要笑话满头白发的老翁还头插鲜花,我随着委婉动听的六幺琵琶曲调,频频交杯换盏。人生万事,何似对酒当歌?29.阅读下面古诗,完成下列(1)(2)小题。阳关曲中秋月苏轼暮云收尽溢清寒,银汉无声转玉盘。此生此夜不长好,明月明年何处看?【注释】熙宁十年(即公元1077年)。离别七年以来,兄弟首次相聚,并共度中秋佳节。(1)请用生动的语言描绘出诗句“暮云收尽溢清寒,银汉无声转玉盘”的画面。夜幕降临,云气收尽,天地间充满了寒气,银河流泻无声,皎洁的月儿转到了天空,就像玉盘那样洁白晶莹。(2)这首词抒发了词人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简要分析。注解中提到“离别七年以来,兄弟首次相聚,并共度中秋佳节”以及“不长好”中的“好”,抒发了词人与兄弟团聚的喜悦,但“不长好”和“明月明年何处看”又抒发了团聚后不久又得分手的哀伤与感慨。【译文】夜幕降临,云气收尽,天地间充满了寒气,银河流泻无声,皎洁的月儿转到了天空,就像玉盘那样洁白晶莹。我这一生中每逢中秋之夜,月光多为风云所掩,很少碰到像今天这样的美景,真是难得啊!可明年的中秋,我又会到何处观赏月亮呢?30. 阅读下面一首词,完成下列各题。一剪梅舟过吴江蒋捷一片春愁待酒浇。江上舟摇,楼上帘招。秋娘渡与泰娘桥,风又飘飘,雨又萧萧。何日归家洗客袍?银字笙调,心字香烧。流光容易把人抛,红了樱桃,绿了芭蕉。【注释】词作于南宋亡后作者飘零于姑苏太湖之滨时期。帘招:酒旗。银字笙调,心字香烧:调弄有银字的笙,点熏炉里心字形的香。(1)上阕中词人是如何渲染他的愁绪的?请简要分析。直接写愁多:“一片春愁待酒浇”,“一片”言愁闷之多;“待酒浇”,以酒排解愁绪,表现愁绪之浓。以景物渲染愁绪:“风又飘飘,雨又萧萧”,“飘飘”“萧萧”描绘了风吹雨急的景象,以风雨渲染其愁。(2)“洗客袍”表达了作者怎样的心理期待?作者期待归家后“银字笙调,心字香烧”,过上安定和美的生活。(3)说说你对“红了樱桃,绿了芭蕉”的理解。这是时序的暗示,是“流光容易把人抛”的形象化诠释,抒发了岁月无情、年华易逝的感叹,流露出一个亡国遗民的愁闷。【译文】船在吴江上飘摇,我满怀羁旅的春愁,看到岸上酒帘子在飘摇,招揽客人,便产生了借酒消愁的愿望。船只经过令文人骚客遐想不尽的胜景秋娘渡与泰娘桥,也没有好心情欣赏,眼前是“风又飘飘,雨又潇潇”,实在令人烦恼。哪一天能回家洗客袍,结束客游劳顿的生活呢?哪一天能和家人团聚在一起,调弄镶有银字的笙,点燃熏炉里心字形的盘香?春光容易流逝,使人追赶不上,樱桃才红熟,芭蕉又绿了,春去夏又到。(七)咏史怀古内容特色:诗人通过对史迹、史事的咏叹,抒发历史兴亡之感、托古讽今、托古寄慨、评说历史事件和人物。常用意象:投笔、长城、明月、楼兰、柳营、请缨、羌笛、古地、吴钩等。常见情感:建功立业的渴望、保家卫国的决心、报国无门的悲伤、山河沦丧的痛苦、年华消逝,壮志难酬的悲叹、揭露统治者穷兵黩武、理想不为人知的愁苦心情等。31.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各题。金城北楼高适北楼西望满晴空,积水连山胜画中。湍上急流声若箭,城头残月势如弓。垂竿已羡磻溪老,体道犹思塞上翁。为问边庭更何事,至今羌笛怨无穷。【注释】此诗作于作者赴边途中经过金城时。金城,在现今的兰州。磻(pn)溪老:指姜太公吕尚。体道:是指体悟道理。更:经历。(1)诗歌前四句写了晴空万里、积水连山、湍上急流、城头残月的金城美景。(2)下面对诗歌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C )A.诗歌前两联以景入诗,融情于景;后两联借用典故,抒写情怀。B.“声若箭”,以呼啸而过的利箭做比,写出了黄河急流的非凡声势。C.颈联借姜太公钓鱼和塞翁失马的典故,抒发能一展雄才的豪迈之情。D.尾联写对边关形势的担忧,体现了诗人关心国家安危的深沉情感。【译文】在北楼上往西望去,满眼是晴朗的天空,浩浩的流水依傍着连绵的山峰,那秀丽的景色胜过图画。湍濑之上,急奔的水流好像离弦之箭的破空声;高挂在城头上空的一弯月亮形同一张悬着的弯弓。垂下钓竿我不由十分羡慕姜太公的际遇,当我深刻地领会到人事变化的规律时,又不由深深思念起塞上那位通达世事的老翁。想知道边陲地带到底还发生了什么事,但知道如今回荡在那边陲上空的还是一片羌笛的哀怨之声。32.古诗阅读。【甲】赤壁杜牧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乙】题乌江亭杜牧胜败兵家事不期,包羞忍耻是男儿。江东子弟多才俊,卷土重来未可知。(1)请概括两首诗的内容。甲诗借古物来表达对前朝的人物和事迹的慨叹。乙诗针对项羽兵败的史实,批评他不能总结失败的教训。(2)【甲】【乙】两首诗分别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甲诗借对赤壁之战的评述来抒发自己的感慨,表现诗人怀才不遇的抑郁不平之情。乙诗表达了诗人对项羽的惋惜之情,同时暗含讽刺之意。【译文】题乌江亭:战争的胜败是很难预料的,能够经受失败、挫折等羞辱的考验才是真正的大丈夫。江东的子弟中藏龙卧虎人才济济,如果当年重返江东再整旗鼓,有朝一日卷土重来也是说不定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中学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