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版中考历史第二次模拟考试试题.doc

上传人:tian****1990 文档编号:3345242 上传时间:2019-12-12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122.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版中考历史第二次模拟考试试题.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2019版中考历史第二次模拟考试试题.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2019版中考历史第二次模拟考试试题.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9版中考历史第二次模拟考试试题温馨提示:答卷前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号、座位号、涂写在答题卡上;选择题答案选出后,请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ABCD)涂黑,如需改动,请先用橡皮擦拭干净,再改涂其他答案;非选择题请用0.5毫米的黑色字迹签字笔直接答在答题卡上。在试卷上作答无效。第I卷(选择题,共30分)一、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请在答题卡上将代表正确答案的字母用2B铅笔涂黑,每小题2分,共30分)1、启继承父位,标志哪一制度开始:A、禅让制B、世袭制C、分封制D、郡县制2、“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是商鞅变法的依据。商鞅的下列变法措施,旨在提高军队战斗力的是:A、改革土地制度B、重视农业C、奖励军功D、建立县制3、在嘉兴南湖革命纪念馆,有一个展厅的展览主题是“开天辟地党的诞生”。该展览主体反映的历史事件是:A、中共一大 B、中共七大 C、遵义会议 D、中共八大4、中国共产党建立的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是:A、井冈山 B、海陆丰 C、湘赣 D、赣南闽西5、十年内战基本结束,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的标志:A、九一八事变的爆发 B、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C、“双十协定”的签订 D、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6、为悼念在战争或其他灾难中的死难者,许多国家都设立悼念活动日。我国将12月13日定为国家公祭日,是因为1937年的这一天:A、日军占领东三省 B、签订南京条约C、日本在南京开始大屠杀 D、日本侵略者占领上海7、近代史上中国人民反对外来入侵,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民族解放战争是:A、抗日战争 B、解放战争 C、抗美援朝 D、甲午战争8、建国以来党的历史上的伟大转折,标志着我国进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的会议是:A、中共七大 B、中共十三大C、中共十五大 D、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9、新的农业体制在1978年12月后生效了,生产责任“被分散到农户家里”。这种“新的农业体制”是指:A、农业集体化 B、土地私有制度C、家庭联创承包责任制 D、人民公社制度10、xx年11月7日,两岸领导人习近平、马英九在新加坡会面,两位领导人都强调“九二共识”作为两岸共同政治基础不应动摇。“九二共识”是指海峡两岸都坚持:A、四项基本原则 B、一个中国原则C、和平统一,一国两制 D、改革开放11、权利法案人权宣言独立宣言都体现了时代精神,这种时代精神指:A、反对君主专制 B、反对殖民压迫,实现民族独立C、.建立君主立宪制 D、促进资本主义发展12、马克思说:“在美国历史和人类历史上,林肯必将与华盛顿齐名。”马克思之所以这样说,是因为林肯政府:A、巩固了北部地区工业资产阶级的统治 B、满足了人民要求分配土地的愿望C、维护了国家统一和废除了黑人奴隶制度 D、取消了黑人的种族歧视和民族压迫13、战争是残酷的,第一次世界大战中被称为“绞肉机”的战役是:A、葛底斯堡战役B、凡尔登战役C、索姆河战役D、滑铁卢战役14、列宁为无产阶级革命和苏联社会主义建设做出的巨大贡献是: 废除农奴制 领导十月革命取得胜利 实施新经济政策 制定苏联新宪法A、 B、 C、 D、15、1942年发生在苏德战场上的第二次世界大战重要的转折点是:A、攻占柏林 B、偷袭珍珠港 C、莫斯科保卫战 D、斯大林格勒战役第II卷(非选择题 共30分)二、材料解析题(本题2个小题,共22分)16、(14分)科技创新推动社会的进步与发展,谁能够抓住科技革命的机遇,谁就能在激烈的竞争中把握先机,实现经济的飞跃发展。看图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图一“旅行者号”机车 图二“汽车之父” 图三电子计算机材料二:从经济角度看,它使人类社会从第一次工业革命时期的蒸汽时代跨进了电气时代。资本主义国家的社会生产力极大提高,社会物质财富迅速增加,人们的生活质量普遍有所改善。材料三: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人类进入了第三次科技革命时期,人们在原子能的利用、空间技术、生物工程等方面取得突飞猛进的大发展,这一发展极大地提高了人们的生活水平,改善了人们的生活质量。这次科技革命中出现的新技术,其数量之多是前所未有的,这众多新技术之间联系密切,形成了一个技术群。(1)图一、图二、图三分别属于哪次科技革命?(3分)(2)材料二“第一次工业革命”最早发生于哪国?(2分)请写出“蒸汽时代”和“电气时代”的发明者各一位。(2分)(3)根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回答,第三次科技革命有何特点?(6分)(4)人们在享受科技成果的同时,也面临科技革命带来的负面影响。结合所学知识,你认为发展利用科技成果时要注意哪些问题?(1分)17、(8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郑和描述船队远航的情景:观夫海洋,洪涛接天,巨浪如山而我之云帆高张,昼夜星驰,渉波狂澜,若履通衢 选自郑和天妃之神灵应记材料二:毛泽东在新中国成立的那一天,就向全世界宣告:本政府为代表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的唯一合法政府。凡愿遵守平等、互利及互相尊重领土主权等项原则的任何外国政府,本政府均愿与之建立外交关系。 选自人教版中国历史八年级下册材料三:1955年,众多亚非独立国家的首脑聚集在印度尼西亚,举行第一次没有殖民主义国家参加的国际会议。周恩来在会上说:“中国代表团是来求团结的,而不是来吵架的;我们是来求同,而不是来立异的。”他呼吁亚非各国撇开分歧,加强团结,为会议成功而努力。 选自人教版中国历史八年级下册材料四: “乔冠华(左)开怀大笑”(1)材料一中郑和的船队最远到达什么地方?(2分)半个多世纪后,欧洲开始了新航路的开辟,那么发现美洲新大陆的航海家是谁?(1分)(2)材料二在此“宣告”的基础上,后来中国提出的什么原则成为处理国与国之间关系的基本准则?(2分)(3)材料三的国际会议是指哪次会议?(1分)在这次会议上周恩来针对亚非各国的矛盾、分歧提出了什么方针?(1分)学校 年 班 姓名 考号 装 订 线 (4)材料四的情景出现的原因是什么?(1分)三、活动与探究(本题8分)18、(8分)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材料一:中国近代化探索历程示意图 :三民主义 :自强求富 戊戌变法 :变法图强近代化的探索 :民主科学材料二:中国的近代化历程,从洋务自强到变法维新,从共和革命到新文化运动,尽管期间遭遇过种种挫折和失败,但中国社会的变革,毕竟在山重水复中景随人转,迭相递进,由学习西方的军事思想到学习西方的政治制度,再到学习西方的思想文化,由表及里,由浅入深,推陈出新。 改编自华师大版中国历史八年级上册请回答:(1)请根据的范例,填写相关历史事件名称,使知识结构图完整。(3分)(2)根据材料二,写出开启了中国近代化历程的历史事件。(1分)(3)洋务派在福州创办的军事工业是什么?(1分)(4)事件的历史意义是什么?(2分)(5)根据材料二说说在中国近代化探索历程中,中国向西方学习的内容发生了什么变化? (1分)突泉县xx年中考模拟试题参考答案历 史(共60分) 温馨提示:答卷前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号、座位号、涂写在答题卡上;选择题答案选出后,请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ABCD)涂黑,如需改动,请先用橡皮擦拭干净,再改涂其他答案;非选择题请用0.5毫米的黑色字迹签字笔直接答在答题卡上。在试卷上作答无效。 第I卷(选择题,共30分)一、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请在答题卡上将代表正确答案的字母用2B铅笔涂黑,每小题2分,共30分)选择题123456789101112131415BCAADCADCBDCBBD第II卷(非选择题 共30分)二、材料解析题(本题2个小题,共22分)16、(14分)答案:(1)图一:第一次科技革命(工业革命)(1分);图二:第二次科技革命(第二次工业革命)(1分);图三:第三次科技革命(1分)(2)英国(2分);蒸汽时代:瓦特、史蒂芬孙、富尔顿等(1分);电气时代:爱迪生、卡尔本茨、莱特兄弟等(1分)。(3)科技各领域间相互渗透(2分),科学技术新成果大量涌现(2分),新技术成为社会生产力中最活跃的因素(2分)(4)科学技术是一把双刃剑,要利用科学技术改变生活;治理污染;改善生活;维护和平等(意思相近即可)(1分)17、(8分)答案:(1)红海沿岸和非洲东海岸(2分);哥伦布(1分)。 (2)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如答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内容也可得分)(2分) (3)万隆会议(1分);求同存异(1分) (4)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1分)三、活动与探究(本题8分)18、(8分)答案(1)洋务运动(1分) 辛亥革命(1分) 新文化运动(1分)(2)洋务运动。(1分) (3)福州船政局。(1分)(4)推翻了清朝的统治,结束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1分),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1分)(5)由学习西方的军事器物到学习西方的政治制度,再到学习西方的思想文化。(1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中学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