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化学上册 第1章 开启化学之门 1.2 化学研究些什么同步测试 沪教版.doc

上传人:max****ui 文档编号:3338384 上传时间:2019-12-12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10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九年级化学上册 第1章 开启化学之门 1.2 化学研究些什么同步测试 沪教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九年级化学上册 第1章 开启化学之门 1.2 化学研究些什么同步测试 沪教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九年级化学上册 第1章 开启化学之门 1.2 化学研究些什么同步测试 沪教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沪教版九年级上册化学 1.2化学研究些什么 同步测试一、单选题1.现实验室里几种物品在互相谈论着,你认为它们的叙述中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A.试管:同学们不爱惜我,我被摔碎了B.浓硫酸: 怎么我在空气中放置一段时间质量增加了?C.灯泡: 我通电后发光了,给学生带来光明D.生石灰:把我扔在水中好难受啊2.生活中 的下列变化,只发生了物理变化的是( ) A.食物腐烂B.酒精挥发C.火柴燃烧D.铁器生锈3.“河南粮农为全国人民撑腰!”小麦中富含淀粉、蛋白质、脂肪、钙、铁及维生素A等。下列对小麦生产加工过程的叙述,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A.收割并颗粒归仓B.发酵成啤酒C.粉碎成小麦仁儿D.碾磨成面粉4.下列用途利用了物质物理性质的是( ) A.木炭用作吸附剂B.生石灰用作干燥剂C.氧气用作助燃剂D.氮气用作保护气5.下列变化中,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 A.苹果榨汁B.海水晒盐C.粮食酿酒D.矿石粉碎6. “一带一路”是跨越时空的宏伟构思,赋予古丝绸之路崭新的时代内涵古丝绸之路将中国的发明和技术传送的到国外下列不涉及化学变化的是() A.稻草造纸B.使用火药C.蚕丝织布D.冶炼金属7.下列关于化学发展的看法错误的是() A.导致生态环境恶化B.提升人类健康水平C.有助于人类开发新能源D.帮助人类研制新材料8.下列发生化学变化的是()A.对着干燥的玻璃片呼气B.用墨汁作画C.用浓硫酸在纸上画画D.切割玻璃9.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物理变化中,分子种类不变B.最外层电子数为8的微粒都为离子C.化学变化中,元素种类不变D.分子、原子、离子都是构成物质的微粒10.下列生活中常见的变化中,均属于化学变化的一组是( ) A.滴水成冰、钢铁生锈B.石蜡熔化、水分蒸发C.粮食酿酒、烟花燃放D.汽油挥发、云消雾散11.下列选项中不属于化学研究的是( ) A.研发氢能源B.合成新材料C.编写电脑程序D.用石油生产化工原料二、填空题12.物质的变化分_变化和_变化,其中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叫_ 13.用下列物质的字母序号填空A二氧化硫 B盐酸 C碳酸氢钙 D硝酸钾 E淀粉 F玻璃钢属于复合肥料的是_;与溶洞形成有关的是_;人体胃液中的酸是_;属于天然高分子的是_;能造成酸雨的是_;属于复合材料的是_ 14.日常生活中有很多事实说明“社会的文明和进步离不开化学,化学是造福人类的科学”,请你写出两个实例:_ 15.化学就在我们身边,我们的生活离不开化学物质。现有以下四种物质:聚乙烯明矾紫卷心菜汁的酒精溶液酒精小苏打生石灰。请选择适当物质的序号填空:(1)可作为火锅燃料的是_;(2)可作食品包装材料的是_ ;(3)可用于净化水质的是_;(4)可治疗胃酸过多的是_ ;(5)可作干燥剂的是_ ;(6)用于测试食醋和厨房洗涤剂酸碱性的是_ 。 16.有下列物质:烧碱 浓硫酸 大理石 小苏打 甲烷 金刚石,请按下列要求填空(填序号):能用来划玻璃的是_ , 能用来蒸馒头的盐是_ , 瓦斯的主要成份是_ , 可用做建筑材料的是_。 17.实验设计的严密性、操作的规范性等都很重要,每一个环节都会影响实验结果(1)两容器中分别盛有等质量的酒精和水,室温下放置几天后,两者的质量都明显减少,且酒精减少得更多,如图甲所示某同学由此得出“酒精比水蒸发得更快”的结论但是另一位同学认为不能得出该结论,其理由是实验中没有控制_相同,因此无法比较蒸发快慢(2)如图乙所示,研究“土壤中是否有其他有机物”的实验时,用天平称取刚挖出的土壤50克,并放在细密的铁丝网上,用酒精灯加热一段时间后停止加热,待土壤冷却后称得其质量为45.2克,实验过程中土壤没有通过铁丝网流失,则说明土壤中含有的有机物质量为4.8克某同学认为没有用_做实验,因此得不出有机物质量为4.8克的结论;(3)在“证明植物进行呼吸”的实验时,取一大口塑料瓶,装入豆芽,盖紧瓶盖,在暗处放置一个晚上,然后打开瓶盖,将点燃的蜡烛放人瓶内,蜡烛立刻熄灭甲同学由此得出“塑料瓶内的O2减少了”,乙同学则由此得出“塑料瓶内的CO2增多了”,你认为_同学的结论更合理 三、解答题18.美国科学家卡尔克里斯特成功地制d得盐粒大小的氮5(化学式为N5),在制取氮5的实验中,它曾发生了爆炸,摧毁了实验室的部分设备,因此,科学家们认为,如果能让这种物质保持稳定;它可能会成为火箭和导弹后级的理想燃料氮5是由排列成V形的5个氮原子结合而成的,化学性质极不稳定,需保存在80的干冰中根据以上叙述,你认为N5在应用领域有哪些用途?(写两条) 19.化学科学的探究之旅已抵达学期终点站,同学们经历一个学期的化学探究活动,一定会有许多的收获,请将你所感悟到化学奇妙之处结合所学得的基本观念和化学原理,写一篇科普短文,让我共同分享请你全面思考,认真作答,且语言简练流畅,观点鲜明,转折自然提示:感悟之中可涉以以下关键词:化学、组成、物质、结构、性质、应用、人类生活质量、社会文明与进步、奥秘、化学变化、能量变化、新物质、有用的物质、获取能量、分子、原子、离子、重新组合、控制反应条件、元素、混合物、单质、化合物、元素有限物质无限、运动、固、液、气三态、分子间隔、不断运动、热胀冷缩、分子可以再分、同一类原子、核外电子、分层运动、化学性质、最外层电子数等 四、实验探究题20.英国科学家法拉第曾为少年儿童做过一个有趣的“母子火焰”实验,如图所示。回答下列有关问题。(1)子火焰的可燃物是_,蜡烛能产生母子火焰这一现象是由组成蜡烛的物质的重要物理性质决定的,该物理性质是_。 (2)该实验成功的关键是导气管不宜太长,且导气管的起端必须插在蜡烛母火焰的中心部位,原因是:_;_。 (3)若蜡烛的主要成分是石蜡,则其燃烧的反应文字表达式为:_。 (4)某研究小组由法拉第的实验又联想到:在学习氧气的化学性质时发现:铁丝在氧气中燃烧没有火焰,而蜡烛在氧气中燃烧却有明亮的火焰。该小组同学进行了如下探究。写出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文字表达式_探究一:蜡烛燃烧产生火焰的原因是什么?点燃蜡烛,将金属导管一端伸入内焰,导出其中物质,在另一端管口点燃,也有火焰产生(如下图所示)。由此可知:蜡烛燃烧产生的火焰是由_(填“固态”或“气态”)物质燃烧形成的。探究二:物质燃烧产生火焰的根本原因是什么?【查阅资料】物质熔点沸点燃烧时温度石蜡5070300550约600铁15352750约1800钠97.8883约1400由上表可知:物质燃烧能否产生火焰与其_(填“熔点”或“沸点”)和燃烧时温度有关。通过上表中石蜡、铁的数据对比,你认为物质燃烧时,什么情况下能产生火焰_。由此推测:钠在燃烧时,_(填“有”或“没有”)火焰产生。 根据硫在空气或氧气中燃烧的实验事实,请你推测硫沸点_硫燃烧时的温度(填“”或“”或“”) 五、综合题21.选择下列适当的物质填空(填字母序号):A氮气 B活性炭 C石墨 D硝酸钾 E小苏打 F硫酸 G硫酸铜 H武德合金 (1)用作粮食、瓜果保护气_; (2)可用作保险丝_; (3)发酵粉的主要成分是_; (4)铅蓄电池中的酸_; (5)可用于配制波尔多液的盐是_; (6)复合肥料_。 答案解析部分一、单选题1.【答案】D 2.【答案】B 3.【答案】B 4.【答案】A 5.【答案】C 6.【答案】C 7.【答案】A 8.【答案】C 9.【答案】B 10.【答案】C 11.【答案】C 二、填空题12.【答案】物理;化学;化学变化 13.【答案】D;C;B;E;A;F 14.【答案】开发新能源;药物保健品的研制 15.【答案】; ; 16.【答案】; ; ; 17.【答案】液体的表面积(或容器口大小);干燥的土壤;甲 三、解答题18.【答案】解:由题目的信息可知,氮5是由排列成V形的5个氮原子结合而成的,化学性质极不稳定,需保存在80的干冰中,因此N5的用途有:炸药、致冷剂、燃料等;故答案为:炸药;致冷剂 19.【答案】(1)化学是一门奇妙的科学,可以通过化学变化合成自然界所没有的物质,也可通过控制反应条件抑制有害反应的发生,为人类生活提供必要的物质和环境,改善人类生活,推动人类社会的文明与进步(2)自然界的物质都在不断进行着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化学变化不仅产生新的物质,而且反应过程中还会伴随着能量的变化,这些能量变化通常以热能、光能、电能的形式吸收或释放,人类研究化学反应目的就是为了获取有用的物质或能量(3)每一种物质都有特定的组成与结构、组成与结构的不同,决定了物质及其性质的不同,化学变化的本质就是生成了与原物质组成与结构都不相同的物质知道了物质组成的奥秘,就可以解开物质变化的谜底,这样人类就可以有目的改变物质的结构,使物质按人类的意志发生变化(4) 尽管自然界物质种类是无限的,但是构成物质的原子种类元素的种类却是有限的,自然界里物质的种类繁多,人们可以根据组成与结构的异同予以分类,对每类 物质选取其代表物加以认识和研究由多种物质形成的则称为混合物,如海水、空气、河水等由单一物质组成的则称之为纯净物,纯净物可根据其组成元素的单一 与否分成单质、化合物(5)从微观粒子的角度看,构成物质的粒子有分子、原子和离子,任何一种物质都是由不同种类的原子按不同的方式构成的,大多数物质由分子构成,有些物质由原子直接构成的,还有一些物质是原子间得电子形成离子后由离子构成(如食盐NaCl)(6)构成物质的分子是不断运动的,分子彼此间有间隔,温度越高分于运动加快,分子间隔增大;温度降低,分子运动减慢,分子间隔又会缩小,由于分子间隔大小随温度的变化,物质的聚集状态也伴随着固、液、汽三态变化(7) 原子是构成分子的基本粒子,它在化学变化中可分成原子,而原子在化学变化中去不可再分尽管原子往化学变化中不可再分,但它却是由更小的质子、中子、电子 三种粒子构成,质子与中子构成原子核并居于原子中心,电子则在核外绕核高速运动,这样就构成了原子在多电子的原子里,由于电子能量高低不同,而使其核外 电子分子层排布,电子运动区域的大小决定原子体积大小,电子决定了原子在化学反应中的表现,人们根据原子最外层电子数的多少及其得失电子能力强弱,把元素 分为金属元素、非金属元素和稀有气体元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决定了元素的化学性质,元素的原子间无论以何种方式结合成物质,其目的是为了使最外电子层达 到稳定结构,所以说结构决定着物质的性质 四、实验探究题20.【答案】(1)蜡烛的气体;组成蜡烛的物质受热易气化(升华)(2)避免石蜡蒸气冷凝;防止收集到其他生成的气体(3)蜡氧气 二氧化碳水(4)铁丝氧气 四氧化生铁;气态;沸点;燃烧时的温度高于沸点;有; 五、综合题21.【答案】(1)A(2)H(3)E(4)F(5)G(6)D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中学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