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年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23课《伤仲永》教案 语文版.doc

上传人:tia****nde 文档编号:3337135 上传时间:2019-12-12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1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2020年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23课《伤仲永》教案 语文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2019-2020年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23课《伤仲永》教案 语文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2019-2020年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23课《伤仲永》教案 语文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2019-2020年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23课伤仲永教案 语文版教学目标:1、培养学生自学能力,让学生利用课文注释和工具书读懂课文;2. 学习本文借事说理的方法,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重点:1、掌握文言实词、虚词;2、借事说理,材料与观点的关系,理解作者的思想观点。教学过程:一、导入什么是天才?怎样才能成为天才?长期以来,人们一直 思索这些问题。古往今来,有许多激励人们成才的格言,例如“天才来自勤奋”“聪明在于积累”等等。今天我们学习的伤仲永也是一篇关于天才的文章。二介绍作者: 王安石:北宋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字介甫,晚号半山。唐宋八大家之一(引导学生复习学过的王安石的古诗)本文采用随笔的形式而写。借-件事来抒发作者的感情或阐明某种观点、叙述是基础,阐明道理是核心。文题含义:为仲永的经历遭遇而感伤。三、整体感知1、明确学习目标(1)朗读课文:第一遍, 学生自由诵读,感知课文内容。朗读注意:读准字音 找准停顿 拿准语调 读出语气 第二遍, 指名读课文。 第三遍,学生齐读。(2)疏通文意:学生借助注释和工具书,将课文翻译成现代白话文,并将不懂之处标出来,然后四人小组讨论交流,最后小组代表翻译课文。(其他成员可进行补充)。(3)全班同学讨论交流,解决四人小组不能解决的问题。 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充分利用己学过的文言文知识解决问题,让学生领会课文大意。最后强调本文重点文言词语。伤仲永 哀伤,感伤父异焉。 感到奇怪邑人奇之。 以为奇,认为(他)是奇人稍稍宾客其父 纷纷 把当作宾客父利其然 以为利四、分析理解课文内容,领会课文主旨1方仲永的变化经历了几个阶段?其原因是什么?明确:(1)方仲永的变化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仲永生五年其文理皆有可观者。方仲永天资过人,具有作诗才能;第二阶段:十二三矣,令作诗,不能称前时之闻。才能衰退,大不如前;第三阶段:又七年泯然众人矣。完全变成了一个平庸之人。原因:从方仲永个人情况来看,原因是“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渴于邑人,不使学”。 从道理上来说,原因是作者在后面的议论中所认为的那样,方仲永“卒之为众人” ,是因为“受于人者不至也” ,即没有受到后天的教育。2题目是伤仲永,但全文从头到尾没有一个“伤”字。试问:题目改为记仲永行不行?文章以“伤仲永”为题,写的是可“伤”之事,说的是何以可“伤”的道理,字里行间流露着作者对一个神童最终“泯然众人矣”的惋惜之情,对“受之天”而“受于人者不至”者的哀伤之情,并以鲜明的态度表明的观点,这是借事说理的方法。五、齐读全文,学习了本文,你得到哪些启示?才能有赖于后天的学习和培养,即使是天赋很高的人,如果不加以教育和培养,也会变成平庸无能的人。六、总结:人的智力发展存在着某些差异,但这不是起决定作用的因素,起决定作用的因素是后天的教育和学习。青少年应正确认识自己:天资好的,加上勤奋学习,可能成为栋梁之材;反之,即使天资再好,如不学习,同样会碌碌无为。另一方面,即使天资差的人,如勤奋学习,也可以成为有用之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中学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