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里安中级微观中文课件-刘秀玲.ppt

上传人:za****8 文档编号:3330226 上传时间:2019-12-11 格式:PPT 页数:601 大小:8.23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范里安中级微观中文课件-刘秀玲.ppt_第1页
第1页 / 共601页
范里安中级微观中文课件-刘秀玲.ppt_第2页
第2页 / 共601页
范里安中级微观中文课件-刘秀玲.ppt_第3页
第3页 / 共60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教材:范里安,微观经济学:现代观点主讲:刘秀玲E-mail:lxl0471,中级微观经济学,TheTheoryofEconomicsdoesnotfurnishabodyofsettledconclusionsimmediatelyapplicabletopolicy.Itisamethodratherthanadoctrine(学说),anapparatus(装置)ofthemind,atechniqueofthinkingwhichhelpsitspossessortodrawcorrectconclusions.-JohnMaynardKeynes,中级微观经济学,微观经济学,微观经济学它重点研究市场经济条件下微观经济主体(厂商、居民、政府等)的决策行为及其对经济资源配置的影响。重要性现代经济学的基础;提供了一系列有用的分析工具新古典经济学、现代企业理论以及博弈论和信息经济学,课程概览(36章),Consumertheory(2-15)Producertheory(18-27)Marketequilibrium(16-17,30-32)Specialtopicsonequilibrium,1.市场,学习该章目的:理解建立经济模型的方法建立经济模型的三个基本要素目的通过假设简化模型评估判断,1.1建立模型,经济模型的目的:帮助提供关于经济现象的精确的洞察力因而:不同的现象需要不同的模型。通过假设简化是必要的。案例:住房市场目的:住房价格由什么决定和谁将得到住房?通过假设简化模型所有的住房分为内城区住房和外城区住房,除了位置不同之外,在其他任何方面都是相同的。外城区住房的价格是外生变量。有大量潜在的住房需求者和供给者,即住房市场是完全竞争的。,1.2最优化与均衡,经济分析的两大原则最大化原则又称理性选择原则,这一原则假定每个经济主体都是“理性人”,并寻求个人利益最大化。均衡原则经济活动中的各种因素相互作用会达到某种状态,在这种状态下没有任何压力和动机促使经济主体做出进一步调整或改变(即在给定其他参与者的选择下,每一个参与者的选择都是最优的),这时各种经济变量达到一种稳定状态,经济学称这种状态为均衡。,1.3需求曲线,如果只有一人愿意每月付500美元租一套住房,并且房租的价格是每月500美元。那么p=$500QD=1假设第二个人愿意支付的最高价格是490美元,到房租的价格是每月490美元。那么p=$490QD=2依此类推,随着房租的价格下降,有更多的人愿意租赁住房。pQD某人愿意支付的最高价格通常被认为是他或她的保留价格。保留价格是某人愿意接受的、并且购买有关商品的最高价格。需求量和价格联系起来的曲线汇成一张图,就是内城区住房的需求曲线。,内城区住房的需求曲线,p,QD,1.4供给曲线,在“短期”内譬如说某一年内住房的数量多少是固定不变的。如果我们只考虑这个短期的情形那么住房供给会固定在某一个预先决定的水平上。,1.5市场均衡,住房需求量等于住房供给量住房价格将不再变化住房需求量等于住房供给量时,住房市场就达到了均衡状态。,p,QD,QS,pe,s,1.6比较静态分析,有了住房市场的经济模型,可以用它来分析均衡价格的行为。在住房市场的经济模型中,有哪些外生变量外城区住房的价格。内城区住房的数量需求者的收入等当这些外生变量变化时,市场会发生什么情况?但我们这里只涉及到两个“静态”均衡的比较(称为比较静态分析),不研究市场是怎样从一种均衡达到另一种均衡。,比较静态分析,假设外城区住房的价格提高内城区住房需求增加,p,QD,QS,s,高的市场需求导致高的均衡价格,相同的均衡数量。,pe,课后自己还可做大量的其他比较静态分析如:内城区住房增加、需求者收入增加、以及政府征税等等来研究内城区住房价格和住户数量的变化。,1.7配置住房的其他方法不完全竞争市场情况,一般垄断者价格歧视垄断者房租管制,1.7.1一般垄断者,案例:只有一个占支配地位的房东,他拥有所有的住房。或者我们把许许多多个别的房东看作是个整体,把他们的行动看作是个人的行动。按同样的价格出租所有的房子。D(p)来表示需求函数-当价格为p时的住房需求量。住房价格由什么决定和谁将得到住房?分析收益=pD(p)如果垄断者没有与出租房子相关的费用。据收益最大化原则决定,并受D(p)可能S的约束。,一般垄断市场均衡,p,QD,QS,S,一般垄断者都要限制可能的产量,从而使他的利润最大化。此时均衡价格Pe*高于竞争市场的均衡价格pe的价格。,1.7.2价格歧视(差别价格)垄断者,案例:只有一个占支配地位的房东,他拥有所有的住房。或者我们把许许多多个别的房东看作是个整体,把他们的行动看作是个人的行动。在出租房子时,房东可以决定依次把房子拍卖给愿出最高价的人。这意味着不同的人最终会付出不同的价格得到房子,我们把这称为价格歧视垄断者情形。D(p)来表示需求函数-当价格为p时的住房需求量。住房价格由什么决定和谁将得到住房?分析:他会把第一套房子出租给愿意付最多的人,即愿付500美元的人。第二套房子将出租给愿付490美元的人,随着我们沿需求曲线向下移动,依此类推。,价格歧视(差别价格)垄断市场均衡,得到住房的人与市场解决的情形正好一样,即这些人都是按超过pe的价格租赁的人。但人们支付的数量不同。,p,QD,QS,S,1,2,3,1.7.3房租管制,案例:假设政府决定限制房租的最高价格,假定是pmax;假设pmax价格低于竞争市场上的均衡价格pe,即pmaxpe。D(p)来表示需求函数-当价格为p时的住房需求量。住房价格由什么决定和谁将得到住房?,房租管制市场均衡,在管制房租的情况下,以管制房租价格出租的房子数量与在竞争价格情况下出租的房子数量是相同的,只是出租给不同的人而已。,p,QD,QS,pe,100,pmax,1.8价值判断,我们已描述的四种可能的住房分配方法。竞争市场差别垄断者一般垄断者房租管制这四种分配住房的不同经济体制哪种好?,1.9帕累托(经济)效率-价值判断的标准,如果可以找到一种配置,在其他人的境况没有变坏的情况下,的确能使一些人的境况变得更好一些,那么,这就叫做帕累托改进;如果一种配置方法存在帕累托改进,他就称为帕累托低效率;如果一种配置方法不存在任何的帕累托改进,他就称为帕累托有效率的;,1.10配置住房的不同方法的比较,市场均衡市场机制将内城区的住房分配给S个持最高保留价格的人愿意支付高于均衡价格pe的那些人。在竞争市场上,各方不再有交易收益可得。竞争市场产生的结果是帕累托有效的。,QD,QS,pe,s,p,一般垄断市场均衡因有空置房存在。因此这里存在着可以使垄断者和租赁者双方都好一些的某种价格,只要垄断者不改变其他任何人支付的价格,其他租赁者的情况还是与以前一样好。存在一种帕累托改进的方法一个可以使双方都更好一些而又不损害任何他人的方法。一般垄断市场产生的结果不是帕累托有效的。,1.10配置住房的不同方法的比较,价格歧视(差别价格)垄断市场均衡内城区的住房分配给S个持最高保留价格的人愿意支付高于均衡价格pe的那些人。在价格歧视(差别价格)垄断市场上,各方不再有交易收益可得。价格歧视(差别价格)垄断市场产生的结果是帕累托有效的。,1.10配置住房的不同方法的比较,房租管制市场均衡房租管制市场均衡的结果也不是帕累托有效的。,1.10配置住房的不同方法的比较,1.11住房市场模型的扩展,我们分析了短期内的住房均衡价格在短期内住房的供给是固定不变的。当供给可变动时,谁将得到住房?各种类型的市场机制将提供多少住房?垄断市场供应的住房比竞争市场供应的是多还是少?房租管制是增加还是减少了住房的均衡数量?哪一种经济机制将提供帕雷托有效的住房数量?,小节(知识点),经济学是通过对社会现象建立模型进行研究的,这种模型能对现实社会作简化的描述。在经济分析过程中,经济学家以最优化原理和均衡原理为指导。最优化原理指的是人们总是试图选择对他们最有利的东西;均衡原理是指在给定其他参与者的选择下,每一个参与者的选择都是最优的。需求曲线衡量在不同价格上人们愿意购买的需求量,供给曲线衡量不同价格时人们愿意供应的供给量。均衡价格是需求量与供给量相等的价格。研究均衡价格和数量在基础条件变化时如何变化的理论被称为比较静态学。如果没有方法可使一些人境况变得更好些而又不致使另一些人境况变得更差一些,那末这种经济状况就是帕累托有效的。帕累托效率的概念可用于评估资源配置的各种方法。,现代经济学的基本分析框架,经济学家探讨个人在自利动机的驱动下,人们如何在给定的机制下互相作用,达到某种均衡状态,并且评估在此状态下是否有可能在没有参与者受损的前提下让一部分人有改善(即是否可以提高效率)。界定经济环境客观描述经济环境和精炼刻画经济环境特征。设定行为假设理性人假设给出制度安排-制度安排是支配经济单位之间可能合作和竞争的规则的集合。制度安排可以理解为人们通常所说的游戏规则,不同的游戏规则导致人们不同的激励反应。对经济现象建立模型选择均衡结果一旦给定经济环境和经济制度安排(游戏规则)及其它必须遵守的约束条件之后,人们将会根据自己的行为方式作出激励反应,在众多的可行结果中通过权衡取舍来选定结果,称之为均衡结果。据均衡结果,对经济现象作出解释、预测和决策评估比较,经济环境,经济环境通常由经济人、经济人的特征、经济社会制度环境以及信息结构等组成。1)参与人数量巨大(无穷大是一种考虑),并且哪一参与人都不占有明显优势,即单个参与人的行为客观上不会影响其他任何参与人的行为,从而不会影响整体行为。2)参与人唯一,该参与人的任何行为都等于整体行为。3)参与人数量有限而不唯一(介于1与无穷大之间),单个参与人的行为不等于整体行为,但能影响其他参与人的行为,从而会影响整体行为。,给出制度安排,当经济环境确定后,人们需要决定经济上的游戏规则,在经济学中称之为经济制度安排。从对整个国家经济制度安排的选择来看,经济制度安排可以是市场经济制度、指令性计划经济制度、混合经济制度、转轨经济制度或任何其它经济制度安排。标准的现代经济学主要是研究市场制度安排的。研究在市场制度下人们的权衡取舍选择问题以及研究在什么样的经济环境下市场均衡存在,并对各种市场结构下的配置结果作出价值判断。在这些研究中,市场制度安排假定是外生给定的。当研究一个具体经济组织或单位的经济行为和选择问题时,经济制度安排一般是内生决定的;将经济制度安排作为未定,研究在给定的经济环境下的经济制度安排的最优选择。,评估比较,对经济制度安排和权衡取舍后所导致的均衡结果进行价值判断和作出评估比较。与理想的“最优”状态结果进行比较,从而进一步对经济制度安排给出评价和作出优劣的价值判断判断所采用的经济制度安排是否导致了某些“最优”结果;检验理论结果是否与经验现实一致,能否给出正确预测,或具有现实指导意义;对所采用的经济制度和规则作出优劣的结论,从而判断是否能给出改进办法。在评估一个经济机制或制度安排时,现代经济学通常所采用的一个最重要的评估标准是看这个制度安排是否导致了帕累托有效。评估或设计一个经济制度安排好环的另一重要标准就是看它是否激励相容。,激励相容,所谓激励相容就是使自利的个人和人们之间的互利统一起来,使得每人在追求其个人利益时,同时也达到了其制度安排设计者所想要达到的目标。检验一个经济机制或规则是否运行良好的一个基本标准是看它能否提供内在激励使人们努力工作,激励决策者作出有利于他主管的经济组织的好决策,激励企业尽可能有效率地生产。一个好的经济制度安排就是要看它是否给主观为自己的个人以激励,使他们客观为企业或社会而工作。,2预算约束,预算约束属于消费者理论。消费者理论主要由三部分组成:预算约束、偏好和选择理论影响消费决策的两个因素:欲望:想消费什么?-偏好约束:能买到什么?技术约束:市场能够提供什么?个人购买能力约束:收入、时间等资源。,-预算约束,经济学家认为消费者总是选择他们能够负担的最佳物品。,预算约束预算线及其性质、预算线斜率预算线的变动预算线计价物预算线的形状其他限制影响预算集,2.1预算约束,消费者的问题:消费者选择前应该首先知道有哪些商品、有多大数量的商品可供他选择。用(x1,xn)表示消费者消费的商品束,(p1,pn)表示商品的价格。预算约束:消费支出不超过收入,m表示消费者的收入,即:p1x1+pnxnm预算约束描述的是在给定商品价格和收入的情况下消费者可以消费的商品的数量。当价格为(p1,pn)和收入为m时能负担的消费束称为消费者的预算集。B(p1,pn,m)=(x1,xn)|x10,xn0andp1x1+pnxnm,2.2预算线及其性质,三种商品在(p1,pn,m)的条件下,消费者的全部收入m恰好能够买到的系列商品束称为预算线。,x2,x1,x3,m/p2,m/p1,m/p3,两种商品的预算集和预算线,两种商品的假设(重要且合理)把其中的一种商品看作是代表消费者要消费的一切东西,是一种复合商品,甚至可以把其中的一种商品看作是消费者可以用来购买其他商品的货币。,当价格为(p1,pn)和收入为m时能负担的消费束称为消费者的预算集。,两种商品的预算线为p1x1+p2x2=m斜率为负,等于两种商品的价格比率。,两种商品预算线斜率的意义,x2,x1,在价格、收入给定的条件下,要增加1单位x1的消费就必须减少p1/p2的消费。因此它还表示两种商品之间的市场替代比率或者说是相互之间的机会成本。,2.3预算线的变动,收入变动,预算线和预算集如何变动?p1x1+p2x2=m(预算线如何画?)假设收入增加或减少,其他条件不变。,x2,x1,收入提高,预算集扩大,且原有预算集未缩小,消费者状况未恶化;收入降低,原有预算集缩小,消费者状况恶化。,价格变动,价格变动预算线和预算集如何变动?p1x1+p2x2=m假设p1降低,其他条件不变。,原预算集,x2,x1,m/p2,m/p1,-p1/p2,降低一种商品的价格会使预算线向外旋转,预算集扩大,且原有预算集未缩小,消费者状况未恶化。假设p1提高、p2提高或降低,预算线和预算集如何变动?m、p1、p2同时变动,预算线和预算集如何变动?,2.4经济政策影响预算线变动-税收,从量或者从价税和补贴会改变价格,从而改变预算线的斜率。对商品征税提高价格:从价税(1+t)p;从量税p+t(所有白酒产品征收每斤0.5元的从量消费税)。对商品补贴降低价格:从价补贴(1-)p;从量补贴p-s。,对所有商品征等比例的从价税,p1x1+p2x2=m(1+t)p1x1+(1+t)p2x2=m即p1x1+p2x2=m/(1+t),x2,x1,如对一种商品征收从价税?对所有商品征不等比例的从价税?,2.4经济政策影响预算线变动-食品券计划,假设m=$100,pF=$1和其他复合商品pG=$1.预算线F+G=100F食品给符合要求的家庭发40单位食品券,且食品券不可交易。,G,100,F+G=100,100,F,(F-40)+G=100F40G=100F20,预算线的形状超量加价(石油、水费、电费),y,x,用水量xx1,水价为2元/吨,如果月用水量大于x1,那么水价就上升为4元/吨。设消费者预算支出总额为200元,记其他商品价格y为1元/单位。xx1,2x+y=200;xx1,4x+y=200,x1,预算线的形状一种商品负价格,假设商品1是劣质垃圾品,每购买1单位付给买者$2即p1=-$2p2=$1;m=$10预算线-2x1+x2=10orx2=2x1+10.,预算线的形状一种商品负价格,10,x2,x1,预算集是x10,x20和x22x1+10.,其他限制影响预算集,当价格为(p1,pn)和收入为m时能负担的消费束称为消费者的预算集。预算集除受(p1,pn)和收入m的影响外,还受时间和其他资源的约束。满足所有限制条件的预算集才是可得到的预算集。,其他限制影响预算集,食品,其他商品,10,3.偏好,偏好属于消费者理论。消费者理论主要由三部分组成:预算约束、偏好和选择理论经济学家认为消费者总是选择他们能够负担的最佳物品。为了研究选择模型我们必须先研究选择者的偏好。,3.1偏好(Preference)及其表述,偏好描述消费者对不同消费组合喜欢程度的判断,是指消费者按照他们的愿望对消费束的排列。消费束是消费者选择的目标,是一个完整的商品和劳务表。偏好是影响消费者选择消费束的主要外源要素。比较两个不同的消费束X=(x1,x2)和Y=(y1,y2):严格偏好:消费束X严格比消费束Y好,表示为XY,读作X严格偏好于Y。无差异:两个消费束没有差异,表示为XY,读作X与Y无差异。弱偏好:消费束X至少与消费束Y一样好,XY,读作X弱偏好于Y。,p,偏好之间的关系,强偏好、弱偏好和无差异三者之间具有密切的关系:如果而且,则(x1,x2)(y1,y2)。如果而且不是(x1,x2)(y1,y2),则。,3.2关于消费者偏好的三个公理(理性假设),完备性:任何两个消费束都是可以比较的,消费者可以对任意两个消费束做出偏好判断。,或,反身性:任何消费束至少与其自身一样好,或者说相同的消费束对消费者来说是无差异的。,传递性:假如消费者认为X至少与Y一样好,Y至少和Z一样好,那么消费者就认为X至少与Z一样好。,3.3无差异曲线(或无差异集),取某个消费束(x1,x2),把其他和(x1,x2)对消费者来说都是无差异的消费束组成的曲线就称为无差异曲线。,xx”x”,无差异曲线,x2,x1,x,y,z,I1上的消费束严格偏好于I2上的消费束。,I2上的消费束严格偏好于I3上的消费束。,I2,无差异曲线,x2,x1,x,弱偏好集:所有弱偏好于消费组合X的消费组合的集合,包括I(x)。,严格偏好集:所有严格偏好于消费组合X的消费组合的集合,不包括I(x)。,无差异曲线不相交,x2,x1,x,y,z,I1,I2,从I1看,xy;从I2看,xz;据传递性yz,这与Y和Z在不同的无差异曲线上,具有不同满足水平矛盾。,无差异曲线的形状,绘制已用文字表述的无差异曲线先在图上定下某个消费束(x1,x2);给消费者稍微增加一点商品,使他的消费束变为(x1+x1,x2);求出(x1+x1,x2+x2)(x1,x2)的x2,确定(x1+x1,x2+x2)点。依此类推,确定更多与(x1,x2)无差异的点;将这些点连接起来,得到无差异曲线。,无差异曲线的形状,当一种商品多好于少,就称这种商品为好的商品(agood).,Ifeverycommodityisagoodthenindifferencecurvesarenegativelysloped.,无差异曲线的形状,当一种商品少好于多,就称这种商品为坏的商品(abad).,3.4偏好的实例完全替代品,完全替代品消费者愿意按照固定的比率用一种商品来替代另一种商品。例如,面额为10元的人民币和面额为1元的人民币总可以1比10的比例互相替代(假定不考虑携带不便)这对持币人(消费者)来讲是完全替代品。x1=1元面额x2=10元面额,描述完全替代品偏好的无差异曲线具有固定的斜率。,偏好的实例完全互补品,完全互补品是指必须以固定比例搭配起来才能满足消费者某种需求的两种或多种商品(鞋)。,偏好的实例厌恶品,希望东西越少越好比如:污染:噪音、灰尘、污染空气,垃圾,休闲,偏好的实例中性商品,中性商品是消费者无论从哪方面说都不在乎的商品。,偏好的实例餍足,某个消费束严格偏好于其他消费束,这个消费束就是一个餍足点或最佳点。,x2,x1,偏好的实例离散商品,离散商品:只能以整数(离散)数量获得的商品。假设商品2是一连续变量商品汽油,商品1是一离散变量商品飞机,无差异曲线如何呢?,无差异“曲线”是一些离散点的集合。,3.5良好性状偏好和无差异曲线,具有单调性假设和凸性假设的偏好就是良好性状偏好,它是消费者对绝大多数正常品所具有的偏好。,消费者理性偏好的性质-单调性假定,单调性对于好的(值得拥有的)商品,总是越多越好。对于非有害品,有好于无,多好于少。即给定X(X1,X2,Xn)和Y(Y1,Y2,Yn)如果Xi=Yi,但XjYj,i=1.2n,ij,则必有XY。Xi,Yi分别表示消费束X、Y中的一个元素。其中隐含自由处置假设:对于多余的商品可以免费处理掉,所以商品越多,总不会降低满足程度。,良好性状偏好凸性,凸性假设是说消费者认为平均消费束比极端消费束更好。也就是,对两个消费束(x1,x2)(y1,y2),求其加权平均数构成一个新的消费束,其中t0,1,这一消费束弱偏好于原来的任一个消费束,即,良好性状偏好凸性,如果你在凸集上任取两点,再画一条线把这两点连接起来,则这条线段完全在弱偏好集内。,x2,y2,x1,y1,x,y,z,良好性状偏好严格凸,也就是,对两个消费束(x1,x2)(y1,y2),求其加权平均数构成一个新的消费束,其中t(0,1),这一消费束严格偏好于原来的任一个消费束,即,非凸偏好,消费者认为平均消费束不如极端消费束更好。,x2,y2,x1,y1,z,3.6边际替代率,无差异曲线说明,为维持消费者满足水平不变,增加或减少一单位的某种商品,必须减少或增加相应数量的另一种商品,边际替代率反映了这一替代比率。定义:维持满足水平不变时,消费者愿意用一单位的商品x1替换商品x2的数量称为x1对x2的边际替代率用数学表示为:MRS1.2x2/x1,x2,x1,Dx2,Dx1,x,如果x1和x2都是可以无限细分的商品,则有MRS1.2dx2/dx1;即边际替代率就是无差异曲线斜率。,边际替代率的性状,Good2,Good1,MRS0,边际替代率的性状,如果偏好是严格凸性的,随着x1的增加,消费者的边际替代率(绝对值)是递减的。,MRS=-5,MRS=-0.5,x2,x1,小节,3.偏好,偏好属于消费者理论。消费者理论主要由三部分组成:预算约束、偏好和选择理论经济学家认为消费者总是选择他们能够负担的最佳物品。为了研究选择模型我们必须先研究选择者的偏好。,3.1偏好(Preference)及其表述,偏好是指消费者按照他们的愿望对消费束的排列。消费束是消费者选择的目标,是一个完整的商品和劳务表。偏好是影响消费者选择消费束的主要外源要素。比较两个不同的消费束X=(x1,x2)和Y=(y1,y2):严格偏好:消费束X严格比消费束Y好,表示为XY,读作X严格偏好于Y。无差异:两个消费束没有差异,表示为XY,读作X与Y无差异。弱偏好:消费束X至少与消费束Y一样好,XY,读作X弱偏好于Y。,p,偏好之间的关系,强偏好、弱偏好和无差异三者之间具有密切的关系:如果而且,则(x1,x2)(y1,y2)。如果而且不是(x1,x2)(y1,y2),则。,3.2关于消费者偏好的三个公理(理性假设),完备性:任何两个消费束都是可以比较的,消费者可以对任意两个消费束做出偏好判断。,或,反身性:任何消费束至少与其自身一样好,或者说相同的消费束对消费者来说是无差异的。,传递性:假如消费者认为X至少与Y一样好,Y至少和Z一样好,那么消费者就认为X至少与Z一样好。,消费者偏好的单调性假设,单调性对于正常商品,总是越多越好。对于非有害品,有好于无,多好于少。即给定X(X1,X2,Xn)和Y(Y1,Y2,Yn)如果Xi=Yi,但XjYj,i=1.2n,ij,则必有XY。Xi,Yi分别表示消费束X、Y中的一个元素。其中隐含自由处置假设:对于多余的商品可以免费处理掉,所以商品越多,总不会降低满足程度。,3.3无差异曲线(或无差异集),取某个消费束(x1,x2),把其他和(x1,x2)对消费者来说都是无差异的消费束组成的曲线就称为无差异曲线。,xx”x”,无差异曲线,x2,x1,x,y,z,I1上的消费束严格偏好于I2上的消费束。,I2上的消费束严格偏好于I3上的消费束。,无差异曲线,x2,x1,x,I(x),弱偏好集:所有弱偏好于消费组合X的消费组合的集合,包括I(x)。,严格偏好集:所有严格偏好于消费组合X的消费组合的集合,不包括I(x)。,无差异曲线不相交,x2,x1,x,y,z,I1,I2,从I1看,xy;从I2看,xz;据传递性yz,这与Y和Z在不同的无差异曲线上,具有不同满足水平矛盾。,3.4偏好的实例一些特殊的无差异曲线,绘制已用文字表述的无差异曲线先在图上定下某个消费束(x1,x2);给消费者稍微增加一点商品,使他的消费束变为(x1+x1,x2);求出(x1+x1,x2+x2)(x1,x2)的x2,确定(x1+x1,x2+x2)点。依此类推,确定更多与(x1,x2)无差异的点;将这些点连接起来,得到无差异曲线。,偏好的实例完全替代品,完全替代品消费者愿意按照固定的比率用一种商品来替代另一种商品。例如,面额为10元的人民币和面额为1元的人民币总可以1比10的比例互相替代(假定不考虑携带不便)这对持币人(消费者)来讲是完全替代品。x1=1元面额x2=10元面额,描述完全替代品偏好的无差异曲线具有固定的斜率。I2上的消费束严格偏好于I1上的消费束。,偏好的实例完全互补品,完全互补品是指必须以固定比例搭配起来才能满足消费者某种需求的两种或多种商品。,I2上的消费束严格偏好于I1上的消费束。,偏好的实例厌恶品,希望东西越少越好比如:污染:噪音、灰尘、污染空气,偏好的实例餍足,某个消费束严格偏好于其他消费束,这个消费束就是一个餍足点或最佳点。,x2,x1,偏好的实例离散商品,离散商品:只能以整数(离散)数量获得的商品。假设商品2是一连续变量商品汽油,商品1是一离散变量商品飞机,无差异曲线如何呢?,无差异“曲线”是一些离散点的集合。,3.5良好性状偏好和无差异曲线,具有单调性假设和凸性假设的偏好就是良好性状偏好,它是消费者对绝大多数正常品所具有的偏好。单调性,良好性状偏好凸性,凸性假设是说消费者认为平均消费束比极端消费束更好。也就是,对两个消费束(x1,x2)(y1,y2),求其加权平均数构成一个新的消费束,其中t0,1,这一消费束弱偏好于原来的任一个消费束,即,良好性状偏好凸性,如果你在凸集上任取两点,再画一条线把这两点连接起来,则这条线段完全在弱偏好集内。,x2,y2,x1,y1,x,y,z,良好性状偏好严格凸,也就是,对两个消费束(x1,x2)(y1,y2),求其加权平均数构成一个新的消费束,其中t(0,1),这一消费束严格偏好于原来的任一个消费束,即,非凸偏好,消费者认为平均消费束不如极端消费束更好。,x2,y2,x1,y1,z,3.6边际替代率,无差异曲线说明,为维持消费者满足水平不变,增加或减少一单位的某种商品,必须减少或增加相应数量的另一种商品,边际替代率反映了这一替代比率。定义:维持效用水平不变时,消费者愿意用一单位的商品x1替换商品x2的数量称为x1对x2的边际替代率用数学表示为:MRS1.2x2/x1,x2,x1,Dx2,Dx1,x,如果x1和x2都是可以无限细分的商品,则有MRS1.2dx2/dx1;即边际替代率就是无差异曲线斜率。,边际替代率的性状,Good2,Good1,MRS0,边际替代率的性状,如果偏好是严格凸性的,随着x1的增加,消费者的边际替代率(绝对值)是递减的。,MRS=-5,MRS=-0.5,x2,x1,4效用,为了改进我们的分析我们创造一描述偏好的一种数学方法。在现代经济学中,效用和效用函数仅仅被看作是描述偏好的一种数学方法。,4.1效用函数,效用函数是为每个可能的消费束指派一个数字,它指派给受较多偏好的消费束的数字大于指派给受较少偏好的消费束的数字的方法。对于消费束(x1,x2)的偏好超过对于消费束(y1,y2)的偏好,其充分必要条件是(x1,x2)的效用大于(y1,y2)的效用。,4.1效用函数,在现代经济学中,效用只不过是描述偏好的一种方式,即效用只不过是描述消费束的排列的一种方式。,表示B严格偏好于A,但并不表示B比A好5倍。,效用函数就是按照一定的偏好特征给消费束赋值,使之保持一定的次序。在次序不变的情况下,可以有多种赋值方法。,4.1效用函数,单调变换单调变换就是在保持效用次序不变的条件下将一组数字变换成另一组数字的方法。如果U代表偏好关系的效用函数;如果函数f是一个严格递增函数;V=f(U)代表的偏好与原函数U代表的偏好相同。几种常见的正单调变换,4.2效用函数和无差异曲线,效用函数和无差异曲线的关系考虑以下消费束(4,1),(2,3)and(2,2).假设(2,3)(4,1)(2,2).分配给上述消费束保持偏好顺序的任何效用e.g.U(2,3)=6U(4,1)=U(2,2)=4这些被分配的效用称为效用水平。无差异曲线表示相同偏好的消费束集合。相同偏好同样的效用水平无差异曲线上所有消费束有同样的效用水平因此消费束(4,1),(2,2)是在同一条无差异曲线上,效用水平U4消费束(2,3)是在另一条无差异曲线上,效用水平U6.,p,U6,U4,(2,3)(2,2)(4,1),x1,x2,p,4.2效用函数和无差异曲线,效用函数和无差异曲线的关系比较更多的消费束,会得到更大的无差异集合和消费者更好地描述。无差异曲线与效用函数是等价的。,U6,U4,U2,x1,x2,4.2效用函数和无差异曲线,用效用函数推出无差异曲线知道效用函数U(x1,x2)要绘制无差异曲线只要标出所有使得U(x1,x2)=常数的点即可。假设效用函数U(x1,x2)=x1x2=k(1)保持k值不变,可画出与之相对应的无差异曲线。(2)改变k值,可以画出k=1,2,n时的多条无差异曲线。,4.2效用函数和无差异曲线,用无差异曲线推出效用函数数学方法:已知无差异曲线,运用数学方法找出一个函数,沿每条无差异曲线它都是一个常数,并且对较高的无差异曲线指派较大的数字。定性分析后确定:假定已知偏好的图形,我们尽量考虑消费者试图使之实现最大化的是什么哪一种商品组合能描述消费者的选择行为,能有效描述消费者的选择行为的函数就是效用函数。,4.3效用函数的实例,完全替代品用人民币总数测定效用。选U(x1,x2)=x1+10 x2作为效用函数。该效用函数的任何单调变换都是描述完全替代品合适的效用函数。,完全替代品,4.3效用函数的实例,x2,x1,45o,minx1,x2=8,3,5,8,3,5,8,minx1,x2=5,minx1,x2=3,U(x1,x2)=minax1,bx2,4.3效用函数的实例,拟线性偏好:每条无差异曲线都是一条单一无差异曲线垂直移动得到的。x2=k-v(x1)U(x1,x2)=k=x2+v(x1),4.3效用函数的实例,柯布-道格拉斯偏好柯布-道格拉斯效用函数U(x1,x2)=x1ax2ba0andb0柯布-道格拉斯效用函数一般用来描述良好性状偏好,x2,x1,4.4边际效用,边际效用:当商品的消费微小变动时,消费者总效用的变动率。,边际替代率:维持效用水平不变时,消费者愿意用一单位的商品x1替换商品x2的数量称为x1对x2的边际替代率用数学表示为:MRS1.2x2/x1在同一条无差异曲线上,效用保持不变的条件下每种商品的消费的变化为x1和x2,一定有:,4.5边际效用和边际替代率,关键U(x1,x2)=k表示一条无差异曲线。,5消费者最优选择,在分别对消费者偏好和预算约束进行考察之后,本章将二者结合在一起,从经济学上考察消费者最优选择及其均衡条件。从数学上看,确定消费者均衡就是求解下述约束条件极值:,5.1最优选择-消费者均衡,Affordablebundles,x1,x2,一定价格与收入水平下的商品1和商品2的最优选择,称作消费者需求。不同价格下,消费者需求束组合就是需求函数。表示为:x1*(p1,p2,m)andx2*(p1,p2,m)x1*0andx2*0称作内点解从几何上看,消费者的均衡的条件是边际替代率等于预算线的斜率,这表明消费者消费两种商品的边际效用之比必须等于商品的价格之比。,5.1最优选择-消费者均衡,最优选择(x1*,x2*)满足全部收入都用于消费能给其带来最高效用水平的消费束,x1,x2,x1*,x2*,5.2最优选择-实例,(一)效用函数U(x1,x2)为C-D效用函数-消费者具有良好性状偏好,预算约束为:p1x1+p2x2=m,求消费者需求函数。,1.均衡条件求解法:根据消费者均衡的条件,边际替代率应当等于商品的价格比率。因此可以先求出边际替代率并令其等于商品的相对价格,于是有:,2.非约束最大化求解法:根据预算约束p1x1+p2x2=m求出x2并将其带入目标函数,可以得到一个新的包含约束条件的目标效用函数,即,求这一效用函数的一阶导数并令其为零得:,3.约束条件极值求解法-根据目标函数和约束条件p1x1+p2x2=m建立拉格朗日函数,即:,需求函数:,5.2最优选择-实例,(二)完全替代品(角点解),x2,无差异曲线,预算线,x1,用图形找最优选择:绘制出无差异曲线和预算线,然后找出预算线与最高无差异曲线的接触点,该接触点的商品束组合就是最优选择。,无差异曲线,预算线,小节当边际替代率的绝对值大于预算线的斜率的绝对值时,最优选择位于横轴;反之,最优选择处于纵轴。如果边际替代率的斜率等于预算线的斜率,将不存在唯一的最优选择。,5.2最优选择-实例,(三)完全互补品,x1,x2,U(x1,x2)=minax1,x2,x2=ax1,5.2最优选择-实例,(四)凹偏好消费者不认为平均消费束比极端消费束更好。,x1,x2,Better,6.需求比较静态分析,本章主要是利用消费者的最优选择进行比较静态分析,分别考察收入和价格变化对消费者均衡的影响,并推导出恩格尔曲线和需求曲线。消费者的需求函数刻画的是在消费者面临一定的价格和收入条件下的的最优消费数量,因此需求函数的一般形式被表述为商品价格和收入的函数,即:,6.1正常商品与低档商品,当价格不变时,如果消费者对一种商品的需求随着收入的增减同方向变化,这种商品就是正常商品,反之就是低档商品。或者说:,6.1正常商品与低档商品,一种商品是否是低档商品取决于我们所考察的收入水平。,x2,6.2收入变化、收入提供曲线和恩格尔曲线,随着收入m变化均衡点的变动轨迹称为收入提供(消费)曲线(收入扩展线)。,正常品,随着收入m变化一商品束需求量的变动轨迹称为恩格尔曲线。,m变化,p1和p2不变,不同偏好条件下的收入提供曲线和恩格尔曲线,(一)效用函数U(x1,x2)为C-D效用函数预算约束为:p1x1+p2x2=m,消费者具有良好性状偏好,,收入提供曲线,效用函数U(x1,x2)为C-D效用函数,恩格尔曲线,不同偏好条件下的收入提供曲线和恩格尔曲线,(二)完全替代当边际替代率的绝对值大于预算线的斜率的绝对值时,收入提供曲线与横轴重合;当边际替代率的绝对值小于预算线的斜率的绝对值时,收入提供曲线与纵轴重合。当边际替代率的绝对值等于预算线的斜率的绝对值时,收入提供曲线与预算线重合。当边际替代率的绝对值大于预算线的斜率的绝对值时,恩格尔曲线,不同偏好条件下的收入提供曲线和恩格尔曲线,(三)完全互补,x1,x2,p1x1+p2x2=m,不同偏好条件下的收入提供曲线和恩格尔曲线,(四)相似(位似)偏好对于任意两个消费束(x1,x2),(y1,y2)如果当(x1,x2)(y1,y2)时一定有(kx1,kx2)(ky1,ky2),那么这种性质的偏好就称作相似偏好。以上三种偏好都是相似偏好。,f,f,不同偏好条件下的收入提供曲线和恩格尔曲线,(五)拟线性偏好每条无差异曲线都是一条单一无差异曲线垂直移动得到的。,6.3普通商品与吉芬商品,对于一种商品来说,如果当价格下降时需求增加,那么这种商品就是普通商品。,x1,x2,m/p1,m/p1,m/p1”,6.3普通商品与吉芬商品,对于一种商品来说,如果当价格下降时需求减少,这种商品就是吉芬商品。,x1,x2,m/p1,m/p1,m/p1”,6.4价格变化与需求曲线,p1变化,p2和m不变p1x1+p2x2=m,X1,O,x2,A,B1,p1=p1,价格(消费)提供线,价格提供曲线是当价格变动时消费者最优消费点的均衡轨迹。需求曲线:给出了不同价格水平下,消费者的商品需求量。,不同偏好条件下的价格提供曲线与需求曲线,x1*(p1),x1*(p1),x1*(p1),(一)效用函数U(x1,x2)为C-D效用函数预算约束为:p1x1+p2x2=m,消费者具有良好性状偏好p1变化,p2和m不变,价格提供曲线,需求曲线,不同偏好条件下的价格提供曲线与需求曲线,(二)完全替代,x2,无差异曲线,预算线,x1,p1,p1,p1,p1,需求曲线,不同偏好条件下的价格提供曲线与需求曲线,(三)完全互补,x1,x2,p1x1+p2x2=m,需求曲线,替代:如果商品1的价格上升时,商品2的需求量上升,那么我们说商品1和2是相互替代关系。,交叉价格影响-替代与互补,互补:如果商品1的价格上升时,商品2的需求量下降,那么我们说商品1和2是互补关系。,无关,Summary,IncomeEffectIncomeoffercurve;Englecurve;Normalgoodsvs.incomeinferiorgoods;Homotheticpreferences.OwnPriceEffectPriceOffercurve;Ordinarydemandcurve;Ordinarygoodsvs.GiffenGoods.CrossPriceEffectCrosssubstitutes;Crosscomplements.,习题,已知效用函数为U(x1,x2)=(lnx1+2lnx2)/3,p1,p2为价格,m为收入效用最大化条件求x1和x2的需求函数当p1=p2=1时,画出x1,x2的恩格尔线,纵轴为收入。x1,x2为正常品还是低档品?普通品还是吉芬品?替代品还是互补品。,7.显示偏好,本章主要研究如何从需求信息得到偏好信息。消费者在一定价格条件下的购买行为暴露了或显示了他内在的偏好倾向。因此我们可以根据消费者的购买行为来推测消费者的偏好。这是一种不基于“偏好关系(效用函数)消费者选择”的逻辑思路,而是一个相反的过程,即“消费者选择偏好关系”。偏好是不能直接观察到的,只能通过观察人们的消费行为来发现他们的偏好。,7.1显示偏好的概念,假定:(1)所有消费者的偏好都是严格凸性的,因此对于一个预算线来说都有并且只有一个最优消费束。(2)所有消费者的偏好都是稳定的,因此给定预算约束只有一个最优选择。偏好的稳定性假设在短期内是合理。,x2,x1,x1*,x2*,(一)直接显示偏好,商品消费束(x1,x2)和(y1,y2),其中(x1,x2)处于预算线上,(y1,y2)处于预算线的下方并为预算集合中的一点。即:,如果在(y1,y2)支付得起的条件下,消费者没有选择(y1,y2)而选择(x1,x2),那么对(x1,x2)的偏好就一定超过对(y1,y2)的偏好。,商品1,(二)间接显示偏好,假定存在三个实际消费束(x1,x2)、(y1,y2)和(z1,z2),如果给定价格(p1,p2)在支付得起的条件下消费者选择了(x1,x2),即p1x1+p2x2p1y1+p2y2,给定价格(q1,q2)在支付得起(z1,z2)的条件下消费者选择了(y1,y2),即p1y1+p2y2p1z1+p2z2,那我们就说(x1,x2)是(z1,z2)的间接显示偏好。,(x1,x2),(y1,y2),(z1,z2),商品1,商品2,(一)显示偏好弱公理(WARP),对于一个理性消费者来说,如果(x1,x2)被直接显示偏好于(y1,y2),且(x1,x2)和(y1,y2)不同,那么(y1,y2)就不可能被直接显示偏好于(x1,x2)。即假定一个消费束(x1,x2)是按价格(p1,p2)购买的,另一个消费束(y1,y2)是按价格(q1,q2)购买的,那么只要:,只要,就不可能有,弱公理是最优化行为的必要条件。,7.2显示偏好公理,(二)WARP的检验:判断消费者的行为是否符合WARP,7.2显示偏好公理,(三)显示偏好强公理对于一个理性消费者来说,如果(x1,x2)被直接或间接显示偏好于(y1,y2),且(x1,x2)和(y1,y2)不同,那么(y1,y2)就不可能被直接或间接显示偏好于(x1,x2)。强公理是最优化行为的充分条件。,7.2显示偏好公理,(四)显示偏好强公理的检验,消费者行为观察值,未违反显示偏好弱公理但违反了显示偏好强公理,7.2显示偏好公理,(五)恢复偏好在理性假设下,我们可以通过可观察的选择,来恢复(显示,reveal)消费者的偏好。,x2,x1,X,Z,Y,(q1,q2),(r1,r2),(六)显示性弱偏好公理的应用:指数和消费者福利,1数量指数、显示偏好及消费者福利的关系数量指数:以价格为权重计算的一种衡量消费量变动情况的指数设在初始期(即基期)b,价格水平为(p1b,p2b),消费者的选择为(x1b,x2b),而在时期t,价格水平为(p1t,p2t),消费者的选择为(x1t,x2t)。帕氏数量指数-以t的价格为权重,拉氏数量指数-以基期b的价格为权重,(六)显示性弱偏好公理的应用:指数和消费者福利,1数量指数、显示偏好及消费者福利的关系数量指数和显示偏好及消费者福利之间的关系帕氏数量指数和消费者福利、显示偏好之间的关系,这表明在时期t消费者的境况改善了,并且(x1t,x2t)是(x1b,x2b)的显示偏好。,不能判断消费者对(x1t,x2t)和(x1b,x2b)的偏好次序,(六)显示性弱偏好公理的应用:指数和消费者福利,1数量指数、显示偏好及消费者福利的关系数量指数和显示偏好及消费者福利之间的关系拉氏数量指数和消费者福利、显示偏好之间的关系,消费者的境况在时期b要比时期t好。,不能判断消费者对(x1t,x2t)和(x1b,x2b)的偏好次序,(六)显示性弱偏好公理的应用:指数和消费者福利,2价格指数、总支出指数和显示偏好及消费者福利价格指数和总支出变动指数帕氏价格指数-以t的数量为权重,拉氏价格指数-以基期b的数量为权重,总支出变动指数-时期t的总支出对时期b的总支出的比率,(六)显示性弱偏好公理的应用:指数和消费者福利,2价格指数、总支出指数和显示偏好及消费者福利价格指数、总支出指数和显示偏好及消费者福利之间的关系帕氏价格指数、总支出指数和显示偏好及消费者福利之间的关系,消费者的境况在时期b要比时期t好。,拉氏价格指数、总支出指数和显示偏好及消费者福利之间的关系,Lp,消费者的境况在时期t要比时期b好。,案例:养老金支付的指数化,使养老金的购买力在价格变化时保持不变:仍然买得起基期的消费组合。指数计划使老年人在价格变化至少不会受损,而且在多数时候受益(如果相对价格发生变化)。,消费者价格指数,8.斯勒茨基(Slutsky)方程,这一章主要用数学方法对收入效应和替代效应进行讨论。某种商品价格的下降可能会产生两方面的影响:一方面使该商品相对于其替代商品而言变得更便宜了,这会导致消费者增加对该商品的消费量,而减少对该商品替代品的消费量;另一方面,使得消费者的实际收入(或购买力)上升,这也会导致该消费者增加(或减少)对商品的消费量。前一种影响即为价格变化的替代效应,而后一种影响即为价格变化的收入效应。,8.1价格变化的影响,当收入固定而商品1的价格发生变动时,预算线绕纵轴转动。我们把这种调整看作是分两阶段发生的:首先是转动,即预算线绕原来选择的商品束转动,然后是移动,即这条转动后的线向外移动到新的需求束上。,x2,x1,初始选择,替代效应(补偿的需求变动):在保持购买力不变的情况下,仅由于两种商品相对价格的变化而引起的需求变化。收入效应:在新的相对价格水平下,仅仅由于由于货币购买力变化而引起的需求变化。,价格降低,替代效应?,8.2价格变动效应的符号分析,x2,(x1,x2),初始选择,价格降低,替代效应一定是非负的。,x1,价格提高,替代效应一定是非正的。,替代效应总是与价格的变动方向相反,称替代效应是负的。,(x1,x2),收入降低,x1的需求量如何变?,8.2价格变动效应的符号分析,收入效应的符号取决于商品的属性:,低档商品的收入效应为正,x2,x1,x2,x2,x1,x1,(x1,x2),初始选择,正常商品的收入效应为负(与价格的变动方向相比),8.3货币收入为m时替代、收入效应的计算,(1)调整货币收入以保持实际购买力不变初始均衡点:价格水平为(p1,p2),均衡商品束为(x1,x2),支付的货币为:p1x1+p2x2=m价格变动后:价格水平为(p1,p2),均衡商品束为(x1”,x2”),要使消费者购买力保持不变,则货币收入应该调整为:m=p1x1+p2x2则在价格变动后要保持消费者购买力不变,货币收入的调整量应为:,(2)计算替代效应,(3)计算收入效应,8.4价格变动的总效应(需求的总变动),斯勒茨基(Slutsky)方程(斯勒茨基恒等式),该方程表明需求的总变动等于替代效应和收入效应的和。,需求法则如果一种商品的需求随着收入的上升而增加,那么这种商品的需求一定会随着价格的上升而下降。,8.4价格变动的总效应(需求的总变动),反映价格变动引起需求量变化率的斯勒茨基方程:,即为用变化率表示的斯勒茨基方程,其中:用变化率表示的替代效应为:,用变化率表示的收入效应为:,案例:价格变动的效应分析,例1:设消费者每天对牛奶的需求函数为:,(1)调整货币收入以保持实际购买力不变初始均衡点:价格水平为(3,p2),均衡商品束为(14,x2),支付的货币为:m=120=3x14+p2x2价格变动后:价格水平为(2,p2),均衡商品束为(16,x2)要使消费者购买力保持不变,则货币收入应该调整为:m=2x14+p2x2则在价格变动后要保持消费者购买力不变,货币收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课件教案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