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年八年级政治上册 第九课心有他人天地宽名师导航 人教新课标版.doc

上传人:xt****7 文档编号:3329617 上传时间:2019-12-11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2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2020年八年级政治上册 第九课心有他人天地宽名师导航 人教新课标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2019-2020年八年级政治上册 第九课心有他人天地宽名师导航 人教新课标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2019-2020年八年级政治上册 第九课心有他人天地宽名师导航 人教新课标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9-2020年八年级政治上册 第九课心有他人天地宽名师导航 人教新课标版自主梳理处理好合作中的人际关系,要做到心中有他人首先要有海纳百川的胸怀,做到 他人。宽容是一种美德,是一种境界;人与人之间需要相互宽容,宽容带来心灵的安宁和满足;宽容也不是盲目的,而是有 的。其次要做到换位思考, 。懂得“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道理,知道关心他人、尊重他人、理解他人是其实质所在,设身处地地为他人着想,以 的态度对待周围的人和事,这关系到与人合作的效果。还要做到 你我他。懂得人生而 ,每个人都有做人的尊严,人的尊严需要得到尊重,知道受人尊重是人的 ,遵守 是尊重社会的底线,人类还有尊重自然的责任和义务。在生活、学习中能够以自己的行动平等待人,宽容他人,尊重他人,遵守公德和秩序。要做到心中有他人,培养宽容待人的美德,就要细心观察周围有着良好人际关系的同学,思考“为什么同学们都愿意与他合作?”“他是怎样处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的?”等问题。通过观察和思考,分析出这些同学身上所具有的优秀品质,比如他们是否能够尊重他人、平等待人?他们是否能做到“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他们是否善于理解和宽容别人?在此基础上再去比较自己和这些同学的差距,就能够明白如何处理好人际关系的问题,也为自己找到了努力的方向。疑难突破1.宽容是有原则的剖析:宽容是一种美德,生活中需要宽容。然而,宽容并不意味着是非不分、爱憎不明,也不是曲直不清、麻木不仁。宽容是有原则的,应讲究一定的策略。第一,宽容表现为宽厚、容忍,原谅和不计较他人。这是人的素养的体现,它是针对生活中大多数人而言的。对待家人、对待同学、对待朋友,包括对待生活中的其他人,都要持宽容的态度。这是做人的基本原则,有了这一原则,一个人的生活就会远离烦恼,心灵宁静。 第二,宽容并不意味着事事都要做出忍让。因为事情有大小之分,对于重大的事情,特别是与集体利益、国家利益、民族利益息息相关的事情,要分清是非、敌我,不能含糊,要做出明确的决断。第三,对待生活中的“坏人”“恶人”,不能盲目迁就。面对“坏人”“恶人”在做坏事的时候,绝不能采取所谓“宽容”的方式,要挺身而出,制止罪恶行径,绝不姑息迁就。“宽容”一个罪犯,意味着自己成为连带的罪人。第四,对于生活中所受的伤害,需要区分有意的与无意的。对来自对方无意的伤害,在可能的情况下要讲究宽容的原则;而对来自对方有意的伤害,特别是恶劣的伤害,在讲究方式的前提下应该奋起反击,必要时应诉诸法律。学会宽容,并不能一味地去宽容,而是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对非原则性的问题,应该宽容;但是对原则性很强的问题,则要讲原则,不能宽容。否则就是相互包庇、相互隐瞒。同学们在交往中应该以原则去纯化友情。宽容,要讲究原则和策略。对于违反道德、纪律、法律的事情,我们绝不能迁就,在原则问题上不能让步。2.正确理解“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剖析:“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即自己不喜欢的事就不要强加在别人身上,具体的理解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是从自己的情感、需求出发,以己度人、推己及人。它体现善意共存意识,即平等待人,既不丧失自我,又能为他人着想。这种道德原则,只适用于人民内部。在敌我关系中,不适用这一原则。第二,换位思考是“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心理机制。将心比心、设身处地是换位思考的基本方式。一个人在与他人发生摩擦时,如果能站在对方立场上考虑问题,就能增进理解,容易化解矛盾。第三,“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另一层理解是:自己喜欢的事也不能强加于人。自己喜欢的,未必是别人喜欢的。如果把自己喜欢的事强加于别人,这也是违背他人意志、强加于人的行为,从根本上讲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内涵相悖。“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为别人着想,别人也会为你着想,真诚才能换真心。生活中如果人人都能做到这一点,世界一定会更加和平、安宁,生活得更加和谐,充满快乐。我们在人际交往中,要善解人意,对人持平等、尊重和友善的态度。采取什么样的方式对待他人,先要设身处地地想一想,如果自己是对方,是否愿意受到这种对待。“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就是学会将心比心。设身处地地为他人着想,就会发现他们最初的无辜,你也就会不忍心再去把自己尝过的不快施加在别人身上了。3.树立正确的平等观剖析:平等是人类社会一直追求的目标,也是社会发展的永恒主题。在不同时代、不同社会制度下,人们对平等的理解千差万别。应该说,现实中人们的平等都是相对的,不平等是绝对的。正因为如此,才有人们对平等的永恒追求。第一,人与人的平等首先是人格与法律地位上的平等。在人格上,每一个人都有做人的尊严,这种尊严不受其他因素的影响,应该得到充分的尊重;在法律上,每一个人都平等地享有法定的权利,平等地履行法定的义务。第二,人与人的平等不以富贵、贫贱以及智愚来衡量。家境上的贫与富不能代表一个人的身份与地位,更不能成为不平等待人的理由。智力上的优与劣,更多地取决于遗传和所能接受的教育与训练。人们的优势常常表现于不同的方面,以己之长比人之短而不平等待人,是错误的。在现实生活中,智力上的劣势常常成为受人歧视的理由,这与“平等”的理念背道而驰。第三,人与人的平等不能以貌取人。人的外貌特征、体力的强弱,只是人与人差别的一种外部反映,不应该成为不平等对待的理由。一方面,受到不平等对待的弱势者要为自己的地位据理力争;另一方面,这方面有优势的人也不能自认为“高人一等”而歧视他人。第四,在学校生活中,“平等”更多地表现为平等地促进学生的发展。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一切,为了一切学生。在学校课内外的一切活动中,每个学生的地位是平等的,享有平等的受教育权,有权参与学校组织的一切活动。人与人之间的平等,集中体现在人格和法律地位上的平等。在人格上,我们每个人都是具有独立意识的主体,都有做人的尊严,都不容轻视。在法律地位上,我们每个人都平等地享有法定的权利,平等地履行法定的义务。我们在与同学交往时,要把自己放在与他人平等的位置上,既不能觉得低人一头,也不能高高在上。在交往中要对自己有信心,对别人要有诚心,平等互利的交往,才可能持久。问题探究问题在我们生活的周围,会发现这样一些人,他们对人的尊重是按照自己的标准来进行的,对那些有权势、地位、金钱或者比自己有能力的人,他们表现得毕恭毕敬,而对有些不如自己的人则就不那么尊重了;还有的人从来都是要求别人尊重自己,但从不考虑自己应尽的责任;还有的人认为尊重只是在人与人之间,至于人类以外的东西,则谈不上对它们的尊重。以上这些认识和做法对吗?必须审清题意要求,对不同的看法作出具体分析,不能以偏概全。比如,要明确受到别人的尊重是我们的基本权利。同时我们也要尊重他人的尊严,尊重他人的基本权利,尊重他人的主体地位。探究:这些认识和做法是片面的甚至是错误的。在生活中做到尊重他人,要注意这样几个方面:人们要相互尊重。在交往中,我们每个人都是富有尊严的独立存在的个体,受到别人的尊重是我们的基本权利。同时,我们也要尊重他人的尊严,尊重他人的基本权利,尊重他人的主体地位。在这点上不能厚此薄彼。尊重他人,要求我们做到礼貌待人、平等待人、诚信待人、友善待人,充分理解他人。我们参与社会活动,要遵守一定的规则,做到尊重道德、遵纪守法。这既是一种义务,也是尊重社会的具体体现。爱护公共环境和设施、遵守公德和秩序,既是对他人的尊重,也是对社会的尊重。一个不遵守规则的人,是不可能得到别人的尊重的。尊重自然。尊重自然与尊重他人、尊重社会息息相关。人类来自自然,人类的生存离不开自然的恩赐,人类有责任和义务尊重无私奉献的大自然。尊重自然就是尊重我们人类自己,否则就会受到大自然的惩罚。典题精讲例1小强和小亮是同班同学,同住一间宿舍。一天,小强的100元钱不见了,他怀疑被小亮“偷拿”了。为此,有意无意地在小亮面前说风凉话。小亮听了,心里很不是滋味儿。他本想与小强辩白一番,但反过来一想,小强家境不富裕,丢了生活费难免着急上火。想到这儿,小亮就不生气了。过了几天,小强在笔记本中找到了那100元钱。他顿时羞愧难当,赶忙向小亮道歉。小亮很大度,不仅没有计较,反而向小强祝贺:“找到了就好,我为你高兴呢!”小亮处理问题的方式对我们的启发是()A.当与他人产生矛盾或误会时,应学会换位思考B.当与他人产生矛盾时,应冤冤相报、以牙还牙C.当他人无意伤害了自己时,应学会宽容他人的过错D.当他人有意伤害了自己而又真诚做出道歉时,应得理不让人思路解析:此题主要考查对“合作中应如何处理好人际关系”这一问题的理解。交往合作是一种相互接纳,相互认同,一个愿与他人合作的人,应学会理解和宽容。善于理解别人才会被人理解,能够宽容他人才能得到他人的宽容。他人无意或者过失伤害了自己,应不予计较和追究,由衷地原谅、饶恕他人的错误和过失;哪怕是他人在故意刁难自己,只要没给自己造成严重伤害,对方又表示了歉意,也可原谅、饶恕对方。因此,A、C两项符合题干的要求。B、D两项的做法是不正确的,只会加深矛盾,影响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答案:AC黑色陷阱:解答此类问题,出错往往在于不能正确区分错误的做法。变式训练根据例1材料回答:从小强身上你得到什么启示?答案:在现实生活中,我们难免会无意之中伤害别人,或由于一时误解做出伤害别人感情、损害别人利益的事。这时,我们要体谅、尊重他人的感受,真诚地赔礼道歉,请求他人的原谅。例2有这样一个有趣的故事。一个小男孩不懂得见到大人要主动问好、对同伴要友好团结,缺少礼貌仪式。妈妈为了纠正他的这一缺点,把他领到了山谷中,让他对着周围的群山喊:“你好,你好。”山谷自然回应:“你好,你好。”妈妈又让他喊:“我爱你,我爱你。”山谷也回应:“我爱你,我爱你。”小孩惊奇地问妈妈这是为什么,妈妈告诉他:“朝天空吐唾沫的人,唾沫会落到他的脸上;尊重别人的人,别人也会尊重他。因此,不管是经常见面还是远隔千里,都要时时处处尊重别人。”这则故事使我们明白了什么道理?思路解析:此题主要考查对人际交往中“相互尊重”的理解。人们要相互尊重。尊重他人是交往的一条重要的原则。在交往中,我们每个人都是富有尊严的独立存在的个体,受到别人的尊重是我们的基本权利。同时,我们也要尊重他人的尊严,尊重他人的基本权利,尊重他人的主体地位。只有尊重他人,才能赢得尊重。答案:每个人都有自尊,在人际交往中,每个人都渴望受到他人的尊重。当我们受到尊重时,自尊得到了保护,心情就舒畅;反之,自尊心受到伤害,内心就会感到痛苦。在交往中,任何不尊重他人的言行,都会引来他人的反感,也不会赢得他人对自己的尊重。绿色通道:该题是一道亲临其境题目,做类似的题目一定要置身于情境,结合所学知识和生活实际来谈。切忌答案与材料“两张皮”。变式训练在社会交往中,我们怎样才能做到尊重他人?答案:在平时的社会交往中,尊重他人要求我们做到礼貌待人、平等待人、诚信待人、友善待人,充分理解他人。例3某校学生来到某展览馆看濒危动物展览,当他们看到地球上许多珍稀动物因人类滥捕乱杀、生态环境恶化而濒临灭绝时,心情十分沉重。在一扇木门前,导游告诉同学们,这里面关着世界上最需拯救的濒危动物,并请大家猜猜是什么。同学们你一言我一语,猜什么的都有,而导游却频频摇头。究竟是什么呢?木门打开,对着同学们的是一面镜子。同学们看到镜子里的自己而陷入沉思(1)如果你是其中的一员,面对此景你有何感想?(2)为拯救濒危动物,我们应该怎么办?思路解析:我们知道,尊重自然与尊重社会、尊重他人息息相关。人类来自自然,人类的生存离不开自然的恩赐,人类有责任和义务尊重无私奉献的大自然。尊重自然的核心是保护环境。人类只有一个地球,面临严峻的生态环境,保护地球,尊重自然,否则将危及人类的生存和发展。答案:(1)假如生态环境继续恶化而得不到有效控制,那么,人类将失去生存空间,将不会再有美好的明天。(2)坚持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依法保护环境。提高环境保护意识,从身边小事做起。如爱护国家法律保护的野生动物,节约用水等。绿色通道:做这类题目需要我们有丰厚的生活体验与理论知识,要突破材料、敢于创新。变式训练根据例3材料,请你写出两个以上能反映这一主题的语句。答案:“保护环境,人人有责”;“地球只有一个,请爱护她”;“保护蓝天,共建美好家园”;等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中学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