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春七年级历史下册第三单元明清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第14课明朝的统治精练新人教版.doc

上传人:sh****n 文档编号:3328626 上传时间:2019-12-11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37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春七年级历史下册第三单元明清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第14课明朝的统治精练新人教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2019春七年级历史下册第三单元明清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第14课明朝的统治精练新人教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2019春七年级历史下册第三单元明清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第14课明朝的统治精练新人教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14课明朝的统治知能演练提升一、选择题1.“堂堂大元,奸佞专权。开河变钞祸根源,惹红巾万千。官法滥,刑法重,黎民怨。哀哉可怜!”这首名为醉太平堂堂大元的小令向我们揭示了元朝灭亡的原因。导致元朝灭亡的主要因素有()元朝政治腐败农民起义外族入侵对外侵略战争的失败A.B.C.D.2.右图人物即位后,改革行政制度,加强君主权力。在中央,他废除了自秦朝以来存在1 500多年的一项重要政治制度。该政治制度是()明太祖A.丞相制度B.郡县制度C.行省制度D.科举制度3.下图是某朝代政府的改制图。据此判断该朝代是()政府架构(改制前)政府架构(改制后)A.秦朝B.西汉C.唐朝D.明朝4.俗话说:“新官上任三把火。”以下属于明太祖朱元璋烧的“三把火”的是()在地方废除行中书省,设立“三司”在中央废除丞相制度和中书省,六部分理朝政,直接对皇帝负责授权侍卫亲军锦衣卫,兼管对臣民的监视、侦查设立宣政院,加强对西藏地区的管辖A.B.C.D.5.10岁的小刚在一本课外读物中看到“八股取士”这个陌生的词语,哥哥小明给他作了如下解释,请你找出其中不正确的一项()A.答卷的行文格式由八个部分组成B.题目选自“四书”“五经”C.考生答题时可以发表自己的见解D.考中的考生大都成为皇帝的忠实奴仆6.穿越时空隧道,小明来到明朝,他想参加科举考试,那么他应该复习的内容是()A.唐诗B.策问C.老子D.“四书”“五经”7.某校历史兴趣小组准备开展以“明朝加强专制统治”为主题的探究活动,下列符合主题的有()废丞相,设“三司”设置厂卫制度八股取士实行三省六部制A.B.C.D.8.明末清初思想家顾炎武说:“八股之害等于焚书,而败坏人才有甚于咸阳之郊所坑者”“八股之害,等于焚书”是指二者都()A.削弱了儒学地位B.钳制了人们的思想C.损害了国家统一D.引发了“文字狱”9.下图是中国国家博物馆珍藏的皇都积胜图(局部),该图长2 182厘米,宽32厘米,描绘了明朝中后期全国性的商贸城市北京的繁荣景象。当时与北京拥有同等经济地位的城市是()A.苏州B.南京C.松江D.景德镇10.下列关于明代手工业发展状况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棉纺织业已从南方推向北方B.苏州是棉纺织业中心C.南北方都涌现出一批棉纺织业基地D.景德镇是全国的制瓷中心二、材料分析题1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右图材料二八股之害等于焚书,而败坏人材有甚于咸阳之郊所坑者(清)顾炎武日知录(1)材料一图片中的人物为明太祖,他为加强君权,在中央和地方分别采取了什么措施?他设立了哪一特务机构?(2)材料二是顾炎武对哪一制度的抨击?结合材料二,指出这一制度带来了怎样的危害。12.以下是徐老师在讲述本课时出示的四张图片,请你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1)图1是明朝锦衣卫印。锦衣卫有对臣民监管、侦查的职责,你知道它是什么机构吗?它具有什么特点?(2)阅读图2,分析明朝君主专制中央集权的特点。(3)阅读图3,如果你是该著作的作者,你将会在书中选编哪些相关的史实?(4)阅读图4,有人说科举制度在明朝时出现了“倒退”,你认为主要是指什么?知能演练提升一、选择题1.D本题考查阅读材料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根据材料关键信息“奸佞专权”“惹红巾万千”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元朝末年,政治腐败,各级官吏竭力搜刮民财,导致社会动荡,民不聊生,最终引发了大规模的农民起义。其中,朱元璋领导的军队最后灭亡了元朝。故D项符合题意。2.A明太祖朱元璋为加强君主权力,改革行政制度,在中央废除了丞相制度。3.D4.A都是明太祖朱元璋实行的措施;是元朝实行的加强对西藏地区管辖的措施。5.C明政府为了选拔听命于皇帝的官吏,进一步规范了科举制度,规定题目出自“四书”“五经”,答卷采用八股文的形式,考生只能根据指定的观点答卷,不得有自己的见解。这种选官制度迂腐守旧,扼杀人的个性,选拔出来的人大都成为皇帝旨意的顺从者。由此可知C项说法不正确,符合题意。6.D明朝实行八股取士,规定科举考试只许在“四书”“五经”范围内命题。因此,小明参加明朝的科举考试,准备复习的内容应该是“四书”“五经”。7.D8.B秦朝的“焚书坑儒”和明朝的“八股取士”都是统治者为加强思想专制而采取的措施,都钳制了人们的思想。故选B项。9.B明朝时较大的商业城市有数十座,其中北京和南京是全国性的商贸城市。10.B苏州是明代的丝织业中心。二、材料分析题11.参考答案(1)措施:在中央,废除丞相制度和中书省,提升六部职权,并使六部直接向皇帝负责;在地方,废除行中书省,设立“三司”。锦衣卫。(2)八股取士。八股文内容空疏,形式呆板,又脱离实际,禁锢思想。应试的人为了能够被录取,只有死读“四书”“五经”,成为皇帝旨意的顺从者。12.参考答案(1)特务机构。锦衣卫由皇帝直接指挥,不受法律约束,保护皇帝,镇压官民,成为皇帝的耳目和爪牙。(2)明朝时期皇帝的权力大大加强。(3)八股取士的主要原因、目的和参加科举考试的具体要求。(4)考试只能在“四书”“五经”范围内命题,考生只能按照指定的观点答卷,不准发挥自己的见解;许多读书人为了中举,只顾埋头攻读经书,钻研八股,不讲求实际学问;考中做官后,他们大都成为皇帝旨意的顺从者。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中学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