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年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11课送董邵南序教案 冀教版.doc

上传人:tia****nde 文档编号:3323956 上传时间:2019-12-11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3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2020年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11课送董邵南序教案 冀教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2019-2020年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11课送董邵南序教案 冀教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2019-2020年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11课送董邵南序教案 冀教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9-2020年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11课送董邵南序教案 冀教版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学习本课文体知识;学习重点文言词语,理解课文,培养学生阅读理解文言文的能力;认识本文名送实留、含蓄委婉的表达特点。过程与方法:通过理解重点词语疏通文意;结合本文写作背景揣摩作者写作意图。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文中流露出的真诚的友情。教学重点:、通过学习重点文言词语,理解课文,培养学生阅读理解文言文的能力。、结合本文写作背景揣摩作者写作意图。教学难点:认识本文名送实留、含蓄委婉的表达特点。教学用具:多媒体教学方法:合作探究学习法;引导教学法。教学时间:2课时教材分析:这篇短文寥寥一百五十字,虽短小却极尽精妙,情感真切而又表意委婉。对于学生来说,结合课下注释疏通文章表层意思并不是非常困难,但要理解文章主旨,就必须要弄清董邵南“游河北”的缘由,了解当时的写作背景和作者韩愈的政治观点。据史书记载,唐贞元年间,“仕途道塞,奏请难行”,而藩镇又“竞引豪杰为主谋”,因此许多不得志的士人相继去投奔藩镇,使得藩镇势力日益恣横。韩愈坚决反对藩镇割据,主张维护国家统一,希望统治者能广招贤才。但面对事实,他经常感到失望。处在这种政治背景下的董邵南尽管从小好学苦读,怀抱杰出才能,但几次赴长安应试都落榜。为了谋求出路,他将投奔河北藩镇。作为董邵南的朋友,韩愈不赞成董邵南投奔藩镇,去为不臣于朝廷的割据者效力,但他又同情董生的遭遇,且无力解决他的政治出路,故写此赠序。所以在学本文前,必须先交代文章的写作背景。第一课时教学内容:学习文体知识;初读课文,疏通文意。教学重点:结合课下注释理解文章表层意思。教学方法:小组学习,合作探究。教学过程:过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导入这节课,我向大家介绍一种古代文体序。电脑出示:序,赠序。古代的一种文体,用于临别赠言,形成于唐代。指定学生朗读。使学生了解文体知识;引出对写作背景的介绍。人物及写作背景简介电脑出示:韩愈,字退之,唐代文学家、以卓越的散文成就被列为“唐宋八大家”之首。著有昌黎先生集。董邵南,韩愈的朋友,是当时一个正直而不得志的下层知识分子,多次举进士不第,为谋出路准备到藩镇割据的河北。介绍当时的社会背景及作者韩愈的政治观点指定学生读人物简介。对写作背景的了解有助于学生理解作者做此文的真正用意,把握文章主旨。初读课文布置听读任务:给文中生字注音;注意断句。播放课文录音。电脑出示,检查听读:1、读准加点字的字音:夫以子之不遇时矧燕赵之士 恶知 出而仕学生听读课文并完成听读任务。指定学生读;齐读。培养学生听读能力。2、读句子,注意节奏:燕赵古称多感慨悲歌之士 连不得志于有司 然吾尝闻风俗与化移易 为我吊望诸君之墓3、要求学生朗读课文生自由练读课文。积累文言词语,提高学生阅读文言文的能力。巩固听读基础。疏通文意布置自学任务:结合课下注释翻译课文;疑难问题在课本上做标记。熟悉课下注释,理解重点文言词语,尝试翻译句段。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教师在各组中巡回指导。以小组为单位学习,交流自学成果,探讨疑难问题。培养学生合作探究的学习习惯。电脑逐段出示文章,检查学生对课文表层意思的理解情况。各组选派代表翻译文章,展示合作学习的成果。以成功的喜悦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完成疏通文意的任务。布置作业熟读课文;完成课后“想一想 做一做”第一题巩固本节课学习成果。第二课时教学内容:进一步理解课文,结合写作背景揣摩作者写作意图,认识本文名送实留、含蓄委婉的表达特点。教学重点:结合本文写作背景揣摩作者写作意图。教学难点:认识本文名送实留、含蓄委婉的表达特点。教学方法:合作探究法;设疑导拨法。教学过程:过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检查复习电脑出示检查习题:、解释句中加点词的意思:(略)、把课文翻译成现代汉语。、简答:什么是“序”?本文是作者韩愈为什么而作的“序”?指定学生回答通过复习回顾上节所学知识;引出本节要完成的教学内容。把握文章主旨电脑出示问题:1、对即将远行的朋友,作者韩愈怀有怎样的情感?2、对朋友将去的河北,作者的态度又怎样?学生默读课文,找出文中原句,并简单做答。考察学生对文言语句的理解能力,并引出本课教学重点。电脑出示探究内容:、 “夫以子之不遇时,苟慕义强仁者,皆爱惜焉。矧燕赵之士,出乎其性者哉!”与“聊以吾子之行卜之也”两处是否矛盾?为什么?、由作者对河北的态度可见,文中两处 “董生勉乎哉”所寄寓的感情一样吗?、文中第三段更是弦外有音,你能体会出作者的言外之意吗?教师深入到学生中点播指导。(提示学生结合文章写作背景理解)学生以小组为单位逐个讨论探究,全班同学交流意见。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概括出本文的主旨。通过问题引导学生揣摩作者的真正意图。锻炼学生的归纳概括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分析文章布置听读任务:认真听读课文,体会含蓄委婉的语言特点。教师有感情地范读课文。学生认真听读。举例句分析含蓄委婉的语言特点。培养学生对语言文字的感悟能力。语言特点活动设计:如果你就是董邵南,在你读了这篇作为临别赠言的文章后,你会怎么想?怎样做?(形式自由:可用内心独白抒发情怀;可用歌曲表情达意;可选择搭档进行表演)学生以小组为单位集体设计活动内容,并选派代表参加班内交流展示。引导学生感受文中蕴含的真诚的友情;发展学生特长;培养学生合作能力。课堂小结引导学生谈学习本课的收获。学生各抒己见,自由交流。培养学生善于总结概括的良好习惯。布置作业熟读文章;能准确地翻译课文。板书设计送董邵南序韩愈河北:古称多感慨悲歌之士今不异于古?出而仕董生:知其必有合以吾子之行卜之 ? (层层转折含蓄委婉) (名送实留用心良苦)教学反思在本节课的各个教学环节中,绝大多数学生都能完成预定的教学目标,而且在充分的学生互动中培养了他们多方面的能力。但需要注意的是,在学生的合作探究过程中,教师的引导点播一定要适时适度,否则就会只流于形式,达不到预期效果。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中学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