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年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四单元 17《记承天寺夜游》教学案(无答案)(新版)苏教版.doc

上传人:tian****1990 文档编号:3321800 上传时间:2019-12-11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1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2020年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四单元 17《记承天寺夜游》教学案(无答案)(新版)苏教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2019-2020年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四单元 17《记承天寺夜游》教学案(无答案)(新版)苏教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2019-2020年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四单元 17《记承天寺夜游》教学案(无答案)(新版)苏教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2019-2020年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四单元 17记承天寺夜游教学案(无答案)(新版)苏教版基本目标:1、重视诵读,在读的过程中把握文意。2、理解文章的意境和作者的思想感情,培养学生感知写景类文章中作者思想感情的能力。提升目标:提高学生初步鉴赏文学作品的能力。感受作者热爱生活、追求美好事物的执着情怀,学习他面对逆境达观处世的从容心态。教学重点:1、熟读成诵,读出文章韵味。 2、掌握文中重点字词句的含义。教学难点:理解“闲人”的含义,感受作者的特殊心境,领悟作者的人生态度。教学时数: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二、读一读:1初读课文,读准字音,读出古文味道。用你自己喜欢的方式通读全文,结合课文下注释,读准字音,读出节奏,读后组内交流读法,然后在班上汇报。“念”、“盖”、“但”这三个字略拖长,读出古文的韵味。2再读课文,疏通文意结合课文下注释翻译课文,不懂的可以划出来,小组交流,小组不懂的可以放到全班提问,共同解决。3精读课文,感受作者复杂的感情。揣摩下列句子,分析句中流露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1见“月色如户”,则“欣然起行”,欢欣之情,溢于言表。2含有知音稀少的憾意和淡微低沉的喟叹,“寻张怀民”,张怀民才是他赏月的相知好友。3相知好友相携同步漫游赏月,流露出十分恬适的心绪。4考虑作者当时的处境。“闲”相对于“忙”来说的,由于贬官谪居,自然不像在京城时公务缠身。一个“闲”字包含着作者几多感慨,有贬谪的悲凉,失意的落寞、自我排遣的达观,还有悠闲赏月的欣喜。设计目的:通过朗读解决教学目标1、2预设:1.对于易读破的句子,划好节奏: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2.提示一些重要词语,帮助学生理解文句。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乐者,相与步于中庭,水中藻荇交横,庭下如积水空明,盖竹柏影也,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念无与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3.结合写作背景了解作者情感三、想一想:文中描写月色的句子: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全句无一“月”字,而又无一字不在写“月”,请分析这样写的妙处。学生想像画面,思考。明确:先写月色,“积水空明”,一泓积水清澈透明,可以推想见月色之明;继写水中之物,“藻、荇交横”,纵横交错,摇曳生姿,可以推想见月色之清;最后点出“盖竹柏影也”可以推想见月色之浓。夜游因月而起,处处扣月;写月又不浓墨重彩,而是轻点几笔,境界全出;写月,不明写,而从竹柏影入手。作者无疑是咏月的丹青妙手,这一幅月夜小景确实美妙绝伦。设计目的:解决目标3.预设:从修辞、表现手法、表达情感的角度赏析句子四课堂质疑:提出自己不懂的地方(内容、结构、主旨、手法等)目标:对于教师有所疏漏之处的补充,更透彻理解文本,鼓励学生思考,激发阅读兴趣。预设: 区别小石潭记及本文的作者情感等五、练一练(见学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中学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