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高考语文二轮专题复习 文言文阅读课时检测.doc

上传人:tian****1990 文档编号:3309007 上传时间:2019-12-11 格式:DOC 页数:63 大小:24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年高考语文二轮专题复习 文言文阅读课时检测.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3页
2019年高考语文二轮专题复习 文言文阅读课时检测.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3页
2019年高考语文二轮专题复习 文言文阅读课时检测.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9年高考语文二轮专题复习 文言文阅读课时检测1(xx新课标全国卷)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题。于休烈,河南人也。至性贞悫,机鉴敏悟。自幼好学,善属文。举进士,授秘书省正字。转比部员外郎,郎中。杨国忠辅政,排不附己者,出为中部郡太守。值禄山构难,肃宗践祚,休烈迁太常少卿,知礼仪事,兼修国史。肃宗自凤翔还京,励精听受,尝谓休烈曰:“君举必书,良史也。朕有过失,卿书之否?”对曰:“禹、汤罪己,其兴也勃焉。有德之君,不忘规过,臣不胜大庆。”时中原荡覆,典章殆尽,无史籍检寻。休烈奏曰:“国史实录,圣朝大典,修撰多时,今并无本。伏望下御史台推勘史馆所由,令府县招访。有人别收得国史实录,如送官司,重加购赏。”前修史官工部侍郎韦述陷贼,入东京,至是以其家藏国史一百一十三卷送于官。休烈寻转工部侍郎、修国史,献五代帝王论,帝甚嘉之。宰相李揆矜能忌贤以体烈修国史与己齐列嫉之奏为国子祭酒权留史馆修撰以下之休烈恬然自持殊不介意代宗即位,甄别名品,宰臣元载称之,乃拜右散骑常侍,依前兼修国史,累封东海郡公,加金紫光禄大夫。在朝凡三十余年,历掌清要,家无儋石之蓄。恭俭温仁,未尝以喜愠形于颜色。而亲贤下士,推毂后进,虽位崇年高,曾无倦色。笃好坟籍,手不释卷,以至于终。大历七年卒,年八十一。是岁春,休烈妻韦氏卒。上特诏赠韦氏国夫人,葬日给卤簿鼓吹。及闻休烈卒,追悼久之,褒赠尚书左仆射,赙绢百匹、布五十端,遣谒者内常侍吴承倩就私第宣慰。儒者之荣,少有其比。(节选自旧唐书于休烈传)(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自幼好学,善属文属文:撰写文章B值禄山构难,肃宗践祚 践祚:帝王即位C肃宗自凤翔还京,励精听受 励精:专心致志D时中原荡覆,典章殆尽 荡覆:动荡倾覆解析:C项,励精,振作精神。答案:C(2)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宰相李揆矜能忌贤/以休烈修国史与己齐列/嫉之/奏为国子祭酒/权留史馆/修撰以下之/休烈恬然自持/殊不介意/B宰相李揆矜能忌贤/以休烈修国史与己齐列/嫉之/奏为国子祭酒/权留史馆修撰以下之/休烈恬然/自持殊不介意/C宰相李揆矜能忌贤/以休烈修国史与己齐列/嫉之/奏为国子祭酒/权留史馆/修撰以下之/休烈恬然/自持殊不介意/D宰相李揆矜能忌贤/以休烈修国史与己齐列/嫉之/奏为国子祭酒/权留史馆修撰以下之/休烈恬然自持/殊不介意/解析:断句的前提是粗通大意,然后利用句中的人名、地名、官职名、文言虚词、句子结构等断句。如句中的“国子祭酒”“休烈”等专有名词及“之”“以”等虚词,都是断句的重要参考因素。答案:D(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休烈忠诚机敏,谨遵职业操守。他自幼好学,入仕后受到杨国忠排挤,离京到地方任职;安禄山叛乱后,他直言不讳地回答了肃宗关于史官职责的问题。B休烈审察形势,做好本职事务。当时历经战乱,典章史籍散佚,他提出购求当朝大典以备查检使用,最终得到前修史官韦述家藏国史一百余卷。C休烈淡泊名利,终生好学不倦。他虽遭贬职,却恬然处之,毫不在意,在朝三十余年,历任要职,并无多少积蓄;喜好典籍,终日捧读,直至去世。D休烈夫妇去世,尽享身后哀荣。他夫人去世,皇上特诏追赠她国夫人;他本人去世,皇上追念许久,追赠他尚书左仆射,并派专人到他家表示慰问。解析:A项,“谨遵职业操守”无中生有。答案:A(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禹、汤罪己,其兴也勃焉。有德之君,不忘规过,臣不胜大庆。_而亲贤下士,推毂后进,虽位崇年高,曾无倦色。_解析:关键点:罪己,归罪自己。规过,改正过错。关键点:亲贤,亲近贤士。推毂,荐举。曾,竟然。答案:大禹、商汤归罪自己,他们能够蓬勃兴起。有道德的君王,不忘改正过错,我深表庆贺。而亲近贤才,屈身交接士人,荐举后辈,虽然位尊年高,竟然没有一点倦怠的神色。【参考译文】于休烈,河南人。天性忠诚,机警聪慧。自幼好学,善于撰写文章,考中进士,授秘书省正字。调任比部员外郎、郎中。杨国忠任宰相时,排挤不依附自己的人,于休烈被调出京师任中部郡太守。时值安禄山叛乱,肃宗即位,于休烈调任太常少卿,掌管朝会礼仪之事,兼管编修国史。肃宗自凤翔回到京,振作精神,听纳谏议,曾对于休烈说:“君主的一举一动必定记录,是杰出的史官。如果朕有过失,卿是否要记录?”于休烈回答:“大禹、商汤归罪自己,他们能够蓬勃兴起。有道德的君王,不忘改正过错,我深表庆贺。”此时中原动荡颠覆,典章、制度丧失殆尽,没有历史典籍文献可供检寻。于休烈上奏折说国史、实录是圣朝重大典籍,编撰已久,如今并无刻本。祈请下诏御史台查勘史馆藏书之来源,令府县征收寻访。有人从别处收得国史实录,如送交官府,重金收购并赏赐。前任编修史官工部侍郎韦述陷入贼中,滞留东京,到这时便将他家收藏的国史一百一十三卷呈送官府。于休烈随即调任工部侍郎、修国史,进献五代帝王论,皇上甚为称赞。宰相李揆恃才自夸而嫉妒贤能,因于休烈修撰国史与自己平列,便嫉恨他,奏请他任国子祭酒,暂且留在史馆从事修撰以贬低他。于休烈安然自处,毫不介意。代宗即位,审察鉴定官员之优者,宰臣元载称赞于休烈,于是拜授于休烈右散骑常侍,仍旧兼管修撰国史,加封金紫光禄大夫。在朝为官共三十余年,历任清要之职,家中没有些微积蓄。为人恭俭温良仁慈,从未以喜怒形于颜色。而亲近贤才,屈身交接士人,荐举后辈,虽然位尊年高,竟然没有一点倦怠的神色。一心沉浸于研习古代典籍,手不释卷,直至生命终结。大历七年(772)去世,年八十一。这年的春天,于休烈之妻韦氏去世。皇上特别降诏追赠韦氏为国夫人,下葬那天提供仪仗鼓吹。及至听说于休烈去世,追思痛悼许久,褒奖追赠尚书左仆射,赐给助丧用绢百匹,布五十段,派遣谒者内常侍吴承倩去宅第宣旨慰问。儒者所受之恩宠,少有能与之相比的。2(xx新课标全国卷II)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题。韩文,字贯道,成化二年举进士,除工科给事中,出为湖广右参议。中贵督太和山,干没公费。文力遏之,以其羡易粟万石,备振贷。九溪土酋与邻境争地相攻,文往谕,皆服。弘治十六年拜南京兵部尚书。岁侵,米价翔踊。文请预发军饷三月,户部难之。文曰:“救荒如救焚,有罪,吾自当之。”乃发廪十六万石,米价为平。明年召拜户部尚书。文凝厚雍粹,居常抑抑。至临大事,刚断无所挠。武宗即位,赏赉及山陵、大婚诸费,需银百八十万两有奇,部帑不给。文请先发承运库,诏不许。文言:“帑藏虚,赏赉自京边军士外,请分别给银钞,稍益以内库及内府钱,并暂借勋戚赐庄田税,而敕承运库内官核所积金银,著之籍。且尽罢诸不急费。”旧制,监局、仓库内官不过二三人,后渐添注,或一仓十余人,文力请裁汰。淳安公主赐田三百顷,复欲夺任丘民业,文力争乃止。文司国计二年,力遏权幸,权幸深疾之。而是时青宫旧奄刘瑾等八人号“八虎”日导帝狗马鹰兔歌舞角抵不亲万几文每退朝对僚属语及辄泣下郎中李梦阳进曰:“公诚及此时率大臣固争,去八虎易易耳。”文捋须昂肩,毅然改容曰:“善。纵事勿济,吾年足死矣,不死不足报国。”即偕诸大臣伏阙上疏,疏入,帝惊泣不食。瑾等大惧。瑾恨文甚,日令人伺文过。逾月,有以伪银输内库者,遂以为文罪。诏降一级致仕,瑾恨未已,坐以遗失部籍,逮文下诏狱。数月始释,罚米千石输大同。寻复罚米者再,家业荡然。瑾诛,复官,致仕。嘉靖五年卒,年八十有六。(节选自明史韩文传(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以其羡易粟万石,备振贷振:救济B救荒如救焚,有罪,吾自当之 当:承担C至临大事,刚断无所挠 临:面对D核所积金银,著之籍 著:彰显解析:D项,著,登记、记载。答案:D(2)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而是时青宫旧奄刘瑾等八人/号“八虎”日导帝/狗马/鹰兔/歌舞/角抵/不亲万几/文每退朝/对僚属语及/辄泣下/B而是时青宫旧奄刘瑾等八人/号“八虎”日导帝/狗马/鹰兔/歌舞/角抵/不亲万几/文每退朝/对僚属/语及辄泣下/C而是时青宫旧奄刘瑾等八人号“八虎”/日导帝狗马/鹰兔/歌舞/角抵/不亲万几/文每退朝/对僚属语及/辄泣下/D而是时青宫旧奄刘瑾等八人号“八虎”/日导帝狗马/鹰兔/歌舞/角抵/不亲万几/文每退朝/对僚属/语及辄泣下/解析:解答此题,可先整体阅读文段,弄懂其大意是韩文对刘瑾等人的不满,文段先写刘瑾等人引导皇帝沉溺声色犬马的行为,接着写韩文对这些行为的不满。于是据此理解断句。答案:C(3)下列对原文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韩文为官清正,关注民众生活,他在湖广,妥善处理九溪土酋与邻境争第一事;担任南京兵部尚书时,年成歉收,他开仓取粮十六万石,平抑米价。B韩文刚正不屈,敢于奏议国事,武宗继位,诸项费用供给不足,他不顾非议,一再提出自己看法;有关机构冗员渐增,他援引成例,着手压缩编制。C韩文疾恶如仇,尽力遏制权幸,宦官刘瑾等每日引诱皇上沉溺于声色狗马,不理政事,他采用李梦阳的建议,冒死谏诤,打击了刘瑾等的嚣张气焰。D韩文刚者易折,饱受政敌陷害,刘瑾以遗失部籍作为罪名,逮捕韩文,释放后又两次罚米,使他倾家荡产;直到刘瑾被诛后,韩文才复官而后退休。解析:B项,属原文中韩文只是请求裁减冗员,“着手压缩编制”属无中生有。答案:B(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淳安公主赐田三百顷,复欲夺任丘民业,文力争乃止。_即偕诸大臣伏阙上书,疏入,帝惊泣不食,瑾等大惧。_解析:关键点:业,产业。乃,才。关键点:偕,偕同。伏阙,匍匐于大殿前。疏,奏章。答案:淳安公主有三百顷皇上赏赐的田地,又想夺取任丘老百姓的产业,韩文竭力抗争才让这事停止下来。韩文立即偕同各位大臣匍匐在金銮宝殿给皇帝上书,奏章递入皇宫,皇帝吃惊得哭泣着吃不下饭,刘瑾等人十分恐惧。【参考译文】韩文,字贯道,成化二年考中进士,授予工科给事中官职,出任湖广右参议。宦官视察太和山,侵吞公款。韩文竭力制止,并用余钱换万石米,用来防备赈贷灾荒。九溪本地的酋长与邻境部落因争夺土地相互攻打,韩文前往训谕,(交战双方)都表示服从。弘治十六年,任南京兵部尚书。此年收成不好,米价高涨。韩文请求提前发放三个月的军饷,户部感到为难。韩文说:“救灾如救火,如有罪责,由我承担。”于是打开粮仓发放粮食十六万石,米价因此恢复正常。第二年皇上召见并任命他为户部尚书。韩文为人凝重敦厚,和蔼纯美,平时谨慎谦虚。而到面临大事,坚决果断不妥协。武宗即位,赏赐及修建皇家陵墓、完成大婚等各项费用,需要银一百八十多万两,国库无力供给。韩文请求先启用承运库,皇帝下诏不允许。韩文说:“府藏空虚,赏赐除京边军士以外,请分别给银钞,略加一些内库及内府钱。并暂时借用勋臣外戚赐庄的田税,然后下令承运库内官核实库内储积的金银,记录于簿籍,并取消全部各种不急需的开支。”按旧有规定,监局、仓库内官不能超过二三人,后来逐渐增加,有的一仓十多人,韩文竭力请求裁减冗员。淳安公主有三百顷皇上赏赐的田地,又想夺取任丘百姓的产业,韩文竭力抗争才让这件事停止下来。韩文主持国家经济两年,竭力遏制权贵幸臣,权贵幸臣对他深恶痛绝。而这时东宫原有宦官刘瑾等八人号称“八虎”,天天引诱皇帝游玩打猎,不理朝政。韩文每次退朝,对同僚谈及此事,便伤心落泪。郎中李梦阳进言说:“您如果在此时率领大臣坚决抗争,除去八虎很容易。”韩文捋须挺胸,毅然改变容色说:“好!即使事不成功,我这个年纪死也无憾了,不死不足以报效国家。”韩文立即偕同各位大臣匍匐在金銮宝殿给皇帝上书,奏章递入皇宫,皇帝吃惊得哭泣着吃不下饭,刘瑾等人十分恐惧。刘瑾特别恨韩文,天天派人探察韩文的过失。一个月后,有人把假银送入内库,刘瑾就把这件事作为韩文的罪状。皇帝下诏降韩文一级官职退休。刘瑾并未解恨,以遗失户籍档案作为罪名,逮捕韩文下狱。几个月后才释放,罚米一千石送到大同。不久又再次罚米,韩文家业荡然无存。刘瑾被诛杀后,韩文恢复原官,直到退休。嘉靖五年去世,享年八十六岁。3(xx浙江卷)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5)题。欧阳行周文集序(唐)李贻孙欧阳君生于闽之里,幼为儿孩时,即不与众童亲狎,行止多自处。年十许岁,里中无爱者;每见河滨山畔有片景可采,心独娱之,常执卷一编,忘归于其间。逮风月清晖,或暮而尚留,窅不能释,不自知所由,盖其性所多也。未甚识文字,随人而问章句,忽有一言契于心,移日自得,长吟高啸,不知其所止也。父母不识其志,每尝谓里人曰:“此男子未知其指何如,要恐不为汨没之饥氓也。未知其为吉凶邪?”乡人有览事多而熟于闻见者,皆贺之曰:“此若家之宝也。奈何虑之过欤!”自此遂日日知书,伏圣人之教,慕恺悌之化,达君臣父子之节,忠孝之际,唯恐不及。操笔属词,其言秀而多思,率人所未言者,君道之容易,由是振发于乡里之间。建中、贞元时,文词崛兴,遂大振耀,欧闽之乡,不知有他人也。会故相常衮来为福之观察使,有文章高名,又性颇嗜诱进后生,推拔于寒素中,惟恐不及。至之日,比君为芝英,每有一作,屡加赏进。游娱燕飨,必召同席。君加以谦德动不逾节常公之知日又加深矣君之声渐腾于江淮且达于京师矣时人谓常公能识真。寻而陆相贽知贡举,搜罗天下文章,得士之盛,前无伦比,故君名在榜中。常与君同道而相上下者,有韩侍郎愈、李校书观。洎君并数百岁杰出,人到于今伏之。君之文新无所袭,才未尝困。精于理,故言多周详;切于情,故叙事重复:宜其司当代文柄,以变风雅。一命而卒,夭其绝邪!君于贻孙言旧故之分,于外氏为一家。故其属文之内名为予伯舅所著者,有南阳孝子传,有韩城县尉厅壁记,有与郑居方书,皆可征于集。故予冲幼之岁,即拜君于外家之门。大和中,予为福建团练副使日,其子价自南安抵福州,进君之旧文共十编,首尾凡若干首,泣拜请序。予诺其命矣,而词竟未就。价微有文,又早死。大中六年,予又为观察使,令访其裔,因获其孙曰澥。不可使欧阳氏之文遂绝其所传也,为题其序,亦以卒后嗣之愿云。【注】窅(yo):怅惘。汩没:沦落。欧:通“瓯”。(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盖其性所多也多:超过B由是振发于乡里之间 振发:显扬C宜其司当代文柄 司:职掌D皆可征于集 征:验证解析:A项,多,称赞。答案:A(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A随人而问章句使天下之人,不敢言而敢怒B乡人有览事多而熟于闻见者 无如寡人之用心者C君于贻孙言旧故之分于其身也,则耻师焉D亦以卒后嗣之愿云而彭祖乃今以久特闻解析:A项,连词,表顺承/连词,表转折;B项,助词,定语后置的标志,不译/助词,的人;C项,均为“介词,对于”;D项,介词,用、拿/介词,凭。答案:C(3)下列对原文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本文叙述欧阳行周的成长历程,评定其文章特点,最后交代为文集作序的缘由,有借作序为其立传之意,读此可知欧阳行周为人为文之一斑。B欧阳行周年少时酷爱山水与读书,尽管乡人都不喜欢他,父母也为他的将来忧心忡忡,但他天资聪颖,文笔超群,终于成为福建最著名的文士。C欧阳行周写文章语词清秀,思维敏捷,能言人所未言,说理精辟,立论周密详尽,擅长抒情,叙事委婉曲折,是韩愈、李观等人的同道。D作者痛惜欧阳行周英年早逝,未能充分施展才干,又叹其身后萧条寥落,将敬仰、追念古人的深情寓于叙事、议论之中,颇能感人。解析:B项,“乡人都不喜欢他”理解错误,应为“乡人都赞美他”,原文为“皆贺之”。答案:B(4)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君 加 以 谦 德 动 不 逾 节 常 公 之 知 日 又 加 深 矣 君 之 声 渐 腾 於 江 淮 且 达 于 京 师 矣 时 人 谓 常 公 能 识 真解析:借助断句的语言标志是两个句末语气词“矣”和句首发语词“且”,可先行断开。再利用文言的四字句式断开“动不逾节”“常公之知”。 “常公之知/日又加深矣”“君之声/渐腾于江淮”是可断可不断的。答案:君加以谦德/动不逾节/常公之知/日又加深矣/君之声/渐腾于江淮/且达于京师矣/时人谓常公能识真(5)把文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此若家之宝也。奈何虑之过欤!_又性颇嗜诱进后生,推拔于寒素中,惟恐不及。_解析:关键点:“奈何欤”为反问句式。关键点:要注意省略句的特点,翻译时补上主语“他”和宾语“人才”。答案:这是你们家的宝贝啊,为什么要如此担心呢!(他)生性很喜欢引导后辈进取,在家境贫寒、门第低微的人中推举选拔(人才),生怕做不到。【参考译文】欧阳先生出生在福建的乡下,还是孩子的时候,就不跟一般的小孩一起玩,经常独自行动。十来岁时,在乡里没有关系好的朋友。每当看到河边山脚有美景之处,内心里感到很高兴,常常拿着一本书,在那些地方流连忘返。等到天清月明,有时很晚了还留在那里,内心怅惘不能释怀,自己却不知道原因,可能是他的性情喜欢赞美美好的事物吧。还没认识几个字,跟着别人去问文章字句,假如有一句话符合他的心意,整天高兴,一直边走边吟诵,不知道会走到哪里。父母并不了解他的志向。常对人说,这孩子不懂事,将来恐怕要沦落为饿肚子的。不知道到底是吉还是凶?村里见过世面的人,都祝贺他:“这是你家的你们家的宝贝啊,为什么要如此担心呢!”从此之后,每天只是读书,叹服圣人的教诲,仰慕孝悌感化,追求礼节和忠孝,只怕自己比不上。提笔写文章,语言秀丽,思维活跃,一般人们说不出来的,他写起来却很容易,从此在乡间闻名。建中、贞元期间,人的文章很出名,整个福建没有人能超越他。恰逢原来的丞相常衮来做福建的观察使,他有文章闻名远近,又生性喜欢提拔后生,在出生寒门的年轻人中选拔,怕找不到。欧阳君到的这一天,他把欧阳君比作芝英,欧阳君每写一篇文章,都会得到赞赏奖掖。一有宴请,一定会叫上他。欧阳君谦虚,行动不逾越礼节,常公了解他,一天天加深。欧阳君的名声在江淮间越来越大,甚至都城都知道他。当时人们都说常公能识英才。不久陆相贽考取贡举,搜罗天下的好文章,选拔人才的风气前所未有,所以欧阳君也名列其中。跟欧阳君经常在一起的,有韩愈、李观等。等到欧阳君并入几百年来的杰出人物之中,人们到现在还佩服他们。欧阳君的文章清新自然,没有套用现成的,才华不曾困泛。他精通理,所以说话详细严谨;抒情真切,叙述详备:应该是当代文章的典范。他死之后,没有人能继承。欧阳君跟我有故交的情分,还是远亲。所以他编文集中的文章大多是我伯舅写的,如南阳孝子传,如韩城县尉厅壁记,如与郑居方书,都可以放在文集中。所以我很小的时候,就在外祖父家认识了他。大和年间,我做福建团练副使时,他的儿子从南安到福州,给我欧阳君很多文章和诗作,请求我写序言。我答应了他,可是迟迟没写成。欧阳价没有文章留下,又死得早。大中六年,我又做观察使,让手下去找他的后代,于是找到他的孙子澥。不能让他的文章就此失传。我为文集写下这篇序,也完成他子孙的愿望。4(xx重庆卷)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题。记丐侠来懋斋先生者,家况奇贫,性慷慨而有过人节。乡试后,捷举。意欲赴礼部试,而绌于资斧。乡人俗习,例凡临时乏资者,得招集亲友七八人各出一分于发起人,由发起人立约签字付资,毕事而次第发还之,谓之会。既而曰:“孰如成一会而筹集之。”于是奔走于亲故之门者数日,始获七人之认可。然皆以情不能却,强应之而心实否之。届期先生黎明起,扫庭除,具旨酒与佳肴,以恭候之。讵知日既夕矣,无一亲故之足迹,印于其庭者。有群丐过其门,见先生家罗杯盘,必有所谓喜事者。遂麋集于户限外,争欲得杯盘狼藉之馀渖。斯时也,先生饥火与愤火交绥,于是出谓群丐曰:“予之肆筵以设席也,实以部试期迫, 赴都乏资,意欲藉亲故之集会轮资,应眉急耳。奈亲故负我,今竟食言,以致吾之酒肴为虚设。 虽然,与其鱼馁而肉败,孰若大家共一饱。汝曹其就座,吾将为东道主而畅饮焉。”群丐登堂醊,醲饷既良,已谓先生曰:“吾侪小,蒙先生赐以酒食,固属非分之宠。今试一问,由此达京师需金几何?”先生曰:“但使途无饥渴,而安抵都下足矣。”群丐应声起曰:“是区区者,何难之有?吾侪愿尽力焉,沿途以行乞所得,供先生食。”往往逆旅主人嘉其义而奇其事,且厚有赠馈。既抵都,群丐各分道行乞,以所得资为先生应试费。试后果捷南宫,得出为某邑宰,循例省亲回籍。群丐亦促之返焉。甫抵里闬,亲故之问寒温表庆贺者,肩摩踵接。先生亦平淡视之。然越数日将之官,群丐请从之任所。先生恐有所不歉,又恐背前日谊。方踌躇间,有黠者似已久窥其意曰:“先生之作官,自作官;某等之行乞,自行乞。但使有效犬马处,则吾等愿藉之以毕馀生。若其他世俗之累,决不敢为先生浼,且自浼也。请勿作再三之虑,先生以为何如?”抵任所后,各行丐于四方,惟昏暮时潜一入署问安而已。先生亦随时资给之,然往往不受。 时邑多盗,群丐间作侦探,是以屡屡破获重要案件。至颁发赏格时,悬牌累月,迄无来领者。而先生以政声卓著,由上峰保升郡守矣。先生固儒者,不耐于酬酢之烦,又淡于利禄,遂以亲老乞终养,解组后,欲为各丐谋治生业,竟皆避之他去。先生每为人言之,辄唏嘘泣下,引为憾事。然而丐则侠矣。(选自庚初广志卷八,有删改)【注】南宮:指“礼部”。浼:玷污。解组:解下挂印的带子,指辞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届期先生黎明起,扫庭除除:台阶B但使途无饥渴,而安抵都下足矣 但:只要C群丐请从之任所 之:前往D时邑多盗,群丐间作侦探 间:间或解析:D项,间,副词,暗地里、私下。答案:D(2)以下各组语句中,分别表现群丐的“侠义”和来懋斋先生“品性”的一组是()A蒙先生赐以酒食,固属非分之宠先生亦随时资给之B以所得资为先生应试费试后果捷南宫,得出为某邑宰C若其他世俗之累,决不敢为先生浼先生恐有所不歉,又恐背前日谊D悬牌累月,迄无来领者是以屡屡破获重要案件解析:A项,第一句是群丐对来懋斋先生感谢的话并非侠义的表现;B项,第二句表现的是来懋斋先生的才华出众非品性;D项,第二句阐述的对象是群丐而非来懋斋先生。答案:C(3)下列对原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来懋斋先生家况奇贫,为人却慷慨大方,有过人的节操。乡试中举后,打算赴礼部应试,可缺乏资用。他采用民间打会的方式向亲友筹集资金,但遭到背弃。B来懋斋先生把准备招待亲友的美酒佳肴拿给乞丐们享用。了解到先生的困境,乞丐们用行乞所得资助他,并护送其赴京应试。他们的义举受到赞扬,并因此常常获得馈赠。C来懋斋先生在群丐的帮助下到达京都,如愿考中,得以出任县令。回乡省亲时,对逢迎讨好的亲友只是以平常态度对待。D来懋斋先生任职期间,乞丐们给予他很多帮助,使先生政声卓著,升任郡守,而乞丐们不求任何回报。先生辞职归乡前,想给他们谋取职业,群丐都躲开了,先生引以为憾。解析:A项,原文“奔走于亲故之门者数日,始获七人之认可。然皆以情不能却,强应之而心实否之”,意为“得到了七个人的认可,虽只是碍于情谊,而内心实质并不认可”,但并未全都遭到背弃。答案:A(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是区区者,何难之有?吾侪愿尽力焉,沿途以行乞所得,供先生食。_甫抵里闬,亲故之问寒温表庆贺者,肩摩踵接。_解析:关键点:是,指示代词,译为“这”。以,介词,译为“用、拿”。何难之有,宾语前置,译为“有何难”。关键点:甫,刚刚。故,故友。踵,脚跟。答案:这是区区小事,有什么艰难?我们愿意为此尽力,用沿途乞讨得到的钱物,供给先生食用。刚到达乡里,亲戚朋友问寒问暖表示庆贺的人很多,肩挨肩,脚跟脚。【参考译文】来懋斋先生,家庭极为贫穷,但是为人性情慷慨有过人的节操。参加乡试后,考中举人。打算赴京参加礼部的进士考试,然而没有资金路费。当地乡里有一种习俗,按照旧例凡是有人临时缺少盘缠资金的,可以召集七八个亲友,每个人各给发起人一份,由发起人为每人立约签字,大家付给资金。事情办完了再一个个还给大家,叫做“打会”。不久来懋斋先生说:“不如成个会来筹集资金。”于是奔走于亲戚朋友家门好几天,才得到七个人的同意。然而都是因为情面不能推辞的,勉强表面答应而心里其实不愿意。到了那一天,来懋斋先生黎明就起身,洒扫庭院台阶,准备好美酒佳肴,来恭候大家。谁知天已到了傍晚,也没有一个亲朋好友来到他家里立约。这时有一群乞丐路过他家,看见先生家里摆列着杯盘,认为一定有喜事。于是都聚集在门外,争着想得到吃剩的饭菜。这时候,先生饥饿和愤恨交织,于是出门对这群乞丐说:“我在这里设席摆下酒宴,实在是因为礼部考试的时间近了,到京城去没有资金路费,想借助亲朋好友的集会大家来筹集资金,解决燃眉之急。怎知亲朋好友都辜负我,今天都食言了,以致使我的酒菜都成了摆设。即使如此,与其让鱼肉腐烂坏掉,不如大家一块吃个痛快。大家赶紧来就座,我作为东道主,请大家开怀畅饮。”一群乞丐进屋喝酒吃肉,酒足饭饱,对先生说:“我们是地位低微的人,承蒙先生赏赐给酒和食物,这本来已经是非分之想了,我们今天想问一下,从这里到京师需要多少银两?”先生说:“只要使路上不挨饿,能顺顺当当抵达京师就行了。”群丐应声回答说:“这是区区小事,有什么艰难?我们愿意为此尽力,用沿途乞讨得到的钱物,供给先生食用。”一路上旅馆的主人赞叹他们的侠义行为,对他们的事感到惊异,常常多送给他们食物。到了京师以后,群丐分头乞讨,用乞讨所得的钱财供给先生应试的费用。考试结束后,来懋斋先生果然考中了礼部考试的进士。出京做某地的县令,按照惯例回乡省亲。群丐也催促他回去。刚到达乡里,亲戚朋友问寒问暖表示庆贺的人很多,肩挨肩,脚跟脚。先生也是很平淡的看他们。然而过了几天将要去上任,群丐想跟着他到上任之地。先生担心有所不合适,又恐怕背弃前日的情分。正在踌躇的时候,有精明的人似乎早就窥察了先生的想法,就说:“先生做官,只管自己做自己的官,我们乞讨,自己乞讨。只要是能够效犬马之劳的地方,我们愿意用尽余生的力量帮助你。至于其他生活方面的事情,绝对不敢玷辱先生,况且那也是我们自己玷辱自己啊。请不要再三考虑了,先生以为怎么样?”群丐随先生到达任所之后,各自到各地去乞讨,只有在黄昏时分偷偷进入官署问一下安罢了。先生也随时资助他们,然而他们往往不接受。当时县里有很多盗贼,群丐暗中侦查打探,因此能屡屡破获重要案件,等到颁发赏银时,牌榜挂出几个月,最后也没有来认领的。而先生也因为政绩卓著,由上级举荐升为郡守。先生本来是读书人,不能习惯于迎来送往的繁琐之事,又淡薄于功名利禄,于是用双亲年迈需要奉养的理由请求还乡。辞官后,打算为各个乞丐谋取一些养活自己的职业,他们竟然都避开他走了。先生每每向他人说起,就感叹落泪,感到非常遗憾。然而,这样的乞丐,可以称得上是侠丐了。5(xx安徽卷)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题。先生姓朱,讳筠,字竹君,顺天大兴人。九岁入都,十三岁通五经,有文名。先生少英异,至性过人,与弟文正公珪,俱擅文名,为钜公契赏。及丁父忧,服阙,不肯出仕,欲为名山大川之游。会文正公入觐,上询及先生,乃不敢引疾,谓弟曰:“汝败我雅兴矣。”先生以为经学本于文字训诂,刊布许氏说文于安徽以教士。复奏请采录永乐大典逸书,上览奏,异之,乃命开四库全书馆,御制诗以纪其事。又以十三经文字传写讹舛。奏请仿汉熹平、唐开成故事,择儒臣校正,立石太学,奉谕缓办,因著十三经文字同异若干卷藏于家。于是皖、闽之士闻绪言余论,始知讲求根柢之学,四海好学能文者,俱慕从先生游。而戴征君震、王观察念孙诸人,深于经术训诂之学,未遇时皆在先生幕府,卒以撰述名于时,盖自先生发之。先生刚肠疾恶。俗流不敢至其门,寒畯有一善,誉之如不容口。其在都。载酒问字者,车辙断衢路;所至之处,从游百数十人。既资深望重,则大言翰林以读书立品为职,不能趋谒势要。其督学安徽,旌表婺源故士江永、汪绂等,祠其主于乡贤,以助朴学之士。在福建,与弟珪相代,一时传为盛事,而闽士攀辕走送者,数百里不绝。其后文正主持文教,海内名流皆以暗中索拔,多先生所赏契者,故世称据经好古之士为“朱派”云。先生穷年考古,兼好金石文字,谓可证佐经史。为文仿迁、固,尤长于叙事。书法参通六书,有隋以前体格。藏书万卷,坐客常满,谈辨倾倒一世。所至名山川,搜奇揽胜,都人士传诵吟咏,至今不辍。(节选自孙星衍朱先生筠行状)先生为人坦无城府,内友于兄弟,外好交游,称述人善,惟恐不至,即有过辙掩覆之,后进之士,多因以得名。室中自辰至夕,未尝无客,与客饮酒谈笑穷日夜,而博闻强识不衰。时于其闲属文,其文才气奇横,于义理事物情态无不包,所欲言者无不尽。为学使时,遇教官诸生贤者,亲若同辈,劝人为学先识字,语意殷勤,去而人爱思之。所欲著书未就,有诗文集若干卷。(节选自姚鼐朱竹君先生别传)(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复奏请采录永乐大典逸书逸:散失B奏请仿汉熙平、唐开成故事 故事:先例C未遇时皆在先生幕府 遇:得志D劝人为学先识字,语意殷勤 殷勤:周到解析:D项,殷勤,情意深厚,恳切叮嘱。该词意在长恨歌“临别殷勤重寄词”中得到体现。答案:D(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A乃不敢引疾臣乃敢上壁B御制诗以纪其事日削月割,以趋于亡C四海好学能文者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D去而人爱思之临清流而赋诗解析:A项,均为“副词,才”;B项,连词,表目的,来/连词,表结果,以致;C项,助词,的人/助词,的地方;D项,连词,表承接/连词,表修饰。答案:B(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朱筠才智过人,淡泊功名。他年少时即通晓五经,以善写文章著名,深得赏识;志趣超脱,不汲汲于仕途。B朱筠倾心学问,推进学术。他倡导整理文化典籍并身体力行;重视文字训诂之学,对当时学人产生深远影响。C朱筠兴趣广泛,豪爽好客。他爱好金石书法、藏书考古,喜游名山大川;家中坐客常满,饮酒论学终日不辍。D朱筠致力文教,奖掖后进。他督学地方,尊崇先贤,引领学风;对寒门才俊极口称善,待门下学子亲若同辈。解析:D项,“待门下学子亲若同辈”错误,原文未曾提及。答案:D(4)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先生以为经学本于文字训诂,刊布许氏说文于安徽以教士。_既资深望重,则大言翰林以读书立品为职,不能趋谒势要。_其文才气奇横,于义理事物情态无不包,所欲言者无不尽。_解析:关键点:本,根本。训诂,文字的解释。刊布,印刷发行。关键点:既,已经。大言,声称。趋谒,趋炎附势。关键点:奇横,奇特奔放。所欲言者,想说的话。答案:先生认为经学的根本就在于文字的解释,便在安徽印刷发行许慎的说文解字,并用(它)来教授读书人。已经拥有高深资历、显赫声望后,(朱筠)就声称读书人要把读书和端正品行作为职责,不能趋炎附势,拜访权势显赫之人。他的文章才能和气势奇特奔放,对于阐明义理的事物和情感没有不包含的,想说的话没有不深刻彻底的。【参考译文】先生姓朱,名筠,字竹君,是顺天府大兴人。九岁时到京城学习,十三岁通晓五经,以善写文章著名。先生年轻的时候英俊奇异,秉性超过一般人,他与弟弟文正公朱珪,都因为善写文章著名,深得皇上赏识。等到父亲去世,回家守丧,服丧期满不肯做官,想到名山大川游览。适逢他的弟弟去觐见皇帝,皇上询问先生的情况,才不敢以疾病为由拒绝出任,对他的弟弟说:“你败了我的雅兴呀。”先生认为经学的根本就在于文字的解释,便在安徽印刷发行许慎的说文解字,并用(它)来教授读书人。又上奏朝廷请求收集散失在民间的永乐大典,皇上看了奏章后,认为他的观点很新奇,就任命他开设四库全书馆,皇上亲自写了一首诗来记录这件事。又因为十三经的文字在传抄的过程中错误较多,朱筠上奏请求皇上仿照汉朝熙平、唐朝开成的先例,选择文臣校正十三经,并把校正的文字刻在石碑上立在太学里,奉旨缓些办理,于是朱筠就写了十三经文字同异若干卷收藏在了家里。在这个时候,皖、闽等地的儒生听说了他写的绪言余论,才知道学习者应该讲究根基的学问,因此全国各地爱好学问擅长写文章的人,都很仰慕先生并想跟他游学。而征君戴震、观察史王念孙等人,都在经术训诂等方面有很深的造诣,他们没有得志前都在先生幕府,最终因为编书在当时有了名气,大概都因为先生的启发吧。先生性格刚正不阿、嫉恶如仇。低俗之人不敢到他家去,贫穷但有某一方面擅长的人,先生便赞不绝口。先生住在京城,带着酒要和先生交往的人,路上络绎不绝;先生所到之处,跟着他游学的总是有百十人左右。已经拥有高深资历、显赫声望后,(朱筠)就声称读书人要把读书和端正品行作为职责,不能趋炎附势,拜访权势显赫之人。他在安徽督学时,表彰婺源之前的文人江永、汪绂等,让他们主持乡贤祠,用来帮助那些崇尚古代质朴之学,勤于学习儒学经典的人。在福建,他与弟弟朱珪相互交替为官,一时传为美谈,并且福建的学子拉着他的车辕跑着相送的,几百里都不断绝。此后文正公主持儒学,国内名流都在暗中被提拔,大多是先生赏识的人,所以当时的世人称依据经典,爱好古代经典的人为“朱派”。先生常年考证古籍文献,同时喜欢研究铸在金属器物或是雕刻在砖石上的文字,认为能够为研究经史提供佐证。做文章仿照司马迁、班固,尤其擅长叙事。书法上参悟精通六书,有隋以前的字体风格。他的家里有藏书万卷,经常坐满客人,谈话论辩超过当世所有的人。所到过的名山大川,都要查找奇观游览胜景,都城的文人对他的传诵吟咏,到今天都没有间断。(节选自孙星衍朱先生筠行状)先生为人坦荡,胸无城府,在家里对兄弟友爱,在外面喜好交游,称赞别人的好处,惟恐说的不够,如果别人有了过错他总是加以隐瞒,有些后辈文人,大多因此有了好名声。他的家里从早到晚,不曾断过客人,与客人饮酒谈笑日夜不断,而先生博闻强识的能力不曾衰退。有时在他闲暇的时候写点文章,他的文章才能和气势奇特奔放,对于阐明义理的事物和情感没有不包含的,谈论的话题没有不深刻彻底的。他做学使的时候,遇到官学中那些贤良的教师和学生,他像同辈一样亲近,勉励别人做学问先要识字,语意十分恳切,离开后别人喜欢回想他说的话。他想写的书最终没有完成,留下有诗文集若干卷。(节选自姚鼐朱竹君先生别传)6(xx北京卷)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6)题。偃虹堤记有自岳阳至者,以滕侯之书、洞庭之图来告曰:“愿有所记。”予发书按图,自岳阳门西距金鸡之右,其外隐然隆高以长者,曰偃虹堤。问其作而名者,曰:“吾滕侯之所为也。”问其所以作之利害,曰:“洞庭,天下之至险;而岳阳,荆、潭、黔、蜀四会之冲也。昔舟之往来湖中者,至无所寓,则皆泊南津,其有事于州者远且劳,而又常有风波之恐、覆溺之虞。今舟之至者,皆泊堤下,有事于州者近而且无患。”问其大小之制、用人之力,曰:“长一千尺,高三十尺,厚加二尺,用民力万有五千五百工,而不逾时以成。”问其始作之谋,曰:“州以事上转运使,转运使择其吏之能者行视可否,凡三反复,而又上于朝廷,决之三司,然后曰可,而皆不能易吾侯之议也。”曰:“此君子之作也,可以书矣。”盖虑于民也深,则其谋始也精,故能用力少而为功多。夫以百步之堤,御天下至险不测之虞,惠其民而及于荆、潭、黔、蜀,凡往来湖中,无远迩之人皆蒙其利焉。且岳阳四会之冲,舟之来而止者,日凡有几!使堤土石幸久不朽,则滕侯之惠利于人物,可以数计哉?夫事不患于不成,而患于易坏。盖作者未始不欲其久存,而继者常至于殆废。自古贤智之士,为其民捍患兴利,其遗迹往往而在。使其继者皆如始作之心,则民到于今受其赐,天下岂有遗利乎?此滕侯之所以虑,而欲有纪于后也。滕侯志大材高,名闻当世。方朝廷用兵急人之时,常显用之。而功未及就,退守一州,无所用心,略施其余,以利及物。夫虑熟谋审力不劳而功倍作事可以为后法一宜书不苟一时之誉思为利于无穷而告来者不以废二宜书岳之民人与湖中之往来者皆欲为滕侯纪三宜书以三宜书不可以不书,乃为之书。庆历六年某月某日记。(取材于欧阳文忠公集)【注】滕侯:即滕子京,北宋人,屡遭贬黜,其时被贬,任岳州知州。(1)用斜线“/”给上面文言文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夫 虑 熟 谋 审 力 不 劳 而 功 倍 作 事 可 以 为 后 法 一 宜 书 不 苟 一 时 之 誉 思 为 利 于 无 穷 而 告 来 者 不 以 废 二 宜 书 岳 之 民 人 与 湖 中 之 往 来 者 皆 欲 为 滕 侯 纪 三 宜 书 以 三 宜 书 不 可 以 不 书解析:“一宜书”“二宜书”“三宜书”已经标明了层次,然后通过具体的动词和虚词来划分。答案:夫虑熟谋审/力不劳而功倍/作事可以为后法/一宜书/不苟一时之誉/思为利于无穷/而告来者不以废/二宜书/岳之民人与湖中之往来者/皆欲为滕侯纪/三宜书/以三宜书不可以不书(2)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愿有所记愿:希望B覆溺之虞 虞:料想C使堤土石幸久不朽 使:假如D常显用之 常:曾经解析:B项,虞,担心,担忧。与上句“风波之恐”的“恐”意思接近。答案:B(3)下列对文中语句的理解,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A予发书按图:我打开书信并查看洞庭之图B问其所以作之利害:问滕侯的建堤动机和修建的利弊C皆不能易吾侯之议也:(各级官员)都不能轻视滕侯的具体策划D此滕侯之所以虑,而欲有纪于后也:这就是滕侯思虑并想记录下来传告后世的解析:C项,“皆不能易吾侯之议也”译为“(他们)都不能改变我们太守的主意”。“易”,此处为“改变”意。答案:C(4)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A文章认为,滕侯对偃虹堤的周密策划和精心施工,是出于他对百姓深切的关怀和热爱。B古代不少利国利民的工程,由于年深日久缺乏维护,往往成了废弃的遗迹,令人遗憾。C滕子京请欧阳修作偃虹堤记,是为了记载岳州面貌的改变和百姓安居乐业的情景。D偃虹堤记是一篇应邀之作,欧阳修在文中借赞美滕侯表达了心中理想的为官之道。解析:C项,文章最后一段作者主要解释了作文的目的和原因:让后人效法滕侯的做事行为;告诉后代不要废弃;太守受人民拥戴,共有此意。重点不在于描写安居乐业的情景。答案:C(5)偃虹堤记写到“(滕侯)功未及就,退守一州,无所用心,略施其余,以利及物。”请在方格里填写岳阳楼记中内容与之相关的文句。解析:题中“功未及就,退守一州,无所用心,略施其余,以利及物”是指滕子京在仕途不顺的境遇下仍心为百姓,勤于政事,惠及百姓做出一定政绩的具体陈述,与岳阳楼记的此句意义相似,考生可能易错答“先天下之忧而忧”等名句,但这些名句都是作者抒发个人情怀的句子,与题干中给出的句子不符。答案:滕子京谪守巴陵郡,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具(俱)兴。(6)欧阳修的偃虹堤记和范仲淹的岳阳楼记堪称姊妹篇,内容相得益彰。谈谈你从两篇记所抒发的为官情怀中获得的感悟。(200字左右)_解析:此题首先要指出两篇文章抒发的为官情怀。岳阳楼记“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等句体现了为官忧国忧民的情怀。偃虹堤记“虑于民也深”等句体现出以民为本,仕途受阻也依然保持自我高尚的德行情怀。然后要从两篇文章抒发的情怀出发来谈感悟,要能联系实际,有分析。答案:(感悟角度参考)以天下为己任,“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时刻把百姓放在心上,“虑于民也深,则谋其始也精”。即使自己身处逆境,也要为百姓谋利,有所作为。【参考译文】有一个从岳阳来的客人,拿着滕子京太守的信和洞庭湖的地图来告诉我说:“希望您写篇记述的文字。”我打开信查看地图,(看到)从岳阳门往西到金鸡的右边,其外面有一个又高又长的建筑,叫做偃虹堤。问建造此堤和为此堤命名的人,客人说:“这都是我们滕太守做的。”又问他这样做有什么好处,回答说:“洞庭湖是天下最险要的湖泊,岳阳又是荆州、潭州、贵州和蜀州四个地方的要冲。过去往来于洞庭湖的船只,到了也没停泊的地方,只能在南岸的渡口停泊,那些需要到州中办事的又要绕远路又很疲惫,而且常常害怕风浪兴起,担心船被打翻,人被淹死。现在船到了全部停泊在堤下,有事到州里的,路又近又不用担心。”我问这个堤规模有多大,需要用多少人,回答说:“堤全长一千尺,高三十尺,厚度越往下就加上二尺,到最上边能达到底部厚度的三分之二,需要用一万五千五百个工,没有超过时间就完成了。”我问他开始是如何谋划的,回答说:“州里把这个事上报给转运使,转运使选择有能力的官吏视察是否可行,反复了多次,最后又上报朝廷,由三司来决定,三司决定说可行,他们都没能改变我们太守的决定。”我说:“这是有德行的人的举动,可以为此写篇文字。”大概为百姓考虑得深远的人,在开始谋划一些事情时就是精到的,所以能够用力少而取得的功效多。凭借百步远的湖堤,抵挡天下最凶险和最不可预测的担心,使当地百姓得到好处并且遍及荆州、潭州、贵州、蜀州,凡是往来于洞庭湖的人,不论是远是近都得到这个堤的好处。而且岳阳又是四个地方的要冲,往来的船只在此停泊的,一天要有多少呢!事情不怕干不成,怕就怕容易败坏。建造人开始并非不想让它长久完好,可是继承者倒常常把它废弃。自古以来有才德的人,为了百姓兴利除弊,它们的遗迹到处都有。假使其继承者都像刚开始建造的人那样用心,那么百姓到现在仍然受惠,天下还会有把有利的事物丢掉的吗?这也是滕太守担心的原因,所以让我写篇纪念文字给后人。滕太守志向大、能力强,在当世很有名。在朝廷急需用兵用人的时候,他曾经被朝廷重用过。但还没有功成名就,就退下来当一州的太守,并没有用他的全部才能,只是稍稍发挥,凭修这个堤来惠及百姓。他深思熟虑,不用花太多的力气而收到成倍的功效,这种做事的行为可以作为后世人仿效的法则,这是我第一个该写此记的理由。不只是想着为当时的人赞誉,而是考虑到让千秋万代获利,并且告诉后代不要把(它)废弃,这是我第二个该写此记的理由。岳阳的百姓与洞庭湖中往来的人们,都想为滕太守记下这个功劳,这是我第三个该写此记的理由。因为有这三个该写的理由而不能不写,于是就写下了此篇文字。庆历六年某月某日记。7(xx福建卷)阅读下文面的文言文,完成(1)(4)题。张祖传(明)张岳张祖,字彦宗,以字行。十三岁,父祖继殁,独奉母以居。洪武改元,闽中法令严核,绳吏之法尤峻。惮应役者邀祖斩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高中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