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年七年级语文下册 第一单元 第5课 伤仲永教学案 新人教版.doc

上传人:tia****nde 文档编号:3307091 上传时间:2019-12-11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4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2020年七年级语文下册 第一单元 第5课 伤仲永教学案 新人教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2019-2020年七年级语文下册 第一单元 第5课 伤仲永教学案 新人教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2019-2020年七年级语文下册 第一单元 第5课 伤仲永教学案 新人教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9-2020年七年级语文下册 第一单元 第5课 伤仲永教学案 新人教版教与学目标: 1、结合课文注释和工具书读懂课文,背诵课文。 2、学习并掌握“之”“于”的用法及文言词活用的情况。 3、学习课文详略得当的写法,揣摩精当的语言。4、认识后天教育的重要性。 教与学重难点: 1、掌握重点文言词语,翻译课文。2、体会揣摩本文简洁、凝练的语言。 3、方仲永“混然众人”的原因。教与学方法寓教于乐。能让学生在愉快中学习的教学方法是最有效果的。本文的教学,我采用讲述导入法、问题讨论法、自主合作探究式教学法、启发式教学法,直观教学法等。教学手段:板书挂图、录音机、录音带、小黑板课时:2第一课时教与学过程1、 导入新课: 伟大的科学家、发明家爱迪生游一句名言:“天才是百分之一的灵感加上百分之九十九的血汗”。他不仅是这样说的,更是这样做的。他用勤奋的一生为人类发明乐上千种东西,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也因为如此而被人们誉为“发明大王”,被认为世上少有的天才,知道今天还有人在研究他的大脑。但什么是天才呢?他的这句名言就是最恰当的解释,遗憾的是有很多人并没有认识到这点,自持聪明,自以为有天赋,结果最终沦为庸才,北宋政治家、文学家、思想家王安石向我们介绍的方仲永就是这样一个人。二、学习新课(一)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学生交流作者情况王安石:北宋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宇介甫,晚号半山。唐宋八大家之一。他年轻时候,文章写得十分出色,得到欧阳修的赞赏。王安石二十岁中进士,当官之后积极推行变法,后来新法被废,王安石忧愤成疾,第二年病逝。唐宋八大家:唐代的韩愈、柳宗元和宋代的苏轼、苏洵、苏辙(苏轼,苏洵,苏辙三人称为三苏)、欧阳修、王安石、曾巩(曾拜欧阳修为师)。(分为唐二家和宋六家)2检查学生字词掌握情况隶(l) 扳(pn) 谒(y) 邑(y) 矣(y) 泯(m) 称(chn) 卒(z) 焉(yn) 耶(y)学法指导:小组长交换检查,教师抽查3.熟读全文,参照以下示例,注意句中的停顿。 学法指导:重在培养学生掌握句中停顿的诵读能力,但也可以培养理解句意的能力。(1).借旁近/与之,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2).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3).余闻之也/久。4、词类活用: 邑人奇之奇:形容词的意动用法。对感到惊奇 稍稍宾客其父宾客:名词的意动用法,把当作宾客 父利其然也利:名词的意动用法,认为有利可图.5、重点词语世隶耕隶:属于未尝识书具尝:曾经并自为其名为:题上指物作诗立就就:完成稍稍宾客其父稍稍:渐渐或以钱币求之或:有的环谒于邑人环谒:四处拜访不能称前时之闻称;相当泯然众人矣泯然:完全受之于天受:承受贤于材人远矣贤:胜过、超过得为众人而已耶得:能够 6、对文中的“之”“于”进行归类,并指出该词在句中的含义与用法。 之: 忽啼求之:代书具。 借旁近与之:仲永。 余闻之也久:这件事。 不能称前时之闻:助词,的。 卒之为众人: 助词,无意义。于: 环谒于邑人:到,向。 于舅家见之:在。 贤于材人远矣:比。 受于人者不至:从。其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自己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他的其文理皆有可观者:诗稍稍宾客其父:他的三课堂练习:1解释加点的字。 (1)未尝识书具( ) (2) 指物作诗立就( ) (3)不能称前时之闻( ) (4)稍稍事言其父( )2下列加点字用法不同的一项是( ) A忽啼求之 B邑人奇之 C不能称前时之闻 D于舅家见之3下列句中停顿有误的一项是( )A借旁近与之,即书诗四句 B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 C父/利其然也 D余闻之也久4翻译下列句子。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四. 布置作业 1背诵课文,写一个复述课文内容的提纲。 2、思考方仲永才能发展变化经历了几个阶段?各有什么特点?课文是怎样叙述的?五、教后记:学后记:参考答案 1( l)曾经 (2)完成( 3)相当( 4)渐渐 2 C 3B 4(1)同县的人对他感到惊奇,渐渐地请他的父亲去做客,有的人还花钱求仲永题诗。(2)他的父亲以为这样有利可图,每天拉着仲永四处拜访同县的人,不让他学习。第二课时一导入新课: 复习上节课所学 1.依据提纲,复述课文内容。 2.背诵课文。3.口头翻译。 二继续学习新课:(二)读出自我,合作交流1在疏通文意及熟读背诵的基础上,思考本文记述了一个什么故事? 明确:本文就是通过记叙方仲永幼年时天资过人,却因其父“不使学”而最终“泯然众人”,变得平庸无奇的故事。2本文题目是伤仲永,文中的“伤”是什么意思?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明确:“伤”是哀伤、哀怜的意思。字里行间流露着作者对一个神童最终“泯然众人”的惋惜之情,对“受之天”而“受于人者不至”者的哀伤之情。3.方仲永才能发展变化经历了几个阶段?各有什么特点?课文是怎样叙述的?明确:童年时期才思敏捷天赋极高,五岁时就“啼哭求之”。“书诗为名”,“指物作诗立就”,“文理可观”。少年时期才思衰退,大不如前,“不能称前时之闻”。青年时期才思平庸,与众无异,“泯然众人矣”。 (三)重点赏读,质疑探究: 1“世隶耕”三个字在全文中的作用是什么?开篇一句交代了方仲永的那些方面? 明确:交代籍贯、身份、姓名、家世。 “世隶耕”三字是对“未尝识书具”“不使学”的必要铺垫,既衬托了方仲永的非凡天资,又暗示了造成他命运的家庭背景。2从“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中,可以看出仲永的父亲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明确:“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仅一句话就刻画出方仲永父亲贪图小利而自得的可悲可叹的愚昧无知之人。3.“余闻之也久”在文中的作用是什么?方仲永最终“泯然众人”的原因是什么?明确: 过渡。从方仲永个人情况来看,原因是“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贪图小利,目光短浅,而“不使学”。从道理上来说,原因是作者在后面的议论中所认为的那样,方仲永“卒之为众人”,是因为“其受于人者不至”,即没有受到后天正常的教育。 4、怎样认识“受之天”与“受之人”的关系? 明确:这里所说的“受之天”,是指人的天资;“受之人”,是指后天教育。作者认为,二者之间,后者更为重要,即后天教育对一个人是否成才是至关重要的。作者认为“仲永之通悟”是“受之天”,他的才能衰退的原因是“受于人者不至”,并引发天赋不如方仲永的人如果不“受之人”,结果将更不可设想的感慨。这段话论说事理,步步推进,辨明了“受之天”与“受之人”的关系,令人深感“受之人”的重要5、赏析“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感悟本文笔墨凝练、言简意赅的效果。明确:这一句用极其凝炼的笔墨,揭示了仲永才能衰退、天资尽丧的原因。一个“利”字,写出其父贪求钱财、目光短浅的性格,“环谒”把方父贪图小利、目光短浅、愚昧无知之态刻画得淋漓尽致。“不使学”更是一语中的,批判其父的错误做法,暗示仲永“泯然众人”的必然结果。这些词语用得既传神又贴切,寥寥数语便起到了言简意赅的效果。 从全篇来看,行文也是笔墨极省,既高度概叙,以至难以再删一字,同时也富于文采,描写细腻,与文体特点相映生辉。三拓展迁移1、你从方仲永的故事里明白了什么道理?结合课文,说一说现在社会上有没有类似方仲永的现象,并发表自己的看法。2、由方仲永所想到的”为题,在课堂上即席发言,自己确定发言的角度和观点。 本题意在训练学生确立观察角度、从材料中提炼观点的能力,以及阐述观点的语言表达能力。要求发言中心明确,层次清楚,语言简练。限定时间,是要求迅速思考、快速组织语言。要启发学生从方仲永的事例中提炼观点,不拘一格。 四课堂练习:1给下列加点的字词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 邑人()环谒()不能称()世隶耕()泯然()或以钱币乞之()2解释加点字词的意思。世隶耕() 未尝识书具() 即书诗四句()自为其名() 邑人奇之() 环谒于邑人() 3指出下列加点字词的词义或用法。父异焉()稍稍宾客其父()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邑人奇之()4、解释下列加点的词,理解其多种含义:之:传一乡秀才观之 ( )邑人奇之 ( )余闻之也久 ( )不能称前时之闻 ( )其: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 )父利其然也( )其受之天也( )以: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 )或以钱币乞之( )于: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于舅家见之贤于材人远矣5填空伤仲永的作者是 代的王安石,是杰出的 家、 家,是唐宋八大家之一。6用原文填空。幼年仲永天资聪颖,表现为“_”;少年仲永才能大不如前,表现为“_”;青年仲永已变得很平庸了,表达这个意思的句子是“_”。仲永之所以会发生如此大的变化,是因为“_”。这个事例告诉我们_。(这一空用自己的话作答)7伤仲永的“伤”是“哀伤”之意,表达了作者的惋惜之情。作者“伤”的原因是什么?选择正确的一项 A.他的父亲贪图钱财,目光短浅,把仲永的天赋当作获取利益的资本。B.“宾客其父”“以钱币丐之”的庸俗作法。C.仲永缺乏主见,盲目地按父亲的要求去做。D.仲永由神童而最终“泯然众人矣”的悲惨结局。8、问题。(1)方仲永的变化经历了哪几个阶段?(2)方仲永由天资过人变得“泯然众人”,原因是什么?(3)作者为什么要详写方仲永才能初露时的情形?五、教师总结本文寓理于事,通过方仲永5岁到20岁才能发展变化的故事,说明了人的天资和后天成才的关系。由此看来,人的成长,关键在后天接受学习提高自身素质。像方仲永这样天赋高的神童,不学习,最终也变成了普通人一样。我们这样的普通人,就更要努力学习,不然想成为一个平常的人恐怕都办不到。伟大的发明家爱迪生曾经说过:“天才是百分之一的灵感加上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希望你们珍惜读书机会,好好学习,长大后成为一个对国家、对社会有用的人。六、作业布置:完成练习册。七、板书设计:教后记学后记参考答案 1 yy chnl mn q 2. 属于曾经 立即 题上 同乡 拜访 3. 异:对感到诧异。 宾客:当作宾客。 利:以为利。 扳: 同“攀”,牵引,通假字。 奇怪:以为奇,意动用法。 4.之:诗 方仲永作诗 这件事 的 其:他的 作诗获利 方仲永以:把 用 于:向 在 比 5.北宋,政治,文学6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 令作诗,不能称前时之闻 泯然众人矣父利其然也不使学 即使天赋再好,也离不开后天的培养和学习7.D8(1)第一阶段是他幼时天资过人,具有作诗才能;第二阶段是十二三岁时的方永才能衰退,大不如前:第三阶段是又过七年后,他完全变成一个平庸之人。(2)从方仲永个人情况来看,原因是“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贪图小利,目光短浅而“不使学”。从道理上说,是因为“其受于人者不至”,即没有受到后天正常的教育。(3)为后文议论铺设了充分的基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中学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