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年九年级语文下册 第7课《这是四点零八分的北京》教学设计 语文版.doc

上传人:xt****7 文档编号:3302763 上传时间:2019-12-11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15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2020年九年级语文下册 第7课《这是四点零八分的北京》教学设计 语文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2019-2020年九年级语文下册 第7课《这是四点零八分的北京》教学设计 语文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2019-2020年九年级语文下册 第7课《这是四点零八分的北京》教学设计 语文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2019-2020年九年级语文下册 第7课这是四点零八分的北京教学设计 语文版一、目的要求: 1、了解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知识青年的特殊历史。 2、体会诗人在离开北京一瞬间独特的内心感受。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理解离开北京那一瞬间的感受。 难点:诗句中一些句子的含义。 三、教学时数:一教时 四、教学步骤过程: 课前准备1、背景简介“文化大革命”,全称“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这是一场在中国现代历史上空前的政治运动,它从1966年开始到1976年结束,历时整整十年,其对中国政治、经济和文化造成了极其深远的破坏性影响,文学当然在此之列,知识分子在这场运动中是首当其冲的受害者,因为文化大革命从一开始就以文学艺术作为其主要批判领域,虽然在它的背后有着更为险恶的政治权力斗争作为枢纽。2、作者简介 食指,本名郭路生,当代诗人,被称为新诗潮诗歌第一人。生于1948年。“文革”中因救出被围打的教师而遭受迫害。 1968年到山西插队,70年进厂当工人,71年参军73年复员,曾在北京光电技术研究所工作。1973年因在部队中遭受强烈刺激,导致精神分裂,入北医三院就医。出院后继续写作。1990年至今在北京第三福利院接受治疗。2001年4月28日与已故诗人海子共同获得第三届人民文学奖诗歌奖。著有诗集相信未来、食指、黑大春现代抒情诗合集、诗探索金库食指卷、食指的诗等。 他在“文革”中开始写诗,相信未来曾被江青点名批判。其诗被朋友及插队知青辗转传抄,广泛流行于全国,影响深远。即使在精神病院里也未停止创作。3、作品简介在那个时代的官方政治话语里,“上山下乡”被解释为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改天换地、大有作为的神话,文学作品往往掩盖了当事人的真实感受。在当时流行的艺术模式中,个人的爱憎感情必须以阶级标准来判断,“小我”的感情必须服从“大我”的理想,在这种话语模式中,个人真正的感情必须按阶级的标准来过滤与消解,其任何流露如果不归结为对革命理想的衬托,都有可能被认为是可疑甚至是反动的。食指的诗与“文革中”公开发表的文学大相径庭,即使与六十年代公开发表的作品相比,也具有迥然不同的特点,标志着年轻一代不但在精神上从“乌托邦”中觉醒,而且尝试以自己的独特的方式来表现自己的感性体验与理性思考,而且走出政治权力者制造的梦魇,回归到个体的真实体验,也因此具有一种涤除了政治权力话语之后的真率与清新。这是四点零八分的背景与作者的另一首诗相信未来一起在知青中广为流传。作为上山下乡队伍中的一员,在即将离开故乡北京的一刹那,作者的心灵突然受到强烈的触动,这种触动包括对故乡、母亲、文明的眷恋,也许还包括对不可知的未来的恐惧。4、字词积累骤(zhu)然 缀(zhu) 窗棂(lng)课前思考有感情地朗读诗歌,你能不能把诗歌的情感脉络梳理一下第一诗节 四点零八分 告别北京第二诗节 火车离京 迷惘失落第三诗节 幻觉叠合 眷恋母爱第四诗节 告别亲人 回归现实第五诗节 物我颠倒 漂泊无依最后两节 依恋北京 惶惑忧虑诗歌赏析1、诗歌第一节,诗人用的反复的修辞手法,统观全诗,诗人为何反复强调说“这是四点零八分的北京”?明确:诗人反复强调说“这是四点零八分的北京”,诗人把对北京的记忆定格在“四点零八分”这一特定的时刻,是因为这一刻是诗人命运的分水岭,这一刻是诗人记忆中最深刻的一道印痕,四点零八分的背景是诗人心中“最后的北京”。2、朗读第二诗节,火车开动了,诗人离开北京时的感受只是“突然一阵剧烈的抖动”,他“不知发生了什么事情”,只是“双眼吃惊地望着窗外”,试着联想我们见到的“参军”或者“退伍”场面,与诗人的感受比较一下,你能体会到诗人此时此刻的心情吗?明确:这里,没有歌声如潮、锣鼓喧天的虚假场面,没有“广阔天地,大有作为”的豪言壮语,有的只是离乡背井的茫然和恐慌。挥手送别的景象,反衬了离乡人的依恋,车站晃动的幻觉以及自己对眼前景象的不解,则分明表达了诗人以及当时青年人所共有的迷惘与失落。3、品读第三节,你知道诗人化用了那首诗吗?你能不能理解诗人的“疼痛”?能不能理解诗人为何将自己比喻成“一只风筝”?明确:这一节,诗人化用了那首有名的游子吟:“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已,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诗人曾回忆说:“我有一个极深刻的印象,妈妈给我缀口子时,我们总是穿着衣服,一针一针地缝好扣子,妈妈就把头俯在我的胸前,把线咬断。”诗人由离别的“痛”联想到母亲为自己缝扣子的针线,并把她们叠合在了一起。让诗人感到疼痛的是眼前的“离别”,但是诗人更愿意相信这疼痛是母亲的针线“穿透了心胸”,因为如果是这样,我和母亲就会因为这针线盒这疼痛而血肉相连了。离家的诗人,感觉自己的前途就像风筝一样飘摇不定,同时又希望风筝的线牵在母亲的手中。这里既写出了诗人失落和迷惘的心绪,又强烈地表达了诗人对故乡和亲人的依恋之情。4、诗歌第五节,原本是火车离开车站,但在诗人看来却是“告别的声浪”“卷走车站”,是“北京在我的脚下,/已经缓缓地移动”,这是一种物我颠倒的错觉,你能不能体会得到诗人此时的内心情感?明确:这个错觉仿佛传达出诗人这样的心声:脚下的大地已经被抽空,我已经被这个时代、被北京抛弃了,从此之后,我将到处漂泊,没有立身之地了!这写出了诗人自己“四点零八分”时的强烈的感受:无比的失落。5、朗读诗歌最后两节,你感受到了什么?明确:最后两节,诗人直接抒写自己对北京的依恋之情。“再次挥动手臂”,在诗人眼前,北京已和母亲叠合在以下,他想“抓住她的衣领”,对这她“大声地喊叫”,让她永远记着自己。茫然之中,诗人绝望地伸手乱抓,仿佛落水者去抓一根救命稻草,本想抓住命运,但是抓住的只是同样迷惘的青年人的手。这里,诗人刻画出的是那个动乱时期青年一代的生存状况:动荡、惶惑,却不乏深沉的忧患。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中学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