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年七年级语文上册 23《伤仲永》教学案 语文版.doc

上传人:tia****nde 文档编号:3302373 上传时间:2019-12-11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2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2020年七年级语文上册 23《伤仲永》教学案 语文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2019-2020年七年级语文上册 23《伤仲永》教学案 语文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2019-2020年七年级语文上册 23《伤仲永》教学案 语文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9-2020年七年级语文上册 23伤仲永教学案 语文版【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学习并掌握常见文言词的意思2能够顺畅朗读课文,提高准确翻译课文的能力过程与方法1、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让学生自己利用课文注释和工具书读懂课文2、多次阅读课文,理清思路,理解文章所要说明的道理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后天教育的重要性【教学重难点】1.朗读课文,正确掌握句中的停顿2.积累掌握一些文言词汇3.理解文章所要说明的道理【导学过程】一、 导入新课古人说:“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这句千古名言,一语道破了“活到老,学到老”的真谛它告诉我们,一个人只有不断的学习、终生学习,才能与时俱进,成为顺应时代的有用之才反之,如果你不进行学习,不接受教育,哪怕你是一个神童、一个天才,也会随着时间的流逝,销蚀成一个庸才、甚至蠢材。俗话说“先天不足后天补”,也就是说在后天的教育中得到弥补如果先天条件好,天资聪慧,后天得不到正确的教育,那结果又是怎样呢?今天我们就学习王安石的伤仲永(板书课题)二、走进作者 作者王安石(10211086),字介普 ,号半山 。江西临川人, 北宋时期,文学家、政治家、思想 家。做官后,向朝廷上万言书,提出政治改革的主张。继而推行各项政治革新,取得一定成就。但由于保守派的强烈反对,他两次被害相。晚年封为荆国公,谥号“ 文 ”。著有王临川集、王文公文集,他是唐宋八大家之一。文题含义伤:哀伤,叹惜为仲永的遭遇而感伤、惋惜王安石为什么要对方仲永哀伤、叹惜呢?同学们认真学习了课文自然就会明白。三、预习检测:根据情况板书纠正重点字的读音隶 ( ) 扳( ) 谒 ( ) 泯 ( ) 称 ( ) 卒( )四、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根据注释,读准字音2、注意读准句中的停顿3、反复朗读,把课文读熟练4、方仲永的变化经历了哪几个阶段?5、方仲永由天资过人变得“泯然众人”,原因是什么?你从中明白了什么道理?小组讨论交流,三分钟后回答五、合作探究:1学生提出难以翻译的字词或句子讨论2小组展示翻译,一组推荐一人译讲一段,其他成员进行补充、评价教师根据情况就翻译不准确的句子进行点拨3解难释疑,重点翻译文章第三段交流后明确:先生说:仲永的通晓、领悟能力是天赋的他的天资比一般有才能的人高得多他最终成为一个平凡的人,是因为他没有受到后天的教育像他那样天生聪明,如此有才智,没有受到后天的教育,尚且要成为平凡的人;那么,现在那些不是天生聪明,本来就平凡的人,又不接受后天的教育,想成为一个平常的人恐怕都不能够吧?六、精读品析:1、课文写了方仲永的才能发展经历有哪几个阶段?三个阶段:第一阶段,幼年作诗的非凡天赋如:“即书诗四句”,“指物作诗立就”,“文理皆有可观”第二阶段,写十二三岁的方仲永才能大不如先前,“不能称前时之闻”第三阶段,写方仲永完全变成一个平庸之人,“泯然众人矣”2、方仲永由天资过人变得“泯然众人”,原因是什么?“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其受于人者不至”3、你从作者最后一段的议论中明白了什么道理?天资好的人,没有得到良好的教育,尚且变成普通的人所以一定要珍惜大好的时机,努力学习(四)齐读全文,加深对课文主旨的理解板书设计:伤仲永 王安石神童(指物作诗立就)普通人(泯然众人) (不使学 ) 学习和教育对于人才的培养十分重要教学反思伤仲永这篇课文进行教学,是学生的合作交流,是师生的互动,每个环节都较为顺畅。这节课之所以能达到如此效果,我想主要原因有以下几点: 1.较好地落实了“自主、合作与探究”的学习方式。 2.与学生建立平等对话的关系。 3.教给学生正确的学习方法。 4.各种能力训练渗透其中。反馈检测:1、给加点字注音(l ) ( y) ( pn ) 世隶耕 邑人 日扳 ( y ) (chn) (mn)环谒 不能称 泯然2、文学常识伤仲永选自( 临川先生文集),作者 ( 王安石 ),字(介普 ),号( 半山 ), (北宋)(朝代)著名的 (文学)家、(政治) 家、(思想) 家,他是唐宋八大家之一。3、翻译下列句子(1)父异焉,借旁近与之,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明确:他父亲对此感到诧异,(便)借邻居的书具给他,仲永马上写了四句诗,并且自己题上自己的名字。(2)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传一乡秀才观之。明确:他的诗把赡养父母、团结同族人作为旨意,传给全乡的秀才看这首诗。(3)其受之天也,贤于材人远矣。明确:他先天得到的,远远胜过有才能的人了。(4)得为众人而已耶?明确:能够成为普通人就为止了吗?4解释带“”的字 (1)世隶耕 (2)未尝识书具 (3)并自为其名 (4)指物作诗立就 (5)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 (6)或以钱币求之 参考答案:1. (1)属于 (2)曾经 (3)题上 (4)完成 (5)对感到惊奇 ;渐渐;以宾客之礼相待,把当作宾客(6)有的(人)5解释下列多义字 之 忽啼求之:(它,指书具,代词 )借旁近与之:(他,指仲永,代词) 余闻之也久:(这事指仲永父“不使学”、“环谒于邑人”,代词) 不能称前时之闻:(的,助词) 卒之为众人:(语气助词,不译 )于 环谒于邑人:到,介词 于舅家见之:在,介词 贤于材人远矣:比,介词 受于人者不至:从,介词然父利其然也( 这 ) 泯然众人矣( 的样子) 文言文伤仲永阅读题及其答案 金溪民方仲永,世隶耕。仲永生五年,未尝识书具,忽啼求之。父异焉,借旁近与之,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传一乡秀才观之。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 余闻之也久。明道中,从先人还家,于舅家见之,十二三矣。令作诗,不能称前时之闻。又七年,还自杨州,复到舅家,问焉,曰“泯然众人矣。”1.我能解释下面各句中划线的词语。世隶耕 指物作诗立就 稍稍宾客其父 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 2.我能判断出下列句子停顿有误的一项是( )A.借旁近/与之,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B.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C.余闻之/也久。D.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3.我能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 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 4.用自己的话说说:方仲永由天资过人变得“泯然众人”的原因是什么?我的理解: 5.方仲永的父亲是怎样的一个人?你最想对他说的一句话是什么?我眼中的方父: 我最想对他说: 6. 下面两题难度各异,分值不同,请任选一题作答。(两题都答,只按第题计分)语文活动课上,老师让你组织一场即兴演讲,题目是“由方仲永所想到的”。你就为自己设计一个简短的导入语吧!我的开场白: 古代有不少勤奋好学的成语典故,请写出成语、人物典故各两个。有关勤奋好学的成语: 、 勤奋好学的人物典故: 、 参考答案: 1.属于;完成;以宾客之礼相待;通“攀”,牵,引。2. C(应为“余闻之也/久”)3. 从此,指定物品让他作诗,他能立即写好,诗的文采和道理都有值得看的地方;他的父亲认为这样有利可图,每天拉着仲永四处拜访同县的人,不让他学习。4. 没有受到后天的教育。5. 是一个贪图小利、目光短浅的人;示例:一个人的天资再好,没有后天的教育,也是不能成才的(合情合理即可)。6. 参考:方仲永由少时的天资过人变得“泯然众人”,令人扼腕长叹,更应该引起我们的深思。读完本文后,相信我们一定有许多感慨,就让我们自由的畅谈一下吧!悬梁刺股、囊萤映雪、学而不厌等;苏秦悬梁刺股、孙康映雪读书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中学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