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 专题15实用类文本阅读新闻、访谈习题课.doc

上传人:tian****1990 文档编号:3300075 上传时间:2019-12-11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3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 专题15实用类文本阅读新闻、访谈习题课.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2019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 专题15实用类文本阅读新闻、访谈习题课.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2019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 专题15实用类文本阅读新闻、访谈习题课.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9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 专题15实用类文本阅读新闻、访谈习题课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梦境沉入洪水的暂安一夜(美)丹卢泽德现在是星期日的子夜时分,发这份急电的时候,街道一片沉寂。但是在城市中心,人们的心碎了。家园沉入水里。汽车也被淹没,房子里黑漆漆的空无一人,而家具漂在水上。缓缓上涨的水在防护墙上发出阴险的响声。但是人已撤离的地区静悄悄的。一切都很平静。这是耳闻目睹到的场景。但是,当城市里运沙袋的英雄们躺下来休息时,1982年的这场洪水造成的难民们还处在混乱中。他们今夜睡在坑坑洼洼的陌生的小屋里,房间里的地板上铺着亚麻油毡。在教堂中心,当焦虑不安终于为疲倦所压倒,人们开始沉入睡眠,怀着感谢和平静。还有上百张或者更多的床铺放在搭得形形色色的房子里,以防备还有大雨的预言实现。此时此刻,据说有3 000人已被迫从他们的家里撤出来。大多数人是附近的老住户,位于这座城市的三条河的两岸。主要是在城市的这个地区,吸纳洪水而救出难民。疲倦的海军陆战队士兵、消防队员和志愿者们赶来照顾难民,帮助麻烦的、不情愿离开的人到小救生筏子上,一次又一次把这些人运到高地上,其他的交通工具在那儿等着。现在是午夜,城市中心人已撤离的部分沉入一片黑暗。断电、停气,正常的一切都不再存在。那些及时站出来的人用沙袋和临时垒起来的土堤同洪水搏斗仅仅是在等着河水涨到顶点。他们的家得以幸免。现在,他们的自信又恢复了。他们今晚睡在自己的床上。但是他们也担心,城市还能承受多少水?雨在夜空中潜伏着。在河西边,令人心碎的程度最深,损失最为严重。在莫米和圣乔,水逼近防洪堤顶部。居民们爬到防水墙上察看水的最高线,他们在寻找希望的迹象。看到防洪堤还牢固的地方,他们就觉得有了希望;哪里防洪堤出现了缺口,哪里的希望就像耗子一样淹没在水里。难民们今天晚上讲了上千件事,都是他们看到和听到的。有个人想起万布林大街上的一幢房子,那儿阳光春天般地暖暖地照在明亮的黄砖围墙上。一对上了年纪的夫妇在他们的小黄房子的前院里等待着。那位绅士坐在走道上的一把黄色椅子上,膝盖上横着一根拐杖。他的妻子黄色的头发已经斑白,站在那儿望着奇怪的人来来往往。他们是一幅岩画,一张发黄的照片,不合时宜。隔着一个街区的距离,水正沿着大街向他们逼近。这个女人只会说结结巴巴的英语,她的丈夫只是点头。糟透了的洪水,唉,糟透了的洪水。水有多高了?耸耸肩,他们将不得不离开吗?一个虚弱的、不安的微笑。谁知道呢?她说。谁知道呢?邻近防洪堤的莫米地区,河水在那儿最宽也最深,低吟的河水在黑暗中翻滚。几乎没有人站在街灯下的防洪堤上。现在没有这个必要。他们感到安全。在像口袋一样的湖边地区,两条河的拐弯处,水没有漫出河道。这里有一种乐观的信念。星期六夜里难以入睡的焦虑结束了。那里没有搭起的小屋子,也没有因洪水损害生活而感到的痛苦。他们暂时逃脱了洪水,但是洪水就在眼前。现在,午夜过后,城市沉入梦乡,3 000名难民安顿下来,得到了食物供给。仍有两个世界存在着。湿和干,高地和低地。两个世界被汹涌的河水和桥分开。两种运气。好运气和坏运气。明天有希望达到河水顶点。达到顶点,水就会退下去,无家可归的人会忘掉痛苦的记忆。然后将重新挖掘出这些记忆加以回想。但这都是明天的事了。今夜仍有不安的睡眠,陌生的床铺,这场战斗的奇怪的空虚感一部分失掉了,一部分赢得了。今夜,在城市中间,仍然有破碎的心灵。但是最坏的事已经过去了。街道安静下来,一切都那么平静。(选自韦恩堡新闻哨兵报,1982年3月15日,李予阳译)【新闻背景】在截稿时间的巨大压力下对重要事件的余波和未来发展作出展望,这是对新闻记者的一大挑战。如果这种事件是一起严重的自然灾害,这么做难度就更大了。美国印第安纳州韦恩堡新闻哨兵报的专栏作家丹卢泽德却做到了这一点。1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A全文以“市民暂时逃脱洪水和洪水就在眼前”为线索,中间穿插白天救援工作的背景材料,体现了“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主题。B文章一开始就切入现场,通过作者的观察提供给我们一个大环境:街道一片沉寂而洪水发出阴险的响声,人们将要睡去但内心十分担忧。C作者用人们休息时表面的平静衬托出与洪水搏斗一天后的暂时松弛与内在的紧张,体现了作者的乐观推想:洪水明天就会退下去。D这篇新闻报道了一场突如其来的洪灾过后的现场,从文中可以看出作者细致的观察力、敏锐的洞察力和高超的写作技巧等。E文章的开头和结尾都写了市民们破碎的心,这样使得文章首尾照应;同时行文中作者使用大量的渲染手法来表现灾区市民的危险处境等。答案BD解析A项,文章的主题是“市民暂时逃脱洪水和洪水就在眼前”,而不是“一方有难八方支援”。C项,“体现了作者的乐观推想”错,描写市民休息的内容主要表现了对市民的同情,且作者并没有推测明天洪水是否会退下去。E项,文章没有使用渲染的手法,都是通过客观的描写来表现灾区的情况。2新闻中对万布林大街上一对老年夫妇的两段描写的具体作用是什么?(6分)答:_答案(1)表现家园的美好。以此对比洪灾之后城市的糟糕情况。洪水到来之前那对夫妇春天般的庭院体现出一派安详的气氛,衬托出没有洪水时家园的美好,并以此对比,表现洪灾带来的损失。(2)凸显紧张气氛。中间插入洪水离他们只有一个街区并缓慢逼近的描写,营造出紧张的氛围。(3)表现了灾民对洪水即将到来的担心和无能为力。3简要说明文中画线语句使用的修辞手法和具体含意。(6分)(1)哪里防洪堤出现了缺口,哪里的希望就像耗子一样淹没在水里。_(2)低吟的河水在黑暗中翻滚。_答案(1)比喻的修辞手法。写洪灾中的人们对防洪堤的重视以及对防洪堤出现缺口的惧怕心理。(2)拟人的修辞手法。表现水势的凶猛和浩大,并暗示灾难可能再次到来。4本文的题目有版本翻译为“洪水毁家园,灾民夜难眠”。你认为两个题目哪个更好?请结合文本简要探析。(8分)答:_答案示例1:“梦境沉入洪水的暂安一夜”好。(1)概括了新闻的主要内容。这篇新闻主要描述了人们遭遇洪灾以及晚上入睡的情况,题目中“梦境”指灾民以及救灾人员在夜晚已经进入梦乡,而“沉入洪水”表明入睡的具体背景。(2)表现了灾民的精神状态。“暂安一夜”指灾民逃脱洪水后的暂时安定,虽然情况不容乐观,但最坏的事情已经过去了。(3)表现了对事件发展的预测。这是一起严重的自然灾害,因为天气的变幻无常,很难确定未来的情况,而题目中的“暂”表现对现实情况的推测,今晚是安定的,但明天如何不得而知,体现了作者对未来的忧虑。(4)表现了对灾民的同情。洪灾之后,作者希望灾民们能够暂时休息,并希望河水到达顶点后能退下去,大家都能安定地生活。示例2:“洪水毁家园,灾民夜难眠”好。(1)涵盖了新闻的主要内容。这篇新闻报道了该地区灾民受灾的情况和灾民被安顿下来后的情况,这个题目比较全面地概括了这两个方面的内容。(2)形象地表现了灾民灾后的精神状态。洪水使灾民们失去了一切,他们虽然已经脱离危险,但毕竟情况不容乐观,仍担心明天河水到达顶点后是否能退下去等问题,所以即便睡着了,也是不安的睡眠。(3)表达对灾民的强烈关心。新闻不仅报道洪灾的相关情况,更主要的是表现了对灾民的关心。报道中灾民晚上休息的特定场景就体现出了这一点。(4)整齐,有文采。这个题目十分整齐,且“园”“眠”押韵,读起来朗朗上口,容易给读者留下深刻印象。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58题。林清玄:心美一切皆美记者:您30岁之前得遍了台湾所有的文学大奖,直到不再参赛,此外,您还是台湾最高产的作家,除了众人以为的文思泉涌,还有别的诀窍吗?林清玄:我很喜欢一句古诗:书到今生读已迟。就是说,这辈子你要读书已经来不及,都是上辈子的积累。我想这种积累重要的是怎么坚持,每天写一点,一个月以后回头看,会觉得性情上有变化,这种慢慢积累的过程是快乐的。记者:从乡下奋斗到台北,您的经历也是比较坎坷的。小时候,您随父兄在田间地头流汗受苦,这段经历对您今后的成长有何影响?林清玄:有很大的帮助,使我什么情况都能适应。从出生到现在,我没有一个晚上睡不着觉,没有一餐饭吃不香,随时都能笑得出来。因为小时候在大山中长大,生活很苦,心思也单纯,天黑上床马上睡觉,你不会有欲望,有欲望也没有用,根本不可能实现,所以慢慢久了,你对欲望就不会太敏感。记者:在您的环境里面,显然没有成为作家的条件,但您成功了。林清玄:的确,我家代代都是耕农,可是我对文字有非常深刻和敏锐的感受。记得有位文人叫张潮,他讲,“文章是案头之山水,山水是地上之文章”,你把地上的东西看清楚了,那就是一篇文章。我小时候的成长不可能像一般人所说的,学富五车,而是一门深入。我记得小时候读每本书,拿过来都珍贵得不得了,抱着,枕着,经常拿到什么就很用心地看。小学三年级以后,每天我要抱着一本书,才睡得着;每天一定要读到一篇好文章,才肯睡觉。记者:在经历5 000年未有之变局之后,拜金拜物对传统价值观的疏离逐渐明显,在这样光怪陆离的时代,怎样才能活出真正的优雅?林清玄:其实这是一个向欲望倾斜的时代。全世界都是这个样子,有时候你看报纸会看到一个爱玛仕的包卖到100万人民币,荒唐!但大家都已经习惯了,不以为怪,它是名牌,就值这个钱,那是因为你已经迷失了对事物的真实判断。人的肩膀挑着一架天平,一边是欲望,一边是心灵的满足,你的心灵应该有足够的砝码来保持平衡。人在中间,一边是一个人加一个山谷的“谷”,一边是一个人加一个山谷的“山”,俗和仙如果能够平衡,你就能做一个平正的人。当然,要想不被欲望捆绑,就应该有自己心灵的寄托,要花一些时间来充实我们的心灵世界,比如文学。记者:对于生在这个时代有着多种价值可供选择的青年来说,文学在他们生活中应该是一个怎样的存在?林清玄:第一流的文章是生命的化妆,其实在青年的成长中,文学也是他们最好的化妆。因为如果有内涵,你会觉得什么事情都美。我有两句话,“心美一切皆美,情深万象皆深”,你的心灵美丽了,你看到的世间一切都美;如果你的情感深厚,你会觉得世间万物都很深刻。所以,如果要使你的生命、外表、气质变得更好,你的心就要美,你的情就要深,文学正好是容易进入的途径。5下列对访谈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A林清玄小时候的坎坷经历培养了他对各种环境的适应能力,这是他成为台湾最高产作家的主要原因。B林清玄引用张潮的话,说“文章是案头之山水,山水是地上之文章”,很形象地说出了生活和写作的关系。C林清玄举爱玛仕的包卖到100万人民币的例子是为了说明爱玛仕是名牌,就值这个钱。D林清玄认为,第一流的文章是生命的化妆,在青年的成长中,文学也是他们最好的化妆,是让他们的心灵美丽起来的途径。E林清玄所说的“心美一切皆美”的含意是一个人心美了,他就可以拥有一切美好的事物。答案BD解析A项,其“这是他成为台湾最高产作家的主要原因”错,主要原因应是自身的主观努力;C项,“是为了说明这个钱”错,他举这一例子主要是为了说明人在欲望面前迷失了对事物的真实判断;E项,“他就可以拥有一切美好的事物”错,应该是“他看到的世间的一切都美”。6林清玄取得成功的主要因素有哪些?请简要概括。(6分)答:_答案文思泉涌,坚持积累,小时磨难,对文字有非常深刻和敏锐的感受,勤奋读书,对欲望不敏感。(任答三点即可)7在林清玄看来,在这样光怪陆离的时代,怎样才能活出真正的优雅?(6分)答:_答案克制欲望,不被欲望捆绑;让自己的心灵有所寄托;花时间让自己心灵放松、充实。8林清玄认为“第一流的文章是生命的化妆”,他的这一观点是否适用于所有的人?请联系全文谈谈你的理解和看法。(8分)答:_答案观点一:适用于所有的人。因为所有的人都需要精神的成长,而阅读是人精神成长的最有效的方式。读书可以陶冶人的心灵,提高人的修养,让人变得情感深厚、气质美好。所以第一流的文章对所有的人来说,都是生命的化妆。观点二:并不适用于所有的人。因为林清玄在这篇访谈中提出的这个观点主要是针对青年人而言的。我们这个时代容易使人迷失方向,青年人又面临着多种选择,对他们而言,读书可以让他们的心灵变得美好。但对于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已经形成的人来说,第一流的文章对改变他们的人生就显得无足轻重了;生活中还有一些人,他们连最基本的物质都得不到满足,一流的文章又能给他们提供多少帮助呢?(言之成理即可)三、(xx山东)阅读下面的访谈,完成912题。杨澜(以下简称“杨”):您看您去过这么多地方,台北、高雄、美国、香港,哪一块地方是您最心爱的?余光中(以下简称“余”):这很难说。有人说我是乡愁诗人。我写了好多乡愁的诗,可是我觉得我的乡愁呢,不是同乡会式的,不是关乎某省、某县、某村的,因为乡愁可以升华或者普遍化为整个民族的感情寄托。这样说来呢,乡愁就不完全寄托在地理上的某一点,它不仅仅是地理的,也可能是历史的,可以说是历史的乡愁,文化的乡愁,而且在中文里面也可以有所寄托。那一年到东北访问,我在短短的致辞里就讲到,小时候在抗战时就会唱“我的家在东北松花江上”,还有“万里长城万里长”。那时,我没有去过长城,更没有去过松花江,可是整个民族的一个大感情就可以融合在一起。我是说着说着眼泪就掉下来了。我有一篇散文,结尾两句我是这样写的:“你以中国的名字为荣,有一天,中国亦将以你的名字”杨:为荣?余:没有。杨:没有这两个字,所以我不是诗人,就要差这两个字才好。杨:我们看您的人生经历,觉得您其实并没有遇到过特别大的困难,家庭很美满,生活呢,教书、写诗、写散文、写评论,也是人们想象的比较安定的生活。但您为什么却说“我写作是因为我失去平衡,心理失去保障,而心安理得的人是幸福的,缪斯不会去照顾他们”? 余:一个人不能光看他表面的职业和家庭。他内心有很多心魔,内心世界可能很复杂,比如他的愿望并没有完全达到,那就不是表面上看得出来的。我在21岁时就离开大陆,那对我是一个很大的打击,因为我的好朋友都忽然不见了。我投入到一个陌生的地方,要重新来过;而且一个人到了21岁,记忆已经很多了,所以这件事情让我念念不忘,也成为我的一个心结,一个中国结。杨:今天仍然有很多人喜欢您的诗,但人们的欣赏对象好像发生了一些变化。年轻人喜欢卡通、流行歌曲等那种节奏更快、更有形象感的东西。那么用于看白纸黑字的时间呢,相对就要减少一些了。你觉得未来的诗歌,希望在哪里呢?余:这个情况不仅仅存在于大陆、台湾、香港。因为媒体变了,价值观也就随之改变了。我向来不认为文艺要大众化,而应该小众化。可如果你连小众都维持不了的话,那就有很大问题了,像三毛也好,或者余秋雨也好,到底还是不能跟一个流行歌星比,对不对?可是,听流行歌的跟读余秋雨散文的还是不一样,所以不能够拿来比较。目前的新诗有相当多的毛病,很多诗人如果得不到知音,也应该反省一下,检讨自己的诗是不是能吸引人,这是多方面的因果现象。杨:现在年轻一代接触更多的是一种网络上的语言,要想保持中文原来的那种纯粹和一脉相承,已经是越来越难了。您担不担心中文的纯洁度问题,或者认为这是历史发展的必然,所以也要听之任之?余:我是相当担心的,也不能听之任之。有学者说,语言就像河流,你不能阻碍它。问题是有河流就有两岸,两岸如果太模糊了,这河流就不晓得流到哪儿去了。所以很多人认为语言就由它去,它有它的生命,其实不然。比如说我们目前的中文,如果过分西化的话,中文的特色就会荡然无存了。(有删改)9这篇访谈涉及四个方面的内容,请简要概括。(5分)答:_答案示例:对乡愁的理解;诗人的创作动因;诗歌的现状与发展;中文的纯洁度。解析本题主要考查概括能力。文章很明确地用序号标为四个部分,说明每一个部分代表一方面的问题,要围绕四个部分的内容概括。另外,在本篇访谈中,杨澜是采访者,余光中是被采访者。被采访者要回答采访者的问题,因而杨澜的采访问题往往是访谈涉及的问题。着重分析杨澜提出的问题,结合余光中的回答概括即可。10阅读访谈第一部分,回答下面的问题。(6分)(1)如何理解余光中所说的“乡愁”?答:_(2)为什么杨澜说“就要差这两个字才好”?答:_答案示例:(1)余光中认为乡愁并不完全由地理造成,它是历史的乡愁,文化的乡愁,可以升华为民族的感情寄托。(2)这样更有悬念,给读者留下想象的空间。解析分析题干要求可知,本题的答题区域在第一部分。(1)主要分析第二段余光中的回答。余光中的回答有三个层次:前两句话是第一个层次,引出自己是乡愁诗人;中间两句是第二个层次,说出自己对乡愁的理解;后面是第三个层次,说出乡愁的融合寄托作用。因而该问题主要集中在第二个层次。前一句主要表达:乡愁可以升华或普遍化为整个民族的感情寄托。后一句主要表达:乡愁不仅仅是地理的,它也是历史的乡愁,文化的乡愁。将两个意思整合表达出来即可。(2)这个问题主要从“差这两个字”在表达上所造成的效果以及“差这两个字”时对读者的作用两个方面回答。11怎样理解第二部分画线句子的含意?(6分)答:_答案示例:文学创作的动力源于作家内心世界的冲突和体验。这正是作家能够创作出优秀作品的根本原因。心安理得、内心过于平静的人,不会产生强烈的创作愿望,也就创作不出优秀的作品。解析本题考查对重要句子的理解,分析该句子是关键。该句是转折关系的复句,“而”前是一层,“而”后是一层,故该句子有两层意思。前一层讲的是作家内心失衡(也就是作家内心世界冲突)是创作优秀作品的原因。后一层是心安理得,内心平静,缪斯(艺术女神)就不照顾他们,也就是说艺术创作上就不会成功。12第四部分中提到“有学者说,语言就像河流,你不能阻碍它”,而余光中认为“有河流就有两岸,两岸如果太模糊了,这河流就不晓得流到哪儿去了”。请联系中文的纯洁度问题,谈谈你的看法。(8分)答:_答案示例:随着时代和社会的发展,语言也在不断发展和变化,而对语言的发展不能听之任之,需要加以必要的规范。在当今社会背景下,中文既要不断丰富和发展,更要保持其特色和纯洁度。解析首先,要审读清楚题干要求,要求必须联系中文纯洁度的问题;其次,理解好“语言就像河流”这个比喻。河流不能被阻碍,也就是语言不能随社会发展而不发展。河岸对河流是有限制的,在此喻指对语言也要加以限制和规范,不能任其发展。对这些比喻和要求加以整合,表述完整合理即可。四、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16题。神湾“啄木鸟”周立耘“当!当当!”层峦叠嶂的雪峰山深处,不时传来啄木鸟尖嘴啄病树般笃实而锐利的声音,不仅给这片寂静山林增添了几分生气,也牵动着我们的好奇之心。跨过神湾大桥,穿过神湾坳隧道,来到茅房溪二号大桥,凭栏远望,一群身着黄马甲的“啄木鸟”,正攀附在桥梁底部除锈刷漆,手起锤落,发出阵阵悦耳的声音。他们头上是拔地而起的群峰,脚下则是万丈深涧。我情不自禁地按下快门。“啄木鸟”们来自湖南怀化工务段溆浦桥隧车间神湾工区。“悬挂”在柘溪水库岸边的神湾工区,以险峻闻名于沪昆铁路线。9月25日上午10点多,我们从长沙出发,到达神湾隧道口时,天色已晚,工长谌哲明站在门口等候我们。他说,工区一共9名职工,今天都在。神湾桥隧工区座落在湖南省安化县境内雪峰山脉下,没有村庄,也没有田园,只有一座座抬头也难望到顶的古老而神秘的陡峭大山。工区的三层小楼,背靠雪峰山脉,面对柘溪水库,三面环资江水,环境安静而优美,xx年底工区被怀化工务段评为“十大最美工区”。迎着江风,班长严鲲将一碗碗热气腾腾的饭菜端了上来:有他们去年冬天熏的“神湾腊肉”,自己种的“神湾南瓜”谌哲明兴冲冲招呼我们喝“神湾茅台”他们用杨梅泡的米酒。谌哲明说:“干一天活累了,大伙晚上喝几口酒聊聊天,解闷去乏。”几年来,他们累计检查养护的线路20 000多公里,发现伤损夹板、垫板等设备配件不计其数。每天行走在两股钢轨间,弯腰巡检、看方向,低头抬头百余次。日月往复,无论刮风下雨,还是酷暑严寒,“啄木鸟”们都扎根在工区,义无反顾地坚守着安全信念,用无畏而坚实的步伐在铁路线上铿锵前行,近万余根轨枕上都留下了他们的足迹。他们虽然长年守着铁路,看着铁轨,但要出门,却只能靠两条腿。摆在职工们脚下有两条路:一条是水路,乘船一个半小时去坪口;一条是陆路,沿着铁路步行8公里,到烟溪。他们的家属最远的在重庆,离最近的坪口镇也有几十里。所以,守望也成了他们生活的一部分。虽说生活很寂寞,但他们都很乐观。袁旭东xx年到的工区,家在安化县城,每次回家都要坐3个小时的船。他说:老婆嫁给我这几年,一直都没好好陪过她,特别是有了孩子以后,她又要照顾孩子,又要照顾双方父母。我没有尽到一个丈夫和父亲的责任。老婆如果不跟我一样热爱这铁路,日子就没法过下去。妻子常常发短信对他表示理解和支持。“我理解并支持你,加油!”这条短信他珍藏了很久,每当工作遇到难题,想想妻儿给予的理解和支持,他就感到有了无尽的动力。回忆及此,这个汉子充满了坚毅的双眼中流露出了深深的愧疚。xx年,在神湾坚守了十多年的工长谌哲明获得铁道部“火车头奖章”,他的妻子被怀化工务段评为“十大最美工嫂”。中午,谌哲明担着饭菜来到桥头。大伙围拢来,盛饭、夹菜,有说有笑地蹲在路旁吃了起来。陪在一边的怀化工务段党委副书记雷建华说,他们个个都是能工巧匠,油漆、电焊、砌筑,样样都精通。他们像啄木鸟般,坚守在这片山区,养修巡检,清除铁路隐患,守护铁路安全,用无声的旋律演奏了一曲温暖和谐的安全乐章。我再次情不自禁地按下了快门。(选自xx年优秀新闻,有改动)13下列对文章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A文章开头两段对工区环境的描写,为人物活动提供环境,说明铁路工人工作的单调寂寞,衬托他们的美好心灵。B第段写班长严鲲他们吃饭的情景,说明了铁路职工生活物质条件得到充分保障,表现了他们知足常乐的良好心态。C本文写了两位职工的妻子对丈夫的理解和支持,正面体现了铁路职工的工作艰辛,旨在表达对职工妻子的赞美。D文中引用党委副书记雷建华的一番评论,既增强了新闻的真实性,又表现了铁路职工的精湛技艺和高尚情怀。E本文是一篇新闻通讯,采用环境描写、语言描写、心理描写等手法,再现了铁路职工工作生活的情形,具有强烈的感染力。答案BC解析B项,写他们生活简朴,展现了他们积极乐观的精神风貌;C项,侧面衬托了铁路职工的工作艰辛,旨在表达对职工和妻子的赞美。14请概括作者两次“情不自禁地按下了快门”的原因。(6分)答:_答案第一次是被铁路职工工作环境的险峻和他们工作方式的神奇所吸引按下了快门;第二次按下了快门是被工人们的辛勤、奉献、乐观和温暖和谐的生活场面所感动。(每点3分)15本文写铁路职工的工作与生活,为什么还写了两位职工的妻子?(6分)答:_答案侧面衬托铁路职工的奉献精神;说明职工能够安于工作的原因,表达了对职工及其妻子的赞美敬佩之情。16标题是文章的“眼睛”,试析本文标题的妙处。(8分)答:_答案标题采用比喻的手法,新颖生动,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2分)形象地表现了铁路工人辛勤工作、无私奉献精神;工作敲击的声音像啄木鸟的声音,天天工作像辛勤的啄木鸟,保护铁路安全像啄木鸟保护树木;(4分)标题恰当表达了记者对铁路职工的高尚精神的赞美和敬仰之情。(2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高中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