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年八年级历史上册 第6课 戊戌变法教案 岳麓版.doc

上传人:xt****7 文档编号:3299541 上传时间:2019-12-11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1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2020年八年级历史上册 第6课 戊戌变法教案 岳麓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2019-2020年八年级历史上册 第6课 戊戌变法教案 岳麓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2019-2020年八年级历史上册 第6课 戊戌变法教案 岳麓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9-2020年八年级历史上册 第6课 戊戌变法教案 岳麓版【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和掌握公车上书、维新派政治团体的形成以及戊戌变法的内容等历史基础知识。2、结合课文、利用图片和历史文献等资料培养学生分析解决历史问题的能力,并能从中找出戊戌变法意义及其失败的原因。3、通过学习使学生认识到戊戌变法是资产阶级维新派为挽救民族危亡和发展资本主义而进行的一次改良运动,是进步的,爱国的。从而激发其热爱祖国、振兴中华的历史责任感。【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公车上书及戊戌变法的内容及影响重点的突破:运用投影图片等直观手段,从康、梁等人的活动入手,结合问题讲清公车上书的情况。通过分析、归纳的方法使学生掌握维新变法的内容。教学难点:戊戌变法的意义难点的解决:先让学生结合戊戌变法的内容,讨论对中国社会的影响,最后我再加以引导,从而得出正确结论。【教学方法】讲授法阅读指导法探究法提问启发法多媒体演示法【教学资源】1、含梁启超、康有为等人图片的演示文稿;2、多媒体教学设备3、学生编排历史短剧【板书设计】维新变法拉开序幕 公车上书(1895年)维新变法运动的发展 维新派政治团体形成及其机关报强学会、中外纪闻维新变法运动的高潮及结果 戊戌变法 1898年6月9月 (百日维新) 第6课 戊戌变法1、维新变法拉开序幕2、维新变法运动的发展3、维新变法运动的高潮及其结果【教学过程】导入新课 我是通过介绍当时中国社会背景而进行导入的,但也可以让学生作复习小导师自行导入,不过我认为第一种还是比较好的,因为,这样可以使学生在了解了当时社会背景的情况下,更好的理解课文内容,便于解决重点和难点。 甲午中日战争后,帝国主义国家对我国的侵略日益加剧,民族危机空前严重,为救亡图存,我国一部分先进的民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掀起了一场轰轰烈烈的变法改革运动,这就是我们今天要讲的戊戌变法。一、维新变法拉开序幕 设计思路:在讲第一部分维新变法拉开序幕时,先打出康有为、梁启超的照片,让学生介绍康有为、梁启超的资料,我认为这样做可以培养学生动手查找资料的能力,并为下一步讲授开展变法的原因做好铺垫。关于维新变法拉开序幕的标志性事件是什么?学生可以通过阅读课文很容易找出答案,即“公车上书”。随后教师设问:康、梁等人为什么出反对签订马关条约外,还要求变法?学生展开讨论,并从当时的社会形势和康、梁等人的思想主张两方面得出结论。接着教师再启发学生思考,公车上书虽然失败了,但我们能通过这件史实学习到当时中国先进的知识分子一种什么样的精神?这时学生的思维再一次被调动起来,在教师的引导下,得出“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主义精神。我认为第一部分这样设计,可以达到既提高了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又促进了对学生情感价值观的培养。维新变法的开始“公车上书”1895展示康有为、梁启超的图片 学生介绍两人的资料,教师总结:康有为、梁启超是具有初步资本主义思想的爱国知识分子。然后设问:康梁二人听到马关条约签订的消息后有何反应?导入“公车上书”学生介绍“公车上书”的过程,教师强调:公车上书标志着变法维新运动拉开序幕。随后设问:同学们结合所学内容,想一想维新变法运动开始的原因都有哪些?(学生讨论后回答)教师归纳总结:(1)帝国主义侵略加剧,中国面临亡国灭种的危险(2)清朝统治阶级腐朽无能,一味妥协退让(3)人民群众反帝反封建的斗争日益高涨(4)中国民族资产阶级也要求大力发展民族工业,提高自身地位2、“公车上书”的结果 学生回答完公车上书的结果后,教师提问:公车上书这件事反映了中国先进的知识分子什么样的精神?学生讨论后得出“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主义精神。“公车上书失败后,康梁二人又为开展维新变法运动进行了哪些活动?” 进而导入第二目教学反思:通过实际授课,我发现学生学习积极性较高,课下查找的资料也特别多,但是如果教师不在上课之前对资料进行筛选的话,很容易出现用时过长的情况,因此必须提前精选学生资料。一切以教学需要为目的。二、维新变法运动的发展设计思路:第二部分维新变法运动的发展,我计划的授课时间较少,主要让学生围绕“公车上书失败后,康有为、梁启超等人为维新变法的开展又进行了哪些工作?”这个问题自学,最后教师再总结维新派为了扩大政治影响和舆论宣传,先后创办了多份报刊和政治团体。其中最著名的是中外纪闻和强学会,强学会的成立标志着维新派政治团体的形成,中外纪闻是强学会的机关报。维新派政治团体的形成促进了维新变法运动的发展。这样设计的主要原因是,这部分内容重点不多,只要学生掌握几个知识点就可以了。1、维新派政治团体形成及其机关报强学会 中外纪闻 根据导入第二目所提的问题,学生首先自己阅读课文相关内容,然后回答:“公车上书”失败后,康有为、梁启超又继续创办宣传维新变法的报刊和团体,其中有中外纪闻和强学会。教师紧接着提问,康梁二人的这样做有什么作用?学生回答:促进了维新变法运动的发展。教师小结:我们知道维新变法运动从一开始就遇到重重阻力,因而在后来的发展过程中更是极为曲折,提问:维新变法运动遇到哪些阻碍?2、维新派与顽固派的论战在讲到维新派与顽固派论战时,我先让学生结合当前的改革开放政策来思考康有为的观点是否正确,为什么?并谈谈自己的感想。最后小结:通过论战,维新派在舆论上占据主动,并且成功的说服了当时的光绪皇帝。为戊戌变法高潮的到来奠定了基础,进而导入第三目。教学反思:这一部分内容不是本课重点,因此不要耗费太多时间,而学生在回答“结合当前的改革开放政策来思考康有为的观点是否正确,为什么?并谈谈自己的感想。“这个问题时,集思广益。有的同学举例:“深圳从过去的小渔村发展成为今天这样一个国际性大都市,就是靠我党实行的改革开放政策,这说明了随着时代的发展,国家的政策和制度也应该随之发展和完善,以适应当今国际形势的需要,康有为等人提出变法是爱国的、进步的”。通过这个问题,可以把历史和政治结合起来,培养学生的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但也能从侧面看出,现在的学生思维非常活跃和开阔。三、维新变法运动的高潮及其结果设计思路:第三部分维新变法中的重要事件-“戊戌变法”是本课重点和难点,为了更好的突破重点和难点。我让学生结合戊戌变法的内容讨论分析变法的进步性和局限性,从而为更好的理解戊戌变法的意义及失败原因做好铺垫。学生讨论非常热烈,各种思维火花不断迸发,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很快就掌握了变法的进步性在于“推动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和“促进了资本主义思想的启蒙”两大方面,局限性表现在:“没有发动人民群众”和“没有提出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主张”。随后,我趁热打铁,让学生表演“袁世凯告密,谭嗣同就义”一段历史短剧,让学生深入思考,戊戌变法的失败原因和谭嗣同就义到底值不值得?到了这个时候,课堂气氛空前活跃,学生积极性被充分调动,本课达到高潮。维新变法运动的高潮戊戌变法1898.69 首先学生阅读课文,并回答戊戌变法的基本内容。然后让学生根据内容逐条讨论分析变法的进步性和局限性。在教师的引导下得出结论:变法的进步性在于“推动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和“促进了资本主义思想的启蒙”两大方面,局限性表现在:“没有发动人民群众”和“没有提出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主张”。2、维新变法运动的失败 关于维新变法运动的失败这一部分的处理方法,可以先由学生表演“袁世凯告密,谭嗣同就义”一段历史短剧,然后让学生深入思考,戊戌变法的失败原因和谭嗣同就义对中国人民探索救亡图存道路有何贡献?学生通过讨论回答得出戊戌变法失败的原因在于:(1)维新变法触及了封建统治阶级中顽固派的利益(2)顽固派的实力强大(3)维新派依靠一个没有实权的皇帝,力量较弱。(4)中国民族资产阶级维新派由于自身的局限性,不敢发动和依靠人民群众。随后,我再设问:维新变法运动的失败充分说明了什么道理?学生讨论后回答:“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中国走资本主义改良道路是行不通的。”关于“谭嗣同英勇就义对中国人民探索救亡图存道路有何贡献”这个问题,教师可以提示学生通过戊戌变法的进步性方面来思考这一问题。 教学反思:维新变法运动的高潮这一部分是本课的重点,因此必须通过各种手段来烘托主题,如表演历史剧、引导学生探究学习都是不错的方法。但是必须注意理清授课思路,合理设置问题以便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小结:我们本课的重点就是维新变法的意义及影响。而变法失败的原因是变法触犯了顽固派的利益,而且维新派没有发动群众,仅仅依靠一位没有实权的皇帝,反之,顽固派实力较强,又拥有军权。所以失败是必然的。变法虽然失败了,但它是一场资产阶级维新派为挽救民族危亡而进行的具有资产阶级性质的改良运动,是进步的、爱国的。促进了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在社会上起到了思想启蒙作用,谭嗣同等人的血没有白流,他唤醒更多的中国人去探索救国救民的真理,同时也告诉我们,在当时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中国,走资本主义改良道路是行不通的,为后来辛亥革命的成功推翻清政府统治打下了基础,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和教训。关于辛亥革命我们将在下一节课来学习。至此课文内容就全部讲完了,为了便于学生对课文内容的串联和记忆,我编了一段顺口溜: 马关条约传北京,公车上书变法请。康梁二人劝皇帝,维新变法终实行。 慈禧太后法政变,百日维新遭劫难。六位君子扬浩气,救亡图存更兴起。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中学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