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高考生物总复习 第31讲 种群的特征和数量的变化课时训练 新人教版必修3.doc

上传人:tian****1990 文档编号:3298760 上传时间:2019-12-11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312.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年高考生物总复习 第31讲 种群的特征和数量的变化课时训练 新人教版必修3.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2019年高考生物总复习 第31讲 种群的特征和数量的变化课时训练 新人教版必修3.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2019年高考生物总复习 第31讲 种群的特征和数量的变化课时训练 新人教版必修3.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9年高考生物总复习 第31讲 种群的特征和数量的变化课时训练 新人教版必修3测控导航表知识点题号及难易度1.种群的概念及特点1,2,6,102.种群密度的调查方法3,9(中),11(中)3.种群数量增长曲线的特点及条件4,7(中),12(中)4.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变化5,8(中)一、选择题:本大题共9小题,每小题5分,共45分。1.下面关于种群的叙述正确的是(D)内蒙古草原上的全部牛是一个种群池塘中所有的鱼是一个种群稻田中所有的三化螟是一个种群种群密度的决定因素是年龄组成、性别比例种群密度的大小决定于出生率和死亡率、迁入率和迁出率A.B.C.D.解析:中全部“牛”及中全部“鱼”包含有许多种牛或鱼,超出“同种生物个体总和”的范畴,因而不属于一个种群。为单位空间中的“同种个体总和”,应属于一个种群。中决定种群密度大小的应为出生率和死亡率、迁入率和迁出率。2.种群是生态研究的一个重要单位,有关种群的正确叙述是(B)A.种群是指一个生态系统中同种生物所有成熟个体的总和B.一个呈“S”型增长种群中,种群增长率在各阶段是不同的C.种群中各年龄期的个体数目比例适中,这样的种群正处于发展阶段D.农作物合理密植时,其数量可以大于最大值即K值解析:种群是指生活在同一地点的同种生物一群个体的总和;种群中各年龄期的个体数目比例适中,表明种群正处于稳定时期;K值是环境条件所允许的种群数量的最大值。3.某同学拟调查一个面积为100 hm2的草地上某种双子叶草本植物的种群密度,设计了4个调查方案,其中最可行的是(C)A.计数该草地上该种植物的全部个体数目B.设置1个1 m2样方,计数样方中该种植物的个体数目C.随机设置1 m2样方若干,计数每个样方中该种植物的个体数目D.在该种植物密集处设置1 m2样方若干,计数每个样方中该种植物的个体数目解析:调查某地植物的种群密度,一般采用样方法,直接把该地区的所有该种植物统计一遍几乎是不可能的。利用样方法调查种群密度时,一般随机设置1 m2的样方为宜,尽量选择多个样方。4.(xx福建三明联考)环境影响生物的生存,环境因子的变化必然影响着生态系统各种群数量的变化。如图表示环境变化前(A,以表示)某生物群落中各种群数量情况,若环境因子由A转变为B(B以表示)后,四个种群数量比例最可能是(C)解析:由图示环境因子的变化可知,变化前后对b、c种群的影响较小,但对a、d种群的影响较大。环境因子变化后对a种群的生存不利,对d种群的生存有利,因此a种群数量减少,d种群数量增多。5.(xx安徽马鞍山第二次检测)在探究酵母菌种群数量变化实验过程中,下列有关取样计数的叙述不正确的是(B)A.对于压在小方格线上的细胞只计相邻两条边B.如果取样时间随机进行,可减少无关变量对实验结果的影响C.取样时应先将培养液振荡摇匀D.先将盖玻片放在计数室上再加培养液解析:本题考查探究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变化的实验。酵母菌种群计数时,对于压在小方格线上的细胞计数原则是计算方格相邻两条边及顶点上的个体,即计上不计下,计左不计右;该实验中取样时间应每天固定取样;取样前,要振荡试管使酵母菌分布均匀;计数时,要防止空气中灰尘落在培养液中影响酵母菌增殖。6.(xx黑龙江哈尔滨九中模拟)下图是种群年龄组成的三种类型,解读此图可获得的信息是(A)a、b、c可分别表示同一物种的三个不同种群中各年龄期个体在种群中所占的比例三个种群中处于繁殖期的个体数之比是abc三个种群的出生率之比是abc三个种群的迁入率与迁出率之比是abcA.只有 B.只有C.只有D.只有解析:本题考查种群的特征。a是增长型,幼年个体多,老年个体少;b是稳定型,各年龄段个体比例适中;c是衰退型,老年个体多,幼年个体少。其划分是根据不同种群中各年龄期个体在种群中所占的比例。三个种群中处于繁殖期的个体数之比是bac。三个种群的出生率之比是abc。题图不能显示迁入率与迁出率的关系。7.如图是某一动物种群迁入一个适宜环境后的增长曲线图,图中曲线的标号与下列各点对应正确的一项是(C)种群数量最大的点种群增长速率最快的点该种群迁入后环境阻力明显增大是从哪一点开始既要获得最大的捕获量,又要使该动物资源的更新能力不受破坏,捕获后种群数量应该在图中的哪一点AbacdBdcbaCdbcbDcadc解析:此题考查的知识点是种群增长曲线中“S”型曲线,d点为K值,为种群数量最大的点;b点为K/2值,为种群增长速率最快的点;c点时,种群增长速率逐渐减小,环境阻力增大,所以迁入后在c点开始环境阻力明显增大;既要获得最大的捕获量,又要使该动物资源的更新能力不受破坏,捕获后种群数量应该在K/2值,对应的点为b点,所以C正确。8.(xx淄博模拟)下图显示了蝌蚪的生长速率随种群密度增加的变化情况(在同样的空间里,个数由5增加到160),图中曲线可以说明(D)A.食物短缺降低了蝌蚪存活率B.每只蝌蚪变态所需时间与种群密度呈负相关C.一定范围内,蝌蚪生长速率与种群密度呈正相关D.高种群密度下,能够变态为青蛙的可能性减小解析:图中显示的是蝌蚪的生长速率随种群密度增加的变化情况,得不出蝌蚪存活率的信息,A项错。从坐标图中可以看出,蝌蚪变态所需的最小质量并不改变,但种群密度越大,蝌蚪达到变态所需最小质量的时间就越长,即每只蝌蚪变态所需时间与种群密度呈正相关,蝌蚪生长速率与种群密度呈负相关,B、C项错;综合上述分析,种群密度越大,则蝌蚪发育成青蛙的可能性就越小,D项正确。9.(xx山西联考)为了研究杀虫灯诱杀斜纹夜蛾的影响因素,科学家释放了一定量的标记过的斜纹夜蛾,适当时间后用杀虫灯诱杀,统计标记个体的个数占释放总数的比例(回收率),结果如图(注:横轴为诱捕灯间距)。下列叙述正确的是(D)A.若标记总量为N,回收率为a,则斜纹夜蛾的种群密度为N/aB.诱捕距离加大,被标记个体占被诱捕总数的比例上升C.该研究说明,杀虫灯的杀虫效果与灯的密度无关,与灯高有关D.用杀虫灯诱杀斜纹夜蛾成虫可改变种群年龄结构解析:杀虫灯诱杀昆虫可以大致估算分布范围较大、个体较小的种群密度,所以不能再用标志重捕法的公式计算种群密度;据图可知,诱捕距离加大,被标记个体占被诱捕总数的比例下降;灯距增大后,回收率下降,杀虫灯的杀虫效果与灯的密度有关。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45分。10.(xx泉州五中模拟)(15分)福寿螺原产于亚马逊河流域,我国引入后进行人工养殖。后来,由于福寿螺在野外迅速蔓延,种群密度逐渐增大,一些地方的秧苗遭到啃食,农作物减产。福寿螺已被列入中国首批外来入侵物种。请回答下列问题:(1)福寿螺喜食农作物幼苗,属于生态系统成分中的 。(2)福寿螺在我国野外由于缺少天敌而迅速蔓延,短期内呈现出型曲线增长。福寿螺疯狂吞食水稻等水生作物,导致生态系统的稳定性下降。(3)科研人员发现中华鳖可捕食成年福寿螺,因此可用中华鳖进行生物防治,实验结果如图所示。放养中华鳖一段时间之后,采用法调查,发现福寿螺的数量明显减少。从种群特征上分析,导致89月份福寿螺种群密度很低的主要原因是。(4)利用中华鳖防治福寿螺,这主要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价值,同时还可以帮助人们合理地调整生态系统中的关系,使人们从中获益更多。解析:(1)农作物属于生产者,福寿螺啃食农作物,属于消费者。(2)福寿螺属于外来入侵物种,初始短时间内呈“J”型曲线增长;福寿螺种群数量的增长导致生产者受到破坏,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下降。(3)福寿螺活动范围小,因此采用样方法调查其种群密度;种群特征包括种群密度、出生率和死亡率、迁入率和迁出率、年龄组成和性别比例,从种群特征角度结合图形分析,89月份福寿螺种群密度很低是因为出生率非常低。(4)中华鳖防治福寿螺维持了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属于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价值;中华鳖的放养减少了福寿螺的数量,从而降低了对农作物的危害,合理调整了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关系,从而使能量更多地流向农作物。答案:(1)消费者(2)“J”抵抗力(3)样方出生率基本为零(出生率非常低)(4)间接能量流动11.(xx福州三中模拟)(15分)紫茎泽兰20世纪90年代左右入侵到中国以来,迅速演变为中国西南地区的主要外来入侵植物,对当地自然生态系统和农业生态系统造成了极大的破坏。为探究在不同的环境之间,紫茎泽兰对被入侵群落受危害的程度及危害的机理,科研人员进行了相关的调查和模拟实验,部分结果如下表所示,请回答相关问题:群落种类本地植物种数紫茎泽兰相对度紫茎泽兰覆盖度紫茎泽兰单位面积生物量(g/m2)常绿阔叶林1516%15%50.01落叶阔叶林959%50%617.67公路边562%85%1 540.96(1)适合对不同群落中的植物种类及数量进行的调查方法是。紫茎泽兰与本地植物的关系是,从表中可以看出不同环境中紫茎泽兰的危害程度是。(2)科研人员从上述三个群落分别采集紫茎泽兰的新鲜植株,用蒸馏水进行活性物质浸提,得到浸提液。取一定量的白菜种子,提供适宜条件进行萌发实验,发芽生长期间每天分别用各个群落的紫茎泽兰的浸提液(浓度不作要求)做浇灌处理,对照处理用蒸馏水,3天后统计各组种子的发芽率。结果如图所示:科研人员进行该实验的目的是 。据图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 。解析:(1)调查植物种群数量常用样方法;紫茎泽兰与本地植物需要共同的生活资源,如水、无机盐、CO2、光照等,因此两者表现为竞争关系;从表中可以看出,公路边的紫茎泽兰相对度最大,其次是落叶阔叶林,最小的是常绿阔叶林,即紫茎泽兰的危害程度是公路边落叶阔叶林常绿阔叶林。(2)该实验的自变量是不同环境中的紫茎泽兰的提取液,因变量是白菜种子的发芽率,可推测该实验的目的是探究不同环境中的紫茎泽兰的提取液对白菜种子萌发的影响;与对照组相比,不同环境中紫茎泽兰提取液均会抑制白菜种子的萌发,抑制程度是公路边落叶阔叶林常绿阔叶林。答案:(1)样方法竞争公路边落叶阔叶林常绿阔叶林(2)探究不同环境中的紫茎泽兰提取液对白菜种子萌发的影响(或其他合理答案)不同环境中的紫茎泽兰提取液会抑制白菜种子的萌发抑制的程度是公路边落叶阔叶林常绿阔叶林12.(xx甘肃甘谷第一次考试)(15分)请根据图示种群增长的坐标曲线,回答下列有关问题:(1)马缨丹是一种生活于热带地区的有毒植物,为达到观赏目的人们把它引种到夏威夷,一段时间后,马缨丹大量繁殖,对夏威夷的畜牧业造成严重威胁,图中曲线符合马缨丹疯狂蔓延趋势。这充分体现了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中的生物的特性。(2)自然界中种群增长曲线表现为图中的曲线 。(3)根据生态学原理,世界人口增长应该表现为图中曲线,若地球环境对人类种群的容纳量(K)为110亿,则全球人口的最适数量为。若出现cd段则表明此时增长率为(填“负”或“正”)值。(4)太湖蓝藻事件使太湖美的形象大打折扣,若此图表示太湖蓝藻增长曲线,当种群数量达到点后,增长率为0。(5)依据自然界种群增长的特点,人们在进行狩猎或海洋捕捞作业时,应把握在点后进行,原因是 。解析:(1)马缨丹疯狂蔓延趋势符合“J”型曲线,体现了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的过度繁殖的特性。(2)自然界中食物和空间是有限的,生存过程中一般都存在天敌,故生物种群增长曲线表现为“S”型曲线。(3)世界人口增长应表现为“S”型曲线,全球人口的最适数量为K/2,即55亿;cd段种群数量减少,种群增长率为负值。(4)当种群达到K值时,种群数量即不再增长,此时种群的增长率为0。(5)由于e点时种群数量的增长速率最大,所以狩猎或海洋捕捞作业时,应在e点后进行。答案:(1)过度繁殖(2)(3)55亿负(4)f(5)ee点时种群数量的增长速率最大【教师备用】1.(xx福建漳州毕业班训练)在相同的环境条件下饲养虎纹蛙蝌蚪,正常情况下,由蝌蚪发育成幼蛙的过程中,不同种群密度对虎纹蛙蝌蚪生长发育的影响如下图所示。下列相关分析正确的是(C)A.不同密度下,虎纹蛙蝌蚪发育成幼蛙时的平均体重都是0.75 gB.随种群密度的增加,种间竞争加剧使虎纹蛙蝌蚪体重增加减缓C.高种群密度下,蝌蚪达到发育成幼蛙所需最小体重的时间更长D.低种群密度下,饲喂甲状腺激素蝌蚪发育成幼蛙所需时间延长解析:不同曲线表示不同种群密度条件下,虎纹蛙蝌蚪的平均体重随时间的变化情况,不同密度下虎纹蛙蝌蚪发育成幼蛙所需的最小体重大约是0.75 g;随种群密度增加,种内斗争加剧,导致虎纹蛙蝌蚪体重增加所需时间逐渐延长,体重增加速度减缓;低种群密度条件下,饲喂甲状腺激素可促进蝌蚪发育成幼蛙,缩短变态发育的时间。2.(xx吉林高中毕业班摸底)某研究性学习小组通过资料查找发现:在1535 范围内,酵母菌种群数量增长较快。为了探究酵母菌种群增长的最适温度是多少,他们设置了5组实验,每隔24 h取样检测一次,连续观察7天。下表是他们进行相关探究实验所得到的结果(单位:106个/mL):温度()第1次第2次第3次第4次第5次第6次第7次第8次0 h24 h48 h72 h96 h120 h144 h168 h151.23.03.84.64.03.22.82.5201.25.05.34.22.11.20.80.6251.25.25.64.62.91.00.60.2301.24.95.54.82.21.30.70.5351.21.51.82.02.21.30.80.6请根据题表分析回答下列问题:(1)实验过程中,每隔24 h取一定量的酵母菌培养液,用血细胞计数板在显微镜下进行细胞计数,并以多次计数的平均值估算试管中酵母菌种群密度,这种方法称为法。(2)据表分析,酵母菌种群数量增长的最适温度约是。在上述实验条件下,不同温度下酵母菌种群数量随时间变化的相同规律是 。(3)请在坐标中画出上述实验过程中不同温度条件下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达到K值时的柱形图。(4)为了使实验数据更加准确,需要严格控制实验中的等无关变量。同一温度条件下,若提高培养液中酵母菌起始种群数量,则该组别中酵母菌到达K值的时间将(填“增大”、“减小”或“保持不变”);若其他条件保持不变,适当提高培养液的浓度,则该组别的K值将(填“增大”、“减小”或“保持不变”)。解析:(1)酵母菌的种群数量研究是用抽样检测法和显微计数法,实际显微计数算的是单位体积酵母菌的数量,也可以看作种群密度,种群密度再乘以体积、稀释倍数才能得到种群总数。计数酵母菌数量应选取样本,即抽样检测。(2)不同温度下第2、3、4次测定的酵母菌数较多,其中在25 时酵母菌数量最多。不同温度下酵母菌的种群数量都呈现出先增后降的趋势。(3)画图时注意横纵坐标表示的意义,不同温度下的最高值是K值。(4)该实验的培养液的营养物质的种类和浓度、pH、溶解氧的量、接种量等都是无关变量。同一温度条件下,若提高培养液中酵母菌起始种群数量,则该组别中酵母菌到达K值的时间缩短。若其他条件保持不变,适当提高培养液的浓度,则该组别的K值将增大。答案:(1)抽样检测(2)25在一定时间范围内,酵母菌的种群数量随培养时间的延长而不断增长;达到最大值后,随时间的延长酵母菌的种群数量逐渐下降(或酵母菌的种群数量先增后减)(3)如图(柱形分布合理、数值大致正确即可)(4)培养液的营养物质种类和浓度、pH、溶氧量、接种量减少增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高中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