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化学《氨硝酸硫酸》.ppt

上传人:max****ui 文档编号:3294763 上传时间:2019-12-11 格式:PPT 页数:88 大小:1.14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一化学《氨硝酸硫酸》.ppt_第1页
第1页 / 共88页
高一化学《氨硝酸硫酸》.ppt_第2页
第2页 / 共88页
高一化学《氨硝酸硫酸》.ppt_第3页
第3页 / 共8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二、浓硫酸的特性,二、浓硫酸的特性,1.吸水性(可直接与水分子结合),二、浓硫酸的特性,1.吸水性(可直接与水分子结合),2.脱水性,二、浓硫酸的特性,1.吸水性(可直接与水分子结合),2.脱水性,3.强氧化性,二、浓硫酸的特性,1.吸水性(可直接与水分子结合),2.脱水性,3.强氧化性,氧化某些非金属,二、浓硫酸的特性,1.吸水性(可直接与水分子结合),2.脱水性,3.强氧化性,氧化某些非金属,能氧化大多数金属,工业上为何能用铝槽车盛放、运输浓硫酸?,想一想,常温下,可使Fe、Al钝化,加热时Fe、Al可与浓硫酸反应。,常温下,可使Fe、Al钝化,加热时Fe、Al可与浓硫酸反应。,在金属表面形成致密的氧化物膜,阻碍内部金属与酸反应,常温下,可使Fe、Al钝化,加热时Fe、Al可与浓硫酸反应。,在金属表面形成致密的氧化物膜,阻碍内部金属与酸反应,2Al+6H2SO4(浓),=,氧化某些还原性化合物,二、浓硫酸的特性,3.强氧化性,氧化某些还原性化合物,H2SH2SO4(浓)=SSO22H2O,二、浓硫酸的特性,3.强氧化性,氧化某些还原性化合物,HI、HBr也能被浓硫酸氧化,因此浓硫酸不能干燥H2S、HI、HBr等还原性气体。,H2SH2SO4(浓)=SSO22H2O,二、浓硫酸的特性,3.强氧化性,氧化某些还原性化合物,HI、HBr也能被浓硫酸氧化,因此浓硫酸不能干燥H2S、HI、HBr等还原性气体。,H2SH2SO4(浓)=SSO22H2O,二、浓硫酸的特性,3.强氧化性,氧化某些还原性化合物,不能,无中间价态。,HI、HBr也能被浓硫酸氧化,因此浓硫酸不能干燥H2S、HI、HBr等还原性气体。,H2SH2SO4(浓)=SSO22H2O,二、浓硫酸的特性,3.强氧化性,思考:上述反应中浓H2SO4的氧化性由其分子中什么原子引起?稀H2SO4是否具有氧化性?两者相比有何差别?,+6,思考:上述反应中浓H2SO4的氧化性由其分子中什么原子引起?稀H2SO4是否具有氧化性?两者相比有何差别?,三、硫酸的用途:,硫酸,四、SO42的检验,四、SO42的检验,被检液,用足量,滴加,有无白色沉淀(有无SO42-),取清液,盐酸酸化,BaCl2溶液,先加盐酸酸化,再加入氯化钡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四、SO42的检验,被检液,用足量,滴加,有无白色沉淀(有无SO42-),取清液,盐酸酸化,BaCl2溶液,1.下列现象体现了硫酸的哪些性质?(1)把浓硫酸滴入放在蒸发皿里的蔗糖上,蔗糖就会炭化变黑。(2)把浓硫酸露置在空气里,质量会增加。(3)把锌粒放入稀硫酸里,会产生氢气。(4)把炭放入浓硫酸里并加热,产生SO2和CO2。,随堂练习,1.下列现象体现了硫酸的哪些性质?(1)把浓硫酸滴入放在蒸发皿里的蔗糖上,蔗糖就会炭化变黑。(2)把浓硫酸露置在空气里,质量会增加。(3)把锌粒放入稀硫酸里,会产生氢气。(4)把炭放入浓硫酸里并加热,产生SO2和CO2。,(脱水性),随堂练习,1.下列现象体现了硫酸的哪些性质?(1)把浓硫酸滴入放在蒸发皿里的蔗糖上,蔗糖就会炭化变黑。(2)把浓硫酸露置在空气里,质量会增加。(3)把锌粒放入稀硫酸里,会产生氢气。(4)把炭放入浓硫酸里并加热,产生SO2和CO2。,(脱水性),(吸水性),随堂练习,1.下列现象体现了硫酸的哪些性质?(1)把浓硫酸滴入放在蒸发皿里的蔗糖上,蔗糖就会炭化变黑。(2)把浓硫酸露置在空气里,质量会增加。(3)把锌粒放入稀硫酸里,会产生氢气。(4)把炭放入浓硫酸里并加热,产生SO2和CO2。,(脱水性),(吸水性),(酸性),随堂练习,1.下列现象体现了硫酸的哪些性质?(1)把浓硫酸滴入放在蒸发皿里的蔗糖上,蔗糖就会炭化变黑。(2)把浓硫酸露置在空气里,质量会增加。(3)把锌粒放入稀硫酸里,会产生氢气。(4)把炭放入浓硫酸里并加热,产生SO2和CO2。,(脱水性),(吸水性),(酸性),(强氧化性),随堂练习,2.在常温下,下列物质可盛放在铁制的容器中的是()A.盐酸B.稀硫酸C.浓硫酸D.硫酸铜溶液,3.浓硫酸能与碳,硫等非金属单质反应因为它是()A.强氧化剂B.不挥发性酸C.强酸D.脱水剂,一.硝酸的物理性质,一.硝酸的物理性质,1.纯硝酸是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液体,密度比水大,能以任意比溶解于水(放热)。,一.硝酸的物理性质,1.纯硝酸是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液体,密度比水大,能以任意比溶解于水(放热)。,2.低沸点(83),易挥发。,一.硝酸的物理性质,1.纯硝酸是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液体,密度比水大,能以任意比溶解于水(放热)。,3.常用浓硝酸的质量分数约为69%。,2.低沸点(83),易挥发。,一.硝酸的物理性质,1.纯硝酸是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液体,密度比水大,能以任意比溶解于水(放热)。,3.常用浓硝酸的质量分数约为69%。,4.质量分数为98%以上的硝酸为发烟硝酸。,2.低沸点(83),易挥发。,浓硝酸、浓盐酸、浓硫酸物理性质对比,浓硝酸、浓盐酸、浓硫酸物理性质对比,无色溶液,浓硝酸、浓盐酸、浓硫酸物理性质对比,无色溶液,有刺激性气味,浓硝酸、浓盐酸、浓硫酸物理性质对比,无色溶液,有刺激性气味,无味,浓硝酸、浓盐酸、浓硫酸物理性质对比,无色溶液,有刺激性气味,无味,易挥发,浓硝酸、浓盐酸、浓硫酸物理性质对比,无色溶液,有刺激性气味,无味,易挥发,难挥发,浓硝酸、浓盐酸、浓硫酸物理性质对比,无色溶液,有刺激性气味,无味,易挥发,难挥发,69,98,37,二.硝酸的化学性质,二.硝酸的化学性质,1.硝酸具有酸的通性(HNO3=H+NO3-),二.硝酸的化学性质,1.硝酸具有酸的通性(HNO3=H+NO3-),a.使指示剂变色:稀硝酸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二.硝酸的化学性质,1.硝酸具有酸的通性(HNO3=H+NO3-),a.使指示剂变色:稀硝酸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b.与碱发生中和反应:,二.硝酸的化学性质,1.硝酸具有酸的通性(HNO3=H+NO3-),a.使指示剂变色:稀硝酸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b.与碱发生中和反应:,HNO3+NaOH=NaNO3+H2O,二.硝酸的化学性质,1.硝酸具有酸的通性(HNO3=H+NO3-),a.使指示剂变色:稀硝酸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b.与碱发生中和反应:,c.与碱性氧化物反应:,HNO3+NaOH=NaNO3+H2O,二.硝酸的化学性质,1.硝酸具有酸的通性(HNO3=H+NO3-),a.使指示剂变色:稀硝酸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b.与碱发生中和反应:,c.与碱性氧化物反应:,HNO3+NaOH=NaNO3+H2O,2HNO3+CuO=Cu(NO3)2+H2O,二.硝酸的化学性质,1.硝酸具有酸的通性(HNO3=H+NO3-),a.使指示剂变色:稀硝酸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b.与碱发生中和反应:,c.与碱性氧化物反应:,HNO3+NaOH=NaNO3+H2O,2HNO3+CuO=Cu(NO3)2+H2O,d.与某些盐反应:,二.硝酸的化学性质,1.硝酸具有酸的通性(HNO3=H+NO3-),a.使指示剂变色:稀硝酸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b.与碱发生中和反应:,c.与碱性氧化物反应:,HNO3+NaOH=NaNO3+H2O,2HNO3+CuO=Cu(NO3)2+H2O,d.与某些盐反应:,2HNO3+Na2CO3=2NaNO3+H2O+CO2,4HNO3,2.硝酸的不稳定性,二.硝酸的化学性质,2H2O+4NO2+O2,或光照,4HNO3,硝酸越浓越容易分解,2.硝酸的不稳定性,二.硝酸的化学性质,2H2O+4NO2+O2,或光照,HNO3,4HNO3,硝酸越浓越容易分解,硝酸要放在棕色试剂瓶中避光、低温保存。,2.硝酸的不稳定性,二.硝酸的化学性质,2H2O+4NO2+O2,或光照,实验:在放有铜片的两个试管里分别加入浓硝酸和稀硝酸。,二.硝酸的化学性质,实验:在放有铜片的两个试管里分别加入浓硝酸和稀硝酸。,Cu浓HNO3:反应激烈,产生红棕色气体,溶液由无色变蓝色。Cu和稀HNO3:反应较缓慢,产生无色气体,逸至试管口变为红棕色,溶液由无色变为蓝色。,二.硝酸的化学性质,与金属反应,二.硝酸的化学性质,a.与不活泼金属反应:,与金属反应,二.硝酸的化学性质,a.与不活泼金属反应:,与金属反应,Cu+4HNO3(浓)Cu(NO3)2+2NO2+2H2O,二.硝酸的化学性质,a.与不活泼金属反应:,与金属反应,Cu+4HNO3(浓)Cu(NO3)2+2NO2+2H2O,3Cu+8HNO3(稀)3Cu(NO3)2+2NO+4H2O,二.硝酸的化学性质,a.与不活泼金属反应:,与金属反应,b.与活泼金属反应:,Cu+4HNO3(浓)Cu(NO3)2+2NO2+2H2O,3Cu+8HNO3(稀)3Cu(NO3)2+2NO+4H2O,二.硝酸的化学性质,a.与不活泼金属反应:,与金属反应,b.与活泼金属反应:,反应复杂,反应产物与金属的活泼性、硝酸的浓度及反应的温度有关。其中,Fe、Al等在冷的浓硝酸中钝化。,Cu+4HNO3(浓)Cu(NO3)2+2NO2+2H2O,3Cu+8HNO3(稀)3Cu(NO3)2+2NO+4H2O,二.硝酸的化学性质,a.与不活泼金属反应:,与金属反应,b.与活泼金属反应:,反应复杂,反应产物与金属的活泼性、硝酸的浓度及反应的温度有关。其中,Fe、Al等在冷的浓硝酸中钝化。,3.硝酸的强氧化性,Cu+4HNO3(浓)Cu(NO3)2+2NO2+2H2O,3Cu+8HNO3(稀)3Cu(NO3)2+2NO+4H2O,二.硝酸的化学性质,a.与不活泼金属反应:,c.Pt、Au等不溶于硝酸,但能溶于王水。,与金属反应,b.与活泼金属反应:,反应复杂,反应产物与金属的活泼性、硝酸的浓度及反应的温度有关。其中,Fe、Al等在冷的浓硝酸中钝化。,3.硝酸的强氧化性,Cu+4HNO3(浓)Cu(NO3)2+2NO2+2H2O,3Cu+8HNO3(稀)3Cu(NO3)2+2NO+4H2O,二.硝酸的化学性质,与非金属(C、S、P等)反应,二.硝酸的化学性质,3.硝酸的强氧化性,C+4HNO3(浓)CO2+4NO2+2H2OS+6HNO3(浓)H2SO4+6NO2+2H2OP+5HNO3(浓)H3PO4+5NO2+H2O,与非金属(C、S、P等)反应,二.硝酸的化学性质,3.硝酸的强氧化性,C+4HNO3(浓)CO2+4NO2+2H2OS+6HNO3(浓)H2SO4+6NO2+2H2OP+5HNO3(浓)H3PO4+5NO2+H2O,与非金属(C、S、P等)反应,与一些还原性化合物反应,二.硝酸的化学性质,3.硝酸的强氧化性,C+4HNO3(浓)CO2+4NO2+2H2OS+6HNO3(浓)H2SO4+6NO2+2H2OP+5HNO3(浓)H3PO4+5NO2+H2O,3Na2SO3+2HNO3(稀)3Na2SO4+2NO+H2O,与非金属(C、S、P等)反应,与一些还原性化合物反应,二.硝酸的化学性质,3.硝酸的强氧化性,C+4HNO3(浓)CO2+4NO2+2H2OS+6HNO3(浓)H2SO4+6NO2+2H2OP+5HNO3(浓)H3PO4+5NO2+H2O,3Na2SO3+2HNO3(稀)3Na2SO4+2NO+H2O,与非金属(C、S、P等)反应,与一些还原性化合物反应,与某些有机物发生氧化还原反应,对皮肤、衣物、纸张等都有腐蚀作用。,二.硝酸的化学性质,3.硝酸的强氧化性,(1)硝酸与金属反应一般不放出氢气,注意:,(2)常温下,浓硝酸使铁、铝等金属钝化,(1)硝酸与金属反应一般不放出氢气,注意:,(2)常温下,浓硝酸使铁、铝等金属钝化,(1)硝酸与金属反应一般不放出氢气,(3)氧化性:浓硝酸稀硝酸,注意:,(2)常温下,浓硝酸使铁、铝等金属钝化,(1)硝酸与金属反应一般不放出氢气,(3)氧化性:浓硝酸稀硝酸,注意:,(4)一般情况下:浓硝酸被还原为NO2,稀硝酸被还原为NO,(2)常温下,浓硝酸使铁、铝等金属钝化,(1)硝酸与金属反应一般不放出氢气,(3)氧化性:浓硝酸稀硝酸,注意:,(4)一般情况下:浓硝酸被还原为NO2,稀硝酸被还原为NO,(5)浓硝酸能使紫色石蕊试剂先变红后褪色,(6)金属与硝酸反应时,硝酸既体现酸性,又体现氧化性,非金属单质与硝酸反应时,硝酸只体现氧化性。,注意:,(6)金属与硝酸反应时,硝酸既体现酸性,又体现氧化性,非金属单质与硝酸反应时,硝酸只体现氧化性。,(7)硝酸与非还原性的氧化物、碱、盐等反应时,只发生复分解反应,与还原性的氧化物、碱、盐等反应时,则发生氧化还原反应。如:3Fe(OH)2+10HNO3=3Fe(NO3)3+NO+8H2OFe(OH)3+3HNO3=Fe(NO3)3+3H2O,注意:,三、有关硝酸的计算,三、有关硝酸的计算,1.5,三、有关硝酸的计算,1.5,0.11,三、有关硝酸的计算,1.5,0.11,0.8,例4.在100mL某混合酸中,HNO3的物质的量浓度0.4mol/L,H2SO4为0.1mol/L,向其中加入1.92克铜粉微热,充分反应后,溶液中Cu2+的物质的量浓度为多少?,例4.在100mL某混合酸中,HNO3的物质的量浓度0.4mol/L,H2SO4为0.1mol/L,向其中加入1.92克铜粉微热,充分反应后,溶液中Cu2+的物质的量浓度为多少?,答案:0.225mol/L,课堂练习,BD,课堂练习,BD,D,课堂练习,课堂练习,课堂练习,继续反应,生成无色气体,4.为了测定某铜银合金的成分,将30.0克合金溶于80mL13.5mol/L的浓硝酸中,待合金完全溶解后,收集到6.72L标准状况下气体,并测得溶液中H+浓度为1mol/L。求:(1)被还原HNO3的物质的量(2)合金中银的质量分数,4.为了测定某铜银合金的成分,将30.0克合金溶于80mL13.5mol/L的浓硝酸中,待合金完全溶解后,收集到6.72L标准状况下气体,并测得溶液中H+浓度为1mol/L。求:(1)被还原HNO3的物质的量(2)合金中银的质量分数,(1)0.3mol(2)10.8g,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课件教案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