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年九年级化学上册 4.3 氧气课堂探究教案 (新版)鲁教版.doc

上传人:tia****nde 文档编号:3293792 上传时间:2019-12-11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5.01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2020年九年级化学上册 4.3 氧气课堂探究教案 (新版)鲁教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2019-2020年九年级化学上册 4.3 氧气课堂探究教案 (新版)鲁教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2019-2020年九年级化学上册 4.3 氧气课堂探究教案 (新版)鲁教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9-2020年九年级化学上册 4.3 氧气课堂探究教案 (新版)鲁教版1分解过氧化氢制氧气(1)药品:过氧化氢、二氧化锰。(2)反应原理: (3)实验装置。发生装置:图A、图B或图C。应根据反应物的状态和反应的条件选择制取气体的发生装置。所有固液不加热制取气体的反应装置,都可用图A、图B或图C所示装置。收集装置:图D或图E。图D为排水法。适用于难溶于水或不易溶于水,且不与水发生化学反应的气体;图E为向上排空气法。适用于密度比空气大(标准状况下),且不与空气中任何成分发生反应的气体。(4)实验步骤:检查装置气密性向锥形瓶内装二氧化锰固体塞好胶塞,从长颈漏斗中加入过氧化氢溶液收集气体。(5)氧气的检验: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入集气瓶中,木条复燃证明所盛气体为氧气。(6)验满:用排水法收集时,当看到瓶内水排尽、有气泡从瓶口冒出来时,说明已收集满;用排空气法收集时,可将带火星的木条放到集气瓶口处,木条复燃,证明已收集满。2加热高锰酸钾或氯酸钾制氧气(1)反应原理。 氧气(O2) 锰酸钾(K2MnO4)氧气(O2)(2)实验装置。发生装置:图F。适用于固体固体气体;固体气体的发生装置。收集装置:图D或图E。(3)实验步骤。检查装置的气密性。方法:用手紧握试管,观察水中的导管口处是否有气泡冒出。若有气泡冒出,说明装置的气密性良好,手移走后,导管中会上升一段水柱。将药品装入试管,用带导管的单孔橡皮塞塞紧试管。盛高锰酸钾的试管口要放一团棉花,以防止高锰酸钾进入导管。将试管口略向下倾斜,固定在铁架台上。试管口略向下倾斜的原因是:防止冷凝水倒流回试管底部引起试管炸裂。点燃酒精灯,先预热一段时间后再集中在试管中的药品部位加热。如果点燃酒精灯后,立即将火焰集中在试管内的药品部位加热,不久试管会因受热不均匀而发生破裂。用排水集气法收集氧气。当气泡连续、均匀地放出后,再把导管口伸入盛满水的集气瓶里,收集气体。因为刚开始加热时,导管口冒出的气泡是空气,当气泡连续均匀时才是氧气。收集完毕,将导管撤离水槽。熄灭酒精灯。实验结束时先将导管从水槽中撤出,再移开酒精灯,这样做可防止水沿导管倒吸入热试管,造成试管炸裂。(4)操作要点。操作要点原因固定试管时试管口应略向下倾斜防止加热时冷凝水倒流,炸裂试管试管内的导管不宜太长过长既不利于排净空气,又不利于气体导出试管口部放一团棉花防止加热时高锰酸钾粉末吹入导管当导管口连续均匀地冒出气泡时再收集反应刚开始,冒出的气泡是空气用排空气法收集氧气时,导管应伸入集气瓶底部便于排净空气,收集到较纯净的氧气验满时,将带火星的木条放到集气瓶的瓶口处氧气的密度大于空气实验结束先从水槽中移走导管,后熄灭酒精灯防止水槽中的水倒吸入热试管,导致试管炸裂3催化剂和催化作用(1)概念:像二氧化锰(MnO2)一样,在化学反应中能改变其他物质的化学反应速率,而本身的质量和化学性质在反应前后都没有发生变化的物质,叫做催化剂,工业上又叫触媒。催化剂在化学反应中所起的作用叫催化作用。(2)催化剂的特点:概括为“一改变”、“两不变”。改变的是化学反应速率,不变的知识点二氧气的性质1氧气的物理性质(1)在通常状况下,氧气是一种无色、无味的气体,密度为1.429 gL1,其密度比空气(1.293 gL1)略大,不易溶于水(1 L水溶解30 mL氧气)。在降温加压时,可转变为淡蓝色的液体或淡蓝色雪花状的固体。工业上生产的氧气一般通过降温加压,变为液态氧气后贮存在蓝色钢瓶中。(2)氧气不易溶于水,故可用排水法收集。氧气密度比空气大,故可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且充满氧气的集气瓶应瓶口向上盖好玻璃片放置。2氧气的化学性质氧气是一种化学性质比较活泼的气体,一定条件下,能与多种物质发生化学反应,同时放出热量。(1)氧气能支持燃烧,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常用于检验氧气)。如图,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到盛有氧气的集气瓶中,观察到带火星的木条复燃,说明氧气能支持燃烧(助燃)。助燃性与可燃性有本质的区别。(2)氧气具有氧化性,在化学反应中提供氧,是一种常用的氧化剂。(3)探究氧气与几种常见物质的反应。反应装置反应现象在空气中燃烧产生微弱的淡蓝色火焰;生成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放出热量不产生火焰,发出红光,放出热量在空气中不燃烧,保持红热在氧气中燃烧产生明亮的蓝紫色火焰;生成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放出热量不产生火焰,发出白光,放出大量热,生成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剧烈燃烧,火星四射;放出大量热,生成黑色固体文字表达式硫氧气二氧化硫碳氧气二氧化碳铁氧气四氧化三铁注意事项硫用量要少,防止生成物对空气造成污染;瓶底部盛放少量水,以吸收生成的气体木炭应慢慢伸入瓶中,以使木炭与氧气充分反应铁丝无锈,且绕成螺旋状,以增大铁丝的受热面积;铁丝下端系火柴棒引燃;瓶底预先放少量的水或细沙,防止溅落的熔融物炸裂瓶底知识点三氧化反应与化合反应定义氧化反应:物质跟氧发生的反应叫做氧化反应。这里的氧指氧元素,包含氧气或氧化物。因此说,物质与氧气发生的反应只是氧化反应的一种。化合反应: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物质生成一种物质的反应叫做化合反应。1 区别与联系项目化合反应氧化反应概念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物质生成一种物质的反应物质跟氧发生的反应特点多变一是否有“氧”参加举例木炭和氧气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木炭、铁丝、蜡烛与氧气反应联系化合反应不一定是氧化反应,氧化反应不一定是化合反应知识点四氧化物1 定义由两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如果其中一种是氧元素,这样的化合物叫氧化物。如水、二氧化碳、四氧化三铁等。2 判断依据判断一种物质是否是氧化物,应从3个角度分析:(1)是否是纯净物;(2)是否由两种元素组成;(3)是否含有氧元素。例如,氮气和氧气组成的气体中含有氮元素和氧元素两种元素,但却是混合物,故不能看做氧化物;高锰酸钾(KMnO4)是一种纯净物,且含有氧元素,但它由3种元素组成,所以也不是氧化物,这种化合物被称为含氧化合物。知识点五自然界中的氧循环1.基本原理在自然界中通过氧气以及各种含氧化合物的天然或人工转化,形成持续、稳定的氧循环,维持了相对恒定的大气含氧量。2.自然界中氧气产生与消耗的主要途径(1)产生氧气的途径:光合作用。(2)消耗氧气的途径:动植物的呼吸、动植物体的腐烂、物质在空气中的燃烧和缓慢氧化等。3意义自然界中持续、稳定的氧循环,维持了相对恒定的大气含氧量,构建了陆地、海洋和大气等环境的物质和能量平衡,为生态系统的正常运转提供可靠的资源保障。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中学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