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年九年级语文上册《隆中对》说课稿1 人教新课标版.doc

上传人:xt****7 文档编号:3292188 上传时间:2019-12-11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3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2020年九年级语文上册《隆中对》说课稿1 人教新课标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2019-2020年九年级语文上册《隆中对》说课稿1 人教新课标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2019-2020年九年级语文上册《隆中对》说课稿1 人教新课标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9-2020年九年级语文上册隆中对说课稿1 人教新课标版今天我要说课是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隆中对。下面我将从教材、教法、学法和教学程序四个方面进行说课。1、 说教材隆中对选自陈寿的三国志,是三国志蜀志诸葛亮传的前半部分。课文虽然是人物传记的节选,但它的核心部分却是一篇才华横溢的对策,也就是诸葛亮对刘备“信大义于天下”而问“计”所作的回答。因为对策的地点在诸葛亮的隐居地隆中,所以后人称之为“隆中对”。这是诸葛亮在精辟分析当时形势的基础上得出的结论,是对战略形势所作的天才预见。人们常说“未出茅庐已知天下三分”,就是指这篇对策而言。因此,学习这篇文章,既可以感受到诸葛亮作为“智慧之化身”的聪明才智,也可以体会到刘备做为一代枭雄的非同寻常的气质,更可以借此感受整个的三国文化,还可以为下一课出师表的学习垫定基础。我认为,语文教学不仅要让学生学到文学知识,更重要的还要让学生体会文中的情感,从而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因此,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和本文的特点以及学生的状况,我制定了本课的教学目标及教学的重点和难点。二、教学目标在知识目标方面:1、积累相关的文言知识,掌握重点实词的意义和虚词的用法。2、了解陈寿与三国志, 3 、认识诸葛亮非凡的政治军事才能和卓越的见解,理解诸葛亮在推动汉末的纷乱局势向三国分立的方向发展中所发挥的重要作用。能力目标是:1、理清诸葛亮隆中对策的思路, 2、学习本文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相结合刻画中心人物的写法。德育目标:引导学生认识诸葛亮在青年时期就有远大抱负、非凡才能和卓越见识,并从中受到教益,立志早日成才,谱写青春的华章。三、教学重点着重理清隆中对策的思路,学习文章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相结合刻画人物的写作手法,悉心品味文章精练的语言。四、教学难点组织学生讨论“如何评价隆中对策,如何评价诸葛亮”这两个问题,引导学生正确认识诸葛亮在三国历史中的作用。五、说教法 新课改要求教师转变角色,变知识的传授者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参与者、合作者,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根据这一指导思想,我在本课教学时,采取合作探究法、板书辅助法、质疑法、诵读法、点拨法、表演法等,使学生在轻松的氛围中学到知识。六、说学法1、学生充分预习我认为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课前预习习惯很重要,如果每一课都能把课前预习落实好,课堂效果就会事半功倍。要想达到这种效果,就要把预习要求明确,让学生知道怎样预习。因此我设计了以下的预习题预习题:1、利用工具书疏通生字词。2、熟读课文3、对课文质疑让学生学会质疑,这是一个最重要的环节。因为“提出一个问题比回答一个问题更难得”。我们也知道,学生能对教材提出有价值的质疑,是学好语文的第一步。同时还要注重培养学生养成圈点勾画的读书习惯,碰到不理解的地方就圈记出来,以便课堂交流。做好了这些预习,就可以进入到高层次的师生平等对话了。2、自主学习,合作探究七、教学程序 第一课时:第一个环节是导语设计,因为隆中对是一篇人物传记的节选,要了解诸葛亮这个人物形象,学生必须掌握大量的背景资料,在人物生活的特定历史背景下评价人物。所以我采用了背景资料导入法,既可以节省时间,扩大课堂的知识容量,也可以让学生更好的理解人物。我的导语设计是这样的:我绘制了一幅东汉末年天下形势图,配合挂图,介绍背景资料:(挂图)东汉末年,宦官与外戚相继专权,朝政腐败,政治黑暗,民不聊生,终于导致了汉末的黄巾起义,天下大乱。此时群雄逐鹿,豪杰并起。曹操已经在官渡之战(200)中击败了占有冀、青、幽、并四州的袁绍,基本上统一了黄河流域,孙权经过父兄和自己的三世经营,也比较牢固地占有了长江下游南部地区。荆州地区属于刘表的势力范围,益州地区属于刘璋的势力范围。此外,较大的割据势力还有汉中(今陕西南部)的张鲁和凉州 (今甘肃)的马腾、韩遂等人。身为汉室宗亲、帝室之胄的刘备有兴复汉室之心,却无定国安邦之策。建安十二年,公元207年,刘备前往隆中,恭请诸葛亮,向诸葛亮询问兴复汉室的大计,诸葛亮画纸之上分天下,谈笑之间定乾坤。一番隆中应对,既为刘备勾画了一幅战略蓝图,也给后世留下一段盛传不衰的历史佳话。这节课我们一起学习23课隆中对,聆听那场君臣之间的睿智对话。 (教师板书文题和作者:23 隆中对 陈寿)。第二个环节是资料助读,首先多媒体播放三国演义中三顾茅庐的片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直观的了解一下隆中对的大概内容。其次,我让学生交流课前收集的诸葛亮的相关资料,最后教师介绍相关背景材料:(1) 陈寿(233297),西晋史学家。字承祚,安汉(今四川南充)人。曾任蜀汉观阁令史。宦官黄皓专政时期,大臣都趋附他,陈寿却敢于反抗,因而多次遭到谴黜。入晋后,张华爱其才,除著作郎。主要著作有三国志。(2)三国志是记载魏、蜀、吴三国对峙时期历史事件较为完整的一部史书,与史记汉书后汉书并称为“四史”。第三个环节是朗读课文,整体感知。首先教师范读课文,学生听读,其次是学生齐读课文。教师做朗读指导,要求学生能够读准字音,读清句读,特别是句中语意停顿,读出重音,特别是逻辑重音,读出人物不同的语气。最后学生交流初读课文的总体印象,概述文意。在这个环节中学生通读课文,读通课文。通过多种多样的朗读,或齐读,或默读,将生字词意义,疑难语句的学习权交给学生,小组讨论交流解决,个别示范等多种形式并举,教师仅仅是一个引导者。学生的参与度高。教师培养了学生的主体意识,调动学生的主体能力,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使他们不仅能真正学懂大纲要求的文言知识,还能迁移所学知识,阅读课外文言文文段。第四个环节是译读课文,把握文意。学生在熟读课文的基础上,结合注释,利用工具书,疏通文句,翻译课文。以小组为单位讨论交流,按照先读后译的步骤,就疑难词句研究探讨。教师巡视,帮助学生答疑解惑。教师引导学生积累文言知识,把握文意。初中文言文的教学,在字词句方面,主要是5点,一是通假字,二是一字多义,三是古今异义,四是词类活用,五是文言特殊句式。本课中有两个通假字:欲信大义于天下,自董卓已来。古今异义:比如: 孤不度德量力(王侯自称;今义:孤独)一词多义:比如谓字,谓为信然(说) 谓先主曰(对说)词类活用:百姓孰敢不箪食壶浆以迎将军者乎?(箪和壶都是名词用作动词,用竹筐装着,用水壶盛着。)特殊句式:比如:诸葛孔明者,卧龙也。(注意:者也。)文言判断句式。第五个环节是思读课文,探究交流:首先理清全文思路。这篇课文的结构层次有两种分法:一是三分法:即隆中对前,隆中对时,隆中对后。二是四分法:第一部分(1段),诸葛亮自比管仲、乐毅;第二部分(2段),徐庶荐诸葛;第三部分(3、4、5段)刘备问计,诸葛亮对策;第四部分(6段),刘备器重诸葛亮。这两种分法都是合理的。其次教师设计问题,组织学生讨论,理清诸葛亮隆中对策的思路。问题是:诸葛亮对策的核心是什么?提出了哪些战略方针?根据是什么?学生前后座四人一组讨论。最后教师点拨:隆中对策的核心是“霸业可成,汉室可兴”。内政和外交方面应遵循的方针是:“西和诸戎,南抚夷越,外结好孙权,内修政理。”理清诸葛亮隆中对策的思路,是本课的教学重点,为了突出这个重点,我利用教学挂图来分析诸葛亮的思路,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课文内容,同时体会诸葛亮的卓越的政治远见和军事才能,帮助学生背诵课文。诸葛亮首先分析曹操、孙权:曹操已经“拥百万之众,挟天子而令诸侯”,所以“不可与争锋”;孙权“国险而民附”,可“以为援而不可图也”。然后基于对形势的分析,他规划了“三步走”的策略:第一步主攻地理位置重要而“其主不能守”的荆州;“荆州北据汉、沔,利尽南海,东连吴会,西通巴、蜀,此用武之国”“其主不能守”;第二步夺取“刘璋暗弱”的益州,“益州险塞,沃野千里,天府之土,高祖因之以成帝业”“刘璋暗弱,张鲁在北,民殷国富而不知存恤,智能之士思得明君。”以荆、益两州作根据地;最后“西和诸戎,南抚夷越,外结好孙权,内修政理”,实现消灭曹操进而统一全国的第三步计划。整个规划严密合理,无懈可击,令人拍案称奇。板书:曹:不可争明察天下形势 孙:不可图隆中对 荆益二州:可争、可图三步走战略(主攻荆州夺取益州联吴灭曹统一全国)第六个环节是学生齐读课文第4段。第七个环节是布置作业:背诵第4段。查找相关资料,评价诸葛亮,评价隆中对策。第二课时:第一个环节是学生齐读课文。第二个环节是自主探究,互动交流,评价诸葛亮及隆中对策。这是本课教学的难点,因为学生的知识面比较狭窄,为了突破这个难点,我适当的做了代办,引导学生根据我的问题思考,比如评价“隆中对策”让学生与三国鼎立的格局联系起来,说说诸葛亮天才般的预见。诸葛亮的以人为本的思想,以及隆中对策面临的实际情况。教师接着提问:诸葛亮对国内形势的精辟分析,三国局面的形成在今天看来是利还是弊?我这样引导:它结束了东汉末年军阀混战的局面,使老百姓免于战火,这是有利的。它延缓了国家统一的进程,认为有弊。组织学生讨论“如何评价诸葛亮”。要引导学生正确认识诸葛亮在三国历史上的作用。第三个环节是赏读课文,体味本文塑造人物形象的方法和精练的语言:本文采用了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相结合的手法,刻画诸葛亮这个人物形象。文章第一段和第四段正面描写,写诸葛亮的非凡抱负以及诸葛亮的天才预见;第二和第五六自然段是侧面描写,徐庶向刘备推荐诸葛亮,刘备用鱼和水的比喻都从侧面表现诸葛亮的非凡才能。品味精练的语言。学生自由选句评析。比如:徐庶说:“诸葛孔明者,卧龙也”,“凡三往,乃见。”以上例子足见本文言简而意赅、文省而深刻的特色,三国志被时人誉为“善叙事,有良史之才”,于此可见一斑。第四个环节是课堂小结:让我们悉心品味隆中对,汲取史学文学精华;用心解读诸葛亮,树远大志向,成有用之才。第五个环节是布置作业:我让学生课外阅读三国演义,对文中涉及的人物进行了解。研究“三步走”战略在小说中是如何演绎的。我的说课完了,谢谢大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中学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