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年九年级语文上册 第27课《张养浩曲二首》教案 沪教版(五四制).doc

上传人:xt****7 文档编号:3291964 上传时间:2019-12-11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2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2020年九年级语文上册 第27课《张养浩曲二首》教案 沪教版(五四制).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2019-2020年九年级语文上册 第27课《张养浩曲二首》教案 沪教版(五四制).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2019-2020年九年级语文上册 第27课《张养浩曲二首》教案 沪教版(五四制).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9-2020年九年级语文上册 第27课张养浩曲二首教案 沪教版(五四制)教学目的通过散曲的学习,使学生把握古代诗词的多种体裁,体会蕴涵在作品中的感情、思想和哲理,从而培养学生的民本情怀。教学重难点1体会诗人的思想情感;2品味诗歌的语言教学过程:导入新课1作者简介张养浩(12701329),字希孟,号云庄,济南人,元代著名散曲家。曾任监察御史,因批评时政而免官,复官至礼部尚书,又辞官隐居济南云庄,天历二年(1329年),征拜陕西行台中丞,到官四月病卒。张养浩自幼好学,上自儒家经典,下至诸子百家,唐诗、宋词、笔记小说,无所不读,又诗赋、文章无所不能,尤长于散曲。他隐居济南云庄8年期间,“寄傲山林,纵情诗酒”,创作了大量诗文散曲。其作品流传下来的有散曲小令160多首,诗近400首,各类文近百篇。2散曲简介在中国古代文学中,宋朝不仅继承了唐朝的诗而形成了宋诗独具的特点,而又有词的兴起。到了元代,另一新兴的体裁就是曲。曲大致分为两种,一是剧曲,一是散曲。散曲没有动作、说白,包括散套和小令。散套由若干曲子组成,小令以一支曲子为独立单位。小令以一支为跟,如果两三支合为一个单位,叫做带过曲。学习水仙子 咏江南一、诵读感知 1教师范读,提示学生注意停顿、语音、语调。 2借助注释,个体朗读,通过理解,说说曲中描绘了一幅怎样的风景图画? 此曲写江南水乡秋色,诗情画意,美不胜收。 3组织学生用散文化的语言来描绘曲中的江南美景,理解本曲的内容大意。 江面经晴日照射,腾起了薄薄的烟雾,岸旁的山影映入水中,氤氲荡漾,更显出烟水迷茫.之致。两岸精雕的房舍密接不断,秋光疏淡。放眼游观,词人静静地品味这一份无所事事的悠闲,何等怡然! 反复朗读感受词的韵律美与情境美,将抽象的文字化为具象的画面,从语言的品味提升到对词的意境的自我表述。 二、阅读鉴赏 提问:词人在曲末道:“爱杀江南”这是作者情不自禁的慨叹。七句自然景物描写中没有词人表赞叹的一字,以此句作结,是否突兀?此曲在景物描写手法上主要有什么特点? 此曲前三句静景描写,后四句动景描写,这首曲看似客观描写,但实际处处有“我”的情感。如“看沙鸥”的“看”固然是“我”看,看到他们在飞舞,流露出本人闲洒自适的怡然之味。“芰荷丛一段秋光淡”的“淡”也包含着作者对景物的感受和评价。有泯去了嚣扰俗丽的意味,更增添了几许诗意盎然的搖曳之姿。美好的景致中寄托着作者的闲适心境和对江南的喜爱的感情。) 让学生理解七句写景中虽没有作者表赞叹的一字,但笔笔都像用蘸满了爱的浓墨画出来的,否则哪能这样美丽与可爱的风景图画。这些景物都带有江南水乡风光的特点,而且又景中含情。 三、作业1用散文化的语言扩写课文。 2选取自己喜欢的一首咏江南的诗词,从写景抒情角度与本曲的作比较,谈谈自己的感想。学习山坡羊 潼关怀古一、简介写作背景元史载,文宗天历二年(1329年):“关中大旱,饥民相食,特拜养浩陕西行台中丞。既闻命,即散其家之所有与乡里贫乏者,蹬车就道,遇饿者则赈之,死者则葬之。到官四月,未尝家居,止宿公署,夜则祷于天,昼则出赈饥民,终日无少怠。每一念至,即抚膺痛哭,遂得疾不起,卒年六十。关中之人,哀之如失父母。”张养浩目击人民遭受的灾难,写下了七题九首怀古散曲山坡羊:骊山怀古(二首)、沔池怀古(二首)、北邙山怀古、洛阳怀古、未央怀古、咸阳怀古、潼关怀古等。这是一组系列的怀古之作。其吊古伤今,对壮丽山河的咏叹,对史事人情的感慨都表达了他对劳苦群众寒馁交加痛苦的心疼和体恤,对官僚当权者骄奢淫欲无耻行为的愤怒。潼关怀古是张养浩自己以难民的身份和眼光,对陕西这一空前灾害的写照。作品以其深刻的人民性和警醒的历史认识,感动了数百年! 二、文本分析1(配乐朗诵) 山坡羊潼关怀古 张养浩峰峦如聚,波涛如怒,山河表里潼关路。望西都,意踌躇。伤心秦汉经行处,宫阙万间都作了土。兴,百姓苦,亡,百姓苦。2整体感知全曲分三层。第一层(头三句):生动形象地描写了潼关雄伟险要的形势。峰峦如聚,波涛如怒,山河表里潼关路。第一句,写重重叠叠的峰峦。“聚”:表现了峰峦的众多和动感。让读者眼前呈现出华山飞奔而来之势、群山攒立之状。山本是静止的,“如聚”化静为动。第二句,写怒涛汹涌的黄河。 “怒”: 一方面写出了波涛的汹涌澎湃,让读者耳边回响千古不绝的滔滔水声。另一方面把河水人格化,注入了诗人吊古伤今而产生的满腔悲愤之情。黄河水是无生命的, “如怒”则赋予河水以人的情感和意志。第三句,写潼关位于群山重重包围、黄河奔流的险隘之处。也由此引发下文的感慨。第二层(四一七句):写从关中长安万间宫阙化为废墟而产生的深沉的感慨。望西都,意踌蹰。伤心秦汉经行处,宫阙万间都做了土。第四、五句, 写作者遥望古都长安,凭吊古迹,思绪万千,感慨横生,激愤难平的样子。第六、七句,概括了历代帝业盛衰兴亡的沧桑变化,点出了无限伤感的原因。面对繁华过后的废墟所发出的“伤心”实乃悲凉:为秦汉旧朝统治者悲凉。 “阿房宫,亦曰阿城。惠文王造宫未成而亡,始皇广其宫,规恢三百余里。离宫别馆,弥山跨谷,辇道相属,阁道通骊山八百余里。”后来项羽引兵西屠咸阳,“烧秦宫室,火三月不灭”。(见史记项羽本纪)故曰:“阿房一炬”。为百姓悲凉。秦汉的一宫一阙都凝聚了天下无数百姓的血和汗,秦王朝为彰显一个时代的辉煌,集国之全力塑起阿房、未央之建筑,民之苦不可言;然而辉煌过去,随即而来是朝代的变换,百姓在战争中苦不堪。第三层(末四句):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写作者沉痛的感慨:历代王朝的或兴或亡,带给百姓的都是灾祸和苦难(兴则大兴土木,亡则兵祸连结),这是作者从历代帝王的兴亡史中概括出来的一个结论,是全曲之眼。“兴,百姓苦;亡,百姓苦。”是全曲主题的开拓和深化,正因为这两句使得这首曲的境界大大高出同题材的其它作品。“功,也不久长!名,也不久长!”洛阳怀古“赢,都变做了土;输,都变做了土。”骊山怀古“兴,也任他;亡,也任他。”陈草庵山坡羊 叹世 “山,空自愁;河,空自流。”赵庆善长安怀古 “便是君,也唤不应;便是臣,也唤不应。”北邙山怀古 这首曲可贵之处在于它有深切的人文关怀,有对老百姓疾苦的深切同情与关怀。三层意思环环相扣,层层深入,思想越来越显豁,感情越来越强烈,浑然形成一体。四、 归纳总结:这首小令语言精练,形象鲜明且富有人民性,全曲景中藏情,情中有景,情景交融。五、作业熟练背诵山坡羊 潼关怀古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中学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