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年九年级化学上册 3.2 分子和原子教案 新人教版.doc

上传人:tia****nde 文档编号:3289100 上传时间:2019-12-11 格式:DOC 页数:14 大小:6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2020年九年级化学上册 3.2 分子和原子教案 新人教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2019-2020年九年级化学上册 3.2 分子和原子教案 新人教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2019-2020年九年级化学上册 3.2 分子和原子教案 新人教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9-2020年九年级化学上册 3.2 分子和原子教案 新人教版(一) 本课题是学生对微观世界认识的开始。首先从学生熟悉的日常现象提出问题,引起学生思考;然后确立物质是由分子、原子等微小粒子组成的观点;接着通过实验与探究得出“分子是不断运动的”的结论,并利用这一结论对一些现象作出具体解释。另外课本上还介绍了有关分子间间隔的内容,紧接着通过两个讨论题,把对微观世界的探索引向深入,引导学生用分子、原子的观点分析、比较以前学习过的一些变化和化学反应,进一步从化学变化中认识分子、原子的特性,形成概念。(二) 学生分析由于本课题是学生从宏观世界走向微观世界的开始,一些观点和结论不像认识宏观世界那佯容易理解,所以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想象力和分析、推理能力便成了学好本课题的关键和难点。在教学过程中,主要从以下几方面着手对难点进行突破。1给学生提供更多的实验探究的机会。2采取更为开放的探究方式,让学生休验科学过程。3多提供一些日常现象,引导学生观察、分析变化现象,力求把日常现象与课本理论结合起来。4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想象力和分析、推理能力。(三)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认识物质是由分子、原子等微小粒子构成的。(2)认以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3)认识原子是化学变化小的最小粒子,原子可以相互结合形成分子。2过程与方法(1)学习运用日常现象与课本理论用结合的方法,用课本理论来解释日常现象。(2)充分发挥学生的空间想象力。(3)学习运用比较、分析、归纳等方法对实验所得信息进行加工。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对学生进行科学态度教育和辩证地看问题的思想方法教育。(2)逐步提高抽象思维的能力、想象力和分析、推理能力。(3)渗透物质的无限可分的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及科学态度和科学方法的教育。(四)教学重点1分子和原子概念的形成。2理解物质是由分子、原子等微小粒子构成的。(五)教学难点1建立微观粒子运动的想象表象,并初步体会它与宏观物体运动的不同点。2如何理解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3分子和原子间的区别和联系。(六)教学方法创设问题情境演示实验得出结论活动探究学生讨论总结归纳。(七)教具准备1教师用具:投影仪、分子模型及挂图、品红溶液、水、烧杯。2学生用具:三个相同的小烧杯、一个大烧杯、量筒、蒸馏水、酚酞试液、浓氨水、酒精、水。(八)课时安排2课时第一课时:分子的存在及其特点。第二课时:用分子、原子的观点解释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九)教学过程老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说明请学生根据日常生活经验思考下列问题:1盛放在敞口容器里的水,在常温下会逐渐减少,如果受热会减少得更快,这是为什么?2为什么走到花园或酒店的附近,往往会闻到花或酒的香气?3湿衣服为什么经太阳晒会变干?4糖块放在水里,会逐渐消失,而水却有了甜味,这是什么原因?学生思考、讨论从与教学内容有内在关系,内涵明晰,外延宽广的素材中,抽取有启发性的情节,提出富于思考性、激发想象力的化学话题,激起学生寻求变化本质和内在原因的欲望。引领学生从五彩缤纷的宏观世界步入充满神奇色彩的微观世界。布下的悬念为进一步研究物质的微粒性,分子的可分性埋下了一条线索。其实,这些问题在很久以前就引起了一些学者的探究兴趣,他们经过反复的实验和探究,提出了物质都是由于不连续的微小粒子组成的设想。并用这一没想来解释上述问题。那么,事实是不是如此呢?这些微小粒子到底是什么呢?科学事实证明,这些微小粒子就是我们本课题将要学习的分子和原子。板书课题2 分子和原子确立正确的学习导向过渡本节课我们先来学习第一个问题:分子的行在及其特点。板书一、分子的存在及其特点过渡请大家仔细观察以下实验实验向盛行水的小烧杯小加入少量品红,静置,观察发生的现象。提问为什么品红能在水中扩散呢?(提示学生用科学家提出的设想解释)讲解科学技术的进步早巳证明,物质确实是由微小的粒子如分子、原子等构成的。现在我们通过先进的科学仪器不仅能够直接观察到一些分子和原子,还能移走原子。展示图36及图37总结这两幅图说明了分子和原子的真实存在,从而也证实了科学家的设想。回答)如果物质都是由不连续的粒子组成的,那么品红也不例外,组成品红的微小粒子向水小运动,就出现了品红向水中扩散的现象。学生置身于特定文化背景的学习情景中,被新鲜、生动的实验所吸引,获得情感的激发,顺利切入主题内容的学习。板书1分子是真实存在的过渡现在我们已经知道了分子是真实存在的,那么它有哪些特点呢?板书2分子的特点提问我们用肉眼可以看见分子吗?提问用普通的显微镜能观察到分子吗?提问那怎么样才能看见分子呢?总结用肉眼和普通的显微镜都不能观察到分子,必须用比较先进的电子显微镜才能观察到,可见分子是一种非常小的粒子。如果拿水分子跟乒乓球相比,就好像拿乒乓球跟地球相比一样。提问分子这么小,有没有一定的质量和体积呢?板书(1)质量很小,体积很小。过渡你想知道更多的有关分子的知识吗?那么,就请大家按以下建议进行实验。活动与探究已知酚酞和氨气都足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它们溶于水可分别得到酚酞溶液和氨水。1取一烧杯,注入约40 mL蒸馏水,然后加入56滴酚酞试液,用玻璃棒搅拌均匀,观察溶液的颜色。2取少量上述溶液置于试管中,向其中慢慢滴入浓氨水,观察溶液颜色有什么变化。3将烧杯中的酚酞溶液分别倒入A、B两个小烧杯中,另取一个小烧杯C,加入约5 mL浓氨水,用一个大烧杯罩住A、C两个小烧杯,烧杯B置于大烧杯外,如引图所示。观察12分钟,有什么现象发生?这一现象说明了什么?思考:我们食用的醋常显酸性,若往醋中滴入酚酞溶液,颜色会不会有变化?为什么?提问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是什么呢?这位同学的回答十分准确。其实利用他刚才所说的分子运动的观点也可以解释我们本节课开始提出的几个问题。请同学回答。总结以上这些问题都说明了分子的同一个特点是处于永恒运动之中。这也是物理上讲过的“世界是运动的”“运动是永恒的,而静止是相对的”。板书(2)分子处于永恒运动之中。提问我们知道,物质存在固态、液态、气态三种状态,物质都有热胀冷缩的现象。你能解释这是为什么吗?过渡为了解释这个问题,我们一起来看下面的活动与探究。活动与探究请学生分别取100 mL水与100 mL酒精,把它们相混合后,观察所得溶液体积是否等于200 mL?追问原因呢?教师总结出现这一现象的原因是分子之间有间隔。当把100 mL水和100 mL酒精混合后,一部分水分子和酒精分子会互相占据分子之间的间隔,所以所得溶液的总体积会小于200 mL。过渡知道了这一原因,请同学们利用这一观点来解释刚才我提出的两个问题。为什么物质存在固、液、气三种状态?为什么物质都有热胀冷缩的现象。总结可见分子还具有一个特点,即分子之间有间隔。板书(3)分子之间有间隔。回答不可以。回答也不可以。回答必须用非常先进的科学仪器。如刚才照片中提到的扫描隧道显微镜。回答经过预习可知,分子尽管很小,也有一定的质量和体积。例如:1个水分子的质量约为310-26kg,一滴水中大约有1671021个水分子(以20滴水为1 mL计算)。这个数字有多大呢?如果10亿人来数一滴水里的水分子,每人每分钟数100个,日夜不停,需要数3万多年才能数完。可见分子的一个显著特点是:质量很小,体积很小。学生实验实验1的结论溶液为无色。说明:酚酞本身是一种无色溶液,把酚酞加入蒸馏水中,只是对酚酞进行了稀释,所以溶液仍为无色。实验2的结论溶液颜色由无色变为红色。说明:酚酞是一种酸碱指示剂,遇酸不变色,遇碱显红色,浓氨水显碱性,所以溶液颜色由无色变为红色。 回答不会。因为刚才说到酚酞遇酸不变色,醋显酸性,所以滴入酚酞溶液后,颜色不会有变化。 实验3的结论烧杯A中的酚酞溶液由无色变为红色,而烧杯B中的酚酞溶液仍为无色。回答分子的运动。C中的氨分子运动到了烧杯A中的酚酞分子中,所以A溶液变为红色;而烧杯B位于大烧杯外,没有氨分子进入,所以溶液仍为无色。回答1盛放在敞口容器中的水,在常温下会逐渐减少,是由于水分子运动到了空气中,受热减少得更快,说明温度越高,分子运动越快。补充确实分子在不停地进行着运动,分子的运动速率与温度有关,温度越高,分子能量越大,运动速率越快。这也是为什么湿衣服在阳光下比在阴凉处干燥得快的原因。2走到花园或酒店的附近,花的香气分子或酒的香气分子运动到了人的鼻子周围,所以人就闻到了花或酒的香气。3水分子运动到了空气中所以衣服会变干。经太阳晒,温度较高,分子运动较快,所以湿衣服会干得快。4糖分子运动到了水分子中,所以糖块逐渐消失,而水却有了甜味。学生讨论、交流)学生活动,教师巡视总结、思考、讨论把100 mL水和100 mL酒精混合后,所得溶液体积不等于200 mL,而是小于200 mL。学生讨论)回答1分子之间有间隔,相同质量的同一种物质在固态、液态和气态时所占体积不同,就是因为它们分子问的间隔不同的缘故。气态间隔最大,固态间隔最小,液态时居中,所以物质一般存在固、液、气三种状态?2物质存在热胀冷缩现象是因为分子间的间隔与温度有关,受热时间隔胀大。遇冷时间隔缩小,所以物质都有热胀冷缩现象。补充夏天自行车的气不应打得太足,铁路上的铁轨之间应稍留些空隙都是这个原因。设置情景。激发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不拘一格,按照一定的思路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学生的想法可能是多种多样的,让他们充分回味实验,解惑释疑。该环节通过有趣的开放性实验和问题思考、讨论、争论达到思想的碰撞,激发新思维。通过物质及其变化的宏观现象与微观本质的联系,促成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的转变,培养良好的微观想象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开放的问题设计使学生能用多种多样的方法达到目的,重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参与意识“逐步引导,抽丝剥蚕”的方法将学习推向深入,使“分子存在,并不断运动”的抽象、枯燥知识化为生动形象的画面,使深奥的知识变得浅显而易于理解。将研究“物质是由微粒构成的。微粒是运动”方法和程序,贯穿于“物质微粒性等”教材知识内容学习始终,引导学生自觉地运用这些方法和程序通过实验与观察、思考与讨论自主学习,在掌握知识的同时,提高自己的思维能力和探究能力。在组织学生开展探究活动时,又适时地进行具体指导,使每个探究活动的教育价值得到充分的发挥。从自然、生活到学科知识,再将学科知识应用到解析实际问题中,了解研究身边的物质及化学现象对人类生活产生的影响,使学生始终保持对自然界的好奇,领略自然现象中的美妙与和谐,同时加深了对知识的理解,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突破了教学的第一难点。小结通过本节课我们知道,物质都是由微小的粒子如分子、原子等构成的。这些粒子我们用肉眼看不见,必须借助于先进的科学仪器电子显微镜才能观察到。分子具有三个特点:体积很小、质量很小;处于永恒运动之中;分子之间有间隔。利用本节课所学知识我们可以解释日常生活中的一些现象和问题。布置作业习题3(2、3、4、6)亲自做一做家庭小实验1+1是否一定等于2,将1体积黄豆和1体积绿豆混合,所得体积是否等于这两体积之和?(第二课时)提问上节课我们讲到,氨气、水、糖等物质都是由分子构成的。那么分子是不是构成物质的最小的粒子,它能不能再进行分割了呢?如果能分,那分子又是由什么构成的呢?(阅读P51,第三段回答此问题)展示水分子、氧气分子、氢气分子等的模型。总结从以上模型可以看出,1个水分子是由1个氧原子和2个氢原子构成的,1个氢分子是由2个氢原子构成的,1个氧分子是由2个氧原子构成的,即分子都是山原子构成的。引入新课前面我们学过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现在我们又认识了分子和原子,那么如何用我们现在学到的分子、原子的微观知识去解释宏观世界中的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呢?这将是我们本节课探讨的问题。板书二、用分子、原子的观点解释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请大家根据前面学过的有关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知识以及我们现在掌握的分子、原子的知识,讨论下面的问题。1从分子的角度看,水的蒸发与水的分解两种变化有什么不同?2氢气在氯气中燃烧小成氯化氢(如图所示)。试分析在氢气与氯气的反应、水的分解等化学变化小,分子和原子的变化情况,推论在化学变化中,发生变化的是分子还是原子。评价同学们的发言很全面。过渡经过刚才的讨论可知,在化学变化中发生变化的是分子而不是原子。下面,我们就分别从分子和原子的观点来认识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板书1分子的观点提问1物理变化的实质是什么?2举一些物理变化的例子。例如:水的蒸发、汽油的挥发、铁铸成锅、木材制成桌椅、瓷碗破碎等等。追问在这些变化过程中,分子本身有没有变化呢?举例说明。回答在这些变化过程中,分子本身没有发生变化。如在水的蒸发过程中,水分子没有发生变化,只是水分子与水分子之间的距离发生了变化,即水的状态发生了变化。在这个变化过程中,水的化学性质没有改变。如水可以分解成氢气和氧气(电解水实验),水蒸气也可分解成氢气和氧气(拉瓦锡让水蒸气通过烧红的枪管得到“易燃空气”)。总结可见,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在发生物理变化时,分子本身没有变化。补充一定要强调说明“由分子构成的物质”。若某物质不是由分子构成的,而是由其他粒子构成的,则此说法失去了它的化学意义。板书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在发生物理变化时,物质的分子本身没有变化。提问1化学变化的本质特征是什么?2举出生活中有关化学变化的实例。例:煤的燃烧 氢气在氯气中燃烧 食物腐烂 钢铁生锈追问在这些变化过程中,分子本身行没有变化呢?举例说明。总结可见,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在发生化生变化时。分子的本身发生了变化。变成了别的物质的分子。板书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在发生化学变化时,分子本身发生厂变化,变成了别的物质的分子。设问那么,根据分子在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中的特征,我们应该如何给分子下一个定义才比较科学呢?引导学生从是否体现原物质的性质进行分析总结从我们刚才分析的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可知:发生物理变化时,分子本身没有发生变化,物质的化学性质也没有变化;发生化学变化时,分子发生了变化,变成了别的物质的分子,而这些变化后的新分子不再保持原物质的化学性质。由此可见,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板书分子的概念: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说明这里所说的“最小”,前提条件是指由分子构成的物质,而不是泛指所有的物质。过渡那么,构成分子的原子又有哪些特点呢?板书2原子的观点根据前面的讨论题可知,物质在发生化学变化的时候,分子要发生变化,分子要分成更小的粒子原子,原子重新组合成新的分子。例如在水电解的反应里,水分子分成氢原子和氧原子,每2个氢原子结合成1个氢分子,每2个氧原子结合成1个氧分子。展示水分子分解的微观实质。提问这说明了什么?过渡事实确实如此吗?请大家再看氧化汞的分解实质。氧化汞分子分解示意图讲解加热红色的氧化汞粉末时,氧化汞分子会分解成氧原子和汞原子,每2个氧原子结合成1个氧分子,许多汞原子聚集成金属汞。总结可见,在化学变化中,发生变化的是分子,原子没有发生变化。如:氧原子无论在水中、氧气中,还是在氧化汞中始终是氧原子。板书在化学变化中,发生变化的是分子,原子没有发生变化。以上分析说明,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这也是原子的概念。板书原子概念: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思考: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以分成原子,那分子是不是一定比原子大呢?讲解尽管分子可以分成原子,但分子不一定就比原子大,只有拿分子与构成这种分子的原子相比,分子才比原子大。如1个水分子中有2个氢原子和1个氧原子,所以水分子肯定比氢原子和氧原子大。再比如1个氧化汞分子中有1个汞原子和1个氧原子,所以氧化汞分子肯定比汞原子和氧原子大。但毫无关系的分子和原子则无法说谁大谁小。如水分子和汞原子则无法进行比较。小结本节课我们重点学习了分子和原子的概念,并且知道如何利用分子和原子的知识去判断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从而知道化学变化的实质是原来的分子破裂,破裂成原子,原子又重新组合成新的分子。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为我们在宏观世界和微观世界之间架起了一座桥梁,使我们认识到看起来非常庞大的物质,其实都是由一些非常小的粒子构成的;看起来千差万别的物质,其组成原子竟有许多是相同的,可见世界真奇妙呀!布置作业习题1、2、4、5回答分子不是最小的粒子,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学生分组讨论学生代表陈述讨论结果1水的蒸发与水的分解两种变化有本质区别。在水的蒸发的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为物理变化,只是水的状态由液态变成了气态;水分子也没有发生变化,仍为原来的水分子,只是水分子之间的距离增大了。而在水的分解过程中生成了两种新物质氢气和氧气,此变化是一个化学变化。在此变化中分子发生了变化,反应物水是由水分子构成的,而生成物氢气和氧气分别是由氢气分子和氧气分子构成的。2从氢气在氯气中燃烧生成氯化氢的反应示意图可见,在化学变化中,发生变化的是分子。反应物氢气是由氢分子构成的,氯气是由氯分子构成的,而生成物氯化氢则是由氯化氢分子构成的。可见分子发生了变化,而氢气中的氢、氯化氢中的氢是同样的氢原子;氯气中的氯、氯化氢中的氯也是同样的氯原子。所以在化学变化中,发生变化的是分子而不是原子。3由示意图可以看出,氢气分子和氯气分子在反应中被拆成氢原子和氯原子,而氢原子和氧原子又重新组合成了氯化氢分子。回答1物理变化的实质是没有新物质生成,发生变化的只是物质的状态、形状等等。回答1化学变化的本质特征是:在变化的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回答在这些变化的过程中,分子本身发生了变化,变成了别的物质的分子。如水电解时,水分子变成了氢气分子和氧气分子,不再保持水的化学性质了。再如氢气在氯气中燃烧生成氯化氢时,氢分子和氯分子都发生了变化,生成了氯化氢分子,氢气和氯气的化学性质也不再保持。学生讨论回答说明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以分成原子,而原子不发生变化,只是进行重新组合。学生讨论,并交流讨论结果不一定,因为不同种类的原子的大小不一定相同。当学生形成分子运动特征的认识后,教学的关键是:使学生的思维从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相互对比的角度深入到微观领域,从分子本身是否变化来认识、区别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这不仅使学生对这两种变化的认识有所深化和发展,而且便于得出定义:分子是保持物质的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建立起分子概念。这部分内容是学习的难点,学生难以进行自主探究,因此,通过联系新旧知识,提出问题,并借助计算机辅助教学,给予学生直观的印象。让学生“看见”分子再分就不是原来物质的分子了,物质性质也就随之发生了变化。突破教学的又一个难点。培养归纳、概括的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反馈教学效果。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能力,将理论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去。注意从学生已有的知识出发,避免了重复与罗嗦,使教学更有针对性,重点更为突出。语言的准确表达离不开实验的仔细观察,要充分肯定学生的准确表达。感受知识的实用性、价值性。体会生活与科研所需的知识博大与精深。让学生在学到化学的基本概念、原理、实验技巧的同时,也能涉身自然、社会问题中,养成关注与化学有关的社会问题,从而加强科学态度、方法、价值情感和社会责任感使命感等人文精神的培养。(第一课时板书设计) 课题2 分子和原子一、分子的存在及其特点1分子是真实存在的2分子的特点(1)质量很小、体积很小。(2)分子处于永恒运动之中。(3)分子之间有间隔。第二课时板书设计二、用分子、原子的观点解释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1分子的观点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在发生物理变化时,物质的分子本身没有变化。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在发生化学变化时,分子本身发生了变化,变成了别的物质的分子。分子概念: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2原子的观点在化学变化中,发生变化的是分子,原子没有发生变化。原子概念: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中学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