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高考生物大一轮总复习 8.22 人体的内环境和稳态课时作业 新人教版必修3 .doc

上传人:tian****1990 文档编号:3286029 上传时间:2019-12-11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58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年高考生物大一轮总复习 8.22 人体的内环境和稳态课时作业 新人教版必修3 .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2019年高考生物大一轮总复习 8.22 人体的内环境和稳态课时作业 新人教版必修3 .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2019年高考生物大一轮总复习 8.22 人体的内环境和稳态课时作业 新人教版必修3 .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9年高考生物大一轮总复习 8.22 人体的内环境和稳态课时作业 新人教版必修3一、选择题1下列物质中,都可在血浆中找到的是()A甲状腺激素、氧、尿素、蛋白质B氨基酸、纤维素、二氧化碳、钠离子C胃蛋白酶、钙离子、脂肪、葡萄糖D呼吸酶、脂肪酸、尿酸、胆固醇A本题考查内环境和稳态的有关知识,内环境的成分主要是血浆、组织液和淋巴,血浆中含有的物质很多,比如氧、尿素、蛋白质、钙离子、脂肪、葡萄糖、氨基酸、二氧化碳、钠离子等,纤维素、胃蛋白酶是外界环境中的物质,呼吸酶是细胞内的物质,血浆中没有。2(xx南京四校联考)下列对内环境稳态实质的描述是()A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是机体维持稳态的主要调节机制B稳态是各个器官、系统协调活动的结果C温度、pH、渗透压等理化性质呈现动态平衡D稳态是体内细胞生活不可缺少的条件CA、B选项描述的是稳态的调节机制,稳态是在神经体液免疫调节作用下,使各个器官、系统协调活动,共同维持内环境的相对稳定状态;D选项属于稳态的意义。因此A、B、D不符合题干要求。3下图为人体体液物质交换示意图。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A、依次为淋巴、血浆、组织液B乙酰胆碱可以存在于中C与、相比含有较多的蛋白质D正常情况下,蛋白质水解酶不会存在于中A根据图解表示的四种液体的关系,判断为血浆,为组织液,为细胞内液,为淋巴。乙酰胆碱为神经递质,可存在于突触间隙的组织液中。血浆中的蛋白质含量比组织液和淋巴多。蛋白质水解酶存在于细胞内液中,不会存在于血浆中。4人体稳态的调节能力是有一定限度的。下列现象属于内环境稳态失调的是()A寒冷时出现寒颤B从平原到高原,有的人出现肺水肿症状C接受抗原刺激后,B淋巴细胞增殖和分化D饮水不足时,抗利尿激素释放增加BA、C、D选项所列举的现象均为人体正常的生理现象,而肺水肿症状是组织液增多的病理现象。5下列关于内环境的叙述,正确的是()A内环境的渗透压下降会刺激下丘脑分泌抗利尿激素增加B内环境是一个主要由H2PO/HPO构成的缓冲体系C内环境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和细胞代谢的场所D内环境的变化会引起机体自动地调节器官和系统的活动D抗利尿激素能促进肾小管、集合管对水的重吸收,内环境的渗透压下降,下丘脑分泌抗利尿激素减少;内环境是由细胞外液构成的液体环境,内环境的稳态与H2PO/HPO等构成的缓冲体系有关;细胞代谢的主要场所是细胞质基质;内环境的任何变化,都会引起机体自动地调节器官和系统的活动。6.(xx天津一中模拟)如图中a、b、c分别表示3种细胞外液,箭头表示3种液体之间的相互关系。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a的蛋白质含量最高Bb中有的细胞不消耗氧气Cc含有激素和消化酶Da中细胞种类最多B由图中箭头判断,a、b、c分别表示淋巴、血浆、组织液,三者中血浆的蛋白质含量最高,A错误;血浆中的成熟红细胞没有线粒体,不能进行有氧呼吸,不消耗氧气,B正确;c组织液中含有多种信息分子,包括激素等,但不含消化酶,消化酶在消化道(属于外界环境)中,C错误;组织细胞3种类最多,D错误。7. 如图是细胞与内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示意图,处的箭头表示血液流动的方向。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是人体内新陈代谢的主要场所B毛细血管管壁细胞生活的具体内环境是、C、中的蛋白质可以通过毛细淋巴管壁相互交换D若为肝脏细胞,则处的氧气浓度高于处D细胞是新陈代谢的主要场所;毛细血管管壁细胞生活的具体内环境是、;中的小分子的蛋白质可以进入毛细淋巴管,中的蛋白质不能进入;若为肝脏细胞,则处为动脉端,其中的氧气浓度高于处。8(xx潍坊质检)下列有关人体稳态与调节的叙述,正确的是()A维持稳态依赖于机体神经体液的调节网络B内环境渗透压大小主要取决于水和无机盐C下丘脑不仅能分泌激素还能产生冷觉D由内环境的成分可推知某种疾病的发病风险D维持稳态依赖于机体的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A项漏掉了免疫调节,不正确;内环境渗透压大小主要来源于Na和Cl,B不正确;所有的感觉都在大脑皮层形成,包括冷觉,C不正确;内环境成分的变化意味着稳态失衡,可推知某种疾病的发病风险,D正确。9正常情况下,转氨酶主要分布在各种组织细胞内,以心脏和肝脏最高,在血浆中含量最低。当某种原因使细胞膜通透性增强或因组织坏死细胞破裂后,可有大量转氨酶进入血浆。这项事实可作为哪项结论的证据()A内环境是不稳定的,其稳态是不存在的B内环境的生化指标能反映机体的健康状况,可作为诊断疾病的依据C稳态的动态变化将不利于机体的正常代谢D内环境的稳态不受细胞代谢过程的影响B本题的题眼是:转氨酶在血浆中含量最低,某种原因使大量转氨酶进入血浆。由此说明内环境稳态遭到破坏,因此可作为诊断疾病的依据。内环境的各种理化性质和成分是相对稳定的,当内环境的成分出现变化时,表明机体的组织或细胞可能出现了问题。本题中的转氨酶在血浆中的含量是一定的,当转氨酶的含量增高时,可作为肝炎的一项诊断依据;细胞代谢产生的一些物质进入内环境,会引起内环境的轻微变动,内环境中存在一些缓冲物质,可以使内环境保持动态平衡。10(xx海淀模拟)在抗震救灾中,发现有些在废墟下由于肌肉受到挤压导致局部组织坏死但仍保持清醒的幸存者,当移开重物被救出后,却因肌肉大量释放的肌红素、钾等物质迅速进入血液,结果造成人压着没事,救出来后最终因心、肾功能衰竭而不幸去世的情况。下列与之有关的叙述,错误的是()A在移开重物前,应先为伤者静脉滴注生理盐水,使血液中的有害物质随尿液排出B有些刚被救的伤者,其内环境稳态已经遭到破坏,影响了正常的生命活动C因严重缺水,幸存者体内抗利尿激素分泌增多,尿量减少D心、肾功能衰竭是由于遇难者血浆渗透压过低所致D渗透压是溶液中溶质分子对水的吸引力,渗透压的大小取决于单位体积溶液中溶质颗粒的数量,它与溶液中溶质的物质的量浓度有关。废墟下的个体因严重缺水,幸存者体内血浆渗透压增加。11(xx南通联考)如图表示三种海蟹在其他环境条件一定时,实验条件下,不断改变海水盐度,它们血液浓度的变化情况(已知海水的浓度约为0.5 mol/L),下列描述正确的是()在较低浓度的海水中才能维持内环境相对稳定的是甲无法判断甲、乙、丙调节内环境相对稳定能力的强弱调节内环境相对稳定能力最弱的是乙维持内环境相对稳定能力最强的是丙ABC DA随着海水浓度的改变,血液的浓度变化越小的,说明调节内环境的能力越强,反之就越弱。乙种海蟹随着海水浓度的升高,血液浓度呈直线上升,调节内环境相对稳定能力最弱,甲在海水浓度低时还能维持血液浓度,但稍微高一点就不能调节稳定了,故调节能力其次。丙在海水浓度低于正常海水浓度(已知海水的浓度约为0.5 mol/L)时,基本能够维持平衡,说明丙维持内环境相对稳定能力最强。12如图是细胞直接与内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示意图,处的箭头表示血液流动的方向。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若为胰岛B细胞,饭后0.5 h处的胰岛素浓度高于处B若为脑细胞,处的氧气浓度低于处,而CO2的浓度则相反C若为组织细胞,其生活的内环境中的水可来自和D若为骨骼肌细胞,运动时处的血糖浓度低于处C饭后0.5 h,血糖浓度升高,导致胰岛B细胞分泌胰岛素增加,所以处胰岛素浓度高于处;若为脑细胞,由于脑细胞不断进行细胞呼吸,消耗氧气释放CO2,所以处的氧气浓度高于处,CO2的浓度则相反;若为骨骼肌细胞,由于运动消耗葡萄糖,所以处血糖浓度低于处。二、非选择题13如图为人体细胞与内环境的示意图,请据图回答问题。(1)的内液约占人体体液的_;与的成分上的主要区别在于中含有较多的_;合称为_,的渗透压大小主要与_的含量有关,的具体内环境是_。 (2)血液中的氧被组织细胞利用经过的途径(用图中的数字表示)_,共穿过_层膜结构,CO2浓度最高为图中的_。(3)与相比,中含量很少的成分主要是_。(4)某人喝入大量的食醋后是否会引起内环境中的pH明显下降?_,原因是图中标号内存在着_物质。(5)若该图为肝脏组织的局部结构模式图,则合成脂蛋白的场所为_ _。(6)若某人长期营养不良,血浆中蛋白质降低,会引起图中哪一部分的液体增多_,其结果将会引起组织_。解析是淋巴,是组织细胞,是毛细血管壁,是血浆,是红细胞,是组织液,是细胞内液。血浆与组织液和淋巴相比,血浆中含有较多的蛋白质,而组织液和淋巴含有的蛋白质很少。如若题图为肝脏组织,合成脂蛋白的场所为肝细胞;若一个人长期营养不良,其血浆中蛋白质含量降低,导致水分子过多的滞留于组织液中,将会引起组织水肿等等。答案(1)蛋白质细胞外液无机盐、蛋白质组织液和血浆(2)6组织细胞(3)大分子蛋白质(4)不会缓冲(5)肝细胞(6)组织液水肿14人体维持内环境的相对稳定,对细胞的正常生命活动非常重要。请回答下列问题。(1)人体内环境通过_调节和_调节实现相对稳定。(2)人体内环境主要包括_。(3)体温相对恒定是保证内环境稳定的一个重要前提。体温调节中枢位于_,温度感受器位于_上。与体温调节直接相关的两种激素是_和_。(4)体液中的水和电解质的含量也是相对稳定的。如果脑中缺血,使细胞内Na浓度升高,会引起细胞_。如果人体大量失水,血浆渗透压将_,引起_激素分泌增加,_中枢兴奋。解析考查了内环境及稳态调节的有关知识。人体内环境主要包括血浆、组织液和淋巴。渗透压、酸碱度和温度是内环境理化性质的三个主要方面。人的体温来源于体内物质代谢过程中所释放出来的热量。体温的相对恒定,是机体产热和散热保持动态平衡的结果,而这种动态平衡,是靠完善的体温调节结构和功能来实现的,当人处于寒冷环境中时,寒冷刺激了皮肤里的冷觉感受器,冷觉感受器产生兴奋并将兴奋传入下丘脑的体温调节中枢,通过中枢的分析、综合,再使交感神经兴奋,进而引起皮肤血管收缩,减少皮肤的血流量,从而使皮肤的散热量减少。与此同时,皮肤的立毛肌收缩,产生“鸡皮疙瘩”;骨骼肌收缩而产生不自主战栗,使产热量增加。在上述过程中,交感神经的兴奋还可促进肾上腺髓质及甲状腺的分泌活动,使肾上腺素和甲状腺激素的分泌增加,导致体内代谢活动增强,产热量增加。在体液中的Na主要存在于细胞外液中,与细胞外液的渗透压有关,当细胞内的Na增多时,细胞内液渗透压升高,细胞吸水能力增强,会引起细胞水肿。若机体大量失水,血浆渗透压将上升,刺激下丘脑的渗透压感受器兴奋,使抗利尿激素的释放量增多,减少尿量;同时会引起大脑皮层的渴觉中枢兴奋,使之主动饮水,降低血浆渗透压。答案(1)体液(激素)神经(2)血浆、组织液和淋巴(3)下丘脑皮肤和黏膜肾上腺素甲状腺激素(4)水肿(吸水)升高抗利尿渴觉15H1N1流感病毒会引起机体发烧、鼻塞等症状,有人在刚刚有点发烧时就服用扑热息痛药,使体温迅速下降。(1)医生认为这样的做法不可取,因为一定限度内的发热是机体的良性反应,是人体_调节网络维持机体稳态的集中体现。(2)试列举发烧现象产生时,细胞中_(细胞器)产生的能量除了使体温上升,还能_。(3)与肌肉注射相比,静脉点滴将大剂量药物迅速送到全身细胞。请写出下图中4处内环境成分的名称:A_、B_、C_、D_。解析H1N1流感病毒引起的机体发烧、鼻塞等症状是内环境维持稳态的一种表现,主要是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的结果。发烧现象产生时,线粒体产生能量增加,供吞噬细胞吞噬病原体、效应B细胞产生抗体所需,同时使体温升高。肌肉注射药物首先进入组织液,组织液可以渗透进入毛细血管和毛细淋巴管分别形成血浆和淋巴,然后汇集进入静脉再通过血液循环到达全身各处毛细血管,然后进入组织液,从而到达全身组织细胞。答案(1)神经体液免疫(2)线粒体为吞噬细胞吞噬病原体提供能量、为合成相应抗体提供能量(3)组织液血浆淋巴组织液(B、C对应内环境成分可颠倒)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高中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