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高三下学期4月份月考前模拟试题历史.doc

上传人:tian****1990 文档编号:3285836 上传时间:2019-12-11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272.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年高三下学期4月份月考前模拟试题历史.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2019年高三下学期4月份月考前模拟试题历史.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2019年高三下学期4月份月考前模拟试题历史.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9年高三下学期4月份月考前模拟试题历史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48分) 1、宗法分封制体现了早期国家形态的一些特点。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国家形态的演进,宗法分封制逐渐衰落。其衰落的实质是 A诸侯国力量增强,彼此进行争霸战争 B政治关系中的地缘关系逐渐取代血缘关系 C周王失去 “天下共主”的地位 D受封的诸侯有相对的独立性,便利其势力增长 2、大清律例载:“嫡庶子男,除有宫荫袭先尽嫡长子孙:其分析家财田产,不问妻、妾、 婢生,止以予数均分。”这表明清代在财产继承方面 A所有家庭成员均分财产 B嫡长子享有优先继承权 C子女都有平等继承权 D嫡庶长幼之趋于淡化 3、某学者认为“即使葡萄牙的历史传统为其扩张奠定了必要的基础,但是如果没有这个因 素,葡萄牙扔然不能调动足够的资源和人力去进行这样一次史无前例的远征,更不可能使这 次远征在相对有序的情况下进行”。该学者所说的“这个因素”是指 A商品经济的发展B地理位置的优越C中央集权的确立 D航海技术的发达 4、一位西方学者评论秦始皇:“建立了绝对的专制制度,这一制度以个人亲信为基础,而不 考虑世袭和教育。”从人类政治文明发展的角度,这一政治转向的积极意义主要在于 A从血缘政治向官僚政治转变 B从军功政治向文治政治转 C从分权政治向专制政治转变 D从地方分权向中央集权转变” 5、1735年,法国有位学者说,在中国“一位学者,尽管是农夫之子,也很有希望达到高位, 并且还会成为国家的宰相,因为孩子都是平等的。”这表明 A中国当时的官员选拔农学、经学并重,强调人才的素质培养 B他看到中国官员产生方式的公平性,但夸大了它的作用 C平等的民主思想开始在中国产生并影响人才选拔 D当时“东学”、西学”相互交融,东西方文明齐头并进 6、史学家认为:“后世官制,变化繁赜。而其原理,不能出于治民、治军、监察官吏三者之外;此亦可见秦之定制,非漫然而设也”以下的相关评述中正确的是 A材料中的“原理”指的是三权分立与制衡B汉朝的中央官制最早体现了此“原理” C作者对“原理”开创者持赞赏的态度 D作者对“后世”的官制持否定态度 7、利玛窦在中国札记中说:“虽然我们已经说过中国的政府形式是君主制,但它在一定程度上是贵族政体,所有的文件都必须由大臣审阅呈交皇帝。”利玛窦认为中国明朝是 A君主制不是中国政府的主要形式 B内阁一定程度上制约着君权 C君主与内阁大臣拥有同等决策权 D内阁掌握着明朝的行政大权 8、清末御史张瑞荫的一份奏折中说:“自设军机处,名臣贤相不胜指屈,类皆小心敬慎,奉公守法。其弊不过有庸臣,断不至有权臣,军机处虽为政府,其权属于君;若内阁,则权属于臣。”这说明军机处防止了大臣专权强化了君主专制削弱了内阁的权力 扩大了统治基础A B C D9、在论中国与欧洲国体异同中,梁启超指出,中国周代与古代希腊的国体相似。两者 政治上的相似之处应是 A贵族政治、列国分立 B君主专制、中央集权 C小国寡民、等级森严 D分封诸侯、城邦国家 10、“雅典民主政体把它的权力交给所有的公民,不需要国家管理者具有专长,不要求他们 具有真知灼见。一个国家应当由既有专业知识又有道德的人去治理,统治者不是有王笏的人, 不是偶然选中的人,不是攫取财富的人,不是使用强术骗术的人,而是有统治知识的人。” 材料体现出作者担忧雅典的民主 A可能会导致权力的滥用 B只适合小国寡民的城邦 C过分强调民主的广泛性 D会削弱贵族的政治权力 11、“真正杀死苏格拉底的不是民主本身,虽然民主的确可能导致多数人的暴政:杀死苏格 拉底的真正凶手是民主的审判,是背离了司法自身灵魂的雅典司法。”这句话指出古代雅典 A不成熟的是司法而不是民主 B民主制度还是完美的 C民主审判有悖司法独立 D民主是多数人的暴政 12、早期启蒙思想家格劳秀斯(1583-1645)是近代自然法学说的创始人。他说:“自然法是 正当的理性准则,它指示任何与我们理性和社会性一致的行为就是道义上公正的行为;反之, 就是道义上罪恶的行为。”他强调:“自然法是如此的不可变易,就连上帝也不能加以变更。” 下列有关近代自然法学说的说法不正确是 A反对专制主义 B强调保障人的基本权利 C倡导理性主义 D具有极端个人主义倾向 13、世界文明史介绍:罗马成文法的组成部分之一“是罗马城市行政官在执法过程中所 做的决定行政官可以根据每一个别案例的情况做出裁量,而不必僵硬地按照有关法 律条文的字面含义进行判决。他的这种决定成为事实上的判例法。”由此可见,罗马法的显 著特点是 A具有较为明显的习惯法传统 B内容庞杂且受行政因素影响 C结构松散但有普遍的适用性 D具有高度的灵活性和实用性 14、在古罗马,如果某人因葡萄蔓被人毁坏而起诉,但在诉讼中没有按照法律规定把葡萄蔓 称作“树木”,而称作“蔓”的话,法庭最终会判决他败诉。这主要说明了罗马法 A重视法律程序B保留习惯旧俗 C保护私有财产 D维护法律权威 15、从18321884年,英国议会先后通过三次选举改革法案 显示了城市化的发展进程 反映了工人阶级斗争的影响 工业革命引发的社会变 迁 标志着英国民主政治的完善 A B C D 16、1689年英国议会颁布的权利法案沿袭了罗马法的精神,又开启了近代民主代议制 的先河。其在世界民主化进程中最为深远的影响是 A确立了英国的君主立究制,为世界各国普遍接受 B以明确的法律条文捍卫了资产阶级的利益,巩固了资产阶级革命的成果 C实现了由”主权在君”到“主权在民”的革命性转折D解决了革命引起的政局动荡问题,为国家崛起提供了坚实的政权保障17、西方民主史一书指出”(美国)政府各部门之间的分权制衡,并没有否定共同合作。罗斯福上台执政,为了消除资本主义经济危机,在短短三个月中就提出了70多个议案,对此,国会表现了极大的合作态度,使“新政”得以顺利实行。二战后总统出兵朝鲜、越南,都未经国会批准,亦未受到国会的追究;联邦最高法院曾多次拒绝受理指控越南战争违宪的案件。”上述史实表明,美国政府各部门的制衡与合作,取决于 A社会经济状况与国际形势 B各阶级之间的力量对比 C统治集团和民族国家的利益 D政府各部门权力机制不断调整18、王恩铭在美国文化与社会中说:“对于真正的美国主流精英人士来说,他们的国家最值得为之骄傲的不是其庞大的物质财富、领先世界的科技和教育、无与伦比的军事力量,而是创造这一切的机制,这种机制用通俗的话来讲就是治国之道”。下列不符合这一机制的是 A代议制总统制共和政体 B三权分立互相制约的权力运行模式 C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相结合的权力结构 D两党对垒交替执政的政体形式 19、“1935年,当罗斯福因为联邦交易委员会(执行多种反托拉斯和保护消费者法律的联邦机构)主席汉弗瑞不支持新政而解雇他时,汉弗瑞则又把罗斯福政府给告了。最后法院裁决,由于联邦交易委员会不仅仅涉及行政权力,而且涉及部分的司法权,政府不能自由解雇其官员,罗斯福政府败诉。”这段材料说明法院反对罗斯福总统继续推行“新政”美国坚持分权制衡的政治体制罗斯福总统利用“新政”扩张行政权力汉弗瑞坚持自由放任的经济政策 A B C D20、法国1875年宪法和1871年德意志帝国宪法使两国走上了代议制道路。下列关于它们共同点的表述,正确的有国家元首无权任命内阁(政府)成员国会由两院组成国家元首都有解散或部分解散议会的权力 议会完全行使立法权 A B C D21、胡绳认为:列强支持清政府的政策中包含着一个无法解决的矛盾:一方面它们要清政府保持腐败与懦弱的状态,因而只能屈服于外国的压力,遇事妥协让步;一方面又想使它具有足以镇压亿万人民群众的力量,以造成有利于外国侵略者的内部安定秩序。列强的这种政策在以下哪个条约中表现最为明显? A南京条约 B天津条约 C马关条约 D辛丑条约22、曾任李鸿章幕僚的姚锡光所著东方兵事纪略中记载:黄海大战后,李痛詈亲赴天津要求决死战的丁汝昌说:“汝善在威海守汝数只船勿失,余非汝事也。”而征诸李电稿和盛宣怀档案,发现在黄海大战后李曾电今丁:“寇在门庭,汝岂能避处威海,坐视溃裂。速带六船来沽,面商往旅拼战,渡兵运粮械接济,成败利钝,姑不暇计。”下列关于两则材料的看法不妥的是 A前者成为李鸿章“避战保舰”政策的重要证据 B后者与主流观点相悖,应该回避或不予采信 C后者较前者应更具说服力,可信度更高 D史料发掘与考订有利于史学严肃性和科学性的维护23、20世纪以来,中国历代政府都非常重视中学历史教育。下列历史教育目标,分别颁布于1904年、1912年、1936年和1956年。颁布于1936年的是 A“多讲本朝仁政,俾知历圣德泽之深厚,以养成国民自强之志气,忠爱之性情” B“了解劳动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是历史的主人” C“特别说明其(指中国)历史上之光荣,及近代所受列强侵略之经过,与其原因,以激发学生民族复兴之思想” D“明于民族之进化,社会变迁,邦国之盛衰,尤宜注意于政体之沿革,与民国建立之本” 24、黄苇町在苏共亡党十年祭中说,“当时的苏联社会科学院曾进行过一次问卷调查,被调查者认为苏共仍然代表工人的占4%,认为代表全体人民的占7%,认为苏共代表全体党员的也只占11%,而认为苏共代表党的官僚、代表干部、代表机关工作人员的,竞占85%!”依据这则材料,如果从执政党的建设方面分析苏联社会主义事业失败的原因,最根本的是 A体制僵化,监督机制的缺失 B党内特权、腐败现象严重 C严重脱离群众,日益失去群众的支持 D人民群众对苏共的极端不信任二、非选择题(共1小题,28分)25、(28分)阅读下列材料,同答问题。 材料一 雅典的法庭不设法官,只设主持官,负责组织审判并维持法庭的秩序,判决的权力则在陪审团。陪审团成员从公民群体中抽签产生。其例为:每年初公民自愿报名而后抽签从自愿者中挑选出六千人,作为当年陪审团成员。如遇有法庭开庭之日,城邦官员事先根据案件大小确定审判每桩案件所需陪审团规模,从五到二千人不等,然后从六千名陪审团成员中抽签选出当日所需陪审员总人数。开庭之前,再以抽签的方式将这些陪审员分配到不同的法庭,审理不同的案件。 互联网: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法学图书馆苏格拉底之死(1)依据材料一,指出法庭陪审员产生的主要方式是什么?它对法庭的公正判决会产生什么影响?(6分) 材料二 西方文官制度是受到中国科举制的影响在19世纪前后逐步发展起来的,对西方历史产生极大的影响。以下是中英两国在19世纪中叶前后考试制度的(局部)内容的比照: 摘编于陈小锦从英国文官考选制度看清末科举制的衰亡。(2)依据材料二,比较中英两国在19世纪中叶前后考试内容上的差异。(4分)指出中英考试内容的差异所反映的实质。(4分) 材料三I9世纪中叶后,由于国运渐替,咸丰时为筹公饷,大开捐例,社会上约有3050%的生员(秀才)资格靠捐纳而得。到光绪时期,捐官更为便宜。.1905年袁世凯、张之洞等实权官员递呈请废科举折称:“危追情形,更甚曩日,科举一日不停,士人皆有侥幸得第之心,以分其砥砺实修之志。”随后清廷宣布废除延续了1300年的科举制度。科举取士与学校教育实现了彻底分离。 摘编于陈小锦从英国文官考选制度看清末科举制的衰亡(3)依据材料三,指出清朝废除科举制的原因,并分析科举制废除对20世纪初中国历史的影响。(10分)(4)综上所述,就当前我国完善公务员考选制度谈谈你的建议。(4分)参考答案一、选择题110: BDCAB: CBAAA1120:CDDAA: CCACB2024: DBCA二、非选择题25、参考答案 (1)抽签产生;防止任何形式的贿赂,有利于法庭的公正判决;公民抽签产生,陪审员法律素质无法保证;也可能产生不公正的后果。(6分) (2)差异:英国:实用知识为主,强调文化综合素质: 中国:以儒家思想为主,强调思想政治内容。(4分) 实质:封建主义与资本主义的差异(或农业文明与工业文明的差异)。(4分) (3)原因:科举制公平性受到捐官的破坏:清政府实权派为救亡图存要求废除科举制(民族危机和清朝统治危机严重,科举制不能选拔真才实学)。(4分) 影响:冲击儒家学说的统治地位,促进了思想解放。 瓦解了封建专制统治的阶级基础,加速封建土朝统治的灭亡。 推进近代教育的发展,促进了中国新型知识分子队伍的壮大和中国社会的变革。(6分)(如谈到新式学堂、民主革命思想和新文化运动、辛亥革命等可酌情给分) (4)建议:坚持公开公正的原则;注重人才的专业知识和综合素质考查:顺应时代潮流,适时改革。(4分,任答2点给4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高中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