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年中考化学专项练习燃烧和灭火含解析.doc

上传人:tia****nde 文档编号:3282400 上传时间:2019-12-11 格式:DOC 页数:33 大小:29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2020年中考化学专项练习燃烧和灭火含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3页
2019-2020年中考化学专项练习燃烧和灭火含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3页
2019-2020年中考化学专项练习燃烧和灭火含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9-2020年中考化学专项练习燃烧和灭火含解析一、选择题1酒精灯的火焰太小时,将灯芯拨得松散一些,可能火焰更旺,其原理是()A降低可燃物的着火点B提高可燃物的着火点C增加空气中氧气含量D增大可燃物与空气的接触面积2古语道:“人要实,火要虚”此话的意思是说:做人必须脚踏实地,事业才能有成;燃烧固体燃料需要架空,燃烧才能更旺从燃烧的条件看,“火要虚”的实质是()A增大可燃物的热值B提高空气中氧气的含量C提高可燃物的着火点D增大可燃物与空气的接触面积3对下列词语的有关化学原理解释不合理的是()A火上浇油隔绝空气B风助火威为燃料提供足够的氧气C釜底抽薪燃烧需要可燃物D钻木取火使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4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燃烧不一定有火焰产生B物质跟氧气的反应就是燃烧C物质在有限的空间内燃烧,可能会引起爆炸D物质燃烧的剧烈程度与氧气的浓度有关5燃着的酒精灯,盖上灯帽后熄灭,这说明燃烧需要的条件之一是()A氧气B可燃物C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D可燃物与空气有足够大的接触面积6用如图所示装置探究燃烧的条件,有关该实验的说法正确的是()A该实验只能得出燃烧需要氧气这一结论B该实验使用了相同的可燃物C该实验现象是铜片上的白磷不燃烧,红磷燃烧D该实验说明燃烧需要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7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燃烧是人类最早利用的化学反应之一B可燃物温度达到着火点即可燃烧C图书档案起火宜用水基型灭火器扑灭D不慎碰倒了酒精灯,酒精在桌面燃烧,用水来灭火8下列关于燃烧现象的解释不正确的是()A图a中火柴头垂直向上燃烧时容易熄灭,是因为热空气增大了火柴梗的着火点B图a中火柴头斜向下时更容易燃烧,是因为火柴梗不断被加热和受到热气流带来空气的助燃C图b中蜡烛火焰很快熄灭,是因为金属丝圈吸收热量,温度降低到蜡烛着火点以下D煤球制成蜂窝煤后燃烧更剧烈是因为增大了煤与氧气的接触面积9下列有关燃烧和灭火的说法正确的是()A可燃物只有在空气中才能燃烧B通过降低可燃物的着火点可以灭火C空气中混有可燃性气体,遇明火可能发生爆炸D任何燃料完全燃烧时,一定会生成二氧化碳10下列用化学知识解释“火上浇油”的说法合理的是()A增加易燃物,可以使燃烧更旺B增大氧气浓度,可以使燃烧更旺C降低可燃物的着火点,达到灭火的目的D清除可燃物,达到灭火的目的11古代人有在元宵节燃放孔明灯(如图)祈福的风俗孔明灯燃气的火焰温度可达300,但纸质(着火点约170)灯罩却没被点燃的原因是()A灯罩的材料不是可燃物B灯罩没有与氧气充分接触C风将热量吹散使纸质灯罩处温度低于纸的着火点D风将热量吹散后纸质灯罩的着火点降低了12如图所示,把同样大小的滤纸碎片和乒乓球碎片分开放在一块薄铜片的两侧,加热铜片的中部,下列实验现象或结论错误的是()A实验中使用铜片,是利用了铜的导热性B铜片受热的一面变黑,是因为产生了CuOC实验过程中滤纸碎片先燃烧,乒乓球碎片后燃烧D实验说明燃烧的条件之一是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13如图所示,加热烧瓶中的水使之沸腾水蒸气从铜管喷出,把火柴靠近管口P处,火柴被加热,迅速移开火柴,火柴开始燃烧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水沸腾,水分子质量和体积增大BP处水蒸气的作用是使火柴温度达到着火点C火柴移离水蒸气,与氧气充分接触,从而燃烧D火柴燃烧的产物含有二氧化碳和水14我国发射的神舟六号载人飞船,其返回舱的表层有一层叫做“烧蚀层”的特殊物质返回舱返回时,与大气剧烈摩擦,会在舱表面产生数千度的高温,此时,烧蚀层汽化燃烧保护返回舱不因高温而烧毁由此,判断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返回舱与大气摩擦生热属于物理变化B返回舱返回时,烧蚀层起到了一定的隔热和隔离空气的作用C烧蚀层在汽化燃烧时吸收大量的热D烧蚀层能使返回舱的着火点升高152015年5月25日,河南鲁山县老年公寓发生特大火灾,着火房屋的墙体均为由泡沫塑料填充的铁皮夹层,俗称“铁皮泡沫屋”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泡沫塑料属于有机合成材料,但不属于易燃物B火灾发生后应用湿毛巾捂住口鼻迅速逃离,并拨打火警119C只要达到着火点,可燃物一定会燃烧D可燃物燃烧的同时一定还会发生爆炸16下列实验进行中的现象或实验原理正确的是()A白磷始终不燃烧B小气球变瘪CU型管内液面左高右低D验证Fe、Cu、Ag的金属活动性强弱17点燃的火柴棍燃烧端朝上时,其未燃尽便熄灭的主要原因是()A缺乏氧气B火柴棍的着火点升高了C缺乏可燃物D燃烧端下方的火柴棍温度不易达到着火点18下列说法或做法中,正确的是()A白磷在冷水时,通入空气也能燃烧B酒精灯里的酒精不慎溢出着火,迅速用湿抹布盖灭C不能用燃着的木条鉴别氧气、空气和二氧化碳D用金刚石去冰箱里的异味二、填空题 19某居民早起忘记关闭电褥子的电源就去上班,下班后发现卧室门缝冒出黑烟,他立即打开门窗,原来只冒黑烟的卧室瞬间燃气火来(1)引起火势变大的原因是(2)火势无法控制,他立即拨打了火警电话,火警电话是消防队员赶到后,首先切断电源,然后用高压水枪灭火,水能灭火的原因是(3)若你在火灾现场,应怎样从现场逃离?202015年5月30日,玉林市消防战士杨科璋为了抢救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献出了年轻的生命在向英雄致敬的同时,我们必须掌握一些消防安全知识(1)如图是探究燃烧条件的部分图示实验一是探究燃烧需要;实验二中原来在热水里不燃烧的白磷,在通入氧气后燃烧了,说明燃烧还需要(2)灾难发生后,最重要的是生命安全,当火势较大,应跑离着火区,并立即拨打火警电话(3)高楼起火时,消防队员常用高压水枪灭火,此措施依据的灭火原理是(4)请你再举一个生活中灭火的实例三、解答题 21化学课上我们曾经观察过如图所示的实验(1)实验中,铜片上的白磷很快燃烧,其化学反应方程式为(2)该实验主要利用了铜片良好的性,燃着的白磷熄灭后,去掉铜片上的白色固体,可看到铜片表面变黑,该黑色物质是(填化学式)(3)烧杯中的水在实验中没有起到的作用是(填序号)A作反应物 B隔绝空气 C升高温度22某老师在燃烧的条件教学中,改进了教材中的实验如图所示,在铜片上罩了仪器a,请回答:(1)仪器a的名称是(2)罩上仪器a的作用是(3)对照和能够获得可燃物燃烧需要的条件之一是23控制变量法是学习化学常用的方法下面是探究燃烧条件的实验,请你根据实验图示和资料回答有关问题资料信息:白磷和红磷的着火点分别是40、240(1)铜片上的红磷不燃烧,是因为(2)水中的白磷不燃烧,是因为(3)如果要让水中的白磷在水下燃烧,应采取的措施是(4)通过以上实验事实证明,燃烧必须同时具备下列条件:可燃物;氧气(或空气);24实验室进行科学探究的重要方式请填写下列空格:(1)取两支相同的木条,将其中一支的一端浸入酒精中约10秒,将另一支的一端浸入水中约10秒,然后将两支木条的浸入端分别靠近酒精灯火焰片刻此实验的目的是探究物质的燃烧与的关系(2)在两支试管中分别加入2g固体碘,再向其中一支试管中加入10mL水,向另一支试管中加入10mL酒精,振荡,观察现象据此可知,物质的溶解性与有关(3)用图A所示方法,把二氧化碳气体慢慢倒入放有燃着蜡烛的烧杯中,下层蜡烛的火焰先熄灭,上层蜡烛的火焰后熄灭本实验中,放置高低不同的两支蜡烛的目的是(4)向一定量的稀盐酸中滴加氢氧化钠溶液,得到溶液的pH变化曲线如图B所示曲线上a点所表示的意义是252015年5月25日,河南鲁山县的一个老年康复中心发生火灾,造成38人死亡、多人受伤的严重后果(1)消防员在现场发现了下列残留物品:涤纶面料窗帘、纯棉床单、大理石桌面等,其中属于有机合成材料的是(填序号),物品和为燃烧提供了(填燃烧的条件)(2)电器着火时常使用干粉灭火器灭火,干粉的主要成分是碳酸氢钠,受热后生成碳酸盐和两种氧化物,请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26依据如图进行实验(夹持仪器略去)实验过程:通入N2,点燃酒精灯,一段时间后,a、b中均无明显现象;熄灭酒精灯,立即改通O2,a中无明显现象,b中红磷燃烧(1)实验过程中,红磷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2)实验过程中,对比a、b中的实验现象,可知可燃物燃烧的条件之一是(3)实验过程中,能说明可燃物燃烧需要氧气的实验是27化学活动课上,老师给同学们表演了一个“水能生火”的魔术(如图所示),他将包有过氧化钠(Na2O2)粉末的脱脂棉放在石棉网上,向脱脂棉上滴了几滴水,脱脂棉立刻燃烧起来通过查阅资料可知,过氧化钠和水反应的产物只有两种,都是初中化学常见的物质根据所学化学知识回答:(1)从燃烧的条件分析可知,过氧化钠(Na2O2)和水发生反应生成了可以支持燃烧的物质,反应(填“吸收”或“放出”)大量的热(2)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推测另一种产物必含的元素是(3)过氧化钠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28认真分析示意图并填空:(1)如图1所示,将一个用导热性能良好的粗金属丝(如铜丝或铝丝)绕成的线圈罩在一支蜡烛的火焰上,火焰会熄灭用燃烧的条件解释此现象(2)根据中和反应的实质,结合图2补充完成式子:H+=这种用实际参加反应的离子来表示化学反应的式子,叫离子方程式它也属于国际通用的化学语言29我们在生活中可以观察到:燃着的小木棒若将燃烧端朝上,往往木棒没燃尽就熄灭了,这主要是因为;消防官兵扑灭森林火灾的有效方法之一是将大火蔓延的路线前方的一片树木清除,其灭火的原理是30坩堝钳夹住一团棉花,蘸上酒精后点燃,现察到:开始时酒精蒸气燃烧棉花未燃烧;当酒精快燃尽时棉花开始燃烧分析出现以上现象的原因燃烧和灭火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选择题1酒精灯的火焰太小时,将灯芯拨得松散一些,可能火焰更旺,其原理是()A降低可燃物的着火点B提高可燃物的着火点C增加空气中氧气含量D增大可燃物与空气的接触面积【考点】燃烧与燃烧的条件【专题】课本知识同类信息;常见仪器及化学实验基本操作【分析】A、可燃物的着火点一般情况下不变;B、可燃物的着火点一般情况下不变;C、将灯芯拨得松散一些,不会改变空气中氧气含量;D、将灯芯拨得松散一些,增大可燃物与空气的接触面积,使火焰更旺【解答】解:A、可燃物的着火点一般情况下不变,故A错误;B、可燃物的着火点一般情况下不变,故B错误;C、将灯芯拨得松散一些,不会改变空气中氧气含量,故C错误;D、将灯芯拨得松散一些,增大可燃物与空气的接触面积,使火焰更旺,故D正确故选:D【点评】增大燃烧物与氧气的接触面积,会使燃烧更充分,更旺2古语道:“人要实,火要虚”此话的意思是说:做人必须脚踏实地,事业才能有成;燃烧固体燃料需要架空,燃烧才能更旺从燃烧的条件看,“火要虚”的实质是()A增大可燃物的热值B提高空气中氧气的含量C提高可燃物的着火点D增大可燃物与空气的接触面积【考点】燃烧与燃烧的条件【专题】生活实际型【分析】促进燃烧的方法是:(1)增大可燃物与氧气的接触面积(2)增大氧气的浓度根据实际情况选择促进物质燃烧的方法【解答】解:使可燃物充分燃烧的条件:一是增大可燃物与氧气的接触面积,二是中的氧气的浓度一般情况下,增大氧气的浓度较难操作,在空气中燃烧的物质,氧气浓度是一定的,要想燃烧更旺,可增大与氧气的接触面积,“火要虚”就是在燃料中间留一些空气,以增大与氧气的接触面积,观察选项,故选:D【点评】本题考查燃烧的条件和使可燃物充分燃烧的措施,可以依据已有的知识进行3对下列词语的有关化学原理解释不合理的是()A火上浇油隔绝空气B风助火威为燃料提供足够的氧气C釜底抽薪燃烧需要可燃物D钻木取火使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考点】燃烧与燃烧的条件;灭火的原理和方法【专题】化学与生活【分析】燃烧的条件是:(1)物质具有可燃性(2)可燃物与氧气接触(3)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解答】解:A、火上浇油的化学意思是添加可燃物,添加可燃物能够帮助燃烧,不是隔绝空气,解释不合理B、风助火威的化学意思是增加空气的流动性,流动的空气能够为燃烧提供充足的氧气,解释合理C、釜底抽薪的化学意思是把柴火从锅底抽掉,从而达到灭火的目的,也说明了燃烧需要可燃物,解释合理D、钻木取火的化学意思是摩擦可以生热,当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时,可燃物就燃烧起来,解释合理故选:A【点评】燃烧需要同时具备三个条件,缺一不可;灭火的方法中,只要使用其中的一种方法,就可以达到灭火的目的4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燃烧不一定有火焰产生B物质跟氧气的反应就是燃烧C物质在有限的空间内燃烧,可能会引起爆炸D物质燃烧的剧烈程度与氧气的浓度有关【考点】燃烧与燃烧的条件;燃烧、爆炸、缓慢氧化与自燃【专题】空气与水【分析】A、燃烧是物质与氧气发生的发光、放热的、剧烈的氧化反应;B、物质与氧气的反应有两种情况:一是剧烈的反应燃烧;一是缓慢氧化;C、物质在有限的空间内燃烧,会造成气体的急剧膨胀,可能会引起爆炸;D、物质燃烧的剧烈程度与氧气的浓度、与氧气的接触面积有关【解答】解:A、木炭燃烧现象中没有火焰产生,A正确;B、物质与氧气的反应可能属于缓慢氧化,B不正确;C、物质在有限的空间内燃烧,会造成气体的急剧膨胀,有可能会引起爆炸,C正确;D、物质燃烧的剧烈程度与氧气的浓度有关,浓度越大,反应越剧烈,D正确故选B【点评】本题重点考查了燃烧现象、燃烧与爆炸、氧化反应等知识,具有一定的综合性5燃着的酒精灯,盖上灯帽后熄灭,这说明燃烧需要的条件之一是()A氧气B可燃物C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D可燃物与空气有足够大的接触面积【考点】燃烧与燃烧的条件【专题】化学与生活【分析】物质燃烧的条件是:物质具有可燃性,与氧气接触,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三者必须同时具备,缺一不可【解答】解:破坏物质燃烧的条件,可以达到灭火的目的,常用的灭火方法有移走可燃物,隔绝氧气,降低温度到可燃物的着火点以下;熄灭酒精灯时,盖上灯帽能使酒精和氧气隔绝,从而使酒精熄灭所以燃着的酒精灯,盖上灯帽后熄灭,这说明燃烧需要的条件之一是氧气故选:A【点评】物质燃烧需要同时具备三个条件,而只要破坏燃烧的一个条件,就可以实现灭火,要注意区分6用如图所示装置探究燃烧的条件,有关该实验的说法正确的是()A该实验只能得出燃烧需要氧气这一结论B该实验使用了相同的可燃物C该实验现象是铜片上的白磷不燃烧,红磷燃烧D该实验说明燃烧需要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考点】燃烧与燃烧的条件【专题】科学探究【分析】注意此实验与课本上的实验不同,本次实验热水中没有白磷,没有对比,不能得出燃烧是否需要氧气的结论,不可生搬硬套课本的结论【解答】解:A、铜片上的白磷能够燃烧是因为与氧气或空气充分接触,并且热水的温度使其达到着火点;红磷的着火点高,虽然与氧气充分接触,但达不到着火点仍不能燃烧;所以可燃物燃烧的条件是:温度达到着火点无法根据该实验判断燃烧是否需要氧气,故错误;B、该实验使用红磷和白磷不同的可燃物,故错误;C、由于红磷的着火点比白磷的着火点高,实验现象为白磷燃烧产生白烟,而红磷不燃烧故错误;D、铜片上的白磷能够燃烧是因为与氧气或空气充分接触,并且热水的温度使其达到着火点;红磷的着火点高,虽然与氧气充分接触,但达不到着火点仍不能燃烧;所以可燃物燃烧的条件是:温度达到着火点;故选:D【点评】本题主要检测学生对“燃烧需要同时满足三个条件”这一知识点的掌握情况7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燃烧是人类最早利用的化学反应之一B可燃物温度达到着火点即可燃烧C图书档案起火宜用水基型灭火器扑灭D不慎碰倒了酒精灯,酒精在桌面燃烧,用水来灭火【考点】燃烧与燃烧的条件;灭火的原理和方法;几种常用的灭火器【专题】化学与生活【分析】A、根据燃烧的知识进行分析解答;B、根据燃烧的条件解答;C、根据灭火的方法解答;D、根据酒精的着火方法解答【解答】解:A、燃烧是人类最早利用的化学反应之一,正确;B、可燃物温度达到着火点且与氧气接触才能燃烧,错误;C、图书档案起火不宜用水基型灭火器扑灭,会造成图书的损坏,错误;D、不慎碰倒了酒精灯,酒精在桌面燃烧,用湿抹布盖灭,错误;故选A【点评】本题考查的是化学与生活的知识,完成此题,可以依据已有的知识进行8下列关于燃烧现象的解释不正确的是()A图a中火柴头垂直向上燃烧时容易熄灭,是因为热空气增大了火柴梗的着火点B图a中火柴头斜向下时更容易燃烧,是因为火柴梗不断被加热和受到热气流带来空气的助燃C图b中蜡烛火焰很快熄灭,是因为金属丝圈吸收热量,温度降低到蜡烛着火点以下D煤球制成蜂窝煤后燃烧更剧烈是因为增大了煤与氧气的接触面积【考点】燃烧与燃烧的条件;灭火的原理和方法【专题】科学探究【分析】A、物质的着火点一般不能改变;B、燃烧的条件是:物质具有可燃性可燃物与氧气接触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三个条件必须同时具备,缺一不可;C、燃烧的条件是:物质具有可燃性可燃物与氧气接触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三个条件必须同时具备,缺一不可;D、根据物质充分燃烧时需要足够的氧气,增大可燃物与氧气的接触面积,达到可燃物燃烧需要的温度等因素来分析燃烧是否充分【解答】解:A、火柴梗竖直向上时,不能充分吸收燃烧放出的热量,使火柴梗温度不易达到着火点,而不是增大了火柴梗的着火点,故错误B、火柴头斜向下时更容易燃烧,是因为火柴梗不断被加热使其温度达到着火点和受到热气流带来新鲜空气的助燃,故正确;C、蜡烛是可燃物,与氧气充分接触,熄灭的原因是:金属是热的良导体,把产生的热量迅速向四周传导,使温度降低到了蜡烛的着火点以下,故正确;D、将煤球制成蜂窝煤,是为了增大可燃物与氧气的接触面积,促进燃料的燃烧,故正确;故选A【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利用充分燃烧需要的条件来分析生活中常见的燃烧及灭火的现象,明确常见的做法是否有利于充分燃烧,并注意在生活中做到燃烧充分及合理利用能源9下列有关燃烧和灭火的说法正确的是()A可燃物只有在空气中才能燃烧B通过降低可燃物的着火点可以灭火C空气中混有可燃性气体,遇明火可能发生爆炸D任何燃料完全燃烧时,一定会生成二氧化碳【考点】燃烧与燃烧的条件;灭火的原理和方法;燃烧、爆炸、缓慢氧化与自燃【专题】化学与能源【分析】A、燃烧不一定需要氧气;B、根据物质的着火点一般不会发生变化分析;C、发生爆炸的条件是在有限的空间内,可燃气体或粉尘与空气混合,达到爆炸极限,遇到明火;气体遇到明火能否发生爆炸,要看气体混合物中是否有可燃性的气体和氧气同时存在D、根据氢气燃烧分析【解答】解:A、镁可以在二氧化碳中燃烧,发生了燃烧,没有氧气参加,说明燃烧不一定要有氧气参与,可燃物不一定在空气中才能燃烧,故错误B、物质的着火点一般不会发生变化,故错误C、空气中有氧气混有可燃性气体,遇明火达到着火点可能发生爆炸,正确D、氢气燃烧只生成水,故错误故选:C【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掌握燃烧的条件、灭火的方法、爆炸的原理并能灵活运用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10下列用化学知识解释“火上浇油”的说法合理的是()A增加易燃物,可以使燃烧更旺B增大氧气浓度,可以使燃烧更旺C降低可燃物的着火点,达到灭火的目的D清除可燃物,达到灭火的目的【考点】燃烧与燃烧的条件【专题】化学与生活【分析】增大可燃物与氧气的接触面积,或增大氧气的浓度,都能够促进燃烧;根据燃烧的条件可以判断灭火的方法【解答】解:A、“火上浇油”的化学意思是向燃烧的物质中增加可燃物油,可以使燃烧更旺合理B、氧气的浓度能够促进燃烧,但是与“浇油”无关不合理C、燃物的着火点一般情况下不能改变不合理D、清除可燃物,可以达到灭火的目的,但是与“火上浇油”的说法相反不合理故选:A【点评】“火上浇油”的含义很丰富,本题要求用化学知识解释,只能根据字面意思解释了11古代人有在元宵节燃放孔明灯(如图)祈福的风俗孔明灯燃气的火焰温度可达300,但纸质(着火点约170)灯罩却没被点燃的原因是()A灯罩的材料不是可燃物B灯罩没有与氧气充分接触C风将热量吹散使纸质灯罩处温度低于纸的着火点D风将热量吹散后纸质灯罩的着火点降低了【考点】燃烧与燃烧的条件【专题】化学与生活【分析】燃烧的条件是:物质具有可燃性;可燃物与氧气接触;可燃物达到着火点【解答】解:A、纸质(着火点约170)灯罩属于可燃物;B、灯罩却没被点燃原因是温度没有达到着火点,而不是没有与氧气充分接触;C、风将热量吹散使纸质灯罩处温度低于纸的着火点,所以灯罩却没被点燃;D、物质的着火点一般不能改变;故选:C【点评】本题主要考查物质燃烧的条件,从生活的实际出发,可激发同学们学习的兴趣本考点的基础性比较强,主要出现在选择题和填空题中12如图所示,把同样大小的滤纸碎片和乒乓球碎片分开放在一块薄铜片的两侧,加热铜片的中部,下列实验现象或结论错误的是()A实验中使用铜片,是利用了铜的导热性B铜片受热的一面变黑,是因为产生了CuOC实验过程中滤纸碎片先燃烧,乒乓球碎片后燃烧D实验说明燃烧的条件之一是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考点】燃烧与燃烧的条件;金属的物理性质及用途;金属的化学性质【专题】科学探究【分析】A、根据金属的物理性质分析;B、铜与氧气反应生成黑色的氧化铜;C、根据物质的着火点分析;D、根据实验的现象分析【解答】解:A、金属有良好的导电性,实验中使用铜片,是利用了铜的导热性使滤纸碎片和乒乓球碎片燃烧,正确;B、铜在加热的条件下会与氧气反应生成氧化铜,故正确;C、滤纸碎片和乒乓球碎片都与氧气接触,在加热过程中,由于乒乓球碎片的着火点较低,首先燃烧起来,故错误;D、滤纸碎片和乒乓球碎片都与氧气接触,在加热过程中,由于乒乓球碎片的着火点较低,首先燃烧起来,说明燃烧需要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故正确;故选:C【点评】燃烧的条件是:具有可燃性,与氧气接触,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三者必须同时具备,缺一不可13如图所示,加热烧瓶中的水使之沸腾水蒸气从铜管喷出,把火柴靠近管口P处,火柴被加热,迅速移开火柴,火柴开始燃烧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水沸腾,水分子质量和体积增大BP处水蒸气的作用是使火柴温度达到着火点C火柴移离水蒸气,与氧气充分接触,从而燃烧D火柴燃烧的产物含有二氧化碳和水【考点】燃烧与燃烧的条件;分子的定义与分子的特性【专题】科学探究【分析】A、利用分子的基本性质回答,分子间有间隔,间隔的大小随温度的改变而发生变化;B、物质的燃烧需要三个条件,其中之一就是达到着火点;C、燃烧仅仅达到着火点是不能燃烧的,还得有氧气;D、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分析【解答】解:A、分子间有一定的间隔,物质分子间的间隔受热时增大,物质的体积就变大,遇冷时缩小,物质的体积就变小所以,水的沸腾现象是温度升高,分子间的间隔增大在这一变化中,分子的体积、质量、分子本身都没有变化,故错误;B、水蒸气从铜管中冒出时温度较高能够使火柴达到着火点,故正确;C、在铜管口水蒸气多,而氧气少,所以移离蒸气是为了有充足的氧气,从而燃烧,故正确;D、火柴中含有碳、氢元素,燃烧的产物含有二氧化碳和水,故正确;故选:A【点评】燃烧需要三个条件:可燃物、氧气、达到着火点,三个条件缺一不可,在具体应用时要注意,必须同时满足14我国发射的神舟六号载人飞船,其返回舱的表层有一层叫做“烧蚀层”的特殊物质返回舱返回时,与大气剧烈摩擦,会在舱表面产生数千度的高温,此时,烧蚀层汽化燃烧保护返回舱不因高温而烧毁由此,判断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返回舱与大气摩擦生热属于物理变化B返回舱返回时,烧蚀层起到了一定的隔热和隔离空气的作用C烧蚀层在汽化燃烧时吸收大量的热D烧蚀层能使返回舱的着火点升高【考点】燃烧与燃烧的条件;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判别【专题】化学与新科技【分析】物质由固态变成液态是熔化过程,物质由液态变成气态,是汽化过程,熔化和汽化都是需要吸热的,物质的着火点一般是不能改变的【解答】解:A、返回舱与大气摩擦生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正确B、烧蚀层可以起到起到了一定的隔热和隔离空气的作用,正确C、“烧蚀层“的物质在遇到高温时会发生熔化和汽化现象,在熔化和汽化时能吸收大量的热,故可以保证飞船温度不至于太高,正确;D、物质的着火点一般是不能改变的,烧蚀层不能使返回舱的着火点升高,故错误;故选:D【点评】掌握“固态液态气态”三态之间变化名称,以及吸热和放热情况,并能应用于生活中,能解释生活中有关的物态变152015年5月25日,河南鲁山县老年公寓发生特大火灾,着火房屋的墙体均为由泡沫塑料填充的铁皮夹层,俗称“铁皮泡沫屋”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泡沫塑料属于有机合成材料,但不属于易燃物B火灾发生后应用湿毛巾捂住口鼻迅速逃离,并拨打火警119C只要达到着火点,可燃物一定会燃烧D可燃物燃烧的同时一定还会发生爆炸【考点】燃烧与燃烧的条件;燃烧、爆炸、缓慢氧化与自燃;合成材料的使用及其对人和环境的影响【专题】化学与生活【分析】A根据泡沫塑料易燃来分析;B根据火场逃生的方法来分析;C根据可燃物燃烧的条件来分析;D根据发生爆炸的条件来分析【解答】解:A泡沫塑料属于有机合成材料,具有可燃性,故错误;B为避免烟雾呛鼻和毒气的吸入,所以要用湿毛巾捂住口鼻迅速逃离,并拨打火警电话,故正确;C燃烧的条件是:可燃物的温度必须达到着火点,并且可燃物必须与氧气接触,二者缺一不可,故错误;D要发生爆炸需要可燃性气体或粉尘达到爆炸极限,遇到明火发生爆炸,故错误故选B【点评】此题虽然考查促使燃烧的方法,爆炸的知识等,但最关键还是教育学生注意防火,加强安全意识及学会自救能力,熟悉自救方法16下列实验进行中的现象或实验原理正确的是()A白磷始终不燃烧B小气球变瘪CU型管内液面左高右低D验证Fe、Cu、Ag的金属活动性强弱【考点】燃烧与燃烧的条件;溶解时的吸热或放热现象;金属活动性顺序及其应用;碱的化学性质【专题】化学实验;简单实验方案的设计与评价【分析】A、根据燃烧的条件分析;B、根据氢氧化钠与二氧化碳反应使瓶内的压强变小分析;C、根据硝酸铵溶于水吸热,使瓶内的压强减小;D、根据金属与盐反应的条件考虑本题,能反应说明该金属排在盐中金属的前面,不反应说明该金属排在盐中金属的后面【解答】解:A、热水的温度是80已经达到白磷的着火点,又与氧气接触,所以可以燃烧,故A错误;B、氢氧化钠与二氧化碳反应使瓶内的压强变小,使气球涨大,故B错误;C、硝酸铵溶于水吸热,使瓶内的压强减小,使U型管两端的液面左高右低,故C正确;D、铜和银都不能与硫酸亚铁溶液反应,只能说明它们排在了铁的后面,但不能排铜和银的顺序,故D错误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燃烧的条件、气体压强的变化、金属的活动性顺序,知识点较多,而且有一定的难度17点燃的火柴棍燃烧端朝上时,其未燃尽便熄灭的主要原因是()A缺乏氧气B火柴棍的着火点升高了C缺乏可燃物D燃烧端下方的火柴棍温度不易达到着火点【考点】燃烧与燃烧的条件【专题】化学与生活【分析】可燃物燃烧需要同时具备两个条件,一是与氧气接触,二是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解答】解:点燃的火柴竖直向上时,产生的热量主要随着热空气上升,火柴梗的温度上升很慢,不容易达到其着火点,所以火柴梗不易继续燃烧故选:D【点评】柴无论怎样放置,着火点不能改变,接触氧气的量不变,潮湿程度一样,所以火柴梗是否容易继续燃烧与这些因素无关18下列说法或做法中,正确的是()A白磷在冷水时,通入空气也能燃烧B酒精灯里的酒精不慎溢出着火,迅速用湿抹布盖灭C不能用燃着的木条鉴别氧气、空气和二氧化碳D用金刚石去冰箱里的异味【考点】燃烧与燃烧的条件;常见气体的检验与除杂方法;碳单质的物理性质及用途;灭火的原理和方法【专题】物质的鉴别题;碳单质与含碳化合物的性质与用途;化学与生活【分析】A、白磷与氧气接触,温度达到着火点时才能够燃烧;B、根据灭火的方法分析;C、根据氧气支持燃烧、二氧化碳不支持燃烧分析;D、根据金刚石的特点分析【解答】解:A、白磷在冷水中,通入空气后也不能燃烧,因为冷水不能使温度达到白磷的着火点,故不正确;B、酒精灯里的酒精不慎溢出着火,迅速用湿抹布盖灭,属于隔绝空气灭火,故正确;C、氧气支持燃烧、二氧化碳不支持燃烧,所以使木条燃烧更旺的是氧气,木条熄灭的是二氧化碳,没有变化的是空气,所以用燃着的木条能鉴别氧气、空气和二氧化碳,故C错误;D、金刚石不具有吸附性,不能用金刚石去冰箱里的异味,故D错误故选B【点评】可燃物燃烧需要同时具备两个条件,缺一不可,破坏可燃物燃烧的条件,可以实现灭火二、填空题19某居民早起忘记关闭电褥子的电源就去上班,下班后发现卧室门缝冒出黑烟,他立即打开门窗,原来只冒黑烟的卧室瞬间燃气火来(1)引起火势变大的原因是打开门窗,空气流通为燃烧提供充足的氧气(2)火势无法控制,他立即拨打了火警电话,火警电话是119消防队员赶到后,首先切断电源,然后用高压水枪灭火,水能灭火的原因是降低温度到可燃物的着火点以下(3)若你在火灾现场,应怎样从现场逃离?用湿毛巾捂住口鼻,俯下身体贴近地面逃离【考点】燃烧与燃烧的条件;灭火的原理和方法【专题】化学与生活【分析】根据已有的燃烧的条件进行分析解答,燃烧需要可燃物与氧气接触且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根据灭火的原理选择合适的灭火方法,据此解答【解答】解:(1)打开窗户则空气对流,提供了更为充足的氧气,引起火势变大,故填:打开门窗,空气流通为燃烧提供充足的氧气(2)火势无法控制,需要立即拨打火警电话119水能灭火的原因是水蒸发吸热能使温度降低到可燃物的着火点以下,故填:降低温度到可燃物的着火点以下(3)在火灾现场由于燃烧产生大量的浓烟,需要用湿毛巾捂住口鼻,俯下身体贴近地面逃离,故填:用湿毛巾捂住口鼻,俯下身体贴近地面逃离【点评】本题考查的是燃烧和灭火的知识以及火场逃生的方法,完成此题,可以依据已有的知识进行202015年5月30日,玉林市消防战士杨科璋为了抢救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献出了年轻的生命在向英雄致敬的同时,我们必须掌握一些消防安全知识(1)如图是探究燃烧条件的部分图示实验一是探究燃烧需要可燃物;实验二中原来在热水里不燃烧的白磷,在通入氧气后燃烧了,说明燃烧还需要空气(氧气)(2)灾难发生后,最重要的是生命安全,当火势较大,应跑离着火区,并立即拨打火警电话119(3)高楼起火时,消防队员常用高压水枪灭火,此措施依据的灭火原理是降低温度到可燃物着火点以下(4)请你再举一个生活中灭火的实例锅着火用锅盖盖灭【考点】燃烧与燃烧的条件;灭火的原理和方法【专题】化学与生活【分析】(1)根据物质燃烧的条件分析,物质燃烧的条件是:可燃物、与氧气接触、达到着火点;(2)火警电话是119;(3)灭火原理:清除或隔离可燃物,隔绝氧气或空气,使温度降到可燃物的着火点以下;(4)只要是生活中的灭火方法就可以【解答】解:(1)试验中的小石头不能燃烧,小木块能够燃烧,说明燃烧首先要是可燃物;实验二中原来在热水里不燃烧的白磷,在通入氧气后燃烧了,说明燃烧还需要空气(氧气)(2)火警电话是119,灾难发生后,最重要的是生命安全,当火势较大,应跑离着火区,并立即拨打火警电话119(3)消防队员常用高压水枪灭火,是利用了降低温度到可燃物着火点以下的原理(4)生活中常见的着火有:油锅着火、电线着火等故答案为:(1)可燃物;空气(氧气);(2)119;(3)降低温度到可燃物着火点以下;(4)锅着火用锅盖盖灭【点评】本题考查了根据燃烧的条件、灭火原理的知识进行解题的能力三、解答题21化学课上我们曾经观察过如图所示的实验(1)实验中,铜片上的白磷很快燃烧,其化学反应方程式为4P+5O22P2O5(2)该实验主要利用了铜片良好的导热性,燃着的白磷熄灭后,去掉铜片上的白色固体,可看到铜片表面变黑,该黑色物质是CuO(填化学式)(3)烧杯中的水在实验中没有起到的作用是A(填序号)A作反应物 B隔绝空气 C升高温度【考点】燃烧与燃烧的条件;金属的物理性质及用途;书写化学方程式【专题】实验性简答题【分析】根据已有的物质的性质进行分析解答,磷能与氧气反应生成五氧化二磷,铜具有导热性,铜能与氧气反应生成氧化铜,据此解答【解答】解:(1)磷燃烧生成五氧化二磷,故填:4P+5O22P2O5;(2)铜具有良好的导热性,能传递热量,铜片表面变黑是因为铜与氧气反应生成了氧化铜,故填:导热,CuO;(3)在此实验中,水不是反应物,故填:A【点评】本题考查的是燃烧的条件的实验测定,完成此题,可以依据已有的知识进行22某老师在燃烧的条件教学中,改进了教材中的实验如图所示,在铜片上罩了仪器a,请回答:(1)仪器a的名称是烧杯(2)罩上仪器a的作用是防止五氧化二磷逸散到空气中,污染空气(3)对照和能够获得可燃物燃烧需要的条件之一是物质燃烧需要达到着火点【考点】燃烧与燃烧的条件【专题】实验性简答题【分析】(1)根据实验室常用仪器解答;(2)根据白磷燃烧生成的五氧化二磷逸散到空气中,污染空气解答;(3)根据物质燃烧的条件分析解答:物质燃烧条件:可燃物;与充足氧气接触,温度达到着火点,三个条件同时具备解答【解答】解:(1)根据实验室常用仪器可知是烧杯;(2)罩住白磷燃烧的目的是防止五氧化二磷逸散到空气中,污染空气;(3)铜片上的白磷燃烧、红磷不燃烧,说明燃烧需要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故填:物质燃烧需要达到着火点答案:(1)烧杯;(2)防止五氧化二磷逸散到空气中,污染空气;(3)物质燃烧需要达到着火点【点评】掌握燃烧的条件和物质的有关性质是解答本题的关键23控制变量法是学习化学常用的方法下面是探究燃烧条件的实验,请你根据实验图示和资料回答有关问题资料信息:白磷和红磷的着火点分别是40、240(1)铜片上的红磷不燃烧,是因为温度没有达到着火点(2)水中的白磷不燃烧,是因为没有与氧气接触(3)如果要让水中的白磷在水下燃烧,应采取的措施是通入氧气(4)通过以上实验事实证明,燃烧必须同时具备下列条件:可燃物;氧气(或空气);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考点】燃烧与燃烧的条件【专题】科学探究【分析】根据已有的燃烧的条件进行分析解答,燃烧需要可燃物与氧气接触且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据此解答【解答】解:(1)铜片上的红磷不燃烧是因为温度没有达到红磷的着火点,故填:温度没有达到着火点;(2)水中的白磷没有与氧气接触,不会燃烧,故填:没有与氧气接触;(3)让水中的白磷在水下燃烧,需要与氧气接触,故需要通入氧气,故填:通入氧气;(4)燃烧必须同时具备可燃物、可燃物与氧气接触、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故填: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点评】本题考查的是燃烧的条件的实验探究,完成此题,可以依据已有的知识结合图示实验进行24实验室进行科学探究的重要方式请填写下列空格:(1)取两支相同的木条,将其中一支的一端浸入酒精中约10秒,将另一支的一端浸入水中约10秒,然后将两支木条的浸入端分别靠近酒精灯火焰片刻此实验的目的是探究物质的燃烧与物质是否具有可燃性的关系(2)在两支试管中分别加入2g固体碘,再向其中一支试管中加入10mL水,向另一支试管中加入10mL酒精,振荡,观察现象据此可知,物质的溶解性与溶剂的种类有关(3)用图A所示方法,把二氧化碳气体慢慢倒入放有燃着蜡烛的烧杯中,下层蜡烛的火焰先熄灭,上层蜡烛的火焰后熄灭本实验中,放置高低不同的两支蜡烛的目的是验证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4)向一定量的稀盐酸中滴加氢氧化钠溶液,得到溶液的pH变化曲线如图B所示曲线上a点所表示的意义是稀盐酸和氢氧化钠恰好完全中和【考点】燃烧与燃烧的条件;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物质的溶解性及影响溶解性的因素;中和反应及其应用;溶液的酸碱性与pH值的关系【专题】科学探究【分析】(1)了解燃烧所需要的三个条件,即物质具有可燃性、有氧气、温度达到着火点在试验中会根据现象写结论本题可迎刃而解;(2)根据实验中,溶质相同而溶剂不同来分析;(3)根据蜡烛熄灭的先后顺序来分析;(4)根据a点的pH来分析【解答】解:(1)浸有酒精的木条燃烧而浸有水的木条没有燃烧,说明了燃烧的条件之一是物质具有可燃性;故填:物质是否具有可燃性;(2)相同质量的碘,放入等体积的水和酒精中,在水中不溶解而在酒精中溶解,说明物质的溶解性与溶剂的种类有关,故填:溶剂的种类;(3)下层蜡烛的火焰先熄灭,上层蜡烛的火焰后熄灭,这一现象说明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故填:验证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4)a点的pH=7,说明溶液呈中性,也就是稀盐酸和氢氧化钠恰好完全中和,故填:稀盐酸和氢氧化钠恰好完全中和【点评】本题考查了物质的燃烧条件、物质的溶解能力、二氧化碳的性质以及中和反应的知识,难度不大252015年5月25日,河南鲁山县的一个老年康复中心发生火灾,造成38人死亡、多人受伤的严重后果(1)消防员在现场发现了下列残留物品:涤纶面料窗帘、纯棉床单、大理石桌面等,其中属于有机合成材料的是(填序号),物品和为燃烧提供了可燃物(填燃烧的条件)(2)电器着火时常使用干粉灭火器灭火,干粉的主要成分是碳酸氢钠,受热后生成碳酸盐和两种氧化物,请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2NaHCO3Na2CO3+H2O+CO2【考点】燃烧与燃烧的条件;书写化学方程式;合成材料的使用及其对人和环境的影响【专题】化学与生活【分析】(1)有机合成材料必须具备三个条件,一是有机物,二是人工合成,三是高分子化合物;根据燃烧的条件判断(2)根据碳酸氢钠受热分解的反应原理作答即可【解答】解:(1)涤纶面料窗帘是有机合成材料,纯棉床单是天然材料,大理石桌面属于无机盐,从燃烧的条件来看:涤纶面料窗帘、纯棉床单属于可燃物;(2)碳酸氢钠受热分解的反应方程式为:2NaHCO3Na2CO3+H2O+CO2故答案为:(1);可燃物(2)2NaHCO3Na2CO3+H2O+CO2【点评】合成材料的使用主要是指塑料、合成纤维、合成橡胶这三大合成材料,材料分为合成材料、金属材料、无机非金属材料和复合材料26依据如图进行实验(夹持仪器略去)实验过程:通入N2,点燃酒精灯,一段时间后,a、b中均无明显现象;熄灭酒精灯,立即改通O2,a中无明显现象,b中红磷燃烧(1)实验过程中,红磷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4P+5O22P2O5(2)实验过程中,对比a、b中的实验现象,可知可燃物燃烧的条件之一是燃烧需要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3)实验过程中,能说明可燃物燃烧需要氧气的实验是步骤中b通N2,不燃烧;步骤中b通O2,燃烧【考点】燃烧与燃烧的条件;书写化学方程式【专题】科学探究【分析】(1)磷和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生成五氧化二磷,配平即可;(2)根据燃烧的条件分析;(3)实验过程分析,注意变量的控制【解答】解:(1)红磷在氧气中燃烧生成五氧化二磷,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4P+5O22P2O5(2)实验过程中,对比a、b中的实验现象,立即改通O2,a中由于红磷温度没有达到着火点无明显现象,b中由于红磷温度达到着火点红磷燃烧说明可燃物燃烧的条件之一是温度达到着火点(3)步骤中b通N2,不燃烧;步骤中b通O2,燃烧,说明可燃物燃烧需要氧气故答案为:(1)4P+5O22P2O5;(2)燃烧需要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3)步骤中b通N2,不燃烧;步骤中b通O2,燃烧【点评】通过回答本题知道了验证可燃物燃烧的条件的实验的设计过程掌握了可燃物燃烧的条件要会根据物质燃烧需要的三个条件去分析具体的实验现象特别注意物质燃烧所需的三个条件缺一不可27化学活动课上,老师给同学们表演了一个“水能生火”的魔术(如图所示),他将包有过氧化钠(Na2O2)粉末的脱脂棉放在石棉网上,向脱脂棉上滴了几滴水,脱脂棉立刻燃烧起来通过查阅资料可知,过氧化钠和水反应的产物只有两种,都是初中化学常见的物质根据所学化学知识回答:(1)从燃烧的条件分析可知,过氧化钠(Na2O2)和水发生反应生成了可以支持燃烧的物质氧气,反应放出(填“吸收”或“放出”)大量的热(2)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推测另一种产物必含的元素是钠元素和氢元素(3)过氧化钠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2Na2O2+2H2O=4NaOH+O2【考点】燃烧与燃烧的条件;物质发生化学变化时的能量变化;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书写化学方程式【专题】实验性简答题【分析】根据已有的知识结合物质间的反应进行分析解答,燃烧需要可燃物与氧气接触且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推断另一种物质的化学式,根据反应物和生成物书写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据此解答【解答】解:(1)过氧化钠(Na2O2)和水发生反应生成了可以支持燃烧的物质是氧气,该反应放出大量的热,提供热量达到棉花的着火点,故填:氧气,放出(2)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过氧化钠和水中含有钠元素、氢元素和氧元素,生成了氧气,故另一种物质中一定含有钠元素和氢元素,故填:钠元素和氢元素(3)过氧化钠和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钠和氧气,故填:2Na2O2+2H2O=4NaOH+O2【点评】本题考查的是燃烧的条件以及常见的物质间的反应和质量守恒定律的应用,完成此题,可以依据已有的知识进行28认真分析示意图并填空:(1)如图1所示,将一个用导热性能良好的粗金属丝(如铜丝或铝丝)绕成的线圈罩在一支蜡烛的火焰上,火焰会熄灭用燃烧的条件解释此现象冷的金属丝快速吸热,使温度降到了蜡烛的着火点以下(2)根据中和反应的实质,结合图2补充完成式子:H+OH=H2O这种用实际参加反应的离子来表示化学反应的式子,叫离子方程式它也属于国际通用的化学语言【考点】燃烧与燃烧的条件;中和反应及其应用【专题】实验性简答题;常见的酸 酸的通性【分析】(1)根据燃烧的条件(燃烧需要同时满足三个条件:可燃物氧气或空气达到燃烧所需的最低温度即着火点)进行分析解答本题(2)根据反应可以知道,中和反应实质就是氢氧根离子和氢离子结合形成水的过程【解答】解:(1)因为铜或铝是热的良导体,没有加热的铜或铝圈很容易把热量导走,从而使得温度降低到蜡烛着火点以下,从而熄灭故填:冷的金属丝快速吸热,使温度降到了蜡烛的着火点以下;(2)根据反应可以知道,中和反应实质就是氢氧根离子和氢离子结合形成水的过程故填:OH;H2O【点评】本题考查了燃烧的条件、灭火的原理以及中和反应的实质,难度不大29我们在生活中可以观察到:燃着的小木棒若将燃烧端朝上,往往木棒没燃尽就熄灭了,这主要是因为小木棒温度不易达到着火点;消防官兵扑灭森林火灾的有效方法之一是将大火蔓延的路线前方的一片树木清除,其灭火的原理是移走可燃物【考点】燃烧与燃烧的条件;灭火的原理和方法【专题】生产、生活、环保类简答题【分析】根据可燃物燃烧的条件,常用灭火的方法和原理分析解答【解答】解:燃烧端朝上的小木棒,热量上升使下端的木条的温度达不到木头的着火点,所以没燃尽就熄灭;将大火蔓延的路线前方的一片树木清除可以起到移走可燃物的作用,从而破坏燃烧的条件,达到灭火的目的故答案为:小木棒温度不易达到着火点;移走可燃物【点评】本题考查的是燃烧的条件和灭火的原理,完成此题,可以依据已有的知识进行30坩堝钳夹住一团棉花,蘸上酒精后点燃,现察到:开始时酒精蒸气燃烧棉花未燃烧;当酒精快燃尽时棉花开始燃烧分析出现以上现象的原因【考点】燃烧与燃烧的条件【专题】实验性简答题【分析】燃烧的三个条件缺一不可:物质具有可燃性可燃物与氧气接触可燃物达到着火点;坩堝钳夹住一团棉花,蘸上酒精后点燃,现察到:开始时酒精蒸气燃烧,棉花未燃烧;因为水分蒸发带走了酒精燃烧产生的热量,没有达到棉花的着火点,因此开始时,棉花未燃烧;当酒精快燃尽时,温度达到了棉花的着火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中学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