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高二第一次月考历史试卷.doc

上传人:tian****1990 文档编号:3282321 上传时间:2019-12-11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3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年高二第一次月考历史试卷.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2019年高二第一次月考历史试卷.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2019年高二第一次月考历史试卷.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2019年高二第一次月考历史试卷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我国古代史上开创了许多社会制度,据此回答15题。1分封制在周初巩固周朝的统治,发展周的疆域;在后期则造成分裂割据,瓦解周朝的统治,导致这种不同结果的根本因素是A生产力的发展B生产关系的变革C诸侯争权夺利D井田制的破坏2西汉实行编户制度的最主要目的是A供朝廷及时了解全国各地情况B提供各级地方官政绩好坏C加强对百姓的管理,提供承担国家赋役的依据 D加强对郡国和官员监察3汉武帝后期,分天下为13州,每一州设刺史一名。刺史的主要职责是A监察诸侯王和地方高官B征收赋税,征发徭役和兵役C推荐和选拔地方人才D加强对地方官的控制和管理4关于汉初封国制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汉初开始存在B王国严格受朝廷节制,权力弱小C封国分王国和侯国两级D侯国无治民权,受所在郡监督5为了加强中央集权,宋太祖分割相权的措施包括设参知政事 设枢密使 设三司使 命文官大量制定律典ABCD比较能力是对历史学科的基本能力要求之一。运用比较方法回答68题。6汉唐历史相比,不同之处是A都承袭前朝政治制度B都出现过“大治”和“大乱”局面C赋税制度出现中途变革D后期土地兼并严重,阶级矛盾尖锐7隋唐时期在中央设立中书省,与尚书、门下构成三省;元朝时在中央也建立了中书省,它们之间最根本的不同在于A隋唐中书省下设六部,管辖全国政务;元朝中书省则专管佛教和藏族地区事务B隋唐中书省是立法机构,元朝中书省则是行政机构C隋唐设中书省的目的是为了削弱相权,加强皇权;元朝中书省则为了加强对少数民族地区的控制D隋唐三省制的建立标志着我国封建政治制度的成熟,而元朝中书省的建立则标志着封建专制主义达到空前鼎盛8北宋以前,统一的封建王朝曾多次在长安和洛阳一带建都,这主要是因为两地都有黄河作为城市供水的保障两地都是封建经济发达的地区两地基本处于国家版图的中心地带两地都有前代遗留下来的豪华宫殿ABCD中华民族由中国境内各民族长期融合而成,各民族为这个民族大家庭的组成作出了巨大的贡献。据此回答911题。9唐太宗说:“自古皆贵中华、赋夷狄,朕独爱之如一。”他在位期间最能体现这一思想的重大举措是与吐蕃和亲,送去手工业品、医药和生产技术书籍在厥建都督府,由突厥人自己管理册封皮罗阁为云南王接待渤海人来长安学习汉族文化ABCD10契丹建国后,曾采取“以国制治契丹,以汉制治汉人”的一国两制政策,主要原因是A契丹与汉族的民族矛盾尖锐B境内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C笼络汉族官员以巩固统治D中原政治制度的吸引11蒙古族能统一先进的中原地区建立元朝并维持统治近百年的根本原因是A蒙古族人善于射骑,军事力量强大B忽必烈等君主善于谋略,统治经验丰富C重用“汉人”和“汉法”,适应和接受先进的社会经济和意识形态D推行民族分化政策中国古代经济的发展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具有不同的历史特点。据此回答1214题。12春秋时期,促使一家一户为单位的个体小农经济产生的主要条件是A统治阶级的提倡B国家分裂的影响C社会人口的增加D铁器牛耕的出现13对武则天有“政启开元,法宏贞观”的评价,其最主要依据是A武则天是我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B武则天奖励农业生产C武则天统治时期社会经济继续发展D武则天重用一些有才能的人做官14中国古代的指南针广泛用于航海交通,最早是在A唐末B宋代C元代D明初 中国历史上有过多次税费改革。据此回答1516题。15春秋后期,鲁国实行初税亩,对中国社会产生的最主要影响是A加速了社会制度的更替B增强了鲁国国力,有利于大统一C开中国税制改革之先河D承认了私田主人对土地的所有权16中国封建社会进行赋税改革的目的不包括A增加国家财政收入B减轻人民负担,加强中央集权C遏制腐败D促进商品经济发展封建政府推行政治措施的目的是兴利除弊,其内容必须有利于当时社会的发展,或有利于解决当时所面临的社会问题。据此回答1718题。17商鞅变法实行后,秦国“民勇于公战,怯于私斗”,其主要原因是A“令民为什伍,而相牧司连坐。不告奸者腰斩,告奸者与斩敌首同赏”。B民“有军功者,各以率受上爵,为私斗者,各以轻重被刑大小”。C“宗室非有军功论,不得为属籍”。D“废井田开阡陌”18唐朝政府将北魏租调制调整为租庸调制,这种调整对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主要体现在A减轻农民的赋税负担B使农民得到一些生产时间C使农民得到一定数量的土地D放松对农民的人身控制我国开展对外交往的历史悠久。据此回答1920题。19秦汉时期中国已开始走向世界,其主要表现不包括A大秦王安敦派使臣来中国B丝绸等技术传播到中亚和欧洲地区C甘英出使大秦,为中西经济文化交流创造了条件D中国的造纸术传到了大食20唐朝时期对外交往出现前所未有的盛况,其根本原因是A唐朝经济和文化处于世界先进的地位 B唐朝时对外交通比过去发达C唐朝政府实行对外开放政策D各国政府鼓励本国人民与中国交往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和五代辽宋夏金时期是我国封建国家分裂的两个重时期。据此回答2122题。21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与五代辽宋夏金时期的相似之处是A南方经济超过北方B分裂过程中曾出现短暂大统一C反映出相同的时代特征D分裂过程中出现了局部统一22造成上述两个时期国家分裂的根本原因是A中央集权的削弱B地方势力的膨胀C封建经济的分散性D民族矛盾的激化统一是中国古代历史发展的主流。据此回答2325题。23北宋“结束了五代十国分裂割据的局面”,实质上是A完成了全国统一B实现了局部统一C完成了北方民族内部的统一D实现了南北政权的统一24秦朝与隋朝的相同点不包括A结束分裂,实现统一B存在时间不足半个世纪C承前启后,继往开来D北方民族的骚扰构成了威胁25汉唐大一统的主要相似之处是前期统治者大都励精图治,出现了封建盛世后期都出现土地兼并的局面都处于封建社会的繁荣阶段都曾平定地方割据势力叛乱ABCD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4小题,26题13分,27题12分,28题12分,29题13分,共50分)26阅读下列材料春秋战国时期,在治国方略问题上,各派有不同的主张。孔子说:“以政为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导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导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则格。”韩非子说:“吾以是明仁义爱惠之不足用,而严刑重之可以治国也。无威严之势,赏罚之法,虽尧舜不能以为治。”请回答下列问题:(1)孔子和韩非子的治国方针各是什么?(2分)(2)秦汉时期,以上两种治国方针的实践情况如何?有何影响?(4分)(3)在封建社会中,儒家治国思想一直居主导位,为什么?对此你有何认识?(7分)27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凡水有灌溉者,碾硙不得与争其利;仲春乃命通沟渎,立堤防;孟冬乃毕。若秋夏霖潦泛溢冲坏者,则不待时而修葺。每岁府县差官一人以督察之;岁终,录其功以为考课。 大唐六典 材料二 两京诸市署:令一人,从六品上;丞二人,正八品上。掌财货交易,度量器物,辨其真伪轻重凡市,口中市鼓三百以会众,日入前市钲三百而散。新唐书百官志 材料三 景龙元年十一月敕:诸非州县之所,不得置市。 唐会要 材料四 史载:唐朝后期长安城中的崇仁坊“一街辐辏(集聚),遂倾(超过)两市,昼夜喧呼,灯火不绝,京中诸坊,莫之与比。” 唐会要材料一、二、三分别反映了什么问题?(5分)从材料一、二、三中可归纳出唐朝政府基本经济政策是什么?(1分)其影响如何?(3分)材料四反映了什么问题(1分)你是如何认识的?(2分)28(12 分)l069年,宋神宗任用王安石为参知政事主持变法,以缓和严重的社会危机。请问当时的社会危机有哪些表现?王安石变法涉及财政、军事、教育等多方面请概述教育改革措施,你如何看待这些教育改革的措施? 29 34“苛政猛于虎”。秦、隋二世而亡是后世许多开国君主的前车之鉴,“天子者,有道则人推为主,无道则人弃而不用,诚可畏也”。一个“畏”字,促使不少统治者调整政策,从而出现了社会繁荣。请选择一个中国古代的繁荣时期,简要分析其原因与表现。(13分)高 二 历 史 试 题 答 案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50分)1.A 2.C 3.A 4.B 5.D 6.C 7.B 8.C 9.A 10.B 11.C 12.D 13.C 14.C 15.D 16.D 17.C 18.B 19.D 20.A 21.D 22.C 23.B 24.C 25.B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4小题,26题13分,27题12分,28题12分,29题13分,共50分)26(13分)以德治国,(1分)以法治国,(1分)秦朝以法治国,但法律过于严酷,成为暴政,很快灭亡;(2分)西汉推崇儒家思想,独尊儒术,使其成为中国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2分)儒家德治思想在一定程度上能够保护人民群众的利益,有利于缓和阶级矛盾,巩固封建统治。(3分)无论是德治,还是法治,都是统治阶级统治人民的手段,二者并无本质区别;(2分)实际上,在封建社会中,统治者是并用以上两种方针的,德治是不存在的。(2分)27(12分)材料一中唐朝政府重视农田水利灌溉,并将其作为考核地方官的依据(2分)材料二中唐朝政府对城市商业设置官员严格管理,商业活动有严格的时间限制。(2分)材料三中规定市场不随意设置。(1分)重农抑商。(1分)有利于政治上稳定,增加了国家的赋税收。但不利于商品经济的发展(3分)长安城商业的发展突破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1分)商品经济的发展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2分)28(12分)答案要点 表现:土地兼并严重;农民起义不断;冗官、冗兵、冗费;辽和西夏的威胁。 措施:改革科举制度;整顿太学。 看法:有利于教育发展;有利于人才选拔。29(13分)名称,原因,表现。例: 名称:贞观之治或唐前期 原因:勤于政事,吸取前朝教训,轻徭薄赋,爱惜民力,重视人才,善于纳谏。表现:政治清明,经济发展,文化繁荣,社会稳定,民族融洽,国力强盛,边疆巩固,邦交和睦。如答其他,参照上例给分。高 二 历 史 试 题 答 案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50分)1.A 2.C 3.A 4.B 5.D 6.C 7.B 8.C 9.A 10.B 11.C 12.D 13.C 14.C 15.D 16.D 17.C 18.B 19.D 20.A 21.D 22.C 23.B 24.C 25.B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4小题,26题13分,27题12分,28题12分,29题13分,共50分)26(13分)以德治国,(1分)以法治国,(1分)秦朝以法治国,但法律过于严酷,成为暴政,很快灭亡;(2分)西汉推崇儒家思想,独尊儒术,使其成为中国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2分)儒家德治思想在一定程度上能够保护人民群众的利益,有利于缓和阶级矛盾,巩固封建统治。(3分)无论是德治,还是法治,都是统治阶级统治人民的手段,二者并无本质区别;(2分)实际上,在封建社会中,统治者是并用以上两种方针的,德治是不存在的。(2分)27(12分)材料一中唐朝政府重视农田水利灌溉,并将其作为考核地方官的依据(2分)材料二中唐朝政府对城市商业设置官员严格管理,商业活动有严格的时间限制。(2分)材料三中规定市场不随意设置。(1分)重农抑商。(1分)有利于政治上稳定,增加了国家的赋税收。但不利于商品经济的发展(3分)长安城商业的发展突破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1分)商品经济的发展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2分)28(12分)答案要点 表现:土地兼并严重;农民起义不断;冗官、冗兵、冗费;辽和西夏的威胁。 措施:改革科举制度;整顿太学。 看法:有利于教育发展;有利于人才选拔。29(13分)名称,原因,表现。例: 名称:贞观之治或唐前期 原因:勤于政事,吸取前朝教训,轻徭薄赋,爱惜民力,重视人才,善于纳谏。表现:政治清明,经济发展,文化繁荣,社会稳定,民族融洽,国力强盛,边疆巩固,邦交和睦。如答其他,参照上例给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高中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