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高考历史总复习 第13讲古代商业的发展和经济政策同步检测 新人教版.doc

上传人:tian****1990 文档编号:3278105 上传时间:2019-12-10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2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年高考历史总复习 第13讲古代商业的发展和经济政策同步检测 新人教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2019年高考历史总复习 第13讲古代商业的发展和经济政策同步检测 新人教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2019年高考历史总复习 第13讲古代商业的发展和经济政策同步检测 新人教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9年高考历史总复习 第13讲古代商业的发展和经济政策同步检测 新人教版核心考点对点练练落实知识考点一古代中国的商业发展1(xx广东茂名联考)历史老师要求同学们开展一堂题为“大唐长安商业”的探究课,以下是同学们收集的部分史料,其中不符合探究课主题的是()A“凡市,以日中击鼓三百响,而众以会”B“皆云西市有贾胡及波斯邸,能辨识珠宝”C“夜三更,东市失火,烧东市曹门以西十二行四千余家”D“草市多樵客,渔家足水禽”解析:选D。本题考查历史问题分析的能力。根据材料中探究主题“大唐长安商业”,结合所学唐代城市商业特点:市坊分开,晚唐夜市繁荣等,A、B、C皆符合题意,D草市是指离州县城较远,在交通便利的地点因商业上需要自然形成的市,不符合探究课“长安”城的主题要求。2(xx浙江高考模拟)某同学在写一论文,其中涉及“宋代商业活动不断冲击着官府重农抑商政策”这一论点,下面能作为他写作的论据的是()A商业场所的时空限制由严格到弱化B出现“机户出资,机工出力”的现象C工商皆本思想出现,出现著名的商帮D离城镇较远的地方民间集市开始形成解析:选A。本题考查中国古代商业的发展情况,意在考查考生调动知识进行判断的能力。注意题眼“宋代”“冲击着官府重农抑商政策”。B、C都是明清时期商业发展的具体表现,不符合宋代的情况,排除;D是草市,始于南北朝时期,应排除。3(xx汕尾联考)2013年5月11日是玛提欧利奇(中文名为利玛窦)在北京逝世403周年纪念日。他曾在中国居住28年,是第一个被中国皇帝赐地埋葬的欧洲人。下列情景玛提欧利奇最有可能经历的是()A三省长官与他商议国事B阅读活字印刷的红楼梦C看到有人在住宅区卖青花瓷器D出海航行持有海外渡航证明书解析:选C。从材料时间信息可判断利玛窦在中国的时间是15831610年,都是在中国明代,可知选择C项。4(xx湖北黄冈联考)中国古代,都城的定位成为城市兴衰的重要因素,它使政治、经济、文化融为一体,此外,中国古代城市农村之间分工的基本结构,也与“城郭”、“乡村”这种行政上的区域划分相一致。这主要说明中国古代城市()A以商业职能为主B以政治职能为主C市民价值观念的变化 D商业限制被打破解析:选B。中国古代城市以政治职能为主,商业职能依附于政治职能。“城郭”、“乡村”这种行政上的区域划分,体现了城市对农村的管理及农村服务城市等特点。故选B。考点二土地政策与商业政策5(xx菏泽联考)北魏均田制实行后,文献中出现了“庄园”一词,指被圈占的成片土地。唐代均田制实行后,“庄园”一词的使用更普遍。这反映了均田制实施后()A井田制得以恢复 B不存在土地私有现象C仍存在土地集中现象 D庄园由中央直接管理解析:选C。北魏至唐朝前期,政府实行均田制,确定官民占有土地的最高限额,限制土地买卖。这些措施起到了鼓励农民垦荒的作用,但不能真正阻止土地兼并。“庄园一词的使用更普遍”说明土地兼并仍然存在。A、B、D三项表述不正确。6(xx新余月考)以下选项是某历史学习小组在探究“古代中国经济发展史话”时引用的内容。其中不符合史实的是()A汉朝以后,铁犁、牛耕得到广泛的推广应用B唐制瓷业技术高超,已形成独立的生产部门C宋代“市”突破时间、空间限制,形成街市D明清两朝推行“海禁”政策,禁止海外贸易解析:选D。“海禁”是禁止民间对外贸易,限制外国人来华贸易,并不禁止海外贸易,故选D。7(xx浙江宁波期中)汉朝政府曾经专门规定,商人穿鞋必须一只黑一只白。汉朝实行该规定的目的是()A经济困难,倡导物尽其用B尊儒学为正统,强调社会礼仪C羞辱商人,推行重农抑商D重视法家学说,宣扬政府权威解析:选C。中国古代历朝大都执行重农抑商的政策,都是强调要发展农耕,限制商业和手工业的发展。如,西汉初年,政府商人不得衣丝乘车。汉武帝推行打击富商大贾、发展官营商业的政策。8(xx烟台联考)有学者认为,18世纪中后期的西方“选择了海洋”,中国“选择了陆地”。“选择了陆地”是指中国()A重视塞防忽视海防 B积极培育国内市场C奉行“闭关锁国”政策 D加强发展陆路交通解析:选C。结合所学可知“选择海洋”、“选择陆地”分别对应“对外扩张”、“闭关锁国”的政策,故选C。高频考点突破练练规范意识1(xx北京西城高三期末)宋会要记载,宋代在对外贸易中大量使用铜币进行交易。考古发现,今东南亚地区、日本、朝鲜均有大量宋代金属货币出土。由此可推论()宋代是当时的世界贸易中心宋会要的记载基本属实宋代金属货币在当时的东亚和东南亚地区通用宋代金属货币大量外流客观上有利于纸币使用ABC D解析:选D。由“今东南亚地区、日本、朝鲜均有大量宋代金属货币出土”直接推论出项;海外贸易中大量金属货币的使用,给经济贸易带来不便,有利于纸币使用,再结合教材相关知识,可知宋会要的记载基本属实,故项正确,项“世界贸易中心”说法是错误的。2(xx江西南昌高三期末)徽商经营之道,有许多方面值得今人效仿,如史载“徽之俗,一贾不利再贾,再贾不利三贾,三贾不昨犹未厌焉”。在明中叶的抗倭斗争中,他们或捐资筑城,募勇抗倭;又如:徽商妇“居乡数月,不沾鱼肉,日挫针治缝纫绽盖亦由内德矣”。上述材料体现的徽商精神不包括()A赴国急难、民族自立的爱国精神B不畏艰难、百折不挠的进取精神C不辞劳苦、虽富犹朴的勤俭精神D以诚待人,以义为重的商业理念解析:选D。捐资、募勇抗倭与A相一致。一贾不利再贾三贾等反映了B。数月不沾鱼肉反映了C。材料中没有体现诚义的信息。故答案为D。3(xx湖北百校联考)明朝官员章懋不满当时浙江盛行的一些现象;男子成年后另立门户的习俗因此造成家庭成员为争家产而不和;婚嫁谈判讲价还价的习俗,连适当的规矩也不顾了;葬礼要请和尚念经,大摆筵席,大肆挥霍的习俗,以至忘记葬礼本身是悲痛的事。其所描述的现象共同表明()A商品经济发展冲击了传统观念B资本主义萌芽出现,传统观念崩溃C经济发展助长了奢侈观念发展D专制制度趋于衰落,地方势力发展解析:选A。本题考查学生对材料包含的历史信息进行分析归纳的能力。根据题干材料中“明朝”时候商品经济发展,题干材料中描述了人们思想观念的变化,因此属于经济发展冲击了人们思想观念的变化。4(xx福建泉州联考)著名历史学家吕思勉在“清代盛衰”文中作出如下判断:“清朝的衰机,可以说是起于乾隆之世。”下列对于“衰机”的理解,符合史实的是()A开始实行“重农抑商”政策B开始实行“闭关锁国”政策C高度重视农耕经济而丧失向工业文明过渡D建立军机处强化封建专制统治解析:选C。把握关键时间信息“乾隆之世”即可,D项军机处建立于雍正年间,A、B两项均错在“开始”,“重农抑商”政策始于春秋战国、“闭关锁国”政策始于明,乾隆帝只是厉行这两项政策,这导致中国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缓慢未能转变为近代工业文明。5(xx山东潍坊联考)社会生活的变迁是历史发展的一面镜子。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长安城实行严格的“坊”“市”隔离制度。政府规定,“其市当以午时击鼓二百下而众以会,日入前七刻击钲三百下散。”市内除了唐人外,还有许多高鼻深目的波斯人,大食人,以及日本人,高丽人,还有黑人。回鹊衣装、胡旋舞、高丽乐等深受唐人喜爱,广为流行。唐前期长安城的商业(1)据材料一归纳唐朝前期长安的城市特点,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成因。材料二东京梦华录记载,在北宋汴京城里,有桑家瓦子、中瓦、里瓦以及小勾栏50余座,其中大的可容数千人。在京瓦肆伎艺就有小唱、傀儡、般杂剧、小说等人们喜闻乐见的丰富内容。(2)根据材料二反映的文化现象,据所学知识指出这一现象出现的原因。材料三闽省土窄人稠,五谷稀少,故边海之民皆以船为家,以海为田,以贩番为命。自一旦禁之,则利源阻塞,生计萧条;情困计穷,势必啸聚。明神宗实录(3)指出材料三中造成“边海之民”生活变化的政策,并分析其对中国后世产生的影响。解析:本题考查的主题是“社会生活的变迁是历史发展的一面镜子”,以唐、宋、明时期的史实予以证明。第(1)问,唐朝长安的城市特点直接依据材料信息概括,如实行严格的“坊”“市”隔离制度,有来自各国的人士和各国的文化,“回鹊衣装、胡旋舞、高丽乐等深受唐人喜爱,广为流行。”原因可以结合唐朝的政治、经济、外交等社会状况分析说明;第(2)问,材料反映了宋都东京市民文化的繁荣,这与商品经济发达、市民兴起有关;第(3)问,从材料信息看,该政策为海禁政策,其影响教材有明确的表述。答案:(1)特点:坊市分离;商业繁荣但商业活动受到限制;国际大都会;文化多元。成因:国家统一;经济发达;包容开放;丝路畅通。(2)现象:市民文化繁荣。原因:商品经济的发展,市民阶层的壮大。(3)政策:海禁政策。影响:阻碍经济发展,阻塞东西方文化交流,造成中国落后。6(xx山东烟台联考)在学习中国古代的经济史时,如果对一些历史名词或历史概念浅尝辄止,不求甚解。往往难以全面客观地认识当时的历史现状。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从古至今,谈到“重农抑商”总是将农业和商业对立起来。但从整体上来说,中国大部分时间是重农抑商,农业固然受到重视,但商业也并没有受到抑制,私人工商业一直有充分发展的空间。中国古代真的“重农抑商”么?(1)请列举两宋及明清时期虽然受“重农抑商”政策的影响,但这一时期的私人工商业仍“一直有充分发展的空间”的表现。材料二“城市”是由“城”与“市”这两个事物、两个功能要素结合为一的产物。说文中载:“城,以盛民也”。“市,买卖之所也。”中国农业时代的城市以政治行政管理功能为主,“城”的分量不仅大于“市”的分量,而且“市”的部分明显从属于“城”的部分。这些传统城市都是以绝对权力为基础,通过强制性贡赋等形式来维持城市运行。摘编自唐茂华东西方城市化进程差异性比较及借鉴(2)根据材料二概括中国传统城市中“城”与“市”的关系。请以唐朝以后的史实说明农业时代的“城”与“市”关系的演变。材料三在文艺复兴时期的大部分时间里,中国其本身就是个世界,一个尽可能不与外界往来的世界。然而,尽管除知识名流外,其他中国人对外部世界不感兴趣,而到中国传教则成为耶稣会士的荣耀。作为一个有名无实的闭关锁国的国家,有着甚至更为封闭的儒家思想的明代中国,正在丧失它的自主性,开始依附于一个非它所创造的世界体系。引自美阿谢德中国在世界历史之中(3)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请你从经济、思想文化方面指出闭关锁国政策的表现。并从当时世界发展潮流的角度,评述明朝的闭关锁国政策。解析:本题考查中国古代城市、商业及经济政策。第(1)问根据所学列举商业发展的表现事例即可。第(2)问中第一小问据材料找关键词句可以概括出二者的关系。第二小问实际是考查唐及其以后城市发展的表现,根据所学从坊市的界限、草市的出现等方面归结。第(3)问中第一小问根据所学知识归结经济上虽受到限制但并未完全禁绝,思想上据材料可以看出中外文化交流少,仅限于知识分子和传教士。第二小问实际考查闭关锁国政策的消极影响,根据所学归结即可。答案:(1)宋代打破了市坊的限制,促进了商业的发展;明清时期随着商品经济的日益繁荣,资本主义萌芽在部分地区出现并发展;明朝中期,私人工商业超过了官营工商业。(2)关系:“市”从属于“城”;“城”的分量大于“市”。唐朝时,在坊市制度下,“城”“市”分开,但“城”外出现草市;到宋朝,“城”“市”界限打破;明清时期,市镇出现,突破“城”与“市”的限制。(3)经济:虽严禁与外国进行贸易往来,但私人海上贸易频繁;思想:思想文化交流较少,仅限于少数知识分子和传教士。评述:使中国丧失了开辟海外市场、刺激资本扩张、推动工业化的契机;阻碍了学习西方先进思想,在与西方的竞争中处于劣势。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高中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