轮复习:诗歌鉴赏-自用终极.ppt

上传人:max****ui 文档编号:3272614 上传时间:2019-12-10 格式:PPT 页数:176 大小:2.13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轮复习:诗歌鉴赏-自用终极.ppt_第1页
第1页 / 共176页
轮复习:诗歌鉴赏-自用终极.ppt_第2页
第2页 / 共176页
轮复习:诗歌鉴赏-自用终极.ppt_第3页
第3页 / 共17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df,诗词鉴赏专题,诗歌的主旨诗歌的形象诗歌的表达技巧(手法)诗歌的语言,高2013级第一轮复习诗词鉴赏,鉴赏古诗读懂始,一、读标题(一)把握标题信息试读下面的诗题,看看能读出哪些重要信息?1.咏素蝶诗2.鹊桥仙七夕3.征人怨4.竹窗闻风寄苗发司空曙5.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6.梦游天姥吟留别,写作对象、咏物诗、托物言志,写作对象/内容/写作缘由、暗示写作内容和情感,写作对象、情感基调、边塞诗,写作缘由、目的、情感基调/类别,写作缘由、诗歌类别,写作内容、目的、诗的体裁、浪漫主义,(二)带着标题去读诗中夜起望西园值月上柳宗元觉闻繁露坠,开户临西园。寒月上东岭,泠泠疏竹根。石泉远逾响,山鸟时一喧。倚楹遂至旦,寂寞将何言。注柳宗元,唐代河东(今山西省永济市)人,代宗大历八年(773年)出生于京城长安,宪宗元和十四年(819年)客死于柳州。此诗作于诗人被贬永州的第六年。PS:古人的写作习惯,通常在诗的开头一两句就破题、点题,即诗的开头句往往是扣住标题来写。,二、读正文(一)结构章法古体诗:以自然段为层绝句:前两句写景(次),后两句抒情(第四句最重要)近体诗律诗:前四句写景(次),后四句抒情(主)首句:渲染气氛上片主句:写景写景(次)尾句:过渡下片:抒情(主),诗,有的讲究起承转合,词,(二)基本特点:情景结合1.前后内容(即写景与抒情)对应一致,如乐景乐情,哀景哀情。2.前后内容(即写景与抒情)相关、相反、相衬,形成虚实相衬的关系,如乐景衬哀情。(三)反复品读关键词(即揭示情感的字词)如:细草微风岸,危樯独夜舟。独行穿落叶,闲坐数流萤。,山居秋暝王维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三、挖掘暗示信息(一)注释的暗示例:大凡提供“此诗作于贬官或流放之际”类似注解的诗,肯定与诗人仕途失意,对现实不满,或报国无门、壮志难酬、愤懑孤寂有关。,三、挖掘暗示信息(二)题干的暗示1.指向要素(回答什么问题)2.解说要素(解释题目要求)3.限制要素(哪一联、哪一句,或结合全诗)例:1.前人有云“孟诗开端最奇”,而此诗却是奇在结尾。请试作分析。2.这首诗写景有什么特色?请结合全诗作简要分析。3.这首诗是怎样写菊的?4.请分析颔联描写牡丹的角度。,(一)诗歌的主旨,一、评价主旨类常见术语,二、常见古诗的思想感情第一组(按诗体或内容分类)(一)咏史类,(二)边塞诗,(三)山水田园诗,(四)离别诗,第二组(按诗歌情感分类)(一)忧国伤时,(二)建功报国,(三)思乡怀人,(四)生活杂感,(五)送别之情,专题一:思想内容、观点态度,例1阅读下面的一首诗,回答后面的问题。潍县署中画竹呈年伯包大中丞括郑燮衙斋卧听萧萧竹,疑似民间疾苦声。些小吾曹州县吏,一枝一叶总关情。,注年伯:古时称同榜考取的人为同年;对同年的父辈或父亲的同年称年伯。包大中丞,包括,曾任山东布政使,署理巡抚,故称“中丞”;大,表示尊敬。郑燮,清代诗人,画家、书法家,号板桥。作画题诗时任山东潍县县令。,试概括这首诗的主要内容。,思路分析本题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去分析作答:(1)确定这首的题材是什么,此诗可归入“忧国伤时”类,具体来说是同情人民的疾苦。(2)具体分析诗句分别写了什么,概述内容。如“一枝一叶”是什么意思要分析清楚。(3)揭示诗歌主旨或诗人的思想感情。,参考答案(1)这是一首忧国伤时之作。(确定题材)(2)“一枝一叶”原指竹子的枝叶,在风中“萧萧”而动,紧扣了“画竹”的画面,又紧扣了“卧听”的诗面,同时它比喻发生在老百姓中的点滴小事。他直言不讳地提出,作为地方官,应该对老百姓的“一枝一叶”都要加以关心。(概述内容)(3)表现诗人对民间疾苦的真切关怀和同情。(揭示主旨/情感),例2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导与练P152:2满江红登黄鹤楼有感岳飞遥望中原,荒烟外,许多城郭。想当年,花遮柳护,凤楼龙阁。万岁山前珠翠绕,蓬壶殿里笙歌作。到而今,铁骑满郊畿,风尘恶。兵安在?膏锋锷。民安在?填沟壑。叹江山如故,千村寥落。何日请缨提锐旅,一鞭直渡清河洛。却归来,再续汉阳游,骑黄鹤。,注万岁山、蓬壶殿:指宋徽宗时构筑的土山苑囿、亭台宫殿。,试概括这首词的主旨。,参考答案(1)这是一首渴望建功立业之作。(确定题材)(2)铁骑满郊畿,士兵“膏锋锷”,百姓“填沟壑”,千村寥落等(概述内容)(3)表达了对昔盛今衰的悲慨。(揭示情感)表达了对外敌入侵践踏大好河山的愤恨,对统治阶层奢侈误国的隐隐痛心,对抗击敌人收复失地的决心。(揭示主旨),一、“概括内容主旨型”解题技巧,1.确定诗歌题材,如可确定它属于古诗常见思想情感类型第一组中的“咏史诗”“边塞诗”等,也可以确定它属于第二组中的“建功报国”“思乡怀人”等。2.具体分析所涉及的诗句分别写了什么,概述内容,作答形式是“句写了”。3.揭示诗歌主旨或诗人的思想情感。,二、“概括内容主旨型”常见设问方式1.这首诗的主旨是什么?2.这首诗主要写了什么内容?反映了怎样的社会现实?3.这首诗可分为几个层次?分别写了什么内容?4.请给这首诗某几句拟一个标题。,【类型一抓关键字词】例3(2011重庆)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导与练P152:1渡江(明)张弼扬子江头几问津,风波如旧客愁新。西飞白日忙于我,南去青山冷笑人。孤枕不胜乡国梦,敝裘犹带帝京尘。交游落落俱星散,吟对沙鸥一怆神。“客愁”在诗中表现在哪些方面?请加以概括。,思路分析解答本题可结合全诗,抓住每句的关键性词语“几问津”“忙于我”“孤枕”“乡国梦”“交游落落”等表达的意思。,参考答案奔波忙碌,孤身在外,思念家乡,朋友零落。(几问津、忙于我)(孤枕)(乡国梦)(交游落落),=客,愁什么?,【类型二抓住景物形象】例4(2008全国高考卷)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春日即事李弥逊小雨丝丝欲网春,落花狼藉近黄昏。车尘不到张罗地,宿鸟声中自掩门。,注李弥逊(10851153),字似之,吴县(今属江苏省苏州市)人,历任中书舍人、户部侍郎等职。因竭力反对秦桧的投降政策而被免职。张罗地:指门可罗雀、十分冷落的地方。,这首诗表现了作者什么样的情绪?请进行简要分析。,思路分析本题分析思想情感,前两句主要可抓住“雨”字来分析。雨丝而及网,由网字可分析出诗人的愁绪。后两句可抓住“鸟”字分析,由“门前几可罗雀”分析世态的炎凉。,参考答案表现了作者政治上失意后的寂寞以及感叹世态炎凉的情绪。(点明情感)诗的一、二两句写了暮春黄昏,小雨霏霏、落花狼藉,从这些凄冷的景色可看出作者政治上失意的寂寞愁绪;三、四两句写了诗人家门前几可罗雀,他只得在归鸟的鸣叫声中,关上了自己的家门,从中可看出作者对世态冷暖的感叹。(分析:每句内容+表现情感),例5阅读下面这首词,然后回答问题。导与练P152:3小重山端午(元)舒頔碧艾香蒲处处忙。谁家儿共女,庆端阳。细缠五色臂丝长。空惆怅,谁复吊沅湘。往事莫论量。千年忠义气,日星光。离骚读罢总堪伤。无人解,树转午阴凉。,注五色臂丝:荆楚风俗,端午节以五彩丝系臂。沅湘:沅水和湘水。湘水支流中有汨罗江。,从全词看,“空惆怅”和“无人解”分别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思路分析本题分析重大行为透露出的思想情感,实际上是要对这一重大行为进行探原因,找到情感原因。,参考答案“空惆怅”:慨叹世人忙于节日的喜庆,而不理解或淡忘了端午节厚重的历史内涵(探原因);表达了对爱国诗人屈原的怀念之情。(找情感)“无人解”:抒发了作者不为世俗所理解的孤寂落寞情怀(探原因),也表达了对屈原忠义气节的崇敬之情。(找情感),一、“分析思想情感型”解题技巧1.抓诗题,定基调(喜/怒/哀/乐)古诗的诗题常常是诗眼或中心事件。许多古诗的诗题本身就透露出了感情基调,如李白的送友人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一个“送”字,说明了此诗表现的是惜别之情。,2.抓关键词,品情感有些古诗,诗人在诗中用一两个词语来点明诗的感情,抓住了关键词,也就能够快速地把握诗歌的感情基调。如上面的例3渡江。,3.抓题材类型,定基调人们常常把古典诗歌按题材分成若干类,古诗常见的思乡情感就按不同的分类标准分成了两大类。因此,若能判定一首诗词所属的类型,就可快速把握该诗词的感情基调。,4.抓住景物形象特点景物形象可分为乐景和哀景两类,分别表现“乐景”和“哀情”,如上面的例4春日即事就是据此分析。PS:古诗常用“以乐景写哀情”的手法。如杜甫旅夜抒怀中的“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用境界雄浑阔大的远景(乐景)反衬诗人孤独寂寞的哀情。,6.抓注释,解暗示注释有时很短,却是命题者给考生的暗示。如:,5.抓意象,品情感意象是融入了诗人的主观情感的客观物象,或是借助客观物象表现出来的主观情感,所以注意分析诗中意象来揣摩诗人的情感。,二、“分析思想情感型”常见设问方式及答题步骤(一)设问方式1.这首诗体现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2.试比较诗歌中的不同情感。3.句寄托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二)答题步骤第一步,根据诗句描述内容,分析所涉及的诗句具体写了什么。第二步,揭示情感。采用的作答形式是:“描写了抒发了”,阅读下面的唐诗,然后回答问题。春日秦国怀古周朴荒郊一望欲消魂,泾水萦纡傍远村。牛马放多春草尽,原田耕破古碑存。云和积雪苍山晚,烟伴残阳绿树昏。数里黄沙行客路,不堪回首思秦原。这首诗表现了诗人什么样的感情?请简要分析。,参考答案这是一首借古讽今之作(确定题材)。抒发了昔盛今衰,古今变化的感慨(表达情感)。全诗通过写诗人眺望泾水之滨,不见春草,只见古碑,行客之路尽是黄沙,回想起当年秦国何等强大,而如今的唐王朝却国势衰微,眼前一片荒凉(概括内容),顿生“不堪回首”的悲伤之情。,导与练即讲即练评讲,1.阅读下面的宋词,根据提示,然后回答问题。好事近陆游湓口放船归,薄暮散花洲宿。两岸白蘋红蓼,映一蓑新绿。有沽酒处便为家,菱芡四时足。明日又乘风去,任江南江北。注本词写于作者54岁时东归江行途中。简析下片中作者抒发的思想感情。,参考答案这是一首抒写生活杂感之作(确定题材)。下片紧扣江行特点,写自己只需以酒为伴,生活上别无奢求,乘风顺流、随意飘荡、处处为家(概括内容),抒发自己旷达自适的情怀(表达情感)。,2.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苦寒行刘克庄十月边头风色恶,官军身上衣裘薄。押衣敕使来不来?夜长甲冷睡难着。长安城中多热官,朱门日高未启关。重重帏箔施屏山,中酒不知屏外寒。注敕使:奉皇帝命令办事的使者。热官:指有权势的大官僚。帏箔:帐幔和帘子。这首诗可分为几个层次?每层分别写了什么内容?,参考答案两层。前四句为第一层:写初冬边疆骤冷,战士们衣寒难眠;后四句为第二层:写京城官僚暖床醉酒,长睡不起。,3.阅读下面一首元曲,然后回答问题。蟾宫曲九日张可久对青山强整乌纱,归雁横秋,倦客思家。翠袖殷勤,金杯错落,玉手琵琶。人老去西风白发,蝶愁来明日黄花。回首天涯,一抹斜阳,数点寒鸦。注九日:农历九月九日,中国人素有登高思乡习俗。对青山强整乌纱:意为自己勉强登高。乌纱泛指帽子。归雁横秋:“横秋归雁”的倒装。金杯错落:酒桌上觥筹交错。这是元曲作家张可久写的一首被后人称为“清而且丽”的散曲。张可久终生仕途失意,故终日沉湎诗酒世界,寄情山水之间。你认为这首元曲中揭示主题的是哪一句?为什么?,参考答案“倦客思家”。这是一首思乡怀人之作。(确定题材)从标题九日及全文内容看,本诗都在写重阳节登高、饮酒等活动,(概括内容)抒发的是佳节已至,年华逝去却不见亲人的感慨(表达情感),所以主题应为重阳佳节,倦客思家。,4.阅读下面的宋词,然后回答问题。鹧鸪天晏几道十里楼台倚翠微,百花深处杜鹃啼。殷勤自与行人语,不似流莺取次飞。惊梦觉,弄晴时。声声只道不如归。天涯岂是无归意,争奈归期未可期。词的下阕,最后两句是什么意思?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参考答案最后两句是说:不是不想回家,只是自己不能决定回去的日期(翻译诗句)。表达了作者无法主宰自己的生活,浪迹天涯有家难归(概括内容)的无奈慨叹(表达情感)。,【过手训练】评讲,减字木兰花苏轼莺初解语,最是一年春好处。微雨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休辞醉倒,花不看开人易老。等待春回,颠倒红英间绿苔。,诗人通过写一年中最好的早春之景,告诉我们要及时欣赏,不要等到落花时节才触目伤怀(概括内容)。抒发了人要及时把握青春年华,珍惜时光,不要到老时方知后悔的人生感慨(表达情感)。,早春韩愈天街小雨润如酥,遥看草色近却无。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咏山泉储光羲山中有流水,借问不知名。映地为天色,飞空作雨声。转来深涧满,分出小池平。恬澹无人见,年年长自清。1.结合全诗,简要分析“映地为天色,飞空作雨声”妙处。2.“山泉”具有什么品格?诗人借咏山泉表现了什么情怀?,这两句从声与色的角度描写了山泉的情态(手法/写景角度)。山泉平缓流淌时,清澈见底,水面映照天光云色。飞流而下时,水石相击,如风雨之声。山泉虽然无名,却有映地照天,兴风作雨的奇观(翻译)。这两句与前两句先抑后扬(结构作用)。前两句写山泉的平淡无名,为抑;这两句彰显泉流山中的奇观,为扬。为诗歌最后两句赞美山泉做了铺垫。,这首诗在表现山泉得天地之声色,具有满涧平池之能(外在形象)的同时,又表现了山泉恬淡自然,清高自守的品格(内在品质)。诗人借咏山泉表现了淡薄清高,任性自然的情怀(点明情志)。,定林王安石漱甘凉病齿,坐旷息烦襟。因脱水边屦,就敷岩上衾。但留云对宿,仍值月相寻。真乐非无寄,悲虫亦好音。注定林:寺原名,位于金陵(今南京)。仍:又。,全诗通过写诗人在定林闲适自得、流连忘返的情景和精神上物我两忘的境界(概括内容),抒发了作者内心欣然自得,将贵贱、荣辱、得失一概置之度外的旷达情怀(表达情感)。,背景解读:王安石变法触犯了大地主、大官僚的利益,两宫太后、皇亲国戚和保守派士大夫结合起来,共同反对变法。因此,王安石在熙宁七年第一次罢相。次年复拜相。王安石复相后得不到更多支持,不能把改革继续推行下去,于熙宁九年第二次辞去宰相职务,从此闲居江宁府。宋哲宗元祐元年,保守派得势,此前的新法都被废除,王安石不久便郁然病逝。,作者的态度包括:对事物、人物的态度,对社会现实的态度,对历史事件、历史人物的态度,对人生感悟的倾吐,等等。“评价”,是指在把握文中观点和作者态度的基础上,对作者的观点和态度作出自己的评价文章的观点是否正确,认识是否全面,论述是否透彻,感情是否健康,对读者有什么有益的启示,在今天有什么现实意义。另外,还需要对别人的评价进行分析比较,作出正确的判断。,类型一观点是非型例6阅读下面的诗,回答文后问题。赤壁杜牧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有人曾引“一粒沙里见世界,半瓣花上说人情”来概括这首诗。你同意这种观点吗?请作简要说明。,思路分析解答此题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分析:(1)点明自己的态度;(2)抓住要分析的观点结合具体句子来阐述。,参考答案同意。这是一首咏史诗(确定题材),抒发的是对国家兴亡的感慨(表现情感),可谓大内容,大主题,但诗人却通过“小物”“小事”来表现。(若评价不直白,应先翻译),诗由一个小小的文物“折戟”,联想到汉末分裂动荡的年代,想到赤壁大战中的英雄人物,可谓说是“一粒沙里见世界”。后两句把“二乔”不曾被捉这件小事与东吴霸业、三国鼎立的大主题联系起来,写得具体可感,有情味,有风韵,可谓“半瓣花上说人情”(结合诗句印证观点)。,类型二综合表述型例7(2010江西)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送人归京师陈与义门外子规啼不休,山村落日梦悠悠。故园便是无兵马,犹有归时一段愁。,注京师:指北宋都城汴梁。陈与义:南宋初年爱国诗人,河南洛阳人。,诗中“故园便是无兵马”与“犹有归时一段愁”是否矛盾?为什么?,参考答案不矛盾。这是一首忧国伤时之作(确定题材)。宋朝南北分裂,北国沦陷而自己身处南国,作为一名爱国诗人(联系背景),即便故园没有战火,但南北分裂,国土沦丧,他在送友人回京师时,也难免会触景生情(概括内容),产生忧虑国家命运前途之愁(表现情感)。,一、“评价观点态度型”解题技巧,二、“评价观点态度型”常见设问方式及答题步骤(一)设问方式1.你是否同意这种说法?请谈谈你的看法。2.诗人对事件的评价客观吗?你是如何理解的?3.这首诗体现了什么样的人生态度?请结合全诗予以分析。(二)答题步骤1.明确表明观点。2.找到原诗中能支持观点的内容加以阐释。,温馨提示:1.从整体上把握。任何一首诗的观点态度都离不开每个句子,每个句子又是诗歌整体的一部分。因此,分析作者的观点态度不能断章取义,即使分析相关句子的观点态度也要结合全诗分析。2.观点应客观不能绝对化。但应注意,回答“观点是非型”题目时,尽量跟作者走。,导与练即讲即练-评讲,5.阅读下面一首元曲,然后回答问题。中吕普天乐滕宾柳丝柔,莎茵细。数枝红杏,闹出墙围。院宇深,秋千系。好雨初晴东郊媚。看儿孙月下扶犁。黄尘意外,青山眼里,归去来兮。有人认为这首元曲主要表达了闺中思妇伤春的幽怨之情,你同意吗?请结合这首曲子说说你的看法。,(二)诗歌的形象,一、诗歌的形象分类,二、古代诗歌中常见的人物形象P129,或表达依依不舍之情,或叙写别后的思念,(1)杨柳。它源于诗经小雅采薇“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杨柳的依依之态和惜别的依依之情融合在一起。“柳”与“留”谐音,古人在送别之时,往往折柳相送,以表达依依惜别的深情,以至许多文人用它来传达怨别、怀远等情思。如柳永雨霖铃词中的“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等。,三、古代诗歌中常见的意象,(2)长亭。古代路旁置有亭子,供行旅停息休憩或饯别送行。在古诗词中,它成为一个蕴含着依依惜别之情的意象。如柳永雨霖铃中的“寒蝉凄切,对长亭晚”等。(3)南浦。南浦多见于南方水路送别的诗词中,如唐代白居易南浦别中的“南浦凄凄别,西风袅袅秋”等。,(4)酒。酒在排解愁绪之外,还饱含着深深的祝福。将美酒和离情联系在一起的诗词多不胜举,如王维的渭城曲中的“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白居易琵琶行中的“醉不成欢惨将别,别时茫茫江浸月”等,都是以酒抒写别离之情。,或表达对家乡的思念,或表达对亲人的牵挂,(1)月亮。一般说来,古诗中的月亮是思乡的代名词。如李白静夜思:“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2)鸿雁。鸿雁是大型候鸟,每年秋季奋力飞回故巢的景象,常常引起游子思乡怀亲和羁旅伤感之情,因此诗人常常借雁抒情。如李清照一剪梅中的“雁字回时,月满西楼”。,(3)双鲤。古时人们多以鲤鱼形状的函套藏书信,因此不少文人也在诗文中以鲤鱼代指书信。如宋人晏几道蝶恋花词:“蝶去莺飞无处问,隔水高楼,望断双鱼信。”(4)捣衣。月下捣衣,风送砧声这种境界,不仅思妇伤情,也最易触动游子的情怀,因此捣衣意象也是思乡主题的传统意象之一。如唐代李白子夜吴歌之三:“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秋风吹不尽,总是玉关情。何日平胡虏,良人罢远征?”,或表达忧愁、悲伤心情,或渲染凄冷、悲凉气氛,(1)梧桐。在中国古典诗歌中,梧桐是凄凉悲伤的象征。如宋代李清照声声慢中“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2)芭蕉。在诗文中,它常与孤独忧愁特别是离情别绪相联系。宋代李清照添字丑奴儿词“窗前谁种芭蕉树,阴满中庭。阴满中庭,叶叶心心,舒卷有馀情”,把伤心、愁闷一股脑儿倾吐出来。,(3)流水。水在我国古代诗歌里和绵绵的愁思连在一起,多传达人生苦短、命运无常的感伤与哀愁。如刘禹锡竹枝词:“山桃红花满上头,蜀江春水拍山流。花红易衰似郎意,水流无限似侬愁。”李煜浪淘沙:“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4)猿猴。古诗词中常常借助于猿啼表达一种悲伤的感情。如唐代杜甫登高:“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5)杜鹃/子规。古代神话中,周朝末年蜀地的君主望帝,因被迫让位给他的臣子,自己隐居山林,死后灵魂化为杜鹃鸟,暮春苦啼,至于口中流血,其声哀怨凄悲,动人肺腑。于是古诗中的杜鹃就成为凄凉、哀伤的象征。唐代李白蜀道难:“又闻子归啼夜月,愁空山。”白居易琵琶行:“其间旦暮闻何物?杜鹃啼血猿哀鸣。”,(6)斜阳(夕阳、落日)。多传达凄凉失落、苍茫沉郁之情。如唐代李商隐乐游原:“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宋代王安石桂枝香金陵怀古:“征帆去棹残阳里,背西风、酒旗斜矗。”,或托物显示高洁的品质,或抒发感慨,(1)菊花。菊花一直受到文人墨客的青睐。有人称赞它坚强的品格,有人欣赏它清高的气质。屈原离骚:“朝饮木兰之坠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东晋田园诗人陶渊明,写了很多咏菊诗,将菊花素雅、淡泊的形象与自己不同流俗的志趣十分自然地联系在一起,如“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2)梅花。梅花在严寒中最先开放,然后引出烂漫百花散出的芳香,因此梅花傲雪、坚强、不屈不挠的品格,受到了诗人的敬仰与赞颂。陆游的著名词作咏梅中“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句,借梅花来比喻自己备受摧残的不幸遭遇和不愿同流合污的高尚情操。元人王冕墨梅诗“不要人夸颜色好,只留清气满乾坤”,也是以冰清玉洁的梅花来写自己不愿同流合污的品质,言浅而意深。,(3)松柏。论语子罕中说:“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作者赞扬松柏的耐寒,来歌颂坚贞不屈的人格,形象鲜明,意境深远,启迪了后世文人无尽的诗情画意。如三国刘桢赠从弟:“岂不罹凝寒,松柏有本性。”唐人李白赠韦侍御黄裳:“愿君学长松,慎勿作桃李。”韦黄裳一向谄媚权贵,李白写诗规劝他,希望他做一个正直的人。,(4)竹。亭亭玉立,挺拔多姿,以其“遭霜雪而不凋,历四时而常茂”的品格,赢得古今诗人的喜爱和称颂。郑板桥一生咏竹画竹,留下了很多咏竹佳句,如“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赞美了立于岩石之中的翠竹坚定顽强、不屈不挠的风骨和不畏逆境、蒸蒸日上的禀性。,(5)黍离。“黍离”常用来表示对国家昔盛今衰的痛惜伤感之情。如姜夔扬州慢:“予怀怆然,感慨今昔,因自度此曲。千岩老人以为有黍离之悲也。”(6)冰雪、草木。古代诗歌中,常以冰雪的晶莹比喻心志的忠贞、品格的高尚,以草木繁盛反衬荒凉,以抒发盛衰兴亡的感慨。如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诗“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姜夔扬州慢:“过春风十里,尽荠麦青青。”,用以表达爱恋、相思之情,(1)红豆。传说古代一位女子,因丈夫死在边疆,哭于树下而死,化为红豆,于是红豆又称“相思子”,常用以象征爱情或相思。如王维相思诗:“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2)莲。与“怜”音同,所以古诗中有不少写“莲”的诗句,借以表达爱情。如南朝乐府西洲曲:“采莲南塘秋,莲花过人头。低头弄莲子,莲子清如水。”,(3)连理枝、比翼鸟。连理枝,指根和枝交错在一起的两棵树;比翼鸟,传说中的一种鸟,雌雄老在一起飞,古典诗歌里用作对恩爱夫妻的比喻。白居易的长恨歌:“七月七日长生殿,夜半无人私语时。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或表达对战争的厌恶,或表达对和平的向往,(1)投笔。后汉书载:班超家境贫寒,靠为官府抄写文书来生活。他曾投笔感叹,要效法傅介子、张骞立功边境,取爵封侯。后来“投笔”就指弃文从武。如辛弃疾水调歌头:“莫学班超投笔,纵得封侯万里,憔悴老边州。”,(2)长城。南史檀道济传记载,檀道济是南朝宋的大将,权力很大,受到君臣猜忌。后来宋文帝借机杀他时,檀道济大怒道:“乃坏汝万里长城!”很显然是指宋文帝杀害将领,瓦解自己的军队。后来就用“万里长城”指守边的将领。如陆游诗书愤:“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3)楼兰。“楼兰”代指边境之敌,用“破(斩)楼兰”指建功立业。如王昌龄从军行:“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4)柳营。指军营。史记绛侯周勃世家记载:汉文帝时,汉军分扎霸上、棘门、细柳以备匈奴,细柳营主将为周亚夫。周亚夫细柳军营纪律严明,军容整齐,连文帝及随从也得经周亚夫的许可,才可入营,文帝极为赞赏周亚夫治军有方。后代多以“柳营”称纪律严明的军营。如唐代王维观猎:“草枯鹰眼疾,雪尽马蹄轻。忽过新丰市,还归细柳营。”,(5)请缨。汉武帝派年轻的近臣终军到南越劝说南越王朝。终军说:“请给一根长缨,我一定把南越王抓来。”后以其喻杀敌报国。岳飞满江红(遥望中原):“叹江山如故,千村寥落。何日请缨提锐旅,一鞭直渡清河洛。”,(6)羌笛。唐代边塞诗中经常提到,如王之涣凉州词:“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军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李益夜上受降城闻笛:“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范仲淹渔家傲:“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羌笛发出的凄切之音,常让征夫怆然泪下。,或表达清闲恬淡的心情,或表达对隐居生活的向往,(1)五柳。陶渊明五柳先生传载:宅边有五柳树,因以号为焉。后来“五柳”就成了隐者的代称。如王维的辋川闲居赠裴秀才迪:“寒山转苍翠,秋水日潺湲。倚杖柴门外,临风听暮蝉。渡头余落日,墟里上孤烟。复值接舆醉,狂歌五柳前。”,(2)东篱。陶渊明饮酒:“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后来多用“东篱”表现辞官归隐后的田园生活或娴雅的情致。如李清照醉花阴:“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3)三径。陶渊明归去来兮辞中有“三径就荒,松菊犹存”的句子,后来“三径”就用来指代隐士居住的地方。如白居易的欲与元八卜邻,先有是赠:“明月好同三径夜,绿杨宜作两家春。”,专题二:鉴赏形象,例1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后面的题目。诉衷情陆游当年万里觅封侯,匹马戍梁州。关河梦断何处,尘暗旧貂裘。胡未灭,鬓先秋,泪空流。此生谁料,心在天山,身老沧州。,注沧州,水边,古时隐者所居之地。陆游晚年居于绍兴镜湖边的三山。,简析上面这首宋词的人物形象。,思路分析P130(1)先用总括句概括出他是一个怎样的形象(=性格特征+思想品质+类型称谓)。(2)再结合原词指出形象的基本特征。(3)最后要指出这一形象的意义,即说明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参考答案(1)本词中描写了一个被闲置不用的抗金英雄形象。(总括形象)(2)词中人物曾经金戈铁马,驰骋疆场,现在虽被弃置不用,但仍胸怀报国之志,心系抗金前线。(结合诗句分析形象特点)(3)本词通过这一形象的塑造,表达了自己壮志未酬、报国无门的感慨。(形象意义/思想情感),例2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回答问题。高冠谷口招郑鄂岑参谷口来相访,空斋不见君。涧花然暮雨,潭树暖春云。门径稀人迹,檐峰下鹿群。衣裳与枕席,山霭碧氛氲。,结合诗中意象,说说郑鄂是个什么样的形象?,参考答案郑鄂是一位隐居山中,过着恬淡闲适生活的高雅的隐士形象(总括形象)。从“谷口”“涧花”“暮雨”“潭树”“春云”“檐峰”“鹿群”“山霭”等意象,可以看出他居住地虽然偏僻幽深,但环境优美、高雅、温馨而富有生机,从人迹稀少和雾气氤氲中看出他隐居于山中(结合诗句分析形象特点),这些环境描写衬托出郑鄂高洁的隐士形象。,一、鉴赏诗歌人物形象的解题方法,二、鉴赏诗歌人物形象的答题步骤及答题套路(一)答案步骤1.点特点:说出个人观点,概括形象特点。2.析诗句:结合诗句具体分析。3.明作用:形象的典型性或代表意义以及对表现主题和作者情感的作用。,(二)答题套路这首诗塑造了一个()的形象,这可以从()句中看出,这句通过()的描写展示出来;他/她是()的代表,在他/她身上集中体现了()的社会现实,传达出诗人()的情感。,例3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回答问题。千秋岁秦观水边沙外,城郭春寒退。花影乱,莺声碎。飘零疏酒盏,离别宽衣带。人不见,碧云暮合空相对。忆昔西池会,鹓鹭同飞盖。携手处,今谁在?日边清梦断,镜里朱颜改。春去也,飞红万点愁如海。,注千秋岁:词牌名。此词作于词人被贬处州时。西池:汴京(今开封)金明池。鹓鹭两种鸟,这里借指同游的同僚、朋友。,词的开头四句描写了怎样的景象?请简要描述。,参考答案描写了一幅热闹而又纷杂的城郭暮春景象(一句话总括画面)。浅浅的春寒从溪水边城郭中消退了,天气暖和起来,花影摇曳,落英缤纷,黄莺鸟在一声紧似一声地啼唱(翻译)。,一、鉴赏诗歌景物形象的解题方法分析诗歌中的“景物形象”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二、鉴赏诗歌景物形象的答题步骤(一)意象类1.抓意象特点;2.品情感(分析意象作用/效果)。(二)意境类(意境=画面+情感)1.一句话总括画面:说明+取名;(1)说明:构成要素、主要特征、氛围特点(2)取名:(时间、节令、地点、事件)图2.结合相关诗句进行翻译;3.分析思想情感:原因+情感,附:常见氛围特点词汇集锦,恬静优美、恬静安谧雄浑壮阔、雄奇优美、瑰丽雄壮开阔苍凉、高远辽阔孤寂冷清、凄凉萧瑟、肃杀荒寒、凄寒萧条凄冷悲凉、幽寂清冷生机勃勃、繁华热闹、清新明丽、明净绚丽,例4(2008广东)阅读下面的诗歌,然后回答问题。木芙蓉窗前木芙蓉吕本中范成大小池南畔木芙蓉,辛苦孤花破小寒,雨后霜前着意红。花心应似客心酸。犹胜无言旧桃李,更凭青女留连得,一生开落任东风。未作愁红怨绿看。,注青女:传说中掌管霜雪的女神。,这两首诗中木芙蓉的形象有什么不同?,参考答案吕诗着重描写的是逍遥闲适,任由风吹雨打的形象;范诗写的木芙蓉孤苦、心酸,处境凄凉,但作者并没有把这花看做愁苦。(总括形象)前者是闲适之士的豪迈与大度的形象,后者是在凄苦孤独的环境中的乐观者形象。(点明作者寄寓在形象中的思想/观点态度),一、鉴赏诗歌事物形象的解题方法,二、鉴赏诗歌事物形象的答题步骤1.总括诗中描绘物象的形象物象形象=外在形象特点+内在品质;2.结合写作背景、诗人自身经历、思想感情剖析寄寓在形象中的思想内容和观点态度。,考点突破:意象“三考”,一、找出合乎题干要求的意象PS:意象大都是一个名词性词语,表述时须将原句中的主谓式转成名词式。峡口花飞欲尽春,天涯去住泪沾巾。二、分析意象特点PS:1.抓住描述该意象的关键词,把握外在特征:特别关注意象的时令色彩+冷暖色彩2.抓住“物”与“情志”的联系,挖掘内在品质,考点突破:意象“三考”,三、分析意象的作用1.渲染气氛、奠定基调等营造意境方面的作用;2.塑造环境或背景的作用。多表现为通过多个意象组成群,为人物的活动提供环境或背景;3.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一般由意象本身内涵决定);4.衬托人物节操或性格,多表现在咏物诗中;5.结构上的线索作用。,导与练即讲即练评讲,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怀天经、智老,因访之陈与义今年二月冻初融,睡起苕溪绿向东。客子光阴诗卷里,杏花消息雨声中。西庵禅伯还多病,北栅儒先只固穷。忽忆轻舟寻二子,纶巾鹤氅试春风。注天经,姓叶,名懋;智老,即大圆洪智和尚。诗中“禅伯”指大圆洪智,“儒先”指叶天经。请简要概括诗中诗人的形象特点。,今年二月早春时节,冰雪都开始融化了,寒冬时节沉睡了已久的苕溪,夹带着几丝绿色,潺潺涓涓,向东流去。我寓居他乡,在吟诗作赋中淡泊度日。杏花时节,伴随着窗外稀稀落落的雨声,我时常探听远方好友的音讯。西庵所居住的智老精于禅学,但病魔缠身;北栅所居住的天经精于儒学,又安于穷困。我忽然想念他们,于是就荡舟寻访这二位老友。在春风的吹拂下,我头戴纶巾,身披鹤氅,是何等的风流俊逸!,阅读下面这首古诗,然后回答问题。咏怀八十二首(其七十九)阮籍林中有奇鸟,自言是凤凰。清朝饮醴泉,日夕栖山冈。高鸣彻九州,延颈望八荒。适逢商风起,羽翼自摧藏。一去昆仑西,何时复回翔。但恨处非位,怆悢使心伤。注商风:秋风。怆悢(ling):悲伤。(1)诗中“清朝饮醴泉,日夕栖山冈。高鸣彻九州,延颈望八荒”四句体现了“凤凰”怎样的品性?(3分),(1)林中有奇鸟,自言是凤凰。树林有一只奇异的鸟,它自言是凤凰鸟。(2)清朝饮醴泉,日夕栖山冈。凤凰清明的早晨饮用提甘甜的泉水,黄昏时栖息在高高的山冈。(3)高鸣彻九州,延颈望八荒。凤凰鸟高声鸣叫响彻全国,伸长头颈眺望八方荒远的地方。(4)适逢商风起,羽翼自摧藏。恰好遇到秋风吹起,凤凰鸟的羽翼自然收藏起来了。(5)一去昆仑西,何时复回翔。凤凰鸟一离开林中飞往昆仑山的西边,什么时候才能再飞翔回来啊。(6)但恨处非位,怆悢使心伤。只遗憾凤凰鸟处在不应该有的位置,这悲伤让我内心非常伤痛。,阅读下面这首古诗,然后回答问题。咏怀八十二首(其七十九)阮籍林中有奇鸟,自言是凤凰。清朝饮醴泉,日夕栖山冈。高鸣彻九州,延颈望八荒。适逢商风起,羽翼自摧藏。一去昆仑西,何时复回翔。但恨处非位,怆悢使心伤。注商风:秋风。怆悢(ling):悲伤。(1)诗中“清朝饮醴泉,日夕栖山冈。高鸣彻九州,延颈望八荒”四句体现了“凤凰”怎样的品性?(3分),参考答案高洁(超然脱俗、清高)、志向高远(心忧天下),阅读下面这首古诗,然后回答问题。咏怀八十二首(其七十九)阮籍林中有奇鸟,自言是凤凰。清朝饮醴泉,日夕栖山冈。高鸣彻九州,延颈望八荒。适逢商风起,羽翼自摧藏。一去昆仑西,何时复回翔。但恨处非位,怆悢使心伤。注商风:秋风。怆悢(ling):悲伤。(2)这首诗整体上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表达了怎样的情感?请作简要分析。(5分),参考答案这首诗运用了托物言志(或“比兴”“象征”)的手法(点手法);以凤凰自喻(或“象征诗人自己”)(析诗句),抒发了诗人孤独无奈的苦闷心情和壮志难酬的悲伤情怀(明情感)。,(三)表达技巧,自学时间,阅读并勾画导与练:1.P142:“名师在线”-常见诗歌表达方式2.P142-143:“有例可援”+鉴赏诗歌表达方式答题步骤3.P144-145:常见表现手法+“有例可援”4.P147-148:古代诗歌中常见的修辞手法5.P149:“有例可援”6.P158:二、古典诗歌的结构技巧,自学检测,导与练:1.P143:“即讲即练”-第1、3、4题2.P146:“即讲即练”-第2、3、4题3.P149-150:“即讲即练”-第1、2题,一、表达方式1.记叙记叙人物的经历或事情的发生、发展、变化过程。,2.描写用生动形象的语言对人物、事件、环境所作的具体描绘和刻画。往往包括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3.议论对人和事物的好坏、是非、价值、特点、作用等所表示的意见。,4.抒情表达作者强烈的爱憎、好恶、喜怒、哀乐等主观感情。包括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二、修辞手法1.比喻用一种事物或情景来比作另一种事物或情景。可分为明喻、暗喻、借喻。有突出事物特征,把抽象的事物形象化的作用。,2.借代借用相关的事物来代替所要表达的事物。借代可用部分代表全体,具体代替抽象,用特征代替本体。借代的运用使语言简练、含蓄。,3.夸张对事物的形象、特征、作用、程度等作扩大或缩小的描述。有更突出、更鲜明地表达事物的作用。,4.对偶用结构相同、字数相同的一对句子或短语来表达两个相对或相近的意思。从形式看,语言简练,整齐对称;从内容看,意义集中含蓄。,5.比拟把物当做人来描写叫拟人,或把人当做物来描写叫拟物。比拟有促使读者产生联想,使描写的人、物、事表现得更形象、生动的作用。,6.排比把内容紧密关联、结构相同或相似、语气一致的几个句子或短语接连说出来。,7.设问先提出问题,接着自己把看法说出。问题引入,带动全篇;中间设问,承上启下;结尾设问,深化主题,令人回味。,8.反问用疑问的形式表达确定的意思。用来加强语气,表达强烈感情。,三、表现手法1.用典用典有用事和引用前人诗句两种。用事是借用历史故事来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包括对现实生活中某些问题的立场和态度、个人的意绪和愿望等等,属于借古抒怀。引用或化用前人诗句目的是加深诗词中的意境,促使人联想而寻意于言外。,2.联想由一事物联系到与之有关的另一事物,或把事物中类似的特点联系起来造成一个典型。,3.想象人们在已有材料和观念基础上,经过联想、推断、分析、综合,创造出新的观念的思维过程。,4.衬托或烘托指的是以乙衬托甲,使甲的特点或特质更加突出。有正衬和反衬两种。,5.渲染对环境、景物作多方面的描写形容,以突出形象,加强艺术效果。,6.象征通过特定的、容易引起联想的具体形象,表现与之相似或相近特点的概念、思想和感情。,7.对比对照把两种不同的事物或情形作对照,互相比较。,8.抑扬把要贬抑否定的方面和要肯定的方面同时说出来,只突出强调其中一个方面以达到抑此扬彼或抑彼扬此的目的。有先扬后抑和先抑后扬之分。,9.照应指诗中对前面所写的作必要的回答。恰当运用这种方法使结构显得紧凑、严谨。,10.动静对事物、景物作动态、静态的描写,两者相互映衬,构成一种情趣。,11.正侧对描写对象进行正面的直接的描写是正面描写;描写对象周围的事物,使对象更鲜明、突出的是侧面描写。,12.直抒胸臆即景抒怀,表达诗人面对自然景象所产生的富有哲理性的思想。,13.借景抒情融情于景诗人要表达的思想感情正面不着一字,全然寓于眼前的自然景象之中,借自然景物抒发感情。,14.托物言志在描摹事物以尽其妙的基础上融入作者的感情,寄托作者的心志。,15.起兴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辞。,16.虚实结合是指现实的景、事与想象的景、事互相映衬,交织一起表达同一样的情感。,一、提问方式,(一)问手法1.结合全诗分析某句的好处。2.请简要赏析某句。3.某句历来为人所称道,它好在哪里?谈谈你的看法。4.某句是怎样表现诗人的情感/心理的?5.诗歌是怎样表现某一主题的?,一、提问方式,(二)问抒情手法1.这首诗在写作上是如何处理情景关系的?2.请从“情”和“景”的角度赏析某句。3.请从情景关系分析其妙处。4.这首诗是怎样抒发诗人的之情的?5.这首诗某联在写景抒情方面有什么特点?6.试就该词的抒情特点加以赏析。,一、提问方式,(三)问描写手法1.这首诗写景有什么特色?2.这首诗是怎样写某物/景的?3.请简要分析某句是如何刻画词人形象的?4.两首诗对XX的描写不尽相同,试结合作品进行简要分析。,二、答题模式,1.点手法2.翻译相关诗句3.点明手法效果:情感表达/形象塑造1.先大(表达方式+表现手法)后小(修辞手法)2.问怎样抒情:除描写手法,其他皆可,问怎样写景/描写:除抒情手法,其他皆可,三、相关原则,四、考点突破:手法辨析,1.抒情手法2.一语双关3.虚实结合4.对写法,1抒情手法,一、直接抒情直接抒情也叫直抒胸臆,是直接对有关人物和事件表明爱憎态度的抒情方式。例:雨霖铃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抒情手法,二、间接抒情(一)叙事抒情(因事缘情)选取生活中一些细节、场景、片断和事件来抒情达意。PS:有时叙事抒情会涉及到以小见大。例:定风波,抒情手法,二、间接抒情(二)借景抒情诗人对某种景物有所感触时,把自身所要抒发的感情,寄寓在景物中,通过描写景物予以抒发。例:声声慢“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抒情手法,二、间接抒情(二)借景抒情夜发分宁寄杜涧叟黄庭坚阳关一曲水东流,灯火旌阳一钓舟。我自只如常日醉,满川风月替人愁。,融情于景(移情),例: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遥岑远目,献愁供恨,玉簪螺髻”,抒情手法,二、间接抒情(三)托物言志借自然界中的某物自身具有的特征,来表达某种志向或情感,诗中的物带有了人格化的色彩。例:石灰吟(明于谦)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象征,抒情手法,二、间接抒情(四)借古讽今这是咏史诗常用的手法,借历史上的事件来讽喻当朝。例:泊秦淮(杜牧)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抒情手法,二、间接抒情(五)用典抒怀借用典故来抒发自己的感情。例: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2一语双关,三、与比喻、借代、象征的区别双关:既有表层义,又有深层义比喻、借代、象征:直接杀入深层义PS:比喻、借代VS象征比喻、借代:就单个的词而言象征:就整个篇章而言,补充:借喻VS借代1.借喻本质是“喻”,与本体相似,但往往喻中有代2.借代本质是“代”,即直接把借体作为主体的替代,与本体相关,不存在喻PS:借喻可以换成明喻,而借代不能。,3虚实结合,一、概念虚实结合就是把抽象的述说与具体的描写结合起来,或者是把眼前现实生活的描写与回忆、想象结合起来。,3虚实结合,二、虚写部分的特点1.神仙鬼怪世界和梦境诗人往往借助这类虚无的境界来反衬现实。例:渔家傲“彷佛梦魂归帝所。闻天语,殷勤问我归何处?九万里风鹏正举。风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写梦,一般有对现实的不满,反衬现实之用意。,3虚实结合,二、虚写部分的特点2.已逝之景之境这类虚景是作者曾经经历过或历史上曾经发生过的景象,但是现时却不在眼前。,3虚实结合,二、虚写部分的特点3.设想的或者未来之境这类虚境是还没有发生的,它表现的情将一直延伸到未来而不断绝。故写愁,将倍增其愁;写乐将倍增其乐。例:雨霖铃“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夜雨寄北“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4对写法,一、概念例:八声甘州“想佳人妆楼颙望,误几回、天际识归舟。争知我,倚阑干处,正恁凝愁!”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4对写法,二、对写法的效果使XX情感的抒发更加委婉含蓄、深沉厚重三、运用对写法涉及的其他艺术手法1.抒情手法:寓情于景2.描写手法:虚实结合3.修辞手法:移情PS:若对写的是物而非人,有时还会用到拟人。例:“遥岑远目,献愁供恨”,(四)诗歌的语言,1.诗中的某个词用得好不好?为什么?某字历来为人称道,你认为它好在哪里?(直接鉴赏关键词)2.诗中的“诗眼”/“关键字”是哪一个?为什么?(找出关键词并鉴赏)3.这个词与另一个词比较哪个更好?为什么?(比较鉴赏),一、“炼字”设问方式,诗眼的判定1.表现了诗人强烈的思想感情;2.创造了浓郁的意境;3.点染了艳丽的色彩;4.勾画了动人的形象;5.具有重迭映衬或反复递进的关系;6.起到了强调的作用。,二、“炼字”类型举例,(一)炼动词,观照诗词里的重要动词,即具有多重含义的动词:1.使用了手法的动词;2.有活用的动词。,(二)炼名词,1.以名词叠加作为意象来表情达意;2.运用富有象征意义的名词,表情达意。,(三)炼形容词,观照诗词里的重要形容词:1.点明形象特点(声光色味态)的形容词;2.能表现心情的形容词;3.有活用的形容词。,(四)炼虚词,观照诗词里的重要虚词:副、连、介、助、叹、声,(五)炼数量词,如梦令苏轼为向东坡传语,人在玉堂深处。别后有谁来?雪压小桥无路。归去,归去,江上一犁春雨。注玉堂,翰林院。此词作于被贬黄州后又到京城做翰林学士时。“归去,归去,江上一犁春雨。”词人为什么不用“一蓑烟雨”,而用“一犁春雨”?,参考答案:用“一蓑烟雨”既可表现渔人,也可表现农人;既可表现劳动,也可表现行路,不甚具体。(点另一词的不足)只有“一犁春雨”才是表示春雨过后的耕作,与前文“东坡”相照应,而且包含词人归耕农亩的轻松愉悦(点原词效果)。,(六)炼叠(音)词,粗粗鲁鲁毛毛糙糙场场平平输输糊糊涂涂庸庸碌碌年年失失败败作用:增强/强调1.音韵上:富于音乐美和韵律美2.内容上:增强形象性3.情意上:细腻淋漓,突出强化例:声声慢“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一)解题原则不能把该字从整首诗所构建的意境中剥离,要结合全诗情感与意境来分析其效果,并结合标题、诗人、注释来理解。西江月苏轼世事一场大梦,人生几度新凉?夜来风叶已鸣廊,看取眉头鬓上。酒贱常愁客少,月明多被云妨。中秋谁与共孤光,把盏凄然北望。注本词写于苏轼被贬黄州之时。分析“人生几度新凉”句中的“凉”字妙在何处?,三、“炼字”题答题技巧,(二)答题步骤1.解释该字在句中的含义(字义)2.展开联想,把该字放入原句中描述景象(翻译)3.指出这个字特殊的语法现象或修辞手法,如词类活用、拟人、通感、化静为动等(手法)4.点出该字产生的艺术效果:(1)烘托/营造了意境(2)表达了感情(3)塑造了形象(意境+作者情感/主题+形象),例1(2008安徽)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小孤山(宋)谢枋得人言此是海门关,海眼无涯骇众观。天地偶然留砥柱,江山有此障狂澜。坚如猛士敌场立,危似孤臣末世难。明日登峰须造极,渺观宇宙我心宽。,注小孤山:位于安徽宿松县城南65公里的长江之中,四无依傍,地势险要,是南宋军事要地。谢枋得:宋代弋阳(今属江西)人,以忠义自任,曾率军抗元。兵败后隐居福建一带,后被元人胁迫至燕京,绝食而死。海眼:急流遇阻所形成的大漩涡。,简析“危似孤臣末世难”中“孤”字的妙处。,参考答案(1)“孤”在句中是指作者自己比较孤单。(字义)(2)偶然存留的孤山与末世仅存的孤臣相应,暗指南宋末年抗元将帅严重匮乏,比喻贴切;小孤山砥柱中流的地理特征与诗人砥柱中流的壮志情怀相应,托物而言志。(翻译+手法)(3)此诗托小孤山以言志,表达了诗人尽管身为孤臣,时处末世,也要勇猛坚毅,杀敌报国的壮烈情怀,以及自己能够力挽狂澜、取得抗元胜利的坚定信念。(艺术效果),例2阅读下面的诗,完成后面的题目。南浦别白居易南浦凄凄别,西风袅袅秋。一看肠一断,好去莫回头。,前人认为,“看”字看似平常,实际上非常传神,它能真切透露出抒情主人公的形象。你同意这种说法吗?为什么?,参考答案同意。“看”,在诗中指回望。(字义)离人孤独地走了,还频频回望,每一次回望,都令自己肝肠寸断。(翻译)此字让我们仿佛看到抒情主人公泪眼朦胧,想看又不敢看的形象。只一“看”字,就淋漓尽致地表现了离别的酸楚。(艺术效果),例3阅读下面一首诗,回答问题。送魏二王昌龄醉别江楼橘柚香,江风引雨入舟凉。忆君遥在潇湘月,愁听清猿梦里长。,有人说诗里的“凉”字是诗的诗眼,试作赏析。,参考答案(1)“凉”字写出了江风夹杂着雨水吹入船中给人的感觉(或写出了秋风秋雨给人的真实感觉)(描述);(2)同时也是全诗中凄凉氛围、情感的反映,该字将情景融合在一起(与全诗关系)。所以“凉”字是诗的诗眼。,思路分析(1)结合具体语言环境,分析作为诗眼的句中意;(2)将诗眼延伸至全诗,分析诗眼与全诗的关系(多为情感、主旨)。,四、“分析诗眼”题解题技巧(一)解题原则1.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解释诗眼句的意思,解释的时候用描述的方法解释,不能用直译的手法。2.联系全诗的感情作答。有的诗以抒情为主,那么分析诗眼就要联系全诗的感情。3.联系全诗的表现手法作答。4.还应注意诗眼在结构上的关键作用。,(二)“分析诗眼”题的常见设问方式1.这首诗的“诗眼”是什么?2.某词是全诗的关键,为什么?3.某词统领全诗的理由是什么?4.有人认为某词是全诗的关键,你同意吗?请说明理由。,(三)答题步骤1.明确指出作为“诗眼”的词;2.结合诗歌具体语言环境,描述诗眼的句中意;3.分析诗眼与全诗关系:该词在突出主旨、营造意境和诗歌结构上所起的作用。,1.赏析某个句子。2.理解句意。,西江月苏轼世事一场大梦,人生几度新凉?夜来风叶已鸣廊,看取眉头鬓上。酒贱常愁客少,月明多被云妨。中秋谁与共孤光,把盏凄然北望。注本词写于苏轼被贬黄州之时。词中“月明多被云妨”一句意蕴颇丰,请结合本词主旨谈谈你的理解。,1.表层义2.深层义3.作者情感/主旨,参考答案(1)表现当时云遮月的天气状况(表层义);(2)实际上指贤良多被奸佞陷害,美好品质常被污浊掩盖(深层义);(3)抒发作者被贬之后的孤寂之感和失意后的苦闷心情(作者情感)。,一、常见的诗歌的语言风格,例1(2008重庆高考)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卜算子送鲍浩然之浙东王观水是眼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课件教案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