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 专题1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课外读记.doc

上传人:tian****1990 文档编号:3253430 上传时间:2019-12-10 格式:DOC 页数:31 大小:8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 专题1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课外读记.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1页
2019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 专题1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课外读记.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1页
2019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 专题1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课外读记.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9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 专题1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课外读记一、常见易混实词集解【暗淡黯淡】二者都指不明朗。不同的是“暗淡”指光、色昏暗,不光明,不鲜艳,如“光线暗淡”。“黯淡”指心里暗淡,如“心情黯淡”;同“暗淡”。【安静宁静】二者都指没有声音,没有吵闹和喧哗。但不同的是“安静”重在稳定,有使安稳平静的意思,它有一个从喧闹到安静下来的过程;而“宁静”重在平和,一般多指环境或心情平和安静,它描述的是一种很安静的状态或气氛。“宁静”是高于“安静”的一种情境,除了指环境外,更多的时候是一种心情上的安宁,是人们追求的不受外界干扰的有质量的生活境界;而“安静”多指环境没有声音或吵闹。“安静”的适用范围比“宁静”大一些。【抱怨报怨】二者都与“怨”有关。但不同的是“抱怨”指心中不满,数说别人不对,或埋怨,如“这都应怪自己,不能抱怨别人”。“报怨”指报复怨恨,如“这次恶性事件是由肇事者报怨引起的”。【暴发爆发】“暴发”有两个意思:第一指突然发财或得势(多含贬义),如“暴发户”,这一点与“爆发”不会混淆;第二指突然发作,多指自然的、具体的现象或事物发作,如“山洪暴发”。“爆发”作“忽然发作”讲时,多指人为的、抽象的现象或情况,如力量、情绪、事变等忽然发作或发生,如“爆发力”“爆发战争”等。另外,“爆发”还可特指火山爆发。【查看察看】“查看”指检查事物存在的情况,如“查看货物”。“察看”指为了了解情况而细看,如“察看地形”。【察访查访】“察访”指通过观察和访问进行调查。如“实地察访”。“查访”指调查打听案情,如“为了尽快破案,他化装成一个农民到处查访线索”。【草率轻率】前者指(做事)不认真,敷衍行事;后者指(说话做事)随随便便,不经过慎重考虑。【窜改篡改】二者都有改动的意思,但改动的对象和动作不同。“窜改”指改动文件、书籍、古书中不应该改动的部分,单指文字改动,不含贬义,如“抄写文件要细心,不要随便窜改”。“篡改”是把正确的东西强行或暗中改为不正确的东西,不限于文字的改动,含贬义,如“日本肆意篡改历史”。【度过渡过】“度过”指某段时间已经过去了,用于与时间推移有关的情况,如“度过了一个愉快的假期”。“渡过”指由此岸到达彼岸,有“通过”的意思,与空间有关,如“渡过了长江天险”“渡过难关”。【遏止遏制】“遏止”指用力阻止,如“不可遏止的革命洪流”。“遏制”指制止,如“政治官员的腐败现象现在还没有得到很好的遏制”。【反映反应】“反映”主要有两种用法:比喻把客观事物的实质表现出来,如“党内的斗争反映着社会上的阶级斗争”;把客观情况或别人的意见等告诉上级有关部门,如“她把有关情况反映到县里”。“反应”主要有三种用法:动词,机体受到体内或体外的刺激而引起相应的活动,如“对方射门太突然,守门员没有反应过来”;名词,事情所引起的意见、态度或行动,如“大家的反应很强烈”;动词,化学反应。【愤怒愤慨】“愤怒”着重于“怒”,生气、不满,激动到了极点,它用于比喻,憎恶的感情更重。“愤慨”着重于气愤不平,多指重大事件。【抚养扶养赡养】“抚养”兼指保护、教养和供养,一般说来指长辈对子女或晚辈的保护和教养。“扶养”,帮助、扶助养活,一般用于平辈之间。“赡养”,供给生活所需,特指子女对父母在物质和生活上进行的帮助。【干涉干预】“干涉”着重于强行参与,横加阻挠,多用粗暴强硬手段过问或制止,迫使对方服从,如“互不干涉内政”。“干预”着重于过问别人的事情,一般是给对方一定的压力和影响。【工夫功夫】“工夫”主要指时间(指占用的时间)、空闲时间、(方)时候等,如“抄完这篇文章大概需要两个小时的工夫”。“功夫”指本领、造诣等,如“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也指做事所费的精力和时间。【沟通勾通】二者都有连通之义,不同的是“沟通”指使两方能连通,中性词,如“沟通感情”。“勾通”指暗中串通勾结,贬义,如“他经常勾通土匪来村里捣乱”。【贯穿贯串】“贯穿”指穿过,连通,如“这条公路贯穿了12个县”。“贯串”指从头到尾贯串一个或一系列事物,如“这篇文章贯串着民本思想”。【国是国事】“国是”指国家大计,书面用语,如“人大代表在京共商国是”。“国事”指国家大事,可以用于口语,如“每个公民都应该关心国事”。【汇合会合】二者都有聚合的意思,都是动词。“汇合”指水流聚集,会合,如“深深小河汇合成湖泽”。“会合”指聚集到一起,用来指水流以外的事物,如“两军会合后继续向前挺进”。【坚忍坚韧】“坚忍”指在艰难困苦的情况下坚持而不动摇,如“坚忍不拔的革命意志”。“坚韧”指坚固有韧性,重在“韧”,如“尼龙绳比麻绳坚韧得多”。【检察检查监察】“检察”指审查被检举的犯罪事实,如“对此,司法机关决定立案检察”。“检查”表示为了发现问题而细心查看,如“检查身体”;指查考,如“检查资料”;指检讨,如“检查错误”。“监察”指监督各级国家机关和机关工作人员的工作并检举违法失职机关或工作人员,如“中纪委不断派出纪律监察人员,监督各级地方政府的工作”。【界限界线】“界限”指不同事物的分界,尽头处,限度,如“殖民主义者们的野心是没有界限的”。“界线”指不同事物、不同范围的分界线,或某些事物的边缘,如“标出房基界线”。【精练精炼】“精练”是形容词,指文章或讲话没有多余的词句,如“他讲话语言精练”。“精炼”动词,提炼精华,除去杂质,如“这是一桶精炼了的花生油”;同“精练”。【截止截至】“截止”指(到一定时期)停止,如“报名已截止”。“截至”指截止到(某个时期),如“截至9月中旬”。【交待交代】“交待”指把错误或罪行坦白出来,如“请把问题交待清楚”。“交代”指移交,嘱咐,如“交代工作”。【考察考查】“考察”多用于目的性不强的场合。实地观察调查,如“他们考察了水利工程”;仔细深刻地观察,如“搞科学研究必须勤于考察和思考”。“考查”用于目的性较强的场合,指用一定标准来检查衡量人的行为、活动等,如“考查学业成绩”。【流逝流泻】二者都是动词,都有“流”的意思,不同的是:前者主要是“逝”,表示不再复得,如“时光流逝”;后者主要在“泻”,表示流的状态,如“大水流泻”。【启事启示】“启事”指公开声明某事的文字,名词,如“征稿启事”。“启示”指启发,既作动词,也作名词,如“文章给人很大的启示”(这里作名词)。【祛除驱除】相同点:都表示除去,动词,中性。不同点:除去的对象不同,“祛除”指除去疾病、疑惧或迷信人所谓的邪魔等,如“祛除病魔”;“驱除”指赶走,除掉,主要用于入侵的人等,如“把敌寇驱除”。【权利权力】“权利”指公民或法人依法行使的权力、享受的利益,与“义务”相对,如“公民有受教育的权利”。“权力”指政治上的强制力量,如“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最高权力机构”;指职责范围内的支配力量,如“行使大会主席的权力”。【劝解劝诫】二者都有劝说的意思。但也有不同之处。“劝解”指劝导宽解,如“经过劝解,他终于想通了”;指劝架,如“幸亏老支书及时赶来劝解,不然,他俩非打破头不可”。“劝诫”指劝告人改正缺点错误,警惕未来,如“他时时劝诫我,勉励我”。【融化熔化溶化】“融化”指冰雪等变成水,也作“溶化”,如“他心里的冰终于融化了”。“熔化”指固体加热到一定程度变成液体,如“铁加热至一定温度会熔化成铁水”。“溶化”指固体溶解,如“食盐在水中,很快就溶化了”。【融解溶解】二者都有化解的意思。但不同的是“融解”指融化,如“山顶上的积雪融解了”;“溶解”指固体、液体或气体物质的分子均匀地分布在一种液体中,如“食盐很快就被溶解了”。【宿怨宿愿夙愿】“宿怨”指旧有的怨恨,如“这次座谈,除去了两代人的宿怨”。“宿愿”也作“夙愿”,指一向怀着的愿望,如“澳门回归,老人宿愿得偿”。【扇动煽动】二者都有“使动”的意思。“扇动”指像扇子的东西摇动,中性词,如“扇动着翅膀”;同“煽动”。“煽动”指鼓动别人做不应该做的事,含贬义,如“煽动不明真相的群众闹事”。【闪烁闪耀】二者都是动词,都可用来形容有光亮的事物。但不同的是“闪烁”主要形容光亮动摇不定,忽明忽暗的样子,如“天上闪烁着星星”;“闪耀”形容光彩耀眼,光亮明亮,如“闪耀着马列主义的光辉”。【声明申明】“声明”公开表示态度或声明立场,如“声明立场”;声明的文告,如“发表声明”。“申明”指郑重说明,如“申明理由”。【审查审察】二者都有查看的意思,都是动词。但不同的是“审查”指检查核对是否正确、妥当,多指计划、提案、著作、个人资历等,如“试卷答完后,要仔细审查”;“审察”指仔细观察,如“经过反复审察,他们终于找到了侦破线索”。【审定审订】“审定”指审查决定,如“审定生产任务”。“审订”指审阅、修订,如“审订文稿”。【受命授命】“受命”指接受任务或命令,如“受命以来,他日夜寝食不安”。“授命”指献出生命,书面用语,如“见危授命”;指下达命令,如“他授命组织内阁”。【受权授权】“受权”指接受国家或上级委托有权力做某事,如“新华社受权发表声明”。“授权”指把权力给别人或机构代为执行,如“授权于组织”。【熟悉熟习】二者都有不生疏的意思。但不同的是“熟悉”指知道得很详细,了解得很清楚,其对象可以是具体的人或事物,也可以是抽象的事理,如“熟悉群众的情况,是做好群众工作的前提”;“熟习”指深刻而熟练地掌握,常用于技术或学问等,如“要熟习其中的技艺,做一个内行”。【搜集收集】二者都是动词,都有使某些东西聚集起来的意思。但不同的是“搜集”指到处寻找,然后使之聚集,一般指较隐蔽、不易得到的东西,如“搜集和整理文化遗产”;“收集”一般指不隐蔽的东西,如“收集废品”。【透漏透露】“透漏”指透露、泄漏,如“透漏废气,制造污染”。“透露”指泄露或显露消息、意思等,如“透露了事实真相”。【退化蜕化】“退化”指生物体在进化过程中某一部分器官变小,构造简化,机能减退甚至完全消失,如“一类种子种植时间久了就容易退化”;指事物由优变劣,如“他的学习逐渐退化”。“蜕化”指虫类脱皮,比喻腐化堕落,如“这个干部贪污受贿,最后蜕化为人民的敌人”。【委屈委曲】“委屈”可以指受到不应该有的指责或待遇而心里难过,如“他觉得很委屈”;也可以指让人受委屈,如“对不起,让你受委屈了”。“委曲”指曲调、道路、河流等弯弯曲曲的,曲折,如“他把这件事委曲地告诉了我”。【违反违犯】二者所指的对象不同:“违反”表示不符合法则、规程等,如“这样做会违反操作规程”;“违犯”指违背和触犯法律等,如“违犯宪法”。【消失消逝消释】前两者都指一件事物已经失去,不再存在。但不同的是“消失”表示事物从存在到不存在,强调过程,如“他们的身影不久就消失在中午水面上的烟波里”;“消逝”含有一个事物随时间的过去而不复存在之意,强调结果。如“时光在不知不觉中消逝了”;“消释”指疑虑、嫌怨、痛苦等消失、解除,如“误会消释了”。【修养休养】二者都有“养”的意思,但所“养”的又有所不同。“修养”指理论、知识、艺术等方面的一定水平,如“他是一个很有修养的艺术家”;指养成正确的待人处世的态度,如“这人不讲礼貌,真没修养”。“休养”指休息调养,如“放假后,他们到度假村休养去了”;指恢复并发展国家或人民的经济力量,如“休养生息”。【学力学历】“学力”指在学习上达到的程度,如“同等学力”。“学历”指学习的经历,指曾在哪些学校肄业或毕业,如“大学本科学历”。【湮没淹没】“湮没”指埋没,多指抽象事物,如“几年之后,这件事就湮没无闻了”。“淹没”指大水漫过,或被其他有形事物盖过,多指具体事物或比喻事物,如“他的讲话被掌声所淹没”。【演练演示】二者都有表演的意思,但使用的对象不同。“演练”指演习、练习,如“演练习题要注意从中找出规律性的东西”;“演示”指工艺方法或工艺程序的展示,如“从头到尾演示了一遍”。【预定预订】“预定”指预先规定或约定,如“预定计划”。“预订”指预先订购,如“预订牛奶”。【中止终止】二者都有停止的意思,但停止的时间不同。“中止”指做事中途停止,如“不得单方中止合同”。“终止”指结束、停止,如“听到铃声,要立即终止答卷”。【制定制订】“制定”指定出法律、规章、政策等,如“制定宪法”。“制订”指创制拟定,如“制订汉语拼音方案”。【置疑质疑】二者都与有疑难问题有关。但不同的是“置疑”是加以怀疑的意思,如“这个问题不容置疑”;“质疑”是提出疑问,请人解答的意思,如“学习是一个不断质疑问难的过程”。【庄重郑重】“庄重”和“郑重”都有严肃的意思。但不同的是“庄重”指风度、仪表、举止或谈吐不随便,沉着稳重,如“他走上领导岗位以后,显得庄重多了”;“郑重”主要指态度严肃认真,如“对此,我国政府已经多次郑重声明了”。二、常见易混虚词集解【必须必需】都含有“必要”的意思。“必须”是副词,有强调语气的作用,多作状语。表示一定要,强调事实或情理上的必要性,后面带动词或形容词,有时还可以用在分句前;加强命令语气;“必须”的否定形式是“无须、不须、不必”。“必需”是动词,表示一定得有、不可或缺的,作定语或谓语。凡是“不可不”的行为就用“必须”,凡是不可或缺的东西就用“必需”。【不免未免】前者表示客观上免不了,难以避免,如“时间快到了,事情还没做完,心里不免着急起来”。后者表示委婉的否定,含有不赞成、不以为然之意。如“这些手续,未免规定得过于烦琐”。【不止不只】“不止”指继续不停,如“他的一句笑话引得伙伴大笑不止”;指超出某个数目范围,如“他恐怕不止60岁了”。“不只”有“不但”之意,如“河水不只可以用来灌溉,还可以用来发电”。【从而进而】“从而”重在表目的关系和因果关系,如“交通事业迅速发展,从而为城乡物质交流提供了更为有利的条件”。“进而”在前一行动基础上,进一步行动,重在表递进关系,如“先提出计划,进而提出实施措施”。【除非除了】“除非”是连词,强调某条件是唯一的先决条件,如“除非你答应我的条件,我才告诉你”。“除了”是介词,表示不计算在内,如“除了稍小一点以外,这套房子还不错”。【大概大约约莫】这三个词都表示估计的意思,都是副词。“大概”侧重于表示不十分精确或不十分详尽,如“他们的话大概是真的,我就亲眼见他有一次上讲台没有打领结”。“大约”侧重于表示估计的数目不十分精确,如“从花开到果子成熟,大约得三个月,看来我是等不及在这儿吃鲜荔枝了”。“约莫”侧重于表示对数目或时间的估计,如“约莫一袋烟的工夫,老人又转回来了”。【大力大举大肆】都是副词,都有行为上采取大规模的方式的意思。“大力”侧重指尽最大的力量,适用范围较大,多用于积极方面,含有褒义,如“大力推广普通话”。“大举”侧重指大规模的行动,多用于军事行动方面,如“以色列大举进攻巴勒斯坦”。“大肆”侧重指不顾一切地任意妄为,一般用于消极方面,是贬义词,如“法轮功组织大肆吹嘘法轮功的神效,致使许多不明真相的群众上当受骗”。【对对于关于】“对”和“对于”在很多场合下都可以通用。但由于“对”比“对于”的动作性强,当“对”引进动作行为的方向、目标或者含有“对待”的意味时,它不能换成“对于”。如“他对孩子要求很严格”。这个例句中的“对”因为动作性较强,就不能换成“对于”。“关于”是用来表示关涉的范围的,如“我们要认真落实中央关于切实减轻农民负担的政策”。【处处到处】“处处”指各个地方,各个方面,如“教师处处关心学生”。“到处”指各个地方,如“到处都找不到他”。【而且并且】二者都是连词,在句子中起关联作用,但连接的句间关系不同。“而且”表示进一步,前面往往有“不但、不仅”跟它呼应,它连接的是递进关系,如“我们不但战胜了各种灾害,而且获得了大丰收”。“并且”主要有两种用法:一是用在两个动词或动词性词组之间,表示两个动作同时或先后进行,如“会上大家热烈讨论并且一致通过了这个生产计划”;二是用在复合句后一半中,表示更进一层的意思,如“她被评为先进生产者,并且出席了全国劳模表彰大会”。【而后尔后】“而后”仅是连词,可以连接词或短语,如“有事物而后有语言”。“尔后”主要作副词,有“从此(那)以后”的意思。还可以作时间名词,在句子中充当定语,如“在白色区域,可以仅仅因为一个消息的走漏而使尔后的战斗失败”。【或者还是】二者都表示数(或二)者择一,都是连词。“或者”只表示选择,不表示疑问,如“包身工的身体是属于带工老板的,所以他们根本就没有做或者不做的自由”。“还是”含有疑问的口气,可用在问句中,也可以用在非问句中,往往表示作者已选定的语气,还可以指“没有变化、照旧”等语气,如“白杨在迎风呼号,那是为老汉在呜咽,还是为这不平在愤怒?”“不论是月白风清,还是九级风浪的夜里,他们都全神贯注地盯着宽阔的海域”。【忽然突然猛然】这三个词都作状语,位置可以在主语和谓语之间,也可以在句子前头,指动作变化快,出乎意料,有时可以互相替换。其区别是:“忽然”指时间短促;“突然”有突如其来的意思,有时也可以用程度副词修饰;“猛然”指来势凶猛,猛烈。【格外分外】二者都有特别突出的意思,都是副词。“格外”是说程度高,超乎寻常,有“特别”的意思,如“他学习成绩格外好”。“分外”指本分之外,即一般范围之外,超出了平常,它和“格外”是等义词。“格外”更接近口语,“分外”多用于书面语,如“瀑布似乎分外响了”。【果然居然竟然】三者都是副词,经常用作状语,都表明预想和结果的关系。“果然”含有表示结果和预想一致,即“真的、果真如此”的意思,如“等到第二天早晨,山头上的云雾果然消散了”。“居然”表示结果和预想的相反,含有“没有料到真会是这样”的意思,如“现在居然有了一头牦牛,怎么不叫人高兴呢”。“竟然”也表示结果和预期的相反,多用在不好的方面,指“不应该这样而这样”,语气较重,如“为了种出不落桃的棉花,他竟然遭受到那么残酷的迫害,经历了那么严重的斗争”。总之,主观愿望与结果一致的用“果然”,主观愿望与结果不一致的用“居然”和“竟然”。【何曾何尝何必何苦】“何曾”是用反问语气表示过去未曾发生,如“我们何曾忘记过家乡的建设”。“何尝”是用反问语气表示未曾或并非,如“我何尝不想到北京去看看,只是实在没有时间罢了”。“何必”是用反问语气表示不必要,如“你何必跟他过不去”。“何苦”是用反问语气表示不值得,如“你何苦跟他过不去”。【何况况且】二者都指在已经举出的理由之外,再追加或补充一层理由,相当于口语里的“再说”,都是连词。其区别是:“何况”常用在反问句里,即表示甲事物已是如此,乙事物当然更是如此,相当于口语里的“甭说、甭提”这一类用法,而“况且”没有这种用法,如“上海地方那么大,况且你又不知道他的地址,一下子怎么找到他呢?”“他连最基本的字都不认识,更何况写文章了”。【基于鉴于】前者主要表依据,如“基于上述理由,我赞成他学文科”。后者含有觉察到、考虑到的意思,多指可以引以为鉴或作为经验教训的事,如“鉴于上次比赛各自为战的教训,我觉得这次一定要团结协作”。【继而既而】前者是状态副词,表示两事发生紧紧相接,如“我先是一惊,继而暗暗佩服他的才能”。后者为时间副词,表示两事发生的时间相继不久,如“既而雨停了,我们又欣然登山”。【即使虽然】“即使”既表让步,也表假设,如“即使你磨破嘴唇,也别想让他回心转意”。“虽然”只表让步,不表假设,如“虽然是满月,天上却有一层淡淡的云,所以不能朗照”。【尽管不管】二者都表示偏正关系,用于偏正复句的偏句中。“尽管”相当于“虽然”,表示转折关系,与“但是、可是、却”相呼应;“不管”相当于“无论”,表示(无)条件关系,与“都、总”相呼应。“尽管”肯定的是一个特定情况,后面可以用指示代词“这么、这样、如此”等,但不能用疑问代词;“不管”是排除一切条件,后面用疑问代词“怎样、怎么、如何”等,但不能用指示代词。此外“尽管”还可单独使用,相当于“只管”,例如“他们的愿望尽管是好的,却是不可能实现的”。“不管他从事的事业重要还是不重要,都不失为一个值得赞扬的人物”。【究竟毕竟】二者都表示终于、到底,副词,在表示判断时,两者可以互换。“究竟”表示追根究底,常用于问句(疑问、反问、设问)中;“究竟”有时还作名词,指实际情形,如“他到门口看个究竟”。“毕竟”是“终于、最后”的意思,表示客观情况发展的必然趋势,常用于陈述句中,如“黎明的到来,毕竟是无法抗拒的”。【另外此外】“另外”指除此之外,表另提下文,如“我还要跟你谈另外一件事”。“此外”指除了前面所说的事物或情况之外,如“院子里种着两棵桂花树,此外还有几棵梅花树”。【屡次一再】“屡次”指多次,强调动作的次数,如“他屡次违反校规”。“一再”指一次又一次,强调动作的重复,如“他一再说不是他的过错”。【恰好恰巧】“恰好”指正好,如“你来得恰好,我正要找你”。“恰巧”指凑巧,如“我来找你,你恰巧不在家”。【偶尔偶然】二者都是副词,都指不经常。其区别是:“偶尔”是说次数极少,如“他常常写小说,偶尔也写诗”。“偶然”除了表示次数少之外,还有“不是必然”的意思,还可以构成“偶然性”,如“他偶然遇到了一个阔别多年的同学”。【仍旧仍然】二者都是情态副词,都指照旧,常可以互换,只是“仍然”语气略重一些。其主要区别是:“仍旧”强调跟从前一样,如“他虽然遇到许多困难,可是意志仍旧那样坚强”;“仍然”除有“仍旧”的意思外,还有原来的想法、做法不改变,即“还是”的意思,文言色彩较浓,如“掌柜的也仍然同平时一样,笑着对他说话”。【十足实足】“十足”指物品成色纯;指十分充足。如“十足的黄金”“神气十足”。“实足”指确实足数的,如“实足年龄”。【索性干脆】“索性”表直截了当,有时含有赌气或一不做二不休的语气,如“讲了几遍都不听,索性不讲了”。“干脆”指直截了当,办事爽快,如“他办事很干脆”。【尚且姑且】二者结构相似,但词性和语法功能不同。“尚且”是连词,表示提出程度更甚的事例作为衬托,下文常用“何况”等呼应,表示进一层之意,如“为了人民,流血尚且不惜,更别说流这点汗了”。“姑且”是副词,表示暂时地,如“我这里有两间房闲着,你们姑且在这里住着”。【虽然固然】都是连词,都能用在转折复句的上一分句中。“虽然”用于转折意味重、前后分句意思矛盾较大的句子。“固然”不受转折意味轻重、前后句意矛盾大小的限制,表示承认某个事件,引起下文转折,或表示承认甲事实,也不否认乙事实。“虽然”后面往往有“但是、可是、却”等呼应。“虽然”能用在主语前或主语后,“固然”一般用在主语后面。如“他虽然工作很忙,可对业余学习丝毫没有放松”“科学技术事业的繁荣固然离不开科技工作者的创造性劳动,但从根本上说,它是一定经济和社会关系的产物”。【往往常常】“往往”表通常情况下一般怎样,常带有规律性或推论性,如“那种以松散闲适为乐的往往是事业心不强的人”。“常常”指动作行为重复的次数有一定规律性或推论的性质,如“他学习很努力,常常受到表扬”。【已经一经曾经】三者都是副词,但所表示的意义有所不同。“已经”用于表示动作的时间已过去或事情已完成,如“他参加工作已经30多年了”。“一经”表示一旦经过,下文说明就产生了相应的结果,如“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普遍真理一经和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就使中国革命的面目为之一新”。“曾经”表示过去发生过或经历过,不但说明事情发生在过去,同时还强调现在没有继续,所表示过去时间长些远些,如“我年轻的时候,也曾经风光过”。【以至乃至甚至】这三个词都是连词,都能连接两个以上的词、词组或成分,表示层进关系,指明范围由小到大,数量由少到多,程度由低到高,后面都可接上“于”。“以至”强调程度的加深,相当于“到、直到、一直到”的用法,还能承接上文引出下文的结果。“乃至”比“以至”强调的程度重,多用于书面语,如“全中国乃至全世界人民都敬仰他”。“甚至”强调的程度跟“乃至”相同,其后面加“连”组成“甚至连”时,强调的意味比“乃至”重。“甚至”还可以作副词,如“他激动得甚至说不出话来”。【一齐一起】前者强调时间,表示同时,如“全校师生一齐鼓掌”。后者表示同一处所,一同,一共,强调空间,表示合在一起,如“他俩坐在一起”。【一向一直】前者表示时间时只适用于从过去到现在,如“他一向俭朴”。后者表示时间适用于过去,也适用于将来,如“一直坚持写作,肯定会有收获”。【因此因而】都是连词,表示因果关系,连接原因和结果。“因此”不只表示结果,还表示原因,意为“因为这个,所以”,作用是复指上文,承上启下,除了用于后一分句的开头,还可以用于后一分句的主语之后。“因而”不只表示结果,还表示推论,作用是连接上文,承上启下。如“暗藏的敌人比公开的敌人更难识破,因而也更危险”。【因为由于】都是连词兼介词,都可表示原因,作连词时,都可连接分句。“因为”常和“所以”搭配,不同“因此、因而”搭配;“由于”还可以同“因此、因而”搭配。“因为”可以用于后一分句,“由于”不能。作介词时,都可以和后面的词语组成介宾短语。放在主语的后面或前面,在口语里,“因为”比“由于”常用,如“他今天不能来上班,因为他病了”。“由于工作太忙,因而照顾不了孩子”。【越发更加】“越发”表同一对象之间的比较,如“观众越多,他演得就越发卖力”。“更加”表相同或不同对象之间的比较,如“必须采取更加有力的措施保证产品的质量”。【于是因此】前者重在表示前后两事的时间上、顺序上的承接关系。如“大家一鼓励,于是我就有了信心”。后者重在表因果关系,可构成“由于,因此”格式,如“由于月亮每个月绕地球一周,因此每月有一次朔和一次望”。【暂且姑且权且】“暂且”是暂时的意思,重在强调时间短暂,如“你暂且在宾馆里住一晚,明天学校再给你安排宿舍”。“姑且”是暂时的意思,重在强调让步,如“姑且承认他说的都在理,但你无论如何也不应打人”。“权且”是暂时的意思,重在强调迫不得已,如“吃几片饼干权且充饥”。【再又】“再”表动作的重复或继续,但多用于未然,如:“看过一遍了,还需要再看一遍”。“又”表动作的重复或继续,但多用于已然,如“看过一遍,又看一遍”。【逐步逐渐】二者都表示渐进,指程度或数量依次慢慢地增减,都可以用于人或一切事物,都是副词。不同的是:“逐步”指一步一步地发展,有很明显的阶段性,多用于人的有计划的努力,不能修饰形容词,如“他们决心统筹安排,因地制宜,逐步推进农村教育综合改革”;“逐渐”没有明显的阶段性,多用于事物变化,它可以修饰形容词,如“春天来了,天气逐渐暖和了”。三、常见易混熟语集解(一)易误成语辨析1容易误释词义的成语(例句中使用正确的不再解说)【七月流火】指天气逐渐凉爽起来。诗经豳风七月称:“七月流火,九月授衣。”这里的七月是指农历的七月,“流”指向下运行,“火”是一星宿名,即二十八星宿中的心宿,又称“大火”,每年农历六月的黄昏时刻,出现于正南方,位置最高,七月以后便渐渐偏西向下沉落,所以叫“流火”,这时酷热开始减退,天气渐渐地凉了起来。如:俗话说,七月流火,今天,扬州的气温蹿至今年入夏以来的最高点,达到37度。(不解词义乱用)【明日黄花】原意是说重阳节一过,赏菊者渐少,后用以比喻过时的事物。如:好莱坞女星梅兰妮葛瑞菲丝昨天在戛纳电影节获得特殊贡献奖,但是她却同时向媒体抱怨人到中年的她已被好莱坞视如明日黄花。【弹冠相庆】指一人当了官或升了官,他的同伴也互相庆贺将有官可做,多作贬义。如:今年学校又新建住房四栋,“五一”前后将有一百二十六名青年教师乔迁新居,于是他们个个都弹冠相庆。(不合文意)【木人石心】比喻人不受诱惑,意志坚定。如:可是艾米莉似乎在一刹那间将自己的心打造成铁一般,木人石心,不为所动,仍然是那副闭目的模样。【爱莫能助】原意是因为隐而不见,所以谁也不能帮助他;后来表示虽然同情,但无力帮助。爱:同情。如:他们不知道,离开了合同这个基本保障,一旦工资被拖欠或者克扣,由于没有证据,法院也爱莫能助,很难维护他们的权益。【安土重迁】形容留恋乡土,不愿轻易迁移到外地。重,不轻率。如,自古道:“安土重迁。”说到背井离乡,没有一个不怕的。【暴殄天物】原指残害、灭绝各种自然之物,后泛指任意损害、糟蹋物品。暴,损害、糟蹋。殄,灭绝。如:对那些玩忽职守、暴殄天物、浪费国家财产的人必须绳之以法。【不经之谈】形容荒唐无根据的话。经,通常的道理。如:有人说,修地宫时恐怕工匠暴露地宫秘密,当梓棺进入地宫之后便将所有工匠全部封闭在地宫里边,其实这些都是不经之谈,并非信史。【不刊之论】形容不能改动或不可磨灭的言论。刊,消除、修改。如:这种鼓吹有钱便是万能的说法简直是不刊之论。(不解词义)【不足为训】不值得作为典范或法则。训,法则。如:安全隐患越来越严重,厂领导还是认为不足为训,以致酿成了火灾。(不值得作为准则,与“教训”无关)【差强人意】原意为尚可振奋人心,现表示还能够使人满意。差,稍微、大致。如:刚才放的那几首歌都不大好听,只有这一首还差强人意。【党同伐异】和自己同派的就偏袒,不同派的就攻击。党,偏袒。如:我们必须指出,任何人都不能唯我独尊,甚至党同伐异。这种政治文化绝对是不健康的。【分庭抗礼】彼此以平等或对等的关系相处。抗,对等、相当。如:办公软件市场已经从原来微软一枝独秀,逐渐形成国内外产品分庭抗礼的局面。【毫发不爽】一点也不差。爽:差错,失误。如:小王今天淋了雨,周身湿透,毫发不爽,应赶快吃点防感冒的药。(与生病无关)【计日程功】工作进度或成效可以按日计算。形容进展快,有把握按时完成。程,计量、计算。如:中国的兴盛是可以计日程功的。【久假不归】长期借用而不归还。假,借。如:借书最忌全书一套借去一本,而且久假不归,使全书成为残本。【劳燕分飞】比喻夫妻、恋人或好友离别。劳,伯劳鸟。如:天下没有不散的筵席,亲如一体的夫妇,也会有劳燕分飞的一天。【莫衷一是】不能断定哪个对,哪个不对,得不出一致的结论。衷,折衷、断定。如:一道神秘白光袭倒七百多棵大树,武汉东湖风景区22日晚发生的这一令人费解的大怪事,至今众说纷纭,莫衷一是。【身体力行】亲身体验,努力实行。体:体验。如:我们一定要学习检察长同志的这种务实作风,身体力行,不断提高工作质量和水平。【身无长物】除自身外再没有多余的东西,形容生活简朴或家境清贫。长,多余。如:此人对待工作一向吊儿郎当,身无长物,什么都不会。(这里用来指没有能力或专长,显然不对)【文不加点】文章一口气写成,无须修改;形容文思敏捷,写作技巧纯熟。点,涂改。如:他写稿子常常是文不加点,笔走龙蛇,简直使人无法读。(不是不加标点)【大方之家】原指深于大道的人,后来指精通某种学问或技艺的专家。如:他花钱很随便,真是大方之家。(成语意显然不是花钱大方)2容易望文生义的成语(含辨析例句)成语的特点之一是意义的整体性,其意义往往不是它的组成部分意义的简单组合,因此不能只按照字面意思去牵强附会。【侧目而视】意为敢怒不敢言,形容拘谨畏惧的样子。如:小李得了冠军,尾巴翘到了天上,对朋友竟然侧目而视。(这里错解为“不屑正眼相看,瞧不起人”)【良莠不齐】好的和坏的掺杂在一起。如:张老师针对班上学生良莠不齐的现状,讲课时注意分层指导。(不表示学习成绩参差不齐)【马革裹尸】意思是用马皮将尸体包裹起来,形容英勇杀敌、战死疆场的无畏气概。如:那个时候,张大爷穷困潦倒,衣食无着,十分令人痛心,到头来只落得马革裹尸的结局。(不是“死得很惨,死后连棺材和埋葬的地方都没有”的意思)【危言危行】讲正直的话,做正直的事。如:美国政府在台湾问题上的危言危行,势必受到全世界人民的唾弃。(“危”不是指危险,而是指正直)【江河日下】比喻事物日趋衰落,情况一天不如一天。如:近几年,黄河、岷江的部分河段多次出现断流现象,面对这江河日下的情况,人们开始冷静地思考环保问题。(句中误将“日下”理解为“水流一天天在减少”)。【万人空巷】并不是指街上空无一人,而是说人们都从巷子里出来来到大街上,街上人山人海,多形容欢迎、庆祝等盛况。如:这部精彩的电视剧播出时,几乎万人空巷,人们在家里守着荧屏,街上显得静悄悄的。(本句从语意上看,要表述的是人们闭门不出在家里欣赏电视剧,因此用在此处错误)【三人成虎】原指城市里本无虎,但只要有三个人谎传城市里有虎,听者就会以为真有虎了。后比喻流言惑众,蛊惑人心。如:你应该和朋友合作搞这个课题,要知道三人成虎,众志成城。(这里错解为“很多人在一起就会像老虎一样力量强大”)【河东狮吼】比喻悍妇发怒。如:二十一世纪将是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的世纪,河东狮吼,巨龙腾飞指日可待。(这里错解为“东方睡狮醒来,发威长吼”,致使意义、使用对象、色彩均不当)【下里巴人】指古代楚国的一种较通俗的歌曲,后泛指通俗的文艺作品。如:一些人对中国的茶有偏见,以为茶只是下里巴人解渴的东西,档次不如进口饮料。(这里错解为“普通的乡下人”)【目无全牛】形容技艺达到极纯熟的境界。如:为了应付高考,教师越教越细,其结果是肢解了课文,长此以往,学生目无全牛。(这里错解为“眼里看到的都是支离破碎的东西”)【捉襟见肘】本指衣服破烂,后喻顾此失彼,应付不过来。如:运动会上,他借的一身衣服很不合身,真是捉襟见肘。(与“衣服不合身”无关)【名正言顺】原指名义正当,道理也讲得通。后指做事理由正当而充分,含有理直气壮的意思。如:叶圣陶先生说,苏州园林是我国各地园林的标本。这次去苏州游览了几个园林,果然觉得名正言顺。(句中误解为“说法与实际情况相符”)【噤若寒蝉】“噤”作“闭口不言”讲,该成语表示人一个个都默不作声,就像秋天不叫的蝉。如:天突然变凉了,同学们衣衫单薄,一个个噤若寒蝉。(它和“寒冷”没有关系,故该题用错)【火中取栗】指受人利用冒了险,结果白吃苦头自己还没有得到好处。如:今年初,上海鲜牛奶市场燃起竞相降价的烽火,销售价格甚至低于成本,这对消费者来说倒正好可以火中取栗。(用在此句,明显是望文生义)【不赞一词】原指文章写得很好,别人不能再添一句话,现指一言不发。如:我的态度很鲜明,对任何邪教的言论都不赞一词,对他们的行为深恶痛绝。(这里错解为“不说一句赞成的话”)【涣然冰释】比喻相互间的怀疑、误会等完全消除。如:由于太平洋暖流的影响,今年春天来得早,春节刚过,北海公园就涣然冰释,让喜欢滑冰的人大失所望。(这里错解为“冰块解冻”)【惨淡经营】本来是说作画之前的苦心构思,后来形容苦费心思谋划并从事某项事情或事业。如:夫妻俩惨淡经营着这家小店,生意一直很红火。(“惨淡经营”表示为某事非常劳苦,该处运用正确,但因后有“红火”,容易被判断为错误)3容易用错对象的成语(含辨析例句)成语适用的对象和范围一般比较固定,具有很强的单一性。第一类:人、物不分【风姿绰约】形容女子姿态优美。如:公园里摆放的各种盆栽菊花,姹紫嫣红,微风一吹,更是风姿绰约。(不能用来形容花木)【楚楚动人】形容女人打扮得漂亮,姿态娇柔,能打动人。如:文章生动细致地描写了小麻雀的外形、动作和神情,在叙述、描写和议论中,倾注着强烈的感情,读来楚楚动人,有很强的感染力。(使用对象错误)【洗心革面】改正错误,重新做人。如:本刊将洗心革面,继续提高稿件的编辑质量,决心向文学刊物的高层次、高水平攀登。(只能用于人,不能用于物)【倚马可待】原意是站在即将出发的战马前起草文件,很快就可以完稿。特指人的文思敏捷。如:他呀,做起事来可麻利了,无论做什么都倚马可待。(不能用来形容做事)【炙手可热】比喻气焰很盛,权势很大。如:大河之舞自1994年首演以来便炙手可热,并且引燃了全球的踢踏舞热潮,更是被全球艺人一致推崇为当代最具爱尔兰民族风格的经典音乐剧。(只可指人,不能指其他的)【美轮美奂】形容房屋多而又高大华丽或形容装饰布置等美好漂亮。如:博物馆里珍藏着大量有艺术价值的石刻作品,上面的各种花鸟虫鱼、人物形象都栩栩如生,美轮美奂。(这里用来形容“石刻作品”中的“花鸟虫鱼”和“人物形象”,显然是陈述对象的误用)第二类:谦、敬不分【蓬荜生辉】自谦之辞,表示由于别人到自己家里来或张挂别人给自己题赠的字画等而使自己非常荣幸。如:使用我厂生产的涂料装饰您的居室,保您蓬荜生辉。(只能用于自己,这里却用在别人身上,显然不够得体)【不耻下问】不以向地位比自己低或学问比自己差的人请教为耻。如:王小海经常向老师请教,这种不耻下问的精神值得每一个同学学习。(这里明显颠倒了师生之间的关系,不正确)【抛砖引玉】谦辞,比喻用自己粗浅的、不成熟的意见或文章,引出别人高明的意见或文章,多用于自己一方。如:会议开始时气氛有些沉闷,主持人建议李教授先来一段开场白,希望能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用在这里颠倒了主从或尊卑关系,显然不正确)【忝列门墙】谦辞,“忝”表示自己位列其中会让余者蒙羞。如:你身为师傅的入室弟子,却干出这种丢人的事,真是忝列门墙。(该词只能用于自己,不能用于他人)【鼎力相助】“鼎力”指能够扛鼎的巨大力气、能力,是赞美他人之辞。如:有什么困难尽管告诉我,我一定鼎力相助。(该成语属于敬辞,不能用于自己)第三类:陈述对象错误【巧夺天工】指人工的技艺极其精巧,胜过天然。如:翘首西望,海面托着的就是披着银发的苍山。苍山如屏,洱海如镜,真是巧夺天工。(适用于描述人工制作的东西,而这里陈述的对象主体是自然界中的“苍山”和“洱海”,强调的是自然造物之美,非人力所能达到,应该使用“鬼斧神工”)【草长莺飞】形容江南春色的美好。如:三月的呼伦贝尔大草原草长莺飞,春光迷人。(这里说的是北方大草原,不恰当)【信笔涂鸦】形容书法拙劣或胡乱写作。如:他从小就喜欢画画,常在纸上信笔涂鸦,现在他画的鸟已是栩栩如生。(不是指画“鸦”)【汗牛充栋】用牛运书,牛累得要出汗;用屋子放书,要放满整个屋子。形容书籍很多。如:古人中不乏刻苦学习的楷模,悬梁刺股者、秉烛达旦者、闻鸡起舞者,在历史上汗牛充栋。(它只能指书多,不能指人多)【如坐春风】比喻在不知不觉中受到长辈或良师的恳切教诲。如:辩论会上,听了同学们慷慨激昂的发言,张教授真有一种如坐春风的感觉。(这里用错了对象)【举案齐眉】形容夫妻之间相敬相爱,关系融洽。如:老张一家三代,十多年来和睦相处,真可谓举案齐眉、相敬如宾。(“举案齐眉”“相敬如宾”只能用于夫妻之间)【东山再起】原指东晋谢安退职后在东山做隐士,后来又出任要职。后用以比喻再度任职,或比喻失败后重新兴起。如:打假活动是长期的,如果我们稍有疏忽,冒牌货就会东山再起。(它用于人而不用于物)【朝思暮想】一天到晚地思念。往往用于思念,而不是一般意义上的“想”。如:没有好剧本就没有好戏可演,上质量差的剧本,演了就赔钱,所以寻找好本子就成了不少影视制作人朝思暮想的事。(句子中的“朝思暮想”应该用“梦寐以求”来替换)【不知所云】指说话人语言混乱,所说内容让人无法理解。如:陈寅恪先生上课时旁征博引,还不时夹着所引史料的数种语言文字,这使得外语尚未过关、文史基础知识贫乏的学生简直不知所云。(此句是指听话人听不懂,显然不正确)4容易用错感情色彩的成语(含辨析例句)成语中相当一部分是具有明显的感情色彩的,使用时如果不加以区别,就会导致误用。【重整旗鼓】比喻失败后,重新聚集力量再来,是褒义词。如:敌人被打跑了。但我们知道,他们不会甘心失败,一定会重整旗鼓,卷土重来。(不作贬义用)【半斤八两】比喻彼此一样,不相上下。如:陕西剪纸粗犷朴实,简练夸张,同江南一带细致工整的风格相比,真是半斤八两,各有千秋。(该词较多用于贬义,用于此处不恰当)【守株待兔】贬义词,原指不主动努力,心存侥幸,希望得到意外的收获;现也比喻死守狭隘经验,不知变通。如:通过查询该车车牌号,民警确认这是一辆被盗车,于是决定守株待兔,等偷车贼来取车。(用来形容公安干警的机智,错)【无所不为】指没有不干的事情,所有的坏事都干尽了。如:这些年轻的科学家决心以无所不为的勇气,克服重重困难,去探索大自然的奥秘。(用在“年轻的科学家”身上,显然是不恰当的)【翻云覆雨】比喻耍手段,弄权术,反复无常。如:辛弃疾继承并发扬了苏东坡的豪放风格,以翻云覆雨的笔力、激昂跌宕的气势,抒情言志,针砭时弊。(本句是说辛弃疾笔下的功夫很深,而且富有豪情。这里显然是误用)【侃侃而谈】形容说话理直气壮,从容不迫。褒义。如:在铁一般的证据面前,他仍然侃侃而谈,为自己开脱罪责。(此处贬义,应为“振振有词”)【无所不至】是贬义词,指没有达不到的地方,也指什么坏事都做得出来。如:面对自然灾害,党和政府对我们关怀得无所不至。(应为“无微不至”)【始作俑者】贬义词,指恶劣风气的创始者。如:鲁迅先生不仅是“五四”新文学的伟大旗手,而且也是现代版画艺术的始作俑者。(褒贬失当)【趋之若鹜】许多人像鸭子争食一样成群地跑过去,比喻很多人追逐某种东西。多含贬义。如:齐白石画展在美术馆开幕了,国画研究院的画家竞相观摩,艺术爱好者也趋之若鹜。(用来说明“艺术爱好者”,是误将贬义词作褒义词用)【蠢蠢欲动】贬义词,形容恶势力准备危害他人。如:自从中国颁布实施外商投资法规以来,不少外商蠢蠢欲动,纷纷来中国投资。(误将贬义词“蠢蠢欲动”用作中性词)【改头换面】比喻只改形式,不改内容。如:政府要真正转变职能,非要对现有的政府机构进行彻底的改头换面不可。(感情色彩不当)(二)两用成语【左右逢源】一是比喻做事得心应手,顺利无阻,属褒义;二是比喻处事圆滑,属贬义,现在以贬义用法较常见。例:谈起电脑、互联网、这个孩子竟然说得头头是道,左右逢源,使在场的专家也惊叹不已。(错)【灯红酒绿】既可形容寻欢作乐的腐化生活,也可形容都市娱乐场所夜晚的繁华景象。例:每当夜幕降临,饭店里灯红酒绿,热闹非常。(正确)【指手画脚】多用来指轻率地指点、批评,也可指说话时做出各种动作示意。例:站在他们前头领导他们呢?还是站在他们后头指手画脚批评他们呢?(正确)【秀色可餐】原形容妇女美貌,后也形容景物秀丽。例:“上有天堂,下有苏杭”,秀色可餐的苏杭山水果然名不虚传。(正确)。【空穴来风】比喻消息和谣言的传播不是完全没有原因的,也比喻流言乘机会传开来。例:事件发生之前,政府并没有一个运行有效地预警系统,老百姓只能在假想中自我分析,因此,这次“非典型肺炎”所引起的恐慌,并非空穴来风。(正确)【淋漓尽致】形容文章或谈话详尽透彻,也可指暴露得很彻底。例:“崇尚科学文明,反对迷信愚昧”图片展,将伪科学暴露得淋漓尽致,使观众深受教育。(正确)【想入非非】一般用来形容胡思乱想,不切实际,多用于贬义;实际上“非非”是佛家语,指“一般人认识达不到的境界”,因此也形容思想进入虚幻境界,完全脱离实际。例:TVB编剧可谓想入非非,将水浒传和无间道凑成一个现代警匪故事,只是想象力太丰富就流于胡编乱造。(正确)【绵里藏针】既比喻外貌柔和,内心刻毒,也形容柔中有刚。例:老校长性情极温和,却是一个绵里藏针的人,在原则问题上,他向来是非分明,一丝不苟,对师生要求严格。(正确)【按图索骥】比喻办事机械死板,也比喻按照线索寻找。例:他们根据受害者提出的线索,先找王某,再按图索骥,最终找到了制造假酒的黑窝。(正确)【暗送秋波】既指献媚取宠,暗中勾结。也指有情人暗中眉目传情。例:汉奸李某,抗战开始不久就向日寇暗送秋波,后来干脆卖身投降,公开作了日寇的走狗。(正确)【瞻前顾后】既形容做事情以前考虑周密细致,也形容顾虑太多,犹豫不决。例:我们做事情有时候要瞻前顾后,考虑周全。(正确)【长袖善舞】原指有所依靠,事情就容易成功。后形容有财势会耍手腕的人,善于钻营,会走门路。例:在强手如林的国际竞争舞台上,深圳市代表团全体成员通力合作,长袖善舞,终于使深圳市获得了2011年第26届世界大学生夏季运动会的主办权。(错误)【不三不四】一般是形容人不正派、不规矩。也用来说明事物不成样子。例:本来不错的一篇文章,让你们这样改来改去,反而改得不三不四。(正确)【玲珑剔透】形容器物精致透明,结构细巧。也比喻人精明灵活。例:交易会展览大厅里陈列的一件件色泽莹润,玲珑剔透的玉雕工艺品,受到了来自世界各地客商的青睐。(正确)【惨淡经营】本是形容画家在下笔之前用心考虑画面布局的辛苦。后来比喻艰苦创立、困难地经营某一事业。例:王全书同志的著作集感悟中原即将出版,这是他多年含辛茹苦的经验结果,也是他长期惨淡经营的成果。(正确)【眉来眼去】多用于男女示爱,也指坏人之间勾勾搭搭。例:他们两个眉来眼去,早就好上了。(正确)例:吴三桂与多尔衮之间,早已眉来眼去,暗中交通。(正确)【不绝如缕】多形容局面危急或声音、气息等低沉微弱、时断时续,也指技艺继承人稀少。例:春节期间,王府井大街上到处是游玩购物的人,直到天黑还不绝如缕,热闹极了。(错误)【金玉满堂】形容财富极多。也形容学识丰富。例:医学博士王祥学识渊博,他不仅在免疫学领域有很深的造诣,而且在营养学等方面也有诸多独到的见解,真可谓金玉满堂。(正确)【老气横秋】形容老练而自负的神态。现形容自高自大,摆高资格。也形容缺乏朝气。例:想不到祖父变化这么大,满头白发,老气横秋,连走路都很困难了。(错误)【登峰造极】比喻干坏事猖狂到了极点,也可以说已达到了登峰造极的境界,美妙无比。例:于右任先生的草书写得非常好,真是达到了登峰造极的境地。(正确)【老谋深算】周密的筹划,深远的打算。也形容人办事精明老练。例:蹇叔的老谋深算,弦高的勇敢机智,先轸的忠直刚烈,都只寥寥几笔,便刻画得栩栩如生。(正确)【粗枝大叶】形容简略或概括;也形容草率不认真细致(该义项使用较多)。例:还有十分钟就要上车了,你只粗枝大叶地告诉我就行了。(正确)【洋洋洒洒】形容说话或写文章才思充沛,长篇大论连绵不断。也形容规模盛大,气势磅礴。例:他才思敏捷,一眨眼就洋洋洒洒写下了近千字的文章。(正确)例:这个贫困县的三个领导分坐三辆轿车去基层检查工作,一路上洋洋洒洒,好不气派。(正确)【分庭抗礼】比喻双方平起平坐,不相上下。有时也指相互对立,或搞分裂、闹独立的言行。例:这位拳击高手得了冠军后洋洋自得,以为今后再也没人能与他分庭抗礼了。(正确)例:法国当时正处于动乱之中,国内诸侯飞扬跋扈,竭力扩张自己的实力,无视国王的特权,与国王分庭抗礼。(正确)【光怪陆离】形容奇形怪状,五颜六色,也形容事物离奇多变。例:李景把门面装潢得金碧辉煌,别出心裁地把那些光怪陆离的货物陈列在霓虹灯下,真叫人目迷五色,爱不释手。(正确)例:面对光怪陆离的现代观念,他们能从现实生活的感受出发,汲取西方艺术的精华,积极探索新的艺术语言。(正确)【处之泰然】形容处理事情不慌不忙,沉着镇定,也可指对事情无动于衷。例:面对剑拔弩张的阵势,他处之泰然,没有显露出任何惊慌之色。(正确)例:对这么严重的问题,有的同志还处之泰然,不以为意,我们有提醒这些同志引起注意的必要。(正确)【平易近人】比喻态度和蔼,没有架子,使人容易接近,也形容文字深入浅出,通俗易懂。例:就在那次交谈中,他亲身感受到了诗人那平易近人、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高中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