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年九年级化学上册 3《物质构成的奥秘》复习导学案(新版)新人教版.doc

上传人:tia****nde 文档编号:3252402 上传时间:2019-12-10 格式:DOC 页数:16 大小:23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2020年九年级化学上册 3《物质构成的奥秘》复习导学案(新版)新人教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2019-2020年九年级化学上册 3《物质构成的奥秘》复习导学案(新版)新人教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2019-2020年九年级化学上册 3《物质构成的奥秘》复习导学案(新版)新人教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9-2020年九年级化学上册 3物质构成的奥秘复习导学案(新版)新人教版学习目标:l 原子是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构成的,整个原子不显电性;相对原子质量。l 分子、原子、离子等都是构成物质的微粒;能用微观的观点解释某些常见的现象。l 元素的概念,将物质宏观组成与微观构成的认识统一起来;元素符号正确书写及所表示的意义。l 元素周期表的信息。l 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离子的形成,同一元素的原子和离子可以相互转化。l 化合价的理解和应用。l 化学式的书写和意义,有关根据化学式的计算。重点难点:l 分子原子定义。l 化合价的应用,化学用语的含义。学习策略:l 此章是深入微观学习,要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要认识到,微观物质与宏观物质的区别于联系。l 对于化学用语的学习,不要死记硬背,抓规律,抓含义,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二、学习与应用知识点一:分子和原子(一)分子(1)分子的特点: (2)分子的定义: (3)用分子的观点解释一些概念:物理变化: 化学变化: 纯净物:由一种 构成的物质。 混合物:由多种 构成的物质。(二)原子(1)定义: (2)化学变化的实质:分子 ,原子重新 。(三)粒子构成物质的方式 (1)例如:水是由大量的 构成的,一个水分子是由二个氢 和一个氧 构成的。氧气是由大量的 分子构成的,一个氧分子是由 氧原子构成的。 (2)哪些物质是由原子构成?答: 知识点二:原子的构成(一)原子的内部结构: (二)原子内部粒子的电性及电量:质子:1个质子带1个单位正电荷;中子:不带电;电子:1个电子带1个单位负电荷。原子不带电的原因是: 核电荷数= = =原子序数。知识点三:元素(一)元素与原子的区别和联系元 素原 子概念 的总称。 区别只讲 ,不讲 ,没有数量多少的含义。既讲 ,又讲 ,有数量多少的含义。使用范围用于描述物质的宏观组成。用于描述物质的微观构成。举例如:水是由 组成的。如:一个水分子是由 构成的。联系(二)元素的分类(1) 元素,中文名称通常具有“钅”偏旁,只有汞除外。(2) 元素,中文名称通常具有“石”、“氵”或“气”偏旁,如碳、溴、氧等。(3) 元素,包括氦、氖、氩等。(三)地壳中元素的质量分数地壳是指地球外表一层由岩石组成的固体硬壳,其中元素的含量排序前五位是: (四)元素符号的意义:(1)表示一种元素。 (2)表示这种元素的一个原子。(五)写法、读法(1)读法:化学元素的读音,一般都是按照偏旁字来发音的。例如,镁读作“美”,锂读作“里”,碘读作“典”等等。但也有不少例外,如氧读作“养”,钠读作“纳”,溴读作“嗅”等等。(2)写法:根据化学元素的拉丁文名称的首字母或者前几个字母来确定。在书写时,注意一大二小,即第一个字母大写,第二个字母小写。知识点四:元素周期表根据元素的原子结构和性质,把现在已知的一百多种元素按原子序数(核电荷数)依次递增的顺序排列起来,这样得到的表叫元素周期表。在周期表中,还用不同的颜色对金属元素、非金属元素做了分区。(一)元素周期表的结构:每一格:在元素周期表中,每一种元素均占据一格。对于每一格,均包括原子序数、元素符号、元素名称、相对原子质量等内容。每一横行(周期):元素周期表的每一横行叫做一个 ,共有 个横行,有 个周期。说明:每周期开头是金属元素(第一周期除外),靠近尾部的是非金属元素,结尾的是稀有气体元素。这说明随着原子序数的递增,元素原子的最外层上的电子数由1个递增到8个,达到稀有气体元素原子的稳定结构,然后又重复出现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从1个递增到8个的变化规律。这种规律性的变化也就是“元素周期表”的名称的来源,它反映了元素之间的内在联系。每一纵行(即族):元素周期表的18个纵行中,除第8、9、10三个纵行共同组成一个族外,其余15个纵行,每一个纵行叫做 ,共有 个族。(二)元素周期表的意义:学习和研究化学的重要工具;为寻找新元素提供了理论依据;由于在元素周期表中位置越靠近的元素性质越相似,可以启发人们在元素周期表的一定的区域寻找新物质(如农药、催化剂、半导体材料等)。知识点五:核外电子的排布(一)核外电子的分层排布在含有多电子的原子里,核外电子离核远近是不同的,为了形象地说明运动着的电子离核远近的不同,我们引入电子层的概念,这样就可以形象地认为电子是在不同的电子层上运动的,它们的运动有一定的规律。它不像行星绕太阳旋转有固定的轨道,但有经常出现的区域。(1)在含多电子的原子里,电子的能量不同。能量低的,通常在离核近的区域运动。能量高的,通常在离核远的区域运动。(2)通常就用电子层来表明运动着的电子离核远近的不同。(3)把能量最低、离核最近的叫第一层,能量稍高、离核稍远的叫第二层,由里往外依次类推,叫三、四、五、六、七层。从第一层到第七层的符号分别为: (4)电子从离核最进的电子层(K层)开始排,K层排满后开始排_层,从里向外依次排布。(5)每个电子层最多能够容纳的电子数是 个(K层,n1,最多排2个;L层,n2,最多排8个,依此类推)。(6)最外层不超过 个电子(K层为最外层,最多排2个电子)。按照上述排布规律,我们能够将118号元素的核外电子排布情况画出来。对于20号以后的元素核外电子排布情况复杂,暂时不讨论。(二)原子结构示意图的画法:画圆圈标核电荷数、正号写在前,弧线呈扇面,数字一条线。其中,圆圈代表原子核,弧线代表电子层,在每条弧线的中部标出该层的电子数。请你画出118号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 (三)元素的性质与原子结构(最外层电子数)的关系元素的性质,特别是化学性质跟它的原子的 关系非常密切。(1)稀有气体元素:最外层电子数为 个(氦为2个)电子的结构,性质稳定。因此,稀有气体元素具有稳定结构。稳定结构:最外层为8个电子(K层为最外层,2个电子稳定)。(2)金属元素:最外层电子数一般 个,易失去最外层电子,达到稳定结构。(3)非金属元素:最外层电子数一般 ,最外层易得电子,达到稳定结构。知识点六:离子的形成氯化钠的形成过程:钠原子的最外层只有 电子,要达到稳定结构需要失去最外层的一个电子;氯原子的最外层有 个电子,要达到稳定结构需要得到一个电子。钠原子的最外层的一个电子向氯原子的最外层上转移,从而使二者的最外电子层都达到稳定结构。Na原子、Cl原子分别失电子、得电子后将带上不同性质的电荷,它们已经从量变引起了质变,分别叫做 (Na+)和 (Cl)。类似这样,得、失电子后的原子都带有电荷,不能再称之为原子,而叫 。某些原子团往往也带有电荷,如SO42、OH、NH4+等,它们也叫离子。(一)离子: 做离子。(二)分类:阳离子:带正电,核内质子数_核外电子数;阴离子:带负电,核内质子数_核外电子数。(三)离子符号用来表示离子的化学符号。离子符号表示式Xn+或Xn,X表示元素符号或原子团的化学式,X右上角的“+”或“”表示离子带的是正电荷还是负电荷,“n”表示带n个单位的电荷。例如,Al3+表示1个带3个单位正电荷的铝离子;3SO42表示 (四)离子的写法方法:先写出元素符号,再在右上角标明该离子带的电荷数,注意“+、”在数字后面。例:3个硫酸根离子: ;两个镁离子: (五)离子构成物质离子和分子、原子一样,都是构成物质的基本粒子。许多物质都是由离子构成的,如:NaCl、KCl、Na2O、CaO、KNO3等。类型一:原子的构成原子的构成在近几年中考中出现的频率较高,常以选择题的形式出现。尤其是考查原子的构成,对原子内的质子数、电子数、中子数以及相对原子质量之间的关系能进行基本的计算题目较多。近几年还出现了以信息形式给出的原子结构揭秘的探究题目。例1:1911年著名物理学家卢瑟福为探索原子的内部结构进行了实验。在用一束带正电的、质量比电子大得多的高速运动的粒子轰击金箔(如图121)时发现:(1)大多数粒子能穿透金箔而不改变原来的运动方向;(2)一小部分粒子改变了原来的运动方向;(3)有极少部分粒子被弹了回来。下列对原子结构的认识错误的是( )A.原子核体积很小 B.原子核带正电C.原子内部有很大的空间 D.原子是实心的球体思路点拨:认真阅读题干给出的新信息,结合学过的原子结构知识,特别是原子核和核外电子在原子中所在的空间关系、电性关系,发挥想象,理解粒子的三种运动状态。举一反三:【变式1】根据例题1所给信息,请你根据对原子结构的认识,分析粒子轰击金箔时出现三种现象的原因:(1)现象一: ;(2)现象二: ;(3)现象三: 。【变式2】人类对原子结构的认识是逐渐深入的。图122是不同时期科学家提出的原子结构模型。 1808年,英国科学家道尔顿提出了原子论。他认为物质都是由原子直接构成的;原子是一个实心球体,不可再分割;同一类原子性质相同;不同的原子是以简单的整数比相结合。1897年,英国科学家汤姆生发现原子中存在电子。1904年汤姆生提出了一个被称为“西瓜式”结构的原子结构模型,电子就像“西瓜子”一样镶嵌在带正电的“西瓜瓤”中。电子的发现使人们认识到原子是由更小的粒子构成的。1911年英国科学家卢瑟福做了一个实验:用一束质量比电子大很多的带正电的高速运动的。粒子轰击金箔,结果是大多数。粒子能穿过金箔且不改变原来的前进方向,但也有一小部分改变了原来的方向,还有极少数的。粒子被反弹了回来。据此他提出了带核的原子结构模型:原子是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构成。根据以上材料,请回答:(1)道尔顿提出了原子论,汤姆生发现了原子中的电子,这在当时是件很了不起的事,但由于受到那时科学技术水平的限制,他们的理论中存在一些缺陷甚至错误,按照目前初中阶段你学的原子结构的理论,你认为道尔顿的原子论存在的缺陷是 汤姆生原子结构模型的缺陷是 。(2)根据卢瑟福的实验所产生的现象,不能够获得的结论是 。A原子核体积很小 B原子核质量较大 C原子核带有正电 D核外电子带有负电(3)通过人类认识原子结构的历史,你对科学的发展有哪些感想? 。类型二:元素及元素周期表元素的知识,常考查元素的概念、元素符号的书写、元素符号的意义、元素与物质类别的关系等;元素周期表是近几年出现的一个新热点,常以元素周期表创设知识场境,既考查了学生的阅读和理解能力,又考查了考生的抽象思维能力,同时提供了探究性的学习和思维方法。主要考查元素周期表的结构,元素周期表中提供的信息,以及元素周期表和离子结构的综合知识。例2:图123是元素周期表的一部分(1)原子序数为14的元素名称为 ;(2)图B是某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该元素在图123中的位置是(填或或) ;(3)图C是氯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图123中与氯元素在同一纵行的氟元素,其原子结构与氯原子相似。由此推测,氟原子在化学反应中易(填“得”或“失”) 电子。思路点拨:初中阶段关于核外电子排布初步知识,要求熟记118元素的名称、元素符号。举一反三:【变式3】请你根据图124部分元素周期表完成下列题目:已知某氧化物的化学式为M2O3,其相对分子质量为152,那么该元素的名称是 ;该原子的核外电子数是 ;在M2O3中,M元素的化合价是 。【变式4】元素周期表是我们学习和研究化学的重要了工具。下表是元素周期表中1号18号元素原子核外电子排布,我们对它进行研究: (1)第 11号元素名称是 ,它属于 元素(填“金属”或“非金属”),它在化学反应中容易 (填“得”或“失”)电子,它的离子符号为 。(2)从上表中我还可以探究出以下规律:原子核外电子数等于原子序数、等于 、等于 。(3)研究表明:第二周期从3号9号元素的原子电子层数相同,核电荷数逐渐增大,核对核外电子的引力逐渐增大,故原子半径逐渐减小。我分析第三周期从11号17号元素原子半径变化规律是 。类型三:离子考查离子的题型很多,有离子的形成过程;离子的概念;离子的意义:离子结构示意图的理解、离子符号的理解。题目往往结合原子,对比出现。例3:下图为四种粒子的结构示意图,请用对应的序号填空:(1)属于同种元素的粒子是 ;(2)具有相对稳定结构的粒子是 ;(3)某元素R形成氧化物的化学式为R2O3,则R元素对应的原子结构示意图可能是 。思路点拨:质子数决定元素种类,质子数相同的原子属于同种元素。最外层电子数为8(或电子层只有一层的电子数为2)都是相对稳定结构。由化合价规则可知R的化合价为+3价,由此可推出其对应的原子结构示意图。举一反三:【变式5】图125形象的表示了钠与氯气(Cl2)反应生成氯化钠的过程。通过以上信息,你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变式6】某元素R的结构示意图为 。(1)当x=10+y时,该粒子为 ,x10+y时,该粒子为 (填“原子”或“阳离子”或“阴离子”)。(2)当y=2时,x= ,该元素能形成的离子的符号为 。(3)若该结构示意图的符号为R,则x= ,y= 。类型四:化合价及其应用化合价是化学用语中的一个重点,同时也是一个难点。题目常常与化学式结合起来以不同的形式进行命题,考查学生的多种能力。如根据化合价判断化学式的正误,根据化合价书写化学式,探讨化合价的规律等。 例4、上海建成了我国第一条磁悬浮铁路。磁悬浮的核心技术是利用超导体的反磁性,高温超导物质(Y2Ba4Cu6O13)是以YmOn、BaCO3和CuO为原料,经研磨烧结而成(此过程中所有元素的化合价均不变)。(1)高温超导物质(Y2Ba4Cu6O13)是由 种元素组成,其中Y是 价,YmOn的化学式 。(2)在合成该高温超导物质的同时,还生成了另一种物质,该物质是 。思路点拨:化学式中各元素化合价代数和为0。举一反三:【变式7】 微型化录音的高性能磁带中的磁粉主要材料之一是化学组成相当于CoFe2O4的化合物,又知钴(Co)和铁都可能有+2、+3价,且在上述化合物中每种元素只有一种化合价,则钴和铁的化合价分别为( )A+2,+3 B+2,+2 C+3,+3 D+3,+2【变式8】我们周围的物质世界是由100多种元素组成的,为了便于研究元素的性质,常常需要寻找它们之间的内在规律。下表列出的是118号元素的部分最高正化合价和最低负化合价。请你阅读后,回答下列问题:(1)11号元素属于 元素(填“金属”或“非金属”),它在化学反应中形成的粒子与 (写元素符号)原子具有相同的核外电子排布。(2)16号元素的原子核外电子数为 ,推测该元素最低负化合价为 ,最高正化合价的氧化物的化学式为 。(3)从化合价角度分析,我们可以发现一些规律。请写出其中的一个: 。类型五:化学式及其相关计算近几年中考特别注意和生活实际的联系。因此有关化学式的计算常计算一些和生活有密切联系的物质的相对分子质量、各元素质量比及各元素的质量分数等。还出现了有关混合物的计算。(1)纯净物的质量=混合物的质量该物质纯度=混合物的质量(1-混合物中杂质的质量分数)(2)混合物中某元素的质量分数=纯净物中该元素的质量分数该物质的纯度例5、研究表明,Al3+在人体会阻止小肠壁对磷的吸收,使血液和其他组织内磷的含量减少,造成记忆力减退,免疫功能下降,被世界卫生组织确定为食品污染源之一。营养学家指出每天铝的安全摄入量为每千克体重0.7mg。请回答下列问题:(1)传统食品加工过程中,一般在1 kg面粉中加入1g明矾(已知:明矾的化学式为KAl(SO4)212H2O,其相对分子质量是474;1g=1000mg)。试求:1g明矾中含铝元素 mg;该200g食品中含铝元素 mg;体重为50kg的某同学,一天食用该食品150g,他摄入的铝量 (填“已”或“未”)超过安全摄入量。(2)为降低铝的摄入量,请你提出两条建议:这里是两条还是三条? ; ; 。思路点拨:计算时要将混合物质量转化为纯净物的质量。再根据化学式计算出铝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后求出铝元素的质量。同时要明确安全摄入量的含义为摄入铝元素的质量与人体的质量之比。举一反三:【变式9】乳酸(C3H6O3)是一种重要的体内代谢物。(1)某同学计算乳酸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2+1+1629,这是错误的。请你帮他改正为 。(2)每个乳酸分子中碳、氢、氧的原子个数比为 。(3)180g乳酸中的碳元素与 g葡萄糖(C6H12O6)中的碳元素质量相等。【变式10】某钙片的标签如图126,且知此钙片成分中只有碳酸钙含钙元素,请通过计算说明此标签中的含钙量是错误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中学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