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年高考生物大一轮复习 第四章 第3、4节 群落的结构和演替模拟练习 新人教版必修3.doc

上传人:xt****7 文档编号:3251418 上传时间:2019-12-10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12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2020年高考生物大一轮复习 第四章 第3、4节 群落的结构和演替模拟练习 新人教版必修3.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2019-2020年高考生物大一轮复习 第四章 第3、4节 群落的结构和演替模拟练习 新人教版必修3.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2019-2020年高考生物大一轮复习 第四章 第3、4节 群落的结构和演替模拟练习 新人教版必修3.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9-2020年高考生物大一轮复习 第四章 第3、4节 群落的结构和演替模拟练习 新人教版必修31(xx广州二模)某地土壤中小动物的物种数和个体总数如下表,以下有关叙述正确的是()土层物种数个体总数05 cm1179510 cm4201015 cm313A表中的信息说明群落具有垂直结构B不同土层中小动物的分布与光照无关C不同土层中的小动物都是消费者D土壤中某种小动物个体总数下降则该地物种丰富度随之下降【答案】A【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群落的结构、物种丰富度、生态系统的结构等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的理解能力和表格信息处理能力,难度中等。不同深度的土层分布不同的土壤小动物,这说明群落具有垂直结构;动物的垂直分层与食物和栖息场所等有关,因此与光照有关;土壤中的小动物有消费者也有分解者;物种丰富度指群落中物种数目的多少,它同一个种群中所包含的个体数量没有必然联系。2(xx深圳一模)某研究小组对大亚湾水域6个不同区域6种单细胞藻类的群落结构研究结果如图,有关说法与事实不相符的是()A单细胞藻类是生产者B区域溶解氧可能最少Ca为区域的优势种D影响藻类分层现象的因素主要是温度【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群落的结构,意在考查考生运用所学知识对研究结果进行解释、分析和处理的能力。单细胞藻类能通过光合作用把无机物转变成有机物,属于生产者,A正确。当光合速率小于呼吸速率时,区域藻类数量最多,呼吸消耗氧气最多,溶解氧可能最少,B正确。区域中,a的数量最多,为优势种,C正确。影响藻类分层现象的因素主要是光照强度,D错误。3(xx广州二模)两种物种间(如某种灵长类动物和蟒蛇)存在“互动多样性”的现象,即存在多种类型的种间关系。下列相关描述不合理的是()A“互动多样性”现象是生物长期共同进化的结果B蟒蛇可能成为灵长类动物的捕食者、被捕食者和竞争者C物种间的“互动多样性”提高了生态系统的恢复力稳定性D种间关系的多样性有利于维持生态系统的生物多样性【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共同进化与生物多样性的关系等,意在考查考生获取信息的能力和理解能力。“互动多样性”是指多种类型的种间关系,灵长类动物与蟒蛇之间就存在着竞争或捕食关系,B正确。自然界中各种生物之间关系的形成都是长期共同进化的结果,也是自然选择的结果,A正确。物种间“互动多样性”越复杂,则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越高,而恢复力稳定性就越低,C错误。4(xx广东联考优化卷)(双选)下列有关种群和群落的叙述,错误的是()A种群“J”型增长的数学模型NtN0t中,表示增长率B建立自然保护区,可提高该区域珍稀动物种群的环境容纳量C建立人工群落可将群落的演替方向和速度置于人为调控之下D样方法和标志重捕法分别是调查群落中植物和动物丰富度的常用方法【答案】AD【解析】“J”型增长的数学模型NtN0t中,表示该种群数量是一年前种群数量的倍数,A错误;自然保护区的建立使营养结构逐渐复杂,同时减少人类的破坏,故而可提高该区域珍稀动物种群的环境容纳量,B正确;人类的活动会影响群落演替的方向和速度,C正确;样方法和标志重捕法是调查种群密度的常用方法,D错误。1(xx海南卷)某池塘中,某种成年鱼生活在底层,取食多种底栖动物,而该种鱼的幼体生活在水体上层,滤食浮游动物和浮游藻类。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A该种鱼的幼体与浮游动物具有竞争和捕食关系B该种鱼发育阶段不同,其所处营养级可能不同C底栖动物与浮游动物分层现象属于群落的垂直结构D该种成年鱼及其幼体在水中的分布构成群落的垂直结构【答案】D【解析】该种鱼的幼体不仅滤食浮游动物,并且与浮游动物都生活在水体上层,都以浮游藻类为食,既有捕食关系又有竞争关系;成年鱼以底栖动物为食所处营养级不低于第三营养级,幼体滤食浮游动物与浮游藻类分别位于第三、第二营养级,两发育阶段所处营养级可以不同;池塘所有生物物种在垂直方向上占据不同的空间,构成群落的垂直结构,底栖动物与浮游动物的分层也属垂直结构;但仅由该种鱼的成年鱼与幼体不足以构成垂直结构。2(xx全国卷)甲地因森林火灾使原有植被消失,乙地因火山喷发被火山岩全部覆盖,之后两地均发生了群落演替。关于甲、乙两地群落演替的叙述,错误的是()A甲地和乙地发生的演替类型相同B若没有外力干扰,甲地可重现森林C地衣会比苔藓更早地出现在乙地火山岩上D甲、乙两地随着时间延长生物多样性逐渐增多【答案】A【解析】甲地植被消失,地下部分保留,发生的演替属于次生演替;乙生物全部消失,发生的演替属于出生演替,A错误;甲地因气候适宜,若没有外力干扰,可重现森林。B正确;初生演替最先定居的是地衣,然后是苔藓,C正确;演替的最终结果使生物多样性增加,生态系统稳定性增加,D正确。3(xx全国卷)甲、乙、丙是食性相同的、不同种的蝌蚪,三者之间无相互捕食关系。某研究小组在4个条件相同的人工池塘中各放入1200只蝌蚪(甲、乙、丙各400只)和数量不等的同种捕食者,一段时间后,各池塘中3种蝌蚪的存活率如下表:池塘编号捕食者数量/只蝌蚪存活率/%甲乙丙1087740225830253442321148203710下列推测不合理的是()A捕食者主要捕食甲和丙B蝌蚪的种间竞争结果可能受捕食者影响C无捕食者时蝌蚪的种间竞争可能导致乙消失D随着捕食者数量增加,乙可获得的资源减少【答案】D【解析】随着捕食者数量增加,乙存活率逐渐增加,甲、丙降低,捕食者主要捕食甲和丙,蝌蚪间的竞争受捕食者影响,A、B正确;无捕食者时,乙存活率极低,种间竞争可能导致乙消失,C正确;随着捕食者数量增加,乙存活率增加,获得的资源增加,D错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高中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