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年七年级生物《茎对营养物质的运输和贮藏》教案(二).doc

上传人:tia****nde 文档编号:3250000 上传时间:2019-12-10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1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2020年七年级生物《茎对营养物质的运输和贮藏》教案(二).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2019-2020年七年级生物《茎对营养物质的运输和贮藏》教案(二).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2019-2020年七年级生物《茎对营养物质的运输和贮藏》教案(二).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2019-2020年七年级生物茎对营养物质的运输和贮藏教案(二)第五章第三节茎对营养物质的运输和贮藏 教案示例(二) 教学目标 掌握茎的输导功能:导管对水、无机盐的输导,筛管对有机物的输导。知道保护树皮的意义和茎的贮藏作用。通过探究茎通过哪部分运输水分和无机盐的实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以及对实验设计思路的理解和标记法原理的理解能力。通过对有关实验的过程、现象的观察和分析,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不断探求新知的精神。利用环割主干树皮导致的后果,对学生进行热爱生命、保护环境的思想教育。教学重点 通过对探究实验结果的分析,得出科学的结论。 教学难点 有关有机物输导的结论。 实验材料用具 海桐带叶的枝条及茎的横切面、锥形瓶、清水、红墨水。 教具准备 藕、马铃薯。 教学方法 实验、讨论与探究相结合。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设计 本课从发放海桐茎的横切面,师生共同复习茎、特别是木本茎的结构入手,为“探究茎对水和无机盐的运输”实验结果的对比分析埋下伏笔。由此过渡到对茎功能的概述,从而展开本课内容。 茎对水和无机盐的运输内容,首先要交代清楚实验过程,帮助学生理解实验设计的思路、特别是红墨水的标记作用。然后将显示实验结果的仅有木质部被染红的海桐横切面发给同学,大家一起把先后发放的两个横切面作比较、分析,得出“木质部中的导管具有运输水、无机盐的功能”这一结论。在此基础上再介绍另一种实验设计的思路,启发同学的发散性思维,达到殊途同归的效果。 有机物在茎内的运输是本节的难点,教学中采用分析课本实验和联系生活中的实际(如栓铁丝的树干也会长“瘤”等)帮助同学理解,并通过上一实验中采用的对比法和标记法(课本上的注释)进行推理,得出有机物是通过筛管运输的结论。为了使同学加深理解,将课后动动脑的第二题“果树开花后,如果环割一个结果枝条(有较多叶子和一个幼果)下部的树皮,将对这个枝条的结果产生什么影响?”作为问题让同学讨论,以巩固对难点的突破。 植物制造的有机物除了供应给植物本身生长发育外,多余的都被贮藏在各个器官中,茎的薄壁细胞(如髓等)也能贮藏营养,还有的变态茎更是营养物质的“仓库”。教师通过演示有关的实物标本,引导学生联系实际,帮助他们从多个侧面观察和理解问题。 教学过程: 知识要点 师生活动 过程说明 第三节 茎对营养物质的运输和贮藏 发放横切的海桐小段茎。 教师引导同学从维管束的构成去复习茎的结构。 由两位同学分别在黑板上写出韧皮部和木质部的组成。 问题:维管束为什么是茎的主要部分呢? 观察、复习。 思考与回答问题。 导入新课。 一、 茎对水和无机盐的运输 通过茎里木质部中的导管向上运输。 观察下端插入红墨水的海桐枝条。 了解实验的设计思路和步骤。 分发浸入红墨水茎横切成的小段进行观察、思考,并与上课初发给的海桐茎进行对比。 同学发表自己的研究成果,并阐述理由。 师生达成共识。 教师介绍另一种实验设计思路及其特点,启发学生的发散性思维。 理解红墨水的标记作用。 观察、对比实验现象,思索形成原因,培养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 讨论、探究。 倡导创新精神。 二、茎对有机物的运输 通过茎里韧皮部中的筛管向下运输。 了解环割一圈树皮茎的后遗症-切口上方形成瘤状物的实验现象,及其对原因的解释。 讨论生活中铁丝拴在树干上后形成节瘤的类似现象,从而支持课本上的结论。 探讨课外读中“果树开花后,如果环剥一个结果枝条(有较多叶和一个幼果)下部的树皮,将对这个枝条的结果产生什么影响?”这一问题。 同学发表见解。 共识:这个果实将长得较好。 讨论树干被环割树皮的严重后果,认识珍惜生命的意义。 联系树皮内韧皮部的结构,理解对实验现象产生原因的解释。 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学风。 举一反三,加深理解。 进行保护环境意识的教育。 三、茎对营养物质的贮藏 教师演示贮藏着较多营养的茎的有关实物标本。 同学联系生活实际进行思考,较全面地了解茎的功能。 了解茎功能的多样性。 学会从多个侧面观察和理解问题。 几位同学畅谈一下本节课的收获。 复习、深化有关知识和理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中学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