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高二(下)月考化学试卷(3月份) 含解析.doc

上传人:tian****1990 文档编号:3244109 上传时间:2019-12-09 格式:DOC 页数:24 大小:27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年高二(下)月考化学试卷(3月份) 含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2019年高二(下)月考化学试卷(3月份) 含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2019年高二(下)月考化学试卷(3月份) 含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9年高二(下)月考化学试卷(3月份) 含解析一、选择题1(3分)(xx春宿迁月考)下列关于阿伏加德罗常数(NA),的说法正确的是()A3.2g铜与足量稀硝酸反应过程中转移电子0.1NAB35.5g超氧化钾(KO2)所含的阴离子的数目为NAC标准状况下将0.5molSO2气体与0.5molH2S气体混合后,气体的分子总数为NAD6g二氧化硅中含SiO键数为0.2NA2(3分)(xx春青羊区校级期末)7g铜、银合金与足量的某浓度的硝酸反应,把放出的气体与560mL(标准状况)氧气混合,通入水中气体全部被吸收则合金中银的质量为(不考虑2NO2N2O4)()A1.6gB5.4gC2.16gD不能确定3(3分)(xx春宿迁月考)下列实验操作中错误的是()A蒸馏操作时,先得到的少量液体可能会与器壁等接触而含杂质较多,可以弃掉B分液操作时,首先要打开分液漏斗的上口活塞,或使活塞上的小孔与上口部的小孔对准,然后进行分液C萃取操作时,应选择有机萃取剂,且萃取剂的密度必须比水大D萃取分液后,要得到被萃取的物质,通常还要进行蒸馏,为了更好的控制温度,用水浴加热比直接加热要好4(3分)(xx春宿迁月考)一密闭容器中盛有甲烷,在隔绝空气条件下长时间加热到1000左右,然后恢复至室温(20)这时容器内气体的压强是原来甲烷压强的m倍,原来甲烷的密度是容器内气体密度的n倍下列判断正确的是()Am=2,n=4Bm=0.5,n=4Cm=2,n=0.25Dm=0.5,n=0.255(3分)(xx春定西校级期中)某学生用2ml1mol/L的CuSO4溶液4ml0.5mol/L的NaOH溶液混合,然后加入0.5ml4%的HCHO溶液,加热至沸腾,未见红色沉淀实验失败的主要原因()A甲醛量太少B硫酸铜量少CNaOH量少D加热时间短6(3分)(xx春宿迁月考)乙醇、乙二醇、丙三醇分别与足量金属钠反应产生等体积的H2(相同状况下),则上述三种醇物质的量之比为()A2:3:6B3:2:1C4:3:1D6:3:27(3分)(xx春宿迁月考)有一化合物(X)结构简式如图,它与分别与金属钠、氢氧化钠和碳酸氢钠反应时,不可能生成的产物是()ABCD8(3分)(xx春阳江期末)白酒,食醋,蔗糖,淀粉等均为家庭厨房中常用的物质,利用这些物质能完成下列实验的是()A鉴别食盐和小苏打B检验自来水中是否含氯离子C检验雨水的酸碱度D白酒中是否含甲醇9(3分)(xx南通模拟)下列化学用语或模型表示正确的是()A次氯酸的结构式为:HClOBCO2分子比例模型C丙烯的结构简式:CH3CH2CH2DHCN的电子式10(3分)(xx春泉州校级期中)下列物质呈固态时必定属于分子晶体的是()A非金属氧化物B金属氧化物C非金属单质D常温下呈气态的物质11(3分)(xx春宿迁月考)常温时,下列各组离子能大量共存的是()AAg+、K+、NO3、ClBFe3+、NH4+、SO42、NO3CFe2+、Na+、Cl、ClODH+、I、SO42、HCO312(3分)(xx中山模拟)X和Y属短周期元素,X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是次外层电子数的一半,Y位于X的前一周期,且最外层上只有一个电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X可能是第二周期的非金属元素BX可能是第三周期的金属元素CY可能与X同主族DY一定是金属元素13(3分)(2011秋瓮安县校级期末)在一个定容密闭容器中,盛有N2和H2,它们的起始浓度分别是1.8molL1和5.4molL1,在一定的条件下反应生成NH3,10min后测得N2的浓度是0.8molL1,则在这10min内NH3的平均反应速率是()A0.1 molL1min1B0.3 molL1min1C0.2 molL1min1D0.6 molL1min114(3分)(xx春宿迁月考)下列实验或叙述不符合绿色化学理念的是()A研制乙醇汽油代替汽油作汽车燃料B采用银作催化剂,用乙烯和氧气反应制取环氧乙烷()C在萃取操作的演示实验中,将CCl4萃取溴水改为CCl4萃取碘水D用铜和稀HNO3反应制取Cu(NO3)215(3分)(xx春宿迁月考)将下列浓溶液蒸干并灼烧,可以得到原溶质的是()A氯化钠B碳酸氢钠C偏铝酸钠D氯化铁16(3分)(xx春宿迁月考)化学与科学、技术、社会、环境密切相关下列说法中,你认为正确的是()加热能杀死甲型 H1N1 流感病毒是因为病毒的蛋白质受热变性可用铝制容器存放浓硝酸,是因为常温下浓硝酸与铝不反应光缆在信息产业中有广泛应用,制造光缆的主要材料是单质硅结构陶瓷碳化硼(B4C3)常用于制造切削工具,它是一种新型无机非金属材料,属于原子晶体金刚石是自然界中硬度最大的物质,不可能与氧气发生反应玻璃、水泥的生产都要用石灰石做原料Na2O2可用于呼吸面具中作为氧气的来源ABCD17(3分)(xx春佛山校级期中)用金属铜制取硝酸铜,从节约原料和防止环境污染考虑,最好的方法是()A铜硝酸铜B铜硝酸铜CCuCuCl2Cu(NO3)2DCuCuOCu(NO3)218(3分)(xx春宿迁月考)用稀盐酸预处理强酸型阳离子交换树脂,使之变为HR,再用蒸馏水洗涤至中性,然后用该树脂软化100mL含0.001molMg2+的中性溶液,使Mg2+完全被树脂所交换,再用100mL蒸馏水洗涤树脂将交换液和洗涤液收集到一起,该混合液的pH为()A2.0B2.3C3.0D7.019(3分)(xx春宿迁月考)低温脱硝技术可用于处理废气中的氮氧化物,发生的化学反应为:2NH3(g)+NO(g)+NO2(g)2N2(g)+3H2O(g)H0 在恒容的密闭容器中,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平衡时,其他条件不变,升高温度可使该反应的平衡常数增大B平衡时,其他条件不变,增加NH3的浓度,废气中氮氧化物的转化率减小C平衡时,2v正(NO)=v逆(N2)D其他条件不变,使用高效催化剂,废气中氮氧化物的转化率增大20(3分)(xx春宿迁月考)在下列各溶液中,离子可能大量共存的是()A无色的碱性溶液中:CrO42、K+、Na+、SO42B使pH试纸变红的溶液中:NH4+、Na+、SO42、ClC含有大量ClO的溶液中:K+、H+、I、SO42D水电离产生的c(H+)=1012molL1的溶液中:Na+、Fe2+、SO42、NO321(3分)(2011丹东模拟)某无色溶液中只可能含有Na+、Ba2+、Cl、Br、SO32、SO42中的若干种(忽略水电离出的H+、OH),依次进行下列实验,且每步所加试剂均过量,观察到的现象如下:步骤操作现象(1)用pH试纸检验溶液的pH大于7(2)向溶液中滴加氯水,再加入CCl4振荡,静置CCl4层呈橙色(3)向所得水溶液中加入Ba(NO3)2溶液和稀HNO3有白色沉淀产生(4)过滤,向滤液中加入AgNO3溶液和稀HNO3有白色沉淀产生下列结论正确的是()A肯定含有的离子是B肯定没有的离子是C可能含有的离子是D不能确定的离子是22(3分)(xx春宿迁月考)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若XY3分子中X原子处于正三角形的中心,则XY3分子为非极性分子BC2H5OH与C2H5Br相比,前者的沸点远高于后者,其原因是前者的分子间存在氢键C同周期A族元素和A族元素之间只能形成离子化合物D由两种非金属元素组成的化合物分子中只可能有极性键,不会有非极性键二、实验题23(xx春宿迁月考)某同学探究二氧化硫与BaCl2溶液、Ba(OH)2溶液反应的实验(1)少量SO2通入到Ba(OH)2溶液中的离子反应方程式为,过量的SO2通入到Ba(OH)2溶液中的离子反应方程式为(2)此同学将SO2通入到BaCl2溶液中,出现了异常现象,看到了明显的白色沉淀,为探究该白色沉淀的成分,他设计了如下实验流程:则操作的名称为,试剂A的化学式为(3)实验表明,此同学加入试剂A后,白色沉淀未见溶解,则该白色沉淀的成分是(填化学式),则产生该白色沉淀的离子方程式是24(10分)(xx春温州期末)如图所示,用甲醇和氧气以及强碱做电解质溶液的新型燃料电池做电源,对A、B装置通电一段时间后,发现有1.6g甲醇参加反应且电极增重(假设工作时无能量损失)请回答下列问题:(1)分别指出F电极、电极的名称、(2)电极的反应式:E电极的反应式:电极上产生的实验现象是(3)若A池中原混合液的体积为500mL,CuSO4、K2SO4浓度均为0.1mol/L,电解过程中A池中共收集到标准状况下的气体L三、计算题25(2011秋武穴市校级期中)请完成下列填空:(1)将锌片和银片浸入稀硫酸中组成原电池,两电极间连接一个电流计锌片上发生的电极反应:;银片上发生的电极反应:(2)若该电池中两电极的总质量为60g,工作一段时间后,取出锌片和银片洗净干燥后称重,总质量为47g,试计算:理论上产生氢气的体积(标准状况)为L;通过导线的电量为C(已知NA=6.021023/mol,电子电荷为1.601019C)xx学年江苏省宿迁市三校高二(下)月考化学试卷(3月份)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选择题1(3分)(xx春宿迁月考)下列关于阿伏加德罗常数(NA),的说法正确的是()A3.2g铜与足量稀硝酸反应过程中转移电子0.1NAB35.5g超氧化钾(KO2)所含的阴离子的数目为NAC标准状况下将0.5molSO2气体与0.5molH2S气体混合后,气体的分子总数为NAD6g二氧化硅中含SiO键数为0.2NA考点:阿伏加德罗常数分析:A、铜与硝酸反应生成硝酸铜,铜由0价升高为+2价,根据n=计算铜的物质的量,再根据N=nNA计算转移电子数目;B、超氧化钾是超氧根离子和钾离子构成,依据n=计算物质的量计算阴离子数分析;C、二氧化硫和硫化氢混合后发生反应生成硫单质和水;D、依据n=计算物质的量,结合二氧化硅所含化学键为4个SiO键计算解答:解:A、铜与硝酸反应生成硝酸铜,铜由0价升高为+2价,3.2g铜与足量硝酸完全溶解时,电子转移数为2NAmol1=0.1NA,故A正确;B、超氧化钾是超氧根离子和钾离子构成,35.5g超氧化钾(KO2)物质的量=0.5mol,所含的阴离子的数目为0.5NA,故B错误;C、标准状况下将0.5molSO2气体与0.5molH2S气体混合后,SO2+2H2S=3S+2H2O,硫化氢全部反应,剩余二氧化硫0.25mol,气体的分子总数为0.25NA,故C错误;D、6g二氧化硅物质的量=0.1mol,二氧化硅所含化学键为4个SiO键,6g二氧化硅含有SiO键数目为0.4NA,故D错误;故选A点评:本题考查常用化学计量数的有关计算,物质结构和性质的理解应用,难度不大,注意A中铜完全反应,转移电子数与硝酸的浓度无关2(3分)(xx春青羊区校级期末)7g铜、银合金与足量的某浓度的硝酸反应,把放出的气体与560mL(标准状况)氧气混合,通入水中气体全部被吸收则合金中银的质量为(不考虑2NO2N2O4)()A1.6gB5.4gC2.16gD不能确定考点:硝酸的化学性质;化学方程式的有关计算;氮的氧化物的性质及其对环境的影响专题:守恒法分析:铜、银合金与足量的某浓度的硝酸反应,硝酸所起作用为酸性和氧化性,起酸性作用的硝酸生成硝酸铜、硝酸银,起氧化性作用的硝酸被还原为氮的氧化物(无法确定具体物质),氮的氧化物与氧气混合通入水中,反应又生成硝酸,根据氮元素守衡,该硝酸的量恰好等于起氧化性作用的硝酸的量所以有铜、银合金失去的电子总数等于氧气获得的电子总数利用铜、银合金失去的电子总数等于氧气获得的电子总数以及铜、银合金总质量为7g,列方程求解解答:解:n(O2)=0.025mol 设Cu、Ag的物质的量分别为x、y,则:根据质量列方程:x64g/mol+y108g/mol=7g根据电子守恒列方程:2x+1y=0.025mol4 解得:x=0.025mol;y=0.05mol m(Ag)=0.05mol108g/mol=5.4g故选B点评:本题以金属和硝酸反应为载体考查氧化还原反应的有关计算,难度中等,解题关键是分析反应过程,找出铜、银合金失去的电子总数等于氧气获得的电子总数即可解答本题3(3分)(xx春宿迁月考)下列实验操作中错误的是()A蒸馏操作时,先得到的少量液体可能会与器壁等接触而含杂质较多,可以弃掉B分液操作时,首先要打开分液漏斗的上口活塞,或使活塞上的小孔与上口部的小孔对准,然后进行分液C萃取操作时,应选择有机萃取剂,且萃取剂的密度必须比水大D萃取分液后,要得到被萃取的物质,通常还要进行蒸馏,为了更好的控制温度,用水浴加热比直接加热要好考点:分液和萃取;蒸馏与分馏分析:A蒸馏操作时,先得到的馏分可能含杂质较多,应弃掉;B在分液操作时,必须使分液漏斗内外空气相通;C萃取剂的选择与密度无关;D分液后得到互溶的有机物,需要根据沸点不同通过蒸馏操作分离;用水浴加热受热均匀,比直接加热要好;解答:解:A蒸馏操作时,先得到的少量液体因与器壁等接触而含杂质较多,应弃掉,故A正确;B分液操作时,首先要打开分液漏斗的上口活塞,或使活塞上的小孔与上口部的小孔对准,使内外空气相通,保证液体顺利流出,故B正确;C萃取剂的密度不一定比水大,只要符合萃取剂与原溶剂互不相溶,溶质在萃取剂中的溶解度比在水中大,且萃取剂与水的密度有差别即可,故C错误;D萃取分液后,要得到被萃取的物质,可以根据沸点不同通过蒸馏操作,为了更好的控制温度,用水浴加热比直接加热要好,故D正确;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化学实验基本操作,题目难度中等,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把握相关物质的性质,学习中注意积累4(3分)(xx春宿迁月考)一密闭容器中盛有甲烷,在隔绝空气条件下长时间加热到1000左右,然后恢复至室温(20)这时容器内气体的压强是原来甲烷压强的m倍,原来甲烷的密度是容器内气体密度的n倍下列判断正确的是()Am=2,n=4Bm=0.5,n=4Cm=2,n=0.25Dm=0.5,n=0.25考点:物质的量的相关计算分析:甲烷在高温下可分解成炭黑和氢气,CH4C+2H2,根据阿伏加德罗定律可知:同温同体积下两种气体的物质的量之比等于压强的正比,根据=mv体积不变,密度之比等于气体的质量比计算解答:解:一密闭容器中盛有甲烷,假设甲烷的物质的量为amol,甲烷在高温下可分解成炭黑和氢气,CH4C+2H2,生成2amol氢气,同温同体积下两种气体的物质的量之比等于压强的正比,n(H2):n(CH4)=2a:a=2:1,所以m=2,根据=mv容器体积不变,密度之比等于气体的质量比m(CH4):m(H2)=amol16g/mol:2a2g/mol=4:1,所以n=4,故选A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甲烷的性质,掌握同温同体积下两种气体的物质的量之比等于压强的正比,容器体积不变,密度之比等于气体的质量比是解答关键,题目难度不大5(3分)(xx春定西校级期中)某学生用2ml1mol/L的CuSO4溶液4ml0.5mol/L的NaOH溶液混合,然后加入0.5ml4%的HCHO溶液,加热至沸腾,未见红色沉淀实验失败的主要原因()A甲醛量太少B硫酸铜量少CNaOH量少D加热时间短考点:有机物(官能团)的检验分析:乙醛和新制的Cu(OH)2反应的本质是:乙醛中具有还原性的醛基,被新制的氢氧化铜氧化,即醛基与氢氧化铜中的+2价的铜发生氧化还原反应,操作的关键是在碱性环境下进行,即碱要过量解答:解:该反应的本质是:乙醛中具有还原性的醛基,被新制的氢氧化铜氧化,即醛基与氢氧化铜中的+2价的铜发生氧化还原反应,只要有醛基即可反应,且加热至煮沸即可,本实验中试剂的量:n(CuSO4)=2mol/L0.002L0.004mol,n(NaOH)=0.5mol/L0.002L0.001mol,根据反应:CuSO4+2NaOHCu(OH)2+2NaSO4,可知:当n(NaOH)2n(CuSO4),硫酸铜过量,而本实验要求碱过量,所以NaOH量少,故C正确;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了有机物乙醛和新制的Cu(OH)2反应实验,碱要过量是实验的关键条件,题目难度不大6(3分)(xx春宿迁月考)乙醇、乙二醇、丙三醇分别与足量金属钠反应产生等体积的H2(相同状况下),则上述三种醇物质的量之比为()A2:3:6B3:2:1C4:3:1D6:3:2考点:化学方程式的有关计算分析:乙醇、乙二醇、丙三醇分别有1、2、3个羟基,2mol金属钠与2mol羟基反应放出1mol氢气,这三种物质分别与足量金属钠反应产生等体积的氢气,说明三者中羟基物质的量相等,然后求出三种醇的物质的量之比解答:解:乙醇、乙二醇、丙三醇分别有1、2、3个羟基,2mol金属钠与2mol羟基反应放出1mol氢气,这三种物质分别与足量金属钠反应产生等体积的氢气,说明三者中羟基物质的量相等,则三种醇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6:3:2,故选D点评:本题考查有机物的结构和性质,题目难度不大,注意三种醇与足量Na反应,产生相同体积的H2,说明这三种醇各自所提供的OH数目相同7(3分)(xx春宿迁月考)有一化合物(X)结构简式如图,它与分别与金属钠、氢氧化钠和碳酸氢钠反应时,不可能生成的产物是()ABCD考点:有机物的结构和性质分析:有机物含有酚羟基、醇羟基和羧基,三种官能团都可与钠反应,酚羟基、羧基都可与氢氧化钠反应,只有羧基于碳酸氢钠反应,以此解答该题解答:解:三种官能团都可与钠反应,酚羟基、羧基都可与氢氧化钠反应,只有羧基于碳酸氢钠反应,A酚羟基反应,则可与钠或氢氧化钠,因酸性羧基大于酚羟基,则不可能只有酚羟基反应,故A错误;B可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故B正确;C可与钠反应生成,故C正确;D可与碳酸氢钠反应生成,故D正确故选A点评:本题考查有机物的结构和性质,为高频考点,题目难度不大,注意判断有机物的官能团的种类和性质,官能团是决定有机物性质的主要因素8(3分)(xx春阳江期末)白酒,食醋,蔗糖,淀粉等均为家庭厨房中常用的物质,利用这些物质能完成下列实验的是()A鉴别食盐和小苏打B检验自来水中是否含氯离子C检验雨水的酸碱度D白酒中是否含甲醇考点:生活中的有机化合物专题:有机化学基础分析:A食醋的主要成分为CH3COOH,具有酸性,能与小苏打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气体;B检验自来水中是否含氯离子需要硝酸银溶液和稀硝酸;C用酸碱指示剂检验雨水的酸碱度;D上述物质与甲醇、乙醇均不反应;解答:解:A食醋的主要成分为CH3COOH,具有酸性,能与小苏打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气体,食盐不能,可完成实验,故A正确;B检验自来水中是否含氯离子需要硝酸银溶液和稀硝酸,不能完成实验,故B错误; C用酸碱指示剂检验雨水的酸碱度,不能完成实验,故C错误; D上述物质与甲醇、乙醇均不反应,不能完成实验,故D错误;故选:A;点评:本题考查物质检验及鉴别,题目难度不大,清楚常见物质的主要成分,熟练掌握常见离子的检验是解题的关键9(3分)(xx南通模拟)下列化学用语或模型表示正确的是()A次氯酸的结构式为:HClOBCO2分子比例模型C丙烯的结构简式:CH3CH2CH2DHCN的电子式考点:球棍模型与比例模型;电子式;结构式;结构简式专题:化学用语专题分析:A、根据8电子稳定结构,氯原子最外层7个电子成1个共价键,氧原子最外层6个电子成2个共价键B、根据比例模型表示原子的相对大小及原子连接顺序、空间结构;C、根据烯烃的结构简式应含有碳碳双键;D、HCN是共价化合物,氢原子与碳原子之间形成1对共用电子对,碳原子与氮原子之间形成3对共用电子对解答:解:A、氯原子最外层7个电子成1个共价键,氧原子最外层6个电子成2个共价键,结构式为:HOCl,故A错误;B、二氧化碳的分子式为CO2,由模型可知小球为碳原子,2个大球为氧原子,氧原子半径大,实际碳原子半径大于氧原子半径,故B错误;C、丙烯的结构简式:CH3CH2=CH2,故C错误;D、HCN是共价化合物,分子中氢原子与碳原子之间形成1对共用电子对,碳原子与氮原子之间形成3对共用电子对,HCN的电子式,故D正确;故选:D点评:本题考查常用化学用语书写,难度不大,掌握常用化学用语的书写,注意电子式的书写方法10(3分)(xx春泉州校级期中)下列物质呈固态时必定属于分子晶体的是()A非金属氧化物B金属氧化物C非金属单质D常温下呈气态的物质考点:分子晶体专题:化学键与晶体结构分析:由分子构成的晶体为分子晶体常见的分子晶体有:所有非金属氢化物、部分非金属单质(金刚石、晶体硅等除外)、部分非金属氧化物(二氧化硅等除外)、几乎所有的酸、绝大多数的有机物晶体、所有常温下呈气态的物质、常温下呈液态的物质(除汞外)、易挥发的固态物质等,据此即可解答解答:解:A二氧化硅为非金属氧化物,但它是由氧原子和硅原子构成的晶体,且以共价键形成空间网状结构的原子晶体,不是分子晶体,故A错误;B氧化钠是金属氧化物,但它是离子化合物,是离子晶体,不是分子晶体,故B错误;C金刚石是非金属单质,但它是由碳原子构成的晶体,且以共价键形成空间网状结构的原子晶体,不是分子晶体,故C错误;D所有常温下呈气态的物质,熔沸点低,都是分子晶体,故D正确;故选:D点评:本题考查了分子晶体类型的判断,难度不大,掌握常见物质中的分子晶体,有助于解题注意基础知识的掌握与相关知识的积累11(3分)(xx春宿迁月考)常温时,下列各组离子能大量共存的是()AAg+、K+、NO3、ClBFe3+、NH4+、SO42、NO3CFe2+、Na+、Cl、ClODH+、I、SO42、HCO3考点:离子共存问题分析:根据离子之间不能结合生成沉淀、气体、水等,不能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等,则离子大量共存,以此来解答解答:解:AAg+、Cl结合生成沉淀,不能大量共存,故A不选;B该组离子之间不反应,可大量共存,故B选;CFe2+、ClO发生氧化还原反应,不能大量共存,故C不选;DH+、HCO3结合生成水和气体,不能大量共存,故D不选;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离子的共存,为高频考点,把握常见离子之间的反应为解答的关键,侧重复分解反应、氧化还原反应的离子共存考查,题目难度不大12(3分)(xx中山模拟)X和Y属短周期元素,X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是次外层电子数的一半,Y位于X的前一周期,且最外层上只有一个电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X可能是第二周期的非金属元素BX可能是第三周期的金属元素CY可能与X同主族DY一定是金属元素考点:位置结构性质的相互关系应用专题:元素周期律与元素周期表专题分析:X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是次外层电子数的一半,则X可能为Li,也可能为Si,Y位于X的前一周期,且最外层上只有一个电子,则Y可能为H,也可能为Li,以此解答该题解答:解:X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是次外层电子数的一半,则X可能为Li,也可能为Si,Y位于X的前一周期,且最外层上只有一个电子,则Y可能为H,也可能为Li,则AX可能为Li,为第二周期金属元素,故A错误;BX也可能为Si,是第三周期的非金属元素,故B错误;C当X为Li,Y为H时,二者位于同主族,故C正确;DY可能为H,也可能为Li,可能是金属元素,也可能为非金属元素,故D错误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元素的推断,题目难度不大,本题关键是根据原子的结构特点结合在周期表中的位置解答,解答时注意元素的种类13(3分)(2011秋瓮安县校级期末)在一个定容密闭容器中,盛有N2和H2,它们的起始浓度分别是1.8molL1和5.4molL1,在一定的条件下反应生成NH3,10min后测得N2的浓度是0.8molL1,则在这10min内NH3的平均反应速率是()A0.1 molL1min1B0.3 molL1min1C0.2 molL1min1D0.6 molL1min1考点:反应速率的定量表示方法专题:化学反应速率专题分析:先求出氮气的平均反应速率,再根据同一反应,不同物质反应速率速率之比等于计量数之比,求出氨气的平均反应速率解答:解:v(N2)=0.1molL1min1,同一反应,不同物质反应速率速率之比等于计量数之比,所以v(NH3)=2 v(N2)=20.1molL1min1=0.2 molL1min1;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反应速率的简单计算,知道在同一反应中,不同物质反应速率速率之比等于计量数之比14(3分)(xx春宿迁月考)下列实验或叙述不符合绿色化学理念的是()A研制乙醇汽油代替汽油作汽车燃料B采用银作催化剂,用乙烯和氧气反应制取环氧乙烷()C在萃取操作的演示实验中,将CCl4萃取溴水改为CCl4萃取碘水D用铜和稀HNO3反应制取Cu(NO3)2考点:绿色化学分析:绿色化学又称“环境无害化学”、“环境友好化学”、“清洁化学”,绿色化学的最大特点是在始端就采用预防污染的科学手段,因而过程和终端均为零排放或零污染化合反应是一变多的反应,把所有原料都转化成了期望中的产品,实现了绿色化学的理念解答:解:A乙醇汽油能代替汽油作为燃料,减少污染,符合绿色化学理念,故A正确; B采用银作催化剂乙烯和氧气制取环氧乙烷原子利用率100%,符合绿色化学理念,故B正确;C碘水比溴水污染小,溴水有毒,故符合绿色化学理念,故C正确;D用铜和稀HNO3反应制取Cu(NO3)2反应过程中有一氧化氮气体有毒生成,不符合绿色化学理念,故D错误故选D点评:本题考查绿色化学,只要抓住题干中所给出的“绿色化学”的要求,即可顺利作答,较简单15(3分)(xx春宿迁月考)将下列浓溶液蒸干并灼烧,可以得到原溶质的是()A氯化钠B碳酸氢钠C偏铝酸钠D氯化铁考点:盐类水解的原理分析:从盐类水解的角度和物质的稳定性的角度分析,注意当水解生成挥发性酸时,加热蒸干并灼烧最终得到的是金属氧化物,当水解生成非挥发性酸时,加热蒸干并灼烧最终得到的是原物质解答:解:A氯化钠溶液蒸干并灼烧,可以得到原溶质氯化钠,故A选;BNaHCO3不稳定,加热易分解,所以蒸干并灼烧生成Na2CO3,故B不选;C偏铝酸钠在溶液在加热时水解得到氢氧化铝与氢氧化钠,但氢氧化钠和氢氧化铝难挥发,最后又重新得到的固体偏铝酸钠,故C选;DFeCl3在加热时水解生成Fe(OH)3和HCl,HCl易挥发,灼烧得到Fe2O3,故D不选;故选AC点评:本题考查盐类水解的应用,题目难度不大,注意盐类水解的原理,特别是能把握相关物质的性质16(3分)(xx春宿迁月考)化学与科学、技术、社会、环境密切相关下列说法中,你认为正确的是()加热能杀死甲型 H1N1 流感病毒是因为病毒的蛋白质受热变性可用铝制容器存放浓硝酸,是因为常温下浓硝酸与铝不反应光缆在信息产业中有广泛应用,制造光缆的主要材料是单质硅结构陶瓷碳化硼(B4C3)常用于制造切削工具,它是一种新型无机非金属材料,属于原子晶体金刚石是自然界中硬度最大的物质,不可能与氧气发生反应玻璃、水泥的生产都要用石灰石做原料Na2O2可用于呼吸面具中作为氧气的来源ABCD考点:氨基酸、蛋白质的结构和性质特点;原子晶体;硝酸的化学性质;硅的用途;钠的重要化合物分析:高温才能使蛋白质变性;常温下浓硝酸与铝发生钝化;制造光缆的主要材料是单质二氧化硅;结构陶瓷碳化硼(B4C3)常用于制造切削工具,硬度高,它属于原子晶体;金刚石与氧气发生反应生成CO2;玻璃、水泥的生产中都要用石灰石做原料;Na2O2可与CO2、H2O反应生成O2解答:解:病毒的成分是蛋白质,高温才能使蛋白质变性,故错误;常温下浓硝酸与铝发生钝化,故错误;制造光缆的主要材料是单质二氧化硅,故错误;结构陶瓷碳化硼(B4C3)常用于制造切削工具,硬度高,它属于原子晶体,是一种新型无机非金属材料,故正确;金刚石与氧气发生反应,生成CO2,故错误;玻璃、水泥的生产中都要用石灰石做原料,故正确;Na2O2可与CO2、H2O反应生成O2,用于呼吸面具中作为氧气的来源,故正确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蛋白质的变性、铝的钝化、结构陶、玻璃的生产原料、过氧化钠的性质等,难度不大,注意一些记忆性知识17(3分)(xx春佛山校级期中)用金属铜制取硝酸铜,从节约原料和防止环境污染考虑,最好的方法是()A铜硝酸铜B铜硝酸铜CCuCuCl2Cu(NO3)2DCuCuOCu(NO3)2考点:化学实验方案的评价分析:用铜制取硝酸铜的最佳方法应是:从经济角度出发,制取等量的硝酸铜时,所用的原料最少,成本最低;从环境保护的角度出发,制取硝酸铜时不生成对环境造成污染的气体,以此来解答解答:解:ACu+4HNO3(浓)=Cu(NO3)2+2NO2+2H2O,反应生成NO2气体,污染环境,故A不选;B.3Cu+8HNO3(稀)=3Cu(NO3)2+2NO+4H2O,反应生成NO气体,污染环境,故B不选;C氯气有毒,且硝酸银价格较高,不符合节约原料和防止环境污染,故C不选;D.2Cu+O22CuO,CuO+2HNO3=Cu(NO3)2+H2O,从过程可以看出该过程不会产生有毒气体,环保且没有多消耗原料,不生成污染性气体,故D选;故选D点评:本题考查化学实验方案的评价,为高频考点,涉及物质制备实验及节约原料和防止环境污染,把握物质的性质、反应原理为解答的关键,侧重分析与实验能力的考查,注意实验的评价性分析,题目难度不大18(3分)(xx春宿迁月考)用稀盐酸预处理强酸型阳离子交换树脂,使之变为HR,再用蒸馏水洗涤至中性,然后用该树脂软化100mL含0.001molMg2+的中性溶液,使Mg2+完全被树脂所交换,再用100mL蒸馏水洗涤树脂将交换液和洗涤液收集到一起,该混合液的pH为()A2.0B2.3C3.0D7.0考点:pH的简单计算分析:2HR+Mg2+MgR2+2H+,根据方程式计算氢离子的物质的量,再根据c=计算氢离子浓度,pH=lgc(H+)据此分析解答解答:解:100mL含0.001molMg2+的中性溶液,n(Mg2+)=1103mol,2HR+Mg2+MgR2+2H+,应交换出2103molH+,混合溶液体积=100mL+100mL=200mL,所以c(H+)=1102mol/L,pH=lgc(H+)=2,故选A点评:本题考查了pH的简单计算,明确离子交换树脂交换原理是解本题关键,题目难度不大19(3分)(xx春宿迁月考)低温脱硝技术可用于处理废气中的氮氧化物,发生的化学反应为:2NH3(g)+NO(g)+NO2(g)2N2(g)+3H2O(g)H0 在恒容的密闭容器中,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平衡时,其他条件不变,升高温度可使该反应的平衡常数增大B平衡时,其他条件不变,增加NH3的浓度,废气中氮氧化物的转化率减小C平衡时,2v正(NO)=v逆(N2)D其他条件不变,使用高效催化剂,废气中氮氧化物的转化率增大考点:化学平衡的影响因素;化学平衡状态的判断分析:A、平衡常数只受温度影响,从平衡移动的方向判断平衡常数的变化;B、可逆反应中,加入一种反应物,平衡向正方向移动,以此判断转化率变化;C、反应达到平衡时,不同物质表示的正、逆反应速率之比等于化学计量数之比;D、催化剂能加快反应速率,但不影响平衡的移动解答:解:A、正反应为放热反应,升高温度,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平衡常数减小,故A错误;B、增大一个反应物浓度,其它反应物转化率增大,故B错误;C、2v正(NO)=v逆(N2)说明单位时间内消耗NO和N2的物质的量比为1:2时,等于化学计量数之比,反应到达平衡,故C正确D、使用催化剂平衡不移动,废气中氮氧化物的转化率不变,故D错误;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外界条件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平衡状态的判断等,做题时注意平衡常数的变化以及平衡状态的判断方法,题目难度不大20(3分)(xx春宿迁月考)在下列各溶液中,离子可能大量共存的是()A无色的碱性溶液中:CrO42、K+、Na+、SO42B使pH试纸变红的溶液中:NH4+、Na+、SO42、ClC含有大量ClO的溶液中:K+、H+、I、SO42D水电离产生的c(H+)=1012molL1的溶液中:Na+、Fe2+、SO42、NO3考点:离子共存问题分析:A有颜色的离子不能大量共存;B使pH试纸变红的溶液呈酸性;CClO具有强氧化性,且酸性条件下不能大量共存;D水电离产生的c(H+)=1012molL1的溶液,水的电离受到抑制,溶液可能呈酸性,也可能呈碱性解答:解:ACrO42有颜色,不能大量共存,故A错误;B使pH试纸变红的溶液呈酸性,酸性条件下离子之间不发生任何反应,可大量共存,故B正确;CClO具有强氧化性,可氧化I,且酸性条件下不能大量共存,故C错误;D水电离产生的c(H+)=1012molL1的溶液,水的电离受到抑制,溶液可能呈酸性,也可能呈碱性,酸性条件下Fe2+、NO3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碱性条件下Fe2+不能大量共存,故D错误;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离子的共存,为高频考点,把握习题中的信息及常见离子之间的反应为解答的关键,侧重复分解反应及氧化还原反应、络合反应的考查,注意可能共存,题目难度不大21(3分)(2011丹东模拟)某无色溶液中只可能含有Na+、Ba2+、Cl、Br、SO32、SO42中的若干种(忽略水电离出的H+、OH),依次进行下列实验,且每步所加试剂均过量,观察到的现象如下:步骤操作现象(1)用pH试纸检验溶液的pH大于7(2)向溶液中滴加氯水,再加入CCl4振荡,静置CCl4层呈橙色(3)向所得水溶液中加入Ba(NO3)2溶液和稀HNO3有白色沉淀产生(4)过滤,向滤液中加入AgNO3溶液和稀HNO3有白色沉淀产生下列结论正确的是()A肯定含有的离子是B肯定没有的离子是C可能含有的离子是D不能确定的离子是考点:常见阳离子的检验;常见阴离子的检验专题:离子反应专题分析:根据盐类水解分析溶液呈碱性,是含有弱酸阴离子,只有亚硫酸根离子,根据离子共存,判断出不存在的离子;根据萃取现象确定所含溴离子;(3)操作步骤中的现象只能说明可能含有硫酸根离子;(4)操作步骤中的现象证明含氯离子,但由于(2)加入了氯离子,所以原溶液是否含氯离子不能确定;最后根据电荷守恒确定电解质溶液中的阳离子的存在解答:解:依据题干中的条件,溶液是无色混合溶液,则有色离子不存在,(1)PH测得溶液PH大于7,溶液呈碱性,说明一定有弱酸根离子,则一定含有SO32,无Ba2+;(2)溶液中滴加氯水后萃取,萃取层呈橙色证明原溶液含溴离子;(3)分液加入Ba(NO3)2溶液和稀HNO3,有白色沉淀生成,说明溶液中可能含硫酸根离子,(4)过滤,向滤液中加入AgNO3溶液和稀HNO3,有白色沉淀生成,证明是氯离子,但(2)加入氯水加入了氯离子,不能确定是否含氯离子;根据以上分析溶液中一定含有SO32、Br,一定没有Ba2+;依据电荷守恒,溶液中一定含有Na+;所以溶液中一定存在的离子是;不能确定的是Cl、SO42;故选D点评:本题考查了常见离子的检验方法和产生的现象,萃取操作,离子共存的判断等知识,注意电荷守恒的应用,关键是先肯定离子存在,再否定不共存的离子,本题难度不大22(3分)(xx春宿迁月考)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若XY3分子中X原子处于正三角形的中心,则XY3分子为非极性分子BC2H5OH与C2H5Br相比,前者的沸点远高于后者,其原因是前者的分子间存在氢键C同周期A族元素和A族元素之间只能形成离子化合物D由两种非金属元素组成的化合物分子中只可能有极性键,不会有非极性键考点:极性分子和非极性分子;离子化合物的结构特征与性质;极性键和非极性键;氢键的存在对物质性质的影响分析:A、若XY3分子中X原子处于正三角形的中心,则正负电荷中心重合;B、分子间存在氢键使物质的熔沸点异常的高;C、与A族元素同周期的第IA族元素全部为活泼金属元素;D、两种非金属元素组成的化合物分子中,若同种元素之间存在化学键,则为非极性键解答:解:A、若XY3分子中X原子处于正三角形的中心,则正负电荷中心重合,所以XY3分子为非极性分子,故A正确;B、分子间存在氢键使物质的熔沸点异常的高,而C2H5OH分子间存在氢键,所以C2H5OH的沸点比C2H5Br高,故B正确;C、与A族元素同周期的第IA族元素全部为活泼金属元素,活泼金属与活泼非金属元素之间新城离子键,形成的化合物为离子化合物,故C正确;D、两种非金属元素组成的化合物分子中,若同种元素之间存在化学键,则为非极性键,如H2O2中存在OO非极性键,故D错误故选D点评:本题考查分子的极性、键的极性、离子化合物、氢键等,题目涉及的知识点较多,侧重于基础知识的考查,题目比较容易二、实验题23(xx春宿迁月考)某同学探究二氧化硫与BaCl2溶液、Ba(OH)2溶液反应的实验(1)少量SO2通入到Ba(OH)2溶液中的离子反应方程式为SO2+Ba2+2OHBaSO3+H2O,过量的SO2通入到Ba(OH)2溶液中的离子反应方程式为SO2+OHHSO3(2)此同学将SO2通入到BaCl2溶液中,出现了异常现象,看到了明显的白色沉淀,为探究该白色沉淀的成分,他设计了如下实验流程:则操作的名称为过滤,试剂A的化学式为HCl(3)实验表明,此同学加入试剂A后,白色沉淀未见溶解,则该白色沉淀的成分是BaSO4(填化学式),则产生该白色沉淀的离子方程式是2SO2+2Ba2+O2+2H2O2BaSO4+4H+考点:二氧化硫的化学性质专题:氧族元素分析:(1)二氧化硫是酸性氧化物,可以和强碱反应生成盐和水,根据二氧化硫的量多少来书写化学方程式;(2)实现固体和液体的分离可以采用过滤的方法;硫酸钡和盐酸不反应,但是亚硫酸钡可以和盐酸反应;(3)硫酸钡是白色不溶于强酸的沉淀,亚硫酸根离子还原性强,容易被氧化为硫酸根离子解答:解:(1)二氧化硫是酸性氧化物,可以和强碱反应,少量SO2通入到Ba(OH)2溶液中的离子反应方程式为SO2+Ba2+2OHBaSO3+H2O,过量的SO2通入到Ba(OH)2溶液中,因为二氧化硫会和亚硫酸钡之间反应生成亚硫酸氢钡,所以过量的SO2通入到Ba(OH)2溶液中的离子反应方程式为SO2+OHHSO3,故答案为:SO2+Ba2+2OHBaSO3+H2O;SO2+OHHSO3;(2)实现固体和液体的分离可以采用过滤的方法,将SO2通入到BaCl2溶液中,出现的白色浑浊可能是硫酸钡还可能是亚硫酸钡,硫酸钡和盐酸不反应,但是亚硫酸钡可以和盐酸反应,溶解,可以用盐酸来鉴别沉淀成分,故答案为:过滤;HCl;(3)硫酸钡和盐酸不反应,但是亚硫酸钡可以和盐酸反应,所以白色不溶于盐酸的沉淀物是硫酸钡,硫酸钡沉淀的生成和亚硫酸根离子的不稳定性有关,即2SO2+2Ba2+O2+2H2O2BaSO4+4H+,故答案为:BaSO4;2SO2+2Ba2+O2+2H2O2BaSO4+4H+点评:本题考查学生二氧化硫的以及含硫元素的盐的性质知识,可以根据所学知识来回答,难度不大24(10分)(xx春温州期末)如图所示,用甲醇和氧气以及强碱做电解质溶液的新型燃料电池做电源,对A、B装置通电一段时间后,发现有1.6g甲醇参加反应且电极增重(假设工作时无能量损失)请回答下列问题:(1)分别指出F电极、电极的名称正极、阳极(2)电极的反应式:Age=Ag+E电极的反应式:CH3OH+8OH6eCO32+6H2O电极上产生的实验现象是先有红色固体析出,后有气泡产生(3)若A池中原混合液的体积为500mL,CuSO4、K2SO4浓度均为0.1mol/L,电解过程中A池中共收集到标准状况下的气体3.92L考点:原电池和电解池的工作原理专题:电化学专题分析:对A、B装置通电一段时间后,发现有1.6g甲醇参加反应且电极增重,则说明电极上银离子得电子析出银,则是电解池阴极,所以是阳极,是阴极,原电池中E是负极,F是正极,原电池负极上甲醇失电子发生氧化反应,电解池阳极上失电子发生氧化反应,阴极上得电子发生还原反应解答:解:(1)对A、B装置通电一段时间后,发现有1.6g甲醇参加反应且电极增重,则说明电极上银离子得电子析出银,则是电解池阴极,所以是阳极,是阴极,原电池中E是负极,F是正极,故答案为:正极;阳极; (2)电解池中,上银离子得电子生成银单质,电极上银失电子生成银离子进入溶液,电极反应式为:Age=Ag+,E是原电池负极,负极上甲醇失电子和氢氧根离子生成碳酸根离子和水,电极反应式为:CH3OH+8OH6eCO32+6H2O,A装置中,是阴极,所以该电极上先是铜离子得电子而析出,后氢离子得电子析出氢气,所以现象是:先有红色固体析出,后有气泡产生,故答案为:Age=Ag+;CH3OH+8OH6eCO32+6H2O;先有红色固体析出,后有气泡产生;(3)设1.6g甲醇反应转移电子的物质的量是x,CH3OH+8OH6eCO32+6H2O 转移电子32g 6mol1.6g xx=0.3mol若A池中原混合液的体积为500mL,CuSO4、K2SO4浓度均为0.1mol/L,则铜离子的物质的量为0.1mol/L0.5L=0.05mol,当铜离子完全析出时,铜离子得到电子的物质的量=0.05mol2=0.1mol0.3mol,所以电解混合溶液时,阴极上先析出铜后析出氢气,阳极上析出氧气,但得失电子的物质的量都是0.3mol,设阴极上析出氢气的物质的量是y,阳极上析出氧气的物质的量是z,则0.05mol2+2y=4z=0.3mol,y=0.1mol,z=0.075mol,所以A池中共收集到的气体的物质的量是(0.1+0.075)mol=1.75mol,则气体体积=0.17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高中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