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十字运动的知识.ppt

上传人:xt****7 文档编号:3235020 上传时间:2019-12-09 格式:PPT 页数:42 大小:5.79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红十字运动的知识.ppt_第1页
第1页 / 共42页
红十字运动的知识.ppt_第2页
第2页 / 共42页
红十字运动的知识.ppt_第3页
第3页 / 共4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红十字运动基本知识,你了解红十字吗?,红十字会的起源,一个人,一场战争,一本书,一个组织,一部公约,红十字运动创始人,一个人,亨利杜南1828-1910,亨利杜楠的生平事迹,1828年5月8日出生于瑞士日内瓦,父亲是个成功的商人,母亲负责他的教育。在七、八岁时,杜南重游法国海港城市土伦,亲眼目睹了身戴镣铐的囚犯,在监狱戒备森严的看管之下装卸货物,深深为之所触动;他发誓要在有生之年让这些犯人获得自由。18岁加入当地赈济协会,业余时光都用在了访贫问病的活动上。每逢星期日,人们都能看到杜南进出日内瓦监狱,他给犯人送去书刊,并安慰他们。,亨利杜楠的生平事迹,21岁时,杜南因为成绩很糟糕被迫离开学院,他去了一家典当行当学徒。圆满结束学徒生涯后,他进入了一家银行成为一名雇员。1859年6月25日,途经意大利北部的索尔弗利诺小镇,他目睹了悲惨的战后现场6月24日,在意大利北部发生了一场战争(19世纪最血腥的战争)1862年撰写回忆录,并到欧洲许多国家游说,发起成立“五人委员会”。1867年,生意失败离开日内瓦,在海顿过极俭朴的生活。1901年获得第一个诺贝尔和平奖。1910年,在海顿逝世。,一场战争,索尔弗利诺战争1859年6月24日,在意大利一个叫“索尔弗利诺”的小镇,奥地利与法国和撒丁王国联军发生了有30多万人参加的激战,战争结束后有4万多伤兵被遗弃在战场。,一本书,内容:描写了索尔弗利诺之战的残酷性和伤兵们悲惨痛苦的状况,描写了志愿者们对伤员热心的救助和无私的奉献精神。,索尔弗利诺回忆录,两项建议:一:在所有国家成立“为战时伤员提供服务的志愿救援协会”二:制定一个“由一个不可侵犯的国际公约所认可的国际准则”,作为这些救援组织的依据并支持它们的工作。,呼吁:这项慈善工作关系到每个国家,每个地区,每个家庭,没有人能肯定地说他永远不会受到可能发生战争的威胁,所有的人都能在各自的领域里用不同的方式,力所能及地做些事情,来帮助开展这项慈善工作,用人类的文明去防止或减少战争的恐怖。,一个组织,伤兵救护国际委员会(1863.2.9)1875年,改名“红十字国际委员会”,亨利杜南,莫瓦尼埃律师,杜福尔将军,莫诺瓦医生,阿皮亚医生,一部公约,日内瓦公约,杜南为实现其理想,在“伤兵救护国际委员会”成立后,继续努力向欧洲一些国家的君主和政府呼吁,陆续组建了17个伤兵救护国家委员会,即后来各国的国家红十字会。1864年,在日内瓦召开了一次国际会议,共同签署了关于改善战地陆军伤者境遇之日内瓦公约,给予救护组织和人员中立地位对待伤病员一视同仁,红十字会标志,为表示对红十字运动创始人亨利杜楠的敬意,将其国家瑞士的国旗翻转而成(瑞士国旗为红底白十字)以白底红十字作为红十字运动的标志。,1864年3月8日,在普鲁士与丹麦之间爆发的日勒苏益格战役中,佩戴红十字臂章的救护人员,第一次在战场上出现并提供人道服务,从此白底红十字旗帜逐渐飘扬到世界各个角落。,标志的起源与发展图解,2006,瑞士国旗,红十字会标志,红十字会标志,一、1876-1878年俄罗斯与土耳其战争前夕,土耳其奥斯曼帝国通知红十字国际委员会,因宗教信仰等原因,他们将采用红新月来表明自己的救护车辆,但仍会尊重和保护有红十字标志的敌方救护车辆,如果它所提出的修改不被接受的话,它也无法强令自己的军队尊重日内瓦公约。由于战争已迫在眉睫,红十字国际委员会暂时接受了红新月标志。,红新月标志,二、1929年国际外交会议上,红新月标志被证实承认具有法律效益的标志,但强调红十字与红新月标志不具有任何宗教性。,三、红新月标志应用于信奉伊斯兰教的国家,目前世界上有20多个国家使用红新月标志。四、在一个多民族、多宗教信仰的国家不可以同时使用红十字和红新月标志,1929年波斯国(伊朗)提出他们不愿意接受基督教世界红十字会的十字架,也不想要伊斯兰世界的红新月标志,而是采取“红狮子”作为波斯(伊朗)的红十字会标志。1980年霍梅尼在伊朗掌权后,这个标志被废弃。,红狮日标志,红十字会标志,此外还有“红大卫盾”(以色列)作为本国红会的标志,但因为范围太小,这两个标志均未被国际红十字运动采纳。,红狮日标志,大红卫盾标志,然而,由于众所周知的原因,以色列并不愿意采用红十字或红新月标志,致使其60多年来一直徘徊在国际红十字与红新月运动之外。于是,是否新增一个特殊标志?新增一个什么样的特殊标志?就成了国际上长期争论不休的大问题。为了解决这一问题,2005年12月8日,参加日内瓦公约缔约国特别会议的144国代表投票表决,通过了1949年8月12日日内瓦公约关于采纳一个新增特殊标志的附加议定书(第三议定书),同意新增一个白底红色边框的竖立正方形,作为国际人道法规定的战场救护的第三个特殊标志,即红水晶标志。至此,持续数十年之久的特殊标志之争终于尘埃落定。,红十字会标志,红水晶标志,红十字会标志,标志的保护性使用,向交战各方标示受日内瓦公约保护的人员、场所和物品尺寸相对大一些,以便从远处可以辨认保持规范形状:既不在标志上也不在白底上添加任何东西,红十字会标志,标志的标明性使用,附属:标明某人某物属于某国红十字会或红新月会装饰:红十字会或红新月会颁发的勋章、奖章、纪念品等联想:用于其他团体设立的急救站及救护车,但其提供的必须是免费的服务(红十字会或红新月会公开授权),国际红十字运动的组成,红十字国际委员会,各国红十字会或红新月会,红十字会与红新月会联合会,红十字国际委员会,国际红十字运动的组成机构,在国际事务中的身份日内瓦公约和红十字运动基本原则的监护者、宣传者和服务的主动提供者具有国际法人身份联合国观察员,提供的人道服务主要包括救济和医疗援助探视战俘寻人转信,主要职责:在战争和武装冲突中起主导作用。,红十字会与红新月会联合会,国际红十字运动的组成,在国际事务中的身份联合国观察员,提供的人道服务主要包括促进各国红十字会间的交流自然灾害的救济准备和国际间救济活动的实施,主要职责:在自然灾害中起主导作用,国际红十字运动的组成,各国红十字会或红新月会,身份各国政府在人道领域的助手,提供的人道服务主要包括救灾备灾卫生救护社区服务,主要职责:在特殊情况下起主导作用,国际人道法,国际人道法由四部日内瓦公约及两部附加议定书组成四部日内瓦公约:改善战地武装部队伤者病者境遇之日内瓦公约改善海上武装部队伤者病者及遇船难者境遇之日内瓦公约关于战俘待遇之公约关于战时保护平民之公约两部附加议定书:关于保护国际性武装冲突受难者的附加议定书关于保护非国际性武装冲突受难者的附加议定书,四部日内瓦公约分别为以下人员提供帮助,国际人道法,战地伤员,海上伤员及遇船难者,战俘,战时平民,国际红十字运动基本原则,人道公正中立独立志愿服务统一普遍,红十字会七项基本原则,国际红十字运动基本原则,国际红十字运动的本意是要不加歧视地救护战地伤员。在国际和国内两方面,努力防止并减轻人们的疾苦,不论这样痛苦发生在什么地方。本运动的宗旨是保护人的生命和健康;保障人类尊严;促进人与人之间的相互了解、友谊和合作;促进持久和平。,人道,公正,国际红十字运动基本原则,国际红十字运动不因国籍、种族、宗教信仰、阶级和政治见解而有所歧视,仅根据需要,努力减轻人们的疾苦,优先救济困难最紧迫的人。,国际红十字运动基本原则,中立,为了继续得到所有人的信任,国际红十字运动在冲突双方之间不采取立场,任何时候也不参与涉及政治、种族、宗教或意识形态的争论。,独立,国际红十字运动基本原则,国际红十字运动是独立的。虽然各国红会是本国政府人道工作的助手并受本国法律的制约,但必须始终保持独立,以便在任何时候都能够按本运动的原则行事。,国际红十字运动基本原则,志愿服务,国际红十字运动是志愿救济运动,绝不期望以任何形式得到好处。,统一,国际红十字运动基本原则,任何国家只能有一个红十字会或红新月会。它必须向所有人开放,必须在全国范围内开展人道工作。,普遍,国际红十字运动基本原则,国际红十字与红新月运动是世界性的。在这个运动中,所有的红十字会或红新月会都享有同等地位,负有同样责任和义务,并相互支援。,被遗忘的时刻,杜南由于忙着红十字会与其它的人道救护事业,还推广成立类似世界图书馆的机构,没有时间管理自己的企业,因此在1867年宣告破产。1867年3月,他伤心的离开家乡日内瓦。1867年8月,他辞去秘书长,并于9月8日完全脱离委员会。1868年2月,杜南的母亲去世,他同时被“日内瓦基督教青年会”开除。移居巴黎后杜南过着清贫的生活,却仍继续推行自己的人道主义思想和计划,在普法战争(1870至1871年)期间,他创立了共同救济协会、不久后又创建秩序和文明共同联盟、他认为应当讨论裁军问题,并搭建一个国际法庭来调解国际冲突。,被遗忘的时刻,1948红十字会协会决定把5月8日定为世界红十字日,1901(杜南19281910)亨利杜南荣获首次颁发的诺贝尔和平奖,同时被称为“红十字之父”,中国红十字会发展历程,中国红十字会成立至今已有100多年发展历程历史。其发展历程大致可分为五个阶段。,一是启蒙和起步阶段(1904-1949年)晚清时期的中国处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状态,人道危机不断,这为红十字会的创立和发展提供了重要的社会基础。当时西方红十字运动的人道理念已经传入中国,并与中国传统的“仁爱”思想相结合,为创立红十字会提供了重要的思想基础。1904年,为了应对日俄战争在华引发的人道危机,上海士绅沈敦和等人联合有关外国人士建立了万国红十字会上海支会,即中国红十字会的前身,后由清政府批准改名为大清红十字会。辛亥革命后,中华民国政府建立,改名为中华民国红十字会。,中国红十字会发展历程,新中国成立后,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高度重视发展红十字事业,周恩来总理亲自指导和推动中国红十字会的改组工作。1950年8月召开的中国红十字会协商改组会议,通过了协商改组事宜,明确规定中国红十字会为“中央人民政府领导下的人民卫生救护团体”,旨在推动防疫、卫生、医药及救济福利事业工作。1952年,第18届红十字与红新月国际大会承认中国红十字会是中国唯一合法全国红十字会。改组后,积极参与国内人道救助工作,包括组织医疗服务队、为群众治病、宣传卫生防疫知识;在抗美援朝战争中,组织7个志愿服务大队、666人参加战场救护;协助大批日侨回国探亲,协助遣返战俘等,截至1966年,全国有县级红十字组织400多个,会员人数也增加到50多万,基层组织5000多个。,二是改组和发展阶段(1949-1966年),中国红十字会发展历程,文化大革命期间,中国红十字会的国内工作进入停滞中断期。各地红十字组织被撤销,人员被遣散。在此期间,保留和陆续开展一些以红十字会名义进行的国际交流与合作工作。,三是停滞中断阶段(1966-1976年),中国红十字会发展历程,改革开放前夕,中国红十字会开始恢复工作。1978年3月,国务院批转卫生部、外交部关于恢复红十字会国内工作的报告,“文化大革命”中被撤销的中国红十字会各级组织逐步恢复建立工作机构,开展相关工作。1985年5月,中国红十字会第四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在北京召开,会议明确提出:中国红十字会是全国性的人民卫生救护和社会福利团体;强调以改革的精神,努力发展群众性的卫生救护和社会福利事业,积极贯彻对外开放的政策,开创红十字会工作的新局面,首次提出要把中国红十字会办成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红十字会。截至1989年,全国30个省、自治区、直辖市恢复和建会,基层组织达到8.7万个,会员850万。,四是恢复与重建阶段(1976-1993年),中国红十字会发展历程,1993年10月31日,第八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四次会议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红十字会法,明确规定:中国红十字会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统一的红十字组织,是从事人道主义工作的社会救助团体。1996年1月,国家颁布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红十字标志使用办法。1994年起,国家主席担任名誉会长,出席历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和南丁格尔奖章颁奖大会。1997年和1999年,香港和澳门红十字会先后成为中国红十字会享有高度自治权的分会。1999年,总会管理体制得以理顺,由卫生部代管改由国务院领导联系,中国红十字会进入了依法治会、全面发展的重要时期。,五是规范与全面发展阶段(1993年至今),中国红十字会发展历程,进入新世纪以来,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持续快速发展,中国红十字会的定位紧密结合改革发展大局,有了新的拓展,已经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党和政府在人道工作领域的得力助手,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力量,推进精神文明建设的生力军,我国民间外交的重要渠道。在各方面支持和各级红十字会的不懈努力下,中国红十字事业发展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形成了1个国家中心、6个区域中心和15个省级中心组成的备灾救灾储备网络;形成了包括应急救护培训、知识普及、群众性参与为重点的应急救护体系;形成了以“博爱家园”为主体的城乡红十字服务体系,大病救助等重点民生项目开展已成常态;在新时期的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中国红十字会发展历程,备灾救灾,救护培训,传播红十字运动知识,无偿献血,捐献骨髓、器官,中国红十字会发展历程,参与社区服务,红十字青少年,国际合作与港澳台事务,不断开拓人道救助新领域和新途径,百年的中国红十字会已从弱小逐步走向强大。在新的历史时期,红十字会将高举人道旗帜,秉承人道精神,切实承担起时代赋予的使命和责任。面对未来,中国红十字会的改革势在必行,只有改革才能应对我们所面临的种种挑战,只有改革才能适应未来人道工作及满足最脆弱人群的需要。让我们为之而共同努力吧。,中国红十字会发展历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课件教案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