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第10讲 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课件 新人教版.ppt

上传人:xt****7 文档编号:3234519 上传时间:2019-12-09 格式:PPT 页数:46 大小:2.15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第10讲 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课件 新人教版.ppt_第1页
第1页 / 共46页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第10讲 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课件 新人教版.ppt_第2页
第2页 / 共46页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第10讲 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课件 新人教版.ppt_第3页
第3页 / 共4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四单元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祖国统一和对外关系,第10讲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1准备:1949年9月,在北平召开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筹建新中国。2成立: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新中国诞生。3特点:充分体现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团结建国的精神和政权特色。4意义(1)开创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标志着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基本胜利,中国进入了人民当家作主的新时代。(2)是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与中国革命实践相结合的胜利。,新中国的成立,1政治协商制度(1)初步确定:1949年9月,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召开。内容:大会通过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具有临时宪法的性质;选举产生了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意义:标志着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制度的初步建立。(2)职能改变:1954年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召开后,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不再代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职权,主要职能是政治协商和民主监督。(3)初步发展:1956年,中国共产党提出与民主党派实行“长期共存,互相监督”的方针,政治协商制度发展到一个新阶段。,新中国成立初期的民主政治建设,共同纲领,政治协商,2人民代表大会制度(1)依据: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规定,人民行使国家政权的机关为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和各级人民政府。各级人民代表大会由人民普选方法产生,是国家最高权力机关。(2)产生:1954年,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在北京召开。(3)内容:大会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它以国家根本大法的形式确定了制度,体现了人民民主和社会主义原则。(4)地位: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为民主政治建设奠定了基础。,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人民代表大会,3民族区域自治制度(1)目的:为了实现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各民族共同繁荣。(2)建立:共同纲领的规定和1954年宪法的确认,_制度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3)实施:1947年,自治区成立,后来又成立了若干自治区、自治县(旗)。(4)意义:满足了少数民族当家作主的愿望,也保证了_和民族团结。,民族区域自治,内蒙古,祖国统一,通史链接20世纪50年代中期,中国社会的变化,多元思维1有人将西方民主描述为“一人一票、普选、政党轮替”,你认为中国的民主制度与西方的民主制度有何异同?提示:(1)相同点:都实行代议制民主制度。(2)不同点:西方实行三权分立的政治制度,中国实行民主集中制;西方国家实行多党制,中国实行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1“文化大革命”发生的原因(1)毛泽东错误地认为党和国家已经面临资产阶级复辟的危险。(2)林彪、江青一伙别有用心地利用和助长了毛泽东的错误。2民主法制被践踏(1)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人身自由失去保障,国家主席刘少奇被迫害致死,成为新中国历史上最大的冤案。(2)社会秩序遭到严重破坏。(3)“文化大革命”中全国人大连续十年没有召开,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也不能实行。,“文化大革命”对民主法制的践踏,1法律制度(1)措施1978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提出“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的方针。在全国范围内开展平反工作。加紧全面立法工作,年,全国人大通过了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2)成就:形成了以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法律体系,使民主政治建设趋于制度化、法律化。,新时期民主法制的健全与完善,法制建设,1982,宪法,2民主制度(1)重新召开各级和人民政治协商会议。(2)1982年,中国共产党确立了与各民主党派“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的方针,完善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3)1984年,政府颁布施行中华人民共和国_,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4)加强基层民主政治建设。1998年,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进一步加强和扩大基层民主。,人民代表大会,民族区域自治法,归纳总结新中国发展的阶段特点,多元思维2民主与法制是紧密联系的,民主是法制的前提和基础,法制是民主的体现和保障。请以新中国正反两方面的例子加以说明。提示:(1)正面:新中国成立初,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奠定了社会主义民主法制的基础;改革开放新时期,确立了依法治国的国策,社会主义民主制度进一步完善。(2)反面:“文化大革命”中社会主义民主遭到破坏,社会主义法制遭到践踏。,1“一国两制”构想的提出(1)背景1949年,国民党退往台湾,台湾与祖国大陆处于隔绝的敌对状态。1979年元旦,全国人大常委会发表告台湾同胞书,宣布采用统一祖国的方针。(2)提出:20世纪80年代初,邓小平提出“”的伟大构想。(3)含义:“一国”是指中华人民共和国;“两制”是指大陆实行制度,香港、台湾实行资本主义制度。(4)意义:“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是完成祖国统一大业的基本方针。,“一国两制”与祖国统一,和平方式,一国两制,社会主义,2香港、澳门的回归(1)香港回归1982年,英国首相撒切尔夫人访华,邓小平提出用“一个国家,两种制度”解决香港问题。年,中英签署关于香港问题的联合声明。1997年7月1日,中国正式对香港恢复行使主权。(2)澳门回归:1999年12月20日,中国正式恢复对澳门行使主权。,1984,3海峡两岸关系的发展(1)20世纪80年代:两岸隔绝状态被打破。1979年元旦,中国人民解放军停止炮击。中央人民政府倡议两岸直接实行通邮、通航、通商。1987年开始,台湾当局允许台湾居民赴大陆探亲。(2)20世纪90年代:两岸关系的新突破。1990年,台湾成立海峡交流基金会。次年,祖国大陆成立海峡两岸关系协会。1992年,两会达成“海峡两岸均坚持原则”的重要共识,这是两岸关系发展的一次历史性突破。(3)2000年以来:两岸关系的新发展。2005年胡锦涛会见中国国民党主席连战率领的“和平之旅”访问团,促进了两岸关系的新发展。2008年,两岸直接通邮、通航、通商终于实现。,金门,一个中国,网络构建,史料一在全国各地方未能实行普选以前,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和它的地方委员会分别执行全国和地方的人民代表大会的职权1949年周恩来关于人民政协的讲话史料二在人民代表大会制实行后,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不再代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职权,在此以后它应作为独立的统一战线组织而继续存在。人民代表大会制实行后统一战线组织问题的意见,新中国民主政治建设的特色和作用,主题一新中国成立以来的民主政治建设,史料三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区,应实行民族的区域自治,按照民族聚居的人口多少和区域大小,分别建立各种民族自治机关。凡各民族杂居的地方及民族自治区内,各民族在当地政权机关中均应有相当名额的代表。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问题分析史料一反映了当时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主要职能是什么?史料二有何重要变化?史料三对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如何规定的?其根本前提是什么?,读史支招(1)史料一信息“执行全国和地方的人民代表大会的职权”主要说明在1954年第一届人大召开前,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代行各级人民代表大会的职能。(2)史料二信息“独立的统一战线组织而继续存在”反映了政协会议的职能由代行各级人民代表大会职权变为统一战线的组织,或由立法机构变为政治协商机构。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成为最高权力机构。(3)史料三信息“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区,应实行民族的区域自治”反映出依据民族聚居人口多少和区域大小,设置自治机关,实施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前提是在中央政府统一领导下,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史论拓展新中国民主政治建设的特色和作用1特色(1)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其根本特点是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2)三大政治制度构成了中国民主政治的基石。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实现人民当家作主的根本政治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我国的政党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保证了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3)民主政治建设以民主化、法制化为保障,依法治国成为民主政治的重要内容。,2作用(1)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中国民主政治建设的基础,是中国政治民主化的重要标志,有利于保证人民当家作主的民主权利,是社会主义建设的有力保障。(2)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调动了民主人士参政议政的热情,开创了群策群力、共同建设国家的新局面。(3)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满足了少数民族当家作主的愿望,实现了民族平等;保证了祖国统一和民族团结;推动了少数民族地区的发展,有利于实现各民族的共同繁荣。(4)中国农村基层民主政治建设,有利于更好地扩大社会主义民主。,史料一它所规定的是国家制度和社会制度的基本原则及各项基本政策,尽管它还不是一部正式的宪法,但不管从内容上还是从法律效力上看都具有国家宪法的特征,起了临时宪法的作用。百度百科史料二第一条_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国家。第二条_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行使权力的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1949年共同纲领与1954年宪法的比较,史料研读两则史料主要描述了共同纲领与1954年宪法的地位与原则,具体解读如下:(1)史料信息说明了1949年的共同纲领规定了国家制度和社会制度的基本原则及各项基本政策,从内容、法律上都起了代行宪法的作用。(2)由史料信息可以看出1954年宪法实质坚持人民民主专政。(3)史料信息体现了人民民主和社会主义的原则,坚持社会主义道路、各民族一律平等是其主要特点。,要点精讲共同纲领与1954年宪法的不同点,史料一而采用和平方式解决香港问题,就必须既考虑到香港的实际情况,也考虑到中国的实际情况和英国的实际情况,就是说,我们解决问题的办法要使三方面都能接受。就香港问题而言,三方面都能接受的只能是“一国两制”,允许香港继续实行资本主义,保留自由港和金融中心的地位,除此以外没有其他办法。1984年12月19日邓小平会见英国首相撒切尔夫人时的谈话史料二1990年4月,七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正式通过了香港基本法。其原则精神是:主权原则;一国两制原则;保持香港稳定的原则;实行港人治港,高度自治的原则。汤应武1976年以来的中国问题香港、澳门顺利回归的原因有哪些?,香港、澳门顺利回归祖国的原因,主题二“一国两制”的理论与实践,读史支招概括史料主旨有助于解答问题。(1)史料一表明“一国两制”是解决港澳问题的“构想”和制度设计。(2)通过史料二可以认识港澳回归的法律保障。结合其他相关因素,全面认识回归原因。史论拓展香港、澳门顺利回归祖国的原因(1)前提条件: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我国实行改革开放,社会主义建设取得了辉煌成就,综合国力增强,国际地位空前提高。(2)关键因素:邓小平“一国两制”伟大构想的提出。(3)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特别行政区基本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澳门特别行政区基本法提供了法律依据。(4)群众基础:香港、澳门同胞心向祖国,渴望回归。,史料一“一个国家,两种制度”的构想是我们根据中国自己的情况提出来的,而现在已经成为国际上注意的问题了。中国有香港、台湾问题,解决这个问题的出路何在呢?怎么解决这个问题,我看只有实行“一个国家,两种制度”。邓小平一个国家,两种制度史料二邓小平指出:“要实现统一,就要有一个适当的方式,所以我们建议举行两党平等会谈,实行第三次合作,而不是中央与地方的谈判。双方达成协议后,可以正式公布,但万万不可让外国插手,那只能意味着中国还未独立,后患无穷。”,香港、澳门问题与台湾问题的不同,史料三第一条_为了反对和遏制“台独”分裂势力分裂国家,促进祖国和平统一,维护台湾海峡地区和平稳定,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维护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根据宪法,制定本法。反分裂国家法,史料研读三则史料主要是对“一国两制”构想的内涵与台湾问题的论述,具体解读如下:(1)史料信息主要说明“一国两制”是根据我国国情,实事求是、科学地提出和平方式解决一个国家统一问题的尝试;“一国两制”是作为一个国家内部解决统一问题的构想,其特定内涵是指同一个国家的不同地区实行具有不同性质、地位和作用的两种根本不同的制度。(2)史料信息邓小平强调了和平谈判统一、内政问题,反对外来干涉的解决台湾问题的原则,其前提是一个中国的原则。(3)史料信息说明反分裂国家法颁布的主要目的是针对“台独”分裂势力及海外反华势力分裂台湾的企图,反分裂国家法成为维护国家统一,打击分裂势力的利器。,要点精讲香港、澳门问题与台湾问题的不同1原因不同:香港、澳门问题是基于外国租借中国土地和历史上的不平等条约产生的;解决途径是租期届满和废除不平等条约;台湾问题是国内战争遗留问题,没有任何条约为依据。2性质不同:香港、澳门问题是国际问题,需要经过和英国、葡萄牙谈判来解决;台湾问题是中国内政,只能双方直接谈判,任何外国无权插手。3解决的具体举措稍有不同:解决香港、澳门问题与台湾问题都采取“一国两制”方式,但对台湾保留更大的自主权,可以保留军队。,例(2014年高考江苏卷)1953年6月24日人民日报报道:当选的代表李长凤老大娘笑着说话了,“旧社会妇女在街上说话都不行,哪有妇女的选举权。今后大家有什么意见告诉我,我一定给大家带上去。”该新闻报道说明当时()A人民民主原则得到落实B人民代表大会制建立C政治协商制度覆盖面广D民主政治建设法制化,新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解题思路材料反映了李长凤老大娘当选代表后能代表民意,表明人民当家作主的实现,故A项正确。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建立于1954年,B项错误;题干材料没有体现政治协商制度,C项不符合题意;民主政治建设法制化的基础是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D项错误。故答案为A。答案A,视角透析,新题预测下图是对出席1949年9月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代表人数统计(共662人)。从中可以获悉()A新政协会议具有广泛的代表性B中国共产党在会议中处于领导地位C新政协会议代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职能D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得以确立,解析:从新政协会议代表人数统计图中可看出,代表来自不同的党派、区域、团体等,来源具有广泛性,故A项正确;题中数据未列举中共代表的人数及地位,B项错误;共同纲领规定,新政协会议暂时代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职能,新政协会议的召开初步建立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但不能从材料中直接得出,C、D项错误。答案:A,1(2015年烟台一模)19491952年,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中国在政治领域发生的重大变动和变革不包括()A全国领土已基本解放B建立了人民民主专政的新民主主义国家C建立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D初步建立了多党合作、民主协商的制度,新中国民主政治建设,解析:注意题干中的时间“19491952年”。1954年,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召开,标志着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在全国范围内建立起来,C项说法错误,符合题意。随着1951年西藏和平解放,除台湾和少数沿海岛屿外,全国领土基本解放,A项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1949年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召开,初步建立了多党合作、民主协商的制度,通过的共同纲领确定我国的性质是人民民主专政的新民主主义国家,B、D两项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答案:C,2“这种制度,从根本上克服了西方资本主义国家两党制或多党制互相攻讦、互相倾轧的弊病,能够保证集中领导与广泛民主、充满活力与富有效率的有机统一。我们要继续坚持和完善这个制度”“这个制度”是指中国的()A人民代表大会制度B民族区域自治制度C民主集中制D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解析:根据材料中“克服了西方资本主义国家两党制或多党制弊病”等信息,可知这个制度应该属于政党制度,故D项正确。A项是国家根本政治制度,B项是国家解决民族问题的基本政策,是国家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C项是国家机构的根本组织原则,都不符合题意,排除A、B、C三项。答案:D,31953年,一位美国记者记述:在(中国)东北的工业区,少数民族的人民在各种工业部门里工作,他们担任着经理、管理员以及技术人员或者一般的职务。在大规模的训练班里,少数民族工人被培养成熟练的技工,劳动模范之中有许多人是来自少数民族。这表明()A民族平等政策得到较好贯彻B民族区域自治政策取得成效C东北老工业基地得到复兴D少数民族地区向工业化迈进解析:注意题干中的时间是1953年,材料中提到了对待少数民族的政策,故A项最符合题意。B项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正式形成于1954年,与题干时间不符,C、D两项与材料内容不符。答案:A,419781992年,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制定重要法律230多部。其中主要包括1982年宪法、刑法民法通则刑事诉讼法民事诉讼法等。这一立法高峰的出现()A保障了从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的过渡B为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奠定了基础C确立了依法治国的方针D建立了比较完备的法律体系解析:抓住时间(19781992年)和材料核心(包括宪法在内的各类法律230多部),据此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我国已经建立起比较完备的法律体系,故D项正确;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的过渡是在19491956年,A项错误;为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奠定基础也是在过渡时期,B项错误;材料不能表明确立依法治国的方针,C项错误。答案:D,5香港、澳门回归后的事实充分证明,“一国两制”方针是正确的,是具有强大的生命力的,这为两岸和平统一树立了光辉的典范。“一国两制”所体现的主要原则是()A社会主义原则B和平共处原则C实事求是原则D民族平等原则解析:“一国两制”,就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内,十几亿人口的大陆实行社会主义制度,香港、澳门、台湾实行资本主义制度。“一国两制”是符合中国国情的制度,体现了实事求是的原则。答案:C,祖国统一大业,6(2015年南京模拟)改革开放后,我国政府根据一些地区的历史和现状设立了特区。特区分为两类:一类是“经济特区”,如深圳、厦门、珠海、汕头等;一类是“特别行政区”,如香港、澳门。这两类特区的共同点是()A都实行特殊的经济政策和社会制度B都有较大的自治管理权和行政自主权C都实行特殊的民族政策和管理体制D都由中央人民政府统一管辖和行使主权解析:港澳特别行政区与经济特区共同点即都由中央人民政府统一管辖和行使主权,统一于中央人民政府之下。故选D项。答案:D,7告台湾同胞书的发表在当时引起巨大反响,被看成是海峡两岸由对立走向对话的第一步。这主要是因为它()A宣布采用和平方式统一祖国B提出了“一国两制”的构想C重申“两岸均坚持一个中国”D倡议两党之间进行对等谈判解析:为早日解决台湾问题,实现祖国统一,1979年元旦,全国人大常委会发表告台湾同胞书,宣布采用和平方式统一祖国的方针。故本题选A项。答案:A,8(2015年济南一模)“两岸双方应恪守反对台独、坚持九二共识的共同立场,增进维护一个中国框架的共同认知,在此基础上求同存异。”“求同存异”中的“异”的本质内涵是指()A不同的风俗习惯B不同的社会制度C不同的经济水平D不同的生活习惯解析:由材料中“增进维护一个中国框架的共同认知”,可知“同”说的是“一国”,“异”是指“两制”,故B项正确。海峡两岸虽然风俗习惯、经济发展水平与生活习惯不同,但这不是影响两岸关系的主要内容,A、C、D三项错误。答案:B,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高中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