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高考历史二轮专题复习 第2讲 晚清中国近代化的整体发展随堂训练.doc

上传人:tian****1990 文档编号:3230607 上传时间:2019-12-09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8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年高考历史二轮专题复习 第2讲 晚清中国近代化的整体发展随堂训练.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2019年高考历史二轮专题复习 第2讲 晚清中国近代化的整体发展随堂训练.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2019年高考历史二轮专题复习 第2讲 晚清中国近代化的整体发展随堂训练.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2019年高考历史二轮专题复习 第2讲 晚清中国近代化的整体发展随堂训练1(xx南京摸底测试)英国当代评论刊载:“大沽口有三百名正在为各国轮船装卸货物的工人都成了俄军的射击目标。通州已是死亡之城白河两岸的房屋被洗劫一空。这些都是那些文明使节的所作所为。”上述事件发生于()A第二次鸦片战争时期B甲午中日战争时期C八国联军侵华时期D抗日战争时期答案:C2(xx全国大纲卷)晚清一著名人士提出,“机器厂可兴作业,小轮舟可便通达,今各省皆为厉禁徒使洋货流行”。建议“宜纵民为之,并加保护。”这种主张被正式推行是在()A19世纪70年代B19世纪80年代C19世纪90年代D20世纪20年代解析:本题考查材料解读能力。根据材料信息“机器厂可兴作业宜纵民为之,并加保护”可知此人主张政府应放松对民间设厂的限制,保护民族工业的发展,这明显受“实业救国”思想的影响,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种主张被正式推行是在19世纪90年代中日甲午战争后,故C项正确。答案:C3(xx菏泽模拟)“他一方面为政治制度的近代化奔走呼号,另一方面又小心翼翼地转向传统观念求助。他以资本主义近代化为目标,力图冲破封建体制,但又难以摆脱封建羁绊。”文中描述的“他”属于中国近代的()A地主阶级抵抗派B地主阶级洋务派C资产阶级维新派D资产阶级革命派解析:本题考查材料解读能力。“他一方面为政治制度的近代化奔走呼号”,表明其主张改革政治制度,故A、B两项错误;“另一方面又小心翼翼地转向传统观念求助”表明其反封建不彻底,与革命派的暴力手段不吻合,故C项正确,D项错误。答案:C4(xx青岛质检)近代先进的中国人,把西方的政治制度引入中国的同时,都不尽照抄照搬,而是有所损益变通。其中孙中山领导建立的民主政体,对美国政体最为显著的变通是()A责任内阁的权力重心B三权分立的权力分配C民主共和的政治体制D主权在民的民权原则解析:本题考查理解分析能力。美国的权力重心在总统,而临时约法规定的为责任内阁制,内阁掌握行政权,变通最大,故A项正确。答案:A5.(xx绵阳三诊)1913年,章太炎为自己公开发布征婚广告(如右图),它反映出当时()A受社会各种因素的制约,依旧带有浓厚的保守思想B征婚成为当时社会主要的求偶方式,社会习俗发生重大变化C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婚姻自主成为一种时尚D婚姻礼俗开始删繁就简,仿效西方的新式婚礼解析:本题考查图片获取能力。从其广告可以看出对女子要求遵从三从四德的传统礼仪文化,故A项正确。该事件属于个案,故B项错误;征婚信息中明确反对沾染平等自由之恶习,难以说明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故C项错误;材料反映的是征婚广告,并非婚礼,故D项错误。答案:A6(xx上海单科)近代中国某一报纸刊登过如下文章:民族的国民驳新民丛报最近之非革命论驳革命可以召瓜分说告非难民生主义者,该报纸是()A时务报 B国闻报C申报 D民报解析:通过文章名称民族的国民驳新民丛报最近之非革命论驳革命可以召瓜分说告非难民生主义者,可以判定为革命派办的报纸,时务报与国闻报都属于维新派办的报纸,不符合题意,故A、B两项错误;申报是以赢利为主要目的的商业报纸,不会刊登这么多革命性的文章,故C项错误;民报是革命派办的报纸,宣扬革命思想,故D项正确。答案:D7(xx惠州第一次调研)宪政是以宪法为中心的民主政治,即民主与法治结合的政权组织形式。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尽管宪政产生的历史条件、生长的社会环境有很大不同,宪政的具体模式和实现机制可以千差万别,但宪政的核心理念与价值却是一以贯之的。鸦片战争的狂风骤雨,深深动摇了古老帝国的根基,也唤醒了天朝上国的迷梦。随着满清王朝政治危机的逐渐加深、军事外交的接连失败,以及传统文化的日渐式微与解体,救亡图存、富国强兵成为当时中华民族迫在眉睫的当务之急。宪政,这一西方的近代文明之物,被视为一剂救世良方开始登上中国的历史舞台,也由此拉开了宪政中国化的序幕。虽然宪政运动在近代中国潮声涛起、风起云涌,但却始终如雨打浮萍,命运多舛,终究未能在这块异地他乡安身立命,“宪政”也由此成为中国社会一个未竟的话题。新中国的成立是中国宪政道路上的一次历史性转折。苗连营世界宪政文明体系里的“中国色彩”问题:(1)列举近代英美两国能体现“宪政核心理念与价值”的法律文件。分析西方国家“宪政的具体模式千差万别”的原因。(2)简述近代前期(18401919)实行宪政中国化的重大尝试。概述近代中国实现宪政的不利因素。(3)列举新中国成立初期为建立宪政颁布的主要法律文献。综合以上材料和问题,谈谈你对宪政的认识。解析:第(1)问的第一小问考查基础知识的再认再现,结合所学知识列举对应法律文献即可;第二小问从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程度、资产阶级力量的强弱、思想启蒙和本国文化传统的影响等方面分析多样化的原因。第(2)问的第一小问注意提示信息“学习政治制度,实行宪政”,围绕戊戌变法、清末预备立宪、辛亥革命展开介绍;第二小问从外部列强侵略,内部经济发展落后、政局动荡、封建势力和传统思想的阻挠等方面分析中国宪政的不利因素。第(3)问的第一小问结合所学知识列举即可;第二小问从宪政具体模式的多样性,以及影响宪政实现的因素两个方面分析。答案:(1)文件:英国权利法案、美国1787年宪法。原因:资本主义发展水平的不同;各国国情、历史传统(历史条件、社会环境)的不同;建立宪政的途径不同;资产阶级力量强弱不同;思想启蒙的程度不一。(2)尝试:1898年以康有为为代表的维新派兴起戊戌变法运动,旨在建立君主立宪制度,结果被以慈禧为代表的顽固派镇压;1901年后,清政府实行新政,预备立宪,结果成立皇族内阁,证明是场骗局;1911年以孙中山为代表的革命派兴起辛亥革命运动,建立中华民国,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但被袁世凯所窃取。不利因素:封建势力的阻碍;列强的侵略,民族危机深重;资本主义发展的落后;资产阶级力量弱小;军阀混战,政局动荡;传统思想根深蒂固。(3)文献:共同纲领;1954年宪法。认识:宪政是人类历史发展的趋势;宪政要结合各国国情;思想启蒙是宪政的先导;追求宪政是一个长期的历史过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高中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