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年高中历史 中国古代的政治课后练习一(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1.doc

上传人:tian****1990 文档编号:3229333 上传时间:2019-12-09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32.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2020年高中历史 中国古代的政治课后练习一(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1.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2019-2020年高中历史 中国古代的政治课后练习一(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1.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2019-2020年高中历史 中国古代的政治课后练习一(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1.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9-2020年高中历史 中国古代的政治课后练习一(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1题1:吕氏春秋载:“纣之同母三人,其长曰微子启,其次曰仲衍,其次曰受德。受德乃纣也,甚少矣。纣母生微子启与仲衍,尚为妾,已而为妻而生纣。纣之母欲置微子启以为太子。太史据法而争之曰:有妻之子,而不可置妾之子。故纣为后。”上述材料最能说明( )A商纣为王不符合当时的制度规定 B商纣因得到大臣的支持得以继位C商王对于王位继承的发言权很少 D商朝末期嫡长子继承制已经确立题2:有人认为,与汉代的中外朝制度相比,唐朝建立的三省六部制,为解决皇权和相权的矛盾提供了一种较为科学的方式。所谓“科学”实质是指( )A通过分散相权保证皇权独尊,又调动了宰相的积极性B三省的长官各司其职,分工较为科学合理C唐中央政府通过三省六部制建立了一个科学的行政体系D三省六部制消除了皇权与相权之间的矛盾题3:柳宗元在封建论一文中说:“时则有叛人而无叛吏,人怨于下而吏畏于上,天下相合,杀守劫令而并起。”他得出“有叛人而无叛吏”的认识,是由于( )A分封制的确立 B郡县制的确立C宗法制的确立D三省制的确立题4:“周亚夫,汉文、景名将。周勃次子,因兄胜之杀人被处死,故得嗣爵,封为条侯。文帝后元六年(公元前158年),匈奴大举侵扰上郡、云中,京城长安告警。周亚夫以河内太守被任为将军,出征驻屯细柳,因治军严谨有方,不久迁中尉,负责京城治安。景帝时,周亚夫以太尉率军平七国之乱,五年后,被景帝迁为丞相。”材料反映古代中国选官制度的发展趋势是( )A君主专制在不断加强 B皇帝选官重视军功C重血统向重才能转化 D君权相权不断协调题5:秦统一后郡县制遂遍行全国,司马迁说秦始皇分天下为三十六郡,晋书以为统一后又有所增设,可达四十郡之多。对郡县制的认识正确的是( )废分封、行郡县是秦朝灭亡的主要原因 郡县制代替分封制是历史的进步元代所设行省与秦始皇所设郡的数量一致废分封、行郡县有利于中央对地方的控制A B C D题6:“天子建国,诸侯立家,卿置侧室,大夫有贰宗,士有隶子弟”。以下关于宗法制的说法正确的是( )A井田制是宗法关系的依据 B制礼作乐导致了宗法制度的形成C宗法制确定了权力传承的标准 D宗法制度仅适用于天子和诸侯题7:唐太宗说:“以天下之广,四海之众,千端万绪,须合变通,皆委百司商量,宰相筹划,于事稳便,方可奏行。岂得以一日万机,独断一人之虑也。”材料表明他主张( )A发挥宰相等大臣的议政权 B君权与相权相互制后衡C中央权力重心应当下移 D君主不应实现专制统治题8: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 欲观周之所以定天下,必自其制度始矣。周之制度之大异于商者,一曰立子立嫡之制,由是而生宗法及丧服之制;并由是而有封建子弟之制、君天子臣诸侯之制。其旨则在纳上下于道德,而合天子、诸侯、卿大夫、士、庶民,以成一道德之团体。周公制作之本意实在于此。王国维殷周制度论材料二 春秋时犹宗周王,而七国则绝不言王矣;春秋时犹论宗姓氏族,而七国则无一言及之矣;春秋时犹宴会赋诗,而七国则不闻矣;春秋时犹有赴告策书,而七国则无有矣。邦无定交,士无定主,此皆变于一百三十三年之间,史之阙文,而后人可以意推者也,不待始皇之并天下,而文、武之道尽矣。日知录材料三 周文武所封子弟同姓甚众,然后属疏远,相攻击如仇雠,诸侯更相诛伐,周天子弗能禁止。今海内赖陛下神灵一统,皆为郡县,诸子功臣以公赋税重赏赐之,甚足易制。天下无异意,则安宁之术也。史记秦始皇本纪材料四 郡县制取代分封制的必然结果就是贵族制让位于官僚制。官僚制是顺应中央集权和皇权制的需要而产生的一种新的组织形式和管理体制。在官僚制时代,不管是旧贵族、新贵族,还是新兴的士人阶层,都必须通过任命,转化为官僚,才能成为政体的直接参与者。从这个意义上说,贵族从分封制下的社会政治阶层转化成了郡县制下的社会阶层。成为官僚的贵族便不再具有封地主人和天子臣属的双重身份,而仅仅只有天子臣属的一种身份。文史纵横xx年第3期请回答:(1)据材料一,“封建子弟之制”指什么?该制度有哪些特征? (2)据材料二、三,概括指出战国时期“诸侯更相诛伐”的原因,秦朝是如何破解这一困局的?(3)据材料四,指出分封制转型为郡县制所反映的政治制度变化的本质特征是什么?(4)综合上述材料,并谈谈你对官僚体制的认识。课后练习详解题1:答案:D 解析:材料显示,纣的母亲有三个儿子,长子和次子是她为妾的时候生的,纣是她做正妻后生的。微子启虽为长子,但是“妾”生的儿子,不是嫡长子,所以不能做太子;而纣是“妻”之长子,是嫡长子,有资格为“太子”。这符合嫡长子继承制的规定,说明商纣时期已经确立了这种制度。答案为D。题2:答案:A 解析:汉代的中朝即内朝,由皇帝左右的亲信和宾客所构成;外朝是指属于丞相、御史大夫和九卿所构成的官僚体制。中朝决策支配外朝丞相的权力日益转移到中朝,皇权和相权矛盾尖锐。而三省六部下,相权分散,但各司其职,即保证皇权独尊,又调动了宰相的积极性。题3:答案:B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史料的理解能力,属于中等题。郡县制的确立,郡守和县令均由皇帝任命,有效地加强了对地方的控制,从而“有叛人而无叛吏”。题4: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古代选官制度的演变。根据材料中的“条侯中尉丞相”的升迁顺序可知选官制度由血统向才能转变。题5:答案:D 解析:秦朝灭亡的主要原因是暴政,不正确;秦始皇设郡无定数,元设行省亦无定数,所以不正确,故答案为D。题6:答案:C解析:主要考查学生对教材所学知识的记忆与运用。A错,宗法关系的依据是血缘关系;B错,礼乐制度是宗法制度的工具,D错,宗法制度适用于各级贵族。题7:答案:A解析:唐太宗是古代封建君主,其意在于加强君主专制中央集权,B、D项不符合加强君权,分割削弱相权之趋势。C项错在中央权力下移,应是中央权力集中、上移。故选A。题8:答案:(1)指分封制;特征:与宗法制互为表里(血缘与国家政治制度相结合);层层分封、等级森严。(2)原因:王室的衰落;宗法制遭到破坏;礼崩乐坏;血缘关系逐渐疏远。破解:统一国家;推行郡县制。(3)变化:从贵族体制到官僚体制;从世袭到任命;从地方分治到集权。(4)认识:官僚体制一方面顺应了历史发展的要求,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或维护国家的稳定);强化了皇帝的专制,造成了许多负面影响。解析:本题围绕中国古代地方政治制度的演变这一中心问题,考查对与其相关的制度、背景、特征、评价等。第(1)问根据“封建子弟”不难判断出该制度的名称。至于该制度的特征,可根据关键词句“封建子弟”和“ 合天子、诸侯、卿大夫、士、庶民,以成一道德之团体”,从血缘关系和内部等级两方面组织答案。第(2)问旨在考查学生从史料中获取有效信息的能力,需要紧扣史料,逐条列举。第(3)问可抓住“贵族制让位于官僚制”、“顺应中央集权和皇权制的需要”、“都必须通过任命”等关键词句组织答案。第(4)问旨在考查学生对历史事件的评价能力和辩证思维,需要从正反两方面进行全面评价。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高中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