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年高二语文上学期第一次段考试题新人教版.doc

上传人:xt****7 文档编号:3227410 上传时间:2019-12-09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28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2020年高二语文上学期第一次段考试题新人教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2019-2020年高二语文上学期第一次段考试题新人教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2019-2020年高二语文上学期第一次段考试题新人教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9-2020年高二语文上学期第一次段考试题新人教版第一卷(阅读题 共66分)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9分) 刘熙载在艺概中说:“诗人之忧过人也,诗人之乐过人也。忧世乐天,固当如是。”红楼梦中,神瑛侍者意欲下凡造历幻缘,则宝玉的精神中似有乐天之意;而绛珠仙子则欲随之下世为人,以一生所有眼泪还报其甘露之惠,则黛玉的精神中似更多忧世之心;宝玉喜聚,而黛玉则在聚时即以平静的心态准备迎接散的结局。这里包含着一个相反相成的人生命题。从“好一似食尽鸟投林,落了片白茫茫大地真干净”的结局来看,全篇则笼罩在对人生宿命般的悲剧性感受和大忧患中。鲁迅谈到红楼梦时说:“悲凉之雾,遍布华林,然呼吸而领会之者,独宝玉而已。”诚然如此。不过,那应该是指黛玉逝后。比起黛玉,宝玉应是后知后觉者。红楼梦是一曲悲歌。从第五回离恨天、灌愁海和痴情、结怨诸名目,从红楼梦引子曲文“趁着这奈何天,伤怀日,寂寥时,试遣愚衷”,从四春之“元”“迎”“探”“惜”及“千红一窟”“万艳同杯”的谐音中,我们听到的是啼血的杜鹃那声声的悲鸣。而那杜鹃便是曹雪芹,也便是林黛玉。黛玉前身是绛珠仙子,她的知心丫环叫紫鹃。紫鹃的寓意就是啼血的杜鹃,绛珠也就是红色的血泪;黛玉正是泣血的杜鹃,而曹雪芹也是泣血的杜鹃,他寄哭泣于黛玉,寄哭泣于红楼梦。黛玉善泣,枉凝眉曲中有“想眼中能有多少泪珠儿”之句。黛玉的悲泣非同凡响,感应花鸟,通于自然。第二十六回中写黛玉,“独立墙角边花阴之下,悲悲戚戚呜咽起来”,“不期这一哭,那附近柳枝花朵上的宿鸟栖鸦一闻此声,俱忒楞楞飞起远避,不忍再听”。红楼梦是一部痛史,黛玉的歌哭即曹雪芹的歌哭。金陵十二钗,是作者半生感念与怀想的闺阁女子的化身,生命之花一一凋谢,怎不令作者悲慨万端,长歌当哭!将第一回中“自欲将以往所赖天恩祖德,锦衣纨绔之时,饫甘厌肥之日,背父兄教育之恩,负师友规谈之德,以至今日一技无成、半生潦倒之罪,编述一集,以告天下人”与经历了国破家亡惨痛变故的明末清初文学家、史学家张岱所撰的陶庵梦忆自序比读,觉二者心绪苍凉,话语沉痛,何其相似。这里有几分忏悔、反语、不平,有几分无奈、自嘲、自傲。“无才可去补苍天,枉入红尘若许年”,此语并非红楼梦中那块被女娲遗弃的不能补天亦不能自由行动的顽石的伤心哀叹,而是作者的愤世之语、牢骚之语,是欲有所为而不能为、不可为的伤心之语,是冷眼观世、白眼看人的狂傲之语,是洞察古今、彻悟人生的佛道之语。总之,红楼梦是沉痛而绝望的一曲悲歌。(选自红学馆黛玉形象:中国古典诗史最后的象征者,有删改)1.下面关于“忧世乐天”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刘熙载认为,诗人的忧伤与快乐超过普通人,“忧世乐天”是诗人本来就具有的情怀。B.红楼梦里宝玉的精神中似有“乐天”之意,而黛玉的精神中似更多“忧世”之心。C.鲁迅认为宝玉“喜聚”,又是独自领会“悲凉之雾”的人,他的身上反映了“忧世乐天”的诗人性情。D.“忧世乐天”是对立统一的,宝玉、黛玉展现出的不同精神,实质上构成了一个相反相成的人生命题。2.对“无才可去补苍天,枉入红尘若许年”句意理解有误的一项是(3分)( )A.此句看似顽石之语,实则为曹雪芹的内心表白,是曹雪芹对世态的不满与憎恶愤恨的情感表露。B.此句表面上充满自怨自艾,实际上却是反映了曹雪芹狂傲的性情,即对俗世俗人持冷蔑的态度。C.此句寓含佛道色彩,是曹雪芹历经了人生的磨难之后,对古今红尘的洞察,对人生的大彻大悟。D.此句说曹雪芹认为自己没有才能济世,欲有所为而不能为、不可为,只好坠入红尘,虚度流年。3.下列理解和分析,符合原文内容的一项是(3分)( )A.“离恨天”“灌愁海”等名目、“元”“迎”“探”“惜”的谐音、“绛珠”“紫鹃”的寓意都证明红楼梦是一曲悲歌。B.林黛玉的悲泣非同凡响,感应花鸟,通于自然,具有“惊天地,泣鬼神”的震撼力,足可见出她的内心有许多哀怨不平之气。C.林黛玉是曹雪芹半生中感念与怀想的闺阁女子的形象化身之一,作者写林黛玉,无非是想借助她来表达痛悼红颜的悲慨之情。D.曹雪芹的红楼梦与张岱的陶庵梦忆自序,读来让人觉得“心绪苍凉,话语沉痛”,是因为两位作家人生经历相同。二、古代诗文阅读 (32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题目。答秦太虚书 苏 轼轼启:五月末,舍弟来,得手书,劳问甚厚。日欲裁谢,因循至今。比日履兹初寒,起居何如?吾侪渐衰,不可复作少年调度,当速用道书方士之言,厚自养炼。谪居无事,颇窥其一二。已借得本州天庆观道堂三间,冬至后当入此室,四十九日乃出。自非废放,安得就此?太虚他日一为仕宦所縻,欲求四十九日闲,岂可复得耶?当及今为之,但择平时所谓简要易行者,日夜为之,寝食之外,不治他事,但满此期,根本立矣。此后纵复出从人事,事已则心返,自不能废矣。此书到日,恐已不及,然亦不须用冬至也。寄示诗文,皆超然胜绝,娓娓焉来逼人矣。如我辈亦不劳逼也。太虚未免求禄仕,方应举求之,应举不可必。窃为君谋,宜多著书,皆卓然有可用之实者,不须及时事也。但旋作此书,亦不可废应举。此书若成,聊复相示,当有知君者,想喻此意也。初到黄,廪入既绝,人口不少,私甚忧之,但痛自节俭,日用不得过百五十。每月朔,便取四千五百钱,断为三十块,挂屋梁上,平旦,用画叉挑取一块,即藏去叉,仍以大竹筒别贮用不尽者,以待宾客。度囊中尚可资一岁有余,至时别作经画,水到渠成,不须顾虑,以此胸中都无一事。所居对岸武昌,山水佳绝。有蜀人王生在邑中,往往为风涛所隔,不能即归,则王生能为杀鸡炊黍,至数日不厌。又有潘生者,作酒店樊口,棹小舟径至店下,村酒亦自醇酽。柑桔椑柿极多,大芋长尺余,不减蜀中。外县米斗二十,有水路可致。羊肉如北方,猪牛獐鹿如土,鱼蟹不论钱。岐亭监酒胡定之,载书万卷随行,喜借人看。黄州曹官数人,皆家善庖馔,喜作会。太虚视此数事,吾事岂不既济矣乎!欲与太虚言者无穷,但纸尽耳。展读至此,想见掀髯一笑也。岁晚苦寒,惟万万自重。李端叔一书,托为达之。夜中微被酒,书不成字,不罪不罪!不宣。轼再拜。(节选自古代书信精选)本文系苏轼于元丰三年(1080)被谪黄州时写给友人秦观的一封回信。秦观,字太虚,又字少游,高邮人,与黄庭坚、晁补之、张耒合称“苏门四学士”。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 他日一为仕宦所縻 縻:束缚 B. 不治他事 治:管理C. 亦不可废应举 废:停止 D. 尚可资一岁有余 资:供给5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3分)A. 日夜为之 B. 此书若成胡为乎遑遑欲何之 翼若垂天之云 C.往往为风涛所隔 D.吾事岂不既济矣乎士卒多为所用者 客亦知夫水与月乎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一的项是(3分)A.苏轼在黄州学道养生,用佛道思想自我解脱,既有消极的一面,也反映了他达观、超脱的一面。B.苏轼在信中劝秦观要多写有价值之书,也要做参加科举考试的准备,勉励他加强修养,积极入仕。C.苏轼在黄州为生计发愁,但仍以游山玩水、饮酒读书、结识朋友为乐。D.本文是苏轼在被贬黄州的第二年冬天写给秦观的一封书信,信中叙述了他在贬所的状况,用语自然,读来亲切。7.把原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1)寄示诗文,皆超然胜绝,娓娓焉来逼人矣。译文:_ (2)欲与太虚言者无穷,但纸尽耳。展读至此,想见掀髯一笑也。译文:_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89题。(8分)插 秧 歌 范成大田夫抛秧田妇接,小儿拔秧大儿插。笠是兜鍪蓑是甲,雨从头上湿到胛。 唤渠朝餐歇半霎,低头折腰只不答。“秧根未牢莳未匝,照管鹅儿与雏鸭。”【注】兜鍪(mu):头盔。莳(sh)未匝:移植或栽种没有完毕。8.诗歌的颔联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请简析。(4分) 9.前人评论杨万里的诗,都认为他讲究“活法”,所谓“活法”就是用自己的眼睛和笔,将“活泼泼”的自然景物和生活场景捕捉到笔底来加以表现。请以首联为例,简析这首诗是怎样体现“活法”?。(4分) 10.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甲乙两题任选一题作答;如果两题都答,则按甲题计分。)(6分)甲:云销雨霁,彩彻区明。(1)_,(2)_。(3)_ ,(4)_;(5)_ ,(6)_ 。 (王勃滕王阁序)乙:归去来兮,田园将芜胡不归?(1)_,(2)_?(3)_ ,(4)_。(5)_ ,(6)_ 。 (陶渊明归去来兮辞)三、(24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114题。霍拉斯的命运坎宁 霍拉斯是个制锁匠,十五年前曾因盗窃坐过一次班房,但他却不愿从此改邪归正,只想今后干得更谨慎些,以免再次招来麻烦。 霍拉斯喜欢珍贵的图书,这就是他每年都要撬一个保险箱的原因。他每年精心策划一次,以后十二个月的吃喝玩乐,特别是购买书籍的钱就不用愁了。 现在,他在七月的阳光下走着,确信今年的行动也一定会像往年那样成功,两周来他仔细调查了一家高级住宅。这家的主人和主妇都去了伦敦,今天两个仆人又出去看电影。霍拉斯觉得很惬意。秋天又有两种有趣的书要出版了,他来得及用那保险箱里的珠宝换得的钱,去购买它们。 他弄开了宅门,剪断了警报电线,便走进放保险箱的房间。要撬开保险箱对他来说,是轻而易举的事,他毕竟跟锁和保险箱打了大半辈子交道了。 他一向细心,从不留下指纹。 他正干得起劲,突然背后传来声音,惊得他魂飞魄散。 “谁?我在楼上就听到你的声音了。” 一位年轻的太太出现在门口,她相当漂亮,身穿一身大红装束。她走到壁炉旁,信手收拾一下那里的装饰品。 “谁都以为我要离开一个月,然而我回来得正是时候,虽然我不希望撞上一个窃贼。”她盯着呆若木鸡的他,接着又说,“我要给警察挂个电话” 他竭力装出可怜的样子央求道: “放我走吧!夫人,我决不再干这种勾当了,我最怕呆监狱。” “你保证今后洗手不干了吗?”她从桌上的银制烟盒中取出一支烟来。 看到赦免有望,霍拉斯一面结结巴巴地说:“我发誓!”一面赶忙脱下手套,递上打火机。 “夫人!您果真宽恕我了吗?”霍拉斯巴结地举着火凑近她。 “可以,但你必须为我干件事。” “只要我能办到。” “去伦敦前,我把首饰放在保险箱里了,今天晚上有个舞会,所以我赶回来取,可是” 霍拉斯笑了:“您忘了开保险箱的号码,对吗?” “让你说中了。” 霍拉斯熟练地撬开了保险箱,为她取出首饰后,赶紧溜之大吉了。 可他的誓言只管用了两天,第三天早上,霍拉斯忽然想起了他要买的那两本书,他知道他得觅另一个保险箱。 但他再也没机会执行他的计划了,中午,警方以盗窃珠宝罪逮捕了他。由于霍拉斯打开保险箱时没戴手套,他的指纹到处都是。没人相信他为住宅的主人打开保险箱取首饰的故事。夫人本人,一位花白头发的老太太说这个故事是胡编乱造。 现在,霍拉斯是监狱图书馆的管理员,他永远不会忘记那个迷人、聪明的年轻太太。 选自文艺生活(精选小小说)11.根据小说内容,概括霍拉斯这一人物的特点。(5分)答: _ 12.请对小说画线处的精彩描写作简要分析。(6分)(1)一位年轻的太太出现在门口,她相当漂亮,身穿一身大红装束。她走到壁炉旁,信手收拾一下那里的装饰品。 答: _ (2)看到赦免有望,霍拉斯一面结结巴巴地说:“我发誓!”一面赶忙脱下手套,递上打火机。 答: _ 13.这篇小说的结尾富有艺术性,“警方以盗窃珠宝罪逮捕了他”, “现在,霍拉斯是监狱图书馆的管理员”,既意外又合理,颇耐人寻味,请你分析。(5分)答: _ 14.这篇小说意蕴丰富,制锁匠的经历给人启迪,结合文本,联系生活,谈谈你的见解。(8分)答: _ 第二卷(表达题 共84分)四(24分)15下面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完全相同的一组是( )( 3分 ) A. 梦魇/赝品 撺掇/啜泣 关隘重重/追封谥号B. 躁动/噪声 田畴/觥筹 令人咋舌/舴艋小舟C信笺/栈道 慰藉/蕴藉 毫无瑕疵/龇牙咧嘴D聘任/驰骋 涯际/睚眦 姹紫嫣红/叱咤风云16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 3分 )A这次“圆梦野中”的演讲中,有选手选用了新颖别致的材料,不但能生动鲜活地表现主题,而且掷地有声,令人耳目一新,增强了演讲的感染力。B我想,今天的中国人之所以会敲响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学的晨钟暮鼓,就是因为感到了在经济高速发展中一种道德危机正在逼近中国。C对于两会委员、代表中明星云集的现象,舆论早有质疑,而对于逢会便请假缺席、提案像“小学生作文”等问题更是微言大义。DA室外,楼房错落,绿树掩映;室内,沙发酒柜,空调冰箱。随着美好乡村建设如火如荼地开展,我县像渐水湾、山包新村这样的农村新居已不稀奇。17.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3分)A.“中国梦网上系列谈”第三场活动18日在中国网络电视台举行,5位来自教育领域的工作者围绕中国梦进行,并回答了网友的提问。B我省将加强对泾县新四军军部旧址、金寨革命旧址群、六安独山革命旧址、潜山176师抗战烈士公墓等重要革命文物的修缮、利用和保护。C. 从今年秋季开始,我省将全面启动普通高中孤儿免费教育制度。这样一来,从小学到大学,孤儿只有在公办学校就读,就能享受全程免费教育。D一曲黄梅戏曲调的我的家乡灵璧城,唱出了在外漂泊的游子的思家之情。来厦门当流浪歌手的灵璧人李飞,在海滨公园开了一场个人专辑慈善签唱会。18.给下列句子排序。(5分)在30年代,一天早晨,我正在书房研究, , , 。 。 , 。我说你们给我赶快下来,他们大笑了一阵,不久就下来了。我早知道思成是“梁上君子”可是看见他们在不太结实的屋顶上忽然听见天空中男低音叫“老金”梁思成夫妇都在他们正屋的屋顶上总觉得不妥当赶快跑出院子去看答:19下面关于安徽三祖寺的图片和文字材料,是某所中学游学所参观的景区。请筛选相关信息,以解说员的身份,向前来游学的同学作介绍。要求:简明、生动、得体,至少运用一种修辞手法,不超过100字。(6分) 地点:安徽三祖寺,位于安徽天柱山南面。景点介绍:三祖寺,始建于公元505年。位于天柱山南面环境清幽、景色怡人的凤形山上,为南朝国师宝志禅师开创,梁武帝赐名“三祖山谷乾元禅寺”。隋初,禅宗三祖僧璨来此弘法教学,并传衣钵给四祖道信,于公元606年在此立化,故称三祖寺。1983年三祖寺被国务院确定为汉族地区全国重点寺院。 1500年来,该寺少衰即兴,扬名宇内。这里群山环抱,中耸一山峰,苍然独秀。潜水流其前,天柱耸其后,风物秀丽,堆碧叠翠,幽静宜人。天柱山为古皖文化荟萃地。道教尊此为第14洞天,57福地;李白、王安石、白居易、黄庭坚、苏东坡等对天柱山情有独钟,留下许多珍贵的诗词游记和摩岩石刻,石牛古洞摩崖石刻之多之精全国闻名。答: 20阅读下面某气象台发送的信息预报,按要求答题。( 4分 )中秋小长假,请您关注天气。自9月6日起,未来一周内,淮河以北1418,江淮之间1619,局部地区阴有小雨,全省降温10。请根据上面的信息,给以下两种人作提示,要求语言得体,每条不超过15个字。(对驾车出游的人) 。(对走亲访友的人) 。五作文(60分)21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浙江籍著名作家麦家认为,人生必须配备的几副眼镜:一是望远镜,看远;二是显微镜,看细;三是放大镜,看透;四是太阳镜,看淡;五是哈哈镜,笑看人生。 请你全面理解材料,但可以选择一个侧面、一个角度构思,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要求:自主确定立意,确定文体(除诗歌外,文体不限),确定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要抄袭。 野寨中学xx学年第一学期高二第一次段考试语文答案一、(9分) 1.C (“宝玉喜聚”是本文作者的观点。) 2.D (错在“没有才能”,“虚度流年”。其实是曹雪芹的愤世之语。)3.A (B.错在“惊天地,泣鬼神”“哀怨不平之气”, “惊天地,泣鬼神”的表述属夸大其词,“哀怨不平之气”的结论属无中生有。见第3段。C.错在“借助她来表达痛悼红颜的悲慨之情”,曹雪芹借助林黛玉表达的情感不仅限于“痛悼红颜”,还有对自己的哀叹等复杂情感。见第4段。D.错在“是因为两位作家人生经历相同”,应是说两部作品的某些文字体现的情感“何其相似”,而不是人生经历相同。见第4段。) 二、古代诗文阅读 (32分)4 B(治:做,从事。)5 C(介词,表被动。A代词,事。/动词,到。B如果,假如。/像,好像。D表反问语气/表疑问语气。)6 B(“勉励他积极入仕”与原文不符。)7.把原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1)(你)寄给我看的诗文,都十分高超,美妙到极点,娓娓说来,有一种催人向上的力量。(2)想和你说的话没有穷尽,但是纸已经写完了。你打开信纸读到这里,我想象得出你一定会捋捋胡须微微而笑。8.(4分) (1)比喻。把斗笠比作头盔,把蓑衣比作铁甲。(2分)(2)暗示了天气的恶劣,农事的繁忙紧张,表现了农家儿女吃苦耐劳的精神。(2分)9.(4分)首联以极其通俗的语言,展示了插秧的繁忙景象。(1分)“抛”“接”“拔”“插”四个动词,虽直白通俗却极为传神,(1分)描画了全家老少齐上阵,为抢农时而忙碌不停的情景。(2分)10.(6分)甲:(1)落霞与孤鹜齐飞(2)秋水共长天一色(3)渔舟唱晚(4)响穷彭蠡之滨(5)雁阵惊寒(6)声断衡阳之浦。乙:(1)既自以心为形役(2)奚惆怅而独悲(3)悟以往之不谏(4)知来者之可追(5)实迷途其未返(6)觉今是而昨非三、(24分)11.(5分)霍拉斯是一个精于制锁和开锁的惯偷,贪图不劳而获,谨慎心细(行窃策划周全),善于应变(随机应变),爱图书(文雅),知错不能改(缺乏自控力)。(答出5点即得5分) 12. (6分)(1)外貌(肖像)描写,动作描写。她的装束以及“信手”的动作与小说开头“高级住宅”相呼应,让霍拉斯相信她就是主人,推动了情节的发展。 (2)语言(或情态)描写,动作描写。表现霍拉斯行窃被发现后急于摆脱困境的心理,“递上打火机”是讨好“主人”, “脱下手套”为后文的被捕埋下伏笔。13.(5分)(1)小说的结尾出人意料(欧亨利式结尾),霍拉斯上当了,“夫人本人,一位花白头发的老太太说这个故事是胡编乱造”,这告诉我们,“迷人的年轻太太”不是主人,而是一小偷;这结果又是情理之中的,因为多行不义必自毙。(2)“现在,霍拉斯是监狱图书馆的管理员”与前文“霍拉斯喜欢珍贵的图书”相呼应,又表明了他的变化“美”在复苏,耐人寻味。把谜底放在最后揭开,吸引读者,呼应开头,构思巧妙,读罢让人哑然失笑,又发人深思。14.(8分)制锁匠不制锁,反而撬锁,想不劳而获,哪怕是为一个看似高雅的目的(喜欢珍贵的图书),也是错误的,其品行也是卑劣的。生活中也不乏制锁匠霍拉斯这样的人,贪图安逸,不劳而获,最终结局可悲。小说让人警醒。/霍拉斯自以为是精心策划,艺高又谨慎,最终仍难逃法网。生活中一些自诩高明的人,也是机关算尽,最终“聪明反被聪明误”,玩火必自焚。第二卷(表达题 共84分)四(24分)15( 3分 ) B(zo chu z A. yn/yn duo/chu i/sh C jin/zhn,ji,c/z D pn/chn,y,ch/zh。)16( 3分 )DA室外,楼房错落,绿树掩映;室内,沙发酒柜,空调冰箱。随着美好乡村建设如火如荼地开展,我县像渐水湾、山包新村这样的农村新居已不稀奇。16D(如火如荼,像火那样红,像荼茅草的白花那样白。原比喻军容之盛,现用来形容大规模的行动气势旺盛,气氛热烈。 A掷地有声:形容说话坚定有力,语义崇高。不合语境。B晨钟暮鼓:比喻可以使人警觉醒悟的话。C微言大义:微言,精当而含义深远的话;大义,本指经书的要义,后指大道理。包含在精微语言里的深刻的道理。)17.(3分)D (A缺宾语。“进行”后面加上“座谈”。B语序不当。“利用”和“保护”调换。C关联词语搭配不当。“只有”改为“只要”。)18.(5分)(“正在”“忽然”衔接,又由“听”到“看”,应为,接着插叙“梁上君子”,再一转,。)19要求:简明、生动、得体,至少运用一种修辞手法,不超过100字。(6分)答案:大家好!三祖寺,始建于公元505年。为南朝宝志禅师开创,梁武帝赐名“三祖山谷乾元禅寺”。 三祖僧璨来此弘法,并传衣钵给四祖,乃得名“三祖寺”。1500年来,它如一位虔诚的老僧,传法布道,引无数香客、文人朝拜。20 ( 4分 )(1)天雨路滑,温暖出行,平安度假。(2)注意保暖,带好雨具,温馨过节。五作文(60分)21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60分) 【写作提示】材料中展示了著名作家麦家对人生的解读,指出面对人生际遇应持的态度:看远,看细,看透,看淡与笑看人生等等。面对人生,有时候,我们要用望远镜,看远方,看到前路的希望;有时候,我们要用显微镜,用苛刻的眼光去发现自身的不足,正确认识自己;有时候,我们要用放大镜,把人生世事都看清楚透彻了,会觉得人生没有过不了的坎;有时候,我们要用太阳镜,对功名利禄,保持一种淡然心态;有时候,我们要用哈哈镜,面对厄运困苦,一笑而过考生可从五个方面中任选一个方面来立意,也可以选取几个方面来写,也可以写我们许多人往往拿错了眼镜,该拿太阳镜时拿了显微镜,该拿望远镜时拿了放大镜,所以经常把事情办糟糕,从而提出关键是要选对眼镜。【译文】苏轼启:五月末,我弟弟来到这里,(从他手中)得到你的亲笔书信,(你)慰问的情谊十分深厚。每天想回信表示感谢,一直拖延到今天。近来天气进入初寒季节,你生活怎么样?我们这些人渐渐衰老了,不能够再像年轻时那样调理生活,应当赶快采用道书上方士说的办法,加强养自身调养修炼。我被贬住在这里闲暇无事,对道书上讲的方法也略微知道了一些。现已借到本州天庆观三间房子,冬至后就住到里面去,过四十九天才会出来。假如不是被贬官、遭到放逐,我怎么能这样呢?太虚(你)将来一旦受到官务的束缚,想求得四十九天的空闲,又哪里能得到呢?应该趁现在(有空闲)去做,只要选择平时所谓简明扼要、容易做到的方法就行,日夜修炼,除吃饭睡觉以外,不做别的事,只要满了这期限,养身的根基就建立了。从此以后,纵然再出来处理俗事,事情办完了,心情又会回到原来的闲静状态,(修炼神性的事)自然不会废止。(你)寄给我看的诗文,都十分高超,美妙到极点,娓娓说来,有一种催人向上的力量。像我这样的人也用不着后辈推动了。太虚免不了要去追求官位俸禄,将要通过参加科举考试来追求,参加科举考试不一定能实现愿望。我私下替你考虑,应该多写书,(并且)都要见识高超又有实用价值,不必涉及时事。只是你转回头写这类文章的时候,也不能停止参加科举考试的准备工作。这些文章如果写好了,姑且再给我看看,我是会理解你的用心的,想来你明白这个意思吧。初到黄州,薪俸已经断绝,人口却没有减少,我私下里为这事十分发愁,只好尽量节俭,每天费用不准超过一百五十钱。每月初一,就取出四千五百钱,把它分成三十份,挂在屋梁上,每天天一亮就用挂画用的叉子挑取一份,然后把叉子藏起来。未用完的钱仍然用另外的大竹筒装好贮存起来,以备招待客人的需要。估计袋中的钱还可用一年多,到时候再另想办法了,水到渠成,不必预先考虑,因此我胸中记挂的事一件也没有。我住处的对岸武昌,山水美妙到了极点。有位老家在蜀地的王生住在城里,我过江后常常因为风涛阻隔,不能马上回家,王生能为我杀鸡煮饭,甚至在他那里住上几天,他都不厌烦。又有一位潘生,在樊口开有酒店,可以划船直接到他店旁,虽是乡村酿的酒,自是味醇汁酽。这里柑橘椑柿非常多,大芋头长有一尺多,不比蜀中的差。外县的米一斗卖二十钱,从水路去可以买到。羊肉价格和北方一样,猪牛獐鹿价钱贱得像泥土一样,更不必说鱼蟹的价钱了。岐亭监酒胡定之,随行带有万卷书,喜欢借给人看。黄州官署的一些官员,家家都会做吃的东西,很喜欢举行宴会。你看这些情况,我的生活难道不是还过得去吗?想和你说的话没有穷尽,但是纸已经写完了。你打开信纸读到这里,我想象得出你一定会捋捋胡须微微而笑。年底天气十分寒冷,希望你万万自己多加保重。夜里酒喝得多了点,字写得不像样子,不要怪罪,不要怪罪!不一一说了。苏轼再拜。8.(4分) (1)(4分)比喻。把斗笠比作头盔,把蓑衣比作铁甲。(2分)(2)暗示了天气的恶劣,农事的繁忙紧张,表现了农家儿女吃苦耐劳的精神。(2分)9.(4分)首联以极其通俗的语言,展示了插秧的繁忙景象。(1分)“抛”“接”“拔”“插”四个动词,虽直白通俗却极为传神,(1分)描画了全家老少齐上阵,为抢农时而忙碌不停的情景。(2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高中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