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年七年级生物上册 第1单元 探索生命的奥妙 第一节 探索生命的器具名师教案1 苏教版.doc

上传人:tia****nde 文档编号:3224966 上传时间:2019-12-09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2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2020年七年级生物上册 第1单元 探索生命的奥妙 第一节 探索生命的器具名师教案1 苏教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2019-2020年七年级生物上册 第1单元 探索生命的奥妙 第一节 探索生命的器具名师教案1 苏教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2019-2020年七年级生物上册 第1单元 探索生命的奥妙 第一节 探索生命的器具名师教案1 苏教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9-2020年七年级生物上册 第1单元 探索生命的奥妙 第一节 探索生命的器具名师教案1 苏教版一、背景和意义分析“探索生命的器具”主要介绍了显微镜的结构、作用与使用方法,对常用实验器具的分类、安全操作规则做了简单的介绍,介绍了制作临时玻片标本的方法,让学生体验一种临时玻片标本的制作过程并练习使用显微镜进行观察。本章内容是在学生已经了解了生物的主要类群、生物的生命现象、生物学与人类和社会的关系,意识到生物学的重要性的基础上,让学生进一步学习探索生命的器具、方法,并学会制作临时玻片标本的方法,这对学生今后科学地探索生命,正确地使用各种探究器具,养成良好的实验习惯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都有非常大的作用,它将为学生学会科学探究奠定坚实的基础。二、学习与导学目标:1、知识积累与疏导:中学常用的显微镜主要是单筒式光学显微镜,利用书上插图、实物,认识显微镜,对照图2-1说出显微镜的基本结构与作用。认知率达100%。2、技能掌握和指导:在认识显微镜的基础上,尝试使用显微镜,从而能正确使用显微镜。利用率达100%。3、智能提高与训导:在动手实践操作的基础上,通过组内讨论、交流,培养合作精神,提高交流表达能力,培养学生动手能力。互动率达100%。4、情意修炼与开导:在实验操作过程中,发现问题,并尝试解决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投入率达100%。5、观念确认与引导:强调实验在生物课学习中的重要性,指出学生只有通过动手实验,才能获得许多感性的认识,才能学会许多科学的实验方法,去探索生物世界的奥秘,从而是学生明确实验课的目的,激发其探究精神,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认同率达100%。三、障碍与生成关注:通过积极参与、动手、动脑,亲身经历,从而能够正确使用显微镜,尝试制作临时玻片标本。四、学程与导程活动: 教具准备:显微镜、放大镜、擦镜纸、载玻片、盖玻片等。导入新课:丰富多彩的生物界蕴藏着无限奥秘,这些奥秘等待着我们去探索,要进行科学探索就离不开一些器具。(一)认识显微镜:教师出示显微镜,对其进行简要介绍。显微镜是常用的探究器具,能帮助我们观察肉眼无法观察到的细微结构。1、 让学生按教科书中图2-1的说明来观察实验桌上的显微镜各部分结构,了解各部分作用。2、各小组内的同学互相提问,互相解答。3、教师根据学生出现的问题进行指导。(1)教师示范取镜:一手握镜臂,一手托住镜座。学生练习取镜。(2)指导学生辨认显微镜上目镜和物镜上的放大倍数,目镜与物镜放大倍数的乘积,就是物像的放大倍数。(3)教师演示转动粗细准焦螺旋,让学生观察镜筒升降情况,学生练习使用准焦螺旋。(4)观察反光镜,识别平面镜、凹面镜。外界光线强时,用平面镜,弱时用凹面镜。(5)观察遮光器上不同光圈。外界光线强时用较小光圈,较弱用较大光圈。4、检查学生掌握情况。(1)区分目镜和物镜。(2)识别反光镜的凹面和平面。(3)识别粗细准焦螺旋。(二)使用显微镜:1、教师边讲解边操作。(1)对光选择目镜,转动转换器,使低倍物镜对准通光孔。把较大光圈对准通光孔。转动反光镜,从目镜可看到一白亮视野。(2)观察取一薄纸写上“6”字放在载玻片中央。将载玻片放到载物台上通光孔中央。转动粗准焦螺旋,将物镜靠近载玻片,眼睛要看着物镜,以免损坏镜头。再调节粗准焦螺旋,直到看清物像为止,最后用细准焦螺旋使物像更清晰(应注意显微镜下看到的像是倒像,如果要将周围的物像移至视野中央,则应将标本向物像相反的方向移动)。2、学生按图2-2进行练习,教师巡视学生实验进行情况,对不规范操作及时纠正。3、学生提出使用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同学互解,教师补充归纳。4、实验完毕,准备收放显微镜。(三)其他常用探究器具学生辨认图2-3中器具,教师加以补充归类,实验结束后,及时做好清理。课堂小结: 让学生想一想,本节课学到了什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的重要内容;五、笔记与板书提纲:第一节 探索生命的器具一、显微镜1、显微镜的结构2、显微镜的使用方法取镜与安放对光观察二、其他常用的探究器具六、练习与拓展选题:书本P:1011的“自我评价”、“思维拓展”、“课外探究”。七、反思与点评记录21 探索生命的器具(第二课时)一、背景和意义分析“探索生命的器具”主要介绍了显微镜的结构、作用与使用方法,对常用实验器具的分类、安全操作规则做了简单的介绍,介绍了制作临时玻片标本的方法,让学生体验一种临时玻片标本的制作过程并练习使用显微镜进行观察。本章内容是在学生已经了解了生物的主要类群、生物的生命现象、生物学与人类和社会的关系,意识到生物学的重要性的基础上,让学生进一步学习探索生命的器具、方法,并学会制作临时玻片标本的方法,这对学生今后科学地探索生命,正确地使用各种探究器具,养成良好的实验习惯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都有非常大的作用,它将为学生学会科学探究奠定坚实的基础。二、学习与导学目标:1、知识积累与疏导:在初步学会使用显微镜的基础上,尝试制作临时玻片标本。对照图2-4,归纳出制作临时玻片的过程。认知率达100%。2、技能掌握和指导:尝试制作临时玻片标本,防止玻片内出现气泡,并使用显微镜观察玻片标本。利用率达95%。3、智能提高与训导:在动手实践操作的基础上,通过组内讨论、交流,培养合作精神,提高交流表达能力,培养实验能力。互动率达100%。4、情意修炼与开导:在实验操作过程中,发现问题,并尝试解决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投入率达100%。5、观念确认与引导:强调实验在生物课学习中的重要性,指出学生只有通过动手实验,才能获得许多感性的认识,才能学会许多科学的实验方法,去探索生物世界的奥秘,从而使学生明确实验课的目的,激发其探究精神,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认同率达100%。三、障碍与生成关注:通过积极参与、动手、动脑,亲身经历,从而能够正确使用显微镜,尝试制作临时玻片标本。四、学程与导程活动: 教具准备:显微镜、擦镜纸、载玻片、盖玻片、干净的纱布、滴管、烧杯、叶片、番茄、自来水等。 导入新课:1、 复习回顾显微镜的构造和使用方法,让学生完成以下操作:(1)指出目镜,物镜,反光镜,粗、细准焦螺旋。(2)对光。(3)观察写有“6”字的薄纸片。2、 检查预习情况:3、 临时玻片标本的制作:实验指导方法一般分为两种:一种是教师分步骤讲解操作要求及注意事项,学生分步骤操作。另一种是教师依次讲解实验操作要求和注意事项之后,学生再做实验。针对初一新生年龄小能力差的特点,建议开始时最好采用边指导边观察的教学方法,学生按教师指导,分步练习。总之,在较短时间里,要千万百计让每一位学生有机会练习,并做到既严格要求、规范操作,又大胆实践,勇于探究。(1)教师演示操作过程,并对各步进行归纳。用洁净的纱布把载玻片、盖玻片擦拭干净净。用滴管在载玻片中央滴一滴自来水滴。用镊子夹取叶片表皮、蕃茄的果皮取。把材料浸入玻片中央的水滴中浸。展平材料展。用镊子夹起盖玻片,使它的一边先接触载玻片上的水滴,然后轻轻盖在生物材料上盖。把一滴碘液滴在盖玻片一侧,用吸水纸从另一侧吸引,使染液浸润标本全部染。(2)学生按照实验步骤练习,教师巡视学生实验情况,对不规范操作及时纠正,并解决学生操作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取材厚而不透明,光线无法透过,视野里看到的物像漆黑,无法看清,因此取材要薄而透明。盖盖玻片时产生气泡。要求学生严格按正确操作方法盖盖玻片,帮助学生区分气泡和细胞。如果视野中出现污点,帮助学生判断污点的位置。(3)实验完毕,整理实验台。课堂小结:引导学生回顾本实验的主要内容。五、笔记与板书提纲:第一节 探索生命的器具临时玻片标本的制作: “净”、“滴”、“取”、“浸”、“展”、“盖”、“染”六、练习与拓展选题:书本P:1011的“自我评价”、“思维拓展”、“课外探究”。七、反思与点评记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中学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