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年高二历史上学期12月月考试题(含解析).doc

上传人:tian****1990 文档编号:3220214 上传时间:2019-12-09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38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2020年高二历史上学期12月月考试题(含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2019-2020年高二历史上学期12月月考试题(含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2019-2020年高二历史上学期12月月考试题(含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9-2020年高二历史上学期12月月考试题(含解析)一、选择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1下列符合右侧书影作者主张的是A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B格犹穷也,物犹理也,犹曰穷其理而已也。C与人善言,暖于布帛;伤人以言,深于矛戟。D故其德足以安乐民者,天予之;其恶足以贼害民者,天夺之。【答案】D【解析】考点:董仲舒的思想。春秋繁露的作者是董仲舒,他是西汉时期儒家学派的主要代表人物,所以题文需要选择的是儒家学派的观点的内容。A项是道家学派的观点,所以排除。B项是宋体理学的观点,所以排除。C项内容出自荀子荣辱其主要意思是:好话比衣服还温暖。形容有益的语言能给人很大的鼓舞和安慰,所以排除C项。D项反映的是董仲舒的天人感应的内容,所以应该选择D项。2、中国古代学术史上曾经发生过一次著名的理学家辩论,甲方批评乙方做学问“支离”, 乙方批评甲方做学问“太简”。下列各项中,属于当时乙方代表人物主要观点的是A、“存天理,灭人欲” B、发明本心C、“知行合一” D、“破山中贼易,破心中贼难”【答案】A【解析】考点:宋明理学。抓住关键词“理学”、“支离”。 “支离”是批评对方忽略万事万物的相互联系性和统一性,独立、片面地看问题。“太简”是批评对方忽略了万事万物的独特性和联系的复杂性,不重视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由此可见,这里的“甲方代表人物”观点是发明本心,乙方代表人物观点为存天理,灭人欲。故选A。3中国孤儿是伏尔泰根据元代戏剧赵氏孤儿改编,他写作的目的是为了在舞台上“传授孔子道德”,并称自己这部作品为“五幕孔子的道德戏”。伏尔泰推崇儒家思想,希望向中国学习的根本目的是A利用儒家伦理道德规范重建欧洲道德秩序B以儒家“仁”“礼”的思想规范的行为C继承儒家平等理念宣扬法律面前人人平等D以儒家思想反教会思想专制倡导理性自由【答案】D【解析】考点:儒家思想对启蒙运动的影响。儒家思想中民本的思想为启蒙思想提供了反对专制的素材,启蒙思想家认为中国的儒家伦理思想是理性的体现,因此D项是正确的。4“春者天之所以生也。仁者君之所以爱也;夏者天之所以长也,德者君之所以养也;霜者天之所以杀也,刑者君之所以罚也。天有春生夏长冬杀,人也有仁慈德爱刑罚,天有是理,人有此行。”材料主要论述A大一统思想 B“天人感应”思想 C万物的本原是道 D“君权神授”理论【答案】B【解析】考点:汉代儒学。本题考查学生阅读理解信息和根据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材料把季节、自然生长规律与人的品行紧密联系在一起,因此体现了“天人感应”思想,B项符合题意。材料未涉及加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信息,排除A;材料没有关于宇宙本源的探讨,排除C;材料未强调君王至高无上的权力来源于上天,因此排除D项。5.王夫之说,“无理则欲滥,无欲则理亦废”“倘以尽己之理压伏其欲,则于天下多有所不通;若只推其所欲,不尽乎理,则人己利害,势相扞格,而有不能推”。与这一观点的精神实质最为接近的是A“圣人千言万语只是教人存天理,灭人欲”B“穿衣吃饭,即是人伦物理,除却穿衣吃饭,无伦物矣”C“人是万物的尺度”D“有思想力的人是万物的尺度”【答案】D【解析】考点:明清进步思想和苏格拉底的思想。本题综合考查了王夫之的辩证思想与苏格拉底的思想的相同之处。王夫之阐述 理与欲的辩证统一的观点。A 项天理与人欲对立的;B 项是李贽的思想,把欲与理等同; C 项是普罗塔戈拉的思想,强调个人的感觉为成万物尺度,并没有统一的标准;D 项是 苏格拉底的思想,强高有思想力的人才是万物的尺度,体现其对理性的推崇,但没有扼 杀人的感性。故ABCD 项比较可知,D 项最为接近。D 项正确。6“我不想变成上帝,或居住在永恒之中,属于人的那种光荣对我就够了。我自己是凡人,我只要求凡人的幸福。”这句话可能出自于A亚里士多德 B彼特拉克 C马丁路德 D康德【答案】【解析】考点:文艺复兴运动。彼得拉克是意大利文艺复兴运动的代表人物,被誉为“人文主义之父”。他的观点“我不想变成上帝我只要求凡人的幸福。”反映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主义思想,彼特拉克是文艺复兴时期代表人物;故选B。7“人应当知道什么?人应当做什么?人可以希望什么?要回答这些问题,必须研究人类理性加以判断。”下列哪两位思想家在上述命题的研究上接近 A、伏尔泰和卢梭 B、孟德斯鸠和卢梭 C、苏格拉底和康德 D、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 【答案】C【解析】考点:人文主义。苏格拉底对人性的研究是人类精神觉醒的重要表现,使哲学真正成为一门研究“人”的学问;康德认为启蒙运动的核心是理性,强调人的重要性,认为人就是人,而不是达到任何目的工具。故选C。8、孔子和苏格拉底是公元前5世纪的东西方思想巨人,两者思想的不同之处是A、重视道德的意义 B、肯定人的价值C、强调知识的作用 D、推崇君主的权威【答案】D【解析】考点:东西方两位哲学家的思想的不同点。孔子推崇贵族政治,而苏格拉底推崇民主政治,故D项符合。9、某中学生参加电视节目知识竞赛,有一道关于中国古代四大发明的题,他很难确定其中表述正确的选项,向你电话求助。你应帮他选择A、“司南”最早出现于春秋时期B、“蔡侯纸”是中国古代最早的纸C、火药在唐代开始应用于军事D、活字印刷书籍的出现始于元朝【答案】C【解析】考点:本题主要考查中国古代的四大发明。依据所学可知,火药在唐代末期开始应用于军事,北宋时代得以推广,所以C项说法正确;目前已发现西汉时期的灞桥纸,“蔡侯纸”是指东汉蔡伦改进造纸术后所生产的纸张,故B项错误; “司南”最早出现于战国时代,故排除A;活字印刷书籍的出现始于宋代,故排除D。所以选C。10、宋人称:“柳郎中词只好十七八女郎按执红牙拍,歌杨柳岸晓风残月;学士词须关西大汉执铁绰板,唱大江东去。”与“学士词”词风一致的代表人物是A、李煜 B、李清照 C、陆游 D、辛弃疾【答案】D【解析】考点:文学成就。根据所学知识,“学士词”中学士是指苏轼,属豪放派的词人,与之相符的只有南宋的辛弃疾,李煜、李清照主要属婉约派,陆游主要是诗人。所以答案选D。11东晋葛洪抱朴子云“潮者,据朝来也;汐者,言夕至也。”能对这一自然现象作出科学解释的是A伽利略的自由落体定律 B牛顿的经典力学体系C爱因斯坦的相对论 D普朗克的量子理论【答案】B【解析】考点:近代以来物理学的重大进展。潮汐是在月球和太阳引力的作用下,海洋水面周期性的涨落现象。在白天的称潮,夜间的称汐,总称“潮汐”。这一自然现象是由太阳和月球的万有引力引起的,可以通过牛顿的经典力学理论做出解释,故选B。12曾经有人向拿破仑推销一项新技术发明,以便渡海作战,攻入英伦三岛,扫除称霸欧洲的最大障碍,但未被拿破仑采纳。这一新技术发明应当是A蒸汽轮船 B电报 C望远镜 D飞机【答案】A 【解析】考点:工业革命。拿破仑时期正值工业革命开展,拿破仑极盛时期征服欧洲大部分国家,唯独对英吉利海峡对岸的英国望洋兴叹。当时美国年轻的发明家富尔顿获悉,拿破仑正准备越过英吉利海峡对英作战。于是,富尔顿兴致勃勃地向拿破仑推销自己新发明的蒸汽动力船。富尔顿说,可把法国现有战船的桅杆砍掉,撤去风帆,装上蒸汽机,把木板换成钢板,建立一支由蒸汽机舰艇组成的舰队。这样的舰队,不用挂帆,不管刮什么风,也无论什么天气,都可以在英国登陆。然而,拿破仑却认为,军舰没有帆能在海上航行是荒诞不经的,木板换成钢板更会让船沉没。于是,没有采纳富尔顿的建议,故选A。13有学者认为:“宋元以后,中华文明开始呈现出复杂的二元性:一是商品经济发展所带来的文化世俗化倾向;二是理学和文化专制强化以后表现出的高雅文化倾向。他最可能选择的依据分别是A风俗画和文人画 B话本和小说C汉赋和唐诗 D元曲和京剧【答案】A【解析】考点:中国的古代艺术。本题考查学生根据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材料强调宋元以后文化发展的特征,因此从时间上首先排除C;宋元以后,商品经济发展,市民阶层壮大,文化的世俗化日趋明显,话本、宋词、风俗画、元曲、小说、京剧都是文化世俗化的体现,而高雅文化的代表是文人画。BD两项的内容都体现的是文化世俗化倾向,排除BD。A符合题意。14西欧有一句名谚:“中国人的头,阿拉伯人的口,法兰西人的手。”结合对古代科技史的理解,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中国人的勤劳智慧创造了领先世界的科技成就B、古代欧洲的科技成就比中国的科技成就更高C、欧洲吸收和借鉴中国科技成就,形成近代科学D、阿拉伯人在东西方文化交流中起到了桥梁作用【答案】B【解析】考点:古代科技的特点。由谚语“中国人的头”可知是古代科学发展史上,是中国人的智慧创造了领先世界的科技成就,而古代欧洲的科技成就显然远不如中国。所以答案是 B 项。15“它因模仿一部分西方器物而异于传统,又因主其事者以新卫旧的本来意愿而难以挣脱传统。结果是东一块西一块的进步,零零碎碎的。是零买的,不是批发的。”材料中的“它”是指A、洋务运动 B、维新变法运动 C、义和团运动 D、新文化运动【答案】A考点:洋务运动。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材料中“它因模仿一部分西方器物而异于传统,又因主其事者以新卫旧的本来意愿而难以挣脱传统”描述的是洋务运动从巩固清政府专制统治的目的出发向西方学习发展经济的举措,结果因为对西方工业化建设和军事没有全面的深入认识,最终以失败而告终,所以答案选A,B C D三项与上述史实特征不符。 161875年,郭嵩焘奏称:“西洋立国有本有末,其本在朝廷政教,其末在商贾,造船、制器,相辅以益其强,又末中之一节也将谓造船、制器,用其一旦之功,遂可转弱为强,其余皆可不问,恐无此理。”这一认识A是中体西用论的具体表述 B对洋务派思想有所突破C反映了顽固派的政治主张 D奠定维新变法的思想基础【答案】B【解析】考点: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潮流。本题考查学生阅读理解信息和根据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郭嵩焘认为西方强大的“本”是“朝廷政教”即政治制度。反观洋务运动只学习了其“末”(器物),而没有学习其“本”(政治制度),所以无法达到强国的目标。郭嵩焘主张本末皆学,所以这是对洋务运动“中体西用”的突破,B符合题意。郭嵩焘认为也要学习西方的政治制度,因此反对洋务派的中体西用,排除A;顽固派反对学习西方,排除C;维新变法的思想基础是资产阶级维新派康有为等奠定的,排除D。17、“近代文明之特征,最足以变故之道,而使人心社会焕然一新者,厥有二事,一曰人权说,二曰生物进化论。”(陈独秀吾人最后之觉悟)这表明陈独秀A、全盘否定中国的传统文化 B、推崇西方民主和科学思想C、主张“中学”“西学”有机结合 D、积极宣传社会主义思想【答案】B【解析】考点:新文化运动。依据材料中的“近代文明之特征而使人心社会焕然一新者,厥有二事,一曰人权说,二曰生物进化论”,可以看出陈独秀能是人心社会焕然一新的是西方的人权说和生物进化论。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陈独秀宣传西方的民主和科学。故选B。A、D两项材料无法体现;C项说法不符陈独秀的思想。18(蔡元培)对于教员,以学诣为主。其在校外之言动,悉听自由,本校从不过问,亦不能代负责任。夫人才至为难得,若求全责备,则学校殆难成立。由此可见蔡元培任用教师的原则是 A学识优先 B重视道德 C思想自由 D民主科学【答案】A【解析】考点:新文化运动。本题考查学生阅读理解信息和根据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材料可以理解为蔡元培校长“对于教员,以学诣为主”亦即注重学识,而不看其“言动”,听其自由。用人贵在于才,不必“求全责备”。由此看来他在任用教员时以学识优先,A符合题意。其他三项均为体现。19德意志诗人诺瓦利斯(17721801)提出“哲学是全部科学之母,科学的发展又会推动哲学的进步”,他所依据的应是 A、牛顿及其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 B、达尔文及其物种起源C、赫胥黎及其人类在自然界中的位置 D、爱因斯坦及其“相对论”【答案】A【解析】考点:近代以来物理学的重大进展。题干强调哲学与科学的相互作用。B发表于1859年;D是爱因斯坦在20世纪初提出。根据时间信息(17721801),可以排除B、D。牛顿经典力学的建立,标志着近代科学的形成,把造物主从无生命的领域驱逐出去,推动了哲学的进步。故选A。2020世纪最后一期时代周刊评选出一位“世纪人物”,称他为“天才、政治难民、人道主义者、原子和宇宙之谜的开启者”。他曾说过:“一个人对社会的价值首先取决于他的感情、思想和行动对增进人类利益有多大作用。”这位“世纪人物”是A、牛顿 B、普朗克 C、爱因斯坦 D、毕加索【答案】C【解析】考点:近现代科学。提取材料中的有效信息可知,这位“世纪人物”是爱因斯坦,进而判断C项正确。211894年孙中山创建兴中会时指出:“夫以四百兆苍生之众,效万里土地之饶,固可发奋为雄,无敌于天下。乃以庸奴误国,涂(荼)毒苍生,一蹶不兴,如斯之极。方今强邻环列,蚕食鲸吞。有心人不禁大声疾呼,亟拯斯民于水火,切扶大厦之将倾。”对材料的理解不正确的是A.开发中华资源,抵御列强侵略 B.推翻满清贵族统治C.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 D.以救国救民为己任【答案】C【解析】考点:三民主义。本题考查学生根据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依据材料中“以四百兆苍生之众,效万里土地之饶,固可发奋为雄,无敌于天下”可以得出开发中华资源,抵御列强侵略,A表述正确;从“乃以庸奴误国,涂(荼)毒苍生,一蹶不兴,如斯之极。方今强邻环列,蚕食鲸吞”可以得出对满清贵族统治的强烈不满, B表述正确;从“亟拯斯民于水火,切扶大厦之将倾”可以得出以救国救民为己任,D表述正确;材料中没有体现建立何种政体,C项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的理解不正确,C符合题意。22美国学者罗斯特里尔在毛泽东传中说:“他第一次把农民置于马克思主义革命计划的中心;他把帝国主义当做他所处时代的世界政治的关键,这甚至超过了列宁。这些就是他学说中的孪生支柱。”这表明毛泽东的学说A、坚持了农民阶级对革命的领导权 B、全面超越了列宁主义的价值水准C、全盘吸收了马列主义的思想主张 D、准确把握了中国社会的特殊性质【答案】D【解析】考点:毛泽东思想。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并提取关键信息的能力。关键词是“农民”是革命的中心,“孪生支柱”即发展了列宁主义。A项表述错误,毛泽东思想始终坚持无产阶级对革命的领导权,农民是民主革命的主力军,但不是领导者。B项表述错误,全面超越不对,是继承发展。D项错误,不是全盘吸收,而是结合国情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毛泽东思想正是中国特殊国情的产物,是中国化的马列主义。选D项。231978年6月2日邓小平在全军政治工作会议上说:“我们也有一些同志天天讲毛泽东思想,却往往忘记、抛弃甚至反对毛泽东同志的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不但如此,有的人还认为谁要是坚持实事求是,从实际出发,谁就是犯了弥天大罪。他们的观点,事实上是主张只要照抄马克思、列宁、毛泽东同志的原话,照抄照搬就行了。要不然,就说这是违反了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违反了中央精神。”当时邓小平讲话的现实意义有:有利于恢复和发扬实事求是的优良传统 批抨了“两个凡是”的错误思想 引发了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 有利于打破个人迷信和教条主义的精神枷锁A、 B、 C、 D、【答案】B【解析】考点:邓小平理论。题干材料中邓小平在工作会议上讲话强调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再依据时间信息,结合阶段特征分析。是邓小平讲话的积极作用,两个凡是实际上是党中央少部分人仍坚持左的错误,不实事求是,故正确;“两个凡是”的言论是引发关于真理标准大讨论的原因,错误;邓小平讲话强调实事求是,不主张生搬硬套,正确。24、邓小平说:“教育是一个民族最根本的事业。”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政府为推进教育发展采取的最大举措和取得的成就有提出“三个面向”的指导方针国民教育体制初步形成颁布义务教育法实行“科教兴国”发展战略A、 B、 C、 D、【答案】D【解析】考点:教育事业的发展。本题考查解读史料获取信息的能力。依据所学,(2)国民教育体制初步形成是在新中国成立初期,故排除(2),(1)(3)(4)都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政府为推进教育发展采取的最大举措和取得的成就,故D项符合题意。25.以第八次、第十二次、第十四次、第十六次党的代表达会为主题,其关键词表述最恰当的组是 A经济建设 国企改革 市场经济 基层民主 B主要矛盾 走自己的路 市场经济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C主要矛盾 改革开放 计划经济 一国两制D建设社会主义 中国特色 初级阶段 科学发展【答案】B【解析】考点:党在建国后的几次重要的代表会议。中共八大的主题是确立我国的主要矛盾;第十二次代表会议主要是提出了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理论;十四次代表会议提出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论断;十六次党代会主要是提出了三个代表的思想,故选B。26这个画派的画家摒弃了传统的光影、透视和平面表现等技巧,另辟蹊径,仅以几何图形来构筑意象.”与“这个画派”风格相同的文学作品是 A、巴黎圣母院 B、等待戈多 C、大卫科波菲尔D、母亲. 【答案】B【解析】考点:近代西方绘画。题目中涉及到的作品是“摒弃了传统的”“ 另辟蹊径,”的,而20世纪50年代以后的以反传统主流的文学作品等待戈多和题目要求正相符,所以B正确,ACD不符合题意。27安德烈夏斯特尔称“文化仿造的一件大事为了要重新发现古代,它创造了完全不同的东西”。文艺复兴时期的艺术同希腊古典文化的关系是 A、复兴古希腊、罗马文化 B、发展了古希腊、罗马文化C、借助古典文化弘扬资产阶级思想文化 D、古希腊罗马古典文化的另一种形式 【答案】C【解析】考点:文艺复兴。文艺复兴运动是资产阶级借助复兴古希腊、罗马文化来弘扬资产阶级思想文化的运动,是一场资产阶级性质的新文化运动,是近代欧洲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28、鲁迅在回忆20世纪初年的情形时说:“有人说G.Byron(拜伦)的诗多为青年所爱读,我觉得这话很有几分真。就自己而论,也还记得怎样读了他的诗而心神俱旺。”当时爱国青年喜读拜伦作品,主要是因为它A、与文学革命运动的方向一致 B、继承了欧洲古典文学的传统C、具有批判现实主义的精神特质 D、充满追求自由和解放的浪漫主义精神【答案】D【解析】考点:文学的主要成就。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教材内容的识记能力,难度较低。拜伦是英国19世纪初期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革命家,独领风骚的浪漫主义文学泰斗。所以答案选D。29当代一历史学家指出:“人类的物质文化在过去的200年中发生的变化远甚于前5000年。”他持这一观点的主要依据是文艺复兴运动解放了人们思想 地理大发现促进新旧大陆的联系科学革命导致一系列新发明出现工业革命极大地提高了生产力A B C D【答案】A【解析】考点:近代以来社会的发展。根据题干材料关键信息“当代一历史学家”、“过去的200年中发生的变化”,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选项:不难判断出,材料所指200年即19世纪、20世纪。回忆、再现所学知识,可知,近代以来的第一次工业革命、第二次工业革命以及第三次科技革命,极大地推动了社会生产力和世界文明的进步,即体现题干“人类物质文化的巨变”,故,项符合题意。项,文艺复兴,兴起于1417世纪,与题干所指时间不符,错误;项,地理大发现,指新航路开辟,是在1516世纪,与题干所指时间不符,错误。综上,本题正确答案选A。30“他们追求清新的自然风光中揭示色彩晕染流动的奥秘,感悟色彩的争妍与和谐、阳光的欢愉与变化、自然的节奏与坦诚、人生的明朗与温馨。”这种“追求” 体现在下列作品中的是马拉之死 凡高向日葵 日出印象 格尔尼卡AB C D 【答案】B【解析】考点:近代西方的绘画。从材料“追求清新的自然风光中揭示色彩晕染流动的奥秘,感悟色彩的争妍与和谐”可以看出这是印象派绘画的特点,凡高向日葵和塞尚日出印象是印象派的代表,故选B。马拉之死是现实主义绘画;格尔尼卡是现代主义绘画。第卷 (非选择题 共40分)31.(20分)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材料一 孙中山的和谐社会思想源于中国古代的大同思想和西方的一些社会主义思潮。他对此不仅倍加赞赏,并经常将其作为论证和谐社会的依据。孙中山要构建的是一个政治上实行全民政治,人民当家作主,地位平等;经济上均衡协调发展,实行物产归公,人民均富,人民共享社会发展成果;思想上树立以博爱为核心,为众人服务的新道德的和谐社会。 摘编自陈雪珍 刘焕明孙中山对和谐社会的探求材料二 图一 攻打冬宫 图二 井冈山会师材料三 一旦社会占有了生产资料社会生产内部的无政府状态将为有计划的自觉的组织所代替。只有按照一个统一的大的计划协调地配置自己的生产力的社会,才能使工业在全国分布得最适合于它自身的发展和其他生产要素的保持和发展。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 我国的经济管理体制权力过分集中,应该有计划地大胆下放。我们实现四个现代化,离开了国际的合作是不可能的。不要以为,一说计划经济就是社会主义,一说市场经济就是资本主义,不是那么回事,两者都是手段。 邓小平文选(1)根据材料一,概括孙中山“和谐社会思潮”的特点。(4分)(2)依据材料二,指出中国革命道路的变化,并分析其原因。(8分)(3)依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概括邓小平理论对马克思主义的继承与发展。综合上述材料,归纳近代以来思想理论成果的共同特征。(8分)【答案】(1)把中国的大同思想和西方的社会主义思潮结合起来(答“中西结合”也可给分);政治、经济、思想全面发展。4分(2)变化:从“城市中心论”到“农村包围城市”。4分原因:敌强我弱,攻打城市受挫;以毛泽东为首的中国共产党人不懈探索,把马克思主义原理与中国实际相结合(或答中俄国情的不同也可)。4分(3)继承:坚持社会主义道路;(或实事求是)(2分)发展:实行改革开放;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一国两制”构想。(4分)与时俱进(2分)【解析】考点:20世纪进步理论。第(1)题结合资产阶级革命派的探索活动进行总结和概括;(2)根据所学知识很容易知道,我国革命的道路开始由学习苏俄的城市中心论的道路到进入农村,走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这是由我国的国情决定的,马克思主义原理需要同本国的国情相结合。(3)邓小平理论是对马克思主义的继承与发展,他们都是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主张,同时邓小平提出了改革开放和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内容,这是对马克思主义的发展。近代以来思想成果主要是有三民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他们虽然不是一个体系,但是都是与时俱进的。32(20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下面两幅图片为同一时期的美术作品 图一 图二材料二 “灵魂得救只需靠个人虔诚的信仰,根本不需要教会的繁琐仪式。上帝的恩典是上帝给人的礼物,只有上帝才能赦免罪人。信徒得救不靠行为,全凭信仰。要得救上天堂,不靠教会或行善,更不靠赎罪券。”路德选集 材料三 在(宗教改革)不长的时间后,1581年7月,新教缔造了人类历史上第一个共和国荷兰共和国,紧跟其后的英国清教徒(基督新教中加尔文主义者)在1649年将查理一世推上了断头台,成立了共和国,1688年经过光荣革命,迎来了新教国王,实行了“君主立宪”的宪政体系。1620年为反抗宗教压迫而逃往北美的清教徒,在大洋彼岸建立了自己的家园。1776年,缔造了一个美利坚合众国。意大利从文艺复兴开始一直四分五裂,在1870年才成为一个统一的王国。1946年才成立民主共和国。法国在文艺复兴、启蒙运动后,却出现了一个混乱不堪、草菅人命、革命恐怖和专政暴力为特征、令文明世界非常尴尬的法国大革命,在法国大革命期间出现了革命专制、君主立宪、恐怖统治、自由共和等多种政体,最后以拿破仑的军事独裁、帝制告终。1848年建立了短暂的第二共和国,1870年才建立了比较成熟的第三共和国。摘编自曼德:中国需要的不是文艺复兴而是宗教改革精神材料四启蒙运动时期体现出一个显著的特征: 人们热切地从各个层面来审视宗教信仰。虽然基督教在很多方面受到抨击, 抨击者本身却潜心研究宗教信仰和神学一直在探讨的问题人们考察宗教信仰的基础, 运用启蒙运动的基本方法和观念来求得答案。宗教批判者和宗教学者充分运用理性、比较分析和历史研究的方法确实, 18世纪下半叶, 法国启蒙运动开启了使法国社会世俗化和非基督教化的运动, 但他们对待宗教的态度只是启蒙人士所持的多种宗教观中的一种。启蒙运动的一个特点是强烈地要求实行宗教宽容。摘编自彼得赖尔等编启蒙运动百科全书(1) 概述材料一中两幅作品的共同特点。(4分)(2) 材料一、二所反映的思想本质上有何相似之处?两则材料所反映的历史事件之间有何内在联系?(4分)(3) 材料三的作者是分别如何评价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的?对此,你有何看法?(8分)(4)据材料四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启蒙运动在打破宗教神学束缚上所起的作用。(4分)【答案】(1)特点:取材于宗教故事,(2分)突出了人文主义的特征。(2分)(2)二者在本质上都是资产阶级反封建的产物;(2分)前者所倡导的人文主义思想为后者奠定了基础,后者则进一步传播了人文主义思想。(2分)(3)作者认为宗教改革有利于资本主义民主政治(宪政)的发展,而文艺复兴会导致国家混乱。(4分)答案一:赞同作者的观点,因为文艺复兴过度提倡人的个性解放,忽视了道德、法律、制度的约束,容易造成社会混乱。(4分)答案二:不赞同作者的观点,因为民主政治的发展是多种因素作用的结果,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在很多国家都曾发生。(4分)启蒙运动: 弘扬理性精神, 传播科学方法,推动思想解放, 更彻底地摆脱思想束缚。(4分【解析】考点:人文主义。(1)二者都是文艺复兴时期的作品,都是以宗教作为素材的,但是二者都是体现的鲜明的人文主义色彩。(2)主要考查学生对文艺复兴与宗教改革的分析与认识。由材料二可判断是文艺复兴的内容,而材料三是有关宗教改革的内容。依据所学可知,前者是后者的背景之一,后者是前者的继续与发展,都主张重视人的作用,对教会进行抨击,但并不否定教会。(3)仔细分析材料三可以看出作者认为宗教改革有利于民族国家的建立,有利于民主制的建立,但是文艺复兴则是会带来动荡。对于作者的观点可以赞同,也可以反对,都是需要言之有理的进行分析。(4)启蒙运动的武器是理性,是建立在科学基础上的独立思考,因此更有力的推动了思想的解放。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高中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