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高考语文总复习(十二) 4.4实用类文本阅读滚动强化练.doc

上传人:tian****1990 文档编号:3219563 上传时间:2019-12-09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4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年高考语文总复习(十二) 4.4实用类文本阅读滚动强化练.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2019年高考语文总复习(十二) 4.4实用类文本阅读滚动强化练.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2019年高考语文总复习(十二) 4.4实用类文本阅读滚动强化练.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9年高考语文总复习(十二) 4.4实用类文本阅读滚动强化练一、语言基础运用1.(xx荆门模拟)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A.脑髓(su)孱头(cn)蹩进(bi)兼收并蓄(x)B.凝聚(nn)罪孽(ni)藩篱(l)归根结蒂(d)C.狩猎(shu)频繁(fn)载体(zi)大海捞针(lo)D.赋予(y)吞没(m)推衍(yn)枯燥无味(zo)【解析】选B。A项,“蹩”应读bi;C项,“狩”应读shu;D项,“予”应读y。2.(xx黄石模拟)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A.分量玩索锱铢必较自鸣得意B.洗练烦燥眉眼颦蹙绿草如茵C.疏朗绵密遥思远怅风彩动人D.辩别飘零轻鸢剪掠居高临下【解析】选A。B项,燥躁;C项,彩采;D项,辩辨。3.(xx恩施模拟)依次填入下列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诗人余光中的名作乡愁,许多人耳熟能详;_他在东南大学的一段_,却知者不多。文艺要讴歌_的时代,反映波澜壮阔的现实,生动地_人民群众改造自然、改造社会的伟大精神世界。【解析】选C。“但是、可是”与后文的“却”重复;“因缘”侧重于原因,“姻缘”侧重于婚姻;“英明、英勇、英武”多修饰人;“表现”指的是物体或物质显示出的某种特征和性质;“再现”是指过去的事情或情景再次出现;“呈现”是指显出,露出;“体现”是指某种性质或现象在某一事物上具体表现出来。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网络谣言,不仅损害了公民权益,而且扰乱了社会秩序。事实表明,网络谣言的泛滥和滋生,会使许多人成为受害者。B.望着玉苍山上密布的形态各异的奇石,形成石的海洋,场面十分壮观,使游览者感受到了大自然的壮美雄奇和神功伟力。C.中国古代文学中发展得最为成熟的样式是以抒情为主要功能的诗歌,而抒情性质使中国古代文学在总体上具有诗的光辉,即使是叙事文学也不例外。D.市民关于石上种树、过分密植等不乏专业水准的问责,让人们认识到,应该重视绿化工程的前期认证、文案设计工作是当务之急,这样可以减少疏漏。【解析】选C。本题考查辨析病句的能力。A.语序不当。“泛滥”和“滋生”应互换位置。B.偷换主语,可删去“望着”。D.句式杂糅。“应该重视绿化工程的前期认证、文案设计工作是当务之急”为杂糅句。5.(xx黄冈模拟)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京广高铁北京至郑州段的开通运营及全线的贯通,对于缓解京广铁路通道运输能力紧张局面,促进区域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缩短沿线城市间时空距离,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B.人社部专家表示,要积极探索和推动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逐步实行统一的城镇职工养老保险制度,从根本上解决双轨制导致的养老金待遇不公平。C.为积极增强进口,满足国内经济社会发展及消费需求,中国将对780多种进口商品实施低于最惠国税率的年度进口暂定税率。D.结束瑞典之行回国后的莫言保持一贯的低调,近期又消失在公众视野之中,但是围绕着他的话题却仍然没有消停的迹象。【解析】选D。A项,语序不当,并列分句的顺序应为“对于缩短沿线城市间时空距离,缓解京广铁路通道运输能力紧张局面,促进区域经济社会协调发展”;B项,成分残缺,在“不公平”后加“问题”;C项,搭配不当,“增强”改为“增加”。6.(xx恩施模拟)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A.论语作为儒家思想的经典,充分反映了儒家的治国理念,那就是“礼”:“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B.雨果是19世纪前期法国浪漫主义文学运动的领袖,曾获得诺贝尔文学奖,代表作有悲惨世界巴黎圣母院九三年等,炮兽节选自九三年。C.在桥边是伯尔的作品,小说叙述的是“他们”让“我”数在一座新桥上走过的人,“我”每次都故意把一位可爱的姑娘漏数掉的故事。伯尔曾获得诺贝尔文学奖。D.药的线索有一明一暗,明线是革命者夏瑜被杀,暗线是华家买药给儿子治病。华、夏两家的命运暗示了当时中国社会的命运。【解析】选C。A项,论语理念是“仁”;B项,雨果未获得诺贝尔文学奖;D项,明暗线错位。二、名句名篇7.(xx仙桃模拟)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限选其中的5个小题作答)(1)渔舟唱晚,_。(王勃滕王阁序)(2)养生丧死无憾,_。(孟子寡人之于国也)(3)奋六世之余烈,_。(贾谊过秦论)(4)云无心以出岫,_。(陶渊明归去来兮辞)(5)把吴钩看了,_,无人会,登临意。(辛弃疾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6)_,巫山巫峡气萧森。(杜甫秋兴八首(其一)(7)_,水面清圆,一一风荷举。(周邦彦苏幕遮)(8)_,还乡须断肠。(韦庄菩萨蛮(其二)【解析】本题考查名句名篇默写。从作品朝代看,涉及先秦、汉、六朝、唐、宋;从作家看,没有回避考查频率较高的陶渊明、王勃、杜甫、辛弃疾;从具体语句看,“滨”易写成“宾”,“振”易写成“震”,“凋”易写成“雕”,“蠡”容易写错。答案:(1)响穷彭蠡之滨 (2)王道之始也 (3)振长策而御宇内 (4)鸟倦飞而知还 (5)栏杆拍遍 (6)玉露凋伤枫树林 (7)叶上初阳干宿雨(8)未老莫还乡三、实用类文本阅读(xx吉林模拟)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问题。识见高超,理境澄彻1913年2月,周恩来随四伯父周贻赓从沈阳来到天津,考入南开学校就读。从15岁到19岁,正是一个年轻人思想、品格、人生观形成的关键时期。从考入南开开始,周恩来就陷入物质生活清贫、苦寒的窘境,其求学费用主要靠四伯父供给,常有不济。但他以艰苦朴素为荣,一心向学,以优异的成绩赢得师长的喜爱、同学的尊敬。毕业时,同学为他写下这样的评语:“君家贫,处境最艰,学费时不济,而独能万苦千难中多才多艺,造成斯绩。”时任南开校长的张伯苓先生更称赞周恩来“是南开最好的学生”。1916年5月6日,在有260名同学参加的作文比赛中,周恩来以一篇诚能动物论荣获第一名。在这篇文章中,周恩来开宗明义,指出在社会政治生活中必须崇诚信、弃诈伪。在列举了中外历史上一些名人政绩后,深刻地阐明:“一人之智慧有限,万民之督察綦严,其以一手欲掩天下目者,实不啻作法自毙。以诈为利,以伪为真,卒至自覆自败,与人以可讥可耻之据。”文章结尾,他将矛头对准当时的反动统治者,“虚伪可以惑少数人于终世,伪惑人类于一时,而绝无惑世界人类于最长时期”,统治者欲驱使人民的“生命脑力以供一二私人之指挥,其智可悯,其愚不可及也”。阅卷的所有老师对此文激赏不已,批语道:“识见高超,理境澄彻”“用笔之遒劲,布局之绵密”殊为罕见!作为南开创办人和校董的严修欣然题匾额“含英咀华”以示嘉奖。周恩来曾在南开校刊上撰文,论述好文章的三条标准:“全篇主意须具有识远超群之处;章法笔致须紧密完备;事实或议论应有关世道民俗。”这也正是他中学作文所具备的文风。周恩来在南开学习的4年中,灾难深重的中华民族处在最危急的时刻。他将内心的悲愤凝聚在笔端,写下了或多难以固邦国论中国现实之危机等多篇作文。在文中,他历数帝国主义列强的侵略事实,大声疾呼:“莽莽神州,已倒之狂澜待挽;茫茫华夏,中流砥柱伊谁?弱冠请缨,闻鸡起舞,吾甚望国人之勿负是期也。”振聋发聩的语言表达了他拯救民族危亡的爱国革命思想。1915年1月,日本在强占山东胶州湾后,又向中国提出“二十一条”。2月11日,中国留日学生千余人举行抗议活动。在此历史背景下,周恩来在尚志论中,发出“是而人者,使之立国于二十世纪竞争潮流中,乌得使神州不陆沉耶”的感叹!文中运用古今中外大量典故,论述立志对于每个人的重要意义,进一步抒发了献身国家民族建功立业的豪情壮志。“希望者何?志是也!”他在文中写道:“志在金钱者,其终身恒乐为富家翁;志在得官者,百计钻营不以为耻,此志之害也。”“立志者,当计其大舍其细,则所成之事业,当不至限于一隅,私于个人矣。”他所主张的“计其大”就是把个人志向与国家民族的命运前途紧密联系起来。全篇旁征博引,纵横捭阖,气象磅礴。国文老师的评语是“词腴气畅,生发不穹”,即语言丰富,文气通畅。1915年3月所作的论名誉一文,最能反映青年周恩来的伟大人格和高尚情操。在700多字的文章中,周恩来不仅对于名誉的发生、演变及其对人类社会的影响提出自己的见解,而且对于如何对待名誉发表了正气磅礴的议论。文章慨叹:“智者遇之顿失其智,愚者当之益增其愚,颠倒世人,尽入壳中。”他列举孔子作春秋等事例,论述了舆论与名誉、名誉与气节之间的关系,主张有识之士珍惜自己的名誉,鄙视那些只谋求名誉,不计及实事,欺世盗名之徒:“若夫汲汲于名犹汲汲于利之徒,日惟名誉之是谋,不遑计及实事,虚声盗世,眩世眩俗,以淆乱风气者,是名誉之罪人也。”他告诫世人,要以正义为准绳决定如何行动,不要“幸存邀名之心”,相信“千载之下”历史会做出公正的结论。这不是周恩来伟大一生的真实写照吗?1917年6月,周恩来以优异的成绩从南开学校毕业,并获得“国文最佳者”特别奖。(选自2013年2月27日光明日报)8.下列对传记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A.物质生活的清贫影响了青年周恩来的人生观,使他养成了以艰苦朴素为荣的优良品质,一心向学,埋头苦读,深受赞誉。B.诚能动物论思路缜密,用中外历史名人政绩为例,阐明了必须崇诚信、弃诈伪的观点,并指斥当时反动统治者的愚蠢。C.周恩来所写文章被老师激赏,并获得严修先生的盛赞,因为他面对民族危机敢于大声疾呼,影响了周围的许多青年同学。D.周恩来在年轻时就立志为国家民族建功立业,把个人志向与国家民族的命运前途联系起来,不计个人得失,不求个人荣辱。E.本文按照时间的顺序,选取了周恩来在南开读书时写文章激励人们的事迹,表现了他以天下为己任的高尚人格和崇高追求。【解析】选BD。A项,不是物质生活的清贫使周恩来养成优良品质。注意原文中的“但”。C项,原文未提及“影响了周围的许多青年同学”。E项,“按照时间的顺序”错。9.文中大量引用周恩来文章的原文和老师的相关评价,有怎样的作用?请简要说明。答:_答案:引用周恩来文章的原文直接表现了周恩来重诚信、弃诈伪,拯救民族的爱国思想,不计个人得失的高尚人格。引用老师的相关评价侧面表现了周恩来朴素好学的品质及文章深刻、语言丰富的才华。二者结合使文章真实可信,为作者评述提供依据,有助于读者全面深刻了解周恩来的伟大人格及思想,提升阅读价值。10.周恩来所写文章“识见高超,理境澄彻”体现在哪些方面?答:_答案:指出在社会政治生活中必须崇诚信、弃诈伪,将矛头对准当时的反动统治者,揭露了他们的虚伪愚蠢。在中华民族最危急的时刻,他将内心的悲愤凝聚在笔端,用振聋发聩的语言表达了他拯救民族危亡的爱国革命思想。日本在强占山东胶州湾后对中国步步紧逼,他发出立志的论述,把个人志向与国家民族的命运前途紧密联系起来,抒发了献身国家民族建功立业的豪情壮志。面对名利,他发表了正气磅礴的议论,主张有识之士珍惜自己的名誉,鄙视沽名钓誉,要以正义为准绳。(答出三点即可)11.青年周恩来在思想、品格、人生观三个方面所表现出的伟大与高尚对你有什么启发?请选择其中一个方面结合全文、联系现实谈谈你的理解。答:_答案:示例一:观点:我们应像周恩来一样有拯救民族危亡的爱国思想。在灾难深重的中华民族最危急的时刻,周恩来大声疾呼,发出振聋发聩的语言,表达了他拯救民族危亡的爱国革命思想。在日本强占山东胶州湾又向中国提出“二十一条”后,周恩来主张“立志者”“计其大”,就是把个人志向与国家民族的命运前途紧密联系起来。“国家兴亡,匹夫有责”,现在我国虽处在和平、安定时期,但为了我国能在世界强国之林立稳脚跟,每个中国人都应该奋发有为,以爱国之心建设祖国,以大局为重捍卫祖国的利益。所以,无论何时、何处都应该始终保持一颗爱国爱民的思想。示例二:观点:我们应该学习周恩来以艰苦朴素为荣,一心向学的品格。(阐释略)示例三:观点:我们应该学习周恩来淡泊名利的人生观。(阐释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高中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