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高二12月联考历史试题 含答案.doc

上传人:tian****1990 文档编号:3218067 上传时间:2019-12-09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8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年高二12月联考历史试题 含答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2019年高二12月联考历史试题 含答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2019年高二12月联考历史试题 含答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9年高二12月联考历史试题 含答案由 株洲市南方中学 醴陵市第一中学 联合命题姓名: 考号: 一、选择题(共24题,每题2分)1、日本学者冈田武彦将中国古代的人生哲学分为三系:现实主义,主张以“力”和“术”为手段去绝对地支配和控制对立的另一方;理想主义,以人本来具有道义性这一道德人生观为基础;超越主义,强调人是相对的存在,只有通过顺从那超越于人的东西,才能摆脱这一命运的束缚。材料中的“三系”分别是A法家、儒家、道家B法家、墨家、道家C法家、墨家、儒家D道家、儒家、墨家2、以下中国古代有关君主的各种言论,按出现时间排序正确的是 “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 “今世天子,兵强马壮者则为之耳” “君为阳,臣为阴王道之三纲,可求于天”A B C D3、德国政治经济学家和社会学家马克斯韦伯认为“被统治者服从统治者的支配有暴力、经济等因素。但是,除了这些以外,通常还需要一个更深层次的要素对正当性的信仰。”能够用来佐证该观点的是A孟子宣扬的“民贵君轻”B董仲舒提出的“君权神授”C朱熹倡导的“格物致知”D王阳明主张的“知行合一”4、魏晋时期,一种称之为“玄学”的社会思潮在士大夫中流行起来。玄学认为纲常礼教、君臣上下、富贵贫贱多是“天理自然”,应该任其发展,不应干涉或强求。鼓吹“以小求大,理终不得。各安其分,则大小俱足。”魏晋玄学A是儒道相融合的产物B反映三教合一的趋势C为理学兴起创造条件D强化儒学的正统地位5、唐到北宋,养老院基本上由政府筹建。宋金对峙后期,金国汉人刘厢遣散家中奴婢,拿出全部财产建“孤老院”。此后,宗祠集资的民间养老院在宋金多地兴起。民间养老院兴起的主要原因是A等级观念的淡泊B儒学复兴的影响C经济重心的南移D政府强制的结果6、王阳明在传习录中载“人须在事上磨炼做功夫,乃有益。若只好静,遇事便乱,终无长进。”这一主张A完全否定内心自省的认知途径B强调以实践促进良知的发展C片面强调用良知指导实践D强调实践是实现良知的唯一途径7、梁启超在中国近三百年学术史一书中说:“犁洲有一部怪书,名曰明夷待访录。从今日青年眼光看去,虽像平平无奇,但三百年前卢骚民约论出世前之数十年,有这等议论,不能不算人类文化之一高贵产品。”以下各项属于明夷待访录一书中议论的是A圣人不责人之必能,是以人人皆可以为圣B盖天下之治乱,不在一姓之兴亡,而在万民之忧乐C欲得民心,莫要于通下情;欲通下情,莫要于设议院D孔教与共和乃绝对两不相容之物,存其一必废其一8、下表关于甲乙两人对智者学派和苏格拉底进行的比较,表述正确的是 论点 论据 甲 智者学派和苏格拉底的思想实质上是一致的 他们都对人和人类社会进行研究,都提出了人的重要性 乙 智者学派和苏格拉底有相似的价值取向 他们同为教育家,都注重对公民的美德教育 A二者的论点、论据都正确B二者的论点、论据都不正确C甲的论点错误D乙的论点错误9、柏拉图在最后一部著作法篇中明确提出:“要同时设立两位王而不是一位,从而使他们的权力有更加合乎比例的限度。甚至在那以后注意到你们的统治者仍旧会有狂热之举,就设法限制王族的专横,让二十八位长老在处理国务时发出与国王同等的声音引入一个礼仪官的职位,由抽签决定,作为一种约束。”这一主张A蕴含着分权制衡的思想萌芽B奠定了雅典民主制度的基本框架C指出了轮番而治的潜在弊端D成为罗马设立元老院的理论基础10、“究天人之际”是思想家们永恒的追求,在同一时代的中国和希腊都出现过飞跃,下面是思想家们流传下了许多著名的观点或名言(表2): 国别 人物 观点或名言 国别 人物 观点或名言 希腊 泰勒斯 万物皆源于水 中国 孔子 “仁者爱人”、“克己复礼” 普罗塔哥拉 人是万物的尺度 孟子 人之初,性本善 苏格拉底 认识你自己 荀子 人之性恶,其善者伪也 从上述材料反映出古希腊思想家和中国思想家的共同主张是A都重视对人和自然的研究B都重视对自然和客观世界的研究C都重视对人类自身或人性的研究D都重视对人性和人的道德品质研究11、“在创世时”上帝把人作为本性不定的生物,赐给他一个位居世界中央的位置,对他说“亚当啊我们使你既不属天,也不属地,既非可朽,亦非不朽,于是凭着选择自由,凭着你的尊荣,你就好像是你自己的塑造者,可以把你自己塑造成你喜欢的任何模样”。材料反映出A神权时代的德国社会状况B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性解放C启蒙运动时期的反对专制D宗教改革时期“与上帝对话”12、“一场严肃的祷告,同样可以在草屋中或者猪圈里进行。有说话声音的地方,就是上帝的所在。只有在最后一个穷人得到照应后,才能考虑兴建教堂。至于教堂的建造、风格和装饰都无关紧要”。材料所反映的历史事件A旨在冲破封建专制制度的束缚B使人获得灵魂自救的自主权C使人开始摆脱基督教神学统治D构筑了未来社会的美好蓝图13、“对上帝的信仰是与对独裁的屈服紧密相连的,它们风雨同舟、荣辱与共;只有当最后一个国王被人用最后一个神父的肠子绞死时,人们才能获得自由。”这种诉求的历史背景是A欧洲宗教改革B美国南北战争C英国光荣革命D法国启蒙运动14、xx年,中国医学家屠呦呦以其在治愈疟疾方面的成就获得了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其提取青蒿素的灵感源自东晋葛洪的中医治疗学专著肘后备急方,与此书性质相同的著作是A伤寒杂病论B齐民要术C皇帝内经D本草纲目15、明代江南文人热衷于著书,其内容往往都迎合图书市场的需要。此时的热销书大致分为三类,一是为科场考试服务的,二是供市民休闲消遣的,三是反映社会各领域生活热点的。据此可知这一时期的江南地区A文化教育的普及程度较高B经济发达,人们生活富足C文人思想活跃,舆论环境宽松D出版印刷行业利润丰厚16、“笔下惟看激电流,字成只畏盘龙去。怪状崩腾若转蓬,飞丝历乱如回风。长松老死倚云壁,蹙浪相翻惊海鸿。”与唐朝诗人朱逵描述相符的书法作品是A祭侄文稿B九成宫醴泉铭C怀素自叙帖D多宝塔碑17、1610年,伽利略发现木星的四颗卫星,为日心说找到确凿证据。由于教会迫害,伽利略被判终身监禁。清初官方历法上曾刻有“依西洋新法”,被批评为“奉西洋之正朔,毁灭我国圣教”。对此,合理的解读是A统治者排斥先进的科学技术B科技对思想信仰有支持或瓦解作用C中外宗教信仰存在较大差异D当时中国科技发展与世界保持同步18、“不合宜者,渐渐澌灭,其合宜者,得以永存,此为天道自然之理。但其说与耶稣之旨相反,故各国儒士,均不服其言。初始辩驳蜂起,今佩服者渐多,而格致之学从此大为改变。”文中“其说”是指A牛顿的物体运动三大定律 B爱因斯坦的相对论C伽利略发现自由落体定律D达尔文的进化论19、下表反映出表3 17世纪以来主要科学成果情况表 科技成就 基础研究年代(A) 应用研究年代(B) 生产推广年代(C) BA年差 CB年差 CA年差 蒸汽机 1687 1711 1776 24 65 89 发电机 1831 1888 1889 57 1 58 计算机 1936 1946 1946 10 0 10 激光 1958 1960 1961 2 1 3 A新的科技成果都以科学理论的重大突破为基础B科技成果从发明到生产推广的年限越长科技含量越高C科技成果转化为生产力的周期越来越短D三次科技革命中科学与技术都紧密结合20、1864年,薛福成在上曾侯相书中说:“方今中外之势,古今之变局也。”当时有识之士提出的对策并付诸实施的是A“翻译一事,系制造之根本。洋人制器,出于算学,其中奥妙皆有图可寻”B“侵人自由者,斯为逆天理,贼人道故侵人自由,虽国君不能,而其刑禁章条,要皆为此设耳”C“吾人对于俄罗斯今日之事变,惟有翘首以迎其世界的新文明之曙光”D“则主有所运用,天下大家处处平匀,人人饱暖矣”21、下面是一段学生日记: 该日记作为个案反映了当时新青年A推崇“尊孔复古”思想B要求推翻封建君主专制C追求西方的生活方式D对传统文化批判有片面性22、孙中山曾在演讲中把“民生主义”等同于“社会主义”,关于这两者的相同之处说法正确的是都能体现对资本主义的反思 都体现对广大人民利益的维护 都提倡革命后实行土地公有 都解决了夺取政权和建立政权的问题ABCD23、毛泽东曾说:“事情很明显,各国无产阶级的革命家如果忽视或者不认真研究俄国革命的经验,不认真研究苏联无产阶级专政和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并且按照本国的具体条件,有分析地、创造性地利用这些经验,那末,他就会或者陷入教条主义的错误,或者陷入修正主义的错误。”这反映出A中共对社会主义建设道路问题的科学探索B表明当时国内“左”倾错误已经泛滥C中共对苏联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质疑D中苏关系处于矛盾僵化状态24、美国作家尼克为解释某一小说流派举例说,“某个被判绞刑的人,在临上绞架前,指着绞刑架故作轻松地询问侩子手:“你肯定这玩意儿结实吗?”于是引起轰笑。既然面对的是死亡、是荒诞,那只能痛极而笑,化痛为笑,只能不以为然地拿痛苦开玩笑,以喜剧的方式去表现悲剧的内涵,从而酿就了苦涩阴郁的笑。”这一小说流派属于A古典主义B浪漫主义 C现实主义 D现代主义二、材料题(26题18分,27题12分,28题22分) 25、历史解释是历史学科核心素养之一。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8分) 材料一 中国的春秋战国时代与希腊的古风到古典时代不仅在时间上大体相当,而且在经济、社会发展阶段和时代特征上也存在诸多相似之处普通人有了更多的发财致富和向社会上层攀升的机会,人们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被充分调动和发挥出来 王大庆本与末:古代中国与古代希腊经济思想比较研究 (1)从人的社会地位变迁的角度,分别说明“普通人有了更多的向社会上层攀升的机会”。(6分) (2)从思想史的角度,分别说明“人们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被充分调动和发挥出来”。(6分) 材料二 晚清以降,国人科技意识因“师夷”而增长。康有为、梁启超等人冲决专制制度和伦常之网罗,接引“西学”以启蒙。进入民国,各主要报刊加入对临时约法的大讨论,民主与科学思想得以倡扬。北洋军阀上台,妄图复古倒退,陈独秀等奋起反击,掀起新文化运动。 据李侃等中国近代史整理 (3)关于新文化运动的起因,有学者侧重于从晚清以来西学东渐的演变历程分析。请你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加以说明。(6分)26、“历史探究性学习”是指在历史教学中,教师根据教材内容,组织和引导学生用类似历史学家研究历史的方法,即收集历史资料并运用历史资料,去分析问题,作出合乎逻辑解释的学习方式。其中,教师选定教材中的内容,指定相关参考书籍进行探究学习的文献法是适合高中生的探究方式之一。 (12分)下面是某位历史教师给学生提供的课题与参考书目: 探究课题 深入探究欧洲启蒙运动 参考书目 作者 出版社 文艺复兴史纲 陈小川 人民大学出版社 法国大革命史 马蒂厄 商务印书馆 美国建国简史1独立宣言:渴望自由的心声 玛丽莫斯特 中共党史出版社 美国建国简史2美国宪法:实现良治的基础 中国近代思想史研究 陈来 商务印书馆 启蒙运动与现代性 詹姆斯施密特 上海人民出版社 请根据教师提供的课题以及参考书目,结合所学知识,推测该教师预设的探究角度并说明理由。(要求:指出3个探究角度,逻辑清晰,理由充分,史论结合。)27、出版印刷事业被誉为“文明之母”,反映着社会的变迁,促进了人类文化发展和社会进步。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22分)材料一 (北宋)中央政府继续刻印图书,除国子监承刻之外,其它政府部门和地方官署都刻书、印书,全面开展了政府刻书事业刻书内容范围更加扩大,不仅刻印儒家经典著作,又遍刻正史、医书、诸子、算书、字书、类书和名家诗文,政府还编印了四部大型类书以及佛、道藏经典。私人刻书以文集最多,坊间刻书则以售卖营利为主,除了刻印经文以外,又另刻有字书、小学等民间所需用及士子应举所需要的读物,品类丰富繁多。 张树栋中华印刷通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推动宋代印刷业发展的因素。(6分) 材料二 谷登堡的印刷术一经发明,立即以惊人的速度普及开来,20年间就传遍了欧洲。l5世纪末,欧洲大约有3万种,xx多万册书籍被印刷发行,印刷种类也从宗教文件扩大到自然科学、哲学、文学和教科书,广泛地传播了新的信息和长期被垄断的知识1474年,距(欧洲)活字印刷术发明仅30年,欧几里德的几何原本的活字印刷版就发行了,哥白尼的天体运行论在他生前就有了活字印刷版,他是抚摸着他的著作的印刷本去世的印刷机的出现,使“危险思想”的传播变得对统治阶级更加危险了。在欧洲的封建统治者看来,哲学和自然科学的新思想是异端邪说,必须禁止其发表。 饶立华谷登堡的印刷术与大众传播 (2)与材料一相比,欧洲印刷业的发展有何特点?这对欧洲社会产生了哪些影响?(10分) 材料三 作为第三次外来文化大输入重要渠道的近代译书,开始于鸦片战争前后,战前为少量译书,战后为大量译书。近代译书的发展,大体上分别由教会、官方、民间三方面力量相互交替进行,其主次地位,在不同时期依次发生变化:鸦片战争前后的译书,基本上是教会出版机构的天下;19世纪60年代以后,为教会出版机构与官方出版机构并峙,但以官方译书机构为主;19世纪末开始,民间商办出版机构空前兴盛,私人译书成为主体。 陈志勇译书与中国近代化 (3)依据材料三概括中国近代译书活动的变化,并谈谈你对中国近代译书活动的认识。(6分)南方中学、醴陵一中xx年下学期高二年级联考答案历史试题一选择题题号12345678910答案AABABBBDAC题号11121314151617181920答案BBDAACBDCA题号21222324答案DCAD二、材料题26、(18分)(1)春秋战国:士在社会生活中活跃起来,受到各诸侯国统治者的重用。(3分) 古代希腊:民主政治提高了公民的政治地位,为公民参与政治创造了条件。(3分) (2)春秋战国:孔子创立儒家学说;百家争鸣局面形成。(3分) 古代希腊:智者学派和人文精神兴起;出现了苏格拉底等一批重要思想家。(3分) (3)说明:“师夷长技”促进了对西方先进技术的学习;维新派传播西方资产阶级的社会政治学说和自然科学知识,起到思想启蒙的作用;革命派提出三民主义思想,辛亥革命和临时约法促进了民主与科学思想的传播,为新文化运动的掀起创造了条件。(6分)27、(12分)角度一:深入探究启蒙运动与文艺复兴的关系(或探究人文主义的发展历程中的启蒙运动)。 理由:由指定参考书文艺复兴史纲可见其意图在于引导学生探究;启蒙运动是对文艺复兴的继承和发展,启蒙运动的核心思想理性主义是人文主义的成熟阶段。 角度二:深入探究启蒙运动对法国大革命的影响(或探究启蒙运动与法国大革命的关系;或探究法国大革命中的启蒙运动)。 理由:由指定参考书法国革命史可见其意图在于引导学生探究:启蒙运动为法国大革命作了思想准备,如启蒙思想家卢梭的“社会契约论”直接成为法国大革命的理论武器。 角度三:深入探究启蒙运动对美国的影响。 理由:由指定参考书美国建国简史1独立宣言:渴望自由的心声和美国建国简史2美国宪法:实现良治的基础可见其意图在于引导学生探究:美国独立战争的诸多先驱深受启蒙运动的影响,这些人也是美国1787年宪法的主要制定者;美国的三权分立政体是启蒙思想家孟德斯鸠理论的最佳实践。 角度四:深入探究启蒙运动对中国的影响。 理由:由指定参考书中国近代思想史可见其意图在于引导学生探究;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潮流就是向世界学习的过程,维新派的兴民权思想和资产阶级革命派的三民主义与新文化运动的民主与科学都深受启蒙思想影响。 角度五:反思启蒙运动与启蒙思想的价值与现代性关系。 理由:由指定参考书启蒙运动与现代性可见其意图在于引导学生探究,启蒙运动对现代社会的影响,启蒙思想价值与现代公民社会价值观建设。 评分说明:须答出3个角度。每个角度答题満分4分,其中角度1分,理由3分,说出两点理由即可。28、(22分)(1)因素:政府的重视;印刷术的发展(或活字印刷术的发明);三教合一潮流发展,理学兴起;教育的发展及科举考试的影响。(6分。任答其中三点,即得6分。) (2)特点:普及速度快;更重视自然科学。(4分) 影响:促进了文化的普及,有利于近代科学的产生;有利于新思想的传播,促进了思想解放;一定程度上冲击了封建统治。(6分) (3)变化:鸦片战争后,译书数量大大增加;译书的主体从教会发展到官方再到民间。(2分) 认识:中国近代译书活动是民族危机加深和西方文化传播交织作用的结果(或“这一变化是当时中国社会政治经济发展的结果”);中国官方和民间译书活动以救亡图存、富国强民为主旨;译书活动推动了中国的现代化进程。(4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高中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