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年七年级历史上册第四单元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政权分立与民族融合测评新人教版.doc

上传人:tian****1990 文档编号:3217856 上传时间:2019-12-09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18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2020年七年级历史上册第四单元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政权分立与民族融合测评新人教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2019-2020年七年级历史上册第四单元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政权分立与民族融合测评新人教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2019-2020年七年级历史上册第四单元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政权分立与民族融合测评新人教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9-2020年七年级历史上册第四单元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政权分立与民族融合测评新人教版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3分,共60分。下列各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三国演义里的“借东风”“连环计”等故事为人们所津津乐道,而它们都与三国鼎立局面形成的关键战役有关,这场战役是()A.巨鹿之战B.官渡之战C.赤壁之战D.淝水之战2.以下是中国古代史上四次著名的以少胜多的战役,曹操参与了两次,切身体验了“胜负乃兵家常事”的说法。这两次战役是()巨鹿之战淝水之战官渡之战赤壁之战A.B.C.D.3.三国志中说:诸葛亮在临死前,吩咐在他下葬时只需要挖洞一个,棺木能够放进去便足够,自己则穿着平常的服装即可,不需要其他陪葬物。这表明诸葛亮()A.赏罚分明,突出法制B.为国捐躯,忠心耿耿C.生活腐化,挥霍一空D.为官清廉,严于律己4.我国优秀的长篇历史小说三国演义取材于东汉末年至三国时期的历史,历史上的三国鼎立局面形成于()A.公元前3世纪初期B.公元3世纪20年代C.公元前2世纪初期D.公元2世纪20年代5.三国时期哪国造船业发达,其船队曾经到达夷洲,加强了内地和台湾地区的联系()A.魏国B.吴国C.蜀国D.东晋6.下图为我国古代朝代更替示意图的片断摘录。图中代表的朝代分别是()A.商朝、秦朝、三国B.秦朝、隋朝、唐朝C.商朝、秦朝、隋朝D.隋朝、宋朝、明朝7.三国鼎立局面结束后,下列政权中,曾实现过短暂统一的是()A.东晋B.西晋C.北魏D.前秦8.“八王之乱”的出现与西晋初年实行的什么措施有直接的关系()A.实行世袭制B.分封诸王C.政治腐化D.“五胡”内迁9.下列少数民族中,不属于魏晋时期内迁的“五胡”是()A.女真B.鲜卑C.匈奴D.羌10.南朝四个朝代的先后顺序依次为()A.齐宋梁陈B.陈齐梁宋C.梁宋陈齐D.宋齐梁陈11.右图(魏晋时期民族流动示意图)中历史现象导致的直接后果是()A.江南经济发展B.北方文化繁荣C.专制统治加强D.国家统一完成12.我国老百姓的主食一般呈现出“北麦南稻”的格局,但在魏晋南北朝时期,南方老百姓的餐桌上除了稻米之外,还有各类北方面食,出现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A.人口南迁和民族交融的影响B.面食的营养价值高C.南方商品经济的发展D.南方人口增多13.公元383年,哪一场战争之后,前秦的统治瓦解,北方地区重新陷入割据混战的状态()A.官渡之战B.淝水之战C.赤壁之战D.巨鹿之战14.下图为我国古代朝代更替示意图的某一片断。图中a政权的建立者是()A.匈奴族B.鲜卑族C.氐族D.女真族15.北魏孝文帝即位后,立志用文治移风易俗,他力排众议,把都城迁到了()A.开封B.北京C.洛阳D.建康16.和下边的历史短剧台词(片段)相关联的是()小明:众爱卿,鲜卑语为北语,汉语乃为正道。今日始,朝廷一律废北语,一从正音,违者降爵罢官。小华:陛下英明!臣等谨遵圣旨!A.商鞅变法B.张骞出使西域C.北魏孝文帝改革D.甘英出使大秦17.商鞅变法和北魏孝文帝改革都是社会转型时期进行的重大改革。相比商鞅变法,北魏孝文帝改革的“除旧布新”主要体现在()A.废分封行县制B.实行盐铁专营C.废旧俗兴汉化D.“罢黜百家,独尊儒术”18.小明的爸爸想要带领全村人民致富,为选择适合本村所在的北方地区自然规律的项目,他想查阅总结我国北方劳动人民的生产经验,介绍农、林、牧、副、渔等方面的生产技术和方法的我国古代农业科学著作,正在就读七年级的小明到书店为爸爸购买了这部著作。小明为父亲购买的农学著作是()A.齐民要术B.水经注C.农政全书D.天工开物19.为北方经济的恢复和发展做出突出贡献的人物是()曹操刘备孙权北魏孝文帝A.B.C.D.20.对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历史发展特征概括不正确的是()A.社会发展陷入停滞倒退B.科学技术取得了显著进步C.南方经济有了较快发展D.民族交融的趋势不断加强二、非选择题(每小题10分,共40分)21.三国演义开篇写道:话说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是秦汉统一之后的一次大分裂,而分裂中又有统一。下图是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政权更替示意图。认真观察,结合课文内容完成以下几个问题。(1)请在图中填出这一时期曾经统一黄河流域的四个政权名称。(4分)(2)这一时期发生了一次以少胜多的战役和一次少数民族改革。请列出这次战役的名称和这次少数民族改革的名称。(2分)(3)这一时期出现了一次短暂的统一。说出这个政权的名称及其短暂而亡的原因。(4分)22.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史记商君列传中记述了战国时的一次变法规定:“为田开阡陌封疆,而赋税平。”(1)材料一中的“商君”在当时哪个国家实行变法?这次变法中有关土地制度方面的内容是什么?(3分)材料二东晋政府建立了许多侨郡县,给予南迁人民免除赋役的权利,江南经济文化因此迅速发展。到梁代,江南许多地区已是“良畴美柘,畦畎相望,连宇高甍,阡陌如绣”,一派田美土肥之象。(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这一现象出现的原因。(3分)材料三(北魏孝文帝)曰:“国家兴自北土,徙居平城此间用武之地,非可文治河洛(今洛阳一带)王里,因兹大举,光宅中原。”魏书(3)材料三反映了孝文帝采取的什么重要举措?他还采取了哪些汉化措施?(4分)2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赵钱孙的家世:世世代代生活在北方,是黄河流域的务农家庭。太祖父,曾跟随曹操南征北战,先是在A之战夜袭乌巢中立下战功,后在B之战中侥幸逃生,返回家乡务农。他为人精明,善于持家,精通农活,逐渐发家致富,成为当地小有声望的殷实人家。曾祖父,在西晋“八王之乱”中被抓去当兵,不知所终。祖父,在与新迁入本地的氐族人的冲突中被杀,赵钱孙家道中落,日益穷困。父亲,被前秦皇帝苻坚强征入伍去攻打东晋,C之战后不知下落。时局纷扰,兵荒马乱,赵钱孙觉得实在没有办法在老家待下去了,他想到了搬家。(1)上文中A、B、C分别指哪三次战役?赵钱孙如果一定要搬家,往哪儿搬?为什么?(6分)材料二李富世世代代生活在江南,是长江下游的务农家庭。东汉时他的太祖父以种稻为生,种稻方法为“火耕水耨”。虽辛勤耕作,但家里仍然没有什么积蓄,只是勉强不饿肚子。李富也是务农,精通农活,用二牛抬杠耕田,深耕细作,懂得积粪肥种田技术。每年粮食都有好的收成,生活较为殷实。(2)从东汉到东晋十六国,李富家况发生了什么变化?变化的原因有哪些?(4分)24.魏晋南北朝是中国历史上政权更迭频繁的时期。由于长期的封建割据和连绵不断的战争,这一时期中国文化的发展受到特别的影响。让我们一起探究这段非凡的历史,了解这段历史的文化发展。(1)小明同学总结了这一时期文化成就的特点,请给他总结的特点加以举例说明:科学技术成就突出:、。(2分)精湛而辉煌的石窟艺术:、。(2分)(2)北魏孝文帝崇信佛教,他在位时大力开凿石窟。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佛教广为传播的原因有哪些。(3分)(3)这一时期政权割据,战争连绵,但在文化上却取得了巨大成就,请归纳原因。(3分)答案与解析一、选择题1.C赤壁之战奠定了三国鼎立局面的基础。巨鹿之战是公元前207年秦军与楚军展开的一场大战。官渡之战为曹操统一北方奠定了基础。淝水之战是前秦与东晋之间的战争。2.C官渡之战中曹操以少胜多打败袁绍,为统一北方奠定了基础;赤壁之战中曹军被孙刘联军打败,故答案为C项。3.D4.B本题考查魏、蜀、吴的建立与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220年曹操的儿子曹丕废掉汉献帝,自称皇帝,改国号为魏,定都洛阳。221年,刘备在成都称帝,国号汉,史称蜀汉。229年,孙权称王,国号吴,三国鼎立局面形成。229年,是公元3世纪20年代。故选B项。5.B孙吴开发江东,造船业发达,发展海外贸易。230年,孙权派卫温率船队到达夷洲,加强了台湾与内地的联系。6.A7.B280年,西晋灭吴,结束分裂局面。316年,西晋灭亡。西晋曾实现了短暂的统一。8.B9.A西晋时,内迁的少数民族主要是匈奴、鲜卑、羯、氐、羌,没有女真族。10.D420589年,南方先后经历了宋、齐、梁、陈四个朝代,都城都在建康,史称“南朝”。11.A根据“北方民族迁往中原”“中原汉族迁往江南”,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北方人口南迁,给南方带来了先进的技术和工具、大量劳动力等,促进了江南经济的发展。12.A本题考查理解分析能力。解答本题应明确题干中的关键信息:南方出现“北方面食”。魏晋南北朝时期,为躲避战乱,北方人大量南迁,带去了先进的生产技术和不同的生活方式,故选A项。13.B淝水之战后,前秦的统治瓦解,北方地区重新陷入割据混战的状态。14.B本题考查根据图片信息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观察示意图,与a政权并立的是宋、齐、梁,a政权分裂为东魏、西魏,由此判断a政权是北魏,联系所学知识,可知建立北魏政权的是鲜卑族,故选B项。15.C16.C根据材料中“鲜卑语为北语”“汉语乃为正道”“朝廷一律废北语,一从正音”,链接所学知识,可知材料记载了北魏孝文帝改革的重要措施官员在朝廷中必须使用汉语,禁用鲜卑语。17.C为了革除鲜卑族的旧俗,吸收汉族的先进文化,巩固北魏统治,孝文帝首先迁都洛阳,然后革除鲜卑族的旧俗,吸收汉族的先进文化。故北魏孝文帝改革的“除旧布新”主要体现在废旧俗兴汉化方面。18.A齐民要术是北朝农学家贾思勰所著,是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完整的农书,书中介绍了北方地区关于农、林、牧、副、渔等方面的生产技术和方法。19.C解答本题时需抓住限制词“北方”。20.A二、非选择题21.参考答案 (1)(如下图)(2)淝水之战,孝文帝改革。(3)西晋。原因:统治集团腐朽。内部争夺皇位,削弱了西晋的国力。内迁各族趁西晋内乱起兵反晋。22.参考答案 (1)秦国。废除井田制,允许土地自由买卖。(2)统治者采取了有利于发展生产的措施;江南地区相对和平稳定;北方农民大批南移,带去了劳动力和先进的生产技术;南方自然环境比较优越。(答出三条即可)(3)迁都洛阳。使用汉语,穿汉服,采用汉姓,与汉人贵族联姻。23.参考答案 (1)官渡之战;赤壁之战;淝水之战。可以往江南搬。因为江南地区雨量充沛,气候较热,土地肥沃,具有发展农业的优越条件;江南地区战争相对较少,社会秩序比较安定等。(2)从没有什么积蓄、勉强不饿肚子到每年粮食都有好的收成,生活较为殷实(或者从贫穷到比较富裕等)。变化原因:北方人南迁带去先进的技术、劳动力;南方战争相对较少,社会秩序比较安定;统治者的重视等。24.参考答案 (1)祖冲之对圆周率的计算贾思勰的齐民要术云冈石窟龙门石窟(2)统治者推崇佛教,愚昧人民,以维护其统治。魏晋南北朝时期,社会长期动荡不安、战乱频繁、百姓颠沛流离,他们希望在精神上得以解脱;而佛教宣扬生死轮回,使人们能在虚幻中得到一点慰藉,消除面对死亡威胁和流亡的痛苦等。(言之有理即可)(3)民族的大交融,北方经济的恢复和南方经济的迅速发展,人民群众的辛勤劳动,佛教的传入,继承和发扬秦汉时期文化的特点等。(答出其中任意二点即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中学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