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年高中历史 模块综合测试 新人教版必修1.doc

上传人:tian****1990 文档编号:3215046 上传时间:2019-12-09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252.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2020年高中历史 模块综合测试 新人教版必修1.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2019-2020年高中历史 模块综合测试 新人教版必修1.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2019-2020年高中历史 模块综合测试 新人教版必修1.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9-2020年高中历史 模块综合测试 新人教版必修1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1.(xx盐城高一检测)书序中说:“武王既胜殷,邦诸侯,班宗彝,作分器。”这里所说的“诸侯”()臣服于商王朝相对于材料中的武王是小宗可以拥有军队,可以自己任命官员普遍实行嫡长子继承制A.B.C.D.【解析】选A。由材料“武王既胜殷”可知,这里的“诸侯”应臣服于西周,故不符合题意;从西周宗法制的角度分析,符合题意;从诸侯拥有的权利角度分析,符合题意。【拓展延伸】分封制的瓦解分封制建立在井田制的经济基础之上。春秋时期,随着生产力的发展,铁犁牛耕的推广,井田制瓦解。为了争夺土地和人口,诸侯混战,分封制逐渐崩溃。2.王家范教授在论及中国历史上的“郡县”和“封建”时说:“集权和分权是必难避开的两极,相反而相成若仅执其一端,必偏执僵硬而丧失生机活力。”据此,作者认为()A.“郡县”优于“封建”B.“郡县”和“封建”都有其合理性C.“封建”优于“郡县”D.“郡县”和“封建”矛盾无法调和【解析】选B。根据题干“郡县”和“封建”及“若仅执其一端,必偏执僵硬而丧失生机活力”,说明两者之间相反而相成,具有合理性。3.(xx汕头高一检测)唐太宗曾对吏部尚书杜如晦说:“今专以言辞刀笔取人,而不悉其行,至后败职,虽刑戮之,而民已敝矣。”这句话意在批评何种制度的弊端()A.察举制B.九品中正制C.科举制D.三省六部制【解析】选C。材料中的“言辞刀笔”是指人的才能,“行”是指人的品行,题干材料反映的是重才能轻品行的科举制的弊端,故选C。【拓展延伸】科举制的影响科举制度在中国实行了1 300多年,对中国以至东亚、世界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隋唐以后中国的社会结构、政治制度、教育、人文思想,都受到了科举制的影响。近代以后,对西方的选官制度产生了重大影响。英国在19世纪中期至末期建立的公务员录用方法,规定政府文官通过定期的公开考试招取,渐渐形成后来为欧美各国仿效的文官制度。4.(xx信阳高一检测)据养吉斋丛录载:军机处自清朝嘉庆以后其保密规制始严,规定凡军机大臣只准在军机处输本日所奉谕旨。材料内容说明()A.军机处在嘉庆时建立B.军机处是保密机构C.皇权进一步加强D.军机大臣没有人身自由【解析】选C。雍正帝时设立军机处,A错。材料内容说的是军机处自清朝嘉庆以后其保密规制开始严格,并不是说军机处是保密机构,B错。“输本日所奉谕旨”是只准在军机处,并不是说军机大臣没有人身自由,D错。对军机处和军机大臣的规定说明皇权进一步加强。5.(xx唐山高一检测)梭伦改革为希腊民主政治奠定了基础。其措施有()实行财产等级制度建立十个部落区建立公民陪审法庭实行陶片放逐法A.B.C.D.【解析】选C。属于梭伦改革措施的是实行财产等级制度、建立公民陪审法庭,正确,故选C。建立十个部落区、实行陶片放逐法是克利斯提尼改革的内容,排除含有的选项A、B、D。6.(xx黄山高一检测)6世纪中叶,查士丁尼大帝主持编纂民法大全期间,重金悬赏各地法学家前来献策。下列四人的主张最有可能被采纳的是()A.甲呈献据称是帝国前期皇帝编纂的十二铜表法B.乙上书皇帝主张“君权神授”和“按律量刑”C.丙建议政府保护自由民的财产不可侵犯D.丁提出罗马法律不适用于外邦人的主张【解题关键】掌握罗马法的发展历程及其内涵是解题的关键。罗马法,是罗马共和国及罗马帝国所制定的法律规范的总称。【解析】选C。罗马法明确规定要保护私有财产不可侵犯,故C最有可能被采纳。十二铜表法是共和国时期制定的第一部成文法,排除A;“君权神授”不符合民法大全的精神,不可能被采纳,排除B;罗马法律适合整个罗马帝国范围内的所有罗马人,排除D。7.(xx银川高一检测)1688年的“光荣革命”推翻复辟的斯图亚特王朝,议会于1689年通过,议会的最高权力终于以成文法的形式固定下来,成为议会与国王权力关系史上的转折点。文中的“”处应填写()A.议会改革B.权利法案C.责任内阁D.君主立宪【解析】选B。注意题干内容的前后联系,特别是前面的时间“1689年”和后面的语言“终于以成文法的形式固定下来”,由此判断是权利法案,故选B。8.(xx郑州高一检测)美国宪法评注中说:“他们使它成为有限政府,他们界定了它的权威。他们将它限制在行使特定的权力,将所有其他保留给各州或者人民。”这表明美国宪法确认了()A.中央集权原则B.邦联制原则C.分权制衡原则D.联邦制原则【解析】选D。本题考查的是美国的联邦制,材料中的“有限政府”和“将所有其他保留给各州或者人民”,说明美国各州拥有一定的权力即该宪法确立的是联邦制原则,故选D。9.(xx福州高一检测)1905年,清政府首次派出以王公大臣为首的考察团去欧美日等国考察政治制度,对德国的宪政考察尤为仔细,收获颇多。对德国宪政最感兴趣之处在于()A.实行议会制度,议员由选民选举产生B.宪政之下,皇帝掌握国家大权C.宰相由议会选举产生,不能世袭D.德国宪政促进了德国资本主义经济发展【解析】选B。王公大臣出洋考察,对德国的君主权力不受任何限制最感兴趣,清末宪政仿照德国宪政实行君主专制,故选B。封建统治者不可能让人民拥有权力,排除A;C说法错误,宰相由皇帝任命,排除;清政府不希望发展资本主义,不可能对德国资本主义经济发展感兴趣,排除D。【特别提醒】在近代君主立宪体制中,议会是国家的最高权力机关,内阁对议会负责。而在德意志帝国,本应代表民意的议会,特别是帝国议会作用很小,实权掌握在君主和宰相手中,可见德国君主立宪制中君主立宪是虚,君主专制是实。10.(xx黄山高一检测)下表是英国和中国贸易输出情况。对此理解正确的是()时间国家输出总值18271828年中国18,136,062元英国20,364,000元(鸦片占11,243,496元)A.中国处于贸易顺差B.中国处于贸易逆差,与鸦片输入无关C.英国处于贸易逆差D.英国处于贸易顺差,鸦片输入是关键【解析】选D。从表格中可以看出,在中英贸易中,英国处于顺差地位且鸦片输入占一半以上,起到关键作用,故选D。11.(xx德州高一检测)某事件被称作以反满的汉民族主义为主要号召的“传统民变的特殊标本,中西碰撞的旁生枝节”,该事件是()A.虎门销烟B.太平天国运动C.义和团运动D.北伐战争【解题关键】太平天国运动爆发的根本原因是阶级矛盾的激化,民族矛盾的尖锐加速了其爆发;因此,太平天国运动的首要目的是反对清王朝的封建统治,不是反侵略,反侵略是时代赋予的任务。【解析】选B。以“反满”为主,还体现了这一运动在反清的同时也受到外来侵略势力的镇压,具有反侵略反封建的双重任务,故选B。12.(xx柳州高一检测)中国外交史:“貌似强大的帝国主义,在中国人民所表现的伟大的反抗力量面前,不得不暂时放弃了瓜分中国的妄想。”对此理解正确的是()A.义和团运动阻止了中国被瓜分的命运B.帝国主义彻底放弃了统治中国的梦想C.通过马关条约使清政府成为“洋人的朝廷”D.中国完全沦为帝国主义国家的殖民地【解析】选A。题干材料反映的是义和团运动与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的史实,A符合史实。B错在“彻底”,排除;C错在马关条约,应该是辛丑条约,排除;D错在“完全沦为”“殖民地”,中国近代社会性质一直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排除。13.(xx临沂高一检测)下图漫画是民国初出现的,拍子上的蚊子是“袁”,下面的蜘蛛是“滚”,对此解释最恰当的是()A.漫画含义是指袁世凯使清朝灭亡B.漫画含义是指袁世凯实现了民主共和C.人民希望推翻袁世凯,实现民主共和D.清帝退位、袁世凯下台,民主共和实现【解题关键】辛亥革命从推翻清王朝,结束君主专制,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使人民获得了一些民主和自由的权利等方面看取得了一定的胜利,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但从革命果实被袁世凯所窃取,没有完成反帝反封建任务,没有改变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等方面看辛亥革命最终失败了。【解析】选C。注意题干中的时间“民国初”,再结合漫画中的字,可知是袁世凯逼清帝退位后未实行真正的民主共和,人民希望推翻袁世凯实现真正的民主共和,故选C。其他说法都不符合史实,排除。14.(xx保定高一检测)对联中反映的历史事件与哪次会议有关()“烟雨楼台革命萌生此间曾著星星火,风云世界逢春誓起到处皆闻殷殷雷。”董必武题嘉兴南湖烟雨楼A.中共一大B.国民党一大C.中共三大D.八七会议【解析】选A。注意题干材料中的关键信息“萌生”“董必武”“嘉兴南湖”,由此判断其与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有关,故选A。【拓展延伸】正确认识中共一大奋斗目标中共一大把奋斗目标定为推翻资产阶级,反映了其对当时中国的基本国情认识不深刻。当时中国的当政者是帝国主义和封建势力,资产阶级是革命的同盟军,不是革命对象。15.“不到半年时间,北伐军消灭了数倍于己的吴佩孚、孙传芳的军队把国民革命从广东地区推进到长江流域。”下列事件最能证明这一战略成果的是()A.孙中山主持召开国民党一大会议B.国民政府从广州迁往武汉C.南昌起义成功创建国民革命军队D.横渡长江,长江防线破产【解析】选B。题干材料反映的是国民革命时期的北伐胜利进军,为巩固国民革命的成果,国民政府从广州迁往武汉,故选B。A是国民革命前的准备,排除;C与题干材料无关且说法错误,排除;D发生在解放战争时期,排除。16.(xx宁波高一检测)遵义会议之所以是中国共产党从幼稚走向成熟的标志,主要是因为这次会议()A.使中国革命走上了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B.取消了李德、博古的最高军事指挥权C.开始独立自主地运用马克思主义原理解决自己的问题D.结束了王明“左”倾错误在中央的统治【解析】选C。遵义会议是中国共产党开始独立自主地运用马克思主义原理解决自己问题的开始,是走向成熟的标志,故选C。A在井冈山革命根据地时就开始了;B是遵义会议的内容,体现不出成熟;D是遵义会议意义之一;皆排除。17.杨奎松在实事求是地总结抗战史的经验与教训中说:“抗战之伟大,原本在于近百年来一盘散沙、四分五裂、倍受列强欺凌侵略的中华民族,终于有了举国一致奋起抵抗的一天”这实质上反映了()A.中国获得了真正的民族独立B.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作用C.中国一直处于分裂状态D.抗战期间各派彻底捐弃前嫌【解析】选B。从“举国一致奋起抵抗”可以联系到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在抗战中的巨大作用,故选B。A是影响,与题干材料所反映的问题无关;C、D说法与史实不相符,皆排除。【拓展延伸】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国共两党关系国共两党从对抗到合作,再到对抗,两党之间矛盾与斗争始终存在。这主要是因为(1)两党的阶级性质不同,这是国共关系矛盾斗争直至分裂的根本原因。(2)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3)国际政治势力的态度和国际环境的影响。18.右下图漫画春天到,河冰解是华君武先生于1949年所作。图中河冰解冻,河上漂浮着七零八落的冰块。冰块上站着当时几个残存的国民党军政要人:蒋介石、李宗仁等。漫画反映的历史时期是()A.国民大革命时期B.抗日战争时期C.解放战争时期D.土地革命战争时期【解析】选C。注意题干中的时间“1949年”及关键信息“残存的国民党军政要人”,由此判断是解放战争时期,故选C。19.(xx衡水高一检测)在下列“四月提纲”的内容中,最能体现当时俄国广大人民群众愿望的是()A.“退出帝国主义战争”B.“不要议会制共和国”C.“一切官员由选举产生”D.“废除警察、军队”【解析】选A。“四月提纲”提出于1917年,正处于第一次世界大战时期,俄国参加大战给人民群众带来巨大灾难,广大人民迫切希望结束战争,过上和平的生活。故“退出帝国主义战争”最能体现当时人民群众的愿望。20.蒋以任在基本政治制度和人民政协中写道:“以前,社会上对政协不太了解,有的甚至还存在误区。比如,有的说政协是拍手的说了也白说。”你认为()A.正确,政协不是执政党,说了不算B.不正确,政协是执政党,说了算C.正确,政协不是执政党,不能说D.不正确,政协是民主监督,说了有作用【解析】选D。我国民主政治制度规定中国人民政治协商制度起到的作用是民主监督,说了一定起作用,这也是我国民主广泛、真实的体现,故选D。题干材料中有的人认为政协“说了也白说”的观点是不正确的,排除A、C;B错在“执政党”。21.(xx郴州高一检测)对下列一组图片认识正确的是()A.充分体现了人民的革命积极性B.是对我国民主法制的真正实施C.是对我国民主法制的严重践踏D.为防止此类现象而制定宪法【解题关键】“文化大革命”是时间最长、后果最严重的“左”倾错误表现,是对民主与法制的野蛮践踏,是国家民主政治建设的严重倒退。【解析】选C。图片是“文化大革命”时期对我国民主法制严重破坏的一组图片,故选C。“文化大革命”时期受到“左”倾错误思想的影响,人民表现盲从,排除A;B错在“真正”,排除;宪法早就在1954年就制定了,排除D。22.(xx余姚高一检测)“粤海销烟扬我威,但悲港岛易英徽。前仇旧恨今尽雪,只缘华夏已腾飞。”诗中涉及的历史事件有()虎门销烟签订南京条约签订马关条约香港回归A.B.C.D.【解析】选D。“销烟”指虎门销烟,“港岛易英徽”指的是南京条约规定割香港岛给英国,“前仇旧恨今尽雪”指香港回归,故选D。马关条约与题干材料无关,排除A、B、C。23.“这是联合国历史上的转折点,反西方国家(包括共产党国家)在美国威信动摇时第一次击败了美国。”材料中被称为“转折点”的事件发生在()A.1971年B.1972年C.1978年D.1955年【解析】选A。从材料信息“击败了美国”“联合国”可以判断这个事件是指中国在联合国合法席位的恢复,发生在1971年。24.(xx长春高一检测)半个世纪以前,战士康拉德舒曼制造了经典一跳,今天他的一跳已经变成没有围墙的柏林市中心一座雕塑(右下图)。这“经典一跳”反映的本质问题是()A.德国分裂B.两极格局C.朝鲜分裂D.德国崛起【解析】选B。注意题干中的关键信息“半个世纪以前”“没有围墙的柏林市”及限定词“本质”,很容易想到柏林墙的修建,反映的本质问题是两极格局,故选B。德国分裂是表面现象,排除A;朝鲜分裂与“经典一跳”无关,排除C;半个世纪前,德国是分裂的,谈不上崛起,排除D。25.(xx杭州高一检测)国际关系研究学者徐坚认为:“由数量众多的国家组成、影响和作用与日俱增的中间力量层正在崛起和壮大,推动世界格局日益朝着一种两头小、中间大的新型结构发展。”对此理解正确的是()A.“新型结构”使得世界稳定性大大降低B.多极化格局已经形成,“一超”局面已不复存在C.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新秩序已经建立起来D.“新型结构”是指多极化的进一步发展【解题关键】注意对题干材料中关键信息“数量众多的国家”“中间力量层”“中间大”等的理解,实质上体现的是世界格局的多极化趋势。【解析】选D。当今世界格局的表现就是多极化的发展,题干材料所说的“新型结构发展”就是多极化趋势的进一步发展,故选D。多极化的发展能使世界稳定性大大增强,排除A;当今世界“一超”局面仍然存在,排除B;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新秩序还未建立起来,排除C。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3小题,第26题16分,第27题14分,第28题20分,共50分)26.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新皇帝开始将早先在本国取得辉煌成功的法家学说应用到全中国。他废除了所有的封建国家和王国,将广阔的国土划分为若干行政区,每一行政区都配备一批由中央政府任命,并向中央政府负责的官员。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材料二(1)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材料一中的“新皇帝”是谁?材料中涉及的是什么措施?有何特点?(6分)(2)材料二漫画反映的是哪一制度?有何历史意义?(6分)(3)上述两则材料中的制度实施的实质目的是什么?你还能列举出其他相同作用的制度吗?(至少列举两种)(4分)【解析】第(1)题结合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相关内容回答。第(2)题注意从漫画中的文字判断出科举制,然后回答其意义。第(3)题从中央集权角度分析。答案:(1)秦始皇。郡县制。特点:按地域划分;郡县的官吏由皇帝任免调迁,官位概不世袭,官吏只有俸禄没有封地;郡县是地方行政机构,没有独立性,有利于中央集权的加强和国家的统一。(2)科举制度。有利于打破特权垄断,扩大官吏人才来源,提高官员文化素质。(3)加强中央集权。三省六部制、内阁制等。27.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该条约)是中国近代史上一个划阶段的卖国条约。这个条约不仅说明了日本侵略者对中国的疯狂掠夺,而且标志着帝国主义时期列强侵略中国新方式的开端。此后紧接着就发生了列强在中国的割地狂潮和投资竞争,中国被瓜分的危机更加迫近了。中国外交史材料二(1)材料一与列强哪次侵华战争有关,条约的签订给中国带来怎样的影响?(4分)(2)说明材料二图一会议对当时中国外交所起的作用。(4分)(3)材料二图二反映出我国新时期外交的突出特点是什么?(2分)(4)以上材料所反映的主题是什么?从中你有何感想?(4分)【解析】第(1)题结合甲午中日战争及其影响回答。第(2)题从中国国际地位提高角度分析。第(3)题回答新时期中国以联合国为中心进行外交活动。第(4)题结合近现代中国的外交历程回答。答案:(1)战争:甲午中日战争。影响: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进一步加深。(2)新中国首次以世界五大国之一的身份参加重要的国际会议。(3)积极开展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外交。(4)主题:近现代中国的外交历程。感想:落后就要挨打,弱国无外交。28.(xx衡阳高一检测)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材料一1945年,杜鲁门总统在致国会的咨文中郑重宣布:“胜利已使美国人民有经常而迫切的必要来领导世界了。”材料二1971年,美国总统尼克松说:“在经济领导的问题上,他们在全世界同我们竞争得非常激烈。同我们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的时候相比,美国遇到了我们甚至连做梦也没有想到的那种挑战。”材料三20世纪八九十年代,两极格局解体,世界向多极化方向发展。中国不但经受住了严峻的考验,而且始终抓住发展经济、社会进步的根本不动摇,中国已成为在世界事务中具有广泛影响的世界性大国。引自中华民族:由衰落走向复兴(1)材料一反映美国战后的什么战略意图?对国际格局产生了什么影响?在这样的国际形势下,新中国在外交领域采取了怎样的方针?(6分)(2)材料二中“美国遇到的挑战”主要指的是哪些力量的崛起?对国际格局产生了怎样的影响?在这样的国际背景下,中美关系发生了变化,请举一例加以说明。(8分)(3)材料三中两极格局解体的标志是什么?这样的国际环境下,中国的外交目标是什么?试举一例加以说明。(6分)【解析】第(1)题第一问结合美国的霸权主义回答,第二问结合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国际格局回答,第三问结合新中国建立之初外交方针回答。第(2)题第一、二问结合多极化回答,第三问从中美关系正常化发展分析。第(3)题第一问回答苏联解体,第二问从和平与发展的角度分析,第三问回答新时期中国的外交成就。答案:(1)意图:称霸世界。影响:形成了美苏对峙的两极格局。方针:独立自主或“一边倒”。(2)力量:欧共体建立、日本的崛起、不结盟运动的兴起和中国国际地位提高。影响:冲击两极格局,世界多极化趋势出现。史实:尼克松访华或中美联合公报发表或中美正式建交。(3)标志:1991年,苏联解体。目标:反对霸权主义,维护世界和平;为国内经济建设创造有利环境。史实:参加联合国的维和行动;推动成立上海合作组织;举办亚太经济合作组织第九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任选一例即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高中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